高考历史知识总结结构框架图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框架图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框架图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框架图一、引言高中历史课程涵盖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和各个领域,从古代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从政治、经济、文化到科技、战争、贸易等。

构建一个清晰的历史知识体系框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内容,提高历史素养。

二、知识体系框架图1、古代史1)古代东方文明: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等文明。

2)古代西方文明:包括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欧洲等文明。

3)古代中国文明:包括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

2、中世纪史1)中世纪欧洲:包括封建制度、教会、城堡等。

2)中世纪亚洲:包括蒙古帝国、奥斯曼帝国等。

3)中世纪非洲和美洲:包括奴隶贸易、土著文明等。

3、现代史1)早期现代欧洲:包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

2)早期现代亚洲:包括明清时期的中国、日本等。

3)早期现代非洲和美洲:包括奴隶贸易、独立运动等。

4)世界大战:包括一战、二战等。

4、当代史1)冷战时期:包括冷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2)全球化时期:包括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等。

3)当代亚洲:包括中国改革开放、日本泡沫经济等。

4)当代非洲和美洲:包括非洲独立运动、拉丁美洲政治改革等。

三、结语以上是高中历史知识体系框架图,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内容。

通过这个框架图,我们可以看到历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时期的历史事件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我们也可以看到历史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

因此,学习历史需要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各个领域的历史事件和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高中历史框架图一、古代史部分1、古代中华文明(1)早期中华文明: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2)秦汉文明:秦朝统一、汉朝独尊儒术、大汉盛世(3)繁荣的唐宋文明:唐朝开元盛世、宋朝经济文化高峰(4)明清文明:明朝政治经济高峰、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2、古代西方文明(1)古希腊罗马文明:民主政治、罗马法、文化成就(2)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教会统治、城市兴起(3)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人文主义、改革运动、科技发展(4)近代西方文明:英国革命、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政治制度变革二、近代史部分1、近代中国:清朝衰落、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戊戌维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2、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工业革命、启蒙运动、殖民扩张与反殖民斗争、民族解放运动三、现代史部分1、现代中国:北伐战争、国共合作与分裂、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现代世界:两次世界大战、冷战与非对称世界秩序、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新兴国家崛起、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四、世界史部分1、古代世界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中国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2、中世纪世界: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与教会统治、中亚西亚伊斯兰教文明高峰、东亚儒释道文化圈形成3、近代世界:欧洲崛起与殖民扩张、启蒙运动与科技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4、现代世界: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秩序演变、冷战与非对称世界秩序、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发展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一、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1、文艺复兴:兴起于意大利,人文主义是其核心思想,提倡人类文化、艺术和思想的独立与自由。

高考历史知识点框架图

高考历史知识点框架图

高考历史知识点框架图近年来,中国的高中生热衷于构建各类知识框架图,以便更好地掌握大量的知识点。

而对于历史这门学科而言,建立一个清晰而有条理的知识框架图,无疑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的重要工具。

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呈现一张高考历史知识点框架图。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框架图的整体结构。

这张框架图以中国历史为主线,分为五个主要的时期:古代、中古时期、近代初期、近现代和现代。

每个时期又分为若干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或时期。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每个时期的内容。

古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华夏传统神话时代,再到后来的夏、商、周三个朝代。

这个时期涉及到中国历史的起源、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基本体制等知识点。

中古时期是指从隋唐之际到明清之前的时期,主要涉及到两个朝代:唐朝和宋朝。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辉煌的盛世、北方民族的入侵以及文化的繁荣等重要事件。

近代初期时期指的是明代末年到清朝建立前的时期,包括明末清初、明末农民起义和清朝建立三个主要事件。

这个时期的历史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近现代是指从清朝建立到新中国成立前的时期,主要包括晚清时期、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建立三个重大事件。

这个时期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阶段,涉及到了中国社会思潮的变革、政治形势的变化等方面的知识点。

最后,现代时期则指的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时期,包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等重要事件。

这个时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时期,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知识点。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高考历史知识点框架图。

通过这样一个框架图,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同时也能够更加有条理地学习历史知识。

当然,在实际学习中,学生还需要结合教材和其他学习资源来深入理解各个时期和事件的具体内容。

总之,建立一个高考历史知识点框架图是一种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的有效方法。

通过一个清晰有序的框架,学生可以更好地组织和掌握大量的历史知识。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知识结构图表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知识结构图表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知识结构图表(新人教版)时间、分期公元前三世纪以前的世界夏、商、西周(前21世纪至前8世纪)春秋战国(前8至前3世纪)中国历史经济1、农业:原始农业发展,经历了火耕、耜耕,青铜农具三个发展阶段。

2、手工业:养蚕缫丝世界最早,商代出现斜纹提花织物;商周青铜冶铸繁荣,司母戊鼎最为著名;商朝发明原始瓷器。

3、商业: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1、农业: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战国推广;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的含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手工业:春秋晚期出现钢剑,战国铁农具推广;丝织品品种多、产量大、质量高;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商业:打破官府控制,涌现大商人(春秋末范蠡被尊为商人祖师);商业发展促进城市繁荣,各主要诸侯国都城成为繁华商业城市。

政治1、西周的宗法制、分封制。

2、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特点。

1、春秋时期各国变法(鲁国“初税亩”、齐国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公开承认土地私有。

2、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等)各诸侯国变法运动持续数百年,秦国商鞅变法最为深刻,封建制度得以确立。

3、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和变法,改变了三代的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中央集权制开始形成。

化艺:原始歌舞为后世戏曲起;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有帛画和壁画;商代甲骨表明汉字已具有完整的体系。

1、思想:百家争鸣;孔、孟、荀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2、艺:《诗经》;《离骚》;战国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

世界历史古代希腊(前9世纪-前4世纪中期)古代罗马法的起(前6-前3世纪)经济雅典城邦工商业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为其奴隶制明的高度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1、罗马法的起。

①前6世纪末共和国初期,只有习惯法;②前五世纪中期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法的诞生;③前3世纪中期以后,出现”万民法”。

2、罗马法的作用:维系和稳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政治1、希腊地理环境与城邦制度(前9-8世纪出现雅典奴隶制城邦国家雏形)对希腊明的影响。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知识结构图表王凤霞最后定稿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知识结构图表王凤霞最后定稿
政治
隋唐三省六部制
元代(地方):行省制;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
文化
1.思想:“三教合归儒”
2.文艺:唐诗(空前繁荣:名家辈出,作品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楷书步入盛世,名家名作迭出,欧体、颜体、柳体争奇斗艳;草书大家张旭、怀素。绘画产生许多杰出画家和优秀作品;
3.科技雕版印刷、火药发明
1.思想:宋代形成新儒学即理学,代表二程、朱熹
2.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定都天京,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文化
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魏源与《海国图志》
2.《天朝田亩制度》、洪仁玕《资政新篇》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欧美
(19世纪初~19世纪60年代)
世界历史
经济
1.工业革命在英、法、美三国迅速开展,并在19世纪中期相继完成。棉纺织技术的一系列革新成果和蒸汽机的发明和运用,促进机器普及和生产发展,大机器生产的工厂代替手工工场,作为这次工业革命的中心,1840年前后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国家,取得世界工业垄断地位。工业革命继续向德、俄、日等国扩展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选修
改革
前6世纪初古希腊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奴隶制民主制度的基础;
前4世纪中期,秦国商鞅变法
时间
分期
公元前3世纪~公元13世纪的世界(上)
秦汉(前3世纪~公元3世纪)
魏晋南北朝(3世纪~6世纪晚期)
中国历史
经济
1.手工业:青铜器轻巧华丽;丝路开通,丝绸外销激增
2.商业:“市”的形成与发展(长安商业区和住宅区严格分开,设令、长管理);
2.清朝:雍正时设军机处
3.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文化
1.思想:王阳明心学;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册书思维导图与知识梳理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册书思维导图与知识梳理

人民版历史必修1~3思维导图与知识梳理【高考考点梳理】第一部分古代古代中国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2。

古代中国的经济(1)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 手工业的发展(3) 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 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4.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 文学成就(4)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古代希腊、罗马1。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 雅典民主政治(2) 罗马法2。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近代世界1。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启蒙运动2.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 新航路的开辟(2)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3.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4。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1) 《共产党宣言》(2)巴黎公社5。

近代科学技术(1) 经典力学(2) 进化论(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近代中国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 1840 至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 辛亥革命(3)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4)新民主主义革命(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2. 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3. 思想解放的潮流(1) 维新思想(2) 新文化运动(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现代世界1.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 俄国十月革命(2)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3) "斯大林模式"(4)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2.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 1929 至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 罗斯福新政(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4。

人教版高中历史高考必修一知识结构图

人教版高中历史高考必修一知识结构图

讲学稿() 世界史知识结构与框架(必修一部分)年级:高三学科:历史主备人:杨臣时间:2016年10月23日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导课: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①地理:希腊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对雅典民主政治形成产生重大影响;(1)形成的历史条件③经济:商品经济发达,有利于平等互助、自由、民主观念形成②政治前提:城邦政体孕育古代希腊民主的摇篮;城邦的特点:小国寡民、独立自主背景: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工商业奴隶主崛起.颁布“解负令",债务奴隶重获自由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措施颁布财产等级制度,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古①梭伦改革恢复公民大会希(公元前六世纪初)改革国家权力机构新设“四百人会议"腊设立陪审法庭的评价: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民 (2)雅典民主政治演变过程主②克里斯提尼改革(公元前六世纪末)——雅典民主的确立制 A除十将军外,以抽签方式产生各级官职度③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 B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黄金时代”) 百人会议、陪审法庭。

C公职津贴.意义: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3)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主权在民、轮番而治、公民平等、法律至上早期习惯法:贵族担当法官,随心所欲解释法律,平民利益受损①习惯法到成文法标志:《十二铜表法》公元前五世纪中期成文法诞生特点:内容广泛,条文清晰评价:贵族对法律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得到保护古代时间: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 (1)罗马法的发展演变公民法使用范围:罗马公民的缺陷:有明显的狭隘性法②公民法到万民法形成时间:由共和国到帝国过程中(三世纪)律适用范围: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万民法作用:使法律有了更大的适用范围成为巩固罗马统治的重要工具③民法大全时间:六世纪;意义:罗马法律体系最终完成①地位: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叫系统的法律体系②积极意义:a对罗马:稳定社会秩序,保护统治阶级利益(2)罗马法的评价 b调节社会矛盾,稳固帝国统治③影响后世:a对近代欧美国家文法和同法制度产生影响b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想武器④局限:a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并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君权至上 c男女不平等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①二次内战,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过程②新贵族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1)前提:资产阶级革命③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④“光荣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影响: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①《权利法案》:内容: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利;限制王权法案②作用:a君主权利守法律制约b议会掌握立法权,其权利不断扩大,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利,国王逐渐统而不治。

高一历史每课知识点结构图

高一历史每课知识点结构图

高一历史每课知识点结构图历史作为一门人文科学,对于我们了解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具有重要意义。

而作为高中学生,学习历史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培养我们对历史的思考能力和历史意识。

在高一历史课程中,我们将接触到众多的知识点,本文将以结构图的形式呈现高一历史每课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一、古代史1. 人类社会的起源与形成-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社会形态2. 世界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古埃及文明- 古印度文明- 古中国文明3. 古代东方文明的交流与交往- 各文明之间的交往与融合二、中国古代史1. 夏商周三代的兴起与衰落- 夏朝的建立与特点- 商朝的兴起与特点- 周朝的兴起与特点2.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发展- 春秋时期的政治动荡与分封制 - 战国时期的七雄争霸与变法思潮 - 孙子兵法与兵家思想的兴起3. 秦汉时期的统一与繁荣- 秦朝的统一与法家思想的推动 - 汉朝的科技发展与物质文明三、世界古代文明1. 古埃及文明与尼罗河文化- 尼罗河流域的自然环境与农业发展 - 法老王与金字塔的建造- 古埃及文明的衰落与消亡2. 古希腊城邦与民主制度- 希腊城邦的产生与发展- 近代民主制度的雏形:雅典民主制 - 希腊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与传统3. 古罗马帝国的兴衰与传承- 罗马帝国的扩张与统治- 罗马法律的传统与对现代法律的影响 - 罗马帝国的分裂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同时也能从中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和规律。

历史不仅仅是一堆事实的堆砌,更是一门深邃而有趣的学问。

通过结构图的形式呈现高一历史每课的知识点,既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学习框架,帮助我们掌握知识的体系,同时也方便我们将各个知识点进行对比和联系,形成更加完整的历史认知。

当我们学习高一历史课程时,不妨按照结构图的顺序进行学习和复习,逐步建立起对历史发展的整体认知。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框架图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框架图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框架图历史是一门学科,通过对过去事件、人物、文化等的研究,来认识和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在高中历史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历史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涉及到中国古代、近代以及世界历史的各个方面。

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梳理这些知识点,我特意整理了一个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框架图,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复习和学习有所帮助。

一、中国古代历史知识点总结。

1. 夏、商、西周、春秋时代。

2. 战国时代。

3. 秦朝。

4. 汉朝。

5. 三国时期。

6. 隋朝、唐朝。

7. 宋朝、元朝。

8. 明朝。

9. 清朝。

二、中国近代历史知识点总结。

1. 鸦片战争。

2. 太平天国运动。

3. 戊戌变法。

4. 辛亥革命。

5. 五四运动。

6. 北伐战争。

7. 南京政府。

8. 抗日战争。

9.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0. 解放战争。

三、世界历史知识点总结。

1. 古埃及文明。

2. 希腊罗马文明。

3. 中世纪欧洲。

4. 文艺复兴。

5. 大航海时代。

6. 宗教改革。

7. 法国大革命。

8. 工业革命。

9. 第一次世界大战。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

以上是我整理的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框架图,通过这个框架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历史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发展脉络。

希望大家在复习历史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这个框架图,有条不紊地进行复习,加深对历史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当下,更好地展望未来。

希望大家能够在历史学习中有所收获,取得优异的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知识总结结构框架图
高中历史教材每章前都有"引言",它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同学们在学习历史每章之前,要认真阅读一下"引言",下面由本人为你提供的高考历史知识总结结构框架图,希望大家喜欢。

高考历史知识总结结构框架图欣赏
高考历史知识总结结构框架图1
高考历史知识总结结构框架图2
高考历史知识总结结构框架图3
高考历史知识总结结构框架图4
高考历史知识总结结构框架图5
高考历史知识点一
1、西周的兴衰。

2、分封制的内容、实质。

3、全面理解和说明春秋到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
社会瓦解到封建制度确立,分裂割据走向统一集权,民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历史发展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

4、正确评价春秋战国期间的兼并战争。

5、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实质(是在经济,政治上确立了封建制度。

是怎样体现和完成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

6、战国时封建经济发展的具体成就(铁器、牛耕、水利、手工业和商业)。

7、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流派,内容,结局。

注意儒家,道家和法家。

8、天文、医学和诗经。

9、孔子(重点)、荀子,孟子,韩非和屈原。

说明:先秦时期多年未出大题,一定要注意复习到位,特别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的社会发展趋势。

此阶段也可以和秦汉或者明清时期结合起来考察。

高考历史知识点二
隋唐——封建社会的盛和衰
1、隋大统一的历史原因。

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3、全面细致的识记大运河的分段、起止点、沟通河流。

理解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影响。

正确看待历史上不同人物对大运河的评价。

4、多方面(从统治者作为,从制度,从科技,从水利,从民族交往,从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
因和启示。

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活动和评价。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
制的实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间的联系,后来的破坏。

7、全盛时期的表现(经济、政治、民族、对外、文化。

)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8、长安和扬州。

9、唐中央政权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史实,共性。

与汉
民族关系的异同点。

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对外交往和汉的不同之处及其成因。

对外交流的具体史实。

11、深刻理解两税法的实施和影响。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和启示。

13、唐文化:唐诗、韩愈和柳宗元。

莫高窟,绘画,书法,封建教育,医学,孙思邈和《唐本草》。

说明:历来是高考之重点和热点区域,应注意。

核心是盛与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