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气功易筋经动作名称及功法作用
健身气功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

健身气功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健身气功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气功是一种古老的中华传统养生方式,以调气养身、强健体魄为目的。
其中,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被公认为最为经典的几种气功练习方法。
本文将介绍这四种气功的起源、特点以及对健康的益处。
一、八段锦八段锦是一种流传了千年的健身气功,它以八个循环的动作经过,锻炼全身的肌肉和筋骨系统。
据说,八段锦是宋朝采摘和杂耍锻炼的功夫演练而形成的。
它包括了“弘扬天机、伸展骨气、排毒增益、提神定志、恢复脾胃、稳定空气、增强免疫、增进灵性”八个方面。
练习八段锦可以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并有助于调节情绪,平衡身心。
二、易筋经易筋经被认为是古代武术大师达摩祖师所创,它以柔软的动作和精神集中为特点。
易筋经通过舒展肌肉和筋骨,增加灵活性,并能增强腰背部力量。
这项老少咸宜的运动有助于改善姿势,预防骨关节疾病,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易筋经的功效不仅体现在身体上,还有提高注意力和心理平衡的作用。
三、五禽戏五禽戏源自南朝宋刘庆时期,是一种以模仿五种动物的动作,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的养生方法。
五禽戏包括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通过慢慢模仿它们的动作,可以帮助我们锻炼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提高柔韧性和肌肉的协调性。
五禽戏特别适合中老年人和办公室族,有助于改善颈椎、腰椎及手腕疼痛的问题。
四、六字诀六字诀是以一个六个字的口诀,结合适当的动作,通过调整呼吸和集中精神,达到平衡身心、防病健身的功效。
这个六字诀是:“容颜结、虎容正、灵龟甲、捧腹都、吞言阖、三六齐”。
按照六字诀的口诀和动作,可以调节呼吸,促进气血循环,增强免疫力,减轻压力,提高睡眠质量。
总之,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和六字诀都是养生健身的好方法。
无论选择哪种气功,坚持练习都可以改善身体的柔韧性、力量和协调性,并能帮助调节心理和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健身气功不仅是一种健身运动,更是一门智慧,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自己的身体和内心。
健身功法——易筋经

健身功法——易筋经打开QQ浏览器,查看高清大图易筋经易筋经我国经典的传统健身功法已有千余年历史传统健身功法打开QQ浏览器,查看高清大图易筋经中的“易”字取自《周易》之“易”,意为“变易、变化”;“筋”字是对人体经络、筋经的统称,以现代医学的观点,则指的是肌肉、肌腱、筋膜、韧带、神经、血管等;“经”字是“经典、指南”之义。
一言而述之,易筋经就是通过运用特定的运动方式来达到变易经筋、调畅气血、增强肢体力量、改善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锻炼方法。
打开QQ浏览器,查看高清大图易筋经功法特点(一)重视脊柱的屈伸扭转运动脊柱人体运动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人体起支持作用的关键部位,具有支持人体体重、机体运动、保护脊髓及神经的作用。
神经系统具有控制协调各器官系统活动、使人体成为有机统一的整体从而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作用。
脊柱的屈伸旋转运动,可以通过对脊神经的刺激,进而增强其控制和调节的功能。
(二)拔骨伸筋易筋经整体动作舒展大方,有拔骨伸筋的作用。
功法中各个动作都具有充分的屈伸、收展、扭转等要求,使人体骨骼及关节可以进行多方位和大幅度的活动,以“拔骨”而“伸筋,牵拉人体各部位肌群、筋膜、肌腱、韧带、关节囊等结缔组织,促进活动部位血液循环,改善软组织代谢,提高软组织柔韧性和灵活度,从而使人体的骨骼、关节、肌肉等组织的活动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三)柔和协调易筋经每一势动作之间的连接性强,变化过程清晰,运动方式柔和,符合人体运动科学。
肢体的轨迹方向主要为前向、后向、左向、右向、上向、下向,运动路线的轨迹为简单直线和弧线等,运动幅度由以关节为轴的自然活动呈现的身体活动范围决定,功法套路整体运动速度匀速而缓慢,力量方面要求保持肌肉的相对放松,发力柔和、轻盈、适度、自然,做到“刚柔相济”。
打开QQ浏览器,查看高清大图打开QQ浏览器,查看高清大图。
少林易筋经动功十八势,经常练习此功,可以祛病延年,强身健体

少林易筋经动功十八势,经常练习此功,可以祛病延年,强身健体一、鹤舞势1.立正姿势,两脚尖摆成外八字,脚跟靠拢,两臂自然垂于体侧,呼吸自然,目视前方(图1)。
2.左脚向左横开一步,两脚间距比肩略宽(图2)。
3.两脚跟略外展,屈膝下蹲成马步。
两掌握固,屈臂上抬于胸前,两肘平肩,拳面相对,拳心向下;同时,将气提至胸间,目视前方(图3)。
4.两拳及前臂内旋,伸指咸掌,掌心向前,掌尖相对,虎口向下(图4)。
5.两掌向前推出,直至双臂伸直后守住;意想两臂向后拉劲,两掌向前推劲,共10下。
呼吸自然,目视掌背(图5)。
6.双掌收于胸前,转掌成掌心向上,掌尖相对,目视前方(图6)。
7.两掌内旋,十指张开,当掌心向下时,两掌即用力向下按,至两臂伸直,意想用劲将双掌推入地面,马步姿势不变,目视前方(图7)。
8.然后,松劲,两掌翻转,上收于胸前,掌尖相对,掌心向上,目视前方(图8)。
两掌如此一上一下共做3次。
二、龙舞势1.马步站立如前势,两掌向左右展开,成一字平肩状,掌心向上,目视前方(图9)。
2.双臂继续向后外展至背后,两掌尖向后,两虎口相对(图10)。
3.两臂后展到一定程度时,即转臂将两掌收至肋侧,掌心向上,掌尖向前,目视前方(图11)。
4.两掌转腕成掌心向前,掌尖向上,向前推出,至双臂伸直,高与肩平,目视前方(图12)。
5.收双掌于两肋侧,再前推掌,再收回;反复练习3次(图13)。
6.接着,转掌成掌心向前,掌尖相对,伸臂前推,直至两臂伸尽,高与肩平,两掌根用力,目视前方(图14)。
7.两掌推出、收回3次后,收回双掌置于腰际,如起势状,目视前方(图15)。
三、推托势1.马步不变,左掌翻转向头顶上方托举,掌心向上,掌尖向右;同时,右掌向前方推出,掌尖向左,虎口向下,高与肩平,目视前方(图16)。
2.两臂伸直,用力一抻劲后,屈指抓握成拳(握固),目视右拳(图17)。
3.两拳越抓越紧、缓缓收回,屈肘抱于腰际。
然后,放松,伸指成掌(图18)。
少林二十四式易筋经上下部功法(十二大劲)详解

少林二十四式易筋经上下部功法(十二大劲)详解一、易筋前功练法:易筋经前功,共有十二式,每式动作不同,而各有其妙处。
宜于清晨时,在空旷清洁之地,依法练习,待十二式练毕后,再从第一式复练,周而复始,晨夕各三次,半年之后,则精神萎顿者,立可振作;而精神健旺者,则实力倍增,神充气足,诚是易筋换骨之妙。
尤其青年人修练,收效更见神速,但须按日行功,切不可稍有间断,若荒怠不勤,决无法预期收效。
易筋前功第一段.混元一气功:面向东而立。
两足分开,中间相距约一尺,足之位置,须趾与附同一方向,成并行线,切忌踏成八字形。
凝神调息,精神集中,不可散漫,心平气和,不可轻浮,摒除一切杂念,不可胡思乱想,聚气于腹,毋使走泄,在行功用力的时侯,应停止呼吸几秒钟。
头部向上微昂,口宜紧闭,牙齿相接,舌尖抵住牙开,两目向前睁视,有精神的向前凝视,有稍稍怒目之意,睛珠须定,不可稍有闪闭,眼睛不可一开一闭。
然后,将两手拆腕昂起,使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再缓缓略屈其肘节,将手提起少许,至腰部稍下处为度。
惟两手虽上提,而两臂之气力,必须下注。
所谓两臂之气力必须下注是说以意运气,心里想着这时候是两臂的气力往下注,此时有如按桌踊身之状,如同手掌按在桌上要把身子跳起来的样子。
略加停顿之后,乃将十指运力向上翘起,而掌根则运力捺下,手掌根要用力往下捺,手指尖则用力往上翘,行功时动作要慢如打太极拳一样的慢,等到手掌及手指用力,达到最高度时,再停顿片刻(手掌捺下手指翘起的这种姿势要保持几秒钟的时间),乃放下手指,提起掌根(手指放下手掌根自然就会提起来),回复原状。
此时手臂放松均不着力。
如此一翘一按,是为一度,徐行四十九度。
要点:混元一气之势,乃先天之象也。
一翘一捺,得手动机,停顿贯气,得手静定,动静相因,而阴阳判,万物主矣。
故以下各段,皆由此式而化生。
行时宜全神贯注手指掌之间,不可相离,日久之后,则气随神到,而运于内,力由气生,而行于外,内外相合,而超乎一切矣。
《少林易筋经》十二势图解解析

一、功法总考诀曰:总考其法,图成十二。
谁实贻诸,五代之季。
达摩西来,传少林寺。
有宋岳候,更为鉴识。
却病延年,功无与类。
预备式两腿开立,头端平,目前视,口微闭,调呼吸。
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
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一势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距离)。
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次。
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剑,心澄貌亦恭。
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二势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外;两目前视;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
反复进行8-20次。
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第三势:韦驮献杵第三势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
舌舐上腭,鼻息调匀。
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
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跟着地。
反复8-20次。
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
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
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
第四势:摘星换斗势右脚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脚形成斜八字,随势向左微侧;屈膝,提右脚跟,身向下沉,右虚步。
右手高举伸直,掌心向下,头微右斜,双目仰视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于背后。
吸气时,头往上顶,双肩后挺;呼气时,全身放松,再左右两侧交换姿势锻炼。
连续5-10次。
诀曰: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
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第五势:倒拽九牛尾势右脚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
右手握拳,举至前上方,双目观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于背后。
吸气时,两拳紧握内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后;呼气时,两拳两臂放松还原为本势预备动作。
再身体后转,成左弓步,左右手交替进行。
(整理)易筋经十二式每招效果大揭秘

(整理)易筋经十二式每招效果大揭秘
易筋经是一本传统的武学秘籍,其中有着十二种招式。
下面是
对每种招式的效果进行大揭秘:
1. 金刚不坏功:练此功可以增强身体的抗打击能力,增加身体
的耐力和防御力。
2. 崩山拳:这种拳法注重内外力的结合,练后可以增强攻击力,打破敌人的防御。
3. 逍遥游:通过练此招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敏捷度,使你
在战斗中更加机敏和灵活。
4. 侧步盾:此招可以使你迅速侧移躲避敌人攻击,同时增加自
身的防御能力。
5. 火焰掌:练此掌法可以使你的掌力发出火焰,增强攻击力,
并且对敌人造成燃烧伤害。
6. 雷震掌:雷震掌练后可以使你的掌力带有雷电之力,增强攻击力,并且对敌人造成电击伤害。
7. 盾击:此招将使用盾牌进行攻击,具有较强的防御和攻击能力。
8. 疾风步:练后可以使你的速度达到极致,迅速接近敌人或逃离战斗。
9. 冰冷掌:此招练后可以使你的掌力发出寒冷之气,增强攻击力,并且对敌人造成冰冻伤害。
10. 影夜闪:练后可以使你在夜间行动变得无声无息,增强隐蔽能力。
11. 疾风脚:此招练后可以使你的腿部力量增强,提高踢击的力量与速度。
12. 回灵步:练后可以使你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达到极致,轻松避开敌人攻击。
以上是易筋经十二式每招的效果揭秘。
通过练习这些招式,你
可以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和武术技能,并在战斗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易筋经十二式

易筋经十二式易筋经,又称易筋十二式,是中国古代武术经典之一。
易筋经十二式是易筋经中最关键、最核心的十二种拳法。
这些拳法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和演化,融合了道家、佛家、儒家的思想,具备独特的内外兼修之道,可达到强身健体、开发潜能的效果。
第一式:金刚护体金刚护体是易筋经十二式中最基础的一式,注重发力与舒展身体。
练习者需保持深蹲姿势,同时用意念将全身肌肉收缩,以达到内外兼修的效果。
第二式:瑜伽伸展瑜伽伸展是易筋经十二式中注重柔韧度的一式,主要通过各种伸展动作来放松肌肉,增加关节活动性,达到灵活的身体效果。
第三式:太极融合太极融合是易筋经十二式中注重身体平衡与正气运行的一式。
练习者需模仿太极拳的动作,通过缓慢的流动动作来调整身体的气血流动,达到和谐的状态。
第四式:静坐禅修静坐禅修是易筋经十二式中注重内功修炼的一式。
练习者需采取莲花坐姿,通过专注呼吸来调整身心状态,增强内心力量。
第五式:丹田锻炼丹田锻炼是易筋经十二式中注重呼吸与能量聚集的一式。
练习者需深度呼吸,通过意念将气息聚集于丹田,以增强身体能量。
第六式:五禽戏五禽戏是易筋经十二式中借鉴动物形态的一式,通过模仿鹿、虎、熊、猿、鸟等动物的动作,锻炼身体各个部位的灵活性与协调性。
第七式:蛟龙出海蛟龙出海是易筋经十二式中注重上升气势的一式。
练习者需以蹬腿为主,迅速将肩部展开,以达到拔地而起的效果。
第八式:飞燕穿林飞燕穿林是易筋经十二式中注重速度与灵活性的一式。
练习者需保持快速的跳跃与转身动作,模仿飞燕穿越林间的姿态,以提升反应能力。
第九式:霹雳火霹雳火是易筋经十二式中注重力量与爆发力的一式。
练习者需通过连续快速的拳脚动作,以迅猛的力量来表达出雷电的震撼效果。
第十式:狂风劈浪狂风劈浪是易筋经十二式中注重攻防与站稳脚步的一式。
练习者需保持身体的平衡,以风劲般的拳脚动作来应对敌人的攻击。
第十一式:无边真意无边真意是易筋经十二式中注重心境与意念的一式。
练习者需通过集中注意力,以提升对拳法的洞察力和领悟力。
(完整word版)易筋经十二式讲解

易筋经十二式第一式韦驮献杵第一式动作一(1)自然站立,两脚并立,全身放松,双手自然放于身体两侧。
脊柱竖立端直,不可弓背弯腰,把两肩尖端处,微微向上略抬三四分高,则脊柱自然笔直,不带一点强硬的意味。
(2)自然站立,左脚踮脚缓慢向左横跨一步,两脚间距约与肩同宽.(3)左脚从脚尖到脚跟慢慢落地站稳,头颈端正,两膝微微屈曲,成开立势。
动作二(1)两臂经身体两侧,由大拇指牵引慢慢向上平举.(2)直至两手抬起与肩同高,掌心相对,指尖向前。
(3)利用手臂的力量,将平举的两掌合实。
动作三、四(1)两臂屈肘,自然向内回收至胸前约一拳停止,两拇指少商穴轻轻接触,指尖向上,两掌根贴合并与两乳之间的膻中穴同高,掌心为空,松肩虚腋;目视前方。
第二式韦陀献杵第二式(1)接上势,合拢的两指尖转向斜前上方约30°,两掌根开始至两指尖慢慢张开,同时由肘尖引领两肘用内劲(而非手劲)慢慢向上提,直至不能向上(指尖向下,掌心向下)。
随后肘尖用力向上抬伸伸展至极。
(2)松肩,松肘伴随两肘尖慢慢放下直至腋位斜下方约30°,同时慢慢平掌。
(3)两手掌从指尖相对慢慢转至指尖平行向前,掌心向下(即阴掌),靠拢平行于地面从胸前与肩同高向前伸直,随后继续向前伸展至极.(4)两手臂水平向外慢慢分开至左右180°成“一字型”,又叫“横担降魔杖”,掌心向下,指尖向外,与肩同高。
(5)五指自然并拢,坐腕立掌,脚趾抓地。
掌心向外,指尖向上,目视前下方.呼吸3-7次,每次呼吸时,两臂用暗劲后挺,胸部挺张,掌根用暗劲向外推,指尖内翘,脚跟微微提起离地.第三式韦陀献杵第三式(1)接上势,平掌。
手腕彻底放松,呈平举状态,掌心向下。
(2)两臂慢慢向前平举,直至收至胸前正前方,水平并拢。
(3)两臂屈肘,自然向内回收至胸前约一拳左右,两手掌尖相对,眼睛看着前下方。
(4)双掌同时开始向外翻转,向上抬至耳垂下,掌心向上,虎口相对,两肘朝外扩展,有微微酸胀感,约与双肩呈水平状态,体正头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筋经动作名称及功法作用
预备势
动作要点:全身放松,身体中正,呼吸自然,心平气和。
功法作用:宁静心神,调整呼吸;内安五脏,端正身形。
第一式韦陀献杵第一势
动作要点:松肩虚腋,气定神敛。
功法作用:均衡身体左右气机,改善神经、体液调节功能,消除疲劳。
第二式韦陀献杵第二势
动作要点:坐腕立掌,两掌外撑,力在掌根。
功法作用:疏理上肢经络,调练心肺之气,提高肩臂肌肉力量,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
第三式韦陀献杵第三势
动作要点:两掌上托时,力达四肢,脊柱竖直,提踵稍前倾。
两臂夹耳,目视前方。
功法作用:调理三焦之气,发动手足三阴五脏之气,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提高四肢肌肉力量,促进全身血液循环。
第四式摘星换斗势
左摘星换斗势右摘星换斗势各1次
动作要点:转身时以腰带肩,以肩带臂;目视掌心,意注命门。
功法作用:壮腰健肾,延缓衰老;增强颈肩腰等部位的活动功能。
第五式倒拽九牛尾势
右倒拽九牛尾势4次左倒拽九牛尾势4次
动作要点:转身时以腰带肩,以肩带臂,力贯双膀;掌握重心,身体平衡。
功法作用:通过腰部扭动,带动肩胛活动,刺激背部夹脊、肺俞、心俞等穴位,疏通夹脊,调练心肺;改善软组织血液循环,提高四肢肌肉力量及活动功能。
第六式出爪亮翅势重复4~8次,口令中重复4次
动作要点:出掌时先轻如推窗,后重如排山,收掌时如海水还潮;充分展肩扩胸。
功法作用:通过动作的引导,促进自然清气与人体真气在胸中交汇融合,改善呼吸功能以及全身气血运行;提高胸背部及上肢肌肉力量。
第七式九鬼拔马刀势
右九鬼拔马刀势4次左九鬼拔马刀势4次
动作要点:动作对拔拉伸要尽量用力,身体协调;合臂时,身后之臂主动上推,重心稳定,上下起伏。
功法作用:通过身体的扭曲、伸展运动,使全身真气开、合、启、闭,按摩脾胃,强健肾脏;疏通玉枕关、夹脊关;提高肩部、腰背部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功能。
第八式三盘落地势
微蹲半蹲全蹲
动作要点:下蹲时松腰、裹臀,起身时,两掌如托千斤重物。
下蹲与起身时,上体始终保持正直。
功法作用: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增强下肢力量,壮丹田气,强腰固肾。
(心主火,肾主水。
)
第九式青龙探爪势
左青龙探爪势1次右青龙探爪势1次
动作要点:目随“爪”走,意存“爪”心;动作自然协调,一气呵成。
前俯时双腿直膝。
功法作用:中医认为“两胁属肝”“肝藏血,肾藏精”,二者同源,通过该功法可以疏理肝气、调畅情志;改善腰部及下肢肌肉的活动功能。
第十式卧虎扑食势
左卧虎扑食势1次右卧虎扑食势1次
动作要点:用躯干的蛹动带动双手前扑绕环;抬头、瞪目时,力达指尖,腰背部成反弓形。
功法作用:疏伸、调养任脉,改善腰腿肌肉活动功能,强健腰腿。
第十一式打躬势
鸣天鼓7次打躬3次,幅度依次加大
动作要点:体前屈时,直膝,两肘外展;前屈时,脊柱由头经颈椎、胸椎、腰椎、骶椎,由上向下逐节前屈;直立时由下向上逐节伸直。
功法作用:锻炼督脉,充足阳气。
鸣天鼓可以醒脑、聪耳、消除大脑疲劳。
第十二式掉尾势左右各4次
动作要点:扭头转臀时,头与臀做相向运动。
高血压、颈椎病以及年老体弱者,动作要小而缓慢。
功法作用:强化腰背肌肉力量,改善脊柱各关节和肌肉的活动功能。
收势4次
注意:在动作练习中,动作幅度以及难度,应根据个人情况,因人而异。
尤其是老年人、高血压以及颈椎病/腰椎病等患者,应循序渐进,动作缓慢,幅度由小到大,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动作幅度。
卢涛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