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四章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练习题(第4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练习题(第4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练习题(第4章)一、名词解释生产集中垄断金融资本金融寡头跨国公司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 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特征是(C )A.生产资料私有...........B.资本对其他生产要素的支配C.资本对劳动的雇佣和剥.......D.货币转化为资本2.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B )A.商品经..............B.资本主义所有制C.社会分..............D.机器大工业3. 资本主义所有制最初的形式是( A )A.独资经营的业主制企........B.私人股份所有制C.法人股份所有...........D.国家资本4.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 而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 就会引起(D)A. 交换B. 联合C. 分化D. 垄断5.垄断统治形成后, 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是(A )A. 垄断与竞争并存并使竞争更加剧烈和复杂B. 垄断消除了竞争C. 垄断虽然没有消除竞争但大大削弱了竞争D. 垄断使竞争消除了资本主义的性质6. 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相结合形成(C)A.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B. 国际垄断资本主义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 国家所有的垄断资本7.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融为一体, 即资本主义国家所有制是(B)A. 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资本主义B.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最高形式C. 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社会主义D.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趋同表现8. 私人垄断资本与国家垄断资本的关系是(A)A. 私人垄断资本是国家垄断资本的深厚基础B. 国家垄断资本是私人垄断资本的深厚基础C. 私人垄断资本是国家垄断资本的必然趋势D. 国家垄断资本是私人垄断资本的前提条件9.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宗旨是(B)A. 为满足劳动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服务B. 为促进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创造条件C. 为了追求日益增多的高级生产技术D. 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物质条件10.第二次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客观上要求( D )A. 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B. 改变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C. 削弱国家对经济的调控D. 资本主义经济从自由竞争阶段走向垄断阶段11.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关系的基础仍然是( D )A. 生产资料的国家所有制B. 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制C. 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D. 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 错选, 多或少选均不得分。

考研政治马政经第四章常考知识点汇总(一)

考研政治马政经第四章常考知识点汇总(一)

第四章资本的运⾏ ⼀、资本运⾏的⼀般原理 1.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三个阶段和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 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依次地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执⾏三种职能,实现了价值的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

产业资本运动依次经过购买、⽣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产资料和劳动⼒,为剩余价值⽣产准备条件;⽣产资本的职能是使⽣产资料和劳动⼒结合,⽣产剩余价值;商品资本的职能是通过商品的出售,收回预付资本价值和实现剩余价值。

资本要保存和增殖⾃⼰的价值,必须连续不断地进⾏循环。

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中的每种职能形式上的资本,都要经过循环的三个阶段⽽回到原来的出发点。

因此,产业资本循环就有货币资本循环、⽣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三种不同的循环形式。

2.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的必要条件 产业资本实现连续不断的循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必须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列存在;(2)必须保持产业资本的每⼀种职能形式的依次转化,在时间上相继进⾏。

这两个条件是相互联系和互为条件的。

因此,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和三种循环形式的并列存在和相继运⾏,是产业资本保持正常、连续循环运动的必要条件。

3.资本周转 资本周转是指不断重复、周⽽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

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都是资本运动的形式。

考察资本周转,主要是揭⽰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产的影响。

4.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是对⽣产领域中的⽣产资本的不同构成部分的⼀种划分。

它以⽣产资本不同部分在资本运动中的价值周转⽅式的不同为划分根据。

固定资本是指以⼚房、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产资本部分,它们的价值按每次⽣产使⽤过程中损耗的程度,⼀部分⼀部分地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产品出售后⼜⼀部分⼀部分地收回。

经过多次转移才实现其价值的全部周转。

流动资本是指投在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和投在劳动⼒上的⽣产资本部分,它们的价值在周转⽅式上是⼀次性投⼈⽣产过程,随着商品的销售⼀次性全部收回。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四章
局限性 P90
二 私人股份所有制企业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特点
❖ 第一、资本的所有者具有多元性 ❖ 第二、资本所有权具有一定社会性 ❖ 第三、企业经营具有长期连续性 ❖ 第四、资本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
股份公司能在短期内把社会闲散资金结合成一个 庞大的资本,克服了个别资本积累的有限性,成 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有力杠杆
❖ (二)奴隶社会 ❖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情况先,
加快了私有制的发展以及氏族成员之间的贫富分 化。 ❖ 私有制的产生一方面产生了剩余产品,从而具备 了剥削他人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社会生产的发 展需要劳动力,于是战俘成为最早的奴隶
❖ 尽管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残暴的剥 削制度,但在当时的条件下,采用奴隶制是一个 巨大的历史进步
第四章 Political Economy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 第二节 资本主义所有制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特征的演变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
❖ 一、前资本主义制度的更迭
❖ (一)原始社会 ❖ 大约三百万年以前,在地球生物界长期进化的过程
中产生了人类,并随之诞生了人类最初级、最漫长 的社会——原始社会 ❖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在氏族部落中从事 简单协作形式的集体生产活动,产品按照自然形成 的惯例在氏族和部落成员之间平均分配
三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是政治条件
17世纪中叶以后,英法等西欧国家先后进行的 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制度,确立资产阶级 的政治统治,实行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为资本主义生 产关系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四 工业革命最终使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17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不仅引起了生产 技术的革新,使生产力获得空前发展,并且引 起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最终资本主义制度得 以确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四章 资本的积累过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四章 资本的积累过程
第四章
资本的积累过程
本章的学习目的和要求是:
1.了解资本主义再生产, 2.认识资本积累的实质 3.掌握资本有机构成的概念和趋势;
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一 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1再生产 把生产看作不断重复、不断更 新的过程。那么生产过程,也就是再生 产过程。 2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在资本主义的生 产关系下,生产规模在原有的基础上不 断重复。
将获得的1000m,分成两部分 500用于消费,500用做追加资本, 假如C V例不变,按4:1 m’=100% 则第二年投入生产的是
4400C +1100V 到年末 4400C +1100V +1100m=6600
结论
(1)追加资本从一开始就是工 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2)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既 是生产规模的扩大,又是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的扩大。
积累规模越大; 其次,在积累率既定,一切决定剩余价 值总量的因素,都影响资本积累;
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
劳动生产率水平
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
(所用资本,生产中全部投入使用并发挥作用的资本;
所费资本,实际消耗的资本)
预付资本总量
第二节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 相对人口过剩
仍然是4000C 1000V ...... 到第六年初的时候 仍然是4000C 1000V 此5000非彼5000
从简单再生产中可以看到:
第一 V和m都是工人创造的 第二 C也是工人创造的 第三 工人的个人消费从属于资本生产 剩余价值的需要
二 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 生产的源泉
主义再生产周期运转的需要 (2)形成对在业工人的强大压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政治经济学第二篇第四章-经济制度

政治经济学第二篇第四章-经济制度

政治经济学-第二篇(经济制度)经济制度是指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社会制度的经济基础。

人类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变化,经历依次更替的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占有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这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发生作用的必然过程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4.1 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发生最初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在封建社会后期简单商品生产者分化的基础上产生的。

资本主义经济的充分发展是在资本原始积累之后实现的。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确立的两个基本经济条件:一是大量的有人身自由但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二是在少数人手中积累起进行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大量货币财富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就是用暴力剥夺直接生产者,使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分离,货币财富在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的历史过程。

第一,是用暴力剥夺农民的土地。

这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基础第二,新兴资产阶级采用暴力手段,在海外劫掠殖民地,进行奴隶贸易、贩卖毒品等加速货币财富积累。

第三,在国内则利用国家权力,通过发行公债、增加捐税和保护关税等制度,聚敛大量财富。

资本原始积累的意义:资本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准备了大量雇佣劳动者和巨额货币财富这两个最基本的条件。

可以说,没有资本原始积累就没有资本主义。

4.2 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产生的条件: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拥有的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数量、质量及其规模是由商品生产者的货币拥有量所决定的。

资本家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也必须首先用其拥有的货币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货币的拥有与投入是资本家进行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出发点。

货币与资本的区别:这种区别表现在商品流通形式与资本流通形式的区别上商品流通形式是:商品W—货币G —商品W资本流通形式是:货币G—商品W—货币G′二者的形式、内容和目的都存在明显的区别。

形式上,前者从形式上看先卖后买,后者从形式上看是先买后卖;内容上,前者是价值量相等的两种不同商品相交换,后者是用货币换回更多的货币;目的上,前者是为了取得使用价值,后者的目的不是使用价值,而是增殖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政治经济学)

价格
价格波 动没有 违背价 值规律
价格波动始终以价值为轴线
商品总价格与总价值相等
价值规律的作用
自发调节资源 和经济活动;
价值 规律的 作用
刺激商品生产者 不断改进技术;
自发地调节社会 收入的分配。
社会经济比例大体平衡
市场 供不 应求 价格 上升 企业 利益 增加
竞争
资源流入 扩大生产 供给增加
(一)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式 (二)
(三)
资本积累
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四)
(五) 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马克思剩余价值论的意义 (六)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原始积累是生产者 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 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 史过程。
资本原 始积累 的途径
用暴力手段剥 农民的土地 用暴力手段掠 夺货币财富
奴 隶 贸 易
圈动运动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17世纪中期 和18世纪后半期, 英法各国先后进 行了资产阶级革 命,最终建立起 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
最先提出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
马克思
首先,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
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次,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剩余价值论奠定了 理论基础。 第三,劳动二重性理论,还为其它一系列理 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商品的 价值量
劳动 时间 劳动量
体现在 商品中的 抽象劳动量
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个别劳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 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概念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在商品货币关系有了较大发展,封建制度逐步解体的过程中产生的,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资本雇佣劳动力为核心的一种经济制度。

2、前资本主义制度的更迭(1)原始社会特征a.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从事简单的集体劳动•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产品进行平均分配•通过采集和狩猎获取产品,仅能维持基本生存,没有多少剩余•第一次社会大分工b.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交换产生•分裂了两大阶级:奴隶主(剥削者)和奴隶(被剥削者),出现了零散现象的奴隶制•第二次社会大分工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行业•氏族成员之间贫富分化加剧,私有制出现•(2)奴隶社会(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产生条件——私有制的发展a.私有制产生后,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一则,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剩余产品,从而具备了剥削他人劳动的物质条件二则,因为生产的发展需要增加劳动力,于是战俘成了最早的奴隶,用来减轻生产者本身的劳动量制度——奴隶制b.奴隶制是社会制度的一个根本的组成部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基础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完全占有奴隶奴隶制的双重性c.尽管奴隶制是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残酷的剥削制度,然而,在当时的条件下,奴隶制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奴隶制度逐渐丧失了合理性。

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又阻碍了生产力的继续发展•在奴隶制下,出现了城市和乡村、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d.(3)封建社会经济基础:土地私有制a.封建领主将私有土地的部分作为自营地,另一部分领地以分地形式分给农奴耕种,农奴要为封建领•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2022年4月25日18:30主无偿提供各种劳役地主通过地租形式对农民进行剥削: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农民与地主之间的封建制关系,实质上是一种人身依附关系b.c.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封建地主阶级私有和封建行会组织的排他性、保守性,成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二、资本原始积累1、实质资本原始积累是指通过暴力手段迫使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一方面,资本原始积累使大量社会财富迅速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并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大批直接生产者被剥夺了生产资料而变成一无所有的自由劳动者,沦为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2、方式圈地运动:封建贵族圈占农民土地,将耕地变为牧场,使农民不得不到资本家开设的手工工场去出•卖劳动力以暴力为基础,如通过殖民地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等行径实现财富在宗主国的积累,进而转化成•资本利用国家机器,如通过国债制度,现代税收制度和保护关税制度等进行收入再分配,把国民收入中•的一部分集中起来,转化为资本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1、经济条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从封建社会经济结构中产生,即在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的基础上产生(部分小生产者破产,成为雇佣工人;另一部分发财成为了资本家。

(马工程)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概论 第四章 参考答案

(马工程)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概论 第四章 参考答案

第四章资本积累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指依靠扩大生产场所,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来扩大生产规模。

2.指通过生产资料质量的改善,技术的进步,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扩大生产规模。

3.是指资本家把剥削来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再生产只是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

4.是指资本家不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把其中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新的资本,用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5.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叫做资本积累。

6.由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有机构成。

7.是单个资本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

8.是指把原来分散的众多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大资本。

二、单项选择题1.④2.③3.③4.②5.④6.④7.②8.④9.②10.①11.②12.②13.①14.③15.①16.②17.①18.③19.④20.③21.①三、多项选择题1.③④2.④⑤3.②④4.②③④⑤5.②③6.①②③④⑤7.①②③⑤8.①④9.①②③④⑤10.②③④⑤11.①③⑤12.①②③④13.①③④⑤14.①②③④⑤15.①②16.③④⑤17.②③18.③⑤19.①②20.②③④⑤21.①②④四、填写题1.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2.剩余价值剩余价值3.外延扩大再生产生产要素量的增大内涵扩大再生产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4.提高提高5.可变资本6.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7.生产社会化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8.资本家财富的积累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9.生产关系10.剩余价值扩大再生产11.剩余价值规律资本主义竞争规律12.不变资本可变资本13.劳动力资本五、简答题1.答:(1)资本主义再生产首先是物质资料再生产。

因为任何一次生产过程,都要消耗一定的物资资料,此与同时,任何一次生产过程又会生产出一定的物质资料,它们既为下一次生产过程提供物质条件,并且也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从而使再生产能够顺利地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
货币资本循环 以货币资本为出发点和复归点的运动 G — W … P … W´ — G´ ´ ´ 清楚表明资本生产目的是 特点: 特点: 为了价值增殖, 为了价值增殖,但掩盖了 m的真正来源 的真正来源
二、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
生产资本循环 以生产资本为出发点和复归点的运动 P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

G

W
Pm A
•••
P
•••
W′

G′
购买阶段 GK
为m生产 生产 做准备
生产阶段 生产K 生产 生产m 生产
售卖阶段 WK 实现m 实现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
资本循环
是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 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
相应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在运 相应采取三种职能形式, 动中得到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 点的全部运动
二、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折 旧
资本所有者依据固定资 本的磨损程度逐次以货币形 式提取的补偿, 式提取的补偿,它是固定资 本进行价值补偿的一种办法
二、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折旧费=
固定资本原始价值 固定资本平均使用年限
100 10

折旧率 =
= 10
折旧费 固定资本原始价值
10 100


10%
三、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预付资本中固定资 本和流动资本的平均周 转
三、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预付资 本总周= 转速度
固定资本 年周转价 值总额

流动资本 年周转价 值总额
预付资本总额
预 付 资 本 50 万 元
厂房15万 年转移1/15 1/15, 厂房15万:年转移1/15, 15 年周转价值为1 年周转价值为1万元 固定资本 30万 万 机器10万 年转移1/10 1/10, 机器10万:年转移1/10, 10 年周转价值为1 年周转价值为1万元 工具5 年转移1/5 1/5, 工具5万:年转移1/5, 年周转价值为1 年周转价值为1万元 流动资本 20万 万 年周转4 年周转4次 ,年周转价 值为80 80万元 值为80万元
M=m´×v × n=m × n ´
四、资本周转速度对 m的影响 的影响
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 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 值量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值量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通常用M 通常用Mˊ来表示
Mˊ = mˊ × v × n / v ˊ ˊ = mˊ × n ˊ
四、资本周转速度对 m的影响 的影响 企 业
三、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GK 2万元
资本 6万元 WK 2万元 万元 生产K 生产K 2万元
三、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产业资本的连续进行的现 实循环, 实循环,不仅是流通过程和 生产过程的统一, 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它 的所有三个循环的统一。 的所有三个循环的统一。 —— 马克思
三、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6万元
2万元 2万元 2万元
G
W
Pm … P …W´ A
生产阶段 生产 售买
G
´
购买阶段 购买
售卖阶段
三、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并存性与继起性互为前提、 并存性与继起性互为前提、 互为条件 资本三种职能形式的并存性 和继起性, 和继起性,必然形成资本的 三种循环形式“ 三种循环形式“连续的并列 进行”的统一的运动 进行”
三、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产业资本循环是 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保持资本循环连续性 使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 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 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时间上 先后继起, 并存性和 先后继起,即并存性和继起性
三、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并 存 性 资本所有者必须 把全部资本按一定比例 分成三个部分, 分成三个部分,使其同 时并存于货币资本、生 时并存于货币资本、 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 职能形式上
二、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固定资本 价值逐次转移的以厂房、 价值逐次转移的以厂房、机器设 备等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流动资本 价值一次转移和通过一次生产过 程全部收回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二、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与不 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的区别 二者划分的依据不同 二者划分的内容不同 二者划分的目的不同
资本的不同部分价 资本的不同部分价 值周转方式不同 厂房、 厂房、机器等 价值逐 固定 不变资本 生产 次转移 资本 (C) 资料 价值一 原料、 原料、燃料等 次转移 流动 可变资本 劳动 工资 (V) 力 揭示m 揭示m的真正来源 一次 收回 资本
资本的不同部分在m 资本的不同部分在m 生产中的作用不同
G
W
Pm … P …W´ A
售买
G
´
三、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6万元 2万元 万元 2万元 万元 2万元 万元
G
W
购买
Pm … P …W´ A
生产 售买
G
´
三、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继 起 性 并存着的资本的每一种 职能形式都必须同时连续 不断地顺次通过三个阶段, 不断地顺次通过三个阶段, 相应变更它们的职能形式 并回到原来的出发点
获得同量的剩余价值, 获得同量的剩余价值,甲企业的年预 付流动资本只是乙企业的1/12 付流动资本只是乙企业的
四、资本周转速度对 m的影响 的影响 加快固定 资本周转 减少和避免无形磨损 提高固定资本利用率 提高劳动生产率 获更多超额剩余价值 节约预付流动资本 增加剩余价值
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 本量增加, 本量增加,提高年剩余 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
资本 周转 速度 对m 生产 影响
加快流动 资本周转
四、资本周转速度对 m的影响 的影响
预付可 剩余 可变资本年 年剩余 企业 周转( 变资本 价值率 周转(次) 价值量 甲 乙 2000元 元 2000元 元 100% 100% 3 6 6000元 元 12000元 元
可变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与年剩 余价值量的多少成正比例关系
甲 乙
预付v 预付v
2000元 元 2000元 元
m’
100% 100%
v年周转 (次)
3 6
M
6000元 元 12000元 元
甲企业M : 100%= 甲企业M’:3×100%=300% 乙企业M : 100%= 乙企业M’:6×100%=600%
四、资本周转速度对 m的影响 的影响
M’与m’的区别 与 的区别 从质上讲, 从质上讲,二者反映的关系不同 •剩余价值率反映资本家对工 剩余价值率反映资本家对工 人的剥削程度 •年剩余价值率反映预付资本 年剩余价值率反映预付资本 的增殖程度 从量上看, 从量上看,二者通常不等值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
产业资本的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 通过程的统一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

G

W
Pm A
•••
P
•••
W′

G′
购买阶段 流通过程
生产阶段 生产过程
售卖阶段 流通过程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
产业资本的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 通过程的统一 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是互相承接、 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是互相承接、 互相依赖的
一、社会资本与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社会资本运动同个别资本运动 在本质上存在着共同点 运动内容:都包含生产消费 运动内容: 运动形式:都采取三种职能形式 运动形式: 运动过程:都经过三个阶段 运动过程: 运动目的:都是为了价值增殖 运动目的:
三、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6万元
G
W
Pm … P …W´ A
G
´
三、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6万元 6万元 万元
G
W
购买
Pm … P …W´ A
G
´
三、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6万元 6万元 万元
G
W
Pm … P …W´ A
生产
G
´
三、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6万元 6万元 万元
第 二 节
产业资本的周转
资本的周转速度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 价值生产的影响
一、资本的周转速度
资本周转 周而复始、 周而复始、不断重复的资本循环 资本周转是反复进行的资本循环, 资本周转是反复进行的资本循环, 而资本循环则是一次的资本周转
一、资本的周转速度
资本的周转速度 资本周转一次所用的时间, 资本周转一次所用的时间, 或在一定时间内资本可以周转 多少次数 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是周转 速度的两种表示方法
第 三 节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一、社会资本与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
一、社会资本与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社会资本与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独立地进行资本循环和周 转的单个资本,称为个别资本 转的单个资本,称为个别资本 相互联系、 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个 别资本的总和就是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或 别资本的总和就是社会资本或 称社会总资本
第 四 章 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 第 节 资本 第 节 资本 乊
第 一 节 产业资本的循环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 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 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 的统一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 产业资本是投放在工业、 产业资本是投放在工业、 是投放在工业 农业、 农业、建筑业等物质资料生 产部门的资本
一年内的预付资本周转速度: 一年内的预付资本周转速度:
=
(1+1+1) +80 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