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的分类

合集下载

常见职业危害的三大类别及防护(三篇)

常见职业危害的三大类别及防护(三篇)

常见职业危害的三大类别及防护一、生物危害1. 传染病危害:传染病是一种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常见的有流感、肺结核、艾滋病等。

这些传染病可能通过空气飞沫、接触、食物污染、水源感染等途径传播,对工作者造成潜在的健康危害。

防护措施:- 身着防护服,包括口罩、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

-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携带消毒洗手液等。

- 在疫情高发期间尽量避免人群密集的场所,减少感染的机会。

- 健康监测,如定期体温检测、体检等。

2. 动植物危害:在农业、畜牧业、林业等行业,工作者可能会接触到具有攻击性的动物,如蛇、蚊子、老鼠等。

同时,也会接触到具有刺激性和毒性的植物。

防护措施:- 身着适当的防护装备,如穿戴紧密的工作服、戴上防护手套等。

- 学习相关的安全知识,了解哪些动植物具有危害性,并学会正确处理遭遇危险情况的方法。

- 在作业区域放置警示标志,提醒工作者注意危险动植物的存在。

- 定期接受培训,提高对动植物危害防护的意识和技能。

3. 病原菌危害:在医疗保健行业、实验室工作中,接触或处理含有病原菌的样本或文化液时,工作者可能受到病原菌的感染,如埃博拉病毒、沙门氏菌等。

防护措施:- 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口罩、防护手套等。

- 遵守有关病原菌的安全操作规程,如正确处理和处置样本、文化液等。

- 做好消毒与清洁工作,确保工作环境的卫生和防护措施的有效性。

- 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对病原菌危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二、物理危害1. 红外线与紫外线辐射危害:在一些行业,如电子制造、焊接、灯光舞台等,工作者可能会接触到红外线和紫外线辐射,从而对眼睛、皮肤等进行损害。

防护措施:- 戴上适合的护目镜或防护面具,确保眼部和面部的安全。

- 身着防护服,尽量遮挡皮肤,减少辐射对皮肤的伤害。

- 控制辐射源的强度和暴露时间,减少辐射对身体的影响。

- 定期接受眼部和皮肤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 噪声危害:在一些行业,如机械制造、建筑施工、航空维修等,可能会接触到高强度的噪声,对听力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职业病危害要素的分类表

职业病危害要素的分类表

职业病危害要素的分类表
一、物理因素
1. 噪声:高强度噪声、长时间暴露于噪声环境。

2. 振动:机械振动、手持振动工具的长时间使用。

3. 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紫外线、X射线等长期接触。

二、化学因素
1. 毒物:有机毒物(如苯、甲醛)、无机毒物(如重金属、酸
碱等)。

2. 有害气体:一氧化碳、硫化氢、氮氧化物等对呼吸系统有害
的气体。

3. 高浓度灰尘:煤尘、有害化学物质的尘埃等。

4. 其他化学物质:如有毒有害的溶剂、腐蚀性物质等。

三、生物因素
1. 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等。

2. 有害动植物:如花粉、植物毒素等。

3. 职业性过敏原:如粉尘、动物皮毛、化学物质等。

四、人因因素
1. 高温、低温:长期处于高温或低温环境。

2. 高湿、干燥:长期处于高湿度或干燥环境。

3. 高压、低压:长期处于高压或低压环境。

4. 劳动强度:长期高强度体力劳动。

五、心理因素
1. 长期工作压力:工作压力过大,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2. 职业歧视:长期遭受职业歧视或不公平待遇。

3. 职业不满意:对当前职业不满意,缺乏工作成就感。

以上是职业病危害要素的分类表,根据不同的危害要素,可以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

职业危害种类

职业危害种类

职业危害种类一、粉尘类职业危害(包含以下种类的粉尘):1、硅尘2、煤尘3、石墨尘4、碳墨尘5、石棉尘6、滑石尘7、水泥尘8、云母尘9、陶瓷尘10、铝尘11、电焊烟尘12、铸造粉尘二、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简称:放射类:X线、放射性同位素、放射线矿物、中子发生器、等的应用、开采、加工制造等接触作业。

三、化学物质类职业危害:1、铅尘2、铅烟3、铅化合物4、汞5、氯化高汞6、汞化合物7、锰烟8、锰尘9、锰化合物10、镉及其化合物11、铍及其化合物12、铊及其化合物13、钡及其化合物14、钒及其化合物15、磷及其化合物16、砷及其化合物17、铀18、砷化氢19、氯气20、二氧化硫21、光气22、氨23、偏二甲基肼24、氮氧化合物25、一氧化碳26、二硫化碳27、硫化氢28、磷化氢29、磷化锌30、磷化铝31、氟及其化合物32、氰化氢33、氢氰酸34、氰化物35、丙烯腈36、四乙基铅37、有机锡38、羰基镍39、苯40、甲苯41、二甲苯42、正己烷43、汽油44、一甲胺45、有机氟聚合物及其热裂解产物46、二氯乙烷47、四氯化碳48、氯乙烯49、三氯乙烯50、氯丙烯51、氯丁二烯52、苯胺53、甲苯胺54、二甲基苯胺55、N—二甲基苯胺56、二苯胺57、硝基苯58、硝基甲苯59、对硝基苯胺60、二硝基苯61、二硝基甲苯62、三硝基甲苯63、甲醇64、酚65、五氯酚66、甲醛67、硫酸二甲酯68、丙烯酰胺69、二甲基甲酰胺70、有机磷农药71、氨基甲酸酯类农药72、杀虫脒73、溴甲烷74、拟除虫菊酯类75、氯甲醚76、焦炉烟气。

(一)导致皮肤病的化学物质类职业危害:1、重铬酸盐2、铬酸盐3、三氯甲烷4、β—萘胺5、乙醇6、醚7、环氧树脂8、尿醛树脂9、酚醛树脂10、松节油11、对苯二酚12、润滑油。

(二)导致光敏性皮炎的化学物质类职业危害:1、焦油2、沥青3、醌4、蒽醌5、蒽油6、木酚油7、吖啶8、菲9、荧光素10、六氯苯11、硫氯酚12、氯丙嗪13、氯噻嗪14、酚噻嗪15、异丙嗪16、荧光增白剂17、油彩。

职业危害的分类

职业危害的分类

职业危害的分类1.按来源分类职业危害因素来源,可分为以下几类:1)来源于生产工艺过程。

随着生产技术、机器设备、使用材料和工艺流程变化不同而变化。

如与生产过程有关的原材料、工业毒物、噪声、振动、高温、辐射及传染性因素等因素有关。

职业有害因素可来源于工业生产过程中各个方面,有的是生产中使用的原料,有的是生产中使用的辅料,有的是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品或副产品,有的是成品(如有机磷农药),有的是原料中的杂质(如乙炔中含砷化氢和磷化氢),也可以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煤燃烧过程产生一氧化碳(CO)。

2)来源于劳动过程。

主要是与生产工艺的劳动组织情况、生产设备布局、生产制度与作业人员体位和方式以及智能化程度有关。

3)来源于作业环境。

主要是作业场所环境,如室外不良气象条件、室内由于厂房狭小、车间位置不合理、照明不良与通风不畅等因素影响都会对作业人员产生影响。

2.按性质分类职业性危害因素按其性质,可分为以下几方面:1)物理因素。

是指生产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不良的物理因素包括如下方面:①异常气象条件a.高温:如热油泵房,催化剂生产中的熔烧岗位,加氢催化剂反应器内操作,炼钢、炼铁炉旁,夏天进入油罐车或油槽车内作业等。

b.低温:如石蜡成型的冷库等。

②噪声:如来自机械力(固体或液体表面的振动),气体湍流、电动力及磁动力等的噪声,如机械设备的噪声。

③振动:如循环压缩机转动,使用风动工具,如锻锤、风锤、电锯、捣固机、研磨作业的砂轮机、铣床、凝床;交通运搞1臭,瓠汴车、摩托车、火车等。

④电离辐射:如工业探伤用的X射线,放射性同位素仪表,以2a、B、1射线等。

⑤非电离辐射:如高频热处理的高频电磁场、电焊、氩弧焊、≤离子焊时产生的紫外线,加热金属、玻璃时产生的红外线等。

⑥压力和摩擦2)生物性因素①微生物、寄生虫的感染或侵袭。

指细菌、寄生虫或病毒所引起的与职业有关的某些疾病。

如引起皮草工人、畜产品加工工人等职业性炭疽杆菌、引起森林工作者的职业性森林脑炎则是由蟋蟀传布的一种森林脑炎病毒等。

职业病危害分类大全

职业病危害分类大全

职业病伤害身分分类目次一. 粉尘类:(一)矽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出10%的无机性粉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矽肺(二)煤尘(煤矽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煤工尘肺(三)石墨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石墨尘肺(四)炭黑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炭黑尘肺(五) 石棉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石棉肺(六) 滑石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滑石尘肺(七)水泥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水泥尘肺(八) 云母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云母尘肺(九) 陶瓷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陶瓷尘(十) 铝尘(铝.铝合金.氧化铝粉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铝尘肺(十一) 电焊烟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电焊工尘肺(十二) 锻造粉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铸工尘肺(十三) 其他粉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其他尘肺二.放射性物资类(电离辐射):电离辐射(X射线.r射线)等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外照耀急性放射病.外照耀亚急性放射病.外照耀慢性放射病.内照耀放射病.放射性皮肤疾病.放射性白内障.放射性肿瘤.放射性骨毁伤.放射性甲状腺疾病.放射性性腺疾病.放射复合伤.依据《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毁伤.三.化学物资类:(一)铅及其化合物(铅尘.铅烟.铅化合物,不包含四乙基铅)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铅及其化合物(二)汞及其化合物(汞.氯化高汞.汞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汞及其化合物中毒(三)锰及其化合物(锰烟.锰尘.锰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锰及其化合物中毒(四)镉及其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镉及其化合物中毒(五)铍及其化合物铍病(六)铊及其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铊及其化合物中毒(七)钡及其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钡及其化合物中毒(八)钒及其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钒及其化合物中毒(九)磷及其化合物(不包含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磷及其化合物中毒(十)砷及其化合物(不包含砷化氢)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砷及其化合物中毒(十一)铀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铀中毒(十二)砷化氢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砷化氢中毒(十三)氯气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气中毒(十四)二氧化硫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二氧化硫中毒(十五)光气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光气中毒(十六)氨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氨中毒(十七)偏二甲基肼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偏二甲基肼中毒(十八)氮氧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氮氧化合物中毒(十九)一氧化碳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一氧化碳中毒(二十)二氧化碳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二氧化碳中毒(二十一)硫化氢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硫化氢中毒(二十二)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二十三)氟及其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工业性氟病(二十四)氰及腈类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二十五)四乙基铅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四乙基铅中毒(二十六)有机锡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有机锡中毒(二十七)羰基镍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羰基镍中毒(二十八)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苯中毒(二十九)甲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甲苯中毒(三十)二甲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二甲苯中毒(三十一)正已烷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正已烷中毒(三十二)汽油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汽油中毒(三十三)一甲胺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一甲胺中毒(三十四)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三十五)二氯乙烷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二氯乙烷中毒(三十六)四氯化碳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四氯化碳中毒(三十七)氯乙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乙烯中毒(三十八)三氯乙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三氯乙烯中毒(三十九)氯丙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丙烯中毒(四十)氯丁二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丁二烯中毒(四十一)苯胺.甲苯胺.二甲苯胺.N,N-二甲基苯胺.二苯胺.硝基苯.硝基甲苯.对硝基苯胺.二硝基苯.二硝基甲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含三硝基甲苯)中毒(四十二)三硝基甲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三硝基甲苯中毒(四十三)甲醇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甲醇中毒(四十四)酚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酚中毒(四十五)五氯酚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五氯酚中毒(四十六)甲醛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甲醛中毒(四十七)硫酸二甲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硫酸二甲酯中毒(四十八)丙烯酰胺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丙烯酰胺中毒(四十九)二甲基甲酰胺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二甲基甲酰胺中毒(五十)有机磷农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有机磷农药中毒(五十一)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五十二)杀虫脒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杀虫脒中毒(五十三)溴甲烷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溴甲烷中毒(五十四)拟除虫菊酯类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五十五)导致职业性中毒性肝病的化学类物资:二氯乙烷.四氯化碳.氯乙烯.三氯乙烯.氯丙烯.氯丁二烯.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三硝基甲苯.五氯酚.硫酸二甲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中毒性肝病(五十六)依据职业性急性中毒诊断尺度及处理原则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的伤害身分四.物理身分:(一)高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中暑(二)高气压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减压病(三)低气压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高原病.航空病(四)局部振动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手臂振动病五.生物身分:(一)炭疽杆菌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炭疽(二)丛林脑炎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丛林脑炎(三)布氏杆菌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布氏杆菌病六.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伤害身分:(一)导致接触性皮炎的伤害身分: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三氯乙烯.重铬酸盐.三氯甲烷.β-萘胺.铬酸盐.乙醇.醚.甲醛.环氧树脂.尿醛树脂.酚醛树脂.松节油.苯胺.润滑油.对苯二酚等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接触性皮炎(二)导致光敏性皮炎的伤害身分:焦油.沥青.醌.蒽醌.蒽油.木酚油.荧光素.六氯苯.氯酚等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光敏性皮炎(三)导致电光性皮炎的伤害身分:紫外线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电光性皮炎(四)导致黑变病的伤害身分:焦油.沥青.蒽油.汽油.润滑油.油彩等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黑变病(五)导致痤疮的伤害身分:沥青.润滑油.柴油.石油.多氯苯.多氯联苯.氯化萘.多氯萘.多氯酚.聚氯乙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痤疮(六)导致溃疡的伤害身分:铬及其化合物.铬酸盐.铍及其化合物.砷化合物.氯化钠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溃疡(七)导致化学性皮肤灼伤的伤害身分: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化学性皮肤灼伤(八)导致其他职业性皮肤病的伤害身分:油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油彩皮炎高湿: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浸渍.腐烂有机溶剂: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角化过度.皲裂螨.羌: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痒疹七.导致职业性眼病的伤害身分(一)导致化学性眼部灼伤的伤害身分:硫酸.硝酸.盐酸.氮氧化物.甲醛.酚.硫化氢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化学性眼部灼伤(二)导致电光性眼炎的伤害身分:紫外线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电光性眼炎(三)导致职业性白内障的伤害身分:放射性物资.三硝基甲苯.高温.激光等.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白内障八.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伤害身分(一)导致噪声聋的伤害身分:噪声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噪声聋(二)导致铬鼻病的伤害身分:铬及其化合物.铬酸盐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铬鼻病(三)导致牙酸蚀病案的伤害身分:氟化氰.硫酸酸雾.硝酸酸雾.盐酸酸雾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牙酸蚀病九.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伤害身分(一)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的伤害身分:石棉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二)联苯胺所致膀胱癌的伤害身分:联苯胺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联苯胺所致膀胱癌(三)苯所致白血病的伤害身分: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苯所致白血病(四)氯甲醚所致肺癌的伤害身分:氯甲醚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甲醚所致肺癌(五)砷所致肺癌.皮肤癌的伤害身分:砷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砷所致肺癌.皮肤癌(六)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的伤害身分:氯乙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七)焦炉工人肺癌的伤害身分:焦炉烟气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焦炉工人肺癌(八)铬酸盐制功课工人肺癌的伤害身分:铬酸盐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铬酸盐制功课工人肺癌十.其他职业病伤害身分(一)氧化锌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金属烟热(二)二异氰酸甲苯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哮喘(三)嗜热性放线菌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反常反响性肺泡炎(四)棉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棉尘病(五)不良功课前提(榨取及摩擦)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

职业危害防治基础知识范本

职业危害防治基础知识范本

职业危害防治基础知识范本一、引言职业危害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对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的伤害或威胁。

职业危害的存在是由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需要在工作场所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本文将介绍职业危害防治的基础知识。

二、职业危害的类型1. 物理危害物理危害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对劳动者身体产生直接伤害的物质或因素。

常见的物理危害包括噪声、振动、辐射等。

噪声可以引起听力损伤,振动可以导致骨骼和肌肉疾病,辐射可以对人体的细胞造成损伤。

2. 化学危害化学危害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化学物质对劳动者身体产生的损害。

常见的化学危害包括有毒气体、腐蚀性物质、有害粉尘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通过吸入、皮肤接触或食入进入人体,对呼吸系统、皮肤、消化系统等造成损害。

3. 生物危害生物危害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微生物或生物因素对劳动者身体健康产生危害的情况。

常见的生物危害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这些生物危害可以引起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影响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工作能力。

4. 精神危害精神危害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对劳动者心理健康造成威胁的因素。

常见的精神危害包括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差等。

这些因素会导致劳动者出现焦虑、抑郁、失眠等心理问题,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

三、职业危害的防治措施1. 预防原则预防职业危害的根本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即在工作环境设计、劳动组织、个体防护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通过消除或减少危害源,降低危害的暴露程度,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2. 掌握危害源了解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害源是预防职业危害的第一步。

需要对工作场所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危害源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明确危害源的特点和可能对劳动者造成的伤害。

3. 优化工作环境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可以减少危害源对劳动者的影响。

例如,对噪声进行隔音处理,加装振动减震设备,优化照明条件等。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一、前言建设项目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涉及多个领域和岗位,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

为了保障建设人员的身体健康,可采取分类管理办法,明确职业病危害的性质、特点和防护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发生。

二、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1.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分类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职业病危害可分为以下几类:•化学品危害•物理因素危害•生产作业过程危害•粉尘、毒物、噪声等其他危害2. 各类职业病危害的特点•化学品危害:建设项目中常用的化学品如溶剂、油漆等,对皮肤和呼吸道有刺激和损害作用。

•物理因素危害:主要包括噪声、振动、辐射等,长期暴露可能导致聋、震颤等疾病。

•生产作业过程危害:如高温、高湿、高原环境等,对工人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其他危害:包括粉尘、有害气体、有毒物质等,对呼吸道和皮肤有直接的危害。

3. 职业病危害的防护措施•工程项目管理者要加强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制定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方案。

•根据不同的危害因素,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和设备。

•定期对建设人员进行职业病防护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管理办法1. 职业病危害评估在建设项目前,应对职业病危害进行评估,明确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和风险程度,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2. 职业病危害排查定期对建设现场进行职业病危害的排查,找出潜在的危害源,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减少危害传播和扩散。

3. 职业病危害监测对建设项目人员暴露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保障建设人员的健康。

四、结语建设项目中职业病危害管理办法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建设人员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类管理、防护措施的加强以及监测排查,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发生,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建设环境。

常见职业危害的类别及防护

常见职业危害的类别及防护

常见职业危害的类别及防护1. 物理因素类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物理因素类职业危害主要包括噪声、震动、辐射、气候等。

针对这些职业危害,可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噪声:戴耳塞或耳罩;远离噪声来源;安装隔音设备。

- 震动:使用减震器材或黑胶隔振垫;改善工作条件,如增加提供个人护具等。

- 辐射:使用屏蔽设备,如铅板或防护屏;远离辐射源;减少辐射暴露时间。

- 气候:穿戴适宜的防护服装;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提供充足的饮水和休息时间。

2. 化学因素类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化学因素类职业危害主要包括有毒气体、蒸气、粉尘、溶剂等。

针对这些职业危害,可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有毒气体和蒸气:保持通风良好;佩戴呼吸器具;避免长时间暴露。

- 粉尘:使用排尘设备,如排尘罩;佩戴口罩或防尘面具;保持工作环境清洁。

- 溶剂:使用低挥发性溶剂;减少接触面积;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3. 生物因素类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生物因素类职业危害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针对这些职业危害,可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细菌、病毒等: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定期消毒工作区域;遵循个人卫生习惯。

- 真菌:保持工作环境干燥和清洁;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手套、防护眼镜等;定期检查空气质量。

- 寄生虫:使用虫媒防护装备,如防蚊网、防蜱衣;清理工作区域,避免滋生虫害。

4. 人因因素类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人因因素类职业危害主要包括人体姿势不良、长时间待机、劳动强度过大等。

针对这些职业危害,可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人体姿势不良:使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工作台椅;定期休息和做适宜的体操活动;学习正确的工作姿势。

- 长时间待机:定期休息和活动;进行体能训练,增强耐力;分配合理的工作时间。

- 劳动强度过大:采用合理的工作工艺和工具;进行合理的工作安排,避免超负荷工作;关注员工的身体状况。

5. 心理因素类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心理因素类职业危害主要包括工作压力、人际关系不良、工作不满意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SM-ZD-32659 职业危害的分类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职业危害的分类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
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
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按来源分类
职业危害因素来源,可分为以下几类:
1)来源于生产工艺过程。

随着生产技术、机器设备、使用材料和工艺流程变化不同而变化。

如与生产过程有关的原材料、工业毒物、噪声、振动、高温、辐射及传染性因素等因素有关。

职业有害因素可来源于工业生产过程中各个方面,有的是生产中使用的原料,有的是生产中使用的辅料,有的是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品或副产品,有的是成品(如有机磷农药),有的是原料中的杂质(如乙炔中含砷化氢和磷化氢),也可以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煤燃烧过程产生一氧化碳(CO)。

2)来源于劳动过程。

主要是与生产工艺的劳动组织情况、生产设备布局、生产制度与作业人员体位和方式以及智能化程度有关。

3)来源于作业环境。

主要是作业场所环境,如室外不良气象条件、室内由于厂房狭小、车间位置不合理、照明不良与通风不畅等因素影响都会对作业人员产生影响。

2.按性质分类
职业性危害因素按其性质,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1)物理因素。

是指生产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不良的物理因素包括如下方面:
①异常气象条件
a.高温:如热油泵房,催化剂生产中的熔烧岗位,加氢催化剂反应器内操作,炼钢、炼铁炉旁,夏天进入油罐车或油槽车内作业等。

b.低温:如石蜡成型的冷库等。

②噪声:如来自机械力(固体或液体表面的振动),气体湍流、电动力及磁动力等的噪声,如机械设备的噪声。

③振动:如循环压缩机转动,使用风动工具,如锻锤、风锤、电锯、捣固机、研磨作业的砂轮机、铣床、凝床;交通运搞1臭,瓠汴车、摩托车、火车等。

④电离辐射:如工业探伤用的X射线,放射性同位素仪
表,以2a、B、1射线等。

⑤非电离辐射:如高频热处理的高频电磁场、电焊、氩弧焊、≤离子焊时产生的紫外线,加热金属、玻璃时产生的红外线等。

⑥压力和摩擦
2)生物性因素
①微生物、寄生虫的感染或侵袭。

指细菌、寄生虫或病毒所引起的与职业有关的某些疾病。

如引起皮草工人、畜产品加工工人等职业性炭疽杆菌、引起森林工作者的职业性森林脑炎则是由蟋蟀传布的一种森林脑炎病毒等。

②病人、病兽的接触或咬伤。

3)化学性因素
①生产性毒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工作环境空气中的化学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

有的为原料,有的为中间产品,有的为产品或副产品。

常见的有氯、氨等刺激性气体,一氧化碳、氰化氢等窒息性气体,铅、汞等金属类毒物,苯、二硫化碳噜有机溶剂。

②生产性粉尘,在生产中产生的,较长时间悬浮在生产
环境中的固体微粒,称为生产性粉尘。

如矽尘、滑石尘、电焊烟尘、石棉尘、聚氯乙烯粉尘、玻璃纤维尘、腈化纤维尘等。

这里填写您的企业名字
Name of an enterpris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