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中医辨证指导中风病人康复期的健康教育

合集下载

中医科中风患者健康教育处方

中医科中风患者健康教育处方

中风患者健康教育处方病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所致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和脑组织机能或结构损害。

临床表现:突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随即有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及大小便失禁等。

治疗方法:1、肢体康复:从日常生活训练开始,应由简到繁,可由治疗师或家属的指导下进行,依次练习患侧肢体的功能锻炼。

2、语言的恢复:必须尽早进行发音训练。

先诱导发音,然后再说常用单字,如吃、喝、好、行等,或出示卡片,让病人读出上面的字。

再依次教双音词、短语、短句、长句等。

3、结合针灸、理疗、艾灸、中药泡洗、按摩等中医治疗。

4、珍菊降压片;肝肾阴虚型:六味地黄丸;阴阳两虚型:金匮肾气丸、补肾丸、血平片;痰浊内蕴型:半夏白术天麻汤、牛黄降压丸;瘀血内停型:通窍活血汤、斯泰隆(银杏叶片);气血亏虚型:归脾汤。

重点教育:1、饮食: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为宜,适当多食豆制品、蔬菜和水果,戒除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

昏迷和吞咽困难者,可采用鼻饲,以保持营养。

2、活动:康复锻炼应尽早开始,从日常生活训练开始,应由简到繁。

3、复查指征:如出现头晕、肢体麻木、眼睛突然发黑、原因不明的摔倒、说话吐辞不清、哈欠不断等异常表现。

特殊交待事项:1、生活起居有序,保持睡眠充足,避免过劳,适当休息。

随天气变化增减衣被,注意保暖。

2、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过度,以免再发脑出血。

3、根据自身的情况,适当参加锻炼,加强肢体功能活动。

可参加散步、打太极拳、慢跑、打球、骑自行车、下棋等活动。

4、定期测量血压,复查病情,及时治疗可能并存的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冠心病等。

5、指导患者掌握正确改变体位的方法,如从卧位到坐位、由坐位到站位、由站位到行走、由不完全负重至完全负重锻炼。

安全起见,锻炼时一定要有他人陪伴。

中风疾病的中医特色疗法及健康教育

中风疾病的中医特色疗法及健康教育

中风疾病的中医特色疗法及健康教育1. 引言中风,又称脑卒中,是指脑血管病变导致的一系列急性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

据统计,中风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导致致残和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

中风的发病率与年龄、生活方式和慢性病有关,其中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是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

在中医药领域,中风被归类为中风后遗症或中风脑病。

中医具有独特的理论与特色疗法,可起到对中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作用。

本文旨在介绍中风疾病的中医特色疗法,并结合健康教育,呼吁人们关注中风预防与健康管理。

2. 中医特色疗法2.1 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治疗中风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中医理论,中风是由于脑血管功能异常导致体内气血不畅,通过中药的药物治疗可以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活血化瘀、开窍祛湿等,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常用于中风治疗的中药有丹参、川芎、郁金、红花等,它们具有活血化瘀、祛瘀通络、消肿止痛等功效。

中药治疗中风疾病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配方,因此,建议患者在用药前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

2.2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药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疗法之一,对于中风疾病的治疗也有一定效果。

针灸可以刺激人体的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促进组织修复,改善神经功能。

常用于中风治疗的针灸穴位有足三里、风池、合谷等。

研究表明,适宜的针灸治疗可以显著改善中风患者的运动功能、语言能力和认知功能。

然而,针灸治疗也需要在合格的中医针灸师的指导下进行。

3. 健康教育中风疾病的发生和中医特色疗法仅是治疗和康复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预防和健康管理。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人们预防中风疾病和提高健康水平。

- 控制慢性病:慢性病是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通过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展,可以减少中风的风险。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睡眠等是预防中风的重要措施。

-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中风风险和慢性病,通过积极干预,降低风险。

关于中风的中医护理和健康宣教

关于中风的中医护理和健康宣教

关于中风的中医护理和健康宣教摘要:目的:通过研究中医对于中风的护理以及对患者的健康干预,减少发病率,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减少患者的病痛,提高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中风患者69例,其中选取中医内科病房住院患者46例为实验组,采取在常规静脉输液的基础上辅以推拿等传统中医手法治疗;另设对照组,选取门诊病人23例,接诊医生按以往经验予以药物治疗。

一个疗程后以肌力评定方法,测评中风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采用推拿等手法治疗各种风格偏瘫患者的肌力,观察组的患者肌力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

治疗和护理前两组病人语言表达、上下肢活动、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和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肢体肌力分级和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以益气活血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可促使其肌力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恢复肌体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风护理功能锻炼健康宣教【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31-02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和多发病,致死率和致残率高。

虽然90%以上的中风发生在40岁以上的人,但实际上,中风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直接对病人造成健康的危害,包括出现:严重肢体残疾,如瘫痪,半身不遂,言语障碍;其次是造成病人认知方面的障碍,导致患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依靠他人照顾而生活。

中风的危害一方面是对病人的本身,另一方面是大大加重了病人家属的生活负担,第三方面是对病人造成严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通过研究中医对于中风的护理以及对患者的健康干预来发现:如何减少发病率,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减少患者的病痛,提高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是有意义的。

为中风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和康复的方法。

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对象。

选取2009年4月-9月在我科住院的中风偏瘫病人46人,门诊病人23人,全部诊断为中风中经络,并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诊协作组标准。

中风病人健康教育

中风病人健康教育

中风病人健康教育中风病人健康教育一、中风概述中风(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或者血管堵塞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造成脑组织缺氧坏死的疾病。

本节将对中风的定义、病因、分类以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详细介绍。

1.1 定义:中风是一种急性发病的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和缺血性脑中风(脑梗死)两种情况。

1.2 病因:中风的主要病因包括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糖尿病等多种因素。

1.3 分类:根据中风的不同类型和病因,中风可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

1.4 流行病学:中风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全球十大死因之一。

二、中风的临床表现中风患者常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因此了解中风的临床表现对于及早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节将详细介绍中风的临床表现分类及各项症状。

2.1 肢体动作障碍:中风患者可能出现瘫痪、肌力减弱等肢体动作障碍。

2.2 语言障碍:中风患者可能出现吞咽困难、语言失灵等语言障碍。

2.3 特殊感觉障碍:中风患者可能出现视力模糊、听力下降等特殊感觉障碍。

2.4 脑神经症状:中风患者可能出现面部肌肉麻痹、眼球运动受限等脑神经症状。

2.5 意识障碍:中风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淡漠、定向障碍等意识障碍。

三、中风的治疗与康复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中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节将详细介绍中风的急救治疗、药物治疗以及康复治疗。

3.1 急救治疗:中风发生后应立即进行急救措施,包括清空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3.2 药物治疗:中风药物治疗包括抗凝治疗、降压治疗、降脂治疗等。

3.3 康复治疗:中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职业治疗等。

四、中风的预防与管理预防中风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合理的管理方式能减少中风的发病率。

本节将介绍中风预防的重要性以及预防措施。

4.1 重要性:中风预防的重要性在于减少中风的发病人数、降低致残率以及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4.2 预防措施:中风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高血压、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中风症状的中医特色诊疗及健康教育

中风症状的中医特色诊疗及健康教育

中风症状的中医特色诊疗及健康教育引言中风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被称为卒中。

中风的主要症状包括面瘫、言语不清、肢体无力等。

传统的中医诊疗方法在缓解中风症状和促进康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同时,通过健康教育,我们也可以预防中风的发生和进一步的健康问题。

中医特色诊疗1. 中医辨证施治中医辨证施治是中医特色诊疗中的核心方法。

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诊、脉诊等综合分析,中医医生可以判断出中风的具体病因,并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2. 中药治疗中药在中风症状的缓解和康复阶段有着重要作用。

通过使用具有祛风散寒、活血化瘀等功效的中药,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健康教育预防中风同样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健康教育措施:1. 饮食控制减少高脂肪、高盐和高胆固醇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有助于控制血压和血脂,降低中风风险。

2.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增加中风的风险。

戒烟限酒可以有效降低中风的发生概率。

3. 运动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打太极等,可以促进心血管健康,降低中风风险。

4. 健康检查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包括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监测,有助于发现中风的风险因素,并及时干预。

总结中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通过中医特色诊疗以及健康教育,我们可以提供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中医的辨证施治和中药治疗能够促进中风患者的康复,而饮食控制、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和健康检查则可以降低中风的风险。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中风问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上仅为简要介绍,具体的中医特色诊疗和健康教育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制定。

中医特色康复和健康指导

中医特色康复和健康指导

目录一、中医特色康复和健康教育指导二、眩晕中医特色康复和健康教育指导三、呕吐中医特色康复和健康教育指导四、头痛中医特色康复和健康教育指导五、咳嗽中医特色康复和健康教育指导六、便秘中医特色康复和健康教育指导七、不寐中医特色康复和健康教育指导八、中风中医特色康复和健康教育指导九、消渴中医特色康复和健康教育指导十、胸痹中医特色康复和健康教育指导十一、郁证中医特色康复和健康教育指导1.生活起居护理1)原则顺应四时,平衡阴阳;环境适宜,慎避时邪;起居有常,劳逸适度2)方法(1)环境护理环境安静整洁;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线要适宜(2)睡眠护理顺应四时阴阳调睡眠,采取合适的睡眠护理措施,保证充足而适当的睡眠时间。

睡眠促进和宜忌,卧具要舒适,必要时采取药枕,睡前神宜定,可以静坐、散步、听舒缓音乐,忌剧烈运动。

睡前不宜饱食,忌大量饮水。

(3)衣着护理春季慎避风寒;夏季养阳护阴;秋季慎寒凉;冬季防寒保暖。

(4)活动与休息护理避免久视;避免久立;避免久行;避免久卧;避免久坐;避免神劳;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休息保养多样化。

2.情志护理1)原则诚挚体贴;一视同仁;因人施护;避免刺激2)方法说理开导;释疑解惑;宣泄解郁;移情异性;以情胜情;顺情从欲;暗示法3)预防方法清净养神;保持乐观;平和七情3.饮食调护1)原则三因制宜(因时、因地、因人);辩证施食;辩病施食2)饮食调护要求饮食有节;饮食平衡;饮食须洁:饮食清淡;合理烹制;保持良好的进食习惯3)辩证施食原则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1)辩证施膳必须考虑个人的体质特点,例如形体肥胖之人多痰湿,宜多吃清淡化痰的食品;形体消瘦之人多阴虚血亏津少,宜多吃滋阴生津的食品。

(2)春季万物始动、阳气发越,此时要少吃肥腻、辛辣之物,以免助阳外泄,应多食清淡之菜蔬、豆类及豆制品;(3)夏季炎热多雨,宜吃些甘寒、清淡、少油的食品,如绿豆、西瓜、鸭肉等;(4)虚证患者以其阴阳气血不同之虚,分别给予滋阴、补阳、益气、补血的食疗食品治之;(5)实证患者应根据不同实证的证候,给予各种不同的祛除实邪的食疗食品,如清热化痰、活血化瘀、攻逐水邪等;(6)寒性病证,给予温热性质的食疗食品治之;(7)热性病证,给予寒凉性质的食疗食品治之。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 中医护理
2024-01-09
目录
• 引言 • 病情观察与评估 •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 • 饮食调养与营养支持 • 心理护理与康复训练 • 家庭护理指导与健康教育
01
引言
中风及脑梗死恢复期定义
中风
中风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 为主症的病症。
脑梗死恢复期
过难关。
语言及认知功能康复训练
语言训练
针对患者的语言障碍,制定个性化的语言训练计 划,如发音练习、词汇扩展等。
认知功能训练
通过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训练, 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穿衣、洗漱 、进食等,提高其自理能力。
运动功能康复训练
被动运动
02
病情观察与评估
生命体征监测
体温
定时测量体温,观察热 型及发热原因,注意保
暖。
脉搏
观察脉率节律及强弱 ,判断病情轻重及变化

呼吸
观察呼吸频率、深浅度 及节律,保持呼吸道通
畅。
血压
定期测量血压,观察血 压波动情况,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
神经系统功能评估
01
02
03
04
意识状态
观察患者意识是否清晰,有无 嗜睡、昏迷等表现。
预防复发
中医护理注重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通过调理身体 、改善生活习惯等方式预 防中风的复发。
护理目标与原则
护理目标
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 质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调节患者 情志,增强康复信心。
护理原则
以患者为中心,全面评估患者的状况 ;注重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 方案;综合运用各种中医护理技术, 如针灸、推拿、拔罐等。

中风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恢复期定义及重要性
定义
中风恢复期是指患者发病后经过急性 期治疗,病情稳定,进入康复阶段的 过程。
重要性
中风恢复期是患者功能恢复的关键时 期,有效的护理方案对患者预后和生 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02
中医护理原则与方法
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中风恢复期治疗需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患者 体质、病因、症状等因素。
饮食禁忌
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等 刺激性食物,忌烟酒。
规律作息与适度锻炼
规律作息
情绪调节
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 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可通过听音乐、练书法等方式进行情 绪调节。
适度锻炼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选 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 、八段锦等。运动强度和时间应循序 渐进,避免剧烈运动。
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慰技巧培训
倾听与理解
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理解其感 受和需求,给予情感上的支持。
鼓励表达
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帮助其 宣泄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安慰技巧
掌握有效的安慰技巧,如使用鼓 励性语言、提供心理暗示等,帮
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
引导积极心态,增强信心
认知重构
帮助患者调整对疾病的认知,从积极的角度看待 问题,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掌握基本护理技能
家属需学习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护理技能,如测量血压、按摩技巧等 。
了解急救措施
家属应了解中风急性期的急救措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采取 措施。
共同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
01
评估患者状况
家属和医护人员应共同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和社会功能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中医辨证指导中风病人康复期的健康教育
文章来源: 2005-12-19 15:57:41
孙静杨喜忠马静 2005-12-13 13:08:48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4年5月第5卷第10期
随着脑血管病发病率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中风病人及家属更加重视康复训练。

尤其到了后遗症期,病人因瘫痪长期卧床,缺乏语言环境,易产生抑郁、悲观、消极等不利治疗的因素,为了使中风病人早日恢复健康,必须正确而有效地制定各种健康教育措施,这对恢复病员的健康将会收益不浅。

首先对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从精神情志、饮食起居、功能锻炼等几个方面,结合中医辨证施护,认真收集资料,利用徒手肌力检查法和Brunstron的评价方法进行分析,找出病人存在的问题,其次,制定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并列出训练计划,进行指导训练。

1 辨证分型
1.1 气虚血滞,脉络瘀阻型气血不能运行,血不能荣,气血瘀滞,脉络痹阻,而致半身不遂,口眼 斜,面色萎黄或暗淡无华,苔薄白,舌淡紫[1]。

1.2 肝阳上亢,脉络瘀阻型肝阳上亢,火升风动,气血并逆于上,络破血溢,经脉阻塞,而致半身不遂。

患侧僵硬拘挛,兼见头痛头晕,面赤耳鸣,舌红绛,苔薄黄,脉弦硬有力。

1.3 风痰阻络型风痰止阻,经络失和,故舌强蹇,肢体麻木,脉弦滑。

2 护理原则
络脉空虚,风邪入中,则祛风通络,养血和营。

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则育阴潜阳,镇肝熄风。

3 护理措施
3.1 气虚血滞,脉络瘀阻型此病在生活起居上应注意患侧肢体保暖,防止冻伤和外伤,采取舒适的功能位置,帮助病人按摩肢体关节部位,局部可用红花酒精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针刺:曲池、合谷、骨髀关、足三里等穴,隔日1次。

饮食宜营养丰富,易消化,多食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的豆浆、鸡蛋、牛奶、菜粥等。

对小便失禁的病人,可针刺关元、气海、太溪等穴[2]。

3.2 肝阳上亢,脉络瘀阻型临床密切关注血压的变化,根据病情,每日测量2~4次血压。

避免情绪刺激,禁烟酒,忌食肥甘厚味及辛辣动风之品,宜清淡降火之物。

肢体局部可用当归活络酒擦浴,并配合针刺曲池、合谷、外关、阳陵泉、太冲、解溪等穴。

3.3 风痰阻络型病人应慎起居,避风寒,忌甘肥食厚腻生痰之品,宜清淡,化痰之品,药宜
温服,可针刺风池,丰隆、金津、玉液等穴。

3.4 积极治疗原发病,预防各种并发症避免不良的精神因素刺激,预防并发症,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褥疮、便秘等。

4 恢复期的健康教育
4.1 收集资料从住院治疗的患者中选择中风恢复期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及技能训练。

4.2 教育方法应根据病人的健康需求,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形式及方法。

4.2.1 评估制定问卷调查表
或通过交谈收集病人资料。

重点收集中风经过治疗,神志清醒后,多留有后遗症,如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 斜等。

对疾病认识的情况及健康教育的需求。

4.2.2 形式可采用下列三种教育形式:(1)集体授课为主,课后安排讨论、交流。

(2)健康教育护士对每位患者进行单个指导。

(3)鼓励有阅读能力的患者看书自学。

5 教育内容
健康教育内容主要为改善功能位训练方式、中风患者基础知识教育及患者家属沟通的技巧。

5.1 中风疾病基础知识教育向患者介绍有关中风疾病的知识,使其积极地配合治疗。

5.2 膳食结构宜营养丰富,合理配餐护士通过向患者介绍饮食的重要意义和膳食的结构,帮助其制定适合个体膳食的食谱,建立有规律的饮食生活。

5.3 功能位的设计掌握仰卧位、侧卧位、肢体功能位的护理方法,体位应定时更换,以免局部长期受压而出现褥疮。

5.4 关节活动度的维持训练早期应保护肩关节,避免损伤,肩关节屈曲和外展不能超过90°,肩肱关节与肩胛骨活动度为2∶1;所有的关节,各种活动,各个方向,每天都要进行3~5次被动活动[3]。

5.5 早期坐位训练从15°开始靠坐15min1天,30min1天,逐渐增加,直至能独立坐位,训练越早越好,合并症越少。

5.6 其它活动训练平衡运动训练、床上训练、起床训练,从坐位到立位训练,手的松解训练、语言训练等。

6 掌握沟通技巧
6.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经常与患者及家属交谈,了解其性格,爱好,生活习惯,所处环境,经济条件,家庭情况及对疾病的认识等。

6.2 解决困难,尽量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主动帮助病人的“四难”排泄、翻身、饮食饮水、卫生处理难。

6.3 做好家属和亲友的思想工作,指导他们给病人从身心健康,生活起居等方面给以更多的关心、体贴、抚爱和支持,使病人从亲属的鼓励帮助中吸取力量。

7 讨论
通过运用中医辨证理论,采取辨证分型方法,制定了护理原则,实施相应护理,针对康复期的中风病人,进行有的放矢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充分认识到疾病的危险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掌握了自我调节,自我保健的技巧,从而使病情显著缓解,好转,缩短了病程,减少了疾病的复发率。

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