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医学 复习资料

运动医学 复习资料
运动医学 复习资料

运动医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标准直立姿势:从背面观,头颈、脊柱、两足跟在一条垂直线上,两肩峰、两髂嵴上缘高度

一致;从侧面观,头顶、耳屏前、肩峰、股骨大转子、腓骨小头、外踝尖上各点在同一直线上;脊柱呈正常生理弯曲。

2、扁平胸:胸廓呈扁平状,前后径较小,横径与前后径之比增大,约为2:1。见于瘦弱体型及慢

性消耗性疾病患者。

3、桶状胸:肋骨上提,肋间隙加宽,胸廓上方宽度与下方宽度相近,呈圆桶状。横径与前后径之

比为1。见于正常婴幼儿或肺气肿患者。

4、鸡胸:胸廓前后径大,前后径与横径之比小于1,胸骨明显向前方突出似鸡胸脯。常见于佝

偻病患者。

5、漏斗胸:胸骨下端内陷,胸骨剑突联合处下陷最深,使胸廓外形似漏斗。常见于佝偻病患者。

6、“O”形腿:在标准直立姿势下,两足跟并拢时两膝不能靠拢(即两膝均为内翻膝),且相距超

过1、5cm以上。

7、“X”形腿:在标准直立姿势下,两膝并拢时两足跟不能靠拢(急两膝均谓外翻膝),且相距超

过1、5cm以上。

8、瘦体重:机体中非脂肪成分的重量,包括内脏器官、骨骼、肌肉、体液等的重量。

9、联合机能实验:有两种以上的负荷按照一定的顺序与时间组成的负荷试验。

10台阶试验:以一定的频率,上下一定高度的台阶并持续一定的时间,根据登台阶结束后恢复期脉搏的变化评定心脏功能,称为台阶试验。

11 C170试验:指运动中心率达到170次/分的稳定状态下,单位时间内身体所做的功。根据功率大小来评定身体机能能力。

填空

1、正常情况下,颈弯与腰弯深度在3~5cm范围内,其中颈弯3~4cm,腰弯2~

2、5cm。

2、根据脊柱的生理弯曲,可将背的形状分为正常背、驼背、平背与鞍背;根据脊柱侧弯的检

查,当偏移超过1cm,单纯性向左向右偏移,叫C形弯曲,脊柱向左向右都偏移的,叫S形弯曲。

3、胸廓的形状分为正常胸、扁平胸、桶状胸、鸡胸与漏斗胸以及不对称胸。

4、联合机能试验中的五种反应类型就是正常反应、紧张性增高反应、紧张性不全反应、梯

形反应与无力反应。

问答

1、请描述联合机能试验的五种反应类型的特点

(1)、正常反应:负荷后收缩压与脉搏适度上升,舒张压适度下降5~10mmHg或保持不变,3~5

分钟内脉搏血压可恢复至安静水平。说明机能好。

(2)、紧张性增高反应:负荷后第一分钟收缩压极度升高,可达到180~200mmHg,舒张压很升

高10~20mmHg脉搏明显增加,恢复时间延长。评价:多见于训练水平不高或初次参加训练的人,也见于青春发育期的少年运动员。

(3)、紧张性增不全反应:负荷后第一分钟舒张压极度下降,至0mmHg仍能听见音响,出出现

所谓的“无休止音”现象。评价:①若此现象持续两分钟以上,且负荷后收缩压上升不明显,脉搏明显增加,恢复期延长,说明身体机能不良或者就是过度训练早期。②若持续不超过一分钟,负荷后收缩压也较高,说明心肌收缩力较强,只因心率快,致使舒张期缩短,训练良好的运动员在激烈竞赛后可出现这种反应。

(4)、梯形反应:收缩压不就是在负荷后的第一分钟,而就是在第二、第三分钟升高的最多,呈

现梯形阶梯上升,之后才逐渐下降。同时脉搏明显升高,舒张压上升或不变,恢复期延长。说明心血管机能不良,就是运动员身体有病未恢复或过度训练的表现。

(5)、无力反应:负荷后第一分钟收缩压上升不多(不超过10~15mmHg),甚至下降。脉搏急剧

增加,恢复期延长。评价:心肌收缩无力,每博输出量减少,可见于运动员患病或过度训练。

第二章

名词解释

1、人工月经周期:对于不习惯经期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可用内分泌制剂提前或错后月经,人为

的形成卵巢—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就是运动员不受月经期身体不适的影响而参加比赛,即为“人工月经周期”。

填空

1、根据调查,女运动员月经期可有以下四种表现:正常型、抑制型、兴奋型、病理型。

2、美国运动医学学会提出,饮食失调、闭经与骨质疏松就是女运动员经常出现的健康问题。

称之为“女运动员三联征”。

3、人工月经周期可分为提前行经日期法(即缩短月经周期)与推迟行经日期法(即延长月经

周期)。

问答

1、试阐述女子月经期的一般体育卫生要求

(1)、经期应避免过冷、过热的刺激,特别就是下腹部不宜受凉,以免引起痛经或月经不调。

(2)、经期第一、二天应减小运动量及强度,运动时间也不宜太长,特别就是月经初潮不久,周

期尚不稳定者,否则易造成月经失调。

(3)、经期不宜从事剧烈运动,尤其就是震动强烈、增增加腹压的动作,以免造成经血量过多

或影响子宫的正常位置。

(4)、经期一般不宜下水游泳,以免造成感染。

(5)、有痛经、月经过多或月经失调者,经期应减少运动量、强度及运动时间,甚至停止体育

活动。

第三章

名词解释

1、过度训练:就是运动负荷与机体机能间不相适应,以致疲劳连续积累而引起的一系列功能

紊乱,或疲劳伴有健康损害。

2、过度紧张: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时,体力负荷超过了机体的潜力而发生的生理功能紊乱或

病理现象。

3、晕厥:由于脑血流暂时降低或血中化学物质变化所致的意识短暂紊乱与意识丧失,也就是

过度紧张的一种表现形式。

4、运动性贫血:血液中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值,成为贫血;运动员由于运动训练因

素而导致的贫血,称为运动性贫血。

5、运动型血尿:肉眼见到尿液中有血或者显微镜下见到尿中有血细胞,称为血尿。单纯由于

剧烈运动引起的运动后一过性血尿称为运动性血尿。

6、肌肉痉挛:俗称抽筋,就是肌肉发生不自主的强直收缩而显示出的一种现象。

7、中暑:就是由高温环境引起的,以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焊线功能衰竭与水、电解质丢

失过多为特点的疾病。

填空

1、热射病又叫中暑高热,高汗、无汗与昏迷就是本病的特征。头部直接受太阳辐射引起的热

射病称日射病。

2、运动性血红蛋白尿的尿色异常(褐色尿)多在运动后第一、二次排尿时出现。

3、运动中腹痛根据病因分为以下三种:运动性腹痛、腹腔内疾病与腹腔外疾病。

4、肝脾淤血、呼吸肌痉挛与胃肠道痉挛或功能紊乱,就是运动性腹痛发病的常见机制。

5、中暑就是有感温环境引起的,以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水与电解质丢失

过多为特征的急性病。根据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与热衰竭三种类型。

6、运动性血尿的发生原因与机理就是肾静脉高压、肾脏缺氧、肾损伤与膀胱损伤。

问答

1、试阐述过度训练的发病原因、机理、处理原则与预防。

原因:(1)、训练安排不合理:未遵循循序渐进、系统训练的原则,运动量过大与持续的大运动量训练,缺乏必要的节奏,超过了机体的负担能力。

(2)、训练方法单调、枯燥,运动局部负担量过大。

(3)、生活规律破坏:比赛过多而间歇过短;运动员训练后得不到充分的休息,社会活动过

多,特别就是睡眠不足使运动员体力消耗过大。

(4)、运动员在身体机能不佳或伤病后身体未完全恢复时立即参加紧张的训练与比赛。

(5)、饮食营养不合理,消耗的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

(6)、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过度训练的诱因,如失恋、人际关系不协调等。

机理:(1)、神经内分泌系统兴奋与抑制之间的不平衡就是造成过度训练的主要机制。

(2)、恢复期的分解与合成代谢之间的不平衡也起重要作用。

处理原则:(1)、消除病因

(2)、调整训练内容与/或改变训练方法

(3)、加强各种恢复措施

(4)、对症治疗

预防:(1)、定期进行体格检查与身体机能检查。

(2)、合理安排训练,遵循科学训练原则。

(3)、注意生活制度,保证足够的睡眠与休息。

(4)、合理安排营养。

(5)、生病时不应参加训练与比赛,病后恢复训练时要逐步增加运动量。

(6)、加强医务监督,注意训练后的身体反应。

2、简述过度紧张的发病原因及对不同类型的过度紧张如何急救处理。

原因:(1)、训练水平差与生理状态不良,比赛经验较少。

(2)、因患病长期中断训练后,突然参加剧烈运动与比赛。

(3)、患心血管疾病者(如高血压),参加剧烈运动时。

急救处理:(1)、单纯虚脱型:卧床休息、保暖、饮热水或咖啡,必要时吸氧、静脉注射葡糖等。

(2)、晕厥型:平卧位/头稍低位;保持呼吸道通畅;检查生命指征(呼吸、脉搏、体温、

血压等);必要时吸氧、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等。

(3)、脑血管痉挛型:平卧位/头稍低位;保持呼吸道通畅;脑部一系列检查。

(4)、急性胃肠综合征:暂停专项训练;休息观察;必要时服用止血药物;吃流食、半

流食与易消化食物。若为反复出血,应作安静时与运动后胃镜检查。

(5)、急性心功能不全与心肌损伤:安静、半卧位、保暖、吸氧、点掐急救穴位、

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3、简述晕厥的原因与发病机理

(1)、精神与心理状态不佳。由于神经反射使血管紧张性降低,导致脑部缺血缺氧引起晕厥。

(2)、重力性休克。疾跑后突然停止而引起的晕厥称为重力性休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