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人口复习题(试题)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地理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地理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题练习(含答案)人口活动是人口在短期分开后又前往原寓居地的现象。

查字典天文网整理了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题练习,请考生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1.读以下图,甲、乙、丙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域,目前,有关甲、乙、丙三地人口迁移的方向及缘由,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经济缘由B.属于国际人口迁移,政治缘由C.甲地主要迁往乙、丙两地,经济缘由D.甲地主要迁往乙、丙两地,政治缘由【答案】 C【解析】首先要依据图中经纬度判别出甲是四川、乙是上海、丙是广东。

其主要清楚目先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要素是经济要素,是从欠兴旺地域向兴旺地域迁移。

下表为新疆和浙江在两个时段的人口迁移变化(迁移率指迁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人口迁移以青壮年为主)。

据此完成2~3题。

迁移率 2021年~2021年 2021年~2021年新疆迁出率1.4% 1.3% 迁入率 6.9% 4.2% 浙江迁出率 2.1% 2.5% 迁入率 6.1% 16.2% 2.影响2021年~2021年新疆和浙江人口迁移的主要要素区分是()A.资源开发工业化B.婚姻家庭文明教育C.生态改善工业化D.资源开发文明教育3.浙江省人口迁移变化对该区域发生的影响是()A.加快耕地资源开发B.加快人口老龄化C.加快环境质量改善D.加快城市化进程【答案】 2.A 3.D【解析】第2题,新疆资源丰厚,浙江工业兴旺,这是影响新疆和浙江人口迁入的主要缘由。

第3题,迁入浙江的人口主要从事工业、修建业、效劳业等行业,促进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同时降低老龄化水平,减轻环境压力。

读我国某市2021年迁入人口金字塔图和从业人员构成图,回答4~5题。

4.以下关于该市迁入人口的正确表达是()A.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能够会发生婚育方面的社会效果B.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要素的影响C.该市因人口迁入而改动了失业结构D.迁入人口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这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5.人口迁入对该市的负面影响能够有()①减轻了该市的失业压力②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开展③加剧了该市的环境效果④加大了该市基础设备的压力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答案】 4.A 5.D【解析】第4题,从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构成图剖析,2021年该市迁入人口中以青壮年人口为主,并且女性人口多于男性,可以判别该市人口迁入受经济要素(失业)影响,随着青壮年女性增多,随之会出现婚育率上升的效果。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人口》含答案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人口》含答案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人口》(2024·湖南)某学者以2010年常住人口为基础,在不考虑城乡人口迁移的条件下,测算出2020年我国乡村各年龄段常住人口数量。

下图示意2020年我国乡村常住人口的测算结果与统计结果。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人口分布)测算人口数量与统计人口数量差异最显著的年龄段及该年龄段两者数量差异形成的原因()A.15~21岁人口自然增长慢B.36~42岁人口自然增长慢C.15~21岁人口净流出量高D.36~42岁人口净流出量高2.(人口迁移的影响)图示统计人口的年龄结构可能会给乡村振兴带来的影响是()①阻碍农民增收②造成生态破坏③导致乡愁淡化④增加耕地撂荒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1.C 2.D【分析】1.某年龄段测算人口数量与统计人口数量差异=该年龄段时期人口数量最大值-该年龄段时期人口数量最小值。

结合题干选项并读图分析可知,15~21岁年龄段,统计人口数量最小值为300万人左右,而同期测算人口数量最大值为900万人左右,两者数量差异约为600万人;36~42岁年龄段,测算人口数量最大值为900万人左右,同期统计人口数量最小值为500万人,两者数量差异约为400万人,故测算人口数量与统计人口数量差异最显著的年龄段为15~21岁,排除BD选项;2020年我国乡村15~21岁常住人口的测算结果大于统计结果,说明该年我国乡村存在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现象,人口净流出量高,C 正确;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根据图文材料信息无法判断2020年我国乡村人口自然增长快慢,A错误。

故选C。

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2020年我国乡村15~21岁人口净流出量高。

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太年轻的时候就离开家乡,对家乡的感情不深,以后乡愁会变淡,③正确;青壮年人口迁出导致乡村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影响乡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增加耕地撂荒现象,④正确;农民增收的途径有外出打工、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结合旅游开展乡村服务业、利用振兴乡村战略创业致富等,乡村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有利于农民增收,①错误;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②错误。

高三地理测试题—人口、乡村与城镇

高三地理测试题—人口、乡村与城镇

高三地理测试题—人口、乡村与城镇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题,72分)下图为“某大洲局部区域图”。

据图完成。

1.导致甲地附近海岸线破碎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海浪侵蚀B.海浪堆积C.冰川侵蚀D.冰川堆积2.造成乙地所在区域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海拔较高 B.纬度较高C.冰川广布 D.降水稀少秦巴山区是指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上游的秦岭大巴山及其毗邻地区。

该区域人口空间分布差异明显。

下图为“秦巴山区沿109°E经线的人口空间分布曲线图”。

读图,完成。

3.图中A点对应的区域为()A.渭河平原B.秦岭C.汉水谷地D.大巴山4.影响秦巴山区109°E经线上人口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 B.城镇分布 C.海陆位置 D.地形起伏(2021·山东地理)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07~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

5.推测该市2016~2019年户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落户政策放宽 B.医疗条件改善C.生育政策调整 D.行政区划变动6.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主要是由于当地()A.人口老龄化加剧 B.产业结构优化 C.环境承载力下降 D.GDP增长缓慢7.该市的支柱产业是()A.物流业 B.旅游业 C.采矿业 D.制造业(2020·全国文综Ⅲ)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以上)外出的数量。

下图显示2010年我国西部某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

调查表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

据此完成。

8.以下时间段中,该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为()A.2001~2005年 B.1971~1975年 C.1981~1985年 D.1991~1995年9.造成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A.育龄妇女较多 B.生育观念转变 C.经济发展提速 D.生育政策放宽10.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发展的变化是()A.2025年迎来生育高峰 B.人口总量逐渐减少C.人口增长较为缓慢 D.人口出生率逐渐提高下图示意2000~2016年我国某地区流动人口数量变化。

高三地理高考复习人口专项复习练习含答案

高三地理高考复习人口专项复习练习含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一般中学2019 届高三地理高考复习人口专项复习练习我国 15-59 岁劳动年纪人口在2019 年达到峰值 9.25 亿人 ||,2019 年比 2019 年减少 345 万||,这是劳动年纪人口的初次降落 ||。

2019 年开始逐年降落 ||,2019 年减少 244 万||,2019 年减少 371 万||,2019 年减少 487 万||。

据此回答 1、2 题||。

1.当前 ||,我国劳动年纪人口减少的主要原由是近几十年来我国A. 人口死亡率提高B. 人口出生率降落C. 流感人口的增添D. 大批人口的外迁2.针对我国劳动年纪人口减少的状况 ||,合理的应付举措是A. 大批采取移民B. 全面松开生育政策C. 普及基础教育D. 推行自动化生产读表 ||,回答第 3、4 题||。

2019 年中国部分省份人口统计数据表3. 表中A .鲁—出生率最高 ||,人口密度最小B.新—死亡率低 ||,与年纪构造有关C.琼—为三低模式 ||,老龄化最严重D. 宁—自然增添率低 ||,华侨回乡多4. 我国A.出生率高的省区所有位于东部季风区B.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省区死亡率越低C.西部省区人口增添数目大于沿海省区D.各省区人口自然增添的影响要素不一样浙江省嵊山岛面积约为 4.22 平方千米 ||,以前是我国重要的近海捕捞基地 ||。

后面湾村位于该岛东北部 ||,鼎盛期间所辖人口超出 3000 人||。

自上世纪 90 年月 ||,该村渔民陆续迁出本岛 ||,现在已变为“无人村” ||。

据此回答第 5、6 题||。

5.致使后面湾村人口外迁的原由有①自然灾祸频发②海面上涨加快③渔业资源枯竭④生活需求提高A. 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嵊山岛将来适合发展的家产是A .海岛参观业B.船舶制造业C.能源加工业 D .特点栽种业图中表示“ 2019 年世界部分国家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密度” ||。

读图回答7、8 题||。

高中地理学考复习8人口与地理环境练习含答案

高中地理学考复习8人口与地理环境练习含答案

训练8人口与地理环境一、单项选择题(2023·浙江杭州期末)2022年,我国总人口呈现负增长状况,同时人口迁移的地区差异显著,对各省级行政区的发展带来不同影响。

下图是2022年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常住人口增长数量的统计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区域部分地区人口数量减少,主要影响因素有()①人口容量②产业结构③自然资源④工资水平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常住人口变化对图示地区带来的影响是()A.降低江苏第二产业的产值B.降低上海服务业产值占比C.促进部分小城市产业升级D.降低浙江省城镇化的水平“田亩饱和度”是指同一区域历史时期纳税田亩与1949年纳税田亩的数量之比,不同的“田亩饱和度”决定了不同的移民容量。

下表示意明代与1949年福建长汀、江西信丰、广西永福三县的人口与田3.表中所示明朝时期,长汀、信丰、永福三县中有大量人口迁入的可能是()A.长汀B.信丰C.永福D.三县都是4.与1393年相比,1451年永福县“田亩饱和度”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A.人口增长B.水土流失C.洪涝灾害D.战乱频发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

下图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含预测)。

读图,完成5~6题。

5.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性别比例B.医疗水平C.受教育程度D.年龄结构6.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A.人口迁移加剧B.劳动力渐不足C.人口分布不均D.社会负担减轻河南省是我国人口大省。

下图为河南省三大产业就业人口结构变化曲线图。

据此完成7~8题。

7.与2010年相比,2020年该省()A.农业产值降低B.工业发展缓慢C.产业结构优化D.就业压力加大8.河南省人口就业结构变化说明该省人口()A.由农村向城市迁移B.向外省迁移量减少C.空间分布趋向分散D.城乡分布趋向均衡安徽省和湖南省是我国目前人口流出大省(以外出务工为主),但人口外出去向省份有所差异,如下图所示。

高三复习题之人口试题

高三复习题之人口试题

2013届高三地理复习题12——人口一、人口增长模式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左图)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右图),回答问题。

1.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A .总量呈下降态势B .总量仍呈增长态势C .总量呈零增长态势D .增长模式没有变化 2.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的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A .1990年以前 B .1990-2000年之间 C .2000-2004年之间 D .2004年以后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3.该国人口变化趋热的一个突出特征是A .年轻劳动力过剩B .老龄化趋势显著C .自然增长率上升D .人口出生率较高 4.示意图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是 A .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 B .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 C .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D .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5.人口金字塔示意图所示的亚洲某国,最可能是 A .中国 B .日本 C .印度D .泰国下图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

近年 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6.关于该生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 B .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C .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D .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以上 7.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 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 其主要原因是A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B .水利工程移民增多 常住人口数(注:数据来源于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2010年8235万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D.劳务输出数量增加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象。

据左图、右图,回答8~9题。

8.图是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曲线图。

若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的是A.人口素质下降B.人口老龄化 C.就业压力加大 D.劳动力成本下降9.图7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右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

高考地理《人口》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人口》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人口》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2023·广州高三一模]下面图甲示意陕西省1月平均气温、部分城市年均降水量图,图乙示意陕西省人口密度分布。

据此回答1~2题。

1.与①地区人口密度关联较小的因素最可能是()A.地形B.矿产资源C.科技水平D.对外开放程度2.为增加②地区人口容量,应采取的措施是()①大规模开采煤炭资源②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③合理利用水资源④陡坡开荒,多种小麦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023·福建南平联考]生育更替水平是指同一批妇女生育子女的数量恰好能替代她们本身以及她们伴侣的人口更替水平。

少子化是指生育率长期处于生育更替水平以下的状态。

下图示意日本出生人数和总和生育率(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生育的子女数)的变化。

据此完成3~5题。

3.日本初次出现少子化现象是在20世纪()A.60年代B.70年代C.80年代D.90年代4.日本出现少子化问题主要是由于()A.政府实施生育限制B.经济发展比较落后C.生育观念发生转变D.育龄妇女比重太低5.日本政府为解决少子化问题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A.鼓励国外人口迁入B.实施生育激励政策C.提高人口受教育水平D.健全养老保障体系常住人口是指在某地实际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一般包括户籍人口和外来常住人口。

下图为2011~202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同比(比上一年度)增长率统计图。

据此完成6~7题。

6.2011~2019年上海市()A.户籍人口减少B.人口总量下降C.常住人口减少D.人口迁入趋缓7.造成该时段上海市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政策变化B.产业转型升级C.城区面积扩大D.人口自然增长慢[2023·全国甲卷]技术进步对人口分布有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1790~1870年,随着蒸汽机等技术的应用,美国人口更加趋向临河分布;1870年后随着电力、机械等技术进步,美国的用水来源结构随之变化,河流对人口分布的重要性相对减弱。

高考地理-人口(测)-专题练习 (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地理-人口(测)-专题练习 (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地理-人口(测)-专题练习 (含答案与解析)高考地理专题练人口(测)一、选择题(20小题,共80分)1.按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演变历程,排列正确的是()A.②③④①B.①③②④C.①②③④D.④①②③2.关于该国在不同阶段社会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B.②阶段农业产值上升,工业产值下降C.③阶段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大于第一、二产业的人口D.④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3.预计到2040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与“单独二孩”政策相比,0~14岁人口将增加约()A.0.2亿B.0.4亿C.0.7亿D.1亿4.“全面放开二孩”人口政策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长远影响不正确的是()A.缓解空巢家庭不断增加的趋势B.导致人口增长率持续上升C.缓解劳动人口比重减少的趋势D.改善男女性别比失衡状况5.2000~2010年间()A.县内流动比重中部增长最快B.省际人口流动量中部基本无变化C.省际人口流动比重东部降低最多D.西部的省际人口流动比重有所降低6.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结构的空间差异,理解正确的是()A.县内人口流动比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化B.目前我国省际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C.大学生跨省求学会增加县内人口流动比重D.二孩政策一定会促进省际人口流动比重增加7.若A、B、C分别表示农、牧、林三大部门比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自然条件优越性比较:①>②>③B.①、②、③地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C.A、B、C三轴分别表示不同地理要素对地理事物的影响程度高考地理专题练人口(测)一、选择题(20小题,共80分)1.某国自18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四个阶段示意图中,按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演变历程,正确的排列方式是()A。

①③②④B。

②③④①C。

①②③④D。

④①②③2.关于该国在不同阶段社会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第一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B。

第二阶段农业产值上升,工业产值下降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人口复习(2011年试题)【2011·北京朝阳期末】“人口红利”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社会抚养指数相对较小,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

图6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

回答13~15题。

13.我国人口红利最大时期出现在A.1964年至1968年B.2008年至2012年C.2024年至2028年D.2040年以后14.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速度很快B.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C.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D.城市化速度快15.“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人口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是A.人口老龄化B.人口总量减少C.就业困难D.经济衰退【2011·北京朝阳期末】图7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

回答16~18题。

16. 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A.男女比例不平衡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17.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人口老龄化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18.该国可能是A.中国B.巴西 C.德国D.泰国【2011·北京东城期末】读表1.完成33、34题。

表1国家名称美国德国印度日本出生率‰)14 9 25 9死亡率(‰)9 10 8 833.关于表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正确叙述是()A.美国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B.德国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C.印度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D.日本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34.印度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①人口老龄化严重②劳动力严重不足③人口增长过快④人口总量大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2011·北京东城期末】读图13,回答35、36题。

35.2001 - 2007年江苏人口()A.迁入增多B.出生率上升C.自然增长率上升D.死亡率下降36.导致图中江苏人口增长总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区间 ( ) A .历史、文化差异 B .自然环境差异C .经济发展差异D .人口政策差异【2011·北京丰台期末】图14为中国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图。

读图,回答22、23题。

22.由图可知A .2000年与2050年,我国少年人口男性均少于女性B .2000年与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男性均多于女性C .2050年15—29岁人口数量较2000年下降D .40岁及以上人口,2050年少于2000年23.据图预测,未来四十年我国①人口高增长率和高增长量仍将长期并存 ②老龄人口比重增大,步入老龄化社会 ③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④社会福利增加,社会负担加重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①④图14【2011·北京海淀期末】图1为“甲、乙、丙、丁四个国家的人口增长状况图”,图2为“不同阶段的人口发展模式图”。

读图回答1、2题。

图1 图21、图1中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特点与图2人口增长阶段对应正确的是A.甲—①B.乙—②C.丙—③D.丁—④2、影响丙国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因素有①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②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④经济发展水平较高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011·北京海淀期末】阿拉斯加是美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州。

目前阿拉斯加州人口有60多万,人口密度为0.42人/平方千米,全州人口近半数居住在城市。

读图3“美国阿拉斯加局部区域图”,回答3、4题。

图33.阿拉斯加超过一半的城市居民住在安克雷奇市,原因是该市①不易遭受台风、风暴潮等灾害侵袭②纬度较低,气候比较温暖③位于海湾内部,受沿岸寒流影响小④地势较低,交通便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影响阿拉斯加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A.自然资源B.科技水平C.地区开放程度D.生活消费水平【2011·北京海淀期末】26.图9为“我国某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示意图”,图10为“G城人口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据图9归纳出1950~2007年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

(2分)(2)据图9简述E 城发展成为大城市的主要优势条件。

(2分)(3)据图10描述2007年与1983年相比,G 城人口变化的特点,并简述这种变化趋势可能带来的问题及影响。

(6分)【2011·北京西城期末】图8甲、乙分别示意京、津、冀都市圈2000年人口密度分布和人口增长率。

据图回答23、24题。

23.该都市圈人口密度分布特点为( )A .京、津、石家庄等直辖市最高B .东南部地区大于西:化部地区C .由东南地区向西北地区递减D .由中心地带向周边地区递减2468101214161819831989199520012007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图10年24.应用GIS技术在图8甲基础上制作图8乙,需要添加的数据是()A.各行政区边界的数值B.2000年各行政区人口数量C.各行政区面积的比值D.1999年各行政区人口数量【2011·合肥一质】读某国2008年各年龄组人口数及男女性别比例表,回答l7—18题。

17.表中数据反映的国家及该国人口增长模式分别是A.俄罗斯/现代型B.孟加拉国/传统型c.芬兰/现代型D.印度/传统型18.以下各项,不符合该国人口状况的说法是A.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B.性别比失调现象由来已久c.劳动力后备资源不足D.人口过多,应该控制人口增长【2011·合肥一质】23.(14分)经国务院批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2010年ll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间。

此次普查的主要目的是查清十年来我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根据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2000—2010年,合肥市城镇人口由l88万人增加到360万人,净增172万人,年均增长9.1%,合肥市城镇化率由44%提高到62.1%,年均提升l.8个百分点。

城镇人口增长率及城镇化率均高于同期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材料二(1)合肥市市区人l21增长速度超过全省平均人口增长速度,请说明合肥市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2)读材料二,说出安徽省面临的人口问题,试列举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措施。

(3)结合我省省情,简述城市化会给我省资源和环境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2010·济南一质】读“四国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率历史及预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1. 1950年以来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是A.德国B.英国C.日本D.美国的是2.下列措施与抑制人口老龄化无关..A.倡导适龄妇女生育B.鼓励外来移民C.推迟退休年龄D.增加儿童抚养补贴【2011·济南一质】2010年11月,我国展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1-12题。

11. 与前几次相比目前人口普查难度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A. 人口分布更不均衡B. 人口增长速度各地差异大C. 人口迁移量大D. 国际间人口迁移过快12. 通过人口普查可以弄清①人口数量②人口年龄构成③人口合理容量④城市化水平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2011·金华期末】人口流动是产生区域经济均衡过程的重要因素,而区域经济不均衡是导致人口流动的重要原因。

下图是中国1952~2005年中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常住人口为统计对象)分布变化图。

读图,完成9~10题。

9.1952~2005年间,两重心相距最近的年份及对应距离约为A.2005年140km B.2000年150kmC.l995年130km D.1990年140km10.下列关于1952-2005年间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重心的移动方向是:先向东北,后向东南B 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始终是反向移动C、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差异是从口重心发生迁移的主要因素D.1975,-2005年间,两个重心的移动是同向且距离逐渐变小【2011·辽宁锦州期末】下图示意1978-2008年我国四城市人口变动统计情况(注: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

读图回答11~12题。

11.关于四个城市人口变动的表述,正确的是A.甲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乙城市一直是人口净迁出区C.丙城市由净迁出区转为净迁入区D.丁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减慢12.下列省区中,最符合丁所反映的人口变动情况的是A.四川B.贵州C.安徽D.浙江【2011·南昌一调】表1是2000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分析表1回答13—14题。

2000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表1)流出省市贵州四川湖南江西河南安徽其他占总量比重(%)6.1 16.1 10.6 8.6 8.3 10.6 39.713.表l中显示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是()A.城市到农村B.城市到城市C.中西部到沿海D.农村到农村14.表格中人口跨省空间流动的原因主要是()A.经济因素B.政治因系C.资源条件D.自然灾害【2011·南京一模】读我国某省人口数据统计表(表1),回答11~12题。

11 据表l可以推论:1990—2010年,该省A.家庭户教呈减少趋势B.社会负担明显加重c.城市化速度逐渐加快D.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上升12.导致}题巾问题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家庭观念变化B.医疗卫生事业进步c.人均GDP快速增长D老龄人“比重增大【2011·苏北四市期末】2010年11月1日,我国开始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1~12题。

11.与前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此次人口普查难度更大,其主要原因是①我国人口分布不均衡性加大②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加快③国内人口流动的规模和频率增加④人口普查的项目增多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2.前五次人口普查是在普查前采用人工画图的方式获取普查小区的平面图,为了克服人工画图不够准确且不能重复利用,以及普查员工作强度大的缺点,本次人口普查运用的新技术手段是A.RS B.GPS C.GIS D.GPRS【2010·潍坊质检】读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 -64岁)比重预测图,回答11—12题。

11.对2015年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趋势的预测是基于()A.国家较早实施计划生育B.国际劳工大量输出C.人口死亡率显著下降D.人口自然增长率略有增长12.中国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下降()A.有助于解挟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B.短期内会导致中国劳动力不足C.短期内会导致国外劳动力的大量输入 D.长远看会缓解中国就业压力【2010·潍坊质检】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