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婆媳关系的原因及现状
婆媳关系到底有多难处

婆媳关系到底有多难处婆媳关系始终被认为是一种简单而又敏感的关系,由于婆媳之间存在着年龄、文化、价值观、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往往会导致摩擦和冲突的产生。
以下是婆媳关系可能面临的一些难处:1. 权力和地位不公平:传统上,婆婆在家庭中通常拥有更高的地位和权力,而媳妇则处于从属地位。
这种不公平的地位安排可能导致婆媳之间的权力斗争和冲突。
2. 文化差异:由于不同的地域和家庭背景,婆媳之间可能存在文化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表现为不同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和沟通方式,导致彼此之间的误会和冲突。
3. 期望不全都:婆婆和媳妇通常对于家庭角色和责任有不同的期望。
婆婆可能盼望媳妇能够担当更多的家务和照看孩子的责任,而媳妇可能盼望能够有自己的事业和个人空间。
这种期望的不全都可能导致冲突和摩擦。
4. 家庭干涉:婆婆可能会干涉媳妇的家庭生活,包括教育子女、家庭支出等方面。
这种干涉可能使媳妇感到被侵害和束缚,引发冲突。
5. 子女教养观念的差异:媳妇对于子女教养的观念可能与婆婆不同。
婆婆可能持有传统的教育观念,而媳妇可能更加注意自主和公平的教育方式。
这种差异可能引发代沟和冲突。
6. 家庭经济问题:家庭经济问题也是婆媳关系中的一个难题。
婆婆和媳妇可能对于家庭经济的支出和管理有不同的看法和习惯,这可能导致争吵和不满。
婆媳关系的难处主要源于双方之间的差异和不理解。
要改善婆媳关系,双方需要相互敬重、理解和包涵,通过沟通和妥协来解决问题,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
探究婆媳关系的逆境:为何如此难以和谐相处?婆媳关系的逆境往往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差异:婆媳之间可能存在不同的价值观、生活习惯和沟通方式,这些差异可能导致彼此的误会和冲突。
2. 权力角力:在传统的家庭结构中,婆婆通常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权力,而媳妇则处于相对较低的地位。
这种不公平的权力关系可能导致婆媳之间的紧急和冲突。
3. 角色冲突:婆婆盼望媳妇能够符合她们的期望,而媳妇则盼望保持自己的和自主权。
婆媳关系不好的十大原因

婆媳关系不好的十大原因婆媳关系始终以来都是家庭中的一道难题,这种简单的关系往往需要双方的包涵、理解和妥协。
有时候婆媳关系并不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和谐。
以下是导致婆媳关系不好的十大缘由。
家庭背景差异是导致婆媳关系紧急的常见缘由之一。
婆婆和媳妇在成长环境、生活阅历、价值观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这使得双方在沟通和相互理解上存在困难。
其次,传统观念的冲突也是导致婆媳关系紧急的缘由之一。
婆婆往往承载着传统家庭的期望和责任,而媳妇则可能持有更现代化的思想。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意见分歧和冲突。
第三,角色冲突也是婆媳关系不好的缘由之一。
婆婆往往期望在家庭中担当主导角色,而媳妇则盼望在自己的家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种角色冲突可能导致权力斗争和摩擦。
第四,沟通不畅也是导致婆媳关系紧急的缘由之一。
双方可能在沟通方式和沟通频率上存在差异,导致误会和冲突的产生。
缺乏有效的沟通会使问题得不到准时解决,进而加剧紧急局势。
第五,婆婆对媳妇的期望过高也是导致婆媳关系不好的缘由之一。
婆婆可能期望媳妇具备完善的家庭管理力量和服从的性格,而这种期望往往会给媳妇造成巨大的压力和担心。
第六,经济问题也可能导致婆媳关系紧急。
婆媳双方可能就金钱的使用、家庭财务管理等问题存在分歧,这可能引发冲突和争吵。
第七,亲子教育观念的不全都也是导致婆媳关系不好的缘由之一。
婆婆和媳妇可能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引发冲突和争吵。
第八,婆婆对媳妇的干涉也是导致婆媳关系紧急的缘由之一。
婆婆可能过分干涉媳妇的生活、家庭事务和育儿方式,这种干涉可能使媳妇感到无法自主和受限制。
第九,缺乏敬重和理解也可能导致婆媳关系不好。
婆婆和媳妇双方都需要学会敬重对方的选择、权利和个人空间,并努力理解彼此的立场和需求。
家庭成员的支持与否也是影响婆媳关系的重要因素。
假如婆婆和媳妇都感受到来自其他家庭成员的支持和鼓舞,那么他们在处理冲突和问题时可能更加理性和成熟。
婆媳关系不好的缘由可能是多方面的,包括家庭背景差异、传统观念冲突、角色冲突、沟通不畅、期望过高、经济问题、教育观念不全都、干涉、缺乏敬重和理解,以及缺乏家庭成员的支持等。
婆媳关系问题研究现状调查报告

婆媳关系问题研究现状调查报告婆媳关系问题讨论现状调查报告引言:婆媳关系始终以来都是家庭中的一个敏感话题,也是社会关系中一种特别的亲属关系。
婆媳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家庭的稳定和家庭成员的幸福感。
为了更好地了解婆媳关系的现状,本调查报告采纳人类手法,通过深化讨论和广泛的调查,总结了目前婆媳关系问题的现状和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法。
一、讨论方法本次调查采纳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讨论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案例分析,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资料,对婆媳关系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讨论。
二、婆媳关系问题的现状1. 意见冲突和沟通困难:调查显示,婆媳关系中最常见的问题是意见不合和沟通困难。
由于不同的成长环境和价值观念的差异,婆媳之间经常发生意见冲突,导致彼此难以理解和沟通。
2. 角色认同和权力争夺:婆媳关系中的另一个常见问题是角色认同和权力争夺。
婆婆通常是家庭中的长辈,有着肯定的权威和决策权,而媳妇则是新加入的成员,盼望获得更多的自主权。
这种权力争夺经常导致婆媳之间的紧急关系。
3. 期望差异和价值观冲突:调查发觉,婆媳关系中的问题还包括期望差异和价值观冲突。
婆婆经常期望媳妇能够根据传统的方式行事,而媳妇则盼望获得更多的自由和个人空间。
这种期望差异和价值观冲突常常成为婆媳关系中的冲突源。
三、婆媳关系问题的解决方法1. 提升沟通技巧:加强婆媳之间的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双方可以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包括倾听、表达和敬重对方的观点。
通过良好的沟通,可以削减误会和冲突,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2. 建立共识和权衡利益:婆媳关系中的问题经常涉及到不同的期望和利益。
双方可以通过建立共识和权衡利益来解决问题。
这意味着双方需要相互妥协和敬重对方的利益,查找到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案。
3. 相互包涵和敬重:婆媳关系中,双方都需要学会相互包涵和敬重。
婆婆可以敬重媳妇的性和个人空间,而媳妇也应当敬重婆婆的长辈地位和阅历。
通过相互包涵和敬重,可以建立更加和谐的婆媳关系。
婆媳关系不好的原因 盘点缓解婆媳关系的方法

婆媳关系不好的原因盘点缓解婆媳关系的方法婆媳关系不好的原因1、关系的特殊性家庭的基本关系有两种:一是夫妻关系,一是亲子关系,两者构成了家庭结构的基础。
其它关系,如兄弟姐妹关系、姑嫂关系以及婆媳关系、祖孙关系都是在此基础上派生出来的。
婆媳关系在家庭人际关系中有其特殊性。
它既不是婚姻关系,也无血缘联系,而是以上两种关系为中介结成的特殊关系。
因此,这种人际关系一无亲子关系所具有的稳定性,二无婚姻关系所具有的密切性,它是由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的延伸而形成的。
如果处理得好,婆婆和媳妇各自“爱屋及乌”——婆婆因爱儿子而爱媳妇,媳妇因爱丈夫而爱婆婆,各得其所,关系就会融洽。
但是如果处理不好则婆媳之间会出现裂痕,难以弥补。
2、利益分歧婆媳同在一个家庭中生活。
有共同的归属,自然也就有着共同的经济利益,双方也自然都希望家庭兴旺发达。
这是婆媳利益一致的一面。
但同时也常常在家庭事务管理权、支配权等方面发生分歧,出现矛盾,甚至明争暗斗。
我国家庭中有“男治外、女治内”的传统,婆婆做了几十年的内当家,现在把权力交给媳妇,媳妇在家庭事务中唱起了主角。
对这种角色的转换,做婆婆的往往不易适应。
“有的婆婆虽已年过花甲,却仍希望继续保持在家庭中的经济支配权,或者难以接受完全由媳妇掌握家庭经济大权的事实;而做媳妇的也往往不甘让步,这就难免发生矛盾。
即便是婆婆和媳妇共同持家,由于各自的地位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需要不同,也容易产生分歧。
3、相互接纳不良婆媳原来各自生活在不同的家庭之中,各有自己的生活背景、生活习性,而现在婆媳在一家生活,这就有一个逐步了解、相互适应的过程。
如果适应不良,彼此不能接纳,便会关系紧张,矛盾丛生。
4、中介失衡在婆媳关系中,儿子起着十分重要的中介作用。
儿子的这种中介作用如果发挥得好,则可以加强婆媳之间的情感联系,反之,则容易成为矛盾的焦点,出现“两面受敌”的困境。
尽管母子情深,也难以避免结婚以后这种关系变得复杂的事实。
婆媳关系调查与解决方法:构建和谐、沟通技巧、传统观念与现代冲突揭秘

婆媳关系调查与解决方法:构建和谐、沟通技巧、传统观念与现代冲突揭秘婆媳关系是家庭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经常成为家庭内部的冲突之源。
了解并解决婆媳关系中的问题,对于家庭的和谐相处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婆媳关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一、普遍存在的问题1. 角色定位:婆婆作为家中的长辈,往往期望能够在家庭中发挥主导作用。
而媳妇则盼望能够在婆婆的关怀下保持肯定的性。
这种角色定位上的差特别常导致冲突。
2. 家务分工:婆婆和媳妇在家务分工上的分歧也是一个常见问题。
婆婆可能期望媳妇担当更多的家务责任,而媳妇则盼望能够分担一些压力,同时追求事业和家庭的平衡。
3. 教育观念:婆婆和媳妇在对待孩子教育上的观念差异也是一个潜在的冲突点。
婆婆可能更加传统,而媳妇则更加注意现代教育理念。
二、可能的解决方法1. 沟通与理解:婆婆和媳妇之间的沟通特别重要。
双方需要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并试图理解对方的观点。
通过有效的沟通,双方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
2. 敬重与包涵:婆婆和媳妇应当相互敬重和包涵。
双方都有不同的生活阅历和价值观,理解并接受这种差异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 共同协商:在家务分工和孩子教育等方面,婆婆和媳妇可以共同协商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通过公平的协商,可以削减冲突和冲突。
4. 相互支持:婆婆和媳妇应当相互支持和鼓舞。
家庭是一个整体,双方都应当为了家庭的和谐相处而努力。
所以婆媳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沟通与理解、敬重与包涵、共同协商以及相互支持来解决。
只有双方都情愿为了家庭的和谐而付出努力,才能真正实现婆媳关系的改善。
让我们共同努力,制造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如何构建和谐的婆媳关系:共享胜利案例和有效沟通技巧婆媳关系始终被认为是家庭中最为简单和敏感的关系之一。
不同年龄、背景和观念的两个女性相处在一个家庭中,经常简单引发冲突和冲突。
和谐的婆媳关系对于家庭的和谐和幸福特别重要。
本文将共享一些胜利案例和有效的沟通技巧,关心大家构建和谐的婆媳关系。
农村婆媳关系的原因及现状

农村婆媳关系的原因及现状浅谈农村婆媳关系的变化原因及现状摘要:在家庭关系中,婆媳关系是⼀种最复杂、最微妙、最难处的家庭成员关系。
从古⾄今,⽆论是中外,婆媳冲突⼀直是困扰许多家庭的难题。
⽇本的渡边淳⼀曾尖锐地提出:“年轻⼈有缘终成眷属后,遇到的第⼀个问题就是婆媳关系的问题。
”因此,可以认识到的是,婆媳关系难以协调是很正常的现象。
另⼀⽅⾯,婆媳关系在家庭成员关系中⼜占很重要的地位,俗话说:“婆媳亲,全家和。
”婆媳关系的融洽与否有影响着家庭中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如夫妻关系、亲⼦关系、隔代关系等。
⼀个家庭中若婆媳不和,则家⽆宁⽇。
本⽂主要讨论的是农村家庭中的婆媳关系的变化及原因。
关键词:婆媳关系家庭和谐家庭地位婆媳⽭盾正⽂:⼀、婆媳关系的特点1.婆媳关系的含义婆媳关系是指⼀家中婆婆和媳妇的关系,是建⽴在母⼦关系和夫妻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缘的家庭关系,婆媳关系是所有家庭关系的连接点。
社会学认为,家庭是婚姻和⾎缘基础上亲密合作和共同⽣活的初级社会群体,。
家庭内部关系有两种,⼀种是夫妻关系,⼀种是亲⼦关系,两者构成了家庭结构的基础。
其它关系,如兄弟姐妹、姑嫂关系、妯娌关系以及婆媳关系、祖孙关系都是在此基础上派⽣出来的。
婆媳关系在家庭⼈际关系中有其特殊性。
因此,这种⼈际关系⼀⽆亲⼦关系所具有的稳定性,⼆⽆婚姻关系所具有的密切性,它是由亲⼦关系和夫妻关系的延伸⽽形成的。
如果处理得好,婆婆和媳妇各⾃“爱屋及乌”——婆婆因爱⼉⼦⽽爱媳妇,媳妇因爱丈夫⽽爱婆婆,各得其所,关系就会融洽。
但是如果处理不好则婆媳之间会出现裂痕,难以弥补。
进⽽会影响整个家庭的和谐。
2.婆媳关系的特点费孝通在《乡⼟中国》中指出,“我们家是个延绵性的事业社群,它的主轴是⽗⼦之间、婆媳之间,是纵向的,不是横向的,夫妻成了配轴。
”从他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传统的家庭关系下亲⼦关系是最重要的,⽽夫妻关系只是起到辅助作⽤,在⼤多数情况下夫妻关系处于顺从的⾓⾊。
婆媳关系难处理的真正根源

婆媳关系难处理的真正根源婆媳关系难处理的真正根源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差异: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可能存在差异,导致婆媳之间的观念和行为习惯不同,难以融合和相互理解。
2. 权力角力:传统社会中,婆婆在家庭中通常拥有较高的权威地位,而媳妇则是相对弱势的一方。
这种权力不平衡可能导致婆媳之间的冲突和冲突。
3. 期望落差:婆婆和媳妇对于婆媳关系的期望往往存在落差。
婆婆可能期望媳妇能够符合传统的角色和责任,而媳妇则盼望得到更多的自由和敬重。
这种期望的落差简单导致冲突。
4. 家庭经济压力:经济因素也是婆媳关系紧急的一个重要缘由。
家庭经济压力大、生活条件不好的状况下,婆婆和媳妇往往会由于生活琐事产生冲突。
5. 共性冲突:婆婆和媳妇往往具有不同的共性特点,包括性格、处事方式等。
这种共性冲突可能导致彼此之间的摩擦和冲突。
针对以上问题,建立良好的沟通和理解是解决婆媳关系问题的关键。
双方应当敬重彼此的差异,相互包涵和理解,以建立和谐的婆媳关系。
解析婆媳关系难处的根本缘由:婆媳关系难处的根本缘由可能有多个因素,包括文化差异、家庭角色冲突、沟通不畅、权力斗争等。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析:1. 文化差异:婆婆和媳妇往往来自不同的家庭和文化背景,他们对于家庭角色、责任分工、家庭价值观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彼此的理解和沟通困难,增加了冲突和冲突的可能性。
2. 家庭角色冲突:在传统的家庭结构中,婆婆通常在家庭中处于较高的地位,而媳妇则被期望担当照看丈夫和婆婆的责任。
然而,现代社会中,女性的角色和地位发生了变化,媳妇可能不情愿完全屈从于婆婆的期望。
这种家庭角色冲突可能导致婆媳关系的紧急和困难。
3. 沟通不畅:婆媳之间的沟通困难是婆媳关系问题的常见缘由之一。
双方可能由于沟通方式、语言障碍、态度等方面的问题而无法有效地沟通和理解对方的需求和观点。
这种沟通不畅可能导致误会、冲突和不满心情的积累。
4. 权力斗争:婆婆和媳妇之间的权力斗争也可能是婆媳关系难处的缘由之一。
农村婆媳生活现状

农村婆媳生活现状
农村婆媳生活现状
随着农村的变化,农村婆媳之间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农村婆媳生活的现状。
一、家庭角色演变
在传统农村中,婆媳关系一直被看作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甚
至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但是随着社会的变化,家庭角色也在不断的演变,农村婆媳之间的矛盾也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现在,随着年轻人的逐渐回归,农村已经不再是老人们的天下,
家庭成员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婆媳角色也逐渐变成了妻子
和母亲的角色,有着更多的权利和主动权。
二、协调关系更加注重
在过去,农村婆媳之间的矛盾是很严重的,婆婆往往是家庭的主
心骨,而儿媳是被动的接受者。
但是现在,年轻儿媳更加注重自我价
值和尊严,在和婆婆相处时,会更加注重和解和协商,使得婆婆和儿
媳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三、交流方式更加多样化
外出务工、移居城市等现象的增多,使得农村社区的人口结构发
生了很大的变化,交流方式也随之变得更加多样化。
无论是通过电话、微信、QQ等网络渠道,还是通过实体电视、广播等媒介,儿媳和婆婆
之间的交流都变得更加容易和自在。
总之,随着农村社会结构和文化风俗的变化,农村婆儿关系也在
不断趋于和谐。
农村婆媳之间的相处方式变得更加多种多样,这为农
村家庭和谐共处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和机会,我们希望这种趋势能够继
续下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农村婆媳关系的变化原因及现状摘要:在家庭关系中,婆媳关系是一种最复杂、最微妙、最难处的家庭成员关系。
从古至今,无论是中外,婆媳冲突一直是困扰许多家庭的难题。
日本的渡边淳一曾尖锐地提出:“年轻人有缘终成眷属后,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婆媳关系的问题。
”因此,可以认识到的是,婆媳关系难以协调是很正常的现象。
另一方面,婆媳关系在家庭成员关系中又占很重要的地位,俗话说:“婆媳亲,全家和。
”婆媳关系的融洽与否有影响着家庭中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如夫妻关系、亲子关系、隔代关系等。
一个家庭中若婆媳不和,则家无宁日。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农村家庭中的婆媳关系的变化及原因。
关键词:婆媳关系家庭和谐家庭地位婆媳矛盾正文:一、婆媳关系的特点1.婆媳关系的含义婆媳关系是指一家中婆婆和媳妇的关系,是建立在母子关系和夫妻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非血缘的家庭关系,婆媳关系是所有家庭关系的连接点。
社会学认为,家庭是婚姻和血缘基础上亲密合作和共同生活的初级社会群体,。
家庭内部关系有两种,一种是夫妻关系,一种是亲子关系,两者构成了家庭结构的基础。
其它关系,如兄弟姐妹、姑嫂关系、妯娌关系以及婆媳关系、祖孙关系都是在此基础上派生出来的。
婆媳关系在家庭人际关系中有其特殊性。
因此,这种人际关系一无亲子关系所具有的稳定性,二无婚姻关系所具有的密切性,它是由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的延伸而形成的。
如果处理得好,婆婆和媳妇各自“爱屋及乌”——婆婆因爱儿子而爱媳妇,媳妇因爱丈夫而爱婆婆,各得其所,关系就会融洽。
但是如果处理不好则婆媳之间会出现裂痕,难以弥补。
进而会影响整个家庭的和谐。
2.婆媳关系的特点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指出,“我们家是个延绵性的事业社群,它的主轴是父子之间、婆媳之间,是纵向的,不是横向的,夫妻成了配轴。
”从他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传统的家庭关系下亲子关系是最重要的,而夫妻关系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在大多数情况下夫妻关系处于顺从的角色。
建国后,国家虽然提出了许多消除封建制度下男女不平等的政策,并越来越呼吁女性地位的提升,但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仍然没有完全改变,还是处于低等地位,夫妻关系中,掌权者依然是男性,夫妻间的不平等仍然存在。
3.婆媳关系不和谐的原因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农村家庭的老人还遵循着过去的理念,认为媳妇嫁到自己家里,就应该对公婆言听计从,无怨无悔。
因为她们年轻的时候受过自己婆婆的各种不好的待遇,多年媳妇熬成婆,当她们自己成为了婆婆,她们也会用当初她们受过的待遇来对待自己的媳妇,这也是家庭环境的影响。
●缺乏信任和沟通婆媳因为没有血缘关系,她们有是在儿子成婚后生活在一起的,本来就对彼此的习惯脾气不了解,加上中国人遇事不善于沟通,可能一点小矛盾说出来就解决了,但是婆媳之间碍于某些原因,刚开始发生小矛盾时总会忍住,直到矛盾越积越多才爆发出来,特别是媳妇。
心理学告诉我们,消极而强烈的情绪容易使人失去理性,导致冲突升级,争吵还具有“惯性”,婆媳之间一旦因一点小事“开战”,日后往往有事便吵,久而久之,成见会越来越大。
●婆媳本身素质不高有调查统计发现,在婆媳关系融洽的家庭中,无论是婆婆一方还是媳妇一方,其文化程度整体要高于婆媳关系不和谐的婆婆和媳妇。
这个结论也不难解释,说话说:知书达理,文化修养比较高的人更容易讲道理,也更容易一块处事,如果婆媳中有一方懂得处理婆媳关系的技巧,那么婆媳关系破裂的可能性就不大。
●社会舆论的影响近年来各种家庭伦理剧盛行,大大小小的这类影视作品中都有婆媳关系的内容,为了吸引观众眼球,提高收视率,影视剧里的婆媳关系总是非常紧张微妙,让人在观看时唏嘘不已,同时给观众产生一种错觉,婆媳关系一定处不好,这样的心理暗示更以利于婆媳关系的和谐。
二、婆媳关系的变化1.建国到改革开放前农村的婆媳关系的特点●媳妇的地位有所提高建国后,国家完善婚姻立法,强调男女平等,同时女权主义呼吁女性地位的提升,这个时期虽然婆婆还存在着封建思想,但整体来说有所改变,媳妇的地位有所提高。
●婆媳分工不明显,媳妇还要承担大部分家务进入五十年代,为反对剥削而均田地,为提高效率而组建互助组再到公社化的管理。
过去生产队里,粮食是按照人口分的,叫口粮,口粮是多劳多得,媳妇每天既要去干农活分口粮,又要照顾公婆丈夫孩子,负担很大,婆婆却可以只去干农活,很少帮忙照顾家务,我奶奶她们那一代的媳妇就是这么过来的。
●婆婆“偏袒”引发婆媳矛盾在鼓励计划生育的政策环境、多子多福的观念以及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下,一个家庭自然有好几个兄弟姐妹,只要婆婆对某一家帮助较多,或经常与那一家走的过近,都会引起婆媳间的矛盾。
虽然婆婆在多个媳妇之间很难保持平衡,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婆婆本身就会对某个儿子偏爱,比如大儿子或小儿子,同时做婆婆的在多个儿媳妇中还有比较。
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婆媳矛盾容易生成,一旦遇到导火索就会一触即发,在这时如果儿子也感觉母亲偏爱其他兄弟,但碍于母子关系不好挑明,正好可借媳妇之口来“公开”理论,媳妇杖着丈夫撑腰,这样矛盾就会更加激化。
可能就会导致分家等后果。
●媳妇妥协下的平衡在时候的媳妇在家庭中地位虽然有一定的提高,但是碍于丈夫的脸面,她们大多数还是不敢与婆婆公开争吵,自己受的委屈只能在心里承受,家庭中会形成一种媳妇妥协下的平衡。
2.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的农村婆媳关系的特点●婆媳地位相对平等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国家经济逐步步入正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热情,农民们把家庭主要重心放在发家致富上,夫妻均为构建更加富足和谐的小家庭而努力,夫妻关系也呈现着由“夫唱妇随”到“夫妻平等”的模式转变,同时原来由男性所掌握是事物也渐渐由媳妇来处理,这是媳妇在家庭中地位提高的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每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份田地,媳妇在嫁入夫家的时候还带了属于自己的那份田地,同时,随着婚丧嫁娶更加强调彩礼的价值,媳妇的娘家会给她备一份“丰厚”的大礼,这就使得媳妇在家庭经济方面有了很大的依靠。
●婆媳相互依赖分工合作“发家致富”成为农民的主要目标,女性深入经济生产活动领域,媳妇凭借其健壮的身体、充沛的精力、先进的思想观念,在经济活动中更占优势。
婆婆随着年龄的增加,劳作能力下降,对新鲜事物以及先进农业可以的接受能力较低,以及分家后包产到户的土地多数分到了字辈手中,婆婆逐渐退出劳作前线,主要在家庭中帮忙处理家务。
3.21世纪新型婆媳关系的特点●媳妇的地位进一步提高新时期,女性独立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即使在农村也有许多女性出门从事自己的职业,她们每月会给家庭带来不少的经济收入,而家庭中的土地有一些是老人在耕种,也都一些是租给别的人家去耕种,自己每年收一些租金,媳妇在家庭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婆媳减少接触,矛盾也相对减少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技术和化肥的使用等一系列的变化促使农业生产活动需要的人手越来越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许多年轻人外出打工,留下年幼的孩子在家由爷爷奶奶照顾,这样婆媳一年很少见面,矛盾也就会减少很多。
●婆媳关系相对平衡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许多80后都是独生子女,即使在农村,每个家庭的子女数也是较之以前减少了许多。
一个家庭的媳妇也少了许多,大多数只有两三个媳妇,而且大都不跟公婆住在一起,或者公婆跟哪家住,哪家就要负担老人的主要养老任务,同时在老人过世后也会多分到老人的财产。
所以这样情形下的婆媳关系也就相对平衡。
三、婆媳关系变化的原因1、家庭视角●丈夫,婆媳关系的协调者如前所说,婆媳关系本来就是亲子关系与夫妻关系各自的延伸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家庭人际关系,丈夫在婆婆关系中扮演着“中介”角色,丈夫作为婆媳关系的中介点,对婆媳双方的性格特点最为了解。
因此,在处理婆媳关系中丈夫起着十分重要的中介作用。
当婆媳关系出现紧张的时候,聪明的丈夫就是其中的协调者。
●孙辈,婆媳关系的平衡杆随着孩子的出生,三世同堂的一家就完整了,对待孙辈,老人们都是非常疼爱和爱护的,而且在农村个别地方如果媳妇生的是小孙子的话,老人会更加高兴,就会淡化与儿媳以前的矛盾,全家人都围子着小孩子转,婆婆和媳妇的目标也达成了一致,一定程度上会缓解矛盾,达成在孙辈的基础上的平衡。
2、政策视角●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承包责任制让农村的家庭把中心放在了农业生产上,儿媳可以从繁杂的家务活中暂时解放出来,投入家庭农业生产中,成为家庭重要劳动力之一,使她们在家庭中的地位提升,另一方面,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儿媳在嫁入夫家的时候会带上土地做嫁妆,这就是她们在夫家的资本,有了资本就有了说话的权利,婆婆就不能像过去一样对媳妇呼东唤西的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婆媳矛盾。
●计划生育政策国家在七八十年代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让家庭中男孩子数量减少了许多,婆媳因为婆婆偏心某个媳妇而产生的矛盾就相对减少,如果家庭只能生一个孩子,儿媳的地位就会进一步上升,特别是生完孩子做月子的时候,婆婆会照顾媳妇一个月,但是这种情况在过去的家庭是不可能的,一个大家庭那么多的媳妇,婆婆不可能照顾过来,而且在农业合作队是时候,女人在生完孩子后就要马上投入农业活动,来赚的自己的口粮。
●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过去一个家庭孩子比较多,一般就是男孩子才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而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让很多农村的孩子能够接受教育,特别是女性,女性不再只是在家里做家庭主妇了,她们会出去寻找自己的工作,每月给家庭贡献通过自己努力赚的的工资,改变了过去只是依赖家庭男性的状态,也进一步提升了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
四、社工介入促进家庭婆媳关系和谐●家庭社会工作的介入家庭社会工作并非只是单一的帮助家庭中个别的成员,或解决个别成员的困难,而是因个别成员问题的发现介入到家庭,而问题的解决是以整体家庭为对象,即家庭中的所有成员都是社会工作者服务的对象。
当家庭因为婆媳关系出现矛盾时,家庭社会工作者会运用专业的视角和方法帮助家庭寻找问题的原因,改善家庭的环境。
一,社工从系统理论出发,将婆媳矛盾放在整个家庭体系中来看。
二,婆媳换位思考,将彼此眼中的不合理的行为合理化,三,社工可以应用个案、社区等工作方法,发掘和整合家庭、社区的资源,来帮助家庭解决由婆媳引发矛盾。
●丢弃传统的对婆媳关系的偏见没有人天生会当婆婆和媳妇,没个人成为着两个角色都是和迷茫的,再加上社会传统价值认为婆媳关系一定不好处理这种“理论”的影响,她们心中就形成了一种偏见,在发生一点矛盾的时候就不会去想办法处理而是放任矛盾激化,其实只要把婆媳关系就当成一种普通的人际关系就可以,无论哪种人际关系都不可避免的会发生矛盾,比如朋友之间,上司和下属之间,师生之间,而且也不是当某种人际关系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就要放弃这种人际关系,而是要想办法去缓和关系。
●用好儿子和孙辈在婆媳关系中的作用婆婆和媳妇因为儿子和孙辈的原因成为一家人,虽然没有母子和夫妻之间那么亲密,但也是家庭重要的关系,儿子可以帮助婆媳更好进行沟通,孩子可以帮助婆媳为了一个目标更好地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