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传播及其对美国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的影响_荣艳红

合集下载

赫尔巴特训育理论及其对学校德育的启示

赫尔巴特训育理论及其对学校德育的启示

赫尔巴特训育理论及其对学校德育的启示哈尔巴特是 20 世纪著名人格心理学家,他受美国行为学家约翰•威尔逊和科特勒的影响,将他们的思想整合到一起,并发展出一套关于个体教育的思想。

他的教育理论的核心是激励学习,即采用贝尔反射的动机。

在哈尔巴特训育理论的研究中,他把每一个动机看作学习的动力,即外部的因素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控制学习激励,最终产生学习的最佳效果。

哈尔巴特训育理论为学校德育提供了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首先,它提供了教育者更有效地激励学生成功学习的途径。

哈尔巴特认为,学生是一种可以被外部激励的主体,可以通过外部刺激而进行质的改变。

而且由哈尔巴特提出的训育理论,强调学校教育中的外在激励,指导和监督对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从两个方面加强学校德育:一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并说明他们符合当前社会发展。

另一个是加强责任和约束,比如及时让学生了解监督政策,建立考试制度,定期考核等,以确保学生遵守行为准则。

其次,哈尔巴特训育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准确的学习、思考和行动习惯,以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良好的品质和意识形态。

根据哈尔巴特训育理论,外部因素可以调节个人行为,调控贝尔反射的激发能力,从而使个体追求自身发展目标。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积极的加强,并指导和督促学生遵循行为规范,用行动与言语来实现,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主动,追求自我的成长和发展。

最后,哈尔巴特训育理论启发了学校德育教育者,重视学生的思想品质和行为品质的培养。

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学校就必须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使学生从此认清良心,把握最高道德准则,形成新的价值观,并建立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守道德准则。

总而言之,哈尔巴特训育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强调以激励学习为重点的训育,把外部因素的激发能力用于教育,加强责任和约束,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行为品质,这无疑为学校德育提供了有效的策略和思路。

赫尔巴特名词解释

赫尔巴特名词解释

赫尔巴特名词解释赫尔巴特(Herbart)是德国19世纪的一位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对心理学、教育学和伦理学等领域都有重要贡献。

赫尔巴特的思想体系以心理学为基础,旨在提供一种科学而系统的方法来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以及有效地进行教育。

本文将详细探讨赫尔巴特的主要概念和观点。

一、赫尔巴特的背景与影响1.赫尔巴特的生平与背景:赫尔巴特于1776年出生在德国斯图加特,曾在图宾根大学攻读神学和哲学,并在多所大学任教。

他是德国新康德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也对后来的心理学、教育学和伦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赫尔巴特对康德哲学的批判:赫尔巴特批判了康德哲学中关于现象与物自体之间关系的观点,并提出了他自己对心理现象研究的方法和理论。

3.赫尔巴特的影响:赫尔巴特的思想对后来的心理学、教育学和伦理学都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在德国和美国。

二、赫尔巴特的心理学观点1.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赫尔巴特强调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研究心理现象,提出了一种系统化的方法。

他认为,心理现象可以通过感知、联想和思维等过程来解释,并通过实验来验证。

2.心理学的目标:赫尔巴特认为,心理学的目标是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规律,并提供有关如何有效地进行教育和培养个体能力的指导。

3.感知与联想:赫尔巴特将感知视为感觉经验与内部表象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联想则是不同表象之间的联系。

他认为,人们通过感知和联想来构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4.思维与判断:赫尔巴特将思维视为一种推理过程,其中包括概念形成、判断和推论等。

他认为,思维是基于先前经验和知识的。

5.心理发展理论:赫尔巴特提出了一套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通过不断地经历感知、联想和思维等过程来实现的。

他强调了教育在塑造个体心理发展中的重要性。

三、赫尔巴特的教育学观点1.教育目标: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应该培养个体全面发展,并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他强调了道德教育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性。

2.教育方法:赫尔巴特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并通过激发兴趣、引导思考和培养判断力来促进他们的学习。

赫尔巴特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

赫尔巴特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

参考内容三
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学家,他的教育学和伦理学思想对后 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本次演示中,我们将探讨赫尔巴特的教育学与伦理学 思想的核心观点和方法,并阐述其在教育和实践中的应用。
背景
19世纪的德国教育面临着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尽管一些教育家已经提出了一些 现代教育理念,但许多学校仍然沿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在这种背景下,赫尔巴 特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教育理论,为现代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他也 在伦理学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主张建立一种以道德为核心的伦理体系。
参考内容二
赫尔巴特教育学在中国:一个跨 越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学派,对全球教育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也历经了百余年的传播与演变, 成为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参考。本次演示将回顾赫尔巴特教育学在中国 的传播历程,探讨其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影响,并展望未来的发展。
基于事实和案例的研究
随着时间的推移,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在中国的影响力逐渐显现。以某所 小学为例,该校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入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强调对学生的 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进行和培养。这一变革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广泛认可和支 持。
结论
总的来说,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不仅为中国教育界提供了新 的理论视角,也推动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通过学习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进一步优化中国的教育环境和提高教育质量。我们也 应该认识到,任何理论和思想都有其时代背景和局限性,我们需要结合中国的 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和创新,以实现中国教育的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赫尔巴特的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实践对我们的教育发展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他的教育思想、兴趣与激励理论以及课程设置观念为中国的教育注 入了新的活力。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仍需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反思 和改进,以使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思想更好地适应中国的教育环境,培养出更多 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外国教育史 赫尔巴特

外国教育史 赫尔巴特

训育的四阶段
训育 道德判断 道德热情 道德决定 道德自制
训育的四阶段
• 道德判断是道德的基础,必然也是道德教 道德判断是道德的基础, 是道德的基础 育的前点。 育的前点。 • 道德判断需转变为“同勇气与智慧相谐调 道德判断需转变为 需转变为“ 的热情” 即道德热情),才能把“ ),才能把 的热情”(即道德热情),才能把“道德 化为性格”。 化为性格” • 道德决定需要用“道德的眼睛”对事物进 道德决定需要用 道德的眼睛” 需要用“ 行观察判断,并以此为依据行动。 行观察判断,并以此为依据行动。 • 道德自制是指对自我的认识。 道德自制是指对自我的认识 是指对自我的认识。
训育的原则
训育要使人感觉到是一种陶冶。 1、训育要使人感觉到是一种陶冶。 训育要让学生感到尊重与善意。 2、训育要让学生感到尊重与善意。
如何实施训育
◆训育除了着眼于行动造成的后果,还看尚未 训育除了着眼于行动造成的后果, 付诸行动的意图。 付诸行动的意图。 从激发情感的措施来看, ◆从激发情感的措施来看,训育可以是对学生 积极兴趣的诱导和奖励,也是抑制情感的, 积极兴趣的诱导和奖励,也是抑制情感的, 它要压制和惩罚那些不正当的情感和行为。 它要压制和惩罚那些不正当的情感和行为。 赫尔巴特强调, ◆赫尔巴特强调,利用积极的措施养成儿童的 符合道德的性格, 符合道德的性格,惩罚和压制只是这些措施 的合理补充,它是在不得不的情况下使的。 的合理补充,它是在不得不的情况下使的。湛师范学院赫尔巴特的德育论
第二小组:梁华郑 陈南飞 李泳儒 第二小组: 苏淑霞 杨静 黄影彤
何谓性格
赫尔巴特认为,性格寓于意志之中, 赫尔巴特认为,性格寓于意志之中, 它是意志的前后一致性和坚定性。 它是意志的前后一致性和坚定性。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传播及其对美国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的影响_荣艳红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传播及其对美国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的影响_荣艳红

2007年第2期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ol.32 No.2 第32卷(总第134期)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Apr ., 2007 71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传播及其对美国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的影响荣艳红(河北大学 教育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2)摘 要: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发生了重大的转向,促成这种转向的原因有美国国内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和欧洲先进教育思想的传播等多种因素,其中也包括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影响。

本文剖析了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在美国的传播过程及其对美国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所造成的影响,阐释了其所以造成深远影响的内在原因。

关键词:赫尔巴特教育思想 美国初等教育 课程与教学论 影响作者简介:荣艳红(1972--),女,汉族,河南省沁阳市人,河北省保定市河北大学教育学院2005级博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378(2007)02-0071-05 收稿日期:2006-08-30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发生了重大的转向。

短短几十年间,人文历史的内容受到了重新重视,互不相连的课程逐步建立起了有机的联结,学生的经验兴趣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背诵为主的教学方法也一改往昔的面貌。

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领域的这些变化,一方面是美国国内众多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孜孜不倦努力的结果,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来自欧洲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其中,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 1776-1841)就是这样的一位影响深远的教育家。

本文将对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在美国的传播以及对美国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的影响展开研究,旨在揭示赫尔巴特对美国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变迁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管理的方法
A、课业:“课业是一切管理的基础” B、威胁 C、监督 D、处罚
2、教学论
多方面兴趣理论:是教学的直接目的和课 程的理论基础。
“教学的最终目的虽然存在于德行这个概 念之中,但是为了达到这个最终目的,教 学必须特别包含较近的目的,这个较近的 目的可以表达为“多方面兴趣”。
多方面兴趣(从自然到社会)
(一)伦理学和心理学思想
教育过程就是不断向学生呈现“观念”的过程。
【教学难点】:伦理学和心理学思想 思辨的兴趣 这是关于思考事物“为什么?”的兴趣,与之相适应的学科为数学、逻辑学、文法。
A、课业:“课业是一切管理的基础”
第一编:“教育的一般目的”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兴趣的多样性能令他获得用以恢弘其精神力量的广袤土壤。
方法Method
应用
系统System
概括
联想Association
联想
提示
明了Clearness
预备
苏联学者凯洛夫的五阶段教学模式
激发动机 复习旧课 讲授新课 运用巩固 检查效果
五段教学法
教育性教学
“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 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张焕庭主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第257页)。
五、《普通教育学》的主要贡献及其影响
• 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 使教育学开始走上科学的道路
• 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为 近代课程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方法上提出“形式阶段”理论,是 当时教学方法的重大革新,为近代教学法 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在 上首先 从理论上明确地把教育与教学作为一个整 体来考虑
【教学重点】:教育学思想

课程与教学论绪论赫尔巴特思想

课程与教学论绪论赫尔巴特思想
赫尔巴特关于教育内容的选择和教育过程的组织原则,将为未来教育改革提供理 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THANK YOU
教育理念的形成
受到德国哲学家康德 和瑞士教育家裴斯泰 洛齐的影响
强调教育应该适应儿 童的发展需要,遵循 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认为教育应该以道德 为核心,培养具有德 行、知识和技能的人 才
对教育界的贡献
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认为 教育是培养道德和知识的活动,教学 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手段
强调了教师的权威和作用,认为教师 应该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来设计 和实施教育活动
课程与教学论绪论赫尔巴特思想
• 赫尔巴特简介 •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 赫尔巴特思想在课程与教学论中的
应用 • 赫尔巴特思想的评价与反思 • 赫尔巴特思想与当代教育改革
01
赫尔巴特简介
生平简介
01
02
03
04
1776年出生于德国奥尔登堡
1841年逝世于瑞士
教育家、哲学家、心理学家
对教育学的独立学科地位做出 了重要贡献
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教育目的
教育评价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目的 的设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强调教育 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点。
赫尔巴特主张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 进行评价,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 改进。
教育改革
赫尔巴特的思想为现代教育改革提供 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了教育 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和完善。
对赫尔巴特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1 2 3
完善个性发展理论
在赫尔巴特的基础上,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 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情感教育得到重视
随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情感教育逐渐成为教育 的重要组成部分,弥补了赫尔巴特思想在这方面 的不足。

赫尔巴特在教育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赫尔巴特在教育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 1776-1841)是德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他对教育领域的贡献是深远而重要的,对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赫尔巴特在教育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赫尔巴特在教育史上的地位1.在教育哲学领域的地位赫尔巴特在教育史上的地位首先体现在他的教育哲学理论的创立上。

他提出的“心灵理论”强调教学应该关注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而非简单地灌输知识。

这一理论对后世的教育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奉为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2.在教育实践领域的地位赫尔巴特在教育史上的地位还体现在他对教育实践的深刻思考和实践中的贡献上。

他强调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育,开发学生的潜能,因此他被誉为现代个性化教育的先驱者之一。

3.在师范教育领域的地位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对师范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师范教育的理论和方法,被称为师范教育的奠基人。

他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教育实践,也为后世教育改革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二、赫尔巴特在教育史上的影响1.对德国教育的影响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对德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教育理论为德国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成为19世纪德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推动者。

同时他的教育思想也影响了当时许多德国教育家和学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对世界教育的影响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不仅影响了德国教育,也对世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传播和应用,成为了当时教育改革的重要参考。

他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也影响了当时的我国教育改革,为我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3.对现代教育的影响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个性化教育理念被广泛接受和应用,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

他的教育思想也为当今教育改革提供了启示和借鉴,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第2期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ol.32 No.2 第32卷(总第134期)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Apr ., 2007 71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传播及其对美国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的影响荣艳红(河北大学 教育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2)摘 要: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发生了重大的转向,促成这种转向的原因有美国国内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和欧洲先进教育思想的传播等多种因素,其中也包括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影响。

本文剖析了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在美国的传播过程及其对美国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所造成的影响,阐释了其所以造成深远影响的内在原因。

关键词:赫尔巴特教育思想 美国初等教育 课程与教学论 影响作者简介:荣艳红(1972--),女,汉族,河南省沁阳市人,河北省保定市河北大学教育学院2005级博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378(2007)02-0071-05 收稿日期:2006-08-30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发生了重大的转向。

短短几十年间,人文历史的内容受到了重新重视,互不相连的课程逐步建立起了有机的联结,学生的经验兴趣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背诵为主的教学方法也一改往昔的面貌。

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领域的这些变化,一方面是美国国内众多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孜孜不倦努力的结果,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来自欧洲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其中,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 1776-1841)就是这样的一位影响深远的教育家。

本文将对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在美国的传播以及对美国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的影响展开研究,旨在揭示赫尔巴特对美国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变迁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一、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在美国的传播19世纪80年代后期,在赫尔巴特弟子齐勒尔、斯托伊、莱因等人的不断努力下,德国掀起了赫尔巴特教育运动,此时,倾心于赫尔巴特教学法的各国学子齐聚在耶拿、哈勒以及莱比锡大学等德国赫尔巴特研究中心,这其中就包括美国的德伽莫(Charles De Garmo),麦克默里兄弟(Charles and Frank McMurry)等人,他们回国后成为美国教育界重新认识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桥梁人物。

自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在19世纪80年代末期再次传入美国,一直到1910年以后逐步退出美国教育改革的实践,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在美国风行了20多年的时间,根据各个阶段其理论传播的不同特点,我们可以大致划分出以下几个时期:(一)1885—1892年,美国教育界重新认识了赫尔巴特教育思想。

美国学子回国后,在美国组建了多个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非正式研究团体,其中伊利诺州州立师范学校、哥伦比亚师范学院等成为美国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研究中心。

很多当年留学德国的人员积极参与了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探讨,在他们的带动下,赫尔巴特教育思想首先激发起了教育界敏感人士的兴趣,他们也积极参与辩论,并撰文发表看法,这其中就包括吉尔伯特(C.B.Gilbert)、约翰·普林斯(John Prince)、约翰·杜威(John Dewey)等人。

当时,布朗(George P. Brown)任主编的《公共学校杂志》(The Public School Journal )几乎成为美国赫尔巴特主义者的官方杂志,另外巴特勒(Nicholas Murray Butler)主编的《教育评论》(The Educational Review )、文塞普(A.E.Winship)主编的《新英格兰教育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Education ) 也对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持赞同态度,而许多保守派杂志也纷纷开辟专栏探讨赫尔巴特教育思想。

与此同时,耶拿大学等德国赫尔巴特研究中心培训教师的具体方法也被翻版到了许多师范院校。

德伽莫的《教学方法要义》(Essentials of Methods)、C.A.麦克默里(Charles McMurry)的《普通教学方法》(General Method)以及麦克默里兄弟合著的《背诵教学法》(The Method of the Recitation)还构成了美国师范类院校传播赫尔巴特教学法的主要教材,[1](p614)面对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在美国广泛的传播,德伽莫和麦克默里兄弟等人意识到了成立全国性的赫尔巴特研究机构的重要性,于是在1892年国家教育协会的夏季会议上,在他们的提议下成立了赫尔巴特俱乐部,以此为契机,美国的赫尔巴特研究和推广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1892—1910年,美国教育界接受并传播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可以这样认为,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尤其是其教学法的思想重新被美国教育工作者认识后,他们投入了远比德国人更高的热情来探讨和实践这一理论。

一位曾经翻译赫尔巴特教育著作的美国人在1895年就曾经激动地说过:“美国教育家已经开始在赫尔巴特教育理论所营造的气氛中生存、活动和处理一切问题了。

”[1](p614)赫尔巴特教育思想之所以在美国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首先来自赫尔巴特俱乐部的努力。

1895年,赫尔巴特俱乐部重组为“国家赫尔巴特教育科学研究协会”(National Herbart Society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Education),该协会逐年发表年报,并陆续出版书刊,在推动赫尔巴特教育理论的探讨和传播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另外一点主要是美国教育理论家积极参与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探讨和研究。

当时除了赫尔巴特原著的翻译出版以外,美国教育工作者还出版了许多专门研究赫尔巴特教学论思想的著作,除了以上介绍的三本著作外,还有德伽莫的《赫尔巴特和赫尔巴特主义》(Herbart and the Herbartians)(1895)、《兴趣和教育》(Interest and Education)(1902)、《中等教育的原则》(Principles of Secondary Education)(1907);C.A.麦克默里的《普通方法的要素》(Elements of General Method)(1892)等,此外,美国教育工作者对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研究还引发了人们对相关教育主题的研究兴趣,这方面出版了大量的著作,其中主要有巴格勒(Bagley)的《教育过程》(The Educative Process)(1905)、桑代克的(Thorndike)《教学原则》(Principles of Teaching)(1906)、卡尔特斯(Charters )的《教学方法》(Methods of Teaching)(1912)等等。

而截至1901年,《普通方法的要素》已经再版了9次,共发行了约42 000册,1906、1907两年是赫尔巴特教育理论著作发行的高峰时期,仅1907年,《背诵教学法》就售出了36 000册……(三)1910年以后,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影响逐步消退。

从赫尔巴特教育理论重新踏上美国教育领域的那一天起,他立足在哲学和观念心理学基础上的系统完整的教育理论就为包括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在内的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的灵感。

但是任何教育理论都不可能独挡一面持久地影响教育的全部,对赫尔巴特理论来说也是如此。

19世纪末期以来,以杜威为代表的美国本土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形成,以实验和调查、而不是以反思和内省为基础的实验心理学的产生,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而不是文化纪元理论为指导的课程设置……总之,伴随着新的理论形式和研究方法的出现,赫尔巴特教育思想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

我们也可以从当时出版物的主题变化中看到这一趋势:1890—1900年是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在美国传播的高潮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全国性的一些教育期刊杂志,如《教育》(Education)、《教育评论》(The Educational Review)、《国家教育协会工作报告》(Journal of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Educational Association)等关于赫尔巴特教育理论研究的文章是很多的,而且赫尔巴特化的“兴趣”、“联结”、“统觉”、“文化纪元”等词汇的使用频率也非常高。

1900—1910年,地方性的期刊杂志成了刊登赫尔巴特理论研究的主要阵地,而1910年以后,在所有此类期刊杂志上,涉及赫尔巴特的研究论文,其数量有了绝对性的衰落。

二、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对美国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的影响赫尔巴特自觉运用哲学以及当时尚不成熟的心理学来指导教育理论研究,其主要的关注点在于解决德国的中等教育问题,但是赫尔巴特的弟子们却更多地将其理论用于解决初等教育的问题。

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对美国的影响也主要集中在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领域。

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赫尔巴特对初等教育历史人文课程重要性的提升。

众所周知,赫尔巴特以前的许多教育理论家都认为,与从前的生活相比,孩子们更容易理解的是当前的生活,因此他们主张历史知识不应该过早72地教给孩子。

赫尔巴特深受18世纪新人文主义的影响,他认为学校教育必须传授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才有助于道德目标的养成。

他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特别认识到,历史作为人类共同的导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的生存状况和相互关系,培养民族认同感,并最终克服狭隘和自私,古典文学作为培养同情心的手段,能够促进道德的养成。

为此他还专门设计了以历史人文课程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赫尔巴特教育理论重新在美国传播之前,历史课已经进入了美国初等教育课程领域,而且1880年以后,美国南部联盟的许多州还颁布法律,将历史课作为系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的手段,[2](p3) 但是初等教育的历史课程表现出了开课较晚、时间较少、随意性较强、主要拘囿于美国史从而视野狭窄等问题,在整体上依然属于装饰性的课程。

赫尔巴特教育理论的传播使人们认识到历史课在培养学生道德情感中的作用。

比如,在美国赫尔巴特学会的第一次会议上,人们就对历史课和科学课的重要性展开了辩论;儿童学研究专家霍尔(Hall)希望美国学校应该像其德国同行一样,在学校向所有学生传授系统的历史知识。

在杜威领导的芝加哥实验学校任教的一位教师也一再重申:“除非研究历史,反之原始人的生活或职业就不能与孩子的经验建立起联系……”[2](p120)国家教育协会的一份提议中也指出:二年级学生应该接触各国的名人传记,四年级应该学习特定国家的历史,而更正式的历史课应该稍后再学……同时在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等人的倡议下,真正震撼人心的古典文学材料也逐步渗透到了初等教育的文科教学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