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南哥整理版(概念、简答)
移动通信概论

移动通信概论移动通信概论1. 前言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电技术将信息传输到移动设备之间的通信方式。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移动通信已成为现代社会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技术原理以及发展趋势。
2. 移动通信基本概念2.1 无线电频谱无线电通信是利用无线电频段进行信号传输的通信方式。
无线电频谱是将整个无线电波段划分为不同的频段,用于不同的通信用途。
目前,由国际电信联盟(ITU)负责进行无线电频谱的管理和分配。
2.2 移动通信网络移动通信网络是由基站、移动设备和核心网络组成。
基站负责与移动设备进行信号交互,核心网络负责处理移动设备之间的通信以及与互联网的连接。
2.3 移动通信标准为了保证不同厂商的移动设备能够相互通信,移动通信需要采用统一的通信标准。
目前,全球主要采用的移动通信标准有GSM、CDMA、LTE等。
3. 移动通信技术原理3.1 信号调制与解调在移动通信中,信号调制是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的过程,而信号解调则是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过程。
常见的信号调制与解调技术包括调幅调制(AM)、调频调制(FM)和相移键控调制(PSK)等。
3.2 多路复用技术由于无线电频谱资源有限,为了提高频谱利用效率,移动通信采用了多路复用技术。
多路复用技术将多个通信用户的信号进行合理的组合和分解,使得它们在同一频段上共享。
3.3 数据压缩与解压缩为了提高移动通信的数据传输速率,移动通信使用数据压缩技术对数据进行压缩,从而减少数据传输所需的带宽。
在接收端,需要对压缩后的数据进行解压缩,恢复原始数据。
4. 移动通信发展趋势4.1 5G技术5G技术是目前移动通信领域的热点话题,它将带来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延迟和更好的网络覆盖能力。
5G技术将支持虚拟现实、物联网和自动驾驶等应用领域的发展。
4.2 融合通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与互联网和传统固定通信的融合将越来越紧密。
未来的移动通信网络将集成多种通信技术,实现多种通信业务的一体化。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第一篇: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1.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或至少一方可以在运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
2.自由空间:是一个理想的空间,在自由空间中,电波沿直线传播而不被吸收,也不发生反射、折射、绕射和散射等现象。
3.单工通信:指通信双方设备交替地进行收信和发信。
根据通信双方是否使用相同频率,单工制又分为同频单工和双频单工。
双工通信:也叫全双工通信,指通信双方收发信机均同时工作。
即一方讲话的同时也可以听到对方的讲话,双工制一般使用一对频道。
半双工通信:通信双方有一方使用双工方式,而另一方则采用双频单工方式。
4.小区制:是把整个服务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小区,每个小区分别设置一个基站,负责本区移动通信的联络和控制。
同时,又在移动业务交换中心的统一控制下,实现小区之间移动通信的转接以及移动用户与市话用户的联系。
5.小区:指基站使用不同的电磁波覆盖不同的区域,即分为不同的小区,通常一个基站分为三个小区。
6.相邻小区(邻区):两个覆盖有重叠并设置有切换关系的小区,一个小区可以有多个相邻小区。
7.频率复用:相同的频率可以用于覆盖不同的小区,只要这些小区两两相隔的距离足够远,相互间的干扰就可在接受的范围之内,这一为整个系统中所有基站选择和分配频率的设计过程叫做频率复用或频率规划。
8.切换(Handover):当移动用户处于通话状态时,如果出现用户从一个小区移动到另一个小区的情况,为了保证通话的连续,系统要将对移动台的连接控制也从一个小区转移至另一个小区。
这种将正在处于通话状态的移动台转移到新的业务信道上(新的小区)的过程称为切换。
9.漫游:指移动用户离开了其归属的局而到其它交换局管辖范围内登记成为移动用户。
10.切换发生的原因:信号的强度或质量,下降到由系统规定的一定参数以下,此时移动台被切换到信号强度较强的相邻小区,这种切换一般由移动台发起。
由于某小区业务信道容量全被占用或几乎全被占用,这里移动台被切换到业务信道较空闲的相邻小区,这种一般由上级实体发起。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初级)

SCP
无线网络
核心网电路域
1、移动通信基本概念
1、移动通信基本概念
华为CDMA 1X BSS组网结构
HA SoftSite SoftSite INTERNET
Ab is
BSC/PCF
11 0/A A1
PDSN/FA
AAA 分分分
iSiteC
BTS3606
A1/A2
MSC/SSP/VLR
iSiteC
1、移动通信基本概念
• 漫游 漫游是指移动台(用户) 漫游是指移动台(用户)离开开户区域而继续使用移动 通信网络的能力。 通信网络的能力。 • 切换 切换是指将移动台从一个信道或基站转移到另一个信道 或基站的过程, 或基站的过程,在切换过程中并不会中断通话或数据业 务的连接。 务的连接。
2、无线电传播特性
2.1 无线传播的特点
LOS和NLOS 和 陆地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机制
实际环境的无线 传播
①建筑物反射波 ②绕射波 ③直射波 ④地面反射波
2、无线电传播特性
移动信道是最复杂的通信信道,因为无线信号在传播时会受到各种各样 的干扰。 除了有线信道中的干扰外,在无线信号的传播途中会有各种各样的障碍 物使信号产生多径效应、阴影效应、散射和衍射产生衰落,导致信号受 到地形的影响。 此外天气的变化也会使无线信号产生慢衰落。当移动台处于高速移动的 状态下情况会更糟,信号还会产生多普勒频移效应。 所有的这些因素又会因为移动台的移动而变化,因此移动通信信道具有 以下特点: 多径传播 由多径传播传播引起的多径干扰,是指无线电波因传输路径的不同引起 到达时间的不同而导致接收端码元的相互干扰。它可使所传输的数据信 号幅度衰落,可能引起波形展宽,因而数据传输速率会受到限制。 移动信道中多径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庞大建筑物对信号的反射造成的。从 移动台的角度看,就是相同的信号以不同的时间和方向到达移动台。
移动通信一三四五章重要知识点(附答案)(1)

1.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答: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在移动中(或者临时停留在某一非预定的位置上)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这包括移动体(车辆,船舶,飞机或行人)和移动体之间的通信。
移动体和固定点(固定无线电台或有限用户)之间的通信。
2.近代移动通信的奠基人答:马可尼3.移动通信的五个主要特点答:○1: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2: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进行的○3: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而移动通信业务量的需求却与日俱增○4: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多种多样,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5:移动通信设备(主要是移动台)必须适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4.几个重要专业名词:弥散损耗、阴影效应、多普勒频移、远近效应答:弥散损耗:阴影效应: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移动台在运动的情况下,由于大型建筑物和其他物体对电波的传输路径的阻挡而在传播接收区域上形成半盲区,从而形成电磁场阴影,这种随移动台位置的不断变化而引起的接收点场强中值的起伏变化叫做阴影效应。
多普勒频移:当移动台以恒定的速率沿某一方向移动时,由于传播路程差的原因,会造成相位和频率的变化,通常将这种变化称为多普勒频移。
远近效应:移动通信是在运动过程中进行的,移动台之间会出现近处移动台干扰远处移动台的现象,称为远近效应。
5.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分类:多址方式、工作方式、信号形式答:○1:按多址方式可分为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2:按工作方式可分为同频单工,异频单工,异频双工和半双工○3按信号形式可分为模拟网和数字网:6.单工、双工、半双工的特点答:○1单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电台交替地进行收信和发信,根据收,发频率的异同,又可分为同频单工和异频单工,单工通信常用于点到点通信,这样的工作方式只允许一方发送时另一方进行接收○2双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传输消息的工作方式,双工通信一般使用一对频道,以实施频分双工(FDD)工作方式,这种工作方式使用方便,但在电台的运行过程中,不管是否发话,发射机总是工作的,故电源消耗较大○3半双工通信移动台采用单工的“按讲”方式,即按下按讲开关,发射机才工作,而接收机总是工作的,基站工作情况与双工方式完全相同。
移动通信基本概念介绍

一些移动通信基本概念介绍系统带宽和信号带宽系统带宽系统带宽既信道带宽(由电路决定的)则限定了允许通过该信道的信号下限频率和上限频率,也就是限定了一个频率通带。
比如一个信道允许的通带为1.5kHz至15kHz,则其系统带宽为13.5kHz,在通信系统中,所传输的信号总是有一定带宽(占用一定的频带资源),为了达到对信号进行一定处理的目的,系统的带宽是一个主要性能参数,也就是系统可提供的频带资源。
如何定义系统带宽?1.用等效噪声带宽定义:假定一个系统的传输函数为H(f),则等效噪声带宽:其中H 是H(f)的最大幅度。
对低通滤波器:等效噪声带宽Wn如图1所示,Wn的含义是:白噪声通过Wn的平均功率=白噪声通过实际滤波器功率。
图1 低通滤波器等效噪声带宽对带通滤波器,等效噪声带宽Bn如图所示,f0为中心频率,Bn的含义是:白噪声通过Bn的平均功率=白噪声通过实际滤波器功率。
图2 带通滤波器等效噪声带宽2.用功率传输函数的半功率点来定义-半功率点带宽或称为3dB带宽:对低通滤波器,在半功率点W1/2的功率传输函数为对带通滤波器,在半功率点B1/2的功率传输函数图3 半功率点带宽3.用通过的总能量的百分比来定义系统带宽Be:如对带通滤波器:图4 带通滤波器系统带宽Be在此种情况中,也是用功率下降多少来定带宽,但不是下降3dB,而是任意选定的数,如1dB带宽、2dB带宽等。
对某些低通滤波器,如环路滤波器常使用等效噪声带宽定义;对带通滤波器常使用3dB带宽定义或能量百分比来定义。
信号带宽信号带宽是信号频谱的宽度,也就是信号的最高频率分量与最低频率分量之差,譬如,一个由数个正弦波叠加成的方波信号,其最低频率分量是其基频,假定为f =2kHz,其最高频率分量是其7次谐波频率,即7f =7×2=14kHz,因此该信号带宽为7f - f=14-2=12kHz。
系统(信道)带宽则限定了允许通过该信道的信号下限频率和上限频率,也就是限定了一个频率通带。
移动通信知识点1

移动通信知识点1移动通信是指通过移动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进行无线通信的技术。
移动通信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语音通话、短信发送、互联网访问等。
本文将介绍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技术和标准,让读者对移动通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1.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移动通信是指在限定的无线通信范围内,通过无线技术实现移动设备之间的语音、数据和图像等信息的传输。
它基于无线电通信技术,通过无线基站和移动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进行数据传输。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源于有线通信技术的不足。
传统的有线通信只能在固定的地点进行通信,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
而移动通信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得人们可以在任何地点进行通信。
2. 移动通信的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涉及多个方面的技术,包括无线传输技术、接入技术、编码技术、调度技术等。
2.1 无线传输技术无线传输技术是移动通信的基础,主要包括调制解调技术、信道编码技术和多址接入技术等。
•调制解调技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进行传输,然后再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进行解码。
•信道编码技术:通过编码和解码操作,增加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多址接入技术:将多个用户的信号通过分时、分频或分码等方式同时传输,提高系统的频谱利用率。
2.2 接入技术接入技术是指移动设备连接到移动通信网络的技术,主要包括蜂窝网络和卫星通信。
•蜂窝网络:将通信区域划分为多个蜂窝区域,每个区域由一个基站负责覆盖。
移动设备通过基站连接到网络进行通信。
•卫星通信:利用卫星作为中继器,以广播方式向移动设备传输信息。
2.3 编码技术编码技术是指将原始数据通过编码方式转换成数字信号的技术。
在移动通信中,常用的编码方式有Pulse Code Modulation(脉冲编码调制)、Amplitude Shift Keying(幅度键控调制)等。
编码技术的目的是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同时减少误码率。
2.4 调度技术调度技术是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管理技术,用于合理安排系统资源,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简洁范本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电波等介质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通信方式。
它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使得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沟通和获取信息。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无线传输移动通信使用无线传输技术,通过无线电波将信息传输到接收设备。
这种传输方式使得通信更加灵活和便捷,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进行通信。
2. 移动设备移动通信使用移动设备进行通信,如方式、平板电脑等。
这些设备可以随身携带,方便进行通信和信息获取。
移动设备通常具有无线连接功能,可以连接到移动通信网络。
3. 移动通信网络移动通信网络是支持移动通信的基础设施,包括基站、传输设备和核心网等。
移动通信网络通过无线电波传输信息,将移动设备和通信终端连接起来,实现通信和数据传输。
4. 通信协议移动通信使用一定的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交换和传输。
通信协议规定了数据的格式、传输方式和处理规则等。
常用的移动通信协议包括GSM、CDMA、LTE等,它们定义了移动通信的标准和规范。
5. 移动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是实现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
目前主要的移动通信技术包括2G、3G、4G和5G等。
这些技术在无线传输、信号处理和网络管理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性能。
6. 移动通信应用移动通信应用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通过移动通信,人们可以进行语音通话、短信、网上购物、社交媒体等各种活动。
移动通信应用为人们提供了便捷和多样化的沟通方式。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涵盖了移动通信的核心要点和关键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移动通信领域将继续发展和演进,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可能性。
移动通信(简答)

移动通信(简答)移动通信(简答)1.介绍移动通信是指人们通过无线方式进行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传输的方式。
它是现代社会中极为重要的通信方式,广泛应用于移动方式、无线网络和卫星通信等领域。
2.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电磁波在空间中传输信息。
移动通信系统由多个基站组成,基站通过无线信道与移动终端进行通信,并将信息传输到目标地点。
3.移动通信的网络架构移动通信的网络架构包括移动终端、基站、移动核心网和运营商的支持系统。
移动终端通过基站与移动核心网连接,移动核心网负责处理用户数据和信令,运营商的支持系统则负责管理用户账户和服务计费等。
4.移动通信的技术标准移动通信的技术标准主要包括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PRS)、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和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每个标准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5.移动通信的应用移动通信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可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语音通话和短信交流,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移动支付、移动办公和移动购物等功能。
6.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移动通信技术在不断发展,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5G网络的商用化、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和虚拟现实技术与移动通信的结合等。
附件:________本文档附带的附件可以包括移动通信网络架构图、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概述和移动通信应用示例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________1.电信法:________一国制定并执行用于规范其电信行业的法律。
2.无线电管理局:________负责管理和监督国家及地区内的无线电行业的机构。
3.电信运营商:________提供电信服务的企业或组织,例如移动、电信和联通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移动通信信道研究的基本方法有理论分析、现场电波传播实测、计算机仿真。
2.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中至少有一方是处于运动(或暂时停止)状态下进行的通信。
3.为什么蜂窝网为正六边形?
在服务区面积一定的情况下,正六边形小区的形状最接近理想的圆形,用它覆盖整个服务区所需的基站数最少,也就最经济。
正六边形构成的网络形同蜂窝,因此将小区形状为六边形的小区制移动通信网称为蜂窝网。
4.区域覆盖
大区制:特点,基站的天线架设很高,发射功率大,一般为50W~200W,覆盖30~50km 优点,网络结构简单、成本低
缺点,控制能力有限,覆盖范围容量不大
小区制:特点,频率利用率高,组网灵活
5.区群的组成
相邻小区不能用相同的信道。
不同信道的小区组成一个区群,只有不同区群的小区才能进行信道再用。
6.中心激励和顶点激励
中心激励:每个小区中,基站可以设在小区的中央,用全向天线形成圆形覆盖区。
顶点激励:将基站设在每个小区六边形的三个顶点上,每个基站采用三副120·扇形辐射的定向天线,分别覆盖相邻小区的各三分之一区域,每个小区由三副120·扇形天线共同覆盖。
7.位置更新过程
以GSM系统为例,其位置更新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移动台的位置登记;
第二,当移动台从一个位置区域进入一个新的位置区域时,移动通信系统所进行的通常意义下的位置更新;
第三,在一个特定时间内,网络与移动台没有发生联系时,移动台自动的与网络取得联系,核对数据。
8.越区切换
是指将当前正在进行的移动台与基站之间的通信链路从当前基站转移到另一个基站的过程。
越区切换研究的三个问题:
a)越区切换的准则,也就是何时需要进行越区切换
b)越区切换如何控制,它包括同一类型小区之间切换如何控制和不同类型小区之间切换如何控制
c)越区切换是的信道分配
越区切换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硬切换(在新的连接建立之前,线中断旧的连接)
一类是软切换(即维持旧的连接,又同时建立新的连接,并利用新旧链路的分级合
并来改善通信质量,当与新基站建立可靠连接之后再中断旧链路)越区切换时的信道分配
常用的做法是在每个小区预留部分信道专门用于越区切换(预留)。
这种做法的特
点是:因新呼叫时可用信道数的减少,增加了呼损率,但减少了通话被中断的概率,迎合了人们的使用习惯。
9.CDMA系统的特点
a)CDMA系统的许多用户共享同一频率
b)通信容量大
c)软容量特性
d)由于信号被扩展在一个较宽的频谱上,所以可减小多径衰落
e)信道数据速率很高
f)软切换和有效的宏分集
g)低信号功率谱密度
10.移动台漫游号码(MSRN)
当移动台漫游到一个新的服务区时,由VLR给它分配一个临时性的漫游号码,并通知该移动台的HLR,用于建立通信路由。
一旦该移动台离开该服务区,此漫游号码即被收回,并可分配给其他来访的移动台使用。
11.GSM等三种数字蜂窝网主要参数
12.帧结构
每一个TDMA帧分0~7共8个时隙,帧长度为120/26ms=4.615ms,不同帧用不同帧标志。
每个时隙含156.25个比特,占15/26ms==0.577ms。
两种帧结构:一种是由26帧组成的复帧,这种复帧长120ms,主要用于业务信息的传输,也成业务复帧;另一种是由51帧组成的复帧,这种复帧长235.385ms,用于传输控制信息,也称控制复帧。
51个业务复帧或26个控制复帧可组成一个超帧,其周期为1326个TDMA帧,超帧长51x26x4.615x0.001s=6.12s
13.位置信息存储在原籍位置寄存器(HLR)和访问位置寄存器(VLR)中。
14.GPRS与原有的GSM语音系统最根本的区别是,GSM是一种电路交换系统,而GPRS
是一种分组交换系统。
补充:
1.移动通信的传输方式分单向传输和双向传输。
双向传输有单工、双工和半双工三种工作
方式。
2.信道对传输信号的作用分为三类:传输损耗、阴影衰落、多径衰落。
3.多普勒频移:当移动台在运动中通信时,接收信号频率会发生变化,称为多普勒效应。
由此引起的附加频移称为多普勒频移。
4.衰落率就上信号包络衰落的速率。
5.电平通过率:信号包络在单位时间内以正斜率通过某规定电平R的平均次数。
6.多径衰落信号的分类:根据信号带宽和信道带宽的比较,可将信道分为平坦衰落(非频
率选择衰落)和频率选择衰落;根据发送信号与信道变化快慢程度的比较,可将信道分为快衰落和慢衰落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