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历年中考语文说明文

合集下载

上海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分类训练:说明文类

上海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分类训练:说明文类

现代文阅读:说明文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我们的体温是被真菌“逼上梁山”的吗?①研究表明,维持越高的体温就要消耗越多的能量,那么,为何人类会出现更高的体温呢?对此,生物学家提出了一个比较被学界认可的答案:保持较高的体温很可能是为了抵御致命的真菌。

②在近10亿年的时间里,真菌一直都是地球生命故事的主角之一,甚至多细胞动植物与它们相比都是后来者。

而在多细胞动植物兴起后,真菌侵蚀了几乎..所有物种:植物叶子上有真菌,根部有真菌;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携带着数以千计可感染疾病的真菌病原体;甲虫、蚂蚁和白蚁等昆虫都会培养真菌。

③然而,在生物界横行无阻的真菌,唯独在恒温动物这里遭遇了顽强抵抗。

生物学家发现,入侵人体的真菌数量惊人的少。

其中最常见的包括几种毛癣菌,可以引发足癣。

还有肺囊虫,可以使人类免疫系统受损并引发肺炎。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肺囊虫只能温顺地生活在我们的肺里,只有在肺部温度下降(所谓的受“风寒”)时才出来作乱。

④无独有偶,人类并非唯一不受真菌困扰的物种,绝大多数哺乳类动物和鸟类很少受到真菌的骚扰。

尽管它们所接触的真菌种类超过4000种,但长在哺乳类动物身上的只有不到500种,并且大部分不会致病。

对鸟类的研究同样显示,几乎没有什么真菌引发的鸟类疾病,而大多数鸟类的体温比哺乳类动物的更高。

⑤这种研究为我们揭示了一幅新的自然界图景——恒温动物并不是自主选择了较高的体温,而是被真菌等病原体“逼上梁山”,不得不维持高体温,用这种升温的方法遏制无处不在的病原体入侵。

事实上,并非我们所有的机体细胞都能适应这种高温。

⑥所以,人类采取“高体温策略”其实并非自愿。

那么,在一个真菌等病原体较少、免疫机制不需要那般活跃的环境中,我们的体温是否会自主地降下来呢?⑦美国学者朱莉·帕森内特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美国人的体温平均每10年下降0.03℃。

19世纪初出生的男性,体温比现在男性的高了0.59℃;而女性的体温自19世纪90年代以来,已下降了0.32℃。

上海语文中考模拟试题现代文(议论文说明文)阅读

上海语文中考模拟试题现代文(议论文说明文)阅读

植物生长方向之谜①植物对周围环境的反应,最奇妙的莫过于它的生长方向,比如从一粒小小的植物种子萌发开始,它就知道根应该往地下生长,而茎干则伸向天空。

这是一个极为普通的现象,然而植物为什么会这样呢?它是怎样懂得“上”和“下”的概念呢?又是由什么力量促使它选择根朝下、茎朝上的生长方向呢?怎样解释这种生理机制?②科学家们首先想到的是重力,他们从物理学想到,地球的引力一定是影响植物生长方向的重要因素。

当时,著名的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鼻祖达尔文曾观察到,植物的芽和根在改变生长方向时,各部分细胞的生长速度不同,但这又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呢?达尔文无法做更进一步的解释。

③到1926年,美国植物生理学家弗里茨〃温特,做了一个颇能说明问题的实验。

他使植物的胚芽鞘一面受光照,另一面对着无光的黑暗处;结果胚芽鞘的生长发生了有趣的变化,渐渐地朝着有光的方向弯曲,后来温特从胚芽鞘中分离出一种化合物——植物生长素,它具有促使植物生长的功能。

胚牙鞘受到遮荫部分生长加快,受光部分则由于缺少生长素而生长较慢,结果导致弯曲发生。

于是温特认为,植物的茎或叶片的弯曲是由于生长素在组织内的不对称分布造成的。

当植物受到策略刺激时,植物组织下部的生长素含量会大大增加,于是就使植物的根朝下生长,而茎则朝上生长了。

④自从温特发现植物生长素的秘密后,很多科学家投入到这一研究领域。

他们发现,植物根总是朝着地心引力的方向生长,这同样是通过生长调节剂在根细胞里不同的分布来实现的,于是这些学者们提出,也许有一种被称为“平衡面”的策略感应物流向根细胞的底部,从而影响生长调节剂在细胞中的分布。

水平放臵的根,其上面比下面生长快,致使根向下生长,可是这种“平衡面”究竟属于何物?又是如何起作用的呢?学者们一时无法知晓。

⑤不久之前,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植物学家迈克尔〃埃文斯以及他的同事,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理论。

他们认为,无机钙对于植物的生长方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为他们在研究中发现,在植物的弯曲生长过程中,无论是根冠下侧部位还是芽的上侧部位,都存在着高含量的无机钙。

专题06 说明文阅读鉴赏-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题源解密(上海专用)解析版

专题06 说明文阅读鉴赏-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题源解密(上海专用)解析版

主题三现代文阅读鉴赏专题06 说明文阅读考情概览:理解课标要求,把握命题方向,总结出题角度。

真题透视:精选真题,归类设置,完整展现中考试题的考查形式。

中考新考法:从新情境、新设问、跨学科等方向设置新考法真题。

新题特训:选用最新优质题、创新题,巩固考点复习效果。

上海卷中考说明文阅读考察趋势分析一、题型分析近年来,上海卷中考说明文阅读的题型在不断变化。

从2016年的三篇短文到2017年的两篇短文加一篇新闻,再到2018年的一篇长文加一篇新闻,我们可以看出,题型在逐渐多元化,对考生阅读能力的考查也在逐渐全面。

二、考点分析1. 获取信息:这是说明文阅读的基础能力,要求考生能够从文章中准确获取信息,并理解其含义。

2. 概括内容:考生需要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对文章进行概括和总结。

3. 推理判断:要求考生根据文章中的信息,结合上下文进行推理和判断,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

4. 评价观点:对文章中作者的观点进行客观评价,需要考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5. 联系实际:将文章中的知识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考察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三、趋势分析1. 重视基础:从近几年的真题中可以看出,上海卷中考说明文阅读越来越重视基础能力的考查。

比如对文章中关键词的理解、对作者观点的把握等,都需要考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2. 强调思维:说明文阅读的考查已经不再仅仅是获取信息这么简单,而是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文章进行推理、判断、评价等思维活动。

这需要考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

3. 关注热点:从近几年的新闻类阅读题中可以看出,上海卷中考说明文阅读越来越关注热点问题。

比如环保、科技、教育等都是热点话题。

4. 强调应用:说明文阅读不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考查,而是更加注重实际应用。

比如对文章中提到的某个方法或策略进行解释或说明,让考生联系实际进行思考等。

四、备考建议1. 打好基础:说明文阅读的基础在于词汇和语法。

考生需要掌握足够的词汇量,理解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同时也要熟悉语法规则,能够正确使用语法。

2001年-2013年上海语文中考现代文(说明文)整理

2001年-2013年上海语文中考现代文(说明文)整理

2001-2013年上海中考语文说明文整理(2010年)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22分)中国红为什么这么红①比较一下常见的颜色,便可知中国红是最适合喜庆的颜色。

黄色尽管有暖暖的氛围,很明亮,但由于涉及皇权,不宜作喜庆的主色;月华般的白色清淡、纯洁、素雅,犹有百合花般的诗意和温厚的纯粹,却也无法做民间喜庆的主色;紫色低调、冷艳、神秘、优雅、浪漫,犹带紫槿花、勿忘我、紫丁香那般淡淡的自恋,与昂扬热烈的喜庆却风马牛不相及;绿色无疑象征希望和蓬勃的生命,是今天誉满全球的环保色,然而冷静有余,热烈不足,与喜庆氛围又怎能和谐?②唯有红色是对视觉冲击最强烈的颜色,是最有生气的颜色,其释放的激情与能量,犹如生命在燃烧,具有凌驾任何色彩之上的强烈力量。

红色最热烈、最活泼、最鲜亮、最艳丽、最精神,能教人双眼一亮,印象深刻,是无可取代的最适合喜庆的颜色。

③考察光波的长短,也可以明白中国红非常适合喜庆。

光学实验表明:光线的波长越短,散射作用越强,光线的波长越长,散射作用就越弱。

在可见光中,红光的波长最长,空气对红光的散射作用最弱。

也就是说,红光的穿透力最强,可以传得最远。

在喜庆时刻,谁不喜欢红红火火、光鲜醒目呢?谁不喜欢好事传千里呢?④中国红最适宜喜庆,还有生存择食的因素。

人对色彩的感觉是与生俱来的。

人的眼睛在观察事物的时候,依次..观察的是物体的色彩、形体、线条和点。

由此可知,色彩是人类认知外部世界的第一媒介。

⑤香港大学的研究人员观察了生活在乌干达基巴莱国家公园的灵长类动物的饮食习惯,发现猿类和猴子通常利用蓝色和黄色视觉选择所吃的水果;它们想吃到有营养的鲜嫩树叶,还必须具备分辨红色和绿色的视觉,鲜嫩的树叶常带有隐隐的红色,能较明显地与其他颜色的树叶相区分。

红色是引起兴奋、喜悦的颜色,能明显引起动物视神经细胞的扩展反应。

可见,灵长类动物对红色的感觉能力较其他颜色敏感,与长期以来寻找食物所养成的饮食习惯有关。

⑥中国红反映了东方式的神秘。

2021中考说明文解题指导(上海近四年中考说明文解读)

2021中考说明文解题指导(上海近四年中考说明文解读)

15.第⑦段中“极力”一词不能删除,为什么?(3分)
“极力”不能删除。因为“极力”是“用尽一切力量” 的意思,准确说明
相邻而种、非亲缘关系的水稻之间的竞争之激烈。删去则无法准确说明这 种竞争程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考点:能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这考说明文语言准确性,准确的说明语言才能说明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阅读说明文,要特别注意那些反映事物的性质状态、程度、数量、范围等 有关词语。这些词语往往起修饰限制作用。揣摩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可用 删词法和换词法,与原句中运用的词语进行比较。此题就是用“删词法” 作考查。“极力”一词,如果删去,那么相邻而种、非亲缘关系的水稻之 间的竞争之激烈的程度就不能准确地体现了。 词语增删解题模式:①表 态---不能删除。②解释该词语。③将词语放在具体句子里讲整个句子的意 思,在讲其作用:生动形象,具体准确,严谨周密……④讲一下删除的的 意思。⑤最后带上套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4.本文③─⑥段依次次说明的内容是(6分)。 ①植物能通过释放化学物质进行对外交流。
②植物能通过发出物理信号进行交流。
③植物能通过第三方的帮助进行交流。
考点:能概括文章的要点和主旨。
这题要求概括第③--⑥段。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植物的交流”,抓住这 一说明对象,将第③-⑥段划分成三个部分.划分时可运用“同类合并” 的方法,将同一特征的内容归并在一个部分;也可利用文中路标式词 语,如“此外”“甚至”等。然后在划定的部分寻找有关说明对象 “植物交流”特征的语句,不难得出第③⑤⑥的首句,都是总起句。 概括段落的方法:①抓段落的中心句---本题就是。②抓承上启下的过 渡句。③抓段落中层次,用关键词概括层意,然后将几层意思组合。 ④根据段落意思自己概括----较难。

上海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事理说明文)专项训练

上海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事理说明文)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事理说明文)1.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紫禁城古建筑的采光方法①建筑采光是紫禁城帝王日常生活的重要保障。

古代没有当今高科技手段的照明系统,如何最大程度地引进自然界的外部光源,则成为紫禁城建造者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我国古代工匠具有丰富的智慧,他们采取多种科学的采光方法,满足了建筑内部的采光需求。

②建筑的南立面通开门窗,北部则大部分为墙体,这种建筑布局为“坐北朝南”。

紫禁城重要的宫殿均坐北朝南,这种布局方式有利于建筑采光。

如太和殿南立面共有11个开间,每个开间均设有隔扇门或窗。

当隔扇门及窗开启时,可使更多的太阳光线斜射到殿内。

从地理学角度而言,我国位于北半球区域,北回归线穿过了我国的南部地区。

相应的,我国大部分区域处于北温带,该区域的日照特点为太阳从东偏南的方向升起,而又从西边方向落下。

因而“坐北朝南”的布局能使建筑最大限度地接受光照,有利于采光。

③紫禁城古建筑屋顶檐部向外挑出柱高的三分之一的尺寸,并略带上翘的弧度,形成优美的曲线,称为挑檐。

这种曲线形屋面檐口上翘的做法,遮蔽阳光少,有利于建筑内部的采光。

紫禁城古建筑挑檐做法与现代建筑挑檐有明显区别。

现代建筑一般没有大的挑檐,太阳光透过窗玻璃直接进入室内,使室内明亮,但在夏季过量光线射入室内的同时,会带进大量热量,导致空调能耗的上升,且因为窗口亮度较高,给室内的人们带来直接眩光和反射眩光的烦扰。

④相比而言,紫禁城古建筑的大挑檐阻挡了大量直射光经由门窗直射入殿内,少部分直射光射入建筑地面,经由地面漫反射到殿内其他地方。

外部直射光经过挑檐的过滤和遮挡变得柔和。

不仅如此,紫禁城古建筑挑檐做法在夏天有利于避免阳光在正午时间照入室内,而在冬天正午时分阳光则恰能照入建筑最深处,以获得建筑内部最佳的采光效果。

⑤建筑材料对光照可产生明显的影响,古人利用反射率较高的材料将光线更加有效地引入建筑内部空间。

紫禁城宫殿建筑的采光离不开光线在建筑内部的反射,而这种反射作用主要通过墙体和地面材料进行。

中考说明文典型例题(完整版)

中考说明文典型例题(完整版)

说明文典型例题解题思路一、【题型类别】说明文中特殊题型(表达效果类)解题思路:(1)这是说明文中类似记叙文的考点,关注句子本身就可以。

(2)看出句子形式上的特点,如修辞等。

(3)读出句子用这种形式上的特点想强调什么内容。

(4)整句话读完,看看解说的意思有没有完整。

例题:宝山二模《人类的身高为何不会永远上长》16.“于是,这些巨人便会被自己的体重压得举步维艰,甚至筋骨断裂,哪里还谈得上拔山举鼎,力扫千军呢?”该句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巨人根本无法拔山举鼎,力扫千军。

突出了巨人被自己的体重压迫的程度极深。

二、【题型类别】说明文的过渡句1、解题思路:(1)看一下有没有承接上文的作用(某一事物的特点,现象)(2)引出下文2、例题:青浦区二模卷《深坑酒店》深坑酒店的主体建筑依悬崖建造,整体是向内凹的弧形,因此它使用的钢结构构件全是弯的,施工变形大,定位也困难。

为此,工程师们__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

(1):配合以精准的全站仪定位控制,将这些“七扭八歪”的构件调教的服服帖帖(2):经过了大量的模拟计算分析,精准地控制了结构在安装过程中产生的应力和形变量(3):将施工划分成了十个流水段,通过巧妙的控制安装和浇筑顺序,利用中心找平衡答案:(2)(3)(1)三、【题型类别】说明文某材料能否删去/是否多余解题思路:(1)概括某材料在文中的意思(2)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3)……地说明了……(4)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例题:普陀区二模卷《了解再生纸》17.有人认为第6段两处划线句语意重复,可删除其中一句。

请你谈谈看法。

“每回收1吨废纸,可以用来制造再生纸0.85吨,相当于少用木材3立方米,化工原料0.3吨”“每利用1吨废纸,可节省电力600度,标准煤1.2吨,水100立方米”答案: 不重复。

上海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说明文)专项训练

上海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说明文)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说明文)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沸腾的火锅,滋味绵长彭薇①老舍在《骆驼祥子》里写道:“先去扫扫雪,晌午我请你吃火锅。

”作为一种应景菜肴,火锅一直是冬日的最佳搭档。

中国的饮食文化脉络万千,你知道火锅的前世今生吗?不同流派有哪些各异的特点?(1)_____________②火锅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餐饮形式。

火锅,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

中国的火锅具体起源于何时已无确凿考据,但考古证明,在新石器时代已有类似火锅的烧炉。

2015年,在江西南昌海昏侯墓挖掘时,发现了类似火锅炉子的陪葬品。

经过鉴定,考古专家初步认定这是一个距今2000多年的青铜火锅。

唐代末年,中国岭南地区会制作一种羹汤叫“不乃羹”,“以羊鹿鸡猪肉和骨同一釜煮之,令极肥浓,漉去肉,进之葱姜,调以五味”,类似今日火锅汤料,然后“贮以盆器,置之盘中”。

到了清代,火锅不仅在民间盛行,还是一道“宫廷菜”。

史料记载,乾隆皇帝就是火锅的爱好者,他曾多次游江南,每到一地,都必备火锅。

(2)_______________③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独特的水土,也养出了一方的地道火锅。

④川渝一带的火锅讲究鲜香麻辣。

这种风味的火锅适合巴蜀大地的潮湿气候,麻与辣的交汇使得川渝火锅“很热血”。

食材各色各样,仿佛一切都能涮进火锅里。

川渝火锅调料一般选用最基本的葱姜蒜和香油,这样才能搭配“重口味”的火锅味。

烫菜也有规矩,先吃毛肚、鸭肠等食材,有个流传的“七上八下”烫法,这样烫出来的菜才最嫩。

对于川渝人来说,火锅这种形式似乎是最好的朋友聚餐方式,符合川渝人热情好客的性格。

⑤老北京火锅最讲究的是“涮”。

吃老北京火锅,铜锅、木炭、清汤锅底、羊肉等搭配少不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涮”的效果。

与川渝火锅的麻辣交替相比,老北京火锅的“涮羊肉”更讲究本味,肉片薄而匀,尤其是刚刚切好的手切鲜羊肉,在铜锅里一涮,鲜嫩的羊肉瞬间紧致。

再配上麻酱蘸料、红腐乳等蘸料,以及现烤的芝麻烧饼,别有一番滋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7年(一)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23分)中国瓷器①中国瓷器是世界公认的伟大发明之一。

它之所以名扬天下,主要在于其本身所包含的三项独创技术:胎质、瓷釉、烧结火候。

②中国瓷器的胎质大多具备一定的透明性,所谓有素肌玉骨之像。

它的原料多为高岭土,无论东南沿海还是华中各省都有此上,尤其是在江西景德镇高岭村一带,风化了的白云母花岗岩蓄藏丰厚。

也就是说,在中华大地取用制瓷原料是得天独厚的。

③瓷釉覆盖在瓷胎上,实际上就形成了一种复合材料。

宋代以后,景德镇成为瓷业的主要生产地之一,就是因为这一带开始以“白云石”加入釉中,使瓷番洁白又易于施加彩饰。

④烧结火候,主要是指瓷器烧成的温度。

烧制陶器、砖瓦都在1000℃以下,瓷器则不然。

据推测,早期瓷器的烧成温度就已经达到1200℃了。

日本大阪大学美术史教授木村重信先生曾撰文:“尽管要通过1300℃高温锻烧,釉料仍不变色,纹样依然如故,这就是中国瓷器烧制技术上关键的秘密所在。

”⑤中国瓷器享誉世界,也在于它是科学技术与民间工艺美术技法完美结合的产物。

传统细瓷早巳形成一整套美化装饰的方式方法,不管是刻花、剔花,还是贴花、印花;也不管是堆雕、镂雕,还是镏金、戗金……均极尽缤纷艳丽,堪称_____。

早期的纹饰简单、自然,完全由烧瓷艺人自行设计,例如水纹、云纹、花纹和兽纹等。

盛唐以来,纹饰大量借鉴金属器皿、各种织物等图案,使瓷器的装饰意味更浓。

宋代以后,瓷业工艺技法愈加精细,彩绘画面也刻意追寻名画师的笔意,有的春花烂漫,有的冬雪裹枝,有的高山流水,有的繁星满天……这无不增添了瓷器美的意蕴,⑥中国瓷器还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

它的彩绘内容有来自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也有“犀牛望月”、“龙凤吉祥”、“口口口口”等寓意丰富的图案。

康熙年间,景德镇窑曾经烧制一组花卉瓷盅,薄胎青花,加彩题句,一盅一花一词。

其中梅花盅题为“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杏花盅题为“青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烟”;桃花盅则题为“风花新社燕,时节归春浓”……瓷精,图美,词句优雅,在有限的空间中令人感受到无限的韵味。

⑦中国瓷器,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1.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在第⑤段的横线上。

(2分)A光彩夺目B流光溢彩C巧夺天工D栩栩如生……均极尽缤纷艳丽,堪称____2.第⑤段介绍纹饰时采用了____顺序。

纹饰的特征经历了从____到____、从____到____的变化过程。

3.阅读第⑥段,完成下列两题。

⑴用四个字概括上图“青花瓷盘”图案的内容,填入方格中,并简述该图案所蕴涵的寓意。

______(3分)⑵画线句“在有限的空间中令人感受到无限的韵味”,“有限的空间”是指____________,“无限的韵味”是指____________(4分)4.从全文看,中国瓷器令人叹为观止的原因是⑴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9分)(一)(23分)11.(2分)C12.(5分。

每空1分)时间简单精细自然刻意13.(7分)(1)(3分)岁寒三友(1分)瓷盘以松、竹、梅为主体图案,寓意要追求高洁、坚韧的品质(2分)(2)(4分,每空2分)花卉瓷酒盅形体小酒盅因它的“瓷精,图美,词句优雅”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是无穷的14.(9分,每空3分)科学技术含量高科学技术与民间工艺美术技法完美结合承载的文化积淀丰厚08年(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22分)深层海水的利用①众所周知,海洋中有着丰富的生物和矿产资源,殊不知海水本身也是海洋宝藏之一。

海洋学家在长期的研究中发现,深层海水是海洋的精华。

若能充分利用深层海水,将会使人类受益无穷。

②所谓深层海水,是指海洋深处的海水。

深层海水大量存在于距陆地5000米以外、水深200米以下的地方。

在这样的深处,光合作用无法进行,有机物分解的速度远远高于其合成速度,使作为“肥料”的氮、磷、钾等微量元素大都被保存下来,因此它的营养十分丰富,这就为深层海水的利用提供了条件。

③同时,深层海水受海底地形及气象条件的影响,会自然涌升到海面上来。

在茫茫大海上,这种被称为“涌升海面”的地方仅占全球海洋面积的0.1%,但却集中了海洋鱼类资源的60%,甚至更多。

其奥秘就隐藏在深层海水里:当含有丰富微量元素的深层海水涌上海面后,浮游生物和藻类得以更快生长,为鱼类提供了丰饶的“肥料”。

研究表明,涌升海域和一般海域在鱼类产量上的差距极为惊人,单位面积涌升海域的鱼类生产量是沿岸海域的上百倍,是外洋海域的数万倍。

如果人类能制造“涌升海面”,将使深层海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很可能给海洋渔业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

④深层海水还是一种几乎没有被污染的水,病菌极少。

深层海水营养盐浓度是表层海水的5倍,而细菌含量却只有表层海水的1/10甚至1/100。

⑤深层海水在医学领域开始有了用武之地,它已成为一种奇妙的“绿色药品”。

医生们用深层海水治疗先天过敏性皮炎,只要在患处涂上深层海水,患者的症状就会得到缓解。

据统计,使用深层海水进行治疗的患者,约有60%收到了良好的疗效。

不过,医生们尚不清楚究竟是深层海水中的什么成分在治疗中发挥了作用。

⑥洁净的深层海水还引起了食品和化妆品生产厂家的极大兴趣。

利用深层海水来生产豆腐;酱油、咸菜等,不仅发酵过程加快,而且口感更好。

这类产品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在市场上十分畅销。

有些化妆品生产厂家也跃跃欲试,计划利用深层海水开发新一代化妆用品。

⑦深层海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蔚为壮观的大循环,这种大循环使海洋充满了活力。

⑧生生不息的深层海水给21世纪的人类带来了新的机遇。

11.第③段中与加点词“丰饶”意思相近的词语是,加点词“肥料”在文中的意思是。

(4分)12.第⑤段的画线句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3分)1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A.海洋宝藏包括丰富的生物、矿产及深层海水等资源。

B.人工制造“涌升海面”是为了充分利用深层海水资源。

C.深层海水中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微量元素都被保存下来。

D.单位面积涌升海域的鱼类生产量是外洋海域的数万倍。

14.从全文看,深层海水具有、和的特点,它给21世纪的人类带来的新机遇是(1)(2)(3)。

(12分)㈠(22分)11.(4分)丰富(2分) 营养丰富的食物(2分)12.(3分)列数字(1分)说明深层海水是一种奇妙的“绿色药品”(或:说明用深层海水治疗先天过敏性皮炎疗效良好)(2分)13.(3分)C14.(12分)营养丰富能形成“涌升海面”洁净少菌循环运动(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三点即可)⑴发展海洋渔业(或:增加鱼类产量)⑵开发“绿色药品”⑶生产美味食品⑷开发新一代化妆用品(答对一点给3分,答对三点即可)09年(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24分)城市景观花卉装饰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城市景观花卉装饰已逐渐成为评价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

城市居民普遍生活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常常感到压抑,从而有一种内在的返璞归真的需求,而花卉正可以____环境,____性情,____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以,花卉装饰作为城市园林造景的主体,备受人们的关注和喜爱,正在得到快速发展,为城市生活创造更加优美的环境。

②城市景观花卉按气候分为热带花卉、副热带花卉、暖温带花卉、冷温带花卉四种;按形态分为草本花卉和木本花卉两种。

③用于花卉装饰的材料主要是盆栽花卉和鲜切花。

它们凝聚着大自然的精华,姿态优美,形色各异,用来装饰室内外环境,其效果是其它任何装饰材料所不能替代的。

④用花卉装饰城市景观要讲究设计原则。

⑤就花卉装饰的实用角度而言,布置庆典场所时应选择色彩鲜艳热烈的花卉,使用时间通常是不需太长的,因此无需考虑花卉材料的耐久性,大多选用花大色艳富丽华贵的插花花篮或盆花,如粉月季、红牡丹等;而布设展览馆或阅览室则要求选用淡雅朴素的花卉,以烘托展品及环境的静谧,而且要求花期或观赏期持久,大多选用盆景、耐久性盆栽花卉,如山石盆景、蕙兰、富贵竹等;布置陵园则要求选用常青、简素的花卉材料,以烘托出庄严肃穆的氛围,如松、柏、黄菊花、白菊花等。

⑥从所需装饰布置的环境特点看,所选用的花材应与环境的色彩、光线的强弱、陈设布局等相适宜。

如在广场的入口及建筑的周围,为保证交通、视线、采光等不受影响,可用整齐高大的盆树或盆花,呈对称摆设;也可用色彩艳丽的花草成排成列布置;还可用花卉布置临时花坛、花带等。

⑦从欣赏的角度来说,不同的花材和不同的艺术造型具有不同的观赏效果。

观花类花卉,姹紫嫣红、绚丽多彩,使人感觉温暖、热情、兴奋;观叶类花卉,叶色青翠、叶片舒展,使人感觉宁静、娴雅、清爽;观果类花卉,硕果累累,鲜艳可爱,给人一种丰收的喜悦。

插花和盆景的造型,或新异,或优雅,或古朴,更具有诗情画意,使人赏心悦目。

⑧花卉装饰日益成为喜庆迎送、社交活动、生活起居和工作环境的必需。

花卉装饰使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16.依次填入第①段横线上的词语应是(3分)A.丰富陶冶美化 B.美化丰富陶冶C.美化陶冶丰富 D.丰富美化陶冶17.依据第①段内容,下列不属于城市景观花卉装饰发展原因的一项是(3分)A.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提高。

B.城市居民有一种返璞归真的需求。

C.花卉的现代栽培技术日益成熟。

D.花卉装饰可以使城市生活环境更优美。

18.第⑥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其作用是____。

(3分)19.本文围绕城市景观花卉装饰介绍的内容有(9分)(1)城市景观花卉装饰发展的原因;(2)____;(3)____;(4)____。

20.2010年5月1日,学校为庆祝上海世博会开幕,计划在校门口摆放花卉。

请依据文中花卉装饰设计原则,从下表中选择两种最合适的花,并从欣赏角度写出观赏效果。

(6分)择花卉:(1)________(2)________赏效果:________(一)(24分)16.(3分)C17.(3分)C18.(3分)举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选用花卉应该与环境想适应。

19.(9分)城市景观花卉;用于花卉装饰的材料;用花卉装饰城市景观的设计原则. 20.(6分)略10年(一)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22分)中国红为什么这么红①比较一下常见的颜色,便可知中国红是最适合喜庆的颜色。

黄色尽管有暖暖的氛围,很明亮,但由于涉及皇权,不宜作喜庆的主色;月华般的白色清淡、纯洁、素雅,犹有百合花般的诗意和温厚的纯粹,却也无法做民间喜庆的主色;紫色低调、冷艳、神秘、优雅、浪漫,犹带紫槿花、勿忘我、紫丁香那般淡淡的自恋,与昂扬热烈的喜庆却风马牛不相及;绿色无疑象征希望和蓬勃的生命,是今天誉满全球的环保色,然而冷静有余,热烈不足,与喜庆氛围又怎能和谐?②唯有红色是对视觉冲击最强烈的颜色,是最有生气的颜色,其释放的激情与能量,犹如生命在燃烧,具有凌驾任何色彩之上的强烈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