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或缺——水浒传第一回赏析

合集下载

水浒传读书笔记第1回

水浒传读书笔记第1回

水浒传读书笔记第1回
《水浒传》的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主要描述了北宋末年的一个历史事件。

仁宗嘉右三年,由于瘟疫的肆虐,洪太尉被皇帝派遣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目的是请张天师来朝禳疫。

然而,洪太尉在山上未能见到天师,在回至方丈后,不顾众道士的劝阻,打开了“伏魔之殿”,结果放出了妖魔,造成了大祸。

他为了隐瞒这一切,假报天师已经除尽了瘟疫,并因此得到了仁宗的赏赐。

在这一回中,主要出现了两个人物:张天师和洪太尉。

张天师是道教中的一位重要人物,被认为有驱除瘟疫的能力。

而洪太尉则是北宋朝廷中的一位官员,被派去请张天师。

两人的互动构成了这一回的主要情节。

此外,这一回也预示了《水浒传》中的一些重要主题,如英雄豪杰、义气、和朝廷与民间之间的关系等等。

特别是洪太尉误走妖魔这一事件,更是为后续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总的来说,《水浒传》的第一回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开篇,它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北宋末年的社会背景,塑造了几个重要的人物形象,并为后续的故事情节做了铺垫。

水浒传第一回原文与解析

水浒传第一回原文与解析

水浒传第一回原文与解析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第一回作为水浒传的开篇之作,为读者描绘了一个精彩的故事情节,塑造了众多各具特色的英雄人物形象。

本文将分析水浒传第一回的原文内容,并对其进行解析。

原文内容如下:一年春秋,大宋开泰二年,有诗为证。

却说江州司马府,有员外郎,姓万名俊英字显儿者,乃江州人氏,地方寒微之家也。

家中无余财,其父年六十矣,乃以此子为至宝,欲使之读书,超拔门户。

显儿月甚智慧,为之请帖文书,借牺牲之日,请大伯到家祭祀。

显儿恐其学贫而见笑,亦学得状元文章,初步有名。

乃作湖山表,会试中了头名:因跳梁小丑,企求何事?请看下回分解。

解析:该段原文为水浒传的开篇之作,通过叙述主人公万俊英的身世背景,为后续故事的展开做了铺垫。

首先,文中提到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以大宋开泰二年作为时间点,明确了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

此外,还提到了有一首诗为证,可能是为了使故事更加真实可信。

接下来,文中描写了主人公万俊英来自地方寒微之家的背景。

他是江州人氏,家境贫寒,但他的父亲将他视为至宝,希望他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超越门户。

然后,文中提到了万俊英的智慧和学业成就。

他月甚智慧,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华,他写了一封请帖请大伯到家祭祀的文书。

并且担心自己的学识贫乏会被人嘲笑,所以他努力学习,学得状元文章,初步有了名声。

值得一提的是,文中还提到了他写的湖山表和会试中的头名,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最后,文中以一个悬念结束,提到了“因跳梁小丑,企求何事?”并且暗示了下回的内容将揭开这个谜底。

通过以上解析,我们可以看出,水浒传第一回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细腻的描写,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铺垫了基础。

读者通过这一回的阅读,可以对主人公万俊英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对接下来的故事情节产生期待。

水浒传第一回内容讲解

水浒传第一回内容讲解

水浒传第一回内容讲解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文学巨著之一,讲述了一群英雄豪杰在梁山泊聚义反抗腐败政府的故事。

下面是《水浒传》第一回的内容讲解:
第一回:豪杰大宴梁山泊
这一回主要是介绍了梁山泊的成立和一些关键人物的登场。

背景设定:故事发生在中国北方,北宋朝的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官民矛盾尖锐。

这个时期,官府腐败,地方官员残暴,百姓受苦。

故事的背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疾苦。

林冲的故事:故事的主要角色之一是林冲,他是一个被冤枉陷害的好汉。

在这一回中,他因为误杀人而被逼入梁山泊,成为了梁山泊的首领之一。

林冲的故事强调了他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

梁山泊的出现:这一回还介绍了梁山泊,一个隐藏在山林中的根据地。

梁山泊成为了被迫逃亡的好汉们的集结地,他们为了反抗不公平的官府而汇聚在这里。

众英雄大宴梁山:这一回的高潮是梁山泊上的众英雄相聚,举
行了一场盛大的宴会。

这个宴会象征着这些英雄们的团结和决心,他们誓言要共同抵抗腐败政府的压迫。

这一回通过介绍背景、主要人物以及梁山泊的建立,奠定了整个故事的基础。

故事的主题包括正义斗争、英雄豪杰、反腐败等,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人民的愿望。

这个回合为后续故事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水浒传第一回写蛇的片段赏析

水浒传第一回写蛇的片段赏析

水浒传第一回写蛇的片段赏析这一回主要讲了洪信请张天师驱除瘟疫,然后一意孤行放走妖魔的故事。

读了这一回,我不禁想,水浒传中的一百单八将怎么会和妖魔有关呢?这未免太牵吧。

难道是作者施耐庵也具有迷信思想吗?或者这只是引用了一个民间传说吗?反正,我觉得这一回合让人有点不解,让人觉得似乎水浒的故事只是瞎编的而已,使可信度大打折扣。

在这个故事中,主要了解的人物就是洪太尉。

在作者的眼中,洪太尉就是一个傲慢的人,他不听到别人劝说,非得思忖咒语,结果释出了妖魔。

从作者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窥见作者对张太尉这个人就是有偏见的。

正是因为张太尉不信盲从才引致了灾难性的后果,同时我们也能够窥见施耐庵思想中的一些盲从色彩。

虽然是偏见,但是张太尉的固执和自负是要不得的。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克服这种心理,要谦虚谨慎,不管什么事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以免犯下大错。

话说小宋仁宗天子即位,嘉佑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天子驾坐紫宸殿,指着参政文彦博说:“现在瘟疫流行,伤损了很多军民,期望陛下释罪阔恩,省刑薄税,祷告求消天灾”仁宗天子闻讯,龙体恐惧。

便回去龙虎山找来了张真人。

然后命洪信为天使,张真人亲自将丹昭异药洪太尉,洪太尉即便登程前去打听张天师。

洪信领了圣敕,辞别天子,背了诏书,带了数十人,上了驿站。

跑啊,跑啊,他们追到了清宫前,里面定居着方丈真人。

洪太尉问方丈:“天师住在何处?”住持说他住在龙虎山顶,这位祖师虽在山顶,但道行非常能腾云驾雾,踪迹不定,非常难见。

太尉听了便问:“那怎么样才能见到天师?”“要斋戒沐浴,更换衣布,休带从人,自背诏书,焚烧御香,步行上山,叩请天师,方许得见,如若心不诚,白走一趟”太尉都已准备好,上山回去了,路上大虫、大蛇都没将他吓怕,天师见到他存有底气,便一看他爬上山顶,就已回去了东京,祈消灾瘟疫。

过了几天,洪太尉知道天师已把瘟疫消除了,兴奋不已,便和住持真人等众多人士去游山。

跑了许多地方,最后至了“伏魔之殿”,上面存有许多小门锁、封皮。

水浒传第一回感悟

水浒传第一回感悟

水浒传第一回感悟读《水浒传》第一回,就像推开了一扇通往北宋末年那个风云变幻世界的大门。

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看似是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开场,实则暗藏玄机,让我感触良多。

先来说说洪太尉这个人吧。

他那趾高气昂、自以为是的模样,真叫人看了直摇头。

朝廷派他去请张天师,他一路上摆足了官架子,对当地的官员和百姓呼来喝去。

到了龙虎山,面对那些神秘的道观和道士,他没有丝毫的敬畏之心,一心只想着完成任务好回去交差。

当他看到那块写着“伏魔之殿”的石碑时,好奇心作祟,不顾众人的劝阻,非要让人打开殿门。

这种不听劝告、一意孤行的性格,最终导致了妖魔被放出,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了祸根。

这让我想起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有一次,我们小区组织了一场消防演习。

消防员叔叔在台上认真地讲解着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火灾逃生的注意事项。

可就有那么几个大人,在下面交头接耳,完全不把消防员的话当回事。

结果,没过几天,小区里真的发生了一场小火情。

那几个不认真听讲的大人,手忙脚乱,连灭火器都不会用,差点酿成大祸。

这和洪太尉的行为多么相似啊!都是因为自以为是,不听劝告,才惹出了麻烦。

再说这第一回中的奇幻元素。

那些被封印的妖魔,一被放出,就像是挣脱了牢笼的野兽,让人不禁联想到社会中的各种恶势力。

在平静的表象下,也许正有一些邪恶的力量在蠢蠢欲动。

而这也提醒着我们,不能被表面的和平所迷惑,要时刻保持警惕,防范那些潜在的危险。

从文学角度来看,第一回的描写十分精彩。

作者施耐庵通过细腻的笔触,将龙虎山的景色、道观的神秘氛围描绘得栩栩如生。

让我仿佛身临其境,跟随着洪太尉的脚步,一步步走进那个充满未知的世界。

这种引人入胜的写作手法,真的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回过头来想想,《水浒传》第一回就像是一部大戏的序幕,虽然还没有完全展开,但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了其中的波澜壮阔。

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弱点,也让我们对未来的故事充满了期待。

总之,读《水浒传》第一回,让我收获颇丰。

水浒传第一回人物描写的句子赏析

水浒传第一回人物描写的句子赏析

⽔浒传第⼀回⼈物描写的句⼦赏析1. ⽔浒传中语⾔描写最为精彩的段落描写及赏析《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精彩⽚断赏析郑屠右⼿拿⼑,左⼿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赶将⼊去,望⼩腹上只⼀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

鲁达再⼊⼀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的操⼑屠户,狗⼀般的⼈,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翠莲!”扑的只⼀拳,正打在⿐⼦上,打得鲜⾎迸流,⿐⼦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发都滚出来。

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也丢在⼀边,⼝⾥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两边看的⼈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

郑屠当不过,讨饶。

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只⼀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个全堂⽔陆的道场,磬⼉、钹⼉、铙⼉⼀齐响。

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只有出的⽓,没了⼊的⽓,动弹不得。

肝胆英雄,侠义好汉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赏析《⽔浒传》是我国四⼤古典名著之⼀,作者以其⾼超的艺术笔触为读者勾勒出许许多多栩栩如⽣的古代英雄形象。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选⾃于《⽔浒传》第三回《史⼤郎夜⾛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是鲁提辖的第⼀次出场,作品通过鲁提辖酒楼遇⾦⽒⽗⼥,寻问啼哭的缘由,救助⽗⼥脱脸,并三拳打死镇关西的精彩场⾯的描绘,⽣动⽽鲜活的向读者展现了鲁达的侠义性格和不朽的艺术形象。

⼀、问——露豪爽之⽓⾔为⼼声。

鲁达⼀出场,回答酒保的⼏句⾔语“问甚么!但有,只顾卖来”、“这厮,只顾来聒噪”,便显出其豪爽、直率⽽⼜有些粗鲁的性格。

⽽当他问清了⾦⽒⽗⼥啼哭的缘由,不能忍受,马上就要去打死郑屠。

其嫉恶如仇、⽕暴刚烈的形象跃然纸上。

水浒传第一章原文与解析

水浒传第一章原文与解析

水浒传第一章原文与解析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第一章是整部小说的开篇,为读者介绍了故事的背景和主要人物,下面是水浒传第一章的原文以及相关解析。

原文:宋江发怒擒阎婆惜鲁智深拳打镇关西话说宋江自从降龙岛得的五百来好汉,兼招募来的一百多人,引为弟兄。

不防光景到了八月下旬天气热时,大家正在金沙滩海边赏鱼顺风,观潮洲分钿。

忽有人报道:“降龙浩劫。

”宋江引了众人登云三郡县封坛山避难,开发表大事。

不教他迎门人,小幺们一齐来报道:“知府巡抚、知县都差人拦住,说知府差官并知县巡검廷、县官杖令郑屠、黄泥陈抟、又是知府相公十八万兵丁并总如圈、钱塘江水、范围到了王动地方。

”宋江听了,问曰:“江水涨了多少?”小幺们道:“昭川浪额登时野流,界三江阵阵你听着生朝霞。

”宋江道:“好了,连他年孤山就该有雄冠横。

”都府所差讨回身上犯紧审疏散,夏条件全回家去。

这比逢狂风衰草叶,满目串黄顶绿旗。

”正值真阳年华。

如果可逃世诸台,静时说甚迷醉。

”好月明又长,正值廿九五更天起,忍暗潮心胆气乖。

解析:这段原文描述了宋江在降龙岛得到了一支五百人的好汉队伍,并且还招募了一百多人。

天气炎热的时候,他们在金沙滩享受海边的乐趣,突然听说有浩劫即将来临,宋江带领众人前往坛山避难,并举行了一次重要会议。

不久后,有人报道说知府和县官派人前来拦截,还提到了知府相公的兵力和江水的泛滥情况。

宋江询问江水涨了多少,在得知情况后表示他们应该有所行动。

最后,文章描写了真阳年华的夜晚,月明星稀,但宋江的胆气却没有被黑暗沮丧。

这段原文采用了小说的叙事性语言,通过对话和描写交织在一起,展示了人物之间的互动和情景的变化。

段落之间的衔接自然流畅,没有给读者带来阅读体验的干扰。

当然,这只是水浒传第一章的一小部分原文,全文还有更加精彩的情节和描写。

通过阅读水浒传,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宋江等主要人物的性格和故事情节,感受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不可或缺——水浒传第一回赏析(五篇范例)

不可或缺——水浒传第一回赏析(五篇范例)

不可或缺——水浒传第一回赏析(五篇范例)第一篇:不可或缺——水浒传第一回赏析不过或缺——水浒传第一回赏析说实话,四大名著中我唯一没有读过的就是《水浒传》。

可能因为是女孩子,所以对这种英雄小说并不是很感兴趣。

不过故事大概和一些典型人物、事件还是知道的。

这次在网上搜了其电子书的第一回细细地看了几遍,发现了其叙事的几个闪光点。

首先,水浒传第一回是“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

刚看到回目时,我就有一个疑惑,《水浒传》是一部讴歌英雄主义的小说,为什么它的开篇却写了一个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故事?再往下看时,才知道洪太尉受天子之命赴信州龙虎山请张天师去京城作法,在伏魔殿前不顾众道士劝阻揭开镇魔封皮,放出一百零八个妖魔,这刚好与一百零八个好汉对应。

原来作者采用了明贬实褒的写法,也交代了一百零八条好汉的出处。

其次,从时间上说,一般写故事,都连贯着写,但《水浒传》此处,却硬是横空写出个不同年代的事来。

从第二回可以看出梁山英雄的出现是从大宋哲宗时代开始的,而误走妖魔却早在仁宗嘉祐三年,这中间相差有数十年。

让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从容与苦心经营。

再者,第一回中有大篇幅具体、典型的环境描写,如开篇的金殿、洪太尉路过的贵溪县、上清宫还有龙虎山等,作者细致的描写为我们呈现了一段段靓丽的风景线。

最后,我们可以看到,范仲淹也在小说中出现了,是他向皇帝推荐张天师来禳灾的,当然我们知道这不是真实的。

但是这一细节描写却大大增加了小说叙事的说服力。

在我看来,这第一回就像是一个楔子,表面上看来好像有没有这一回都无关紧要,但是实际上,它在整部小说占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第二篇:水浒传第一回浅析《水浒传》第一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是《水浒传》的第一回,是楔子接下去的故事。

我们由标题可以了解到这一回所讲述的两个故事:即王教头私走延安府和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同时我们不免产生这样的疑问:王教头是什么人?他为何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又是谁?史家村是什么地方?他因何大闹史家村?正文以诗句开篇,故事由此展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过或缺——水浒传第一回赏析
说实话,四大名著中我唯一没有读过的就是《水浒传》。

可能因为是女孩子,所以对这种英雄小说并不是很感兴趣。

不过故事大概和一些典型人物、事件还是知道的。

这次在网上搜了其电子书的第一回细细地看了几遍,发现了其叙事的几个闪光点。

首先,水浒传第一回是“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

刚看到回目时,我就有一个疑惑,《水浒传》是一部讴歌英雄主义的小说,为什么它的开篇却写了一个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故事?再往下看时,才知道洪太尉受天子之命赴信州龙虎山请张天师去京城作法,在伏魔殿前不顾众道士劝阻揭开镇魔封皮,放出一百零八个妖魔,这刚好与一百零八个好汉对应。

原来作者采用了明贬实褒的写法,也交代了一百零八条好汉的出处。

其次,从时间上说,一般写故事,都连贯着写,但《水浒传》此处,却硬是横空写出个不同年代的事来。

从第二回可以看出梁山英雄的出现是从大宋哲宗时代开始的,而误走妖魔却早在仁宗嘉祐三年,这中间相差有数十年。

让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从容与苦心经营。

再者,第一回中有大篇幅具体、典型的环境描写,如开篇的金殿、洪太尉路过的贵溪县、上清宫还有龙虎山等,作者细致的描写为我们呈现了一段段靓丽的风景线。

最后,我们可以看到,范仲淹也在小说中出现了,是他向皇帝推荐张天师来禳灾的,当然我们知道这不是真实的。

但是这一细节描写却大大增加了小说叙事的说服力。

在我看来,这第一回就像是一个楔子,表面上看来好像有没有这一回都无关紧要,但是实际上,它在整部小说占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