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ppt课件

合集下载

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作者:孙林娜王桂英来源:《科技视界》2017年第05期【摘要】国土资源管理中最难的就是在国土资源测量上和实时监控上,遥感技术的出现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难题,凭借着遥感技术的优势,在土地、矿产等资源勘测上应用广泛,降低了国土资源管理的难度,随着空间信息技术的推广,遥感技术成为了国土检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手段。

【关键词】遥感技术;国土资源管理;应用0 前言近年来我国利用遥感技术获得了技术上的突破和成功,以快速的提取了土地地质构造信息和地质矿物勘察开采等问题数据的同时及时的预警了地质灾害的发生和监控,遥感技术对国土资源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1 遥感技术(1)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资源调查中,获取了大量丰富的信息,利用遥感技术,建立起了一个完整的国土管理数据库,是为了对土地的范围和土地的位置进行了实时的了解,同时为了快捷的调查土地的变更工作而建设,对于最终结果的上报有着完整的汇总和整理。

利用遥感技术合理的规划了我国农田建设,可以及时的调整和方式不合理利用农田的现象,从而进行合理的利用和评估监测。

(2)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上作用发挥极大,完美的预警和监测了地质灾害的发生,利用遥感技术的地理空间数据,对可能发生的一切灾害区域进行时刻监测其分布、规律、形成原因、发育特点和这次灾害的危害性与影响因素,从而进行有目的的监测后续灾害发生的走势,这是中国从地震仪中又一次寻找到了可以预测地震前兆从而发起短期预报的手段,在今后的遥感技术会更多的使用在地质监测上,用卫星和地面勘察中减轻地质灾害的扩大性从而降低了人民的损失,在一年的时间里面规避了近1000起地质灾害,同时在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中,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地面的各种直观信息对后续的救援的展开和可能出现的危险信息进行了识别,从而有效维护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取得社会的认同和经济损失的降低。

(3)遥感技术有着对地质矿物资源采集和勘探上有着极大的作用,通过航空平台上的成像光谱仪器,提起到各个物质的光谱特性,从而有计划的勘察和开采,利用遥感技术从1990念叨现在国土资源部门完成了13个省会与自治区的19个重点矿产和矿区的有效调查和采集,实现了对10000平方千米的土地调查监测,基本明确了不同监测去不同矿物的位置所在,从而明确开采区分布的有效管理。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准确获取地表信息的手段,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遥感技术是指从远距离、高空或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电磁波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或扫描、信息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体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现代化技术系统。

它具有大面积同步观测、时效性强、数据综合性和可比性好等优点,能够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丰富、准确、及时的信息。

在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期调研阶段,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大面积的土地利用现状信息。

通过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能够清晰地分辨出城市、农田、林地、水域、建设用地等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状况。

与传统的实地调查方法相比,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遥感技术还能够对土地利用的变化进行动态监测。

通过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对比,可以及时发现土地利用的新增、减少和变更情况,为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依据。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是土地资源评价。

通过对遥感影像的解译和分析,可以获取土地的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等自然属性信息,以及土地的交通、区位、基础设施等社会经济属性信息。

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的数学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对土地的适宜性、生产力、生态价值等进行综合评价,为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土地分区和功能定位提供科学依据。

在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案制定过程中,遥感技术也能够提供有力的支持。

利用遥感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可以构建土地利用规划模型,对不同的规划方案进行模拟和预测。

例如,可以模拟城市扩张、农田保护、生态廊道建设等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评估其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而选择最优的规划方案。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监测和评估。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定期获取遥感影像,对比规划目标和实际实施情况,及时发现规划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中的运用

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中的运用

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中的运用摘要: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在我国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衡,土地资源使用中不合理现象众多,通过遥感技术能够帮助解决国土地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通过高分辨率的卫星数据可以对国土资源信息提供可靠的探测,以利于有关部门迅速掌握国土资源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遥感技术;国土资源;调查引言遥感技术的应用弥补了现有技术手段的不足,可以替代人工完成更加烦琐的任务,在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同时,可以降低土地资源调查工作的人力成本,减少人为操作失误。

深入分析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对该技术的掌握程度,促进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有效应用。

1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从字面上理解,也就是遥远的感知,是一种远距离的探测技术。

它是借助于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等,通过无接触的探测来获得地表相关的数据信息,从而对地物空间具体的位置、形态、性质及其和周围环境的具体关系进行判断的一门技术。

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有国土资源调查、地质灾害监测、矿产资源探查等,既有专题性的探测,也有综合性的研究。

遥感技术获得的相关地物信息具有全面、动态和周期性的特点,由于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联,因此,获取的信息数据及时、精准、工作效率高,不仅在国土资源调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和国民经济建设领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由于资源管理部门和国民经济部门对遥感信息的需求不断提高,遥感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得到迅速发展。

2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工作中的应用价值2.1利用遥感系统可即时获取调查探测目标的图像信息遥感系统根据遥感技术在特定领域的应用需求设计,系统包括图像信息的采集、传输、接收和处理设备和装置。

其中,可以从卫星或人造飞行器的遥感设备中采集信息,必须根据实际检测情况选择各种遥感设备。

信息接收装置接收地面遥感探测器传来的数字图像信息,系统软件根据遥感成像气候条件和卫星对数字图像信息进行过滤和几何修正,然后使用手动或专家系统解释和识别具有应用价值的信息。

《遥感技术的应用》课件

《遥感技术的应用》课件
利用遥感技术实时监测森 林火灾的发生和发展,及 时组织灭火,减少损失。
林业病虫害监测
遥感技术可监测林业病虫 害的发生和扩散,为防治 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城市规划与管理领域
城市扩张监测
通过遥感技术监测城市扩张和土 地利用变化,为城市规划和政策 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城市环境质量监测
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城市空气、水 质等环境质量状况,为城市环境 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遥感技术的分类
按平台分类
可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
按传感器类型分类
可分为光学遥感、雷达遥感和多光谱遥感等 。
按应用领域分类
可分为农业遥感、林业遥感、环境遥感、城 市规划遥感等。
02
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
农业领域
01
02
03
农业资源调查
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土地、 水、气候等农业资源的分 布和状况,为农业规划和 生产提供决策依据。
遥感技术发展面临的挑战
1 2 3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随着遥感数据的广泛应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问题日益突出,需要加强数据管理和法律法规的 建设。
技术标准与规范
目前遥感技术标准不一,数据格式多样,需要建 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促进遥感技术的交流 和应用。
高昂的成本
遥感技术设备和数据处理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 某些领域的应用,需要降低成本以扩大应用范围 。
如何应对遥感技术发展面临的挑战
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
建立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机制
通过加大投入和研发力度,推动遥感技术 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提高技术水平和应用 效果。
制定严格的数据管理和隐私保护政策,加 强技术防范措施,保障数据安全和隐私权 益。
推进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

遥感技术在农村土地资源规划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农村土地资源规划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农村土地资源规划中的应用1. 引言1.1 遥感技术的概念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卫星、飞机等远距离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电磁波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反射、吸收等特性来获取地表的信息。

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可以获取到各种地表信息,如土地利用情况、土地覆盖类型、植被覆盖情况等。

这些信息对于农村土地资源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遥感技术在农村土地资源规划中的应用,可以帮助规划者更准确地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利用现状和变化趋势,为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遥感技术在农村土地资源规划中的应用意义重大。

通过对土地资源进行遥感监测、分析和评价,可以帮助规划者做出更科学的决策,推动农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深入研究和应用遥感技术在农村土地资源规划中的作用,对于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2 土地资源规划的重要性土地资源规划是指根据城乡发展规划和相关法律法规,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保障农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农村土地资源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民生活质量。

农村土地资源规划能够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合理配置土地资源,避免土地资源浪费和过度开发。

规划能够引导农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规划有利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预防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

规划也能够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推动乡村振兴。

农村土地资源规划在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遥感技术在农村土地资源规划中的应用将有助于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监测和管理,为农村土地资源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1.3 遥感技术在农村土地资源规划中的应用意义遥感技术在农村土地资源规划中的应用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农村土地资源的全面监测和调查,帮助规划者了解土地利用现状和变化情况,为科学合理的规划提供数据支持。

卫星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卫星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卫星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摘要:随着对科学技术的深入研究,遥感技术的发展有了很大突破,作为现代化的新型技术,它有利于土地资源调查工作的开展,借助卫星遥感技术可对土地资源实时掌控,是快速准确获取土地资源信息的保障。

基于此,本文简要介绍了卫星遥感技术和当前土地资源调查的工内容以及开展现状,探讨了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价值以及其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卫星遥感技术;土地资源调查;应用在卫星遥感技术出现之前,土地资源调查工作中有许多繁琐的任务是现有技术无法完成的,仍需人工进行或是无法探测,遥感技术的应用解决了土地资源调查工作中的众多难题,即节省人力成本,又降低人为失误率,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

因此,强化工作人员对遥感技术的掌握程度,对其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是卫星遥感技术得到有效应用的前提。

1.卫星遥感技术的概述在航天遥感技术中,卫星遥感技术是应用最广泛也是最实用的技术。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人造卫星接收来自地球表面不同物质发射和反射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的波长不尽相同,正是这些波普数据将地球地面上的物质呈现出来,进而得出其性质以及运动状态等信息,因此,不论是气象领域或是环境领域乃至海洋领域等都普遍应用卫星遥感技术。

比如,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监测气象,观察农作物的长势,监测其病虫害和冻害情况,还可监测各类资源。

卫星遥感技术将目标对象的性质和状态转化为数字化数据,并实时且准确的传输处理数据,再将这些处理过后的数据传输到地面接收站,接收站接收到数据后将其录入地理信息系统,为目标对象建立基础数据库,卫星遥感技术具备较高的视点、广阔的视域等特点,不仅如此还能快速收取数据且能够重复覆盖,能够对目标对象进行连续观测,这些优势使得卫星遥感技术得到普遍应用。

2.土地资源调查工作内容的分析土地资源调查工作特指将土地面积统计纳入工作事项的国土资源统计清单,对于国家的开发建设而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遥感技术的发展历史与应用ppt课件.ppt

遥感技术的发展历史与应用ppt课件.ppt
气象遥 感技术,海洋遥感技术等。而遥感技 术与卫星的结合应用最为广泛。基
于军事方面的考虑,各主要航天大国相继研制出 各种以对地观测为目的的遥感卫星,并逐步向商 用化转移。随着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和 航天技 术的不断发展,卫星遥感技术正在进入一个能快 速、及时提供多种对地观测海量数据的新阶段及
应用研究的新领域。
分辨率优于10m的遥感器。
• (2)追求更精细的光谱分辨率。目前星载遥感器的光谱率大 约为可见近红外波段略优于100nm(10-4 m),在热红外波 段约为200nm左右,而机载的成像光谱仪已达到可见光、 近红外波段约10nm,热红外波段约30nm左右,整个波段 数已达到256个波 段。美国制定的EOS计划(地球观测计 划)就包括有中分辨率和高分辨率的成像光谱仪。
失误的重要科学依据。
青海省卫星遥感中心最新遥感卫星照片清楚地显示,青海湖已从单一
的高原大湖泊分裂为一大数小的湖泊群。
卫星与遥感技术
遥感的分类:按照感测目标的能源作用可分为:
主动式遥感技术和被动式遥感技术。按照记录信 息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图像方式和非 图像方式。 按照遥感器使用的平台可分为:航天遥感技术, 航空遥感技术、地面遥感技术。按照遥感的应用 领域可分为:地球资源遥感技术,环境遥感技术,
• 4.依科诺斯
• 依科诺斯卫星是美国Spaceimage公司于1999年9月发射的高分辨率商用
卫星,卫星飞行高度680km,每天绕地球14圈,星上装有柯达公司 制造的数 字相机。相机的扫描宽度为11km,可采集1m分辨率的黑白影像和4m分辨率的 多波段(红、绿、蓝、近红外)影像。由于其分辨率高、覆盖周期短, 故在军事 和民用方面均有重要用途。
• (3)综合多种遥感器的遥感卫星平台。一颗卫星装备多种遥 感器,既有高空间光谱分辨率,窄成像带的遥感器,适合 于小范围详细研究,又有中低空间、光谱分辨率、宽成像 带的遥感器,适合宏观快速监测,二者综合,服务不同的

《遥测遥感技术》课件

《遥测遥感技术》课件
《遥测遥感技术》PPT课件
CONTENTS
遥测遥感技术概述遥测技术与系统遥感技术与系统遥测与遥感的融合技术遥测遥感技术的未来展望
遥测遥感技术概述
01
遥测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非接触方式,远距离获取目标或环境数据的技术。
定义
具有远距离、非接触、快速、高精度、大面积覆盖等优势,为科学研究、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城市规划与管理
遥测遥感技术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大量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数据,有助于深入了解地球环境和自然现象。
科学研究
20世纪初,遥测和遥感技术开始起步,主要应用于军事侦察和地图测绘。
20世纪中叶,随着卫星技术的发展,遥测遥感技术逐渐成熟,广泛应用于地球观测和资源调查。
21世纪初,随着无人机、高光谱成像等技术的发展,遥测遥感技术不断创新,应用领域更加广泛。
特点
遥测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土地、森林、水域等资源的调查,能够快速获取大范围的地物信息,为资源管理和规划提供依据。
资源调查
遥测遥感技术能够实时监测环境变化,如气象、水文、地震等自然灾害,为环境保护和灾害预警提供重要信息。
环境监测
遥测遥感技术能够获取城市空间布局、建筑分布、交通状况等数据,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通过接收来自目标自身的辐射或者反射太阳光的电磁波进行遥感测量的方式。
利用卫星、航天飞机等航天器进行遥感测量的方式。
利用飞机、无人机等航空器进行遥感测量的方式。
主动遥感
被动遥感
航天遥感
航空遥感
用于接收和记录电磁波的设备,包括光学相机、红外相机、雷达等。
用于将遥感数据传输回地面的设备,包括卫星通信设备、数据链等。
传感器
传输设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土地资源是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可预见 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的土地。土地资源既 包括自然范畴,即土地的自然属性,也包 括经济范畴,即土地的社会属性,是人类 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
2
3
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于1984年5月开始一直 到1997年年底结束。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于2007年7月1日全面启 动,于2009年完成
10
11
利用TM数据、ETM数据或CCD数据经计算机 校正、处理后,可将耕地、林地、草地、或 城乡居民和工矿用地、道路、河渠、湖泊 水库、沙地、裸地、沼泽及其它难以利用 的土地加以区分,进而制作相应的专题图 件。可以在时间上进行对比,得到用地变 化的情况。
12
TM(Thematic Mapper)安装于Landsat-4、5 上,是一个高级的多波段扫描型地球资源 敏感仪器,与多波段扫描仪MSS性能相比, 它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更好的频谱选 择性、更好的几何保真度、更高的辐射准 确度和分辨率,是在MSS基础上发展的新一 代多波段扫描仪器。由TM所得到的遥感数 据就是TM数据。
主要原因是第二次充分应用航空、航天遥 感技术手段,及时获取客观现势的地面影 像作为调查的主要信息源。以地理信息系 统为图形平台,以大型的关系型数据库为 后台管理数据库,存储各类土地调查成果 数据,实现对土地利用的图形、属性、栅 格影像空间数据及其它非空间数据的一体 化管理。
4
遥感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探测 技术,是根据电磁波的理论,应用各种传 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 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 从而对地面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 种综合技术。
5
6
任何物体都具有光谱特性,具体地说,它们 都具有不同的吸收、反射、辐射光谱的性 能。在同一光谱区各种物体反映的情况不 同,同一物体对不同光谱的反映也有明显 差别。即使是同一物体,在不同的时间和 地点,由于太阳光照射角度不同,它们反 射和吸收的光谱也各不相同。遥感技术就 是根 据这些原理,对物体作出判断的技术。
13
此扫描仪分为7个波段: TM1为0.45~0.52微米为蓝波段,该波段位于水体衰减系数最小的部位,
对水体的穿透力最大,用于判别水深,研究浅海水下地形、水体浑浊 度等,进行水系及浅海水域制图; TM2为0.52~0.60微米为绿波段,该波段位于绿色植物的反射峰附近,对 健康茂盛植物反射敏感,可以识别植物类别和评价植物生产力,对水 体具有一定的穿透力,可反映水下地形、沙洲、沿岸沙坝等特征; TM3为0.63~0.69微米为红波段,该波段位于叶绿素的主要吸收带,可用 于区分植物类型、覆盖度、判断植物生长状况等,此外该波段对裸露 地表、植被、岩性、地层、构造、地貌、水文等特征均可提供丰富的 植物信息; TM4为0.76~0.90微米,为近红外波段,该波段位于植物的高反射区,反 映了大量的植物信息,多用于植物的识别、分类,同时它也位于水体 的强吸收区,用于勾绘水体边界,识别与水有关的地质构造、地貌等; TM5为1.55~1.75微米,短波红外波段,该波段位于两个水体吸收带之间, 对植物和土壤水分含量敏感,从而提高了区分作物的能力,信息量大, 应用率较高; TM6为10.40~12.50微米,为热红外波段,该波段对地物热量辐射敏感; TM7为2.08~2.35微米,为中红外波段,是专为地质调查追加的波段。
土壤盐渍化,盐碱度高的土壤反射率较高,在图 上色调浅或呈灰白色。
,土壤反射率介于水体与植被之间,即大 于水体的反射率而小于植被的反射率。在典型地物 光谱曲线上,当波长在 0.35~0.65um时,盐碱类土 壤和一般土壤的反射率大于其他地物(如植被等);而 波长在 0.65um以上时,植被的反射率大于土壤的反 射率;在远红外波段,土壤反射率大于植被反射率。 这与土壤物化特性水分动态以及植被叶面反射率特 性等有关重度盐渍地在各个波段上的亮度值均比绿 洲、水体、中轻度盐渍地高得多,其差值比较大。 重度盐渍地在TM5、TM4、TM3波段组合上显示为 白色,中轻度盐渍地为暗红色或灰黑色,易于与其他 地物类型相区分,具有很好的可分性.中轻度盐渍地 在TM1、TM2、TM3、TM7波段上的值均比绿洲高. TM5、TM4、TM7 波段值相加后,中轻度盐渍地的亮 度值均低于岩石,利用这一特征可以区分中轻度盐渍 地与岩石.中轻度盐渍地在TM7、TM5、TM4、TM3 波段上的值均比旱地的低 ,因此将这几个波段相加 也能增强它们之间的差异。利用以上方法,可以有 效地提取中轻度盐渍地。
7
8
遥感对地观测获取的信息是地球上各种目 标的电磁波反射与辐射信息。遥感图象全 面、客观、真实地纪录了地表的综合景观 和各种地物的地表特征,并以各自的形状、 大小、花纹、色调等显示在图片上。人们 可以根据这些影象特征区分不同的地质体, 解译断裂构造、环状构造及褶皱构造,提取 与矿产有关的各种信息,判读土地利用状况, 圈定地表水范围,寻找地下水资源,进行环境 监测及地质灾害调查等。它在国土资源调 查中可发挥重要的作用。
14
15
16
17
18
土壤侵蚀,先对地表组成物质分析,其次进行地 形地貌、植被覆盖率的解分析,然后从颜色、 形状、阴影、纹理和结构几个方面建立解译标 志,并根据纹理的密集程度和粗糙程度确定土 壤侵蚀强度。
土地沙漠化,卫星遥感监测土地沙漠化,主要是 从卫星相片的颜色、纹理、结构判读出沙漠土 地。利用不同时相的卫星相片对比分析,就能 了解沙漠化过程与现状,还能推算它的发展强 度,并预测演变趋势,完成沙漠化监测。
23
24
25
26
9
自然界中的地质构造及其赋存的各类地下 矿产资源,在地表均不同程度地遭受到长期 的外动力地质作用,这样就会形成一定的地 表地质特征,并且与自然地理密切相关。通 过遥感图象可直接获得这些地表特征信息。 这种遥感图象是识别地质构造、岩石类型 及其所赋存矿产资源等地质现象的重要依 据。同时可根据地质背景和成矿理论分析, 进行图象处理,提取隐伏的地质构造和矿产 资源的有用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