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备课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活动时间:9月2日下午3:40活动地点:原六年级办公室参加人员:郑彩华、王静娟、刘畏军、陆卫娟活动主题:第一单元教材解读主讲人:王静娟活动流程:《山中访友》向我们传递了作者对山里“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这是一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

教学时可以抓住重点段落进行,如写古桥的这一段扣住“德高望重”分步展开,先理解这个词,第二步感悟品味这个词,第三步想象拓展——古桥还为人民做了什么?第四步朗读展现。

这一课中第5自然段应该也是重点段,语言特别亲切、新颖。

《山雨》主要扣住清晰的线索“雨来、雨中、雨后”展开教学。

《草虫的村落》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

这篇文章的教学一定要让学生理解到拟人、比喻两种修辞手法。

《索溪峪的野》一文也有一条清晰的线索——野字贯穿全文,山的野,水的野,野物的野,游人的野。

文中有许多比较生僻的词语,理解这些词语是这篇文章的一个难点。

《口语交际、习作》里有三块内容,我们可以选取第二块来教学。

围绕声音,选择生活中的有些声音,你对它的特有感觉,展开想象,比如“蛙叫声、公交车声、刹车声……”世界著名十大钢琴曲1:肖邦:“军队”波兰舞曲《军队波兰舞曲]》又名《军队波洛涅兹》、《第三波兰舞曲》。

钢琴曲。

肖邦作于1838年10月。

他创作的波兰舞曲的音乐内容已经远远超出舞曲体裁所包括的范围。

他的波兰舞曲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情绪昂扬、气魄宏大,富于戏剧性;另一类情绪悲壮、细腻优美,富于诗意。

本曲与肖邦的另一首《英雄波兰舞曲》均属于第一类。

李斯特最赞赏这两首乐曲,几乎在他的每次钢琴演奏会上都要演奏这两首乐曲。

本曲A大调,三拍子,复三部曲式,是一首胜利凯旋的进行曲。

它歌颂了波兰民族斗争的光辉业绩,被认为是肖邦音乐中民族精神体现得最为强烈的作品之一。

主题刚劲有力,表现了军队高昂坚定的情绪。

中部的旋律威武嘹亮,犹如军号在大地上回荡。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完整再现,它使全曲统一在雄赳赳气昂昂的气氛之中。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o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并运用相关词汇。

o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

o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o通过朗读、默读、略读等方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o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o通过仿写、续写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o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分别是《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花之歌》。

2、本单元的主题是“自然之美”,通过描写自然风光和景物,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主题,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四、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含生字词、课文背景、图片等教学资源。

2、录音机:播放课文朗读音频。

3、黑板:书写重点、难点内容。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o教师播放一段自然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欣赏并谈论自己的感受。

o教师引入本单元主题“自然之美”,介绍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

2、学习新课(30分钟)o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学生跟读并标记生字词。

o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o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理解并运用相关词汇。

o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o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巩固练习(10分钟)o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o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课堂小结(5分钟)o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论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o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六、作业布置1、背诵指定段落。

2、完成课后练习题。

3、预习下一课内容。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www.5ykj.com《山中访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瞧,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

这大自然多姿多彩,有声有色,有情有意。

学习第一组课文我们将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跟随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

请同学们一起读读课题。

3.读课题,想一想,猜一猜:作者拜访的是一位怎样的朋友?4.让我们带着好心情,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拜访作者的山中“朋友”。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要求:①自由轻声读课文,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②读中思考: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2.读后交流,了解学情。

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依次列出:古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学生讨论后明确: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体现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密无间,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找出语句,交流体会。

默读课文,找出哪些体现“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感情的有关语句,读一读,交流体会。

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树──“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山泉──“要我重新梳妆”;溪流──邀我“唱和”;瀑布──“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悬崖──“挺拔的身躯”,“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白云──“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云雀──谈“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教师小结:从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

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

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三、再读课文,用心赏读。

师:作者是那么热爱大自然,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和他一起会晤山中的好朋友。

部编RJ人教版 六年级语文 上册第一学期秋 备课素材 第一单元 第1课《草原》 词语解释

部编RJ人教版  六年级语文 上册第一学期秋  备课素材 第一单元 第1课《草原》 词语解释

部编RJ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秋备课素材第一单元第1课《草原》
词语解释
【一碧千里】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形容很大的范围内都是碧绿的颜色。

【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又比喻夸大地形容。

【勾勒】用线条描画出轮廓,或用线条描画出轮廓。

【翠色欲流】翠绿的颜色好像就要流淌出来一样,形容绿到了极致。

【流入云际】指流入云彩之中。

【洒脱】形容(言谈、举止、风格)自然;不拘束。

【迂回】回旋;环绕;绕到敌人侧面或后面(进攻敌人)。

【群马疾驰】形容许多马匹急速奔跑。

【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随风舞动。

形容一个人奔跑或快速运动的时候衣服飘动的样子时使用。

【热乎乎】温度比较高。

形容心情激动。

【拘束】也就是感到约束。

是指不自在,拘谨而显得不自然。

【羞涩】心里害羞而举动拘束不自然。

难为情,情态不自然。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2022最新2021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范文

2022最新2021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范文

2022最新2021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范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每次课的教学方法必须依据教学内容和学员的接受能力来确定。

那么应该怎么写好教案呢?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2021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2021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范文1一、教学目标:1.学认生字,能在充分默读课文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在阅读过程中,了解孔明用奇谋借箭的经过,能感受到孔明通晓天文、熟读兵法、深谙兵机、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特点。

3.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孔明用奇谋借箭”的“奇”,能粗浅地感受到这部名著的语言魅力。

二、基础知识:寨山寨营寨安营扎寨擂擂鼓擂台打擂懊懊恼懊悔懊丧羡羡慕艳羡临渊羡鱼三、教材分析:1.教材特点:《草船借箭》节选自我国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文章语言简洁,生动,用词准确恰当。

文章的条理非常清晰,可以分为“借箭”和“借箭后”两部分来理解。

2.教学重点: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语言的凝练、准确。

了解孔明用奇谋借箭的经过。

3.教学难点:能感受到孔明通晓天文、熟读兵法、深谙兵机、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特点,感受到题目中的“奇”。

4.教学突破点:品读感悟,围绕“奇”字读文体会,了解孔明的智慧与某略。

教法设计: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新课1.可以播放连续剧1.《三国演义》的精彩片段。

引导学生交流对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印象,可以从作者、主要人物、其中精彩的片段及其具体的情节来谈。

2.介绍并诵读与本文相关的章节和内容。

二、初读课文1.读准字音。

2.注意句子通顺、连贯。

三、指读课文注意发现学生难于读顺的语句,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语句的意思将句子读顺,或者利用老师、学生的范读引导读顺,其间对于难于理解的语句老师要进行适当的讲解(一些难读的语句,要给学生充分练习的时间)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指名朗读课文。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学计划和教学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学计划和教学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学方案和教学反思)第一单元教学方案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析^p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展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才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单元教学目的:1.诵读课文,领略草原的美妙风光,追随作者文字描绘,感受作者热爱丁香结和对人生无常的豁达情怀,体会作者奇异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理解三首诗词的大意,读懂诗词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2.以《草虫的村落》为例,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变形后生活的世界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重点是把自己想象成石子儿、路灯等另外一种东西,并用一种新目光来观察周围的世界,记下有意义的见闻。

3.学习比照阅读,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和好处,感知分号的作用和用法,理解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1.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展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才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绘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想象的手法。

三、单元课时安排1草原………………………………………………………………2课时2丁香结……………………………………………………………2课时3古诗词三首………………………………………………………2课时4花之歌……………………………………………………………1课时习作:变形记…………………………………………………………2课时语文园地一……………………………………………………………2课时1.草原教学目的:1.认识“丘”、“渲”等7个生字,会写“毯”、“陈”等9个生字。

部编RJ人教版 六年级语文 上册第一学期秋 备课素材 第一单元 第1课《草原》 老舍的四则小故事

部编RJ人教版  六年级语文 上册第一学期秋  备课素材 第一单元 第1课《草原》 老舍的四则小故事

老舍的四则小故事19岁当小学校长靠一位富有而善良的人的资助,老舍9岁进了小学。

老舍的小学同窗、后来的大学者罗常培形容他“一个小秃儿,天生洒脱、豪放、有劲,把力量蕴蓄在里面而不轻易表现出来,被老师打断了藤教鞭,疼得眼泪在眼睛里乱转也不肯掉一滴泪珠或讨半句饶。

”老舍考入北京师范学校后,更是样样出色,成了校长最得意的弟子。

所以他一毕业,才19岁便做了方家胡同市立小学的校长。

“最伟大的字——饭”老舍的生活一直不富裕,他曾说世界上“最伟大的一个字——‘饭’——给我时间与饭我能够写出较好的。

”在抗战时的重庆尤甚,那时老舍特别关心好友吴组缃先生家养的一口小花猪。

小猪病了,老舍建议吃药、发汗,又专程探病,不过养猪不是为了当做宠物,而是希望到了冬天大家都能分上几斤腊肉。

老舍说那年月“猪比人还贵呀!不过每逢有朋友来,老舍就不惜典当衣服买点酒菜。

有一次卖了一套旧西装买了饭,碰巧遇上一个卖猫头鹰的,就顺便把猫头鹰也买回来了,一时传为笑谈。

“写着玩”写出的大师老舍的第一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在伦敦东方学院教书时写的。

闲着就写点,老舍说只是“写着玩”。

完稿后念给同在伦敦的许地山听,许地山笑得一塌糊涂,建议老舍寄到国内去。

两三个月后郑振铎编的《小说月报》连载刊出。

后来老舍又写了《赵子曰》,念给宁恩承听,他也笑得把盐当糖放到了茶里。

老舍如何写《四世同堂》老舍在重庆北碚安家后,许多朋友前去看望,向胡絜青询问北平沦陷后的情景。

胡一次又一次讲述了北平沦陷后人民的苦难,这些真实的细节为老舍酝酿新作提供了详细的背景材料。

1944年元旦,老舍开始写以沦陷了的北京为背景的百万字小说《四世同堂》。

他说:“必须把它写成,成为从事抗战文艺的一个较大的纪念品。

”老舍的卧室兼客厅兼书房,夏天三面受阳光照射,到夜半热气还不肯散,老舍说:“墙上还可以烤面包。

我睡不好,睡眠不足,当然头昏。

”头昏和常患疟疾,到年底才写完第一部30万字的《惶惑》。

1945年老舍在《八方风雨》中写道:三十四年,我的身体特别坏。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第一单元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2.本单元重点:(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意蕴深厚,令人回味,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逐渐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奇妙和美好。

大草原的碧绿与辽阔、丁香结的幽怨、古诗词中描述出的自然画卷,花之歌的丰富内涵,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研究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作中尝试运用想象的手法。

1.草原讲授目标:1.正确读写“毯、境、XXX”等14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理解“境界、襟飘带舞”等词语。

2.自读感悟,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背诵第1自然段。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研究作者表达情感的办法。

4.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讲授重点:深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XXX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研究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歌曲《天堂》、XXX先生简介、词语解释、草原风景图片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读写“毯、境、XXX”等14个生字,理解“境界、襟飘带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厘清文章结构。

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3.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遭到美的熏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备课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走进大自然──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组共有四篇课文,其中《山中访友》是一篇讲读课文,作者以独特而新奇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人与自然之间那种和谐之美,亲切之感。

作者以访问山中的老朋友为线索表达出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

《山雨》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用简练而形象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雨景图。

《草虫的村落》是一篇讲读课文,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一个童话般的美妙的世界。

在这里小甲虫是整个故事的主角,富有生命、美丽和智慧。

《索溪峪的“野”》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纯天然,不加任何雕饰的自然美景图,作者生动的语言,独具匠心的构思,令人叫绝的文笔让索溪峪的“野”性之美流于人们眼前。

教学目标1.会写19个生字,自主学习掌握本单元的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用心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美好境界,体会境界的自然美。

4.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巧妙运用多种修辞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5.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阅读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丰富情感的体验,增强对大自然的保护意识和热爱之情。

教学时间: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4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3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1、山中访友教学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②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③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前准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本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内容:抓重点词语,感知内容,理清思路,诵读感悟。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总第()课时(一)创设悬念,揭示课题①同学们平时都有哪些朋友会去探访你的好朋友吗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跟朋友有关的特殊的文章,文中的作者要探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③出示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

④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探访他的好朋友。

(二)读通课文,掌握字词①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并多读几遍。

读通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②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汇报好词,集体品读。

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精致奥秘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①谁来简单地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三)学习“出门”,感受心情①作者轻装上路,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当时的心情。

(心情好;高兴)②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心情很好出了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早晨,好清爽!(1)自由地读读这句话,感受话中所包蕴着的情意与心情。

(2)理解“与微风撞了个满怀”的写法及所包含的韵味。

(3)带着轻松愉悦激动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1)读读这句话,从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的好心情“满怀”是什么意思与上一句的“满怀”意思一样吗平时还可以说什么东西是满怀的用“满怀______”练习说话。

(2)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朗读这句话。

(四)再读课文,捕获感知①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出门访友。

请同学们再自由地、放声地读读全文,想想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他是如何看待这些朋友的②交流讨论。

(友好的;他们是真朋挚友;作者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在与他的朋友在交流;他们之间感情很真挚……)精读课文,感悟深情①请同学们再一次跟随着作者去探访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

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到文章的最后,想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这些朋友有深厚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的旁边。

②交流同学们划出的句子。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1)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想象并说说这座古桥的模样。

出示古桥图片,思考:作者面对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桥他联想到了什么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形象地写出石桥的古老沧桑,暗示了古桥所发挥的作用,指出了作者对于古桥的一片情深)(2)读读句子,请想象一下,这座古桥在几百年的历程之中,他驮过了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经发生过了哪些事(3)谈谈你对“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这句话的理解。

(4)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师生共读。

抄写词语,自主背诵①抄写含有要写的字的词语。

瀑布陡峭身躯津津乐道蕴含侠客②有能力的同学将第三自然段熟读至诵。

第二课时总第()课时(一)回顾“朋友”,引入新课①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去访问了他的一个老朋友,那座古老的石桥。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入深山去探望我们那些特殊的朋友!朋友相见,感受情意①除了“古桥”这位老朋友以外,还探访了哪些好朋友呢他们之间情谊如何,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知的请你们拿起书本,快速地浏览一遍。

②交流探究,品评赏读有侧重地品析下列语句。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1)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用朗读来加深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

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

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1)默读,想象作者描写的情景。

(2)同桌互读,交流对这段话的体会。

(3)指名汇报对这段话的理解。

(丰富的想象;写出了融入大自然的感受)(4)带着自己的体会多读几遍。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1)指哪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

(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

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

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

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2)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

(3)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随意读某一位朋友的话,指学生作答。

(4)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同桌对读,师生轮读。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

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

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我听见时间的隆隆回声。

(1)细读,思考:作者看到落花与落叶联想到了什么(2)引导讨论:作者从落花、落叶、石头中体会到了什么(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

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

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1)默读,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

(2)雨大吗下雨时的情景什么样子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

(电闪雷鸣、瓢泼大雨等)(3)如何理解“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4)齐读一遍。

延伸作业: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

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限时作业:1、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唱和(hè hé) 树冠 (ɡuān ɡuàn) 旋转(zhuàn zhuǎn)蕴含(yùn wēn) 湛蓝(zhàn shèn)栀子(zhī zī)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隐蔽、僻静的小路 ( )(2)道德高,名望重。

()(3)很感兴趣地谈论。

()(4)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2、山雨教学理念:略读课文以学生的自学自悟为主,老师组织自学,点拨赏读部分,指导朗读。

引导适当拓展。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2、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3、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个性化地感悟。

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

教学准备:1、学生读熟课文,勾画好词佳句,旁批写感受。

收集写“雨”的优美词语,语段或写“雨”的诗文。

2、课件:课文插图,赏读的语段,拓展资料。

教学课时:1课时总第()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情感1、启发谈话: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心观察,它准会让你一饱眼福。

朗读“导读”。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作者留心观察后为我们描绘的美丽的自然景观。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提醒读准字音,理解生词(课件):水淋淋(lín)、啼啭(zhuàn)、倾吐(tù)、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

轻盈:一般是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啼啭:形容鸟婉转地叫。

2、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再分组竞赛朗读,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明确: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来描写山雨的。

3、提出疑难之处。

三、再读课文,品味赏析1、自读感悟。

带着“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这一问题,再读课文,画一画有关句子,并体会作者蕴含的情感及语言表达的特色。

2、组织交流⑴感悟雨声的美妙、神奇:①“沙啦啦,沙啦啦……”这是实实在在的雨声。

②“像一曲无字的歌谣”和“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这是由雨声而产生的联想,给人以美的感受。

③“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这句写出了山雨的声音神奇、美妙,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