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月英:扎根基层的“最美奋斗者”

合集下载

##党员教师榜样观后感支月英

##党员教师榜样观后感支月英

##党员教师榜样观后感支月英导语:党员教师支月英,三十六年坚守在偏远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播撒希望。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教师观看《榜样》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榜样》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今年55岁的支月英,现任澡下镇白洋村教学点负责人。

1980年,支月英通过教师招聘考试来到海拔近千米的偏远山区——澡下镇泥洋小学任教。

36年来,支月英一直扎根山区教育,精心培育桃李,把青春和热血无私奉献给了大山里的孩子们。

在长期的农村教育教学工作中,她勇挑重担,认真钻研业务,勤于教学实践,积极推动学校发展,以酷爱教育的事业心、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同事、群众和组织的认可,支月英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好人、全国师德楷模、省五一劳动奖章”等。

记者一见到支月英,她满脸愧疚地说:“前段时间出去到外地去办事,没有给孩子们好好上课,很对不起孩子们。

”为了表示歉意,在回来途中,她特意在县城给孩子们买了棒棒糖带上山。

1980年,19岁的支月英通过考试,在距县城100余里的澡下镇泥洋教学点当起了小学老师。

没想到这一待,就是34年。

34年来,她坚守在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大山深处教书育人。

在深山里她教育了整整两代人,从风华正茂的“支姐姐”教成了“支妈妈”“支奶奶”。

长期超负荷工作,支月英这些年常常头晕眼花,她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声带结节等病症,##年因视网膜出血,她的一只眼睛已经看不见东西。

但是,支月英割舍不下孩子们,“我每个月都存不下钱,很多花在看病吃药上,每天都要吃药。

上课嗓子实在太累讲不动了,我就放课件光碟给孩子们看。

”山路弯弯,绵延崎岖。

10月11日上午10时,从奉新县城经过近2小时颠簸,记者眼前出现了一栋二层的小楼。

院门上的“白洋教学点”字样映入眼帘,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孩童朗朗的读书声声声入耳。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用手不用脑,事情做不好……”支月英一边以手势演示,一边带领孩子们朗诵。

2016感动中国人物: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支月英事迹

2016感动中国人物: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支月英事迹

2016感动中国人物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支月英事迹2017年2月8日,支月英获“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

以下是关于支月英事迹。

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支月英事迹材料支月英,女,汉族,1961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

她几十年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总结出适合乡村教学点的动静搭配教学法。

她关爱孩子,资助贫困生,不让一个孩子辍学。

她走得最多的是崎岖山路,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教好深山里的孩子。

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江西省“龚全珍式好干部”、江西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承诺36年扎根乡村讲台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一到白洋教学点,她发现这里条件比想象中还要艰苦。

学校地处江西省奉新县和靖安县两县交界的泥洋山深处,交通不便,离最近的车站都要20多里地,师生上学全靠两条腿在崇山峻岭间爬行。

山村生活条件异常艰苦,食品稀缺。

支月英像当地人一样,自己动手种菜。

当地老百姓十分疑虑这外地姑娘能坚持下来吗?是不是想过渡一下,过不久就溜掉?这话不假,山旮旯太偏太穷,前些年,教师如同走马灯似的来了又走。

但过了一年又一年,乡亲们不但看到支月英坚持了下来,还看到无论刮风下雨、结冰打霜,她都一个个送孩子回家,像自己亲人一般对待。

于是乡亲们议论开了“这位老师靠得住,肯定会用心思教好我们的孩子!”但也有不同声音,“莫想啊,顶多再过两年就会走掉,我们这地方哪能留住这般好老师啊!”冬去春来,寒来暑往。

这位外乡的女教师,用自己36年的倾心守望,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成为深山乡村人人尊敬的人民教师。

“不是看到希望才坚守,而是只有坚守才能有希望”在白洋山村,支月英与一双双渴望知识眼睛相伴。

最新最美乡村教师事迹材料支月英(4篇)

最新最美乡村教师事迹材料支月英(4篇)

最新最美乡村教师事迹材料支月英(4篇)最美乡村教师事迹材料支月英篇一1.扇子林教学点始建于1975年位于金鼎山密林深处,涵盖3个村民组40余户人家,最少时只有8个学生,最多时也只有30多个学生,学生们到学校的两条路都有七八公里长,往返需要5个小时,大山陡峭灌木丛生,为了方便孩子们上学,当年18岁的徐德光整整用一年的时间砍出了一条5公里长的羊肠小道,后来又用黄土、竹篾夯起3间土屋,附近的孩子才开始有了读书的地方。

2.徐德光校长的家住在山下的金庄村。

为了节省来往学校的时间,10年前他和妻子卖了两头猪和一些粮食,花一千多元自费买了一匹马作为交通工具,到现在已经换了两匹,现在用的这匹马名叫“白龙”。

山里孩子上学路远,路又难走,碰上雨天徐校长便骑着马到学生家里接他们上学,学校用的教科书、教具、生活用品全靠他的这匹马驮上山。

至今那匹和他岁数差不多的老白马还陪在身边。

一次,他从马上摔下来,被摔得头昏目眩,顿时失去了知觉,幸好有群众上山干农活发现了他,将他扶回家,经医生诊断为胸肋骨折。

家人心疼地劝他放弃,他淡然一笑:为了深山里的孩子们将来有出息,就算豁出这条命也值。

3.这间只有4个年级的学校被称为“马背学校”。

2023年凝冻后的大年30,红花岗区委书记王进江走了3个小时来到这里,临别时问徐老师最迫切需要什么,徐老师只说了一个字:路。

路基修通了却再没有钱进行硬化了。

一个叫陈仁贤的村民挺身而出,自愿捐助100万元来完成后续工程。

这位40冒头的村民正是徐老师第一届学生中的一个,因为外出创业而有了积蓄。

陈仁贤说徐老师永远是他人生的老师,他为了这个地方耗费了一生,他让自己知道什么叫“我们”。

与“马背学校”遥遥相对的是一家新建的养猪场。

这也是陈仁贤刚刚投资兴建的招了近10村民务工。

其实只有陈仁贤知道,因为路远他的这个养猪场是亏的,但是工人都是高工资”为什么明知道亏的风险很大却还是要在这里建?陈仁贤这样回答:“我没有徐老师的水平可以教娃娃文化,我是想通过力所能及的事情开化开化这里的经济观念,增加增加村民的收入,为家乡做点有用的事。

2018感动中国人物: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支月英事迹

2018感动中国人物: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支月英事迹

编号:_____2018感动中国人物: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支月英事迹学校: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年___月___日(此文内容仅供参考,可自行修改)第1 页共5 页2018感动中国人物: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支月英事迹XX年2月8日,支月英获“感动中国XX年度人物”。

以下是关于支月英事迹。

感动中国XX年度人物支月英事迹材料:支月英,女,汉族,1961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

她几十年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总结出适合乡村教学点的动静搭配教学法。

她关爱孩子,资助贫困生,不让一个孩子辍学。

她走得最多的是崎岖山路,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教好深山里的孩子。

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江西省“龚全珍式好干部”、江西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承诺:36年扎根乡村讲台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一到白洋教学点,她发现这里条件比想象中还要艰苦。

学校地处江西省奉新县和靖安县两县交界的泥洋山深处,交通不便,离最近的车站都要20多里地,师生上学全靠两条腿在崇山峻岭间爬行。

山村生活条件异常艰苦,食品稀缺。

支月英像当地人一样,自己动手种菜。

当地老百姓十分疑虑:这外地姑娘能坚持下来吗?是不是想过渡一下,过不久就溜掉?这话不假,山旮旯太偏太穷,前些年,教师如同走马灯似的来了又走。

但过了一年又一年,乡亲们不但看到支月英坚持了下来,还看第 2 页共 5 页到无论刮风下雨、结冰打霜,她都一个个送孩子回家,像自己亲人一般对待。

于是乡亲们议论开了:“这位老师靠得住,肯定会用心思教好我们的孩子!”但也有不同声音,“莫想啊,顶多再过两年就会走掉,我们这地方哪能留住这般好老师啊!”冬去春来,寒来暑往。

3.支月英事迹

3.支月英事迹

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支月英支月英,女,汉族,1961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

她几十年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总结出适合乡村教学点的动静搭配教学法。

她关爱孩子,资助贫困生,不让一个孩子辍学。

她走得最多的是崎岖山路,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教好深山里的孩子。

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江西省“龚全珍式好干部”、江西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2017年2月8日,获“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

主要成就: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江西省"龚全珍式好干部"江西省"三八"红旗手获"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获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10年度"感动奉新十佳人物"2011年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3年宜春市最美劳动者、道德楷模获全国"两优一先"表彰获评2016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守望承诺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一到白洋,她发现这里条件比想象中还要艰苦。

学校地处江西省奉新县和靖安县两县交界的泥洋山深处,交通不便,离最近的车站都要20多里地,师生上学全靠两条腿在崇山峻岭间爬行。

山村生活条件异常艰苦,食品稀缺。

支月英像当地人一样,自己动手种菜。

当地老百姓十分疑虑:这外地姑娘能坚持下来吗?是不是想过渡一下,过不久就溜掉?这话不假,山旮旯太偏太穷,前些年,教师如同走马灯似的来了又走。

但过了一年又一年,乡亲们不但看到支月英坚持了下来,还看到无论刮风下雨、结冰打霜,她都一个个送孩子回家,像自己亲人一般对待。

于是乡亲们议论开了:"这位老师靠得住,肯定会用心思教好我们的孩子!"但也有不同声音,"莫想啊,顶多再过两年就会走掉,我们这地方哪能留住这般好老师啊!"冬去春来,寒来暑往。

支月英心得体会

支月英心得体会

支月英心得体会在这个纷繁复杂、充满诱惑的世界里,有这样一位女性,她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书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奉献之歌。

她就是支月英。

支月英,一位坚守在大山深处的乡村教师,她的事迹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

当我第一次了解到她的故事时,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了。

支月英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但她从小就怀揣着一个不平凡的梦想——成为一名教师,为孩子们传授知识,点亮他们的未来。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她努力学习,最终如愿以偿地踏上了教育之路。

然而,支月英选择的教育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她被分配到了一个偏远的山区小学,那里交通不便,条件艰苦。

很多人都不理解她的选择,甚至有人嘲笑她傻。

但支月英却没有丝毫动摇,她坚定地走进了大山,开始了她的教育生涯。

初到山区,支月英面临着诸多困难。

学校的教学设施简陋,教室破旧不堪,甚至连基本的教材和教具都缺乏。

但这些困难并没有让支月英退缩,她自己动手制作教具,想尽办法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山区的孩子们大多家庭贫困,很多孩子甚至连温饱都成问题。

支月英不仅关心孩子们的学习,还关心他们的生活。

她经常自掏腰包为孩子们购买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给他们送去温暖和关爱。

在教学上,支月英更是一丝不苟。

她深知知识对于这些山区孩子的重要性,所以她总是精心备课,认真授课。

她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跟上进度,她还利用课余时间为成绩差的孩子辅导功课。

支月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在她的教导下,一批又一批的孩子走出了大山,考上了理想的学校,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而支月英却依然坚守在大山深处,继续着她的教育事业。

支月英的事迹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奉献是一种无私的精神,是一种不求回报的付出。

她为了山区的孩子们,放弃了城市的繁华和舒适,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她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同时,支月英的坚持也让我明白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支月英事迹作文素材

支月英事迹作文素材

支月英事迹作文素材《深山里的“支老师”》提到支月英,我脑海中就立马浮现出一位朴实而又伟大的乡村女教师形象。

她的事迹,那可是相当的了不起啊!支月英老师,就像是深山里的一盏明灯,照亮了孩子们前行的路。

她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那偏远的山村小学,这得有多大的毅力和勇气啊!我有时候想想自己,要是让我在那么艰苦的地方待上几天,我都可能会受不了,更何况是那么多年呢。

大家想想看,那山村得多艰苦啊,可能连基本的生活设施都不完善,可支老师却一点都不在乎。

她把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爱都奉献给了那些山里的孩子们。

每次看到她在课堂上耐心地教导孩子们,我就觉得特别感动。

这才是真正的老师,心里装的都是学生,根本没有自己。

而且啊,支老师可不仅仅是教孩子们知识,她还关心着孩子们的生活。

有的孩子家里困难,她就自掏腰包给孩子们买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

这要是换了我,还真不一定能做到呢。

支老师啊,真是太接地气了,她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就是默默地做着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事情。

我觉得支月英老师的事迹,真的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

像我们这些生活在舒适环境里的人,有时候会觉得生活不如意,工作不顺利,就开始抱怨。

但是跟支老师比起来,我们的那些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人家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都能坚持下来,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支老师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们应该学习她那种不畏艰难、坚守岗位的精神,学习她对学生无私奉献的爱。

要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像支老师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帮助别人,那我们的社会该有多美好啊!总之,支月英老师就是那深山里最耀眼的星星,她的事迹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

我相信,她的故事将会一直流传下去,激励着更多的人去为了梦想和爱而努力奋斗。

而我,也会把支老师当成我的榜样,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更有价值。

2022感动中国人物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支月英事迹

2022感动中国人物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支月英事迹

2022感动中国人物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支月英事迹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支月英事迹材料:支月英,女,汉族,1961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

她几十年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总结出适合乡村教学点的动静搭配教学法。

她关爱孩子,资助贫困生,不让一个孩子辍学。

她走得最多的是崎岖山路,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教好深山里的孩子。

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江西省“龚全珍式好干部”、江西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承诺:36年扎根乡村讲台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遥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一到白洋教学点,她发现这里条件比想象中还要艰苦。

学校地处江西省奉新县和靖安县两县交界的泥洋山深处,交通不便,离最近的车站都要20多里地,师生上学全靠两条腿在崇山峻岭间爬行。

山村生活条件异常艰苦,食品稀缺。

支月英像当地人一样,自己动手种菜。

当地老百姓十分疑虑:这外地姑娘能坚持下来吗是不是想过渡一下,过不久就溜掉这话不假,山旮旯太偏太穷,前些年,教师如同走马灯似的来了又走。

但过了一年又一年,乡亲们不但看到支月英坚持了下来,还看到无论刮风下雨、结冰打霜,她都一个个送孩子回家,像自己亲人一般对待。

于是乡亲们议论开了:“这位老师靠得住,肯定会用心思教好我们的孩子!”但也有不同声音,“莫想啊,顶多再过两年就会走掉,我们这地方哪能留住这般好老师啊!”冬去春来,寒来暑往。

这位外乡的女教师,用自己36年的倾心守望,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成为深山乡村人人尊敬的人民教师。

“不是看到希望才坚守,而是只有坚守才能有希望”在白洋山村,支月英与一双双渴望知识眼睛相伴。

她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唱歌跳舞,认识大千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获评全国模范教师,2015年获评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2016年获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教书育人楷模,2019年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支月英的身上,有着无数光环。

但她始终说:“我就是个平凡的人,做了平凡的事,尽了一个人民教师应尽的责任。


1980年,时年19岁的支月英来到了位于大山深处的江西省奉新县澡下镇任教。

39年来,从“支姐姐”到“支妈妈”再到“支奶奶”,她一直在山旮旯里坚守。

支月英坚定人民教师的职业选择,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把青春奉献给了山区的教育事业,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辛勤耕耘,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是扎根基层的“最美奋斗者”。

不负韶华,扎根山区教育。

支月英用自己近四十年的韶华,在深山中播撒“读书种子”。

她认为只有扎根基层一线,坚守在山区才有希望。

新时期的党员干部,要发挥自身优势,要“脱下皮鞋换布鞋”,主动扎根到基层,深入到群众当中,与群众拉家常、交朋友,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倾听群众的诉求,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多为群众排忧解难,把实事办好,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

刮风下雨了,结冰打霜了,把孩子们一个个送回家;有些孩子交不起学费,家长不让孩子上学,便为学生垫付学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优秀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