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条件下人与武器的关系

合集下载

现代信息化战争中的“五力制胜”理论

现代信息化战争中的“五力制胜”理论

战争形态是随着人类社会得不断发展而发展得。

从武器装备得发展历史看,人类战争一共经历了五种战争形态,即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核武器战争和信息化战争。

现代战争是信息化条件下得高技术常规局部战争,是信息化战争得初级形态。

深入研究现代战争得特点规律和制胜机理,对于我们准确把握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得本质内涵,加快信息化武器装备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提高基于信息系统得体系作战能力,实现“能打仗、打胜仗”目标,具有重要得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现代战争是信息化条件下得高技术常规局部战争---------------------------------------------------------------------------------------------------------------------感谢使用本套资料,希望本套资料能带给您一些思维上的灵感和帮助,个人建议您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内容做适当修改和调整,以符合您自己的风格,不太建议完全照抄照搬哦。

---------------------------------------------------------------------------------------------------------------------现代战争是一个历史得、发展得概念,不同得历史时期具有不同得内涵,目前所说得现代战争实质上是信息化条件下得高技术常规局部战争。

(一)现代战争是信息化条件下得战争信息化战争是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得多军兵种一体化得战争。

打信息化战争应具备得最基本条件就是要出现信息化军队。

按照国外信息化标准得测评方法,一支军队得信息化装备规模只有达到 60%以上时,才能在这一指标上具备信息化军队得特征。

从世界范围看,美国是军队信息化程度最高得国家,其陆军信息化装备超过装备总量得 50%,海空军装备得信息化程度已达70%以上。

人依然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人依然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人依然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战斗精神是军队战斗力的“灵魂”,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

我军要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为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正确认识和把握人与武器的关系,大力培育官兵的战斗精神,全面提高部队打赢能力。

战斗精神在信息化战争中仍然至关重要19世纪中叶欧洲军界曾经围绕新式针发枪对战争的影响展开了一场争论,不少人认为,对使用针发枪进行快速连续齐射的部队发起任何冲锋都是不可能的。

但1859年爆发的意大利战争很快就打破了这个神话,于是军界舆论开始转向。

恩格斯总结这场争论,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赢得战斗胜利的是人而不是枪。

”(《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2卷,第229页)在中国革命斗争实践中,毛泽东同志进一步发展了恩格斯的观点,提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469页)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关于战争制胜因素的基本道理。

纵观中国革命的历史,我军历来重视人的因素,特别是重视部队战斗精神的培育。

革命战争年代,无论兵员数量,还是武器的先进程度,我军都无法和敌人相比。

然而,我军始终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我军官兵有着一往无前、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屈服的战斗精神。

当今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迅猛,信息技术改变了战争形态,高技术武器装备对战争双方力量对比产生巨大影响。

在新的形势下,人的因素特别是战斗精神的作用是否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无视信息技术对战争的巨大影响,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

从世界近期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确实可以看到信息技术装备的巨大优势。

但信息技术并没有改变支配战争命运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基本论断并没有过时。

忽视信息技术对当代战争的作用要犯错误,但夸大信息技术对战争的作用、忽视战斗精神的作用同样要犯错误。

在信息化战争的人-机系统中,人仍然处于主体地位,战争还是人与人的较量。

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程论文2篇

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程论文2篇

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程论文2篇科学的军事理论是军事活动的本质及其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来源于军事实践,经理论概括后给军事实践以指导,并在不断接受军事实践检验的基础上得到丰富和发展。

以下是店铺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2篇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程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阅读与参考!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程论文篇一:2008年秋,又一批莘莘学子踏入了西安工业大学的校门,真正的向高中生活挥手告别,去融入这样一个新的环境。

在这里,重新认识到了应该怎么去面对一个现实的社会,怎样去与人交流沟通,经过一学期的在校学习,一点点的熟悉了这里,也熟悉了这种生活方式。

2009年春季,这一学期,我们开了军事理论课,让我们在认知自己认知社会的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了,我们的祖国在社会上究竟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我国的军事究竟在世界上是怎样一个排名,更重要的是,我明白了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要去学习并且学好军事理论课的重要性,在以后的生活总,时刻铭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肩负着振兴中国,保卫祖国的重任,并且在国家处于危难之际能够在第一时间成为国家需要的后备力量。

为期不长的军事理论课,从多个项目中,让我们对当代国内以及国际军事情况,都有了初步了解。

主要内容包括(1)中国的国防建设。

主要讲授中国的国防历史沿革,包括古代、近代及现代中国的国防概况;中国的武装力量体制,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中军的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国防法规;国防精神。

(2)军事思想概述。

主要讲授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以及外国军事思想。

(3)中国国家安全环境。

主要讲授国际安全与军事战略格局,世界军事形势势的演变,当前世界军事形势的特点,世界军事形势的发展趋势,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军事情况,世界主要国家的防务政策,反恐怖斗争,坚决打击“****”势力与国家安全等。

(4)军事高技术。

主要讲授军事高技术的主要特征及其对现代作战的影响,讲授现代侦察监视技术、精确制导技术、伪装与隐身技术、电子战技术、指挥自动化技术、军用航天技术、核生化武器技术、研制峙中的新概念武器技术等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民兵科技参战支前动员

民兵科技参战支前动员

民兵科技参战支前动员id=“artibody”>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武器装备、作战人员的科技含量愈来愈高,新型武器装备的研制与生产,已有装备的操作、维修保养越来越依赖科技的保障。

特别是在联合战役背景下,仅仅依靠部队自身的科技力量难以全面完成保障,这就需要动员和征集大量的科技人员、科技物资和科技装备器材。

这些科技对象分散在社会各单位各部门,主要以民兵预备役的形式储备。

因此,现代战争中,科技动员将成为战争动员的主要内容,民兵科技支前动员的地位相应地尤为重要和突出。

民兵科技支前动员是指国家为满足战争对科技保障支援的需要,动员和组织民兵中的科技对象支援前线部队作战的一系列活动。

其主要内容有:调查统计作战保障所需要的科技人员、科技物资、科技装备器材的种类和数量;动员和组织民兵科技对象对部队进行科技保障支援;组织科研机构研制开发前方作战所需的武器装备等。

同科技动员一样具有广泛的渗透性,较长的周期性,相互的关联性等特点。

为此,落实好动员工作的基本措施将是提高民兵科技支前的动员能力和质量、在未来战争中民兵参战支前优质高效完成任务的重要环节。

一、提高科技在民兵参战支前中作用的认识,把支前科技动员准备工作摆在重要位置。

科学技术在战争中的作用已经不可忽视地受到了各国军事领域的极大重视,科技对于战争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反过来,战争已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科技的进步。

“尊重科学,尊重人才”,民兵参战支前动员亦不例外。

一要转变观念,突破传统的民兵支前动员范围。

纵观我国近代战争,人民群众、民兵预备役人员,从红缨枪到红缨导弹,从解放战争到和平年代,民兵组织有了建设性的发展,其作用不断地得到了加强,而且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大量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使用,使科技动员具有了突出的意义,民兵参战支前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人力物力动员上,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动员领域,二是要认识到科技动员是民兵其他动员的支撑点,是民兵参战支前动员完成任务的首要途径。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军事需求分析信息化战争相关概念与特点-图文-(精)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军事需求分析信息化战争相关概念与特点-图文-(精)

需求工程 Emall:gfkj@nudt。

REQUIREMENT ENGINEERING摘要:本文从信息化战争相关概念入手,明确辨析了信息化战争相关概念,研究信息化战争的内涵及其主要特点。

关键词:信息化战争信息战指挥控制战当人类社会开始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正逐步成为维持社会一切活动的重要资源,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了信息作用的提升。

信息、信息技术,同样在军事领域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革——- “新军事革命" , 开辟了军事斗争的新的领域。

正如江泽民主席所指出的:“人类战争的形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信息化可能逐步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特征。

” 人类社会的军事斗争已经跨进了信息化战争的门槛.信息化是一个内涵深刻、外延广泛的概念,是指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一定的社会领域所形成的结果,它既是衡量信息社会发展程度的静态指标,又是与社会的发展互为促进的动态概念。

信息化作用于军事,就是军事信息化. 军事信息化以军事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化部队和装备为主体,以军事电子信息系统为核心,必将对人类的军事活动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可以预见,未来高技术战争将是核威慑条件下的信息化战争,必将围绕着控制信息权这个当代军事制高点展开.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军事需求的根本就在于建立军事优势和战场优势,在于建立军事信息优势和全频谱控制能力,在于能以比敌人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质量对战争空间所发生的一切更全面地了解、更快地掌握、更快地决策在于有效而又恰当地管理所获得的一切军事信息,在于将有效而又适当的信息以适合于每个使用者所需要的形式实时或近实时地分发给适当的使用者。

而所有这些目的的实现必须主要依靠各类军事电子信息系统来完成, 因此, 有必要对各类典型军事系统的军事需求进行分析,明晰其对信息化战争的军事需求。

本文以及后续的一系列文章将对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各类军事系统的军事需求展开探讨,在此之前,我们觉得有必要首先将作为前提和基础的信息化战争的相关概念、特点和主要作战样式等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在后续的文章中我们将对信息化战争从多角度进行更深入地探讨。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战略导弹部队武器装备需求研究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战略导弹部队武器装备需求研究

需求工程型坐,型坐!!R E Q U I R E M E N T E N G l N E E R●N G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段采宇余滨摘要:战略导弹部队是军事大国保世纪70年代初研制成功,是世界上持战略平衡的基石。

进,/X.21世纪,军事大一、战略导弹部队武器装第1种装有分导式多弹头的地地战国在保留战略导弹部队旧的结构的基础备现状与发展略导弹,母弹在240千米的高空按上。

积极调整其规模,大力提高战略导弹预定程序调整方向和高度,然后依的生存能力、突防能力、打击能力和保障冷战结束后,美、苏/俄签署了次投放子弹头,落点之间的距离为能力。

展望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型战略导一系列战略武器削减条约,大规模60~90千米,命中精度可达185~弹包括新型陆基战略导弹、新型潜射战略导弹、新型常规弹头远程弹道导弹、携带减少了战略弹道导弹的型号和数220米。

在第3代战略导弹中,“北极小当量钻地核弹头的远程弹道导弹以及量,但保留下来的一两个型号的性星”A1潜地中程导弹的特色是率先新型巡航导弹等。

能都很高,仍然能保持足够的威慑采用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为动力关键词:战略导弹需求武器装备能力。

为保持今后拥有核威慑力装置。

第4代地地战略导弹于20世能力量,美、俄在淘汰陈旧型号的同时,纪70年得到发展,主要型号有“潘加紧改进现有战略弹道导弹,着手兴n MX(“和平卫士”)和潜射战略冷战结束之后,美国仍将保持导弹“三又戟”,提高了生存能力和研制、生产和装备新型战略弹道导“三位一体”的核力量。

依然把战略弹。

下面简单介绍战略导弹部队武打击能力。

其中,M×是大型固体洲导弹部队作为国家安全的基石。

进际弹道导弹,携载10个MK21子弹器装备的现状与发展。

入21世纪后,美国小布什政府的内1、美国战略导弹部队武器装头,每个子弹头的爆炸力为50万吨外政策又有大的调整,美国的战略备现状与发展TNT当量。

圆概率误差仅有90米;导弹发展受到较大影响。

南理工军事理论知识点整理

南理工军事理论知识点整理

军事理论知识点整理一、索引第一篇中国国防1.国防概述(P3-14)与武装力量建设(P15-26)2.国防法制(P27-36)3.国防精神与国防科技工业(P37-55)4.军事形势(P56-71)与中国安全环境(P72-82)第二篇军事思想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P85-P91)2.毛泽东军事思想(P92-108)3.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P109-120)4.江泽民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P121-128)5.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P129-136)第三篇军事技术1.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P139-150)2.电子对抗(P152-166)3.航天技术(P167-183)4.精确制导武器(P184-197)5.侦查监视技术(P198-211)6.现代伪装与隐身技术(P212-226)第四篇现代战争1.现代战争概述(P229-243)2.信息化战争(P244-257)注:主要来自目录(目录是个好东西啊),第一章部分有合并。

这个索引的主要目的是方便大家翻书找答案(开卷考试啊啊啊,知识点又那么零散),省去了目录小标题,更醒目好找,但缺点是不是很详细,比较笼统。

二、老师课后作业问题整理第一篇中国国防第一章国防概述一、如何理解国防的含义与类型?答: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御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P3)类型:扩张型(美国)、自卫型(中国)、联盟型、中立型(瑞士)(P5)二、我国国防史的主要阶段与经验教训是什么?答:主要阶段(P6-11):古代、近代(晚清、民国、新中国)经验教训:重视国防才能国泰民安,(没来得及记)忽视国防只能山河破碎,穷兵黩武只能削弱国防以及下一题答案三、国防史给了我们哪些启示?(P11)答: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2.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3.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论信息化条件下人与武器的辩证关系

论信息化条件下人与武器的辩证关系

--信息化战争中武器装备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同时对人的素质提出新要求。

内容摘要:纵观战争历史,武器与人之间的关系一直都产生着微妙的改变,人发明运用武器,武器使人更加强大。

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战争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在信息化条件下,武器装备逐步实现模式通用化、模块化,军事应变实战化、全民化,装备发展组合化、一体化,火力打击智能化、精确化,对抗手段微型化、无人化,系统优势集成化、实时化等特点,这使得战争机器的整体作战结构和作战效果产生了质的飞跃。

那么,人在战争中的作用是否从此弱化了呢?关键词:纵观历史、信息化战争出现、人与武器。

一.纵观历史远古时期,人的体能、数量、精神和智谋在战争中举足轻重。

10个手无寸铁的人可以对付一个手执长矛大刀的人,人的数量可以弥补武器装备的不足;而一个武艺高强的人也可以对付10个手执兵器的普通人,凭借身体、功夫可以以一当十,战胜装备占优势的对手。

在这种以体力和勇猛为主的肉搏中,武器的作用有时显得微不足道,于是,就有了项羽置死地而后生的战法,就有了成吉思汗铁骑横扫欧亚大陆的辉煌,这可能就是彪悍的游牧民族屡屡征服其他民族的一个答案。

进入热兵器时代,武器的威力大幅度提高,较早进入工业革命的国家,凭借先进武器装备,先后在世界战争舞台各领风骚:西班牙建立了无敌舰队,法兰西军队席卷欧洲,英国依靠战舰和大炮建立了日不落帝国……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战争完成了由热兵器到核威慑下的机械化的转变,各大国竞相谋求武器装备的优势,形成国家集团的战略均势,世界开始进入冷战时期……由此不难看出,从古到今,随着人类智慧与科技的进步,武器装备的技术含量也产生了飞跃式的提高,战争手段也变得多种多样。

而人的素质的提高相对武器的提高似乎呈现一种缓慢提升或停滞不前的趋势。

二.信息化战争出现1.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是促使信息化战争形态到来的原动力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涌现出一大批高新技术,如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以到单位代表的精确制导技术,以卫星、航天飞机为代表的航空航天技术,以及激光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条件下人与武器的关系
摘要:
纵观战争历史,武器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断发生着微妙的改变,人发明运用武器,武器使人更加强大。

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战争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在信息化条件下,武器装备逐步实现模式通用化、模块化,军事应变实战化、全民化,装备发展组合化、一体化,火力打击智能化、精确化,对抗手段微型化、无人化,系统优势集成化、实时化等特点,这使得战争机器的整体作战结构和作战效果产生了质的飞跃。

那么,人在战争中的作用是否从此弱化了呢?
关键词:纵观历史、信息化战争出现、人与武器
一.引言
随着人类智慧与科技的进步,武器装备也产生了飞跃式的提高。

然而,相对武器的提高,人的素质的提高似乎呈现一种缓慢提升或停滞不前的趋势。

那么,在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中,人与武器之间的关系是否发生了变化呢?本文从信息化战争中武器的发展、信息化战争中人的重要性以及信息化条件下人与武器之间的关系三方面,着重论述关于信息化条件下,在以人为主导地位的前提下,人与武器应该有机融合,有效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至于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武器的效能。

二.信息化战争
1.什么是信息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

2.信息化战争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看到了信息技术在应用在军事上所带来的巨大战争效益,深刻感受到现代战争中,信息化武器装备对战争进程和结局的影响越来越大,单靠军队数量已难以取胜,必须致力于发展高科技武器装备,从而改变了以往单纯追求战争规模的传统发展思路,不断地在武器装备技术构成上增加武器系统的信息处理能力,实现武器系统的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

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更加强调高科技武器的较量,谁拥有更强大的武器,谁先抢占了信息的制高点,谁就拥有了战争的自主权和主动权,谁就更能获得战争的胜利。

3.信息化战争中武器的发展
信息化战争中的作战是一种精确作战。

实施精确作战的物础是高精度打击兵器以及建立与之匹配的信息化战场。

建设信息化战场,主要是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侦察和监视(C4ISR)系统的建设。

CaISR系统的全球化、网络化、一体化和实时化特征,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战略、战役和战术的区分概念,大大提高作战效果。

武器装备呈现出了发展模式通用化、模块化,军事应变实战化、全民化,装备发展组合化、一体化,火力打击智能化、精确化,对抗手段微型化、无人化,系统优势集成化、实时化等特点,这使得战争机器的整体作战结构和作战效果产生了质的飞跃。

三.在信息化战争中人的重要作用
1、信息化条件下战争的实质
在信息化条件下,武器装备的发展不仅没有而且也不可能削弱人的决定作用,反而显得更加重要,更加突出了。

尽管在信息化战争中武器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武器对人的依赖性更大。

无可否认,战争始终是人与人之间的较量,是由人而不是由机器去进行并取胜的。

人依然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2、人的重要性
信息化条件下,尽管武器的地位不断提高,但是人仍然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性因素,信息化武器装备和对信息的作用,是人的能力的延伸和体现,决定战争胜负的依旧是掌握了科技知识和战斗规律的人。

在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中人的体力与体能的作用大幅度下降,而人的智能作用占据绝对优势的地位。

在信息化条件下,武器系统是人的肢体、人的大脑的延伸,具有了某种程度上的自主性。

因此,人在战争中的作用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直接的技术操作交给机器去完成,人可以非现场、非直观、非接触地实施作战行动。

但是这并不就意味着人丧失了战争的主体地位。

谁都无法否认:再先进的武器还是由人来制造和使用的,离开了人,武器既不会自动产生,也不会自发地发挥效能,其性能在实战中发挥的程度,除了取决于战场环境外,主要取决于使用者的技术素质和精神素质以及正确的战争指导。

战斗意志、战术技术水平、指挥谋略能力、正确的战争指导等人的因素,在信息化战争的对抗中至关重要,人的主观能动性仍然影响着战争的进程。

人与武器之间的关系,也只能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3、人的作用的表现
21世纪以来的几场局部战争,尽管越来越呈现出信息化的特点,但也同样证明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武器”这个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并没有过时。

比如,以美国为首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使用了大量的信息武器系统,在力量对比上占据着绝对优势。

表面上看,这场战争的胜利是靠先进武器装备打出来的,但实质上如果没有大批高素质的人来使用这些先进武器,就不可能把先进武器的优势转化为战争的胜势。

正如美国国防部在给国会报告中说的,“战争是依靠人来进行的,灵巧武器需要灵巧的手来操作”。

反观伊拉克军队,自海湾战争以来虽受到西方国家多年封锁,但仍保存了不少现代化武器,如法制“幻影”式战斗机、“飞鱼”式导弹、俄制坦克等,但由于部队缺乏严格训练,军事素质很差,许多军人不会使用这些武器,结果在美军狂轰滥炸面前,那些先进武器装备也只能成为一堆废铁。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尽管武器装备在战争中的作用增大了,但战争归根结底还是人的活动;离开了人的作用,任何先进的武器装备也无济于事。

事实说明,适应信息化战争的需要,必须尊重科学,重视武器的作用,但也决不能迷信“武器制胜”一类的说法。

四、总结
信息化战争的胜负最终还是取决于人与武器能否有机融合。

人与武器对于战争的胜负影响是对立而统一的,我们不能只看到武器装备的威力,看不到人的作用,一味强调武器装备的重要性,而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不能只看到人的作用,看不到武器装备的威力,一味强调人的作用,忽视了先进武器的巨大战争效能。

应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最好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武器装备的效能。

参考文献
[1] 王保存著:《世界新军事变革新论》,解放军出版社2003年版。

[2] 伍仁和著:《信息化战争论》,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3] 胡光正主编:《当代军事体制变革研究》,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4] 刘伟著:《信息化战争作战指挥研究》,国防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