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复习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具体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所结成的一种社会经济利益关系。又称为劳资关系、劳使关系、雇佣关系甚至产业关系等

2、员工是指在就业组织中,本身不具有基本经营决策权力并从属于这种决策权力的工作者。

3.员工团体是指因共同的利益、兴趣或目标而组成的员工组织,包括工会组织和类似于工会组织的员工协会和专门的职业协会。

4.管理方一般是指,由于法律所赋予的对组织的所有权,或一般称产权,而在就业组织中具有主要的经营决策权力的人或团体。

5.管理方团体的主要形式是雇主协会,一般不直接介入员工与管理方的关系之中。主要任务进行集体谈判,向其成员提供支持,通过参与同劳动关系有关的政治活动、选举和立法改革来间接地影响劳动关系。

6.合作,是指在就业组织中,双方共同生产产品和服务,并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一套既定制度和规则的行为。是经过双方协商一致,以正式的集体协议或劳动合同的形式,甚至是以一种非正式的心理契约形式,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7.冲突,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目标和期望不可能完全一致,相反,经常会出现分歧,甚至背道而驰。对员工及工会来说,冲突的形式主要有罢工、旷工、怠工、抵制等,辞职有时也被当做一种冲突形式。对用人方而言,冲突的形式主要有关闭工厂,惩处和解雇不服从领导的员工。

8.力量是影响劳动关系结果的能力,是相互冲突的利益、目标和期望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决定因素。

9.所谓三方性原则就是在制定劳动法规、调整劳动关系、处理劳动争议等方面,政府、雇主和劳工三方代表共同参与决定,相互影响、互相制衡。

10.在人的多种需要当中,在某种条件下会有一种需要排在第一位,在需要结构中占据优势,共他需要排在它的后边,这排在第一位的需要就是优势需要。

11.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

12.罢工。又称同盟罢工,通常是指行业的全体劳动者或企业内的一群劳动者,以工资或劳动条件的改善等经济利益的获得为目的而采取的共同停止工作的行为。

13.怠工,就是懈怠工作的意思,劳动者进行怠工,不需要离开工作岗位或离职,而是在工作中故意懒散、怠惰,或浪费雇主或企业的原材料,以此来达到维持或改善劳动条件的目的。

14.现在劳动者所使用的联合抵制手段,通常是指一群劳动者团结起来,对于不满足他们要求的雇主及雇主有关的人,断绝其社交上和经济上的一切联系,以迫使其就范。

15.黑名单:是雇主在劳动关系冲突中对劳动者采取的一种秘密报复手段。雇主通过秘密调查,将一帮不安分或危险而有可能在劳资冲突中发挥主要或带头作用的劳动者秘密登记在一张表上,并暗中通知本行业其他雇主不要雇佣他们,致使这帮被列在表上的劳动者永无再被雇佣的机会。

16.排工:指雇主在雇佣劳动力时,对某些劳动者采取排斥态度。一般情况下,雇主专排那些加入工会的劳动者,为防止劳动者利用工会与企业讨价还价,以不加入工会为雇佣条件,以后违背此诺言,立即给予解雇。

劳动关系冲突的基本手段:1.劳动者的基本手段:罢工、怠工、联合抵制。2.管理者或雇主的基本手段:关闭工厂、黑名单、排工。

劳动关系冲突的解决办法:调解、仲裁、诉讼、政府干预

17.应对行为:工人对自身所处的地位的看法,以及员工自身对紧张的雇佣关系的单方调节行为,它是雇佣关系性质造成的潜在的紧张和挫折的一种发泄渠道。

18.三方性原则是目前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协调劳动关系普遍采用的一项重要原则和基本格局。是政府与雇主组织和劳工组织(工会)三方就劳动关系领域中的有关问题进行协商与对话,消除误解,弱化有争议的问题,增加达成协议的机会,取得共识,共同协调劳动关系。

19.雇主协会是由雇主组成,旨在维护雇主利益,并努力调整雇主与雇员以及雇主与工会之间关系的组织。

20.工会是由雇员组成的组织,主要通过集体谈判方式代表雇员在工作场所以及整个社会中的利益。

21.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二、多选题

1、员工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蓝领工人、医务人员、办公人员、教师、警察、社会工作者。不包括自由职业者、自雇佣者、农民。

2.劳动关系类型:均衡型、倾斜型、政府主导型

3.影响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因素: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府环境、法律和制度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环境。

4.劳动力市场的运行规律包括劳动力的供求规律,劳动力竞争规律,劳动力流动规律,以及劳动力的自愿交换规律等。

5.合作的根源:被迫、获得满足。

6.劳动立法主要包括:就业安全法、劳动标准法、劳动关系法、社会保险法。不包括劳动教育法。

劳动争议建立了包括谈判和解、调解、仲裁和审判的一整套的劳动争议处理程序。

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在职业介绍、信息服务、职业培训、失业保险、咨询服务以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等方面形成体系,开成网络。

三、简述题

1.劳动关系中管理方的权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对员工指挥和安排的权力;(2)影响员工的行为和表现的各种方式,比较重要的途径是通过提供大量的资源,增加员工的认同感和工作绩效;(3)奖励和考核权;(4)其他相当广泛的决策内容;

2.“投入-产出”模式。

答:在从“冲突”到“稳定”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渠道就是双方通过谈判和相互妥协对劳动关系进行调节,这样就把冲突转化成了规范各种就业组织的规则,而这种劳动关系的调节模式就称为“投入-产出”模式。

3.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

答:1、劳动关系的建立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2、劳动关系的确定是通过契约的形式认定的3、劳动者集体组织在劳动关系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4、劳动关系的实质仍然是对抗性的

4.股份制劳动关系的特点

答:1、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主体身份比较清晰。2、劳动关系的运行及关系处理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①股份制劳动关系是通市场形成的②在劳动标准的确定及实施上参照市场标准,通过合同或企业制度确定。③劳动关系的解除一般也都是运用市场机制,由双方按照合同办理。所以劳动力的流动在股份制公司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

5.我国私有经济劳动关系的特点

答:1、在劳动关系的性质上,我国私营经济的劳动关系,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劳资关系。所谓劳资关系,其最基本的特点是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形成的一种雇用劳动关系。2.在劳动关系的构成及力量对比上,呈明显的不平衡状况。私营企业主已构成了一个阶级。3.除个别规模较大的外资企业外,绝大部分的私有企业处于一种很不规范的状态中。这种不规范表现在劳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