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民俗文化
我的家乡大美兴化作文

我的家乡大美兴化兴化,位于江苏腹地,是一片丰饶的水乡泽国。
她以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淳朴的民风民俗,构筑了一幅迷人的画卷,令人心驰神往。
兴化处处风景如画,美不胜收,有许多著名的景点,首屈一指的当然是千垛菜花景区啦!它位于缸顾乡,面积有近万亩。
在春天油菜花盛开时,整个景区一片金黄,好像一块巨大的'地毯,引来了无数的蜂蝶,给金地毯绣上了花纹似的。
这样的美景不知迷醉了多少游人呢!美丽的千垛景区还彰显了古代兴化人民的聪明才智。
兴化地势低洼,好多土地经常被水淹没,于是在雨少的季节里,人们就把一块土地上的土挖出来覆盖到另一块土地上面,形成了现在的千垛奇观。
在千垛景区不远处还有一座水上森林。
它位于李中镇,面积有两千多亩。
这里的水杉树林立丛生,河水纵横回环,鸟儿们自由飞翔,空气非常清新。
坐船游玩,看着树林和飞鸟,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就像行走在画中一样。
除了自然景观,兴化的历史文化同样令人叹为观止。
作为一座有着2500年历史的古城,兴化孕育了众多杰出的人才。
从元末明初文学家施耐庵,到明代“五朝元老”高谷,再到近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等,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和精神,都在兴化的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兴化还是著名的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的故乡。
郑板桥在兴化生活了32年,其故居位于东门外郑家巷,至今尚存。
郑板桥在艺术上主张“真善美”,他的绘画风格独树一帜,将诗、书、画融为一体,堪称诗画俱佳。
他的书法自成一体,极具个性,与丹青相得益彰。
此外,他还精于篆刻,作品被后世视为珍宝。
郑板桥的艺术成就不仅在当时受到赞誉,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兴化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
无论是自然风光、历史文化还是人文风情,都让人为之倾倒。
来到这里,你一定会沉浸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无法自拔。
《水浒传》里的兴化方言举例

《水浒传》里的兴化方言举例兴化古称“楚水”,又名昭阳,这都印证着兴化原来隶属于楚国,受楚文化影响极深。
明朝之前,兴化人说的是相对纯正的楚地方言。
兴化地处江淮之间,语言兼有南北方特点,属于通泰片方言,是江淮官话的亚种。
通泰片方言区处于古扬州府东部边缘地带,位于江苏中部核心地区,其地理位置是东眺大海,南临长江,北望淮河,西接扬州,基本覆盖里下河地域。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曾经大力支持张士诚政权的苏州、兴化两地人民心怀不满,迁部分兴化人到天津卫,将苏州阊门一带的居民迁往兴化,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洪武赶散”。
所以明朝以后,兴化方言揉进了很多吴语成分。
施耐庵是兴化白驹场施家桥人,他写《水浒传》正处于元末明初改朝换代之时。
可以肯定的是,《水浒传》前70回的完成当在明朝建立之前,后五十回的写作基本与“洪武赶散”属于同一时期,吴语尚未融入兴化方言。
所以整体看,《水浒传》的写作所采用的方言应当是“洪武赶散”之前的兴化方言,与现在的兴化方言还是有差别的。
不过,《水浒传》中有不少纯正的兴化楚地方言还是以顽强的生命力沿袭下来,至今还挂在兴化人的嘴边,响在兴化人的耳旁。
本文仅从中撷取一二,以期抛砖引玉。
1、有的没的喝教许多庄客,把庄里有的没的细软等物即便收拾,尽教打迭起了,一壁点起三四十个火把。
——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有的没的”,意指“所有的”、“全部的”。
史进眼见两个都头带领手下包围了庄院,要捉拿他和朱武、杨春、陈达,只得让庄客收拾了所有的家当,杀将出去。
2、拐棒白头老叟,尽将拐棒拄髭须;绿鬓书生,却把文房抄款目。
——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李逵戗几根蓬松黄发,绾两枚浑骨丫髻,黑虎躯穿一领粗布短褐袍,飞熊腰勒一条杂色短须绦,穿一双蹬山透土靴,担一条过头木拐棒,挑着个纸招儿,上写着:“讲命谈天,卦金一两。
”——第六十一回吴用智赚玉麒麟张顺夜闹金沙渡“拐棒”,原指弯曲的棍子,目前兴化方言中专指“拐杖”,是老年人或者残疾人协助走路的工具。
农历二月兴化民俗

农历二月兴化民俗任兆毓刘双湖“二月二,妈妈带姑丫,结婚的女儿回娘家,净了九,出犁耙,上坟圆坟不过沙。
”这是兴化农历二月的民俗,相对腊月和正月来说,农历二月的民俗较少。
一个地方的民俗,有它的文化内涵,如二月二龙抬头,这是全国性的民俗,在我们兴化实际并不把它作为一种民俗活动。
现罗列几个,以飨朋友。
一、“二月二,妈妈带姑丫”与“六月六,家家带骨肉”,是相连的两次妈妈带已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过过。
“二月二”是在农历二月初二,“六月六”是在农历六月初六,“吃口焦屑养口肉”的季节。
在大集体时,生产队里的农活是一年忙到头,只有在过年的时候,稍微闲落些。
在旧社会和单干的时候,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正月里过年,二月里赌钱、三月里种田”。
那时的物质条件很差,忙于过年与赌钱的只是极少数人,贫困的老百姓有的上江南混生活,农田有许多是一熟田,一年只收一季庄稼。
大集体时生产队里分的口粮也是唬就巴巴的匀着吃,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妈妈舍不得女儿受苦,就找个理由把女儿带回家过过。
再则妈妈老了还要“小棉袄”照顾呢。
二、结婚的女儿回娘家。
这是结婚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回门。
由于现在工作生活节奏快,因为要把回门的这件程序了结,小夫妻俩才能离家,去度蜜月也好,去工作上班也好,去打拼赚钱也好。
多年前大多数是在春节期间结婚,一般情况下腊月和六月是不结婚的,有“六腊不成婚”之谚语。
因为那时没有空调,一是太冷二是太热。
结婚后要等满月即整个新婚一个月后,就是回门的日子。
女儿正月里在婆家是被请新娘子,二月里,小夫妻俩回门,到岳母家是被请女婿。
回门的小夫妻俩要分房而睡,不能睡一张床盖一条被。
不然做嫂嫂的会认为犯冲。
回门回几朝即几天,一般逢单日5天7天,就又回到婆家了。
如今不同,新婚3朝就有回门的,哪个还高兴窝在家里一个月,多数是旅游度蜜月去了。
三、净了九,出犁耙。
兴化有句农谚说“九九八十一,犁耙摱概一齐出”。
意思说净了九,田里农活出了头。
春耕备耕开始了。
犁耙摱概都是大集体时的农具,在冬季收藏起来,到了开春都要收拾整理好,准备春耕备耕用了。
莆田节日习俗有什么

莆田节日习俗有什么莆田节日习俗有什么精选莆田民俗是莆田传统文化的基因之一,是莆田人民历经千百年的岁月洗礼和生活磨练而积累的一种文化形式,是一种充满智慧和经验,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到的莆田节日习俗,欢迎阅读。
莆田节日习俗有什么篇1春节是兴化民间最大的节日,远在异乡的亲人大都回乡同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春节活动为时五天,俗称“五日岁”。
其习俗是:午夜过后,家家燃放鞭炮,叫“开正”。
早家家以线面、“福饭”(干饭)祭祀祖先;祭毕煮线面,每人一碗,寓意“福寿绵长”。
吃线面时第一口不喝面汤,俗语有“初一早喝面汤,出门逢雨衣不干”之说。
吃面后,亲邻戚友间互相拜年,主人以红桔、瓜籽、糖果、“寿面”饷客。
是日,人们纷纷到城镇,或到山村游览名胜,叫做游春。
是禁忌日,人们不敢互相串门。
此俗源于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十一月廿九日,倭寇陷城,莆人被杀者众多,至正月初一贼始退,逃难的人们返家收殓遭难亲友,串门的都是吊丧之人,因此,此日就成为不吉利之日,忌往来。
不过凡初一到过的,不犯此忌。
因初一、初二两天闭井门不取水,初三早才祭神开井门汲水。
开店铺的生意人于此日早也鸣炮开门营业。
新嫁女在这天由新郎作陪,回娘家向父母拜年。
在仙游,这天还是“做十”日,祝寿亲友络绎不绝。
祝寿的礼品一般有线面、鸡蛋、炮烛(女的“做十”要加花粉)、布料、鞋帽、中堂等,数量多少有一定的讲究。
晚上做“大岁”。
此俗同源于倭寇窜犯兴化,百姓逃难,没有在家过“岁”,翌年初一回到家里,收葬遇害亲友后,于初四补过“除夕”,俗称做“大岁”。
在仙游则是初五做“大岁”。
初五如同初一,早饭每人一碗面,然后去游春或探访亲友。
古称上元节,俗称元宵节,也是古时民间社鼓的结束日(社鼓自十二月十六日起)。
元宵节是莆田民间一个重大节日,盛况超过春节,且延续的时间相当长(原因是各村的时间不同,最早的初八,最迟的正月廿九日)。
解放前,元宵之夜,所在村的宫社张灯结彩,摆“宴桌”、叠糕果,乡民们抬菩萨偶像行傩。
兴化的乡风民俗

兴化的乡风民俗有:
1.春节:春节在兴化民间被称为“年”,是一年中最重要、最热闹
的节日。
从腊月廿三开始,家家户户就开始忙年,直到元宵节后才结束。
期间有着一系列的习俗,如扫尘、祭灶、掸檐尘、贴春联、贴门神、做豆腐、送年礼、压岁钱、吃团圆饭、守岁等。
2.清明节:清明节是传统的祭祀节日,主要是祭祖和扫墓。
人们
会在这一天前往祖先墓地,献上鲜花、纸钱等物品,并祈求祖先保佑子孙平安、健康、幸福。
3.端午节: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是赛龙舟、吃粽子的传
统节日。
人们会在这一天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饮雄黄酒等,以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
4.中秋节:中秋节是传统的团圆节,人们会在这一天赏月、吃月
饼、赏桂花等,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5.重阳节:重阳节是传统的敬老节,人们会在这一天登高、赏菊、
喝菊花酒等,以表达对老人的尊重和敬爱。
兴化历史文化浅析

工业的发展而发展的, 形成了安丰、 戴窑、 周庄、 大垛等大的 集镇, 一些农村地区还有定期的集市、 , 庙会 更是文化与商 业的结合。县城东距海边百里, 周围腹地广大, 是海盐内运 的中转地和粮食集散地 , 盐务桥 、 税米桥等地名保存了这段 历史。城区形成了多处有特色的工商业街区, 今天米市河、 发财巷、 补锅塘 、 竹巷等地名便是这段历史的见证。县城有 一批规模较大的商号, 钱庄、 典当业也有相当的规模。万兴 当典主体建筑至今完好, 规模全国罕见。 这批规模较大的老 货真价实, 显示了兴化文化的某些特性。 店经营手段灵活 , 7 . 民 间 文化 。诞生于清代后期的淮剧质朴健美, 直抒胸
座中西合璧的三层小楼, 可以视作兴化建筑文化转型期的
代表。 6.商业文化。兴化商业经济是随着农业 、 、 、 盐业 渔业 手
化县, 兴化从此成为一个独立的县级行政区域延续至今。 在
漫长的历史时期 , 兴化地区的文化内涵逐渐充实, 形式 日 趋 多样。经梳理, 兴化历史文化大致可以归为以下七个方面。 1.文学艺术。 兴化人在文学艺术方面成就辉煌。 宗臣为 明“ 嘉靖七子” 之一。 施耐庵著成古典名著《 水浒
化
浅
析
杨爱国
(兴化市博物馆, 江苏 兴化 225700 )
兴化地处江淮之间、 里下河腹部, 古代东濒大海, 地理 位置较为偏僻 ,但明清以来人才辈出,涌现出大批文化名 人, 现存文化遗迹丰富, 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本文依据 历史文献和文物 、 、 遗迹 实地调查资料 , 对兴化历史文化试 作个案分析, 以期对地域文化研究、 保护和建设有所裨益二 一、 兴化历史文化简述 兴化地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始 自四千年前。战国时期 相传为楚将昭阳的食邑, 唐代在兴化设昭阳镇, 杨吴武义二 年(920年) 于海陵县(后升为泰州)北设招远场, 不久改为兴
兴化特色私房菜有哪些菜

兴化特色私房菜有哪些菜兴化特色私房菜是江苏兴化地区独具特色的传统美食,以其独特的做法、口味和食材吸引了众多美食爱好者。
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些兴化特色私房菜中的经典菜品。
一、糖酥花螺蛳糖酥花螺蛳是兴化地区的传统名菜之一,以新鲜的花螺蛳配以特制的糖酥,经过炸制而成。
它外脆内嫩,色香味俱佳,口感独特。
这道菜既可作为主食也可作为小吃,深受当地人的喜爱。
二、赛螃蟹赛螃蟹是兴化地区的特色私房菜之一。
兴化境内蟹类资源丰富,其中以大闸蟹最为著名。
赛螃蟹采用新鲜的大闸蟹,经过清蒸或红烧等不同的烹饪方式制作而成。
蟹肉鲜嫩,肥而不腻,融入了当地人丰富的烹饪经验和独特的调味技巧,成为一道别具风味的佳肴。
三、醉翁豆腐醉翁豆腐是兴化特色私房菜中的一道经典菜品。
它选用新鲜的豆腐和入味的卤汁,经过腌制入味后再炖煮而成。
豆腐入口滑嫩,口味醇香,充分展现了兴化地区独特的烹饪技巧和鲜美的食材。
四、糟爆蟹糟爆蟹是兴化特色私房菜中的一道招牌菜品,选用新鲜的大闸蟹与特制的糟料搭配炮制而成。
糟爆蟹以其鲜香嫩滑的口感和独特的糟香味道,成为了当地人餐桌上的一道必点佳肴。
五、盐煎虾仁盐煎虾仁是兴化地区一道著名的传统私房菜,选用新鲜的虾仁,配以适量的盐和调味料,经过煎制而成。
这道菜肉质鲜嫩,口感丰满,鲜香可口,营养丰富,深受食客的喜爱。
六、子姜炒带鱼子姜炒带鱼是兴化特色私房菜中的一道经典菜品,选用新鲜的带鱼加入独特的子姜调味,经过炒制而成。
这道菜肴色泽金黄,鲜香爽口,带有姜的辣味和带鱼的鲜嫩,极具特色。
兴化特色私房菜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以其独特的口味和烹饪技巧,在传承与创新中持续吸引着各地食客的关注和品尝。
以上介绍的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菜品,兴化特色私房菜还有很多其他美味值得探索和品尝。
相信这些独特的兴化美食将会给您带来丰富的味蕾享受。
介绍兴化的作文

介绍兴化的作文兴化,位于江苏省东南部,是一个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的城市。
兴化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地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首先,兴化的自然风光令人心驰神往。
这里有着优美的乡村风景,清新的空气和宜人的气候,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在兴化,你可以漫步在绿草如茵的田园间,欣赏到一片片金黄的油菜花海,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
此外,兴化还有着独特的水乡风情,悠悠的运河、古老的桥梁、青瓦白墙的民居,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的仙境之中。
其次,兴化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兴化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古老的建筑、传统的手工艺品和丰富的民俗文化。
兴化有着许多历史悠久的古迹,如石湖古城、东坡文化园等,这些古迹见证了兴化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此外,兴化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如龙舟赛、传统戏曲等,这些传统文化活动每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感受到兴化的独特魅力。
最后,兴化的发展前景广阔。
作为江苏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兴化拥有着良好的发展条件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近年来,兴化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投入力度,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为兴化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兴化还积极推进城市建设和产业升级,不断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位,吸引着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流入,为兴化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兴化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城市,拥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无论是作为旅游目的地还是作为居住之地,兴化都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
相信随着兴化的不断发展壮大,它将会展现出更加美丽和迷人的风采,吸引着更多的人们前来观光旅游,感受到兴化的独特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茅山会船
茅山、顾庄、溱潼,清明节撑会船竞赛的习 俗,由来已久,起源于南宋期间,茅山地区人 民协助山东义民在茅山缩头湖大败金兵的一段 真实历史。
明嘉靖年间,倭寇入侵扬州里下河地区,为 保家卫国,溱潼、茅山、顾庄一带民众纷纷组 织会船队,协助官兵杀敌,后遂演变为一年一 度清明节撑会船的起因。另有撑会船的寓意是 溱潼、茅山、顾庄等地老百姓,为在反金战争 中死亡的山东阵亡之义民的无主坟进行祭扫, 以寄衰思。
判官舞,总称判舞,又名兴化判官 舞,系为纪念唐代大历年间淮南节 度判官李承而形成的表演节目。李 承于公元747年率领军民在今兴化 东部修筑的常丰堰,是兴化历史上 第一项大规模的水利工程,提升了 农耕生产力,奠定了兴化以种植业 为主的农耕经济。 判舞在发展过程 中吸收了傩舞、戏曲的表演形式, 形成如今格局。表演形式分文、武 两种。文判又称走判,以面具饰演, 配以黑白无常或牛头马面,在踩街 过程中表演出各种舞蹈动作。 武判 又称抬判,演员在四人抬着的高架 上表演出各种程式动作,惊险生趣, 配以传统的打击乐,是兴化百姓喜 闻乐见的传统庙会节目。
兴化的民俗文化
板桥道情
郑板桥的书画艺术大家比较熟悉。然而他 的文学作品较之其书画毫不逊色,他的文学 成《就道涉情及》诗是、一词种、民道间情小、调文。章它等源方于面何,时“板 无桥考诗,文相,传自原出本己是意道,家理用必以归传于道圣的贤工,具文,必切 故于名日《用道。情”》他。主后张流直落抒民胸间臆深,受“百道姓着喜民爱间,痛 成由这雍(首五司板来《两为为长尺节称最痒的现为初1道“ 一 正 十 徒 桥 面 种 “ 盛 的 长 奏 唱 初《”7流民稿情雅 为 三 一 文 先 目 “ 羽 行 , 的 , 道 的2道,9行间,》 简” 百 年 岁 膏 生 的 淮 ” 。 情 道情反年蒙 艺于艺几,板走 姓 ( 时 , 堪 第 扬 调 道 。 情》映)着 人世人经它向 喜 方 历 称 一 小 式 情 称1(和十三鼓 忽7的混修采了闻付时中人调,演道拍2服首十皮紧5《饭改用“乐梓十国。”在唱歌板务最七年的忽道板吃,的俗见,四文,本方,)于为)岁慢道情桥的至是”的刻年人一地式是。现闻始时地筒源道手乾流。民者,将为尤简传竹实达作完手,于情段隆行板间为定“以单道片《生。道成拍手唐》,八于桥艺板名宫“,者不道活情了持道朝有使年扬先术桥”宫艺宣紧情《,,《两筒道别得(、生形先调人传”不小》其雍道片。教于淮看式生式怀教调慢唱还《1中正情三一经7异间中 , 好 , 抱 义式地其》道4七尤》、般韵3地的了 于 友 一 长 及最打本。情以年十年四又。》他) 募捐化缘的工具。道情多以唱为主,以说 为辅,也有只唱不说的。现扬州扬剧王子 李政诚演唱的《板桥道情》最为地道。
踩街活动结束后,表演队在八字桥广场上进行了民俗 表演,各支队伍纷纷秀出绝活,场面热闹非凡。
在江苏省境内,有两座茅山。一座在长江以南的 句容市境内,称南茅山;另一座在长江北岸的兴 化市,叫北茅山。
追溯历史的渊源,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是茅盈的 诞辰日,茅盈是明代以前东岳神的原型,因而茅 山庙会由来久远。 “庙会”、“会船、“号子” 堪称场”。是指在寺庙附 近聚会,进行祭神、娱乐 和购物等活动,是中华文 化传统的节日风俗。庙会 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 种传统民俗活动。
“昭阳庙会”解读
昭阳,名云,谥号山子,战国时期楚 国令尹。公元前323年,昭阳领兵伐 魏,连下八邑,楚怀王因其功裂海滨 之地(今兴化)为其封邑。昭阳遂率 屈、景、昭三姓子弟至此垦殖渔猎, 成为有文字记载的兴化境内开拓创业 的第一人,他与同期的三闾大夫(管 理和教育屈、景、昭三姓贵族子弟的 主官)屈原同被尊为兴化的人文始祖, 并被誉为“开邑第一人”。“昭阳庙 会”既传承了兴化历史上都天会、龙 王会、城隍会以及三官、东岳会等庙 会的传统形式,又赋予了“团结拼搏、 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
3、茅山庙会
农历三月十八,江苏兴化的茅山庙 会拉开帷幕,来自茅山周边的戴南、 张郭、陈堡、周庄、沈伦等乡镇 的三万多群众参加了集会。整个 小镇梵音缭绕,锣鼓喧天,香客 不断,盛况空前。各个乡镇(村) 的舞龙队、舞狮队、高跷队、花 船、花旦纷纷走上了街头,舞龙 赛技,在春天祈求风调雨顺、五 谷丰登。“马皮开道”是茅山庙 会上最庄重的民间宗教仪式之一。 “马皮”用一条长铁钎穿脸部颊 腮而过,赤裸着上身,手持大刀 铁棍,面目狰狞地穿街走巷,驱赶 邪魔,以保佑天调雨顺、百姓安 康。“马皮驱邪”这种民俗表演 已在茅山民间流传了几百年。
五人墓是兴化庙会的主要保留节目。 节目所表现的是发生在明朝天启年间 的真实历史事件。其时魏忠贤当政。 残害东林党人,派骑尉往苏州捉拿周 顺昌,引起民愤。颜佩韦、杨念如、 马杰、沈扬、周文元五义士发起数万 人包围知府衙门,后遭镇压,五人死 难。“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 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张 溥《五人墓》),表现了大无畏的精 神,事后,周顺昌葬于兴化竹泓,杨 念如等人的后裔避难到兴化。崇祯照 雪后,张溥为作《五人墓》被收入 《古文观止》,故庙会中表现五义士 视死如归的场景亦被命名为“五人 墓”。“五人墓”鞭挞丑恶,弘扬了 民族正气。
1、茅山号子
茅山号子是起源于兴化茅山地区的一种民歌,是茅山人民 在生产劳动中,用号子形式配以号词,激发情绪,抒出胸 意。茅山号子从古代一直唱到今天,久盛不衰,闻名遐迩。 茅山号子以舒缓悠长的音调旋律,明快有力的音乐节奏, 快慢自由的演唱速度,分合有致的歌唱形式,形成了高低 协调、咏叹自如而独特的民歌风俗。从表现劳动的形式上 看,茅山号子分为车水号子、栽秧号子、薅草号子、挑担 号子、碾场号子、掼把号子等。演唱形式为一人领唱、多 人搭腔。 2010年5月18日,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江苏 省兴化市申报的“茅山号子”入选,列入传统音乐项目类 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兴化市举办第二届昭阳庙会
视频简介
近400人组成的踩街队伍进行踩街表演。銮驾仪仗队伍中, 头锣、二锣、三锣开道,随后是龙凤旗、虎头牌,后面是 举着十八般兵器的銮驾仪仗;接着是昭阳神像。高跷、跑 驴子、花轿、花船、花担、莲湘腰鼓、龙队……芦洲、蒋 庄、中堡、文化馆、十三庄舍等5支民俗表演队伍组成的 民俗表演队身着盛装,特别是民俗表演队中,白蛇传、西 游记、济公等角色,使观众兴奋不已。不少市民表示, “踩街” 既为广大市民祈福纳祥,也传递着大家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