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工具与机械练习题

六年级科学工具与机械练习题
六年级科学工具与机械练习题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学月测试卷

姓名班级

一、填空题

1、我所知道的简单机械有:___、___、___、。

2、人们使用简单机械的目的是___、___、___。

3、由一个较大的___与一个较小的___组合在一起的简单机械叫______。

4、___是我们研究杠杆的好材料。

5、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移动的轮子叫___,随重物移动的轮子叫______,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就是___。

6、能绕着一个固定的支点将物体撬起的简单机械叫___,在它上面有三个重要的点,分别为___、___、___。

7、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但力;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速度变,但力。

8、在生产中和生活中常使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工具有着的用途,科学地运用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地解决很多问题。、

9、与两个啮合,起到及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10、“秤砣虽小,能压千斤”,这是利用了原理的结果。

11、我们手臂一抬就能拿起东西来。这是我们身体里在起作用。

12、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拧起来就越。

二、判断题。

1、杠杆的阻力点、支点、用力点始终在一条直线上。()

2、所有的简单机械都能省力。()

3、有些简单机械不省力,没有必要使用。()

4、滑轮组具备动滑轮、定滑轮的所有优点。()

5、使用杠杆不一定都省力。()

6、杠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当在杠杆的一端加力后,在杠杆的另一端会受到一个反方向的力。()

7、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

8、滑轮就是轮子。()

三、选择题。

1、下列杠杆省力的一组是()

A、撬棍、钢丝钳

B、理发条剪、火钳

C、医用钳子、筷子

2、轴不变,轮越大越__。A、省力 B、费力C、没有任何变化

3、___不能改变用力方向。A、动滑轮B、定滑轮C、滑轮组

4、不同坡度的斜面。

A用力情况一样B越陡越费力C越陡越省力

5、杠杆上,力点到支点1米,支点到重点0.5米,那么它___。

A、费力

B、省力

C、既不费力,也不省力

6、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有一位科学家叫()。他发现了杠杆和滑轮的使用原理和浮力定律。

A、牛顿

B、爱迪生

C、亚里士多德

D、阿基米德

7、( )的特点是:秤杆上有尺寸刻度,挂物品的绳子和挂秤砣的绳子都可以在秤杆上滑移。

A 、提系杆秤

B 、不等臂秤

C 、等臂杠杆秤

D 、指针式弹簧秤 8、省力杠杆有( ),属于费力杠杆有( ),属于等力杠杆有( )。 A 、跷跷板 B 、镊子 C 、钉锤 D 、方向盘 四、填一填。

1、下图中,A 、B 两个轮轴的轴粗细相同,你会选择哪一个来提起重物?怎样使用?为什么?

原因:—————————————————————————— 2

(1

( 名称:____ 名称:____

名称:____ 作用:_ __

作用:____

作用:____

六、请标出杠杆尺的状态。 (共计10分)

六、观察与实验(共13分)

1、给你2个钩码,在杠杆尺右边怎样挂才能使下面的杠杆达到平衡呢?请在下图中画出来。

2、有表面光滑的4块木板,他们的长度分别是20厘米、40厘米、60厘米、100厘米,小红拥它们搭在一个高10厘米的木块上,分别形成A、B、C、D四个斜面,再用测力计沿着斜面将2500克的物体拉上去,得到如下数据。

该实验方法属于实验,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相同的条件是、、等。分析小红研究得到的实验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工具和机械》科学知识点整理

单元一:《工具和机械》 ★要求:①流利熟练地一课一课背诵,家长、组长背一课签一课字。 ②黑体字打头的只提示黑体字内容,没有黑体字的全句背诵。 ③括号中的楷体字希望同学们在读的时候重点看。 ④背诵是为了积累、理解和掌握,希望同学们自觉低理解性背诵,按时完成。 第一课使用工具 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2.机械: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构造很简单的机械,又叫(简单机械)。 第二课杠杆的科学 1.杠杆: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杠杆有(3)个点。支撑这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2.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3.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杠杆举例:

省力杠杆:开瓶器、核桃钳、羊角钉锤、裁纸刀、老虎钳… 费力杠杆:火钳、镊子、筷子、裁缝剪刀、钓鱼竿…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订书机、跷跷板… 第四课轮轴的秘密 1.轮轴: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轮轴在轮上用力时(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力)。当轴一样大时,轮越大越(省力)。 2.轮轴机械:门把手、自来水龙头、汽车方向盘、自行车把手、扳手… 3.实验:螺丝刀刀柄粗细的秘密 我的猜想: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研究的材料:2把刀柄粗细不同的螺丝刀,2枚螺丝钉、1块木板 研究的方法:(1)分别用刀柄粗细不同的2把螺丝刀把2枚螺丝刀拧进木板中; (2)比较2把螺丝刀所用力的大小。 研究的结论: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1.定滑轮:固定在一个位置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它的作用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2.动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它的作用是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同一种工具,用法不一样,所应用的科学原理也不一样,如:螺丝刀拧螺丝钉运用了(轮轴)的工作原理;螺丝刀撬罐头盖,运用了(杠杆)的工作原理。

科学六年级下册作业本参考答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作业本参考答案 六年级下册 郑重说明: 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版小学科学作业本,一直是科学老师进行教学的得力助手,能有效记录和评价学生学习情况.近几年,由于该作业本数次修订,之前由科学老师志愿者编写的作业本参考答案已不便继续使用,许多地方都出现题目和答案不一致的现象.为此,我们重新招募科学老师编写2018年下册科学配套作业本参考答案,在此罗列志愿者名单,并表示衷心地感谢. 三下:姚力军(小兔子)、张淑飞(灰灰恢) 四下:陈晓吉、孙小宝(叨叨客)、曹建清(清心) 五下:陈亚飞(海阔天空)、吴凤(happy小豌豆)、朱建英(小七) 六下:许剑珍(葫芦)、李雪颖(捕风)、刘竹英(代玳) 统稿:陈建秋(不睡觉的兔) 本册作业本参考答案由许剑珍(葫芦)、李雪颖(捕风)、刘竹英(代玳)负责提供,若有异议可联系相关老师交流,也可以到小学科学教学论坛发贴讨论.论坛地址: 本册参考答案目录: 六下第一单元,2—13面,许剑珍(葫芦)编写,14—17面,李雪颖(捕风)编写 六下第二单元,18—26面,许剑珍(葫芦)编写 六下第三单元,27—31面,李雪颖(捕风)编写,32—36面,刘竹英(代玳)编写六下第四单元,37—42面,刘竹英(代玳)编写 六下综合练习:43面,刘竹英(代玳)编写 微小世界

1、放大镜 2、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特点,并填表(可用文字描述或用图表 示). 物体名称 肉眼观察的发现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报纸 字的笔划很清晰, 纸面呈灰色,有颗粒感 字的笔划是由放多黑色小点组成,纸面灰面,凹凸不平,撕开的口子能看到清晰的毛边. 布料 能清楚的看到交错的线,表面有细毛. 横竖交错的线很清晰,能清楚的看到表面卷曲 的细毛. 3、选择题. (1)( C )发明了眼镜. A 、格罗斯泰斯特 B 、牛顿 C 、培根 D 、伽利略 (2)下列透明玻璃片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C D ). 观察微小零件 查看胚芽 拆除危险物品 考古学家 研究文物 学生 探险家 部队指挥官 查看微缩地图 观察小动物 聚光取火

六年级下册科学测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形成性测试题 一.我会填: 1.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动物、植物的子代和亲代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特征,叫做()。 2.人类有遗传不仅遗传现象,()和()也有遗传现象。 3.变异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指()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异,称为()的变异;另一种是指在()下产生的变异,其()没有发生变化,称为()的变异。 4.金鱼品种繁多,这些品种的培育就是利用了金鱼繁殖时的()现象。 5.()和()是生命最基本的两种特征。 6.()被人们成为现代遗传学之父,我国的()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7.除了生物自身产生的变异,用()也可以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异。 8.有些变异对生物是()的,有些变异对生物是()的,还有一些变异()。 9.()使物种延续,()使物种后代出现差别。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父母双方都是高个的,因为遗传的缘故,所生子女一定是高个的。() 2、太空椒是因为它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异,所以才长得果大色艳,籽少肉厚的。() 3、生物的每一个特征都是能遗传的。() 4、遗传和变异是生命最基本的两种特征。() 5、变异都是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 6、同遗传一样,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7、形态各异的金鱼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野生鲫鱼的后代与亲代存在的遗传培育而成的。() 8、孟德尔被人们称为遗传学之父。() 9、变异对生物体都是有益的。() 10、袁隆平是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用人工的方法也可以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异。科研人员利用人工()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 ①遗传; ②变异; ③繁殖。 2、俗话说:“一猪生九崽,连母个个样”就是对()现象的生动描述。 ①遗传; ②变异; ③繁殖。 3、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 ①繁殖; ②变异; ③遗传。 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话说的是()现象。 ①遗传; ②变异; ③遗传和变异。 5、10万株的三叶草中,才有一株会长出四片叶子,这是生物的()现象。 ①遗传; ②变异; ③自然选择。 6、人的智力与遗传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智力是先天遗传的; ②人的智力与遗传无关; ③后代的智力与遗传有关,但不是完全靠遗传决定的。 7、大自然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这是因为生物()的缘故。 ①变异; ②遗传; ③自然选择。 8、科学家对生物的变异现象做了一些有趣的利用。如无籽西瓜、新型草莓、太空椒、瘦肉型猪等都是利用了()现象。 ①遗传; ②变异; ③自然选择。 9、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产生的变异,其遗传没有发生变化,称为()。 ①变异; ②可遗传的变异; ③不可遗传的变异. 10、下列项目中,()不能被遗传。 ①相貌;②身高;③知识。 四、智慧问答: 1、写出关于遗传与变异的谚语。(各写三个) 2、什么叫可遗传变异?什么叫不可遗传变异? 五、分析与讨论: 生物变异现象有哪些利弊?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六年级科学上册《工具和机械》复习提纲

六年级科学上册《工具和机械》复习提纲 六年级科学上册《工具和机械》复习提纲 一、填空: 11、在生活生产中,人们做事情常常用工具帮忙。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 12、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13、再复杂的机械也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各式各样的工具就是简单机械,如杠杆、滑轮、斜面等。 14、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机械。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简单工具又被人们称为工具。 21、在一根棍子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 2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杠杆有三个重要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23、玩跷跷板时,小孩要想压起大人,就要尽量远离支点;当我们剪断一根较粗的绳子时,使用剪刀的根部省力。 24、省力杠杆有:钳子、尖嘴钳、偏口钳、剥线钳、订书机、手术剪、园林剪、船桨、铡刀、切刀、羊角锤、杆称。

2、费力杠杆有:筷子、镊子、夹子。 26、不省力不费力的杠杆有:天平、剪子、 31、杠杆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不费力杠杆。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32、支点在中间的杠杆有:剪刀、起钉锤、撬棍;阻力点在中间的杠杆有:开瓶器、胡桃夹、铡刀;用力点在中间的杠杆有:镊子、筷子。 33、杆称的提绳是支点,秤砣是用力点,秤盘是阻力点。 41、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42、在轮轴装置中,轮越大,提起重物越省力,但提起重物时拉动绳子的距离越长了。 43、当轮带轴工作时,轮轴的作用是省力;当轴带动轮工作时,轮轴的作用是省距离。 44、属于轮轴的机械有:汽车方向盘、自行车把、活 扣扳子、改锥(螺丝刀)、门锁把手、水龙头开关、辘轳、等。 1、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2、定滑轮的缺点是不能省力,优点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的缺点是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优点是能省力。 61、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62、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71、像搭在汽车车箱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沿斜面提升物体比向上提升物体省力,但费距离。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卷【参考答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卷【参考答案】

上城区2009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质量监测 六年级科学试卷 班级 姓名 一、判断(对的打“√”,错的打“×”)(33%) 1.月球引力大约为地球的六分之一。………………………………………………() 2.电能可以转换成热能,但热能无法转换成电能。………………………………()3.月食一般发生在农历十五。………………………………………………………() 4.人们把看起来不动的星星分成群,划分不同区域,并以人、动物或其它物体命名,人们把这些区域称为星座。…………………………………………………………………() 5.宇宙中每时每刻都有许多的恒星诞生,同时也有许多的恒星消亡。…………()6.不锈钢材料制成的物品是永远不会生锈的。……………………………………()

7.小河里的水干了,这意味着小河里的水已从地球上消失、不复存在了。……() 8.空气污染、气候变暖、水资源缺乏、全球土地荒漠化,这些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各不相同的,但它们之间又是相互关联的。…………………………………………………() 9.把刚烧开的热水倒入玻璃杯中,玻璃杯很快也会热起来,但玻璃杯的大小、形状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 10.同一棵树上的树叶的大小不一样,但形状是完全一样的。………………………()11.相同大小的物体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一样的。…………………………() 在不同液体中,由于液体的比重不同,浮力也会不一样。 12.自然界中生物与生物之间有多种联系,比如食物联系、互生关系等,非生物和生物之间就没有太大联系了,比如土壤和小鹿。…………………………………………… ()

最新精选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工具和机械4、轮轴的秘密习题精选四十

最新精选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工具和机械4、轮轴的秘密习题精选四十 第1题【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轮轴的是( )。 A、剪刀 B、水龙头 C、夹子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轮轴的是( )。 A、方向盘 B、水龙头 C、夹子 【答案】: 【解析】: 第3题【判断题】 轮轴是一种费力杠杆。(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4题【判断题】 轮轴的轮子越大越费力。(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5题【判断题】 对于螺丝刀而言,在刀柄上用力比在杆上用力省力。(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取下水龙头上的轮子,直接去拧轴,这样______拧开水龙头。(填“容易或不容易”)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一次,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乘船出行时,看到农民十分吃力地从地势低的地方向地势高的地方拎水来灌溉农田。于是,回家之后,他精心设计出了一个内部带螺旋的大圆筒形装置(如图所示),有了它之后,农民再也不用费很大力气从地势低的地方取水了。人们非常感谢阿基米德,于是把这种装置做阿基米德螺旋泵。 观察图片我们发现,阿基米德螺旋泵应用了______的原理,如果想要更省力地把水泵上来,我们应该尽量______摇把和螺旋轴心的距离。 【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像水龙头一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 轮轴的轮越大,就更能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1题【解答题】 小明的爸爸在修理家具的时候,有一个螺丝锈住了,很难拧下来。小明的爸爸便在螺丝刀的木柄上钻了一个小孔,然后取来一根铁棒,将铁棒的一端穿过螺丝刀木柄上的小孔,接着小明的爸爸一手扶住螺丝刀,另一只手推动铁棒,螺丝便拧了下来(如图所示)。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小明的爸爸为什么在螺丝刀的木柄上安装了小铁棒,便很容易地把螺丝拧了下来? 如图所示,如果你在使用扳手拧螺母的时候,由于拧得太紧,无法将螺母拧下,而你身边有下列器材,你会选择使用哪个器材来节省力气,把螺母拧下来?并说明原因。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配套练习答案

1-1、放大镜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 1、放大镜是一种常用的观察工具,也叫凸透镜。 2、用放大镜可以看到很多肉眼看不到的细节。 3、哪些工作要经常用到放大镜用放大镜做什么工作(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正确的使用方法: ⑴眼、物不动而镜动。⑵眼、镜不动而物动。 2、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⑴书上的图像是由彩色点组成的。 ] ⑵电视机和显示器上的图像是由红、绿、蓝的色点组成。 ⑶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三、放大镜的特点。 1、特点:透明;中间厚,周围薄。 2、名词:直径、凸度、焦点、焦距、放大倍数、视野 4、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大(中间越厚,周围越薄;透明球体的放大倍数最大。) ⑴放大倍数=明视距离/焦距 ⑵怎样测量:a测焦距b比较放大前后的字数 c 比较放大的格数d比凸度 ⑶还有哪些物体有类似的作用 1-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一、放大镜下昆虫奇特的身体构造。 1、昆虫的耳朵:蟋蟀的“耳朵”在足内侧,蝉的在腹部,雄蚊、蚂蚁的在触角上、蟑螂的在

尾须上。 2、昆虫的眼睛:分为单眼和复眼,复眼是由一个个小眼组成,不同昆虫小眼的个数不同。每个小眼都只能看到物体的一部分,有复眼的昆虫看到的是一个物体的拼图。昆虫的视力有限,但对移动的物体反应十分敏感。 ! 3、昆虫的触角:蝴蝶的棒状,蟋蟀的丝状,蚕蛾的羽状,天牛的鞭状。不同昆虫触角的形状不同(会画蝴蝶、蚕蛾、蝗虫、天牛的触角);昆虫触角的形状和着生点不同是鉴别昆虫种类的重要特征;昆虫依靠触角分辨气味,嗅觉比人的鼻子还要敏锐。 昆虫触角的作用:感触物体,分辨气味,平衡身体。 4、昆虫的翅膀:布满彩色的小鳞片,小鳞片由许多扁平的细毛组成。 5、昆虫的口器:咀嚼式,蜻蜓、蝗虫;刺吸式,蚊子、牛虻;舐吸式,苍蝇;虹吸式,蝶和蛾;嚼吸式,蜜蜂。 6、昆虫的足:步行足,蟑螂;跳跃足,蝗虫;游泳足,龙虱;挖掘足,蝼蛄;携粉足,蜜蜂。 二、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1、会画蚜虫和草蛉。 2、观察蚜虫要在10倍的放大镜下才可以看清。 3、蚜虫的繁殖:春夏季进行孤雌繁殖;冬季雌雄交配后产卵繁殖。 ; 1-3、放大镜下的晶体 一、观察美丽的晶体。 1、用肉眼直接观察这四种物质是什么样的(形状、颗粒大小等) 2、用放大镜观察这四种物质是什么样的 食盐:白色的立方体。白糖:白色的立方体。 味精:白色的柱状体。碱面:白色的细小颗粒。 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都大致一样。 3、晶体的特征:有比较规则的几何形状。 ·

(A)六年级下册科学试卷

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卷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三四五六总分 得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 生物正是通过遗传、和,从到,从到进化着。 2.现在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电。火力发电用的,水力发电用的和风力发电用到的等这些能源的形成都与有着密切的联系。 3.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面上山岭起伏,峰峦密布,没有______和________。 4.太阳系中有___________颗行星,离太阳最近的是________________,最远的是_____________,地球是距太阳第三近的行星。 5.银河系中,银河直径大约为____________万光年,中心厚度__________万光年,太阳系在离银河系中心_________万光年的位置上。 6.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当时错估了它的质量,所以命名为大行星,太阳系就有了________________。到2006年8月24日,第26届天文联合会大会投票决议,才把它定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准确的在后面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1.恐龙分为食肉和食草两类。( ) 2.到当前为止,全世界仅气象卫星就发射了100多颗。() 3.彗星是由一些未挥发的冰块组成的小而脆弱的天体。( ) 4.太阳能是太阳内部连续持续的核聚变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 ) 5.地磁场的南北极与地球的南北是一致的。( ) 6.宇宙是由那些亮晶的星星组成的。( )

7.“风云”二号是中国自行研制的探测卫星。( ) 8.宇宙飞船最重要的用途是作为天地的往返运输器。( ) 9.观察月相一般使用农历日期。( ) 10.江河湖海水的蒸发是靠大量太阳发出的光和热。( ) 三.选择题。(选择准确的序号填在横线上,每题2分,共10分。) 1.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用火箭做动力飞行的人,他是_____________人。 ①中国②美国③苏联 2.____________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中心发射成功,我国科学探测迈处了第一步。 ① 1963年7月19日② 1964年7月19日③ 1965年7月19日 3.银河系是一个漩涡星系,它所包含的各种类型的恒星总数在______亿颗以上。 ① 10 ② 100 ③ 1000 4.2008年9月25日,__________发射成功,并于9月28日返回地面。 ①神舟五号②神舟六号③神舟七号 5.处于凸盈月和凸亏月之间月相是____________。 ①满月②残月③新月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光年是什么单位?为什么要使用这个单位?

六年级科学工具与机械练习题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学月测试卷 姓名班级 一、填空题 1、我所知道的简单机械有:___、___、___、。 2、人们使用简单机械的目的是___、___、___。 3、由一个较大的___与一个较小的___组合在一起的简单机械叫______。 4、___是我们研究杠杆的好材料。 5、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移动的轮子叫___,随重物移动的轮子叫______,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就是___。 6、能绕着一个固定的支点将物体撬起的简单机械叫___,在它上面有三个重要的点,分别为___、___、___。 7、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但力;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速度变,但力。 8、在生产中和生活中常使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工具有着的用途,科学地运用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地解决很多问题。、 9、与两个啮合,起到及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10、“秤砣虽小,能压千斤”,这是利用了原理的结果。 11、我们手臂一抬就能拿起东西来。这是我们身体里在起作用。 12、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拧起来就越。 二、判断题。

1、杠杆的阻力点、支点、用力点始终在一条直线上。() 2、所有的简单机械都能省力。() 3、有些简单机械不省力,没有必要使用。() 4、滑轮组具备动滑轮、定滑轮的所有优点。() 5、使用杠杆不一定都省力。() 6、杠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当在杠杆的一端加力后,在杠杆的另一端会受到一个反方向的力。() 7、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 8、滑轮就是轮子。() 三、选择题。 1、下列杠杆省力的一组是() A、撬棍、钢丝钳 B、理发条剪、火钳 C、医用钳子、筷子 2、轴不变,轮越大越__。A、省力 B、费力C、没有任何变化 3、___不能改变用力方向。A、动滑轮B、定滑轮C、滑轮组 4、不同坡度的斜面。 A用力情况一样B越陡越费力C越陡越省力 5、杠杆上,力点到支点1米,支点到重点0.5米,那么它___。 A、费力 B、省力 C、既不费力,也不省力 6、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有一位科学家叫()。他发现了杠杆和滑轮的使用原理和浮力定律。 A、牛顿 B、爱迪生 C、亚里士多德 D、阿基米德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个空格2分,共20分】: 1.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发明了【】,而【】的发明人类认识世 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2.我们把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称为【】,比如身边的物质中有食盐.白糖.【】等。 3.我们利用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 4.放大镜把通过透镜所能观察到的范围称为【】。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我们能看到的范围就【】。 6.如果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上分别标着12.5×.40×,那么物体图像将被放大【】。 7.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头上的【】,就是它们的“鼻子”。 8.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表皮细胞上有许多【】,那是植物进行蒸腾和光合作用的 重要器官。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16分】: 1.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 )。 A.反射 B.折射 C.不变 2.凸透镜是( ).透明的镜片。 A.中间厚边缘薄 B.中间薄边缘厚 C.一样厚 3.【】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细胞学说 B.动力学 C.仿生学 4.蟋蟀的耳朵在( )。 A.头部 B.足内侧 C.腹部 5.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 倍。 A.200 B.2000 C.200万 6.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 。 A.相同 B.相反 C.无 7.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对足。 A.2 B.3 C.4 8.凸透镜的凸度越小,它的( ) 越小。 A.放大倍数 B.焦距 C.视野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圆柱形和球形的器皿装水也有放大功能。【】 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同它的面积大小有关。【】 3.把整个洋葱放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4.鱼缸里的水变绿是因为其中有绿藻的缘故。【】 5.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危害,没有好处。【】 6.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3毫米的微小物体【】 7.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8.蝴蝶的翅膀上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9.微生物是生物,也由细胞组成。【】 10.碱面是粉末状的,它不属于晶体物质。【】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工具和机械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班级:姓名: 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3.用螺丝刀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用羊角锤可以比较方便的把钉子从木头中取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4.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5.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6.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也可以这么理解:当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杠杆省力;当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时,杠杆费力;当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7.杠杆尺上有个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8.使杠杆尺保持平衡的方法是,左边阻力乘以阻力臂等于右边动力乘以动力臂。9.常用的杠杆类工具中羊角锤、钢丝钳、开瓶器等是省力杠杆; 火钳、筷子、镊子、面包夹、鱼竿等是费力杠杆; 跷跷板、天平、订书器等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10.有些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力的是因为它有使用方便的好处(如:镊子、钓鱼竿、面包夹、理发剪等)。 11.“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提绳相当于支点,秤砣相当于用力点,称重物处相当于阻力点)。开瓶器、面包夹、镊子它们这些杠杆的支点不在用力点和阻力点之间。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相当于支点,手握物体处相当于阻力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相当于用力点。 12.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这里的棍子相当于杠杆。 13.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螺丝刀是根据轮轴原理制造的工具,所以它的刀柄相当于轮,刀杆相当于轴。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费力。 14.当轮轴的轴不变时,轮越大并且用轮来带动轴转动时就越省力。所以螺丝刀的刀柄总是

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练习题答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练习题答案 单元概述:本单元学生将经历用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对昆虫.晶体.细胞和微生物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激发他们深入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一.单项选择题。 1.(D )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A.近视镜 B.显微镜 C.远视镜 D.放大镜 2.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 制造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C ) A.伽利略 B.布鲁诺 C.培根 D.傅科 二.多项选择题。 1.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B ).放大倍数与(C )直接有关。 A.不透明的 B.透明的 C.中间较厚 D.中间较薄 2.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ACD)有着密切的关系。 A.生活 B.生命 C.生产 D.环境 3.在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微生物.常见的有(ABCDE )。 A.草履虫 B.变形虫 C.喇叭虫 D.眼虫 E. 团藻 三.填空题。 1.(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2.(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3.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也由(细胞 )组成。 4.使用放大镜的观察方法一: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 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5.使用放大镜的观察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6.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物体的影像.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7.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8.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9.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10.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 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显微镜)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它使人类的视野一下子拓宽了许多。 11.生物学家(列文虎克)把两个镜片嵌在圆形金属管子的两头.中间还安上了可以调节两个镜片距离的螺旋杆.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12.1663年.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发现.他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 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细胞 ) 四.判断题。 1.一些微生物太小.没有放大镜或显微镜便不能被看到。(√) 2.微生物没有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结构。(×) 3.物质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种多样的。(√) 6.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4.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获得比其他器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15毫米大 小的微生物体。(×) 5.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 更多的信息。(√) 7.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象一簇簇的针……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8.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 人们又研制了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100万倍。(×) 9.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0.生物是由细胞组成的.我们的皮肤表面.每平方厘米含有的细胞数量超过20万个。(×)

六年级科学试卷下册

小学科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考试卷 一、填空(43分) 1.倍数大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_______,看到的的范围_______;倍数小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 _______,看到的范围_______。 2.放大镜下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_______。 3.生活垃圾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类。 4.做填埋模拟实验时,浸过墨水的纸巾相当于_______,喷水相当于_______。 5.当前世界存在着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月球是地球的_______,月球围绕地球________。 7.人们把看起来不动的星星分成群,划分不同区域,并以人、动物或其它物体命名,人们把这些区域称为_______。 8.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_______七星。在北部天空的小熊座上有著名的_______星。 9.古代人们对月相有特别的称呼,初一时称为_______,十五时称_______。 10、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11、化学变化常常伴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发生。 1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 13、太阳系是以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八大行星(按离太阳近到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阳光、_______等构成我们周围的环境。 16、处理垃圾的方法有等_______。 17、淡水在自来水厂中除了沉淀和_______之外,还要_______处理,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 18、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农业的杀虫剂和肥料、工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科学六年级上册《一 工具和机械 1.使用工具》_14

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理解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能够协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能够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 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 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 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 那么锤子能协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 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协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协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小组讨论填表新课标第一网 工具名称能够做哪些事情工具名称能够做哪些事情 4、小组汇报: 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能够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使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启后) 三、选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 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 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 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展开实验 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 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 1、请大家观察P3的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工作。 并且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大石头用撬棍当赶感去撬动比较省力;利用绳子和滑轮组成定滑轮能够很方面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3、教师小结: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能够省力、方便地完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个空格2分,共20分): 1、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发明了(),而()的发明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2、我们把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称为(),比如身边的物质中有食盐、白糖、()等。 3、我们利用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 4、放大镜把通过透镜所能观察到的范围称为()。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我们能看到的范围就()。 6、如果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上分别标着12.5×、40×,那么物体图像将被放大 ()。 7、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头上的(),就是它们的“鼻子”。 8、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表皮细胞上有许多(),那是植物进行蒸腾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16分): 1、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 )。 A、反射 B、折射 C、不变 2、凸透镜是( )、透明的镜片。 A、中间厚边缘薄 B、中间薄边缘厚 C、一样厚 3、()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细胞学说 B、动力学 C、仿生学 4、蟋蟀的耳朵在( )。 A、头部 B、足内侧 C、腹部 5、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 倍。 A、200 B、2000 C、200万 6、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 向( ) 。 A、相同 B、相反 C、无 7、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对足。 A、2 B、3 C、4 8、凸透镜的凸度越小,它的( ) 越小。 A、放大倍数 B、焦距 C、视野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圆柱形和球形的器皿装水也有放大功能。() 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同它的面积大小有关。() 3、把整个洋葱放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4、鱼缸里的水变绿是因为其中有绿藻的缘故。() 5、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危害,没有好处。() 6、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3毫米的微小物体() 7、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8、蝴蝶的翅膀上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卷

蓝田开发区实小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班级座号姓名评分 一、填空(36分) 1、、、、都是常见的简单机械。 2、一根橇棍就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叫。 3、天平是用来测量物体的一种仪器,它是根据原理制成的。 4、像汽车方向盘那样,有一个圆轮和一个轴组成的机械,我们称之为。 5、一个边缘有槽的轮,叫做。 6、像旗杆上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移动的滑轮,叫做。 7、可以跟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 8、在转速均衡的情况下,大齿轮的转速,小齿轮的转速。 9、利用斜坡将重物升高,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提升重物的简单方法,这个斜坡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即。 10、大部分机器都是,,和组成的。 二、选择(20分) 1、下面的工具中不属于杠杆的是()。 A、板手 B、钳子 C、镊子 2、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拧起来越()。 A、费力 B、省力 C、费时 3、自行车是一种常用的复杂机械,其中踏脚是应用了()。 A、杠杆原理 B、斜面原理 C、轮轴原理 4、下列哪些东西是费力的()。A、钥匙B、斧头C、镊子 5、下面机器应用链条传动的是()。 A、自行车 B、抽水机 C、机械闹钟 6、窗帘上一般使用用(),能使我们很方便的拉窗帘。 A、轮轴 B、动滑轮 C、定滑轮 7、下面的机械中一定省力的是()。 A、轮轴 B、杠杆 C、滑轮 8、把杠杆、滑轮、轮轴组合起来的机械是()。 A、带鱼线轮的钓鱼竿 B、手摇削铅笔刀 C、手摇升降机 9、下列物体中应用了滑轮组原理工作的是()。

A、螺丝刀 B、螺丝钉 C、吊车 10、螺旋是()的变形。 A、杠杆 B、斜面 C、轮轴 三、判断(8分) 1、将一物体提升到一个高度时,斜面的坡度不同,所用的力不同,坡度越小越省力。() 2、放在地上的一根木棍就是杠杆。() 3、当轮带轴工作时轮轴的作用是省力,当轴带轮工作时,轮轴的作用是省距离。() 4、自行车是一种便利的交通工具,也是一种体育运动器械。() 四、问答(36分) 1、简单叙述一下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优缺点。(6分) 2、人们在生活中利用了哪些简单机械?(最少写5个)(10分) 3、请你举出日常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工作的工具,画在下面,并在杠杆上标出杠杆的三点,并标出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10分) 4、自行车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自行车是由哪些简单机械组成的?(10分) 蓝田开发区实小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班级座号姓名评分 一、填空(36分)

科学六年级下册作业本参考答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作业本 参考答案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教科版2018年科学作业本参考答案 六年级下册 郑重说明: 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版小学科学作业本,一直是科学老师进行教学的得力助手,能有效记录和评价学生学习情况。近几年,由于该作业本数次修订,之前由科学老师志愿者编写的作业本参考答案已不便继续使用,许多地方都出现题目和答案不一致的现象。为此,我们重新招募科学老师编写2018年下册科学配套作业本参考答案,在此罗列志愿者名单,并表示衷心地感谢。 三下:姚力军(小兔子)、张淑飞(灰灰恢) 四下:陈晓吉、孙小宝(叨叨客)、曹建清(清心) 五下:陈亚飞(海阔天空)、吴凤(happy小豌豆)、朱建英(小七) 六下:许剑珍(葫芦)、李雪颖(捕风)、刘竹英(代玳) 统稿:陈建秋(不睡觉的兔) 本册作业本参考答案由许剑珍(葫芦)、李雪颖(捕风)、刘竹英(代玳)负责提供,若有异议可联系相关老师交流,也可以到小学科学教学论坛发贴讨论。论坛地址:本册参考答案目录: 六下第一单元,2—13面,许剑珍(葫芦)编写,14—17面,李雪颖(捕风)编写 六下第二单元,18—26面,许剑珍(葫芦)编写 六下第三单元,27—31面,李雪颖(捕风)编写,32—36面,刘竹英(代玳)编写 六下第四单元,37—42面,刘竹英(代玳)编写 六下综合练习:43面,刘竹英(代玳)编写 微小世界 1、放大镜

2、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 物体名称肉眼观察的发现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报纸字的笔划很清晰, 纸面呈灰色,有颗粒感 字的笔划是由放多黑色 小点组成,纸面灰面, 凹凸不平,撕开的口子 能看到清晰的毛边。 布料能清楚的看到交错的 线,表面有细毛。 横竖交错的线很清晰, 能清楚的看到表面卷曲 的细毛。 (1)( C )发明了眼镜。 A、格罗斯泰斯特 B、牛顿 C、培根 D、伽利略 (2)下列透明玻璃片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C D )。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1、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身体构造并画下来。 观察微小零件 考古学家研究文物 部队指挥 官 查看微缩地 图 探险家 聚光取火 学 生 观察小动物 拆除危险物品查看胚芽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卷及答案

2014-2015学年下册期中教科版六年级科学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用积累的科学知识填空。(每空1分,共28分) 1、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它的镜片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边缘 薄,它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2、像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等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 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物质叫做晶体。 3、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借助显微镜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 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它们是洋葱的表皮细胞。 4、米饭中有一种叫做淀粉的物质,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变成了有甜味的麦芽糖。米饭中的这种物质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 5、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常见诸如发光发 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等。 6、倍数大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自然大,看到的范围就小; 倍数小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小,看到的范围大。 7、由于煤、石油等的化石燃料消耗量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二氧化 碳, 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壤 沙漠化、大陆和两极冰川融化,给全球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8、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 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错的说明理由,每小题1分,共20分) 1、放大镜具有放大、汇聚光线的作用,没有成像的作用。…………………(×)理由:因为凸透镜对光线有汇聚的作用,但只有当观测的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时,才会看到正立放大的像。 2、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四肢三部分,头部有1对触角,胸部有4对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