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思考题与练习题.doc

合集下载

第三章思考题

第三章思考题

思考题:1. 什么是自发过程?实际过程一定是自发过程?2. 为什么热力学第二定律也可表达为:“一切实际过程都是热力学不可逆的”?3. 可逆过程的热温商与熵变是否相等,为什么? 不可过程的热温商与熵变是否相等?4. 以下这些说法的错误在哪里?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错误?写出正确的说法。

(1)因为/BrAS Q Tδ∆=⎰,所以只有可逆过程才有熵变;而ΔS>∑δQ Ir/T,所以不可逆过程只有热温商,但是没有熵变。

(2) 因为ΔS>∑δQ Ir/T,所以系统由初态A 经不同的不可逆过程到达终态B,其熵的变值各不相同。

(3) 因为/BrAS Q Tδ∆=⎰,所以只要初、终态一定,过程的热温商的值就是一定的,因而ΔS 是一定的。

5.“对于绝热过程有ΔS≥0,那末由A态出发经过可逆与不可逆过程都到达B态,这样同一状态B就有两个不同的熵值,熵就不是状态函数了”。

显然,这一结论是错误的,错在何处?请用理想气体绝热膨胀过程阐述之。

6. 263K 的过冷水结成263K 的冰,ΔS<0,与熵增加原理相矛盾吗?为什么?7.“p⊙、298K过冷的水蒸气变成298K 的水所放的热Q p,Q p=ΔH,而ΔH只决定于初、终态而与等压过程的可逆与否无关,因而便可用该相变过程的热Q p,根据ΔS=Q p/T (T为298 K)来计算系统的熵变”这种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8. 如有一化学反应其等压热效应ΔH<0,则该反应发生时一定放热,且ΔS<0,对吗?为什么?9. 根据S=lnΩ,而Ω是微粒在空间与能量分布上混乱程度的量度,试判断下述等温等压过程的ΔS是大于零? 小于零? 还是等于零?(1) NH4NO3(s)溶于水;(2) Ag+(aq)+2NH3(g)—→Ag(NH3)2+;(3)2KClO3(s)—→KCl(s)+3O2(g);(4)Zn(s)+H2SO4(aq)—→ZnSO4(aq)+H2(g)10. 物质的标准熵S⊙(298K)值就是该状态下熵的绝对值吗?11. 式dG T,p,W'=0≤0与式ΔG T,p≤0在意义上有何不同? 为什么用后式判定过程的自发性时不需加上无非体积功的条件呢?12. “ΔG T,p,W'=0≤0 说明ΔG<0 的过程只能在T,p一定,且W'=0 的条件下才能发生”,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13. 关于公式ΔG T,p=W R'的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1) “系统从A 态到B 态不论进行什么过程ΔG 值为定值且一定等于W'”;(2) “等温等压下只有系统对外做非体积功时G 才降低”;(3) “G就是系统中能做非体积功的那一部分能量”。

第三章思考题及解答

第三章思考题及解答

第三章思考题及解答1. 理想气体等温膨胀过程中△U = 0, 故有Q = -W , 即膨胀过程中系统所吸收的热全部变成了功,这是否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为什么?答: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前提是“不发生其他变化”,应该理解为“系统和环境都完全复原”。

也就是说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产生在系统“工作了一个循环”这样的前提之下的结论。

2.理想气体等温膨胀过程21ΔlnV S nR V =,因为V 2>V 1,所以ΔS >0。

但是根据熵增原理,可逆过程0S ∆=,这两个结论是否矛盾?为什么?答:不矛盾。

恒温过程只能用克劳修斯不等式判断过程是否可逆,只有绝热过程或隔离系统中发生的变化才能用熵增原理判断过程是否可逆。

3.理想气体自由膨胀过程△T = 0,Q = 0,因此△S =QT= 0, 此结论对吗? 答: 不对。

因该过程为不可逆过程, 所以△S 不能由过程的热温商求算,而应通过设计可逆途径求算。

4.在恒定压力下,用酒精灯加热某物质,使其温度由T 1上升至T 2,此间,没有物质的相变化,则此过程的熵变为21,m d ΔT p T nC T S T=⎰,对吗?如果此间物质发生了相变化,过程熵变应该怎样计算?答:正确。

如果有相变化,设计可逆过程进行计算。

根据题目给出的相变温度不同,将有不同形式的计算公式。

5.“所有能发生过程一定是不可逆的,所以不可逆过程也一定是能发生过程。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答:正确。

因为这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结论。

6.“自然界存在着温度降低但是熵值增加的过程。

”的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举例说明。

(绝热不可逆膨胀)。

答:正确。

熵值不仅与温度一个变量有关,还与其它状态性质有关。

如与体积、压力有关。

如双变量系统,S = f (T,V )或S = f (T,p )系统经历某变化后,熵值的改变取决于这些变量的综合效应。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绝热不可逆膨胀7.“不可逆过程的熵不能减小”对吗?为什么?答:不正确。

第三章思考题及答案培训资料

第三章思考题及答案培训资料

第三章思考题3.1刚体一般是由n (n 是一个很大得数目)个质点组成。

为什么刚体的独立变量却不是3n 而是6或者更少?3.2何谓物体的重心?他和重心是不是 总是重合在一起的? 3.3试讨论图形的几何中心,质心和重心重合在一起的条件。

3.4简化中心改变时,主矢和主矩是不是也随着改变?如果要改变,会不会影响刚体的运动?3.5已知一匀质棒,当它绕过其一端并垂直于棒的轴转动时,转动惯量为231ml ,m 为棒的质量,l 为棒长。

问此棒绕通过离棒端为l 41且与上述轴线平行的另一轴线转动时,转动惯量是不是等于224131⎪⎭⎫⎝⎛+l m ml ?为什么? 3.6如果两条平行线中没有一条是通过质心的,那么平行轴定理式(3.5.12)能否应用?如不能,可否加以修改后再用?3.7在平面平行运动中,基点既然可以任意选择,你觉得选择那些特殊点作为基点比较好?好处在哪里?又在(3.7.1)及(3.7.4)两式中,哪些量与基点有关?哪些量与基点无关? 3.8转动瞬心在无穷远处,意味着什么?3.9刚体做平面平行运动时,能否对转动瞬心应用动量矩定理写出它的动力学方程?为什么?3.10当圆柱体以匀加速度自斜面滚下时,为什么用机械能守恒定律不能求出圆柱体和斜面之间的反作用力?此时摩擦阻力所做的功为什么不列入?是不是我们必须假定没有摩擦力?没有摩擦力,圆柱体能不能滚?3.11圆柱体沿斜面无滑动滚下时,它的线加速度与圆柱体的转动惯量有关,这是为什么?但圆柱体沿斜面既滚且滑向下运动时,它的线加速度则与转动惯量无关?这又是为什么?3.12刚体做怎样的运动时,刚体内任一点的线速度才可以写为r ω⨯?这时r 是不是等于该质点到转动轴的垂直距离?为什么? 3.13刚体绕固定点转动时,r ω⨯dtd 为什么叫转动加速度而不叫切向加速度?又()r ωω⨯⨯为什么叫向轴加速度而不叫向心加速度?3.14在欧勒动力学方程中,既然坐标轴是固定在刚体上,随着刚体一起转动,为什么我们还可以用这种坐标系来研究刚体的运动?3.15欧勒动力学方程中的第二项()21I I -y x ωω等是怎样产生的?它的物理意义又是什么?第三章思考题解答3.1 答:确定一质点在空间中得位置需要3个独立变量,只要确定了不共线三点的位置刚体的位置也就确定了,故须九个独立变量,但刚体不变形,此三点中人二点的连线长度不变,即有三个约束方程,所以确定刚体的一般运动不需3n 个独立变量,有6个独立变量就够了.若刚体作定点转动,只要定出任一点相对定点的运动刚体的运动就确定了,只需3个独立变量;确定作平面平行运动刚体的代表平面在空间中的方位需一个独立变量,确定任一点在平面上的位置需二个独立变量,共需三个独立变量;知道了定轴转动刚体绕转动轴的转角,刚体的位置也就定了,只需一个独立变量;刚体的平动可用一个点的运动代表其运动,故需三个独立变量。

《统计学概论》第三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统计学概论》第三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统计学概论》第三章课后练习题答案一、思考题1.什么是统计整理,统计整理的对象是什么?P612.什么是统计分组,它可以分为哪几种形式?P633.简述编制变量数列的一般步骤。

P70-754.统计表分为哪几种?P785.什么是统计分布,它包括哪两个要素?P686.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公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P667.如何正确选择分组标志?P658.为什么要进行统计分组?其主要作用是什么?P63(2009.01)二、判断题1.统计整理只能对统计调查所得到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整理。

(×)P61 【解析】统计整理分为两情况:一种是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另一种是对次级资料即已加工过的现成资料进行在整理。

2.对一个既定总体而言,合理的分组标志只有一个。

(×)P67【解析】复合分组就是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进行的分组。

3.在异距数列中,计算次数密度主要是为了消除组距因素对次数分布的影响。

(√ )P744.组中值是指各组上限和下限之中点数值,故在任何情况下它都能代表各组的一般水平。

(×)P72【解析】当组×)(2010.01)P71【解析】变量数列的分组可分为等距分组和异距分组,只有在等距分组的情况下,组数等于全距除以组距。

6.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数和组距。

(×)(2009.10)P65【解析】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选择恰当的分组标志。

7.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

(×)P66 【解析】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确定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而是要通过数量上的变化来区分各组的不同类型和性质。

8.连续型变量可以作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式分组,而离散型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

(×)P72【解析】对于连续型变量,一般只能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对于离散型变量,如果变量值个数较多,并且变动幅度较大时,应该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对于变量值较少的离散型数据,一般编制单项式变量数列。

管理会计白玉芳第三章本量利分析思考题和练习试题参考答案解析

管理会计白玉芳第三章本量利分析思考题和练习试题参考答案解析

第三章本量利分析思考与练习题答案一、思考题:1、什么是本量利分析?其基本公式如何表达?它具有什么用途?答:本量利分析是“成本—业务量—利润分析”的简称,它是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研究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成本、业务量、利润等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专门技术方法。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即:销售收入总额-(固定成本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利润或销售单价×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利润设销售单价为p,销售量为x,固定成本总额为a,单位变动成本为b,利润为P。

则将这些符号代入上述方程式,则为: px-(a+bx)=P本量利分析作为一种定量分析的方法,是企业预测和决策常用的基本方法。

可用于保本点预测分析、目标销售量或目标销售额的预测分析、利润预测分析及利润的敏感性分析、生产决策和定价决策、不确定性分析、经营风险分析、全面预算编制、责任会计与业绩评价等。

2、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包括哪些内容?答:本量利分析一般有以下几方面的假设:1.成本性态分析假设本量利分析必须在成本性态分析已经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即假设本量利分析所涉及的成本因素已经区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类,相关的成本性态模型已经形成。

2.线性假设假定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的产销业务量范围内,总成本性态模型表现为线性方程式(y=a+bx);同时,在相关范围内,单价也保持不变,使得销售收入函数也是一个线性方程式(y=px)。

此外,总成本函数和收入函数均以同一产销业务量为自变量。

3.产销平衡和品种结构不变假设假设企业只安排一种产品的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均能通过市场实现销售,并且自动实现产销平衡。

对于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在总产销量发生变化时,各种产品的销售额在全部产品总销售额中所占比重不变。

这种假设可使分析人员将注意力集中于单价、成本以及业务量对利润的影响上。

3、什么是贡献毛益?贡献毛益的实质是什么?答:贡献毛益,也称边际贡献、创利额,是指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余额。

第3章思考题和习题解答

第3章思考题和习题解答

第3章短路电流计算3-1 什么叫短路?短路的类型有哪些?造成短路的原因是什么?短路有什么危害?答:短路是不同相之间,相对中线或地线之间的直接金属性连接或经小阻抗连接。

短路种类有三相短路,两相短路,单相短路和两相接地短路。

短路的原因主要有设备绝缘自然老化,操作过电压,大气过电压,污秽和绝缘受到机械损伤等。

短路的危害有:1 短路产生很大的热量,导体温度身高,将绝缘损坏。

2 短路产生巨大的电动力,使电气设备受到变形或机械损坏。

3 短路使系统电压严重降低,电器设备正常工作受到破坏。

4 短路造成停电,给国家经济带来损失,给人民生活带累不便。

5严重的短路将影响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使并联运行的同步发电机失去同步,严重的可能造成系统解列,甚至崩溃。

6 不对称短路产生的不平横磁场,对附近的通信线路和弱电设备产生严重的电磁干扰,影响其正常工作。

3-2 什么叫无限大功率电源供电系统?它有什么特征?为什么供配电系统短路时,可将电源看做无限大功率电源供电系统?答:所谓“无限大容功率电源”是指端电压保持恒定、没有内部阻抗和功率无限大的电源,它是一种理想电源,即相当于一个恒压源。

无限大功率电源供电系统的特征是:系统的容量无限大、系统阻抗为零和系统的端电压在短路过程中维持不变。

实际上并不存在真正的无限大功率电源,任何一个电力系统的每台发电机都有一个确定的功率,即有限功率,并有一定的内部阻抗。

当供配电系统容量较电力系统容量小得多,电力系统阻抗不超过短路回路总阻抗的5%~10%,或短路点离电源的电气距离足够远,发生短路时电力系统母线降低很小,此时可将电源看做无限大功率电源供电系统,从而使短路电流计算大为简化。

3-3无限大功率电源供电系统三相短路时,短路电流如何变化?答:三相短路后,无源回路中的电流由原来的数值衰减到零;有源回路由于回路阻抗减小,电流增大,但由于回路内存在电感,电流不能发生突变,从而产生一个非周期分量电流,非周期分量电流也不断衰减,最终达到稳态短路电流。

第三章习题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习题与思考题参考答案

习题与思考题3-8 按要求写出相应的指令。

(1)把寄存器R6的内容送到累加器A中。

(2)把外部RAM 1000H单元的内容传送到内部RAM 30H单元中。

(3)清除内部RAM 3FH 单元的高4位。

(4)使累加器A的最低位置1。

(5)清除进位位。

(6)使ACC.4和ACC.5置1。

(7)把外部ROM 2000H单元中的内容送到内部RAM的20H单元中。

(8)把外部ROM 2000H单元中的内容送到外部RAM的3000H单元中。

答案:(1)MOV A,R6(2)MOV DPTR,#1000HMOVX A,@DPTRMOV R0,#30HMOV @R0,A(3)ANL 3FH,#0FH(4)ORL A,#01H(5)CLR C(6)ORL A,#30H(7)CLR AMOV DPTR,#2000HMOVC A,@A+DPTRMOV 20H,A(8)CLR AMOV DPTR,#2000HMOVC A,@A+DPTRMOV DPTR,#3000HMOVX @DPTR,A3-10 编写程序段完成如下要求。

(1)将寄存器R0中的内容乘以10(积小于256)。

(2)将片内RAM 30H单元开始的15个字节的数据传送到片外RAM 3000H开始的单元中。

(3)将片外RAM 2000H开始的5个字节的数据传送到片内RAM 20H开始的单元中。

(4)有10个字节的二进制数存放在片内RAM以40H开始的单元内,编程找出其中的最大值并存于内部50H单元中。

(5)将片外RAM空间2000H~200AH中的数据的高4位变零,低4位不变,原址存放。

(6)将外部RAM 2040H单元的内容与3040H单元的内容互换。

答案:(1) MOV B,#0AHMOV A,R0MUL ABMOV R0,A(2) ORG 0000HMOV R0,#30HMOV DPTR,#3000HMOV R7,#0FHLOOP: MOV A,@R0MOVX @DPRT,AINC R0INC DPTRDJNZ R7,LOOPSJMP $END(3) MOV DPTR,#2000HMOV R0,#20HMOV R7,#05HLOOP: MOVX A,@DPTRMOV @R0,AINC R0INC DPTRDJNZ R7,LOOPEND(4) ORG 0000HMOV A,40H;A寄存器放最大值,且初始化最大值(默认第一个数)MOV R3,#09H;比较次数MOV R0,#41HSTART: CJNE A,@R0,LOOPLOOP: JNC LOOP1;如果比A小,则跳转到LOOP1MOV A,@R0;如果比A大,则更新A的值LOOP1: INC R0DJNZ R3 STARTMOV 50H,ASJMP $END(5) MOV DPTR,#20000HMOV R1,#0BHLOOP: MOVX A,@DPTRANL A,#0FHMOVX @DPTR,AINC DPTRDJNZ R1,LOOPSJMP $(6) MOV DPTR,#2040HMOVX A,@DPTRMOV R0,#20HMOV @R0,AMOV DPTR,#3040HMOVX A,@DPTRXCH @R0,AMOVX @DPTR AMOV A,@R0MOV DPTR,#2040HMOVX @DPTR,A3-15 设有一带符号的十六位数以补码形式存放在R2、R3寄存器中,试编制求其原码的程序。

第三章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三章 思考题与习题

[习题3-1] 某桥梁工程中,有一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梁,弯矩组合设计值 M d =122kN·m,结构重要性系数 0 =1.0;拟采用C25混凝土,HRB335钢筋。设计人员 有三种意见,其截面 b h 分别为 180mm × 400mm , 400mm × 1200mm , 200mm × 500mm,按单筋矩形截面计算,试判断哪种截面合适?说明原因。并计算所需受拉钢 筋面积。
图3-7 习题3-14图
[习题3-2] 求单筋矩形截面在下列情况的x、ξ、 AS 并加以分析,绘出钢筋布置 图。承受弯矩组合设计值 M d =120kN·m,结构重要性系数 0 =1.0。 截面尺寸 b×h (mm×mm) 200×500 200×500 200×500 300×500 200×600
情 况 1 2 3 4 5
图 3-6 习题 3-13 图(单位:mm)
[ 习题 3-14] 某钢筋混凝土矩形梁跨度及受到的荷载如图示, b h 250 mm× 600 mm ,混凝土采用 C30 ( f c =14.3MPa 、 f t =1.43 MPa ) ,纵筋用 HRB400 级 ( f y =360 MPa),箍筋用 HPB235 级 ( f y =210 MPa),全梁长配置箍筋 6@200,试按 承载力计算该梁所需正截面配筋并进行斜截面承载力校核。
图3-2
习题3-9图
图3-3
习题3-10图
[习题3-10] 已知计算跨经 l 0 15000mm 的 形截面梁,C20混凝土,HRB335钢 筋,梁截面尺寸如图所示。该截面弯矩为:结构自重 M GK 542 kN·m,汽车荷载 M QK 514 kN·m,结构重要性系数 0 =1.0。求受拉钢筋面积并复核截面承载力,绘 出钢筋布置图。 [习题 3-11] 下图所示为装配式 T 形截面简支梁桥横向布置图,简支梁的计算 跨径为 24.20m,试求边梁和中梁受压翼板的有效宽度 bf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O
\/\
)
)
)
TO
Y10
)
第三章思考题与练习题
3-1写出题3-1图中梯形图对应的指令表语句。

题3-1图
3-2根据题3-2图,画出X10接通后,Y10的输出波形图,并写出与题3-2图对应的 指令
表语句(al=a2=#300)o
X10
题3-2图
3-3 PCC 程序设计包括哪些基本的内容?(思考题) 3-4什么是PCC 程序设计的状态分析法?(思考题) 3-5简单叙述状态分析法编制程序的步骤。

(思考题) 3-6 PCC 的编程语言有何特点?(思考题)
3-7最常用的PCC 编程语言为梯形图和指令表语句,那么这两种语言各有什么特点? (思
考题)
3-8将题3-8图的梯形图简化改进后,画出新梯形图,并写出相应的指令表语句。

(思 考
题)
)
)
)
3-9画岀与下面指令表语句对应的梯形图。

LD M200 ORN X400 AND( MI0I ORN MI02 OR( M3I 5 AND X403 )
OR( X40I ANDN X402
) ) ORN X405 ST
MI05
3-10设有装料、送料、卸料小车,在初始位置0处,按动启动按钮后,进行装料,10 min
后,小车开始向右送料(此时左限位开关X0接通,右限位开关XI 断开),当达到右端 右限位开关XI 接通,小车便开始卸料,5 min 后,开始返回(左行),小车到达左端X0接 通,小车停在左端,又开始装料,此后,重复前述运动。

当按下停止按钮,小车停止 工
作。

设计控制小车装料、送料、卸料、返回、停止运动的梯形图及对应的指令表语句。

设启动按钮为X10,停止按钮为XII,定时器调用功能块TON 来实现,右行输出逻辑 线圈为
Y0,左行为Y1,装料为Y3,卸料为Y4。

3-11有按红,黄,绿,红,……,黄,绿顺序布詈的12只节日彩灯,要求: (1) 每Is 移动一个灯位; (2) 每次亮0.5 s;
(3) 有一个选择开关:每次只点亮一只灯泡或者每次点亮相邻的三只灯泡。

请设计控制程序,绘出梯形图并编写出指令表语句。

3-12用煤气加热烧杯中的溶液到一定的温度,每隔一定的时间测试一次它的温度,测 试三
次后,计算这三次的温度平均值act_tmp ,预先给定预设温度set_tmp ,实现以下的控 制要求:
(1) act_tmp < set_tmp 时激活加热器开关heat 。

(2) act_tmp > set_tmp 时激活降温器开关cool 。

请用指令表语言和高级语言Automation Basic 设计该控制程序。

3-13行车上有五个载重传感器。

必须将单个的负载加起来,才能确定整个负载。

若总 负载
大于预设负载,则发出警告。

请用指令表语言和高级语言Automation Basic 设计该控制程序。

3-14用高级语言Automation Basic 设计投币式公用电话的控制程序。

要求投入一个硬 币
可以通话3 min,当时间还剩30 s 时给出投币提示。

3-15有10个学生,每个学生的数据包括学号,姓名,三门课的成绩,输入10个学生 数
据,要求计算三门课的总平均成绩,对于总平均成绩高于80分的学生打印出学号,姓名 及
“Excellent!”的字符串;对于总平均成绩高于70分小于80分的学生打印出学号,姓名 及“Good!”的字符串;对于总平均成绩高于60分小于70分的学生打印出学号,姓名及“Pass!” 的字
符串;对于总平均成绩小于60分的学生打卬出学号,姓名及“Not -Pass!”的字符串, 用高级语言
Automation Basic 编程实现。

3-16写出题3-16图中梯形图对应的指令语句表。

(思考题)
3-17利用编程技巧,将题3-16图中的梯形图改画成最省指令的形式,并分别编程, 作以
比较。

(思考题)
3-18有一抢答显示系统,其控制要求为:
(1)参赛者,两个儿童为一组,两个按钮任一按下,其指示灯均亮;
学生一人为一组,按下按钮,灯即亮;
两个教师为一组,两个按钮均按下时,灯才亮。

(2)参赛者若要回答主持人所提出的问题,需抢先按下桌面上的按钮。

(3)指示灯亮后,需等主持人按下复位按钮后才熄灭。

(4)如果参赛者在主持人打开SW开关的10 s钟内压下按钮,将出现彩球摇动,以示参赛者得到一次幸运的机会。

请用梯形图、指令表语言或高级语言Automation Basic设计控制程序。

3-19装卸工件、钻孔、攻丝顺序控制如题3-19图所示。

工件由圆盘带动,送到加工处。

装卸工件、钻孔、攻丝是同时对不同元件进行工作的。

钻孔动作:钻头快速下降到合适位置,开始钻孔,钻到一定的深度,再慢慢退出,然后快速退至最高位豊。

攻丝动作:丝锥快速下降到合适位置,开始攻丝,达到规定位置后,丝锥慢慢退出,到合适位豊后,快速退至最高位置。

装卸动作:将攻好丝的工件卸下,再装上要钻孔、攻丝的工件。

加工完毕后,圆盘旋转120 ,再开始另一个循环加工。

可以单循环工作,也可以多循
环连续工作。

请用梯形图、指令表或高级语言Automation Basic编程实现上述的控制功能。

(思考题)
oui4
X5
题3-19图工作图
3-20已知三相异步电动机Y-△降压启动主接线图'如题3-20图所示。

QK:空气开关 FU:熔断器
FR:热继电器 KM1:接触器1,设由PCC 之Y0驱动。

KM2:接触器2,设由PCC 之Y1驱动。

KM3:接触器3,设由PCC 之Y3驱动。

设电路启动按钮为X0,停止按钮为XI,热继电器触点对应X3。

请设计控制
电动机丫一△降压启动的梯形图。

X6 1/1
(a)
B
|c 卜
D
——1/卜
题3T6图
攻丝处
X3 X4
out5
(c)
KM3 E
题3-20图
3-21用梯形图和指令表IL语言分别编写一个功能块实现三输入的XOR运算功能,并在自己的程序中调用编写好的此功能块。

3-22控制机械手运动的循环过程为:初始位置、启动、夹紧、正转、松开、反转、回原位、停止。

夹紧,松开的时间均为10s,正转,反转的时间均为15s。

设启动按钮为X0,停止按钮为XI,启动继电器触点为M0,计时器为TO, Tl, T3, T4:夹紧由Y3控制,正转由Y2控制,松开由Y1控制,反转由Y0控制。

请设计逻辑控制梯形图,并写出指令表。

3-23电梯是高层建筑内部的重要设施之一。

早期的电梯控制装置由继电接触控制逻辑电路组成,存在功能弱、故障多、寿命短等缺点。

目前,已采用PCC来控制电梯,其性能有很大改善。

由于楼层高低不同,所配电梯的规模就有区别,但其控制原理是一样的,所以, 这里以三层电梯的控制为例。

控制系统的具体要求是:
(1)由一台电机控制上升(正转)和下降(反转);
(2)各层设向上/向下呼叫开关(最高层和最低层只设一只);
(3)电梯到位后具有手动或自动开门/关门的功能;
(4)电梯内具有层号指令按键,开关门按键及指令/呼叫层号指示灯;
(5)电梯内外具有方向及电梯当前层号指示灯;
(6)电梯能自发判断电梯运行方向,能在运行2 s后自动加速,能在接近目的层时自动减速。

请读者试完成电梯控制系统程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