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名词解释
公共基础科技知识:浅析声学小知识

公共基础科技知识:浅析声学小知识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内容非常的广泛,其中常识部分也是考试的宠儿,但常识知识面非常的广泛,涵盖科技知识、人文历史、地理知识等等。
其中,科技常识部分就包含了科技发展史'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科学等内容,给备考的小伙伴们带来了不少烦恼。
但是常识部分的提升要想有所突破,确实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一刻也不可放松。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科技常识中的声学小知识,为常识储备的“大厦”添一块“砖瓦”。
1.声音的含义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
可以被人耳识别的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我们称之为声音。
2.声音的传播声音以波的形式振动(震动)传播。
声音是声波通过任何介质传播形成的运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
当然,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也是不同的,通常声音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
而相较于光的传播速度(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299792458m∕s)而言,声音的速度(在15。
C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就显得非常慢了,这造成了闪电和雷声同时产生,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的现象。
3.声音的特性(1)音色:声音的特色,不同的人声和不同的声响都能区分为不同的音色。
所以不同的熟人叫你,你很快就能分辨出叫你的人是谁,就是凭借音色来辨别的。
(2)音调: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
(3)响度:声音的大小,取决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
4.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可以识别的声音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
如果频率高于20000Hz,我们把这种声波称之为超声波;如果小于20Hz,我们则称之为次声波。
(1)超声波超声波优点很明显,集中表现在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在水中传播距离远。
主要应用在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杀菌消毒、B超机等方面。
心理声学名词解释

心理声学名词解释
心理声学是研究声音在人类心理和认知过程中的作用、效应和机制的学科。
在心理声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名词需要解释,下面是其中一些常见的名词解释:
1. 声音感知:指人类对声音的感知和认知过程。
它涉及到感觉器官接收声音刺激、通过感觉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对声音进行处理和解释等一系列过程。
2. 听觉注意:指人类在感知声音时所选择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听觉注意可以通过选择性注意和分配注意来控制,它对声音的感知和理解起到重要作用。
3. 声音记忆:指人类对声音的记忆能力。
声音记忆可以进一步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短时记忆用于短期的声音信息存储,而长时记忆用于长期的声音记忆存储。
4. 声音感情:指声音在情感表达上的作用和效果。
声音可以通过音调、音高、音色等特征来传递情感信息,如高音调可能表达兴奋或愤怒,低音调可能表达平静或悲伤等。
5. 声音恐惧症:指对声音产生过度恐惧或焦虑的心理疾病。
声音恐惧症可以由不同因素引起,如过去的负面经验、感知问题等,会导致对特定声音或一般声音的过度恐惧。
6. 声音干扰:指不相关声音对目标声音感知和理解的干扰。
声音干扰可以使人们难以注意到、理解或记忆目标声音,影响声
音的有效传达和处理。
7. 声音注意死角:指听觉系统对声音的感知存在的一些局限性。
例如,人类的注意力往往更容易被突然和重要的声音吸引,而忽略或忽视一些低频或不重要的声音。
这些是心理声学中一些重要的名词解释,它们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声音在人类心理和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和效应。
声学基础知识

一、声学基础:1、名词解释(1)波长——声波在一个周期内的行程。
它在数值上等于声速(344米/秒)乘以周期,即λ=CT(2)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以赫兹为单位(3)周期——完成一次振动所需要的时间(4)声压——表示声音强弱的物理量,通常以Pa为单位(5)声压级——声功率或声强与声压的平方成正比,以分贝为单位(6)灵敏度——给音箱施加IW的噪声信号,在距声轴1米处测得的声压(7)阻抗特性曲线——扬声器音圈的电阻抗值随频率而变化的曲线(8)额定阻抗——在阻抗曲线上最大值后最初出现的极小值,单位欧姆(9)额定功率——一个扬声器能保证长期连续工作而不产生异常声时的输入功(10)音乐功率——以声音信号瞬间能达到的峰值电压来计算的输出功率(PMPO)(11)音染——声音染上了节目本身没有的一些特性,即重放的信号中多了或少了某些成份(12)频率响应——即频响,有效频响范围为频响曲线最高峰附近取一个倍频程频带内的平均声压级下降10分贝划一条直线,其相交两点间的范围2、问答(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答:世界上的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在媒质中振动而产生的。
扬声器是通过振膜在空中振动,使前方和后方的空气形成疏密变化,这种波动的现象叫声波,声波使耳膜同样产生疏密变化,传级大脑,于是便听到了声音。
(2)什么叫共振?共振声对扬魂器音质有影响吗?答:如果物体在受迫振动的振动频率与它本身的固有频率相等时,称为共振当物体产生共振时,不需要很大的外加振动能量就能是使用权物体产生大幅度的振动,甚至产生破坏性的振动。
当扬声器振膜振动时,由于单元是固定在箱体上的,振动通过盆架传递到箱体上。
部分被吸收,转化成热能散发掉;部分惟波的形式再辐射,由于共振声不是声源所发出的声音,将会影响扬声器的重放,使音质变坏,尤其是低频部分(3)什么是吸声系数与吸声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吸声性能拭目以待好坏通常用吸声系级“α”表示,即α=1-K;吸声量是用吸声系数与材料的面积大小来表示。
语言学概论的重点名词解释

语言部分语言学: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科学,是关于语言的理论知识。
它的基本任务就是从人们所听到的和看到的语言现象中概括出的语言的结构规律和演变规律。
专语语言学:以某一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它包括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两种。
总之,专语语言学只研究某一种语言。
共时语言学:语言研究的一种方法,从一个横断面描写研究语言在某个历史时期的状态和发展。
历时语言学:语言研究的一种方法,集中研究语言在较长历史时期中所经历的变化。
个别语言学:探讨一种语言或一个语系、语族、语支语言的结构规律或发展规律,如汉语语言学、英语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特征、发展规律,是综合众多语言的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语言学,是语言学的重要理论部分。
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小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从而诞生了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因此又被人们称为经学的附庸。
理论语言学:任何语言的结构状态和演变规律的研究都是理论的研究,可以称之为理论语言学,但实际上,现在一般听说的理论语言学就是普通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学的应用的学科,用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语言在社会生活的应用中产生的问题。
实际上是一种交叉学科,是相关学科的学者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问题而产生的新的学科。
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部门,它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
它为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微观语言学:与宏观语言学相对。
注重研究语言结构状态和内部规律的科学。
通常包括语音学、语义学、词汇学、语法学等。
宏观语言学:宏观语言学,与微观语言学相对,主要研究与语言相关的现象,是语言学的边缘学科,例如从人类学角度研究语言的人类语言学,从社会学角度研究语言的社会语言学等。
响度的名词解释

响度的名词解释响度是一个声学术语,用来描述人类对声音强度的主观感知。
它是声音频率和声音压力级的函数,用来衡量声音在人耳中产生的响亮感。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不同响度的声音。
比如,当我们走进一个酒吧或者音乐会现场时,音乐声会让我们耳朵感到震撼和愉悦;而在一个安静的图书馆中,我们会期望保持安静,希望不会有大声的噪音干扰我们的学习和思考。
这些例子都在提醒我们,声音的响度对我们的感知和情绪具有重要影响。
人耳对声音响度的感知是通过感觉细胞和神经系统的复杂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当声波传播到耳朵时,它们将引起耳蜗中的感觉细胞振动。
这些振动随后被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听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
在大脑中,这些电信号被解读为我们对声音强度的主观感知,即响度。
响度的单位是分贝(dB)。
分贝是用来衡量声音的强度或响度级的常用单位。
分贝的量表是对数尺度,其中每增加一个分贝,声音的强度将增加约10倍。
例如,普通谈话的声音约为60分贝,而喧闹的交通噪音可能高达85分贝以上。
不同的响度级对人的听力和健康有不同的影响。
长时间暴露在高响度的声音下可能导致听力损伤和听觉疲劳。
因此,在噪音环境中,我们应该时刻保护好我们的耳朵,避免长期暴露在高响度的声音中。
这可以通过佩戴耳塞或保持远离嘈杂环境来实现。
此外,响度的主观感知也与个体的心理状态和感受有关。
一些研究表明,响度对人们的情绪和健康状况有直接影响。
例如,噪音污染被认为是一种环境压力,可能导致焦虑、压力和睡眠障碍。
相反,适度的声音刺激可以帮助人们放松、提高专注力和创造力。
在音乐创作和设计领域,了解和控制响度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调整音频的响度,可以影响听众对音乐的感知和情绪反应。
例如,在一首音乐作品中,音乐家可以使用不同的响度级和动态范围来创造紧张、温柔或激动人心的氛围。
掌握响度的运用可以让音乐更加有层次和表现力。
总的来说,响度是描述人类对声音强度的主观感知的术语。
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影响我们的情绪、健康和听觉感知。
音响知识及扩声系统名词解释

三、音响知识和扩声系统 (2)1声学基础知识 (2)1.1声波的物理特性 (2)1.2声波的度量 (2)1.3听觉的主观感受 (3)1.4室内声学 (4)2传声器(话筒) (4)2.1传声器的分类 (5)2.2传声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5)2.3常用传声器 (5)2.4传声器的使用 (6)3调音台 (6)3.1调音台的功能 (6)3.2调音台的分类 (7)3.3调音台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8)3.4调音台的使用 (10)4信号处理设备 (11)4.1均衡器 (11)4.2效果器 (12)4.3压限器: (12)4.4扩展器(噪声门) (16)4.5反馈抑制器 (16)5专业放大器与音箱 (17)5.1专业放大器 (17)5.2专业音箱 (18)5.3功放和音箱的配接 (19)6音响系统的调试 (20)6.1会议厅的声学要求 (20)6.2会议厅音响系统的构成 (20)6.3音响系统的插接件与线缆 (20)6.4音响系统的设定 (22)6.5声反馈的抑制 (23)6.6音响系统的噪声问题 (27)6.7音响系统的运行维护 (28)三、音响知识和扩声系统1声学基础知识1.1声波的物理特性1.1.1声波的频率、周期、波长、声速声速:声波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称为声速。
记作C,单位是米/(m)/秒(s)。
声速与强度和频率无关,在常温(15℃)下为340米/秒,其速度随着温度的变化也略有变化。
声源完成一次振动的时间称为周期,记作T,单位是称(S)频率:每秒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记作f,单位是周/秒(Hz),它是周期的倒数f =1/T人耳可听到的范围从20Hz到20000Hz,随着年龄增大,人的听力范围逐渐向中低频缩小。
好的音乐节目频率都比较宽,可以达到40~16000Hz,一般收录机的频率范围仅100Hz~8000 Hz。
声速、频率与波长有如下关系:C=λ·f或c=λ/T波长:沿着波的传播方向,两个相邻的同相位质点间的距离叫做“波长”。
形容声音各个名词解释

形容声音各个名词解释我们倾听交响乐的跌宕起伏,我们欣赏北美票房冠军影片原声碟的扣人心玄,在感受摇滚乐的澎湃气势,但当你全神贯注为体验那“隆隆”的震撼时,你是否留意到,心爱的耳机还能够承受多少次这样的轰鸣呢?音质——声音的品质美妙的音乐、悦耳的歌声,人人都喜欢。
究竟好听的声音出彩之处是音质取胜还是音效略优呢?围绕声音效果这一问题,有多种探讨与争论。
有谈论音质的,也有探讨音效的,有标榜芯片的,还有崇拜耳机的。
但“音质”与“音效”这两个词的标准定义与理解,很难有统一的标准,主要靠每个人自己的感觉。
因此,也就导致了大家无休无止的争论。
笔者根据对声音和播放器的理解,结合自己的体验,在此提出如下观点:所谓音质就是声音的品质,声音的质量。
具体的描述声音,则包括音响、音调、音色及音型等方的内容。
如果难以理解,可以用数码照片来比喻。
如果一幅照片色彩很纯正,细节层次很丰富,明暗很准确,我们可以说这幅照片单位“画质”很好。
我们可以通过图片处理软件对照片进行处理,可以把色彩浓度加深,对比度加强一些,锐化一下,或者加上一些艺术效果。
这样我们看起来照片好像是更漂亮了,但实际上已经对原有画质破坏了(注意下画面中天空的云)。
处理前处理后第二张图片修饰后看上去景色像春天,但是这是一张拍摄于冬季的照片。
音质也是如此,我们调节均衡器使高低音加强,加上DFX插件等等,令我们听起来好像更悦耳动听,其实很多声音的细节已经丢失了。
有时候我们对声音或者图象进行处理和修饰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更符合个人的欣赏需求。
不过我们不要已为是提升了音质,总之,处理越多,插件越多,对音质破坏越多。
再说一点,现在很多人在比较什么播放软件音质好。
比较不是不可以,但是要懂得怎么比较,不然只会给人说无知。
我们一般听音乐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地加上插件,但实际上,这时候我们比较的只是音效而已,不是音质。
如果去除音效的效果,我们实际上比较的就是播放软件的解码器了,如果使用同一款解码器的播放软件来说,几乎是不可能比较出差别来的。
声学复习题(答案)

3、从人耳听闻频率特性、隔声屏障及建筑构件 的隔声频率特性来说明隔声措施的有效性。 答:人耳对高频声敏感,对低频声迟钝,因此高 频噪声对人的干扰大; 而隔声屏障及建筑构件隔高频声容易,隔低频声 困难,因此对控制噪声干扰有效。
7、文化馆的综合楼里既有歌舞厅又有图书阅览 室,大楼采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请问大楼里有 哪几种噪声,可分别采用哪些措施进行控制。 答:大楼里的噪声有空气声、撞击声、气流声 可采用的控制措施有隔声、减振、消声。
填空:
1、两个声源同时发声时,测得某点的声压级为80 dB, 关闭其中一个声源,测得声压级为70 dB,则被关闭的声 源单独发声时声压级为 80 dB。 2、将墙体厚度增大一倍,其隔声量增大 6 dB。 3、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频带为 中高频 ,穿孔板吸声 构造的吸声频带为 中低频 。 4、保证双层墙隔声性能的关键是避免出现 声桥 。 5、判断室内反射声有利还是不利的分界线是反射声与 直达声的时差为 50毫秒 。
4、建筑围护结构隔声性能有哪些评价指标?写 出隔声性能分级标准。 答:(1)空气声隔声指数Ia,1级:Ia≥50 dB;2 级:Ia≥45 dB;3级:Ia≥40 dB。 (2)撞击声隔声指数Ii,1级:Ii≤65 dB;2级: Ii≤75 dB;3级:Ii≤8噪声 的技术措施 有哪些? 。 答:城市规模控制、区域规划、道路规划、建筑 布局、屏障绿化
11、声波遇到障碍物会发生绕射,当 障碍物 的尺寸远小于声波波长 时绕射显著。 12、声音频带可划分为 倍频带 和 1/3倍频 带 。 13、吸声量的单位是平方米 。 14、两个声音:50 dB、40 dB,它们相加的结 果是 50dB ,它们相减的结果是 50 dB 。 15、在自由声场,与点声源的距离增大一倍, 声压级衰减 6 dB;与线声源的距离增大一倍, 声压级衰减 3 dB。 16、选择多孔吸声材料饰面层的关键是透气 。 17、隔声门窗设计的关键是 处理好缝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波长声波振动一次所传播的距离,用声波的速度除以声波的频率就可以计算出该频率声波的波长,声波的波长范围为17米至1.7厘米,在室内声学中,波长的计算对于声场的分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充分重视波长的作用。
例如只有障碍物在尺寸大于一个声波波长的情况下,声波才会正常反射,否则绕射、散射等现象加重,声影区域变小,声学特性截然不同;再比如大于2倍波长的声场称为远场,小于2倍波长的声场称为近场,远场和近场的声场分布和声音传播规律存在很大的差异;此外在较小尺寸的房间内(与波长相比),低音无法良好再现,这是因为低音的波长较长的缘故,故在一般家庭中,如果听音室容积不足够大,低音效果很难达到理想状态。
很多现场调音师都没有理会到音频与波长的关系,其实这是很重要的:音频及波长与声音的速度是有直接的关系。
在海拔空气压力下,21摄氏温度时,声音速度为344m/s,而我接触国内的调音师,他们常用的声音速度是34Om/s,这个是在15摄氏度的温度时声音的速度,但大家最主要记得就是声音的速度会随着空气温度及空气压力而改变的,温度越低,空气里的分子密度就会增高,所以声音的速度就会下降,而如果在高海拔的地方做现场音响,因为空气压力减少,空气内的分子变得稀少,声音速度就会增加。
音频及波长与声音的关系是:波长=声音速度/频率;λ=v/f,如果假定音速是344m/s时,100Hz的音频的波长就是3.44m,1000hz(即lkHz)的波长就是34.4cm,而一个20kHz的音频波长为1.7cm。
D 对混响时间声源停止发声后,声压级衰减到人耳听不到的程度所需要的时间。
D 动态范围音响设备的最大声压级与可辨最小声压级之差。
设备的最大声压级受信号失真、过热或损坏等因素限制,故为系统所能发出的最大不失真声音。
声压级的下限取决于环境噪声、热噪声、电噪声等背景条件,故为可以听到的最小声音。
动态范围越大,强声音信号就越不会发生过荷失真,就可以保证强声音有足够的震撼力,表现雷电交加等大幅度强烈变化的声音效果时能益发逼真,与此同时,弱信号声音也不会被各种噪声淹没,使纤弱的细节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般来说,高保真音响系统的动态范围应该大于90分贝,太小时还原的音乐力度效果不良,感染力不足。
在专业音响系统的调整过程中,音响师在调音时要主意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是调音台的的输入增益量不要调的过小,否则微弱的声音会被调音台的设备噪声所淹没。
二是压限器的阈值和压缩比的调整要格外慎重,阈值过小和压缩比过大,都会使声音动态压缩严重,故应该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声音的动态损失。
另外,在放大电路和音源中也存在动态范围,此时即可分辨的最小信号和可达到的最大不失真信号之差。
导波模式D 导波导波,guided wave 是井内波场中斜射到井壁上,在井壁间多次反射和沿井传播,并径向干涉的那些波。
对于地层横波速度大于井中流体波速的硬地层,井中以大于横波全反射角射向井壁的波,即使经过井壁间多次反射,能量也不会散失到井外,这部分波径向干涉形成驻波所对应的导波,沿井传播没有衰减,统称为传播模式。
伪瑞利波和斯通利波就属于这一类。
那些以小于横波全反射角射向井壁又多次在井壁间反射的波,每在井壁反射一次,就会有部分能量透射到井外,这部分波在井内传播径向也产生干涉效应形成导波。
由于能量不断的被泄漏到井外,这类导波是衰减的,称为泄漏模式波,或简称漏模。
以纵、横波临界角射向井壁的反射波,称为回响波,也构成导波的一部分。
当介质中有一个以上的交界面存在时,就会形成一些具有一定厚度的“层”。
位于层中的超声波将要经受多次来回反射,这些往返的波将会产生复杂的波形转换且波之间发生复杂的干涉。
若一个弹性半空间被平行于表面的另一个平面所截,从而使其厚度方向成为有界的,这就构成了一个无限延伸的弹性平板。
位于板内的纵波、横波将会在两个平行的边界上产生来回的反射而沿平行板面的方向行进,即平行的边界制导超声波在板内传播。
这样的一个系统称为平板超声波导。
除此之外,圆柱壳、棒及层状的弹性体都是典型的波导。
在波导中传播的超声波称为超声导波。
F 反相两个相同声音信号相位相差为180度的情况,在同一声音的策动下音箱或话筒之间的振动方向相反亦属于反相。
音响系统有左右声道之问反相、真实相位(即输人信号与输出信号之间相位)反相、话筒之间相位反相和多只音箱组成的阵列中部分音箱反相等四种情况。
反相可导致声短路(即声音之间互相抵消,音量减小)、声像失去定位和低音浑浊等现象,对再现声音造成破坏。
F 分贝电功率增益和声强的量度单位,由单位贝尔的十分之一而得名,功率每增加一倍为增加3分贝,每增加lo倍为增加10分贝。
H 哈斯效应双声源系统的一个效应,两个声源中的的一个声源延时时间在5至35毫秒以内时,听音者感觉声音来自先到达的声源,另一个声源好象并不存在。
若延时为。
至5毫秒,则感觉声音逐步向先到的音箱偏移;若延时为30至50毫秒,则可感觉有一个滞后声源的存在。
海尔式杨声器以发明者美国的诲尔博士的名字而命名的扬声器,1973年问世,将振膜折叠成褶状,振膜不是前后振动,而是像子风琴风箱似的在声波辐射的横方向振动,是一种特殊结构的电动式扬声器,主要用于高频。
H 互调失真指两个振幅按一定比例(通常为4:1)混合的单音频信号通过重放设备后产生新的频率分量的一种信号失真,属于一种非线性失真,新的频率分量包括两个单音频信号的各次谐波及其各种组合的加拍和差拍。
J 近场距离为两倍波长以内的声场,声波的最长波长(即频率为20赫兹时)为17米,故对于整个音频范围来说,小于34米的声场为近场,近场的房间称为小房间,在近场的情况下,声音将发生干涉,声场中会存在菲涅尔声干涉区。
J 近讲效应亦称球面波效应,声源距话筒很近时,低音成分逐步增加,距离越近,低音加重越显著。
在使用时,可以利用此效应来增加声音的温暖感和柔和感,但若演唱或演奏时不断交化与话筒间距离,则会使音色改变较大,故应确定一个使用距离。
在调音时,音响师要根据不同音乐的要求,有控制地应用或利用好话筒的近讲效应。
K 扩散场能量密度均匀、在各个传播方向作无规则分布的声场,在此声场中任何一点所接收到的各个方向的声能将是相当的。
L 劳氏效应一种赝(假)立体声效应,将信号延时后以反相叠加在直达声信号上,立即就会产生明显的空间印象,声音似乎来自四面八方,听音者有置于乐队之中的感受。
O 偶极声源即两个相距很近、强度相同、振动相位相反的点声源的组合P 频率声音信号每秒钟变化或振动的次数,频率越高、振动就越快,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P 频散(Dispersion)定义:波速对频率的依赖关系。
频散关系描述了如波长,频率,速度,折射率,衰减系数等特性之间的关系。
介电色散:色散(光学)是指波的相速度取决于波的频率(群速度取决于频率)。
频散(流体力学)在流体动力学中,是指不同波长的波相速度也不同。
频散(声学)是指一个波在材料中传播分成不同频率的几个波的现象。
Q 清晰度、可懂度一个或几个发言人说话,,经过音响系统后,被听音者听清楚的语言单位百分数。
习惯上当语言单位问的上下文关系对决定听音者的确认不占重要地位时,就用清晰度这个词;当上下文关系占重要地位时,就用可懂度这个词。
室内清晰度指脉冲响应中有益声能(对清晰度有帮助的声能,取直达声能和50毫秒以内的反射声能)占全部声能的比例R 绕射声波在空间传播时,如果被一个大小近于或小于波长的物体阻挡,就绕过这个物体,继续前进。
低频声音的绕射能力高于高频声音的绕射能力。
R 挠曲波:S 声在双层或多层隔声结构(例如.房屋中双层间壁;楼板等)中传播声音和影响隔声效果的连接物,是造成房间隔声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
S 声波能引起听觉的振动波,频率在20赫兹至20千赫兹之间,在空气等媒质中传播,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相同,声速等于340米/秒。
次声波、声波和超声波都是在弹性媒质中传播的机械波。
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频率不同。
(1)声波:人们把能引起听觉的机械波称为声波(音频)。
频率在20~20000Hz之间。
(2)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机械波称为次声波。
(3)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机械波称为超声波。
声波的类型(1)纵波:媒质中质点沿传播方向运动的波。
(2)横波:媒质中的质点都垂直于传播方向而运动的波。
(3)表面波:沿媒质表面层传播,幅值随深度迅速减弱的波。
A、平面波:波阵面为平面且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
B、柱面波:波阵面为同轴柱面的波。
C、球面波:波阵面为同心球面的波。
S 声强声波振动强弱程度的参量,在空间某点指定方向上,通过垂直于该方向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总声能。
S 声谱声音频谱的简称,,指构成某一声音的分音幅值(或相位)随频率分布的图形。
S 声级与人们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相一致的物理量,单位为分贝。
听闻对应的声级为o分贝,但o分贝并不意味着没有声音,而是可闻声的起点,声强每增加10分贝,其声级就增加10分贝,房间的本底噪声的声级大约为40分贝,正常对话为70分贝,交响乐高潮时为90分贝,人的痛阈声级为120分贝。
S 声压级声级的单位,用分贝来表示,在通常情况下,声压级等于声强级。
S 声级计预加校准的,包括拾音话筒、放大器、衰减器、适当计权网络和规定动态特性的的指示仪表的一种测量声级的仪器。
有A、B、C等计权方式,A计权测量声级范围为0至30分贝之间,B计权测量声级范围为30至印分贝之间,C计权测量声级范围为印至130分贝之间。
S 声功率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指定面积的声能量,声源的辐射声功串则常指在单位时间内向空间辐射的总能量。
S 声短路振动方向相反的一个或几个声波在空间相遇后相互抵消或损耗的现象,无障板扬声器和音箱反相时都会产生声短路,声短路不仅会使音箱放音音量受到损失,还会造成音质不良和立体声声像失去定位等一系列问题。
S 声部音乐术语。
凡结合两行以上的旋律或两个以上的音同时进行的音乐称为“多声部音乐”,其中每一行旋律或构成和弦进行的每一条音的线条即为一个“声部”。
如二重唱包括两个声部,三重唱包括三个声部,混声四部合唱包含女高音、男高音、女低音、男低音四个声部;弦乐四重奏包含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四个声部。
在音乐中,各个声部间有其基本的音域(或频率)范围,故音响系统再现音乐声部时出现声部不平衡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音响设备的频率响应特性曲线不够平坦。
S 声带录有声迹的电影胶片或在胶片上附着的磁性带。
一般有声影片大都采用光学声带,宽银幕立体声影片则采用多路磁性声带,影片拷贝上的声带位于画面的旁边,影片放映时,声带经过放映机的光学或磁性拾音装置,即能将声带记录的声音信息还原,使声音与画面实时同步播映。
S 声线声音的传播路线,声线图可以表现声音在空间传播情况及其分布情况,是反映空间声场变化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