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名词解释总结1
2021年计算机操作系统考试题库名词解释简答

名词解释操作系统:是配备在计算机硬件上第一次软件,是对硬件系统初次扩充。
并行与并发:并行性是指两个或各种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
并发性是指两个或各种事件在同一事件间隔内发生。
程序顺序执行:单道系统中,程序是顺序执行,即程序在执行时,必要按照某种先后顺序进行,仅当前一操作执行完后,才干执行其后续操作。
因而在某一时刻,系统各个某些中只有一某些在工作。
程序并发执行:在第一种程序输入后;对第一种程序计算;同步对第二个程序输入;从而使第一种程序计算操作与第二个程序输入操作并发执行。
进程与线程:进程是一种具备一定独立功能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一次运动活动。
线程是比进程更小能独立运营基本单位。
线程能比进程更好地提高程序并发执行限度,充分发挥多解决机优越性。
管程:代表共享资源数据构造以及由对该共享数据构造实行操作一组过程所构成资源管理程序共同构成了一种操作系统资源管理模块,咱们称之为管程。
信号量:信号量也叫信号灯,普通是由两成员构成数据构造,是一种拟定二元组。
原语:就是由若干条指令构成,用于完毕一定功能一定过程。
临界资源与临界区:临界资源是系统中某些资源一次只能被一种进程使用。
每个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那段代码成为临界区。
静态优先级与动态优先级:在创立进程时候,且在进程运营期间保持不变称为静态优先级。
动态优先级是指在在创立进程之处,先赋予其一种优先级,然后其值随进程推动或等待时间增长而变化,以便获得更好调度性能。
作业:顾客在一次计算过程中或者一次事务解决过程中,规定计算机系统所做工作总称。
作业控制块:为了管理个调度作业,在多道批解决系统中,为每个作业设立了一种作业控制块JCB,它是作业系统中存在标志。
其中保存了系统对作业进行管理和调度所需所有信息。
快表/页表/段表:块表:为了提高地址变换速度,可在地址变换机构中增设一种具备并行查寻能力特殊高速缓冲寄存器,称为快表。
页表:在分页系统中,容许将进程各个页离散地存储在内存任一物理块中,为保证进程依然可以对的地运营,既能在内存中找到每个页面所相应物理块,系统又为每个进程建立了一张页面映像表,简称页表。
操作系统名词解释整理

操作系统名词解释整理must be done within the defined constraints, or the system will fail.实时系统:实时系统具有明确定义的、不变的时间约束。
否则系统就失效了。
DMA: It is an essential feature of all modern computers, as it allows devices to transfer data without subjecting the CPU to a heavy overhead.直接内存访问:一种不经过CPU而直接从内存存取数据System call: System call provide the interface between a running program and the operating system.系统调用:系统调用为运行中的程序和操作系统提供了Microkernel: the microkernel approach structures the operating system by removing all nonessential components from the kernel and implementing them as system and user-level programs.微内核:微内核将所有不必要的组件从内核中去掉,并将它们作为系统和用户层程序来实现。
Process: It is program in execution。
进程:一个正在运行的程序PCB: each process is represented in the operatingsystem by a process control block (PCB). A PCBcontains many pieces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with a specific process.PCB:操作系统通过进程控制块(PCB)表示进程,一个PCB存储了进程的许多信息。
操作系统名词解释

虚拟存储器是为“扩大”主存容量而采用的一种设计技巧,就是它只装入部分作业信息来执行,好处在于借助于大容量的辅助存储器实现小主存空间容纳大逻辑地址空间的作业。
53.死锁
若系统中存在一组进程(两个或多个进程),它们中的每一个进程都占用了某种资源而又都在等待其中另一个进程所占用的资源,这种等待永远不能结束,则说系统出现了“死锁”。或说这组进程处于“死锁”状态。
8.程序浮动:在多道程序设计系统中,对程序有一些特殊要求,也就是说,程序可以随机地从主存的一个区域移动到另一个区域,程序被移动后仍丝毫不影响它的执行,这种技术称为"程序浮动"。
9.进程:把一个程序在一个数据集上的一次执行称为一个"进程
10.进程控制块:(Process Control Block,简称PCB),是操作系统为进程分配的用于标志进程,记录各进程执行情况的。进程控制块是进程存在的标志,它记录了进程从创建到消亡动态变化的状况,进程队列实际也是进程控制块的链接。操作系统利用进程控制块对进程进行控制和管理。
中断机制包括硬件的中断装置和操作系统的中断处理服务程序。
58.中断响应 (硬件即中断装置操作)
处理器每执行一条指令后,硬件的中断位置立即检查有无中断事件发生,若有中断事件发生,则暂停现行进程的执行,而让操作系统的中断处理程序占用处理器,这一过程称为“中断响应”。
59.中断屏蔽
26.卷:把存储介质的物理单位定义为“卷”。例如,一盘磁带、一张软盘片、一个硬盘盘组可称为一个卷。
27.块:把存储介质上连续信息所组成的一个区域称为“块”。块是存储设备与主存储器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物理单位。每次总是把一块或几块信息读入主存储器,或把主存储器中的信息写到一块或几块中。
Windows-7操作系统基础知识

按钮
。
(2)如果窗口中显示了“文件”菜单, 则选择“文件”|“退出”。
2021/2/4
71
(3)右击窗口对应的任务栏按钮,然 后在弹出菜单中选择“关闭窗口”。
(4)双击窗口左上角的“控制菜单”。
2021/2/4
72
6.窗口位置的调整
用鼠标拖动窗口的标题栏到适当 位置即可。
2021/2/4
73
7.多窗口的操作
2021/2/4
13
3 Windows 7使用基础
3.1 Windows 7的安装
1.Windows 7安装硬件要求
表2-1中的内容共分为两部分,分 别为:
(1)推荐配置 (2)最低配置
2021/2/4
14
2021/2/4
15
Windows 7系统安装方法
目前,Windows 7的安装盘有很多 版本,不同安装盘的安装方法也不一样。
2021/2/4
78
2021/2/4
79
(3)导航窗格。 (4)细节窗格。 (5)预览窗格。
2021/2/4
80
(6)工具栏。
2021/2/4
81
(7)资源管理窗格。
2021/2/4
82
5.2 执行应用程序
(1)对Windows自带的应用程序,可 通过“开始”|“所有程序”,再选择相 应的菜单项来执行。
1.文件的含义
文件是一组按一定格式存储在计 算机外存储器中的相关信息的集合。
一个程序、一幅画、一篇文章、 一个通知等都可以是文件的内容。
2021/2/4
85
文件的类型
不同类型的文件在显示时的图标 也不同,如图2-19所示。
2021/2/4
计算机考研常见操作系统名词解释

计算机考研常见操作系统名词解释计算机考研常见操作系统名词翻译【进程控制块(pcb)】系统为了管理进程设置的一个专门的数据结构,用它来记录进程的外部特征,描述进程的运动变化过程。
系统利用pcb来控制和管理进程,所以pcb是系统感知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
进程与pcb是一一对应的。
【文件控制块(fcb)】文件控制块是操作系统为管理文件而设置的数据结构,存放了为管理文件所需的所有有关信息。
文件控制块是文件存在的标志。
【作业步】一般情况下,一个作业可划分成若干个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个作业步。
在作业运行期间,各作业步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往往上一个作业步的结果作为下一个作业步的输入。
【字符流文件】构成文件的基本单位是字符,文件是有逻辑意义的、无结构的一串字符的集合。
【死锁】一组进程中,每个进程都无限等待被该组进程中另一进程所占有的资源,因而永远无法得到的资源,这种现象称为进程死锁,这一组进程就称为死锁进程。
【当前目录】为了提高文件检索速度,文件系统向用户提供了一个当前正在使用的目录,称为当前目录。
【快表】介于内存与寄存器之间的存储机制,它又叫快表。
【作业调度】根据一定的原则,从输入井的后备作业队列中选择适当的作业,为它分配内存等资源,并将其调入内存投入运行。
又称高级调度,远程调度。
【地址映射】为了保证cpu执行指令时可正确访问存储单元,需将用户程序中的逻辑地址转换为运行时由机器直接寻址的物理地址,这一过程称为地址映射。
【死锁避免】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对进程发出的每一个系统能够满足的资源申请进行动态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决定是否分配资源,若分配后系统可能发生死锁,则不予分配,否则予以分配。
【作业控制块】os向用户提供一组作业控制语言,用户用这种语言书写作业说明书,然后将程序、数据和作业说明书一齐交给系统操作员。
【虚存】把内存与外存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用,从而得到一个容量很大的“内存”,这就是虚存。
【中断】cpu对系统发生的某个事件作出的一种反应:cpu暂停正在执行的程序,保留现场后自动转去执行相应事件的处理程序,处理完成后返回断点,继续执行被打断的程序。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 名词解释

1基数:在一种数制中,只能使用一组固定的数字符号来表示数目的大小,具体使用多少个数字符号来表示数目的大小,就称为该数制的基数。
2位权:对于多位数,处在某一位的1所表示的数值的大小,称为该位的位权。
3字长:通常将组成一个字的位数叫做该字的字长。
不同级别的计算机的字长是不同的。
4信息:信息在我们的现实世界中是广泛存在的,从计算机应用角度,通常将信息看做人们进行各种活动所需的或所获取的知识。
人对现实世界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状态的某种认识。
5数据:是现实世界中的各种信息记录下来的、可识别的符号。
它们的信息的载体,是信息的具体表示形式。
6信息处理:在当今信息社会,信息处理实际上就是利用计算机的特点,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过程。
实际上,信息处理的本质就是数据处理,其主要目标是获取有用的信息。
7人工智能:是指用计算机来“模仿”人的智能,时计算机能像人一样具有识别语言、文字、图形和“推理”、学习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
8过程控制:是指实时采集、检测数据,并进行处理和判定,按最佳值进行调节的过程。
9CAD:是“计算机辅助设计”,是指用计算机帮助工程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工作。
10CAI:是“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工作。
11算术逻辑单元:ALU,又称运算器,它是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部件,包括算术运算(加、减、乘、除等)和逻辑运算(与、或、非、异或、比较等)。
12中央处理单元(CPU):CPU,是硬件系统的核心,它主要由控制器、运算器等组成,并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制成芯片,又称微处理器芯片。
13系统软件:是指由计算机生产厂(部分由“第三方”)为使用该计算机而提供的基本软件。
14应用软件:是指用户为自己的业务应用而使用系统开发出来的用户软件。
15操作系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系统软件。
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各种硬件资源,并且负责解释用户对机器的管理命令,使它转换为机器实际的操作。
16IP地址:一个IP地址是一个逻辑的32位地址,以用来指定一台TCP/IP主机。
计算机名词解释大全

计算机名词解释大全1. 计算机(computer):一种能够接受数据并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处理的电子设备。
2. 硬件(hardware):计算机系统中的物理设备,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显示器等。
3. 软件(software):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和数据的集合,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4.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并提供用户与计算机系统交互的软件。
5. 网络(network):将多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使其能够相互通信和共享资源的系统。
6. 网络协议(network protocol):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中传输数据的一组规则和约定。
7. 互联网(Internet):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通过TCP/IP 协议家族进行通信。
8. 网页(web page):在互联网上显示的一个文档,可以包含文字、图像、超链接等多种内容。
9. 网站(website):由一组网页组成的,可在互联网上访问的信息资源集合。
10. 数据库(database):组织和存储数据的集合,可方便地访问和管理大量数据。
11. 算法(algorithm):解决问题或执行任务的一系列步骤或指令。
12. 编程(programming):使用特定的语言编写计算机程序的过程。
13. 程序(program):由一组指令组成的,用于实现特定功能的计算机软件。
14. 源代码(source code):人类可读的,用特定的编程语言编写的程序代码。
15. 二进制(binary):由0和1组成的计算机内部使用的数制系统。
16. 编译器(compiler):将高级程序语言转化为机器语言代码的软件工具。
17. 虚拟现实(VR):通过计算机生成的仿真环境,使用户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
18. 增强现实(AR):将计算机生成的信息与现实世界中的场景结合在一起,增强用户的感知。
19. 人工智能(AI):使计算机具备类似人类智能的能力,如学习、推理和理解。
名词解释 操作系统

名词解释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英语:Operating System,缩写:OS)是一组主管并控制计算机操作、运用和运行硬件、软件资源和提供公共服务来组织用户交互的相互关联的系统软件程序。
根据运行的环境,操作系统可以分为桌面操作系统,手机操作系统,服务器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等。
操作系统是人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也是计算机的灵魂。
在计算机中,操作系统是其最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基础性系统软件。
从计算机用户的角度来说,计算机操作系统体现为其提供的各项服务;从程序员的角度来说,其主要是指用户登录的界面或者接口;如果从设计人员的角度来说,就是指各式各样模块和单元之间的联系。
事实上,全新操作系统的设计和改良的关键工作就是对体系结构的设计,经过几十年以来的发展,计算机操作系统已经由一开始的简单控制循环体发展成为较为复杂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再加上计算机用户需求的愈发多样化,计算机操作系统已经成为既复杂而又庞大的计算机软件系统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操作系统》名词解释总结(1)
1、操作系统具有层次结构
层次结构特点是整体问题局部化来优化系统,提高系统的正确性、高效性使系统可维护、可移植。
主要优点是有利于系统设计和调试;主要困难在于层次的划分和安排。
2、多道程序设计系统
“多道程序设计系统”简称“多道系统”,即多个作业可同时装入主存储器进行运行的系统。
在多道系统中一点必须的是系统须能进行程序浮动。
所谓程序浮动是指程序可以随机地从主存的一个区域移动到另一个区域,程序被移动后仍不影响它的执行。
多道系统的好处在于提高了处理器的利用率;充分利用外围设备资源;发挥了处理器与外围设备以及外围设备之间的并行工作能力。
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中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单位时间内的算题量,从而提高了吞吐率。
3、程序浮动
若作业执行时,被改变的有效区域依然能正确执行,则称程序是可浮动的。
4、进程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进程是一个程序在一个数据集上的一次执行。
由定义知进程关键组成是程序、数据集。
进程通过一个控制块来被系统所指挥,因此进程由程序、数据集和进程控制块三部分组成。
进程控制块是进程存在的标志.进程是要执行的,据这点可分将进程的状态分为等待态然后是就绪态最后是运行态。
进程的基本队列也就是就绪队列和等待队列,因为进程运行了,也就用不上排队了,也就没有运行队列了。
5、重定位
重定位即把逻辑地址转换成绝对地址。
重定位的方式有“静态重定位”和“动态重定位”两种。
(1)静态重定位
在装入一个作业时,把作业中的指令地址和数据地址全部转换成绝对地址。
这种转换工作是在作业开始前集中完成的,在作业执行过程中无需再进行地址转换。
所以称为“静态重定位”。
(2)动态重定位
在装入一个作业时,不进行地址转换,而是直接把作业装到分配的主区域中。
在作业执行过程中,每当执行一条指令时都由硬件的地址转换机构转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换成绝对地址。
这种方式的地址转换是在作业执行时动态完成的,所以称为动态重定位。
动态重定位由软件(操作系统)和硬件(地址转换机构)相互配合来实现。
动态重定位的系统支持“程序浮动”,而静态重定位则不能。
6、单分区管理
除操作系统占用的一部分存储空间外,其余的用户区域作为一个连续的分区分配给用户使用。
固定分区的管理
分区数目、大小固定设置上、下限寄存器逻辑地址+下限地址→绝对地址。
可变分区的管理
可变分区管理方式不是把作业装入到已经划分好的分区中,而是在作业要求装入主存储器时,根据作业需要的主存量和当时的主存情况决定是否可以装入该作业。
分区数目大小不定
设置基址、限长寄存器
逻辑地址+基址寄存器的值→绝对地址。
基址值≤绝对地址≤基址值+限长值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页式存储管理
主存储器分为大小相等的“块”。
程序中的逻辑地址进行分“页”,页的大小与块的大小一致。
用页表登记块页分配情况
逻辑地址的页号部分→页表中对应页号的起始地址→与逻辑地址的
页内地址部分拼成绝对地址。
由页表中的标志位验证存取是否合法,根据页表长度判断是否越界。
段存储管理程序分段
每一段分配一个连续的主存区域,作业的各段可被装到不相连的几个区域中。
设置段表记录分配情况
逻辑地址中的段号→查段表得到本段起始地址+段内地址→绝对地址由段表中的标志位验证存取是否合法,根据段表长度判断是否越界。
页式虚拟存储管理类似页式管理将作业信息保存在磁盘上部分装入
主存类似页式管理:逻辑地址的页号部分→页表中对应页号的起始地址→与逻辑地址的页内地址部分拼成绝对地址。
若该页对应标志为0,则硬件形成“缺页中断”先将该页调入主存类似页式管理。
段式虚拟存储管理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类似段式管理将作业信息保存在磁盘上部分装入主存类似段式管理。
7、存储介质是指可用来记录信息的磁带、硬磁盘组、软磁盘片、卡片等。
存储介质的物理单位定义为“卷”。
存储设备与主存储器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物理单位是块。
块定义为存储介质上存放的连续信息所组成的一块区域。
逻辑上具有完整意义的信息集合称为“文件”。
用户对文件内的信息按逻辑上独立的含义划分的信息单位是记录,每
个单位为一个逻辑记录。
8、文件的分类
文件可以按各种方法进行分类:
按用途系统文件、库文件、用户文件
按保护级别可执行文件、只读文件、读写文件
按信息流向输入文件、输出文件、输入输出文件
按存放时限临时文件、永久文件、档案文件
按设备类型磁盘文件、磁带文件、卡片文件、打印文件
按文件组织结构逻辑文件、物理文件(顺序文件、链接文件、索引文件)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9、文件结构
文件结构分为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逻辑结构
用户构造的文件称为文件的逻辑结构。
如用户的一篇文档、一个数据库记录文件等。
逻辑文件有两种形式:流式文件和记录式文件。
流式文件是指用户对文件内信息不再划分的可独立的单位,如我们的word文件,图片文件等。
整个文件是以顺序的一串信息组成。
记录式文件:是指用户对文件内信息按逻辑上独立的含义再划分信息单位,每个单位为一个逻辑记录。
记录式文件可以存取的最小单位是记录项。
每个记录可以独立存取。
这个在数据库中我们学得比较多,容易理解。
2、物理结构
由文件系统在存储介质上的文件构造方式称为文件的物理结构。
物理结构有:
1)顺序结构:在磁盘上就是一块接着一块地放文件。
逻辑记录的顺序和磁盘顺序文件块的顺序一致。
顺序文件的优点是存取速度快(可以连续访问)。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2)链接结构:把磁盘分块,把文件任意存入其中,再用指针把各个块按顺序链接起来。
这样所有空闲块都可以被利用,在顺序读取时效率较高但需要随机存取时效率低下(因为要从第一个记录开始读取查找)。
3)索引结构:磁盘不分块,文件的逻辑记录任意存放在磁盘中,通过一张“索引表”指示每个逻辑记录存放位置。
这样,访问时根据索引表中的项来查找磁盘中的记录,既适合顺序存取记录,也可以随机
存取记录,并且容易实现记录的增删和插入,所以索引结构被广泛应用。
10、记录的成组与分解
1、记录的成组与分解的原因:由于磁盘块的大小是预先划分好的,大小固定,而逻辑记录的大小是用户文件性质决定的,不一定和块大小一致。
2、记录的成组:把若干个逻辑记录存入一个块的工作称为“记录的成组”。
每块中逻辑记录的个数称“块因子”。
3、记录的分解:这是记录成组的一个逆过程。
经程是先从磁盘中找到记录所在的块,并将本块读入主存缓冲区,再从缓冲区取出所需要的记录送到用户工作区。
如果用户所需的记录已经在缓冲区中,则不需要启动外设读块信息,这也可以提高系统工作效率。
11、作业和作业步
1、作业:我们把用户要求计算机系统处理的一个问题称为一个“作业”
2、作业步:完成作业的每一个步聚称为“作业步”。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