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技巧
文言文讲解翻译句子技巧

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言文,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即按原文的字面意思翻译,力求准确无误。
意译,则根据原文的意思,进行适当的变通,使之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如:原文:子路问曰:“闻斯行诸?”直译:子路问孔子说:“听到这件事就去做吗?”意译:子路问孔子:“听说这件事就立刻去做吗?”二、把握句子结构,分析词性、词义翻译文言文,首先要把握句子结构,分析词性、词义。
词性,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词义,则指词在句子中的具体意义。
例如:原文:吾友张生,聪明睿智,好学不倦。
分析:吾(代词)、友(名词)、张生(名词)、聪明(形容词)、睿智(形容词)、好学(动词)、不倦(形容词)。
翻译:我的朋友张生,聪明智慧,勤奋好学。
三、注意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翻译文言文,要注意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现象。
古今异义,指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词义上的差异;通假字,指在古代文献中,某些字因书写、传抄等原因而通用的字;词类活用,指某些词在特定的语境中,根据需要而改变词性的现象。
例如: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分析:学(动词)、而(连词)、时(名词)、习(动词)、之(代词)、不亦(副词)、说(动词)。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按时温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四、了解古代文化背景,注意修辞手法翻译文言文,要了解古代文化背景,注意修辞手法。
古代文化背景,包括天文、地理、历史、风俗等;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对偶、排比等。
例如:原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分析:青青(形容词)、子(代词)、衿(名词)、悠悠(形容词)、我心(名词)。
翻译:青青的衣领,使我心情悠长。
五、注重整体理解,局部调整翻译文言文,要注重整体理解,局部调整。
在翻译过程中,先理解整个句子,再对局部进行调整,使翻译更加流畅、自然。
例如: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分析:夫(发语词)、君子(名词)、之行(名词)、静(形容词)、修身(动词)、俭(形容词)、养德(动词)。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哲学、文学等方面的知识。
然而,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在词汇、语法、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给我们的阅读和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翻译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一、准确理解词义1、借助工具书遇到不认识的字词,首先要查阅权威的古汉语字典、词典,如《说文解字》《康熙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了解其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
2、结合上下文很多字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上下文来推断其准确含义。
例如,“兵”在“兵者,凶器也”中是“兵器”的意思,在“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中则是“军队”的意思。
3、注意古今异义有些字词在古代和现代的意义完全不同,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代则仅指“妻子”;“牺牲”在古代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现代则指“为正义事业舍弃自己的生命”。
4、辨析一词多义一个字词可能有多种含义,要根据具体语境选择最合适的解释。
以“故”为例,有“缘故”“所以”“旧的”等意思,在“既克,公问其故”中是“缘故”,在“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是“所以”,在“温故而知新”中是“旧的”。
二、掌握语法结构1、特殊句式(1)判断句文言文判断句的常见形式有“……者,……也”“……,……也”“……者,……”等。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夫战,勇气也”“马之千里者”。
(2)被动句被动句的形式有“于”字句、“为”字句、“见”字句、“被”字句等。
如“受制于人”“为天下笑”“见欺于王”“忠而被谤”。
(3)倒装句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比如“何陋之有”是宾语前置,“马之千里者”是定语后置,“战于长勺”是状语后置,“甚矣,汝之不惠”是主谓倒装。
2、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本是名词“军队”,在此处用作动词“驻军”。
(2)名词作状语“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名词用作状语,表示“用箕畚”。
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文言文,古之经典,载道传世。
然时代变迁,语言演变,今人阅读文言文,往往如隔靴搔痒,难以领略其中韵味。
故翻译文言文,需得技巧,方能传神达意。
本文试述文言文翻译之技巧,以助读者一窥古人之智慧。
一、字字落实,求真务实文言文翻译,首重字字落实。
一字一句,皆有其意,不可草率从事。
翻译时,应逐字推敲,力求准确。
如《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句,翻译时当注意“学”与“习”的区别,“学”为学习知识,“习”为温习旧知,两者含义不同,翻译时应分别对待。
二、意译为主,直译为辅文言文翻译,应以意译为主,直译为辅。
意译,即根据原文的意义,用现代汉语表达;直译,即逐字逐句翻译。
意译可以使译文流畅自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直译则能保留原文的韵味,使读者领略古人之语言风格。
如《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句,意译为“道路漫长而又遥远,我将上下求索。
”直译则为“路漫漫地远兮,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
”三、把握语境,揣摩意境文言文翻译,需把握语境,揣摩意境。
语境包括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作品风格等,这些因素都会对翻译产生影响。
翻译时,应结合语境,揣摩作者意境,使译文更贴近原文。
如《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一句,翻译时需注意“落霞”、“孤鹜”、“秋水”等意象,以及“齐飞”、“一色”等意境,使译文传达出相同的韵味。
四、注重修辞,追求美感文言文翻译,应注重修辞,追求美感。
文言文讲究对仗、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翻译时需将这些手法运用到现代汉语中,使译文更具美感。
如《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一句,翻译时可将“关关雎鸠”对仗为“悠悠我心”,“窈窕淑女”对仗为“婉约佳人”,使译文更具韵味。
五、遵循逻辑,保持连贯文言文翻译,应遵循逻辑,保持连贯。
翻译时,要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使译文通顺自然。
如《史记》中“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一句,翻译时需注意“失其鹿”与“共逐之”之间的逻辑关系,使译文表达出原文的含义。
文言文翻译实用技巧和方法

文言文翻译实用技巧和方法一、语境理解1.理解时代背景:文言文的背景与现代汉语不同,要了解古代的社会、政治、文化等背景,帮助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1.理解时代背景:文言文的背景与现代汉语不同,要了解古代的社会、政治、文化等背景,帮助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1.理解时代背景:文言文的背景与现代汉语不同,要了解古代的社会、政治、文化等背景,帮助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2.注意修辞手法:文言文常使用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要注意这些手法对句子的影响,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
2.注意修辞手法:文言文常使用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要注意这些手法对句子的影响,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
2.注意修辞手法:文言文常使用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要注意这些手法对句子的影响,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
二、字词翻译1.注意文言文特有字词:文言文中有许多现代汉语不常用的字词,可以使用古代字典或查询工具查找其含义。
1.注意文言文特有字词:文言文中有许多现代汉语不常用的字词,可以使用古代字典或查询工具查找其含义。
1.注意文言文特有字词:文言文中有许多现代汉语不常用的字词,可以使用古代字典或查询工具查找其含义。
2.关注上下文含义:在翻译时,要结合上下文的意思,选择适合的现代汉语词汇来表达古代字词的含义。
2.关注上下文含义:在翻译时,要结合上下文的意思,选择适合的现代汉语词汇来表达古代字词的含义。
2.关注上下文含义:在翻译时,要结合上下文的意思,选择适合的现代汉语词汇来表达古代字词的含义。
三、语法翻译1.理解句子结构:文言文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不同,常常使用倒装、兼语结构等,要理解这些结构的用法,准确翻译句子。
1.理解句子结构:文言文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不同,常常使用倒装、兼语结构等,要理解这些结构的用法,准确翻译句子。
1.理解句子结构:文言文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不同,常常使用倒装、兼语结构等,要理解这些结构的用法,准确翻译句子。
2.注意虚实转换:文言文中常使用虚词、实词的转换,要注意根据上下文的需要,灵活翻译虚实词。
文言文翻译练习方法技巧

夫文言文,古人之言也,其辞简奥,其意深奥,非一日之功可窥其全貌。
然欲窥其全貌,必先练习翻译。
翻译之技巧,非一日可成,然下列数法,可助学子渐进。
一、熟读原文,理解大意翻译之前,首当其冲者,便是熟读原文。
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此理亦适用于文言文翻译。
学子宜反复阅读原文,力求理解其大意。
大意明了,翻译方能得心应手。
1. 逐字逐句理解。
将原文中的每个字、每个词都仔细阅读,了解其含义。
如遇生僻字词,宜查阅字典,以免误解。
2. 分析句子结构。
文言文句子结构较为复杂,学子需掌握其基本结构,如主谓宾、定状补等。
分析句子结构,有助于理解句意。
3. 理解修辞手法。
文言文中常用比喻、夸张、对仗等修辞手法,学子需了解其含义,以便更好地理解原文。
二、积累词汇,扩大知识面文言文翻译过程中,词汇量的积累至关重要。
学子宜多读文言文,积累词汇,扩大知识面。
1. 阅读经典著作。
如《论语》、《孟子》、《史记》等,这些著作中蕴含丰富的文言词汇。
2. 查阅字典、词典。
遇到生僻字词,及时查阅字典、词典,了解其含义、用法。
3. 制作词汇卡片。
将常用文言词汇制成卡片,便于随时查阅和记忆。
三、掌握语法,提高翻译能力文言文语法与今文有所不同,学子需掌握其基本语法规则,以提高翻译能力。
1. 学习文言文句式。
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掌握其基本结构。
2. 理解文言文虚词。
如“之”、“乎”、“者”、“也”等,了解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3. 分析句子成分。
如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掌握其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四、翻译技巧1.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在保证原文意思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意译,使译文更加流畅。
2. 留白处理。
原文中有些语句,意蕴深远,难以用现代汉语表达,可适当留白,留给读者想象空间。
3. 调整语序。
文言文语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翻译时需根据现代汉语语法规则进行调整。
4. 注重语境。
翻译时,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避免断章取义。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六字诀文言文翻译技巧六字诀对、换、留、删、补、调。
1.“对”,即对译。
文言文中单音词较多,翻译时要把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双音词。
例:①“学而时习之”(《论语》)中的“学”可对译为“学习”,“习”可对译为“温习”;②“一狼径去”(《狼》)中“径去”可对译为“径直离去。
”当然,有的文言文单音词在现代汉语中有多个双音词,对译时要注意根据语境选择使用。
2.“换”,即替换。
一种情况是文言文中有些单音词不能对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双音词时,就要换上一个确切的词来翻译。
例:“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岳阳楼记》)中的“薄”,译为“迫近”﹔“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幼时记趣》)中的“明”,译为“眼力”。
另一种情况就是要把通假字换成本字。
文言文中,有时要用同音字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这叫做古字通假。
通假,就是通用、借用的意思。
在翻译时,先要换成本字,再作解释。
例:《核舟记》中“诎右臂支船”一句中的“诎”同“屈”,“屈”是本字,意思是弯曲;“左手倚一衡木”中“衡”同“横”,“横”是本字。
3.“留”,即保留。
有的文言文词语不用翻译。
古今词义相同的词语,如“山、水、牛、羊”等,人名、地名、朝代名、年号、官名、书名、器物名、度量衡单位等,都可以保留在译文中。
4.“删”,即删除不译。
指的是有些文言文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翻译时可以删去不译。
例:“夫战,勇气也”(《曹剃论战》)中的“夫”是句首发语词,只起引发议论的作用;“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中的“之”,只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也可删去不译;另外,如“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中的“云”是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不用翻译。
5.“补”,即补充。
一种情况是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直接放在动词或名词前,不用量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把量词补充进去。
例:“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应译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根抚尺罢了”。
文言文翻译六技巧

古文者,华夏文明之瑰宝,传承千年,历久弥新。
然文言文之阅读,对于现代人而言,往往犹如隔靴搔痒,难以深入。
为助读者跨越古今之鸿沟,特整理文言文翻译六技巧,以期助君一臂之力。
一、字词解释法文言文之字词,往往蕴含丰富之意蕴。
翻译时,应先对字词进行解释,理解其基本含义。
如:“夫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夫子”指孔子,“学而时习之”意为学习并且时常复习,“说”通“悦”,愉快。
通过字词解释,可初步理解句意。
二、句式转换法文言文之句式,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
翻译时,需将文言文句式转换为现代汉语句式。
如:“夫战,勇气也。
”这句话中,“夫”为发语词,无实际意义,“战”指战斗,“勇气也”为判断句式,可转换为现代汉语:“战斗,需要勇气。
”三、上下文分析法文言文翻译,不可孤立地看待一个句子。
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
如:“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中,“温故而知新”为孔子提倡的学习方法,结合上下文可知,此句意为:“孔子说:‘复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四、修辞手法分析法文言文中,修辞手法丰富多样。
翻译时,需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
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句话运用了对偶、拟人等修辞手法,翻译时,应保留这些修辞效果,如:“月亮落下,乌鸦啼叫,霜冻满地;江边枫树、渔火相映,愁绪满怀。
”五、文化背景分析法文言文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背景。
翻译时,需了解相关文化背景,以便准确传达原文含义。
如:“子路曰:‘君子哉若人!’”这句话中,“君子”指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了解古代“君子”的概念,有助于准确翻译。
六、音韵分析法文言文具有独特的音韵美。
翻译时,可适当保留音韵效果,使译文更具韵味。
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句话中,“明月光”与“地上霜”在音韵上形成对比,翻译时,可保留这种对比效果,如:“床前月光明亮,仿佛地上覆盖着霜。
”总之,翻译文言文需掌握字词解释、句式转换、上下文分析、修辞手法分析、文化背景分析和音韵分析等技巧。
(完整版)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文言文翻译方法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
”(《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画线的句子。
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 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 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馀年,乃呼扁鹊私坐, 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 扁鹊曰:“敬诺。”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饮是以 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 扁鹊。忽然不见,殆非人也。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 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症结,特以诊脉 为名耳。为医或在齐,或在赵。在赵者名扁鹊。
总结翻译题解题步骤
• 第一步:通读语句、整体理解 • 第二步:找得分点、找出关键词 • 第三步:理清句式、调整语序 • 第四步:草拟底稿、连词成句 • 第五步:调整至答卷。
附录:文言文翻译技巧口诀
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 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国年官地,保留不译; 单音词语,双音换替;遇到通假,换回本字; 古今异义,仔细辨析;虚词无义,删去不译; 遇有省略,补充整齐;前置后置,调整语序; 被动判断,语气清晰;固定结构,不要乱译; 修辞用典,辅用意译;推断词义,前后联系; 字词句篇,连成一气,带回原文,检查仔细; 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①曾子衣敝衣而耕。
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从事耕作。
②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先生不是向别人索求,而是人家主动送给你 的,为什么不接受呢?
③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 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接受了别人东西的人,就会害怕(得罪) 他,给予了别人东西的人,就会在他面 前傲慢无礼。即使国君有所赏赐,而不 傲视我,但是我能不畏惧吗?
学以致用
读短文,找出调留补删换的地方。
•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 者?”曰:“犬马最难。”“ 孰最易者?” 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 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 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客有有为为齐齐王王画画者之,客齐王问(调他)曰:“画孰最难
者者??””(客)曰:(“画)
2、一唐、浮古图代慧的褒换始成舍现于代其汉址语的双音词。 3、二距、关古,今毋异内义诸、侯通假字、词类活用字、
一词多义字。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喜爱,宠爱
爱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吝惜,舍不得 珍惜
使六国各爱其人
爱护
读句子,解释划线词语。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夫赵强而燕弱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呜呼!死生,昼夜事也。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删 把无实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虚词、偏义 复词中的衬字等删去。
读句子,标出句式类型。
1、夫晋,何厌之有?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调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调”即调整语序。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句 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主谓倒装等,要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 整语序。
应对策略:抓关键词句,洞悉得 分点。要有踩点得分的意识,找 出关键词语、特殊句式,准确翻 译。
学以致用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画线的句子。
曾子衣敝衣而耕。鲁君使人往致邑 (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曾 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 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 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 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 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犬留、马最难。”“孰最易 补
(画)
曰:“ 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
旦暮罄(完全显现)于前,不可类之,故难。
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换 删
试翻译下面加线句子: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
孰最难者?”曰:“犬、马最
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
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完
全显现)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
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第七招:
不可以(仅 仅画得)相
似于它们。
遇到疑难时,不妨根据语境来
进行合理推断!
翻译方法总结
字落实留删换 文从句顺调补贯 遇到疑难不要慌 最后一招猜猜看
总结高考翻译题命题规律
选择含有关键词语、特殊句式的句子
多义实词、常见虚 词、通假字、词类 活用、古今异义
省略句、被动句、 倒装句、判断句、 固定句式
补 “补”即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 如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
贯 读句子,解释划横线词语意思。
1、项伯以身翼蔽沛公。 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3、主人下马客在船 4、臣以为布衣之交尙不相欺,况大国乎?
“贯”即“意译”。指需要根据上下文 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如使用了修辞 手法:比喻、互文、借代等的地方。
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③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④赵惠文王十六年。
⑤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留
一、人名、地名、官名、年号等专有名词。
二、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典
章制度。
三、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读句子,解释划线词语。
换 1、蚓无爪牙之利,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
• 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有个叫长桑君的客人到客馆来,扁鹊独自认为 他不平凡,常常很恭敬地对待他。
• 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 我有秘方,我年老了,想传给你,你不要泄 露出去。
• 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
用这种能力来诊视疾病,完全能见到五脏病症 的所在,只是用诊脉作为名义罢了。
文言文翻译技巧
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基本要求。 考纲要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考查题型:两个小题,分值10分。
2、通过例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技巧。
检查学习
读下面的文言句子,找出翻译的错误之处。
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强行翻译
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②于是余有叹焉。 于是我有感慨了。
以今代古
③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该译未译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该删未删
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也已经很久了。
⑤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
不符规则
将军作战黄河以北,我作战在黄河以南。
总结 方法
读句子,注意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读句子,找出并补出句中省略的成分。
1、竖子,不足与谋 2、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读句子,找出句中省略的成分。 1、竖子,不足与(之 )谋 2、沛公谓张良曰:“(你)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 鼓)而衰, 三(鼓 )而竭 。 4.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