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平衡分析例题
农田水利灌区渠系工程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及水质分析

农田水利灌区渠系工程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及水质分析1.1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条件1.1.1灌溉水源项目区属于中型水库荷木水库西干渠控灌区范围,灌溉水源为荷木水库。
水库坝址以上集雨面积2170km2,水库总库容2238万∏Λ兴利库容1084万nA水库为多年调节水库,水库设计灌溉面积2.6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30万亩,历年最大实灌面积2.34万亩(1980),由于现状田间渠系损坏严重,导致近年来实灌面积锐减,现状灌溉面积仅0.8万亩。
荷木水库西干渠设计流量2.26m3∕s,总长22km,项目区属于西干渠上游段,西干渠现状已经全段硬化,可供项目区流量190m3∕s,年可供项目区水量2484万m3o112项目区需水量分析灌溉需水量主要根据项目区灌溉耕地面积、作物种植结构、灌溉制度、灌溉工程规模以及发展预测,并结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等,计算项目区农作物的需水量。
本项目区主要为耕地,需水量分析不再考虑工业用水及人畜饮用水。
1.1.2.1灌溉设计标准项目区属于中型灌区,主要种植早稻、晚稻,冬季种植蔬菜,规划采用明渠输水灌溉,原荷木水库设计灌溉保证率取90%,因此,项目区灌溉保证率取90%。
1.1.2.2灌溉面积及作物组成项目区现状灌溉面积0∙8万亩,主要种植双季稻,少量冬种蔬菜,双季稻种植面积0∙8万亩,冬种蔬菜面积约0.15万亩。
项目实施后,改善灌溉面积0.2万亩,恢复灌溉面积1.4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35万亩,合计总灌溉面积1.95万亩,其中1.95万亩种植双季水稻,0.6万亩冬季种植蔬菜。
1.1.2.3作物耗水量和灌溉用水量1、灌溉制度(1)作物灌溉方式本着节水灌溉的原则,结合项目区地形、土壤、作物需水特点等,项目区水稻灌溉采用“薄、浅、湿、晒”的灌溉制度。
(2)灌溉制度与灌溉定额本次项目区设计以“薄、浅、湿、晒”的灌溉制度为依据,其具体技术要求见表1.1-1。
表1.1-1水稻“薄、浅、湿、晒”灌溉制度技术要求根据水稻生长习性:早稻需水时间一般为4月中旬~7月上旬,全期为105天左右;晚稻需水时间一般为7月下旬~10月中旬,全期为105天左右。
水资源平衡分析(模版)

4月
2912.30 23.22 8.23 14.99 20.33
8.04
1.52
6.51 28.76 7.00 1.27
5.73
39.71
5.44 1.01 4.43 4.95 4.46
0.93
大国塘 大塘底沟 山涧来水B01 山涧来水B02 B片区 山涧来水B03 山涧来水B04 白石河2
上小沟
2.34
—
—
0.031
8.04
225
A片区
山涧来水A000
187.5
山涧来水A03
4.57
—
—
0.021
5.44
150
B片区 C片区
大国塘 大塘底沟 山涧来水B01 山涧来水B02 山涧来水B03 山涧来水B04
白石河2 上小沟 山涧来水C01 山涧来水C02 山涧来水C03
来水量 可供水量
月需水量
5.64
0.00 5.64 6.27 5.64
0.00
9.07
0.04 9.03 10.39 8.29
0.04
9.07
0.04 9.03 10.22 8.29
0.04
余缺水量 5.64
8.25
8.25
3.34 来水量 8.21 13.61 13.39
3.41
可供水量
月需水量 余缺水量
片区名称
水源点名称
水源点名称
白石河1
月份
集雨面积 (k㎡)
月份
335.2 来水量
可供水量
月需水量
余缺水量
2.34 来水量
1
1月
823.93 23.22 0.00 23.22 5.75
扶沟县 水资源平衡分析

5.水资源平衡分析5.1全县水资源状况扶沟县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710.6mm,75%保证率时降雨量589.8mm,降雨特点为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年内降雨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份,占年降雨量的60%以上。
降雨的时空分部不均导致旱涝灾害时常发生,根据《河南省水资源》附图11,查的扶沟县多年平均径流深为75mm,经计算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8723万m3。
75%保证率地表水资源量为3751万m3。
扶沟县地处豫东平原,浅层地下水资源丰,主要靠降雨补给,埋深浅,一般埋深为3~7m,易开采,且水质良好,适宜农作物灌溉。
据水文地质资料分析,全县国土面积1433km2,其中大水量区629km2,中等富水量区261km2,小水量区273km2。
经计算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16559万m2,年开采量15988万m3。
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857万m3,扶沟县多年水资源总量为22425万m3。
5.2项目区水资源的可利用量5.2.1地表水1、水资源量2、多年平均径流量按下式计算:W=0.1×a×X×F (5-1)式中:W—多年平均径流量,万m3;a—径流系数,根据《水文手册》取0.2—0.6,本次计算取0.4;X—多年平均降雨量,mm;F—产流面积,km2.项目区建设规模39823万亩,自然面积53205亩(35.47km2)。
据扶沟县1983—2007年的长系列降水资料,可求得多年平均降雨量为734.3mm。
1983—2007年年降雨量经验频率计算见表5-1.表5-1 1983-2007年年降雨量经验频率计算表序号年份降雨量(mm)排序后k1(k1-2)2P=m/(n+1)×100% 年份降雨量(mm)1 1983 617.9 1984 1107.8 1.5 0.25 3.852 1984 1107.8 2000 1043.5 1.4 0.36 7.693 1985 724.1 2003 966.2 1.3 0.49 11.544 1986 745.3 1998 956.4 1.3 0.49 15.385 1987 443.2 1989 906.5 1.2 0.64 19.236 1988 703.8 2005 892.3 1.2 0.64 23.087 1989 906.5 1996 849.6 1.1 0.81 26.928 1990 689.4 2007 793.5 1.0 1.00 30.779 1991 746.0 1991 746.0 1.0 1.00 34.6210 1992 604.8 1986 745.3 1.0 1.00 38.4611 1993 523.7 1999 736.8 1.0 1.00 42.3112 1994 490.3 2006 733.4 1.0 1.00 46.1513 1995 650.9 2004 727.9 0.9 1.21 50.0014 1996 849.6 1985 724.1 0.9 1.21 53.8515 1997 509.9 1988 703.8 0.9 1.21 57.6916 1998 956.4 1990 689.4 0.9 1.21 61.5417 1999 736.8 1995 650.9 0.8 1.44 65.3818 2000 1043.5 1983 617.9 0.8 1.44 69.2319 2001 610.3 2001 610.3 0.8 1.44 73.0820 2002 583.8 1992 604.8 0.8 1.44 76.9221 2003 966.2 2002 583.8 0.8 1.44 80.7722 2004 727.9 1993 523.7 0.7 1.69 84.6223 2005 892.3 1997 509.9 0.6 1.96 88.4624 2006 733.4 1994 490.3 0.6 1.96 92.3125 2007 793.5 1987 443.2 0.6 1.96 96.15平均734.3 734.3由年降水量平率曲线可查的,平均年(P=50%)降雨量为734.3mm,偏枯年(P=75%)降雨量为615.0mm.由上式计算可得:平均年(P=50%)径流量W平=1041.8万m3,偏枯年(P=75%)径流量W枯=872.6万m3.根据《扶沟县水资源调查和水利区划报告》,扶沟县地表径流利用系数为10%,在水资源评价时取地表水资源量的10%进行计算。
水资源-习题(含答案)

水资源-习题(含答案)水资源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32.0分)1. 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配规律是()A. 南多北少B. 男少北多C. 夏秋多,冬春少D. 夏秋少,冬春少2. 关于西气东输路线判断错误的是()A. 一线和二线都经过了我国地势三个阶梯B. 一线二线都经过了黄土高原C. 两条线都到长三角,到珠三角只有二线工求D. 增强全民节水意识7. 3月22-28日是第二十九届“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读下列漫画,完成12-13题.下列对我国水资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我国水土资源的地区匹配不合理B.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不会发生水资源危机C. 兴建水库可缓解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矛盾D. 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严重缺水的状况8. 读中国水资源及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5-6题:下列关于水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B. 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C. 中国是个水资源丰富的国家D. 地球上的水绝大部分为咸水9. 我国是个旱涝灾害频发的国家.在旱区,许多地方人畜饮水困难,但不少江河的水却白白流走,无法利用,村民只能“望水兴叹”.为了有效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是()A. 改变当地气候B. 人工降雨C. 兴修水利工程D. 防治水污染10. 西气东输工程不穿过的地形区是()A. 河西走廊B. 黄土高原C. 东北平原D. 长江中下游平原11. 实施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A. 交通优势B. 生态优势C. 经济优势D. 旅游优势12. “西气东输”为西部地区带来的好处是()A. .缓解西部地区能源短缺的压力B. .改善西部的空气质量,减少西部的大气污染C. ;增加西部地区的经济收人D. .减少西部地区的人口压力13. 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 会严重破坏工程沿线的生态环境B. 会缓解东部地区如皖、沪等地的能源短缺问题C. 该工程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D. 能增加当地的收入和就业机会14. 西部大开发中,横贯中国腹地的能源大动脉“西气东输”工程采用的运输方式是()A. 铁路运输B. 管道运输C. 公路运输D. 内河运输15. 漫画所示,实施阶梯水价的根本目的是()A. 增加自来水公司收益B. 人为抬高自来水价格C. 减少社会用水需求D. 增强全民节水意识16. 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水源地是()A. ①河B. ②河C. ③河D. ④河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17. 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 ______ 地区.在北极地区,长期居住的居民是 ______ 和 ______ .南极大陆上覆盖巨厚的冰盖,如果全部融化,全球洋面将升高约 ______ 米.三、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18. 读“我国西气东输管道线路图”完成下列要求:(1)填出该管道线路自西向东经过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 ______ .(2)该管道工程的建设,将分别对东、西部地区的环境保护产生哪些有利的影响?______ .(3)该管道工程的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突出的意义? ______ .19. 水是生命之源,我国是世界上缺水严重的国家之一.读我国水资源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______ .为解决水资源在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可以通过 ______ 来解决.(2)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具有 ______ 的特点.产生原因是 ______ .20. 如图表示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的河流是 ______ (填字母);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 ______ (填字母),该河中游流经 ______ 高原,此高原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______ .(2)“南水北调”工程将 ______ (名称)流域的水调往我国最缺水的西北和 ______ 地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利用 ______ 运河已将水输送到天津等地.(3)很多专家认为,“南水北调”工程并不能彻底解决我国缺水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你认为还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______ .【答案】1. C2. A3. B4.D 5. A6. D7. B8. C9.C 10. C11. C 12. C 13. A14. B 15. D16. B17. 两极;因纽特人;拉普人;6018. 新、甘(陇)、宁、陕(秦)、晋、豫、皖、苏、沪;东部地区能源过去是以煤为主,污染较严重,现在用清洁的天然气,对环境改善十分有益.西部改用天然气,缓解周边地区因薪柴砍伐而带来的环境压力;该工程的建设,使西部的天然气资源得到大规模开发,可以迅速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西气东输能够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短缺问题.19.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跨流域调水;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夏秋季节,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但由于夏季风不稳定各地年际变化很大20. B;A;黄土;水土流失;长江;华北;京杭;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兴修水库、海水淡化等【解析】1.解:我国降水空间上来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逐渐减少,导致我国水资源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故选:C.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情况受我国降水的影响,我国降水空间上来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逐渐减少,导致我国水资源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本题考查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理解记忆即可.2.解:A、西气东输工程起点是在塔里木盆地,沿途经过的地形区有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跨越了我国二、三阶梯,故错误;B、西气东输工程起点是在塔里木盆地,途径地形区: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河西走廊-宁夏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故正确;C、两条线都到长三角,到珠三角只有二线工程,故正确;D、西一线:起于新疆轮南,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东抵上海,全长4000公里.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南至广州,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等10个省区市.故正确;故选:A.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为西部大开发、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创造了条件,对推动和加快新疆及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对东部地区的好处是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短缺问题;天然气是清洁能源,对东部地区环境改善十分有益.本题考查了西气东输工程,结合图牢记知识点即可.3.解:西气东输二线是西气东输系列中的第2个工程,主气源为中亚进口天然气,调剂气源为塔里木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的国产天然气.工程主要目标市场是早先西气东输一线工程未覆盖的华南地区,并通过支干线兼顾华北和华东市场.故选:B.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南至广州,东至上海,途经14个省(区市).本题考查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结合所学知识点解答即可.4.解: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受夏季风的影响,东南沿海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造成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因此,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水资源丰富.故选:D.我国的降水地区差异大,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大,较为湿润,而越往西北内陆,降水量就越小,干旱也就逐渐加重.考查我国的降水特点,要理解记忆.5.解:在西气东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严格规定了28米宽的施工区域,尽量避免破坏地表植被,其主要目的是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故选:A.“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管道,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至上海,全线采用自动化控制,供气范围覆盖中原、华东、长江三角洲地区.本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即可解答,较简单.6.解:图中所示用水越多价格越贵,可以提醒人们节约用水,平时节约用水的做法有用淘米水浇花等.故选:D.根据用水越多价格越贵提醒人们节约用水的做法进行解答.本题考查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读图理解解答即可.7.解:A、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具体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如华北地区的耕地占全国耕地的38%以上,且人口稠密,工业发达,需水量大,而水资源约占全国的6%,用水十分紧张,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故A不符合题意;B、中国水资源的状况不容乐观.虽然中国淡水资源总量多达28000亿米3,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只有2100米3,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20位.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也不够理想,加之一部分水资源受到污染和破坏,能够有效利用的水资源就更少.有些地区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加剧了用水的困难程度.中国大部分城市存在着供水不足的问题,有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故B符合题意;C、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平衡,年际变化大,有必要兴建水库,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以调剂各季节的河流水量.故C不符合题意;D、由于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必要兴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目前规划上马的南水北调工程,将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入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兴修水利工程,能在相当程度上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的推进、工农业的发展,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仍然十分严重.我国有半数以上的城市缺水,而水资源污染会使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南方湿润地区的一些城市,由于水资源污染也成为缺水城市.因此,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是解决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本题考查我国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理解记忆.8.解:水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故A叙述正确;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主要来大气降水,故B叙述正确;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我国大部分地区水资源比较缺乏,故C叙述错误;地球上的水绝大部分为海洋水即大部分是咸水,故D叙述正确.故选:C.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是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不足.本题考查我国水资源的特点,牢记即可.9.解:兴修水利工程,能在相当程度上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的推进、工农业的发展,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仍然十分严重.我国有半数以上的城市缺水,而水资源污染会使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南方湿润地区的一些城市,由于水资源污染也成为缺水城市.因此,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是解决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故选:C.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很低,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具体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一般来说,夏半年连续4个月的径流量要占年径流量的60%~80%.考查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解决的措施,要理解记忆.10.解:“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管道,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至上海,该工程沿线经过的地形区有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地区等,该工程不经过东北平原.故选:C.“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管道,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至上海.全线采用自动化控制,供气范围覆盖中原、华东、长江三角洲地区.本题考查西气东输工程的路径,结合相关地图解答即可.11.解:西气东输能使西部天然气资源得到大规模开发;资源向东部输送,可以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同时也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来说可以缓解能源紧缺问题,同时天然气是清洁能源,不会对东部地区造成污染,对东部地区的环境改善有利.故选:C.西气东输工程将铺设两条直径1.5米的主干输气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的轮南气田,往东直通南京、上海,成为横贯中国的能源大动脉.考查西气东输的意义,要理解记忆.12.解:“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管道,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至上海,该工程给西部地区带来的好处是带动资源开发,促进经济发展.故选:C.西气东输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的轮南气田,往东直通南京、上海,成为横贯中国的能源大动脉.该工程的实施可以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或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或能够使本地天然气资源得到大规模开发.本题主要考查“西气东输”给西部地区带来的作用,牢记即可.13.解:西气东输能使西部天然气资源得到大规模开发;资源向东部输送,可以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同时也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来说可以缓解能源紧缺问题,同时天然气是清洁能源,不会对东部地区造成污染,对东部地区的环境改善有利.故选:A.西气东输工程包括天然气资源开发、输气管道铺设、城市管道和工业利用等相关工程.西部地区蕴藏着22.4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资源,每年可向东部地区输气120亿立方米,并可稳定供气30年.西气东输工程将铺设两条直径1.5米的主干输气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的轮南气田,往东直通南京、上海,成为横贯中国的能源大动脉.考查西气东输的意义,要理解记忆.14.解:西气东输工程将铺设两条直径1.5米的主干输气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的轮南气田,往东直通南京、上海,成为横贯中国的能源大动脉.故选:B.西气东输工程包括天然气资源开发、输气管道铺设、城市管道和工业利用等相关工程.西部地区蕴藏着22.4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资源,每年可向东部地区输气120亿立方米,并可稳定供气30年.考查西气东输的有关知识,要理解记忆.15.解:图中所示用水越多价格越贵,可以提醒人们节约用水,平时节约用水的做法有用淘米水浇花等.故选:D.兴修水利工程,能在相当程度上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的推进、工农业的发展,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仍然十分严重.我国有半数以上的城市缺水,而水资源污染会使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南方湿润地区的一些城市,由于水资源污染也成为缺水城市.因此,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是解决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考查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理解记忆.16.解:读图可知,图中①是沅江,②是汉江,③是岷江,④是雅砻江.南水北调工程分西线、中线和东线三条输水线路,其中中线水源地是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故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由于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必要兴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如引黄济青工程,将黄河水调进青岛市,以解决青岛市供水不足的问题.目前规划上马的南水北调工程,将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入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本题考查了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水源来源,上游基础题.17.解: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在北极地区,长期居住的居民是因纽特人和拉普人,南极地区没有常住人口.南极大陆上覆盖巨厚的冰盖,如果全部融化,全球洋面将升高约60米.故答案为:两极;因纽特人;拉普人;60.两极地区是指极圈到极点之间的广大地区,北极地区以北冰洋为主,南极地区以南极大陆为主,两个地区在特有生物、气候等方面有不同的特点.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虽然降水稀少,但由于气温低,降水不易蒸发,长年积累,极地形成了厚厚的冰雪覆盖,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两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藏.在北极圈内,长期居住的人口已接近300万,南极地区则没有国家和定居人口.该题主要考查两极地区的特点,牢记即可.18.解:(1)西气东输管道线路自西向东经过的省级行政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安徽省、江苏省和上海市其简称依次是新、甘(陇)、宁、陕(秦)、晋、豫、皖、苏、沪.(2)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对东、西部地区的环境保护产生的有利影响是:东部地区能源过去是以煤为主,污染较严重,现在用清洁的天然气,对环境改善十分有益.西部改用天然气,缓解周边地区因薪柴砍伐而带来的环境压力.(3)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的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突出的意义是:该工程的建设,使西部的天然气资源得到大规模开发,可以迅速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西气东输能够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短缺问题.故答案为:(1)新、甘(陇)、宁、陕(秦)、晋、豫、皖、苏、沪;(2)东部地区能源过去是以煤为主,污染较严重,现在用清洁的天然气,对环境改善十分有益.西部改用天然气,缓解周边地区因薪柴砍伐而带来的环境压力;(3)该工程的建设,使西部的天然气资源得到大规模开发,可以迅速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西气东输能够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短缺问题.“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管道,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至上海.全线采用自动化控制,供气范围覆盖中原、华东、长江三角洲地区.这一项目的实施,为西部大开发、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创造了条件,对推动和加快新疆及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对东部地区的好处是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短缺问题;天然气是清洁能源,对东部地区环境改善十分有益.本题考查西气东输工程的路径和意义,理解解答即可.19.解:读图可知,(1)从图中看出,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为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2)我国水资源在季节分布上的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产生的原因是夏季降水多;为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修建水库.故答案为:(1)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跨流域调水;(2)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夏秋季节,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但由于夏季风不稳定各地年际变化很大.由于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必要兴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如引黄济青工程,将黄河水调进青岛市,以解决青岛市供水不足的问题.目前规划上马的南水北调工程,将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入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该题考查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理解解答即可.20.解:(1)读图可得,A是黄河,B是长江,其中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的河流是长江;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黄河,该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此高原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2)“南水北调”工程将长江流域的水调往我国最缺水的西北和华北地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利用京杭运河已将水输送到天津等地.(3)“南水北调”工程并不能彻底解决我国缺水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除此之外还要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兴修水库、海水淡化等.故答案为:(1)B;A;黄土;水土流失;(2)长江;华北;京杭;(3)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兴修水库、海水淡化等.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水系的水资源通过引水工程调到我国严重缺水的华北和西北地区;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和中线是将长江的水调往华北地区.本题考查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及特点,读图解答即可.。
高考一轮复习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专题分析题

高考一轮复习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专题分析题一、选择题1.我国河流的枯水期一般出现在冬季,河水流量和水位变化都很小。
该时期河流水量最稳定的补给来源是()A.大气降水B.地下水C.湖泊水D.高山冰川融水解析:河水的补给类型多种多样,四选项中地下水补给最稳定并且是枯水期的主要补给水源。
答案:B2.“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
上不竭,下不满……”(《吕氏春秋•圜道》)这段文字主要涉及()A.静态水资源的更新过程B.水循环的水汽输送和径流输送环节C .水循环的降水和蒸发环节 D.全球水量不均衡原理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段文字主要涉及水循环的水汽输送和径流输送环节。
答案:B下图为某水库流入水量与流出水量年内变化情况。
读图回答3~4题。
3.该水库可能位于()A.东北平原B.江淮地区C.西北内陆D.横断山区解析:该水库全年都有水流入且流入水量在夏季最丰富,故它不可能位于西北内陆,而应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该水库7~8月的流入量较小,可能受副高影响,伏旱天气,降水较小;故该地可能位于江淮地区。
答案:B4.该水库蓄水的最高水位出现在()A.5月B.6月C.9月D.10月解析:提前图示信息.当水库的流入水量大于流出水量时,水库的蓄水水位就持续上升;由图可知,10月之前的几个月,基本都是流入水量大于流出水量,故10月份蓄水水位达最大值;之后,流出水量大于流入水量,蓄水水位下降。
答案:D水循环在促进水资源更新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据此完成5~7题。
5.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的是()A.大气环流B.海陆间循环C.地壳物质循环D.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解析:海陆间水循环能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
答案:B6.下列水体中,水循环速度最快、更新周期最短的是()A.河流水B.湖泊水C.地下水D.冰川水解析:河流水属地表水,和海洋水直接相连,更新周期最短。
高中地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例题解析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1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例题解析【例】水是地球上人类和一切生物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水作为资源来说,是其他任何物质所不能代替的。
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
分析回答(1)~(3)题。
(1)世界上许多国家供水不足,出现“水荒”,其原因主要是()A.经济发达国家,用水浪费大B.地表水受污染严重,水质变坏C.人口增多,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耗水量大D.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解析:不合理地利用水资源,忽视对水资源的保护,是出现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
点评:虽然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由于更新的量有限,不合理利用可能出现水资源短缺。
应以不污染、不破坏、不超过更新速度为前提,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答案:BCD(2)过量开采地下水,可能造成的危害是()A.在华北平原地区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土壤盐渍化B.地下水位上升,形成地下漏斗区C.在城市地区会引起地面下沉,使地上建筑物塌陷D.在沿海地区会引起海水倒灌,水质变坏解析:土壤盐渍化是由于不合理灌溉造成的旧过量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下水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
只要在生活中关心、留意水资源问题,就很容易回答本题。
答案:CD(3)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下列措施合理的是()A.大量抽取地下水,扩大灌溉面积B.大面积排干沼泽地,既可开垦耕地又能获得水资源C.在城市,积极开展水的循环利用D.在缺水地区,修建雨水收集设施解析:大量抽取地下水会引起地面下沉、海水倒灌,不合理;人为排干沼泽,开垦耕地,会破坏生态环境,打破生态平衡,使物种减少,影响生物多样性,也会破坏水循环,造成水资源的减少。
点评: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是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要多角度、多方面地理解。
答案;CD。
营口市灌区改造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营口市灌区改造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本文综合了营口灌区改造的可利用水量、现状水平年用水量及灌区需水量,对不同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进行了分析,进而论证灌区发展规模是否可行。
标签:营口灌区;水资源;可利用量;用水量;需水量预测;供需平衡1.灌区可利用水量分析1.1水库供水水量营口灌区位于大辽河下游干潮河段,主要利用浑河、太子河上游水库下泄到大辽河水量进行灌溉。
灌溉保证率75%时,上游水库调配给灌区的水量:现状水平年(2015年)为15100万m3,设计水平年(2020年)为12724万m3。
1.2大辽河区间径流量根据省水利设计院对大辽河水系进行水量平衡,保证率为75%时,在水稻生育期营口灌区2015年提(引)大辽河区间径流量46745万m3,设计水平年2020年可提(引)取47815万m3。
综上述,灌区内保证率75%时,地表水可利用水量现状年2015年为61845万m3,设计水平年2020年为60539万m3。
2.现状水平年用水2.1农业灌溉用水量灌区内2015年实际灌溉水田61.4万亩,灌溉定额956m3/亩,用水量58698万m3,水源类别为地表水。
2.2农业其他用水量2015年养鱼水面2.01万亩,定额为500 m3/亩,需水量1005万m3,水源类别为地表水。
大牲畜1.06万头,定额为65L/头·d,需水量25.15 万m3,小牲畜47.79万头,定额为35 L/头·d,需水量为610万m3,水源类别为地下水。
2015年灌区农业其它需水量为1640万m3。
2.3工业和生活用水量2015年城市工业年产值按照8%的速度递增,可达到0.605亿元,按需水定额110m3/万元计算,用水量66.55万m3,乡镇工业年产值按照12%的速度递增,可达到27.0亿元,按需水定额75m3/万元计算,用水量为2025万m3,村办工业年产值按照9%的速度递增,可达到35.79亿元,按需水定额8 m3/万元计算,用水量为286.32万m3。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4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4.1 灌区水资源概况灌区地处低海拔的元江河谷中,四周地表各河流向河谷汇集,过境河流元江穿河谷而过,灌区地表水资源极为丰富。
主要河流有清水河、南溪河、控制径流面积合计为746.6km2,灌区多年平均径流量达32776万m3(见表4-1)。
灌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86.2mm,其中5至10月降水量与全年的79.6%,枯季11月至次年4月降水量较少,为全年降水量的20.4%,降水在年内分配极为不平衡。
灌区用水主要从清水河、南溪河引水,分别通过漫漾大沟等引到灌区边缘,拟建灌区耕地分布高程均低于此干渠沟尾沟底高程,灌区灌溉可实现自流灌溉。
表4-1元江县红河街道办事处主要河流水资源量表灌区供水以水库蓄水工程与渠道引水工程相结合,截止2012年,灌区已建1座中型水库及小(一)型水库2座,蓄水总库容3598万m3,设计可供水量为4257万m3,现状实际可供水量为3908.1万m3。
其中:章巴水库控制径流面积36km2,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高74m,总库容2338.3万m3,兴利库容2053.3万m3,防洪库容180万m3,死库容70.5万m3;乌布鲁水库控制径流面积13.4km2,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高35m,总库容825.2万m3,兴利库容775.6万m3,防洪库容69.2万m3,死库容40.1万m3;南掌水库控制径流面积8km2,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高44m,总库容434.5万m3,兴利库容342.5万m3,防洪库容28万m3,死库容10万m3。
该区水资源丰富,植被覆盖良好,是元江县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承担红河街道办事处东、澧江街道办事处、曼来镇及元江红光农场的3.29万亩耕地的灌溉任务和元江县城及其附近居民生活用水。
表4-2 元江县红河街道办事处小(一)型以上水库工程特性表章巴水库位于清水河上游,径流面积36km2,总库容:2369万m3,兴利库容2060.3万m3,设计供水量:3012.3万m3,设计灌溉面积43000万亩,现状可供水量2560万m3,枯水年P=75%可供水2243.2万m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山坪塘蓄水深为2.0-3.0m,经本次整治后,山坪塘水深取平均水深
2.5m,有效利用率取85%,复蓄水系数取1.5。项目区内现有山坪塘15座,
蓄水水面总面积约为4.09 hm2。 Q塘=S×H*85%*1.5
=4.09×10000×2.5×1.5×85%/10000
=13.04万m3
式中:Q塘—坑塘供水量;S—用于灌溉的山坪塘面积;H—山坪塘水深。
水资源平衡分析例题
1. 通过引水工程干渠引水到项目区的支渠,设计流量均为0.5m3/S,供水
时间为28天。
W=8.64 QT=0.5×28×8.64=120.96万立方米。
式中W——河流可供水量(万m3);Q——在设计保证率下的供水流量
( m3/s);T——引水时间,以天计算;86400——单位换算系数,表示一天的
3196.04 2050.15 1866.53 1399.90 1595.40 50 63 20.14 60 75 15.38 65 81 15.12 60 75 10.50 40 50 7.98
3. 项目区有新建囤水田44口,平均蓄水深约为0.8m,项目实施后,加
上现有的囤水田,蓄水面积预计为29.17hm2 Q囤=S×H
=29.17×10000×0.8/10000
=23.33万m3
式中:Q囤—囤水田供水量;S—用于灌溉的囤水田面积;H—囤水田水深。
4. 本次规划新建蓄水池19口,容积为100m3,复蓄水系数取2.0
Q蓄=V×n×α =19×100×2/10000
=0.38万m3
式中:Q蓄—蓄水池供水量;V—蓄水池容量 ;n—蓄水池口数;α —复蓄水系 数。
表3.3.3-4 项目区作物需水量计算表 作物名称 种植面积 (亩) 净灌溉定额 (亩/m3) 毛灌溉定额 (亩/m3) 需水量 (万m3) 水稻 1818.32 290 363 66.01 小麦 油菜 玉米 红薯 花生 合计 —— —— —— 13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