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与教育读书摘抄

合集下载

《爱心与教育》原文摘抄

《爱心与教育》原文摘抄

《爱心与教育》原文摘抄
以下为《爱心与教育》的部分原文摘抄:
1. 爱心是教育的灵魂。

2. 学生要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和信任,只有这样他们才会真正地投入学习和成长。

3. 教师要把教育理念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让学生看到行为和言语一致,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榜样作用。

4.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特点和需求,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和素质,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5. 爱心和责任心是教育的基础,只有在这种情感的基础上,教师才能真正地教育好学生。

6. 爱心教育不仅要注意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全面成长。

7. 教师要时刻保持对学生的关注和互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自信、勇敢、健康成长。

8. 爱心教育充满着温暖和希望,只有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下,学生才能真正地感受到教育的力量和意义。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爱心与教育》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爱心与教育》

教师【2 】念书笔记摘抄《爱心与教导》1.教导者的明智和机灵,在于引诱“落后学生”经常进行“魂魄的搏斗”,不但擅长发明本身的宝贵之处,更勇于用“崇高的‘我’”克服“卑下的‘我’”.P602.真正的教导是自我教导.(苏霍姆林斯基)但是,必须指出,“落后学生”的“自我教导”很难一劳永逸,相反,这是一个充满重复的长期教导进程.“犯错——认错——改错——又犯错——又认错……”这是“落后学生”广泛消失的轮回.教师是以斥责学生“屡教不改”.“光说不做”.“本性难移”等等,是极不公平的.教导者应当容忍“落后学生”的一次次“旧病复发”,与此同时,又持续充满热忱和信念肠勉励学生一次次克服本身,并引诱学生从本身“犯错周期”的慢慢延伸或者错误程度的逐渐减轻的进程中,看到本身点点滴滴的提高,体验提高的快活,进而加强持续提高的信念.P613.从某种意义上讲,所谓“转化落后生”,更多的时刻就是不第1页,-共7页断设法唤起他向上的信念.P654.“落后学生”写“每日九问”.引诱“落后学生”养成天天“自省”的习惯:一问今天影响同窗进修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三问今天进修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功课温习预习没有;五问今天做过什么不文明的事没有;六问今天说过脏话没有;七问今天克服弱点没有;八问今天有提高没有;九问今天有什么圆满没有.P665.让人们因我的消失而认为痛苦!比方说,这个礼拜,你多次自动打扫教室,同窗们就因你的消失认为了班集体的暖和;又比方说,你自动帮同窗补缀坏了的椅子,那位同窗就因班上有了你而认为了痛苦!李先生愿望你永久做一个能让别人认为痛苦的人!P696. “我给你找了两位先生,让这两位先生随时提示你别违背规律.一位就是你本身——每小我的长进心和意志都是本身最严格的先生;另一位呢?是你的同窗——我打算给你安排一位‘关心人’,由这位同窗随时留意你的表现并提示你纠正.之所以叫第2页,-共7页‘关心人’,就是说,这位同窗是出于对你的爱护而关心你提高的.”我(李先生)头脑里转了个弯:与其由我给他指定“关心人”,不如让他本身给本身找“关心人”,如许他在教导进程中的自动性更强,后果可能会更好些.于是,我说:“这个‘关心人’,由你本身在班上找.前提是:1.你最信赖的人;2.他比你表现得好;3.他又坐在你邻近.”(李先生:我和万同的故事)P757.分开了对学生心灵的尊敬,还有什么“教导”可言?P808.一小我要纠正缺陷,不光要看他口头上的承诺,更主要的是言行一致.P889.童心可鉴,泪眼作证——有了一批又一批心领神会的学生,我便成了情绪财主和精力巨人;作为一名通俗的教导者,还有比本身人格的丰碑铸在学生心目中更崇高的声誉吗?P102 【是的,有着学生对先生的不舍,对先生浓浓的爱,我想这也是作为一名教师的痛苦地点!】10.鼓励“优生”超越自我的要点有二:一是尽可能多地让第3页,-共7页他们在各个方面实践,以发明并成长本身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潜质;二是勉励他们在日常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克服自我.甚至教导者可以有意识设置一些难题去“熬煎”他们,让他们在一次次本身与本身“过不去”的进程中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光辉恰是从克服自我到超越自我”.P10411.引诱“优生”建立志向(立志),最有用的办法之一,是给他们推举有关巨人名人的传记读物,使“优生”把本身放在一个更辽阔的汗青空间和时期背景中熟悉本身的任务.P10512.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导的魅力就是教导者对学生的吸引力.当学生对教导者有了一种发自心坎的崇敬甚至崇拜之情时,我们的教导已经露出愿望的曙光.P13813.教导离不开交心,而让学生认为“够哥儿们”的交心更能打动学生的心灵.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导的艺术有时就是交心的艺术.P14014.进修上“天天十问”:一问今天在家早读外语没有?二第4页,-共7页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三问今天进修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功课温习没有?五问今天预习明天的功课没有?六问今天做过闲事没有?七问今天“过片子”没有?八问今天筹划完成没有?九问今天有未弄懂的难题没有?十问今天有无糟蹋的时光?可以制成表格,天天按现实情形填写.唯有保持,才能真正步入进修的良性轮回.P147【这里,进修上的“天天十问”和前面所提到的“落后学生”的“天天九问”,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是针对的对象不同罢了.“天天十问”,问的内容具体,可操作性强,有助于学生步入进修的良性轮回.】15.真谛老是朴实的.教导科学有时其实很简略,就是把教师的教导意图尽可能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请求,再设法让学生保持下去以形成习惯.(“天天十问”的好习惯)P14916.把测验当演习,把演习当测验.P149【把测验看淡一些,“不就是一次演习吗”,丢掉落任何患得第5页,-共7页患掉的思惟包袱,可能反而测验时会施展得好一些;而对日常平凡的每一道演习,都要当成科场上的试题,一丝不苟,并且要有时光不雅念.如许,真的到了科场,也就不会主要了.】17.教师要努力使本身具备“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虑,用“学生的眼力”去对待,用“学生的情绪”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致”去爱好……P16618.教师因本身传授的思惟遭到学生反感而十分悲伤,学生因本身关怀的问题得不到先生的解答而万分苦闷.教导者和被教导者都认为离不开对方,然而如今都掉去了对方!这恰是德育的危机之一,也是德育的起色地点——作为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导者来说,答复学生所关怀的问题,找回掉去的对方,恰是改造德育的一个冲破口!P168第6页,-共7页。

爱心与教育经典语录摘抄

爱心与教育经典语录摘抄

爱心与教育经典语录摘抄
1. "教育是点燃生命的火焰,爱心是滋润生命的泉水。

" - 毛泽东
2. "教育是一种灵魂的操练,而不是记忆的负担。

" - 卢梭
3. "教育的本质在于爱心,因为只有爱心才能激发学生们的潜能。

" - 爱因斯坦
4. "教育不只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的品格和道德。

" - 亚里士多德
5.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力,而不是简单地传递信息。

" - 约翰·杜威
6. "爱心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心的教育只是机械的灌输。

" - 萨特
7. "教育是点亮他人生命的蜡烛,而不是填满他们的头脑。

" - 威廉·巴特勒·叶芝
8. "教育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能。

" - 约翰·卡尔纳
9.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生活,更是为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 - 约翰·杜威
10. "教育的力量在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不
断追问和思考。

关于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摘抄五篇范文

关于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摘抄五篇范文

关于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摘抄五篇范文《爱心与教育》是漓江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镇西。

该书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成名作、代表作,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摘抄五篇范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关于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摘抄(一)《爱心与教育》摘录:常常有人问我:“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我总是不假思索地这样回答:“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已有不少有识之士指出,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不过,按我的理解,这“高素质”的第一条应该是乐于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当然早已不是什么“新潮观点”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夏丐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

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

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

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

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但这种情感,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甚至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我对这种充满商业气息的说法向来十分反感),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

感情当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然而,有时候师生之间相互的感情并不一定有着明显的直接的“教育功利”目的。

如果师生间建立起了感情的良性循环——教师经常想:“这么好的学生,我怎么能不想方设法地把他们教好呢?”学生经常想:“这么好的老师,我怎么能不好好听从他的教育呢?”——那么,我们的教育便现出了成功的曙光!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爱心与教育》摘抄

《爱心与教育》摘抄

以下是关于爱心与教育的摘抄:
1. 爱心是教育中最伟大的力量。

2. 没有真正的爱心,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3. 教师的爱心是学生最好的营养。

4. 爱心不仅是教育的灵魂,也是教育的动力和源泉。

5. 爱心是教师最珍贵的品质,也是教育中最重要的因素。

6. 爱心是一份无私的奉献,是一种无形的影响力,能够感染每一个人。

7. 有爱心的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自信地面对未来。

8. 爱心是教育工作的灵魂和动力,能够使教育更有温度、更有生命力。

9. 爱心可以化解学生的孤独和忧虑,让他们拥有更好的心理健康。

10. 无论教育的形式如何改变,爱心永远是教育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以上摘抄表达了爱心在教育中的重要性,爱心可以成为教师的最珍贵品质和最好的营养,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化解学生的孤独和忧虑,使教育更有温度和生命力。

爱心与教育读书摘抄

爱心与教育读书摘抄

爱心与教育读书摘抄再次读《爱心与教育》一书,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震撼来概括,在这本书中,李镇西老师对优生的慈爱,对后进生的仁爱,体现出他对民主、平等、博爱教育思想的向往和不懈追求。

下面是爱心与教育读书摘抄,欢迎参考阅读!柳斌同志概括的素质教育三要义: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

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主要是通过为每个人的个性发展来实现的;中学阶段德育要培养学生的三个意识:公民意识、爱国意识、民主意识;要注重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教育多样性、培养目标多样化。

一句话,素质教育是真正把学生当作人的教育。

手记一:爱心与童心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

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

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高素质的教师,第一条应该是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

李镇西的主要做法有:记住每一个学生的生日,给他们过集体生日;关心生病、家庭困难的学生,尽可能提供帮助;带学生包饺子、野餐。

手记之二:与顽童打交道当我们自然而然地走进后进学生的心灵,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对后进生,要帮助他树立“我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的道德自信;不能把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浇灭(苏霍姆林斯基语)。

“人的天赋、可能性、能力和爱好确实是无可限量的,而每一个人在这方面的表现又都是独一无二的”。

“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

“后进学生”的教育方法:写家校联系本,填报喜单,游玩,集体评议,写每日九问(自省),写《灵魂的搏斗》,安排当班干部,对手竞赛,学生作文表扬,推荐好书。

手记三:锻造卓越人格——优秀学生的培养激励优生超越自我的要点有二:一是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在各个方面实践,以发现并发展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潜质;二是鼓励他们在日常一点一滴小事中战胜自我,甚至教育者可以有意识设置一些难题去折磨他们,让他们在一次次自己与自己过不去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辉煌正是从战胜自我到超越自我。

教师读书笔记《爱心与教育》摘抄

教师读书笔记《爱心与教育》摘抄

教师读书笔记《爱心与教育》摘抄1.教育者的明智和机智,在于引导“后进学生”经常进行“灵魂的搏斗”,不但善于发现自己的可贵之处,更勇于用“高尚的‘我’”战胜“卑下的‘我’”。

2.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但是,必须指出,“后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很难一劳永逸,相反,这是一个充满反复的长期教育过程。

“犯错——认错——改错——又犯错——又认错……”这是“后进学生”普遍存在的循环。

教师因此斥责学生“屡教不改”、“光说不做”、“本性难移”等等,是极不公正的。

教育者应该容忍“后进学生”的一次次“旧病复发”,与此同时,又继续充满热情和信心地鼓励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己,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犯错周期”的逐步延长或者错误程度的逐渐减轻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进而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

3.从某种意义上讲,所谓“转化后进生”,更多的时候就是不断设法唤起他向上的信心。

4.“后进学生”写“每日九问”。

引导“后进学生”养成每天“自省”的习惯:一问今天影响同学学习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三问今天学习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功课复习预习没有;五问今天做过什么不文明的事没有;六问今天说过脏话没有;七问今天战胜弱点没有;八问今天有进步没有;九问今天有什么遗憾没有。

5.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比方说,这个星期,你多次主动打扫教室,同学们就因你的存在感到了班集体的温暖;又比方说,你主动帮同学修理坏了的椅子,那位同学就因班上有了你而感到了幸福!李老师希望你永远做一个能让别人感到幸福的人!6. “我给你找了两位老师,让这两位老师随时提醒你别违反纪律。

一位就是你自己——每个人的上进心和意志都是自己最严厉的老师;另一位呢?是你的同学——我打算给你安排一位‘帮助人’,由这位同学随时注意你的表现并提醒你改正。

之所以叫‘帮助人’,就是说,这位同学是出于对你的爱护而帮助你进步的。

”我(李老师)脑子里转了个弯:与其由我给他指定“帮助人”,不如让他自己给自己找“帮助人”,这样他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更强,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摘抄(通用6篇)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摘抄(通用6篇)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摘抄(通用6篇)【篇一】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摘抄他到底有怎样的魔力,缘何让学生们对他终生难忘。

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还是独特的个性?书中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李老师和学生间那种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

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

一般的老师是难以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

不论是对后进学生的转化,还是对优秀学生的培养,李老师的爱无不渗透其中。

李老师在培养优生时,首先就优生的特点进行分析,然后指出了优生的培养方法,引导优生树立志向,帮助优生认识自己,指出:激励优生超越自我,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在各个方面实践,以发现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潜质,鼓励他们在日常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战胜自我,当一位老师开始真正爱自己的学生的时候,他就会凭借这种深深的爱,去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去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甚至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心血。

正如他所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

一个受孩子忠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感受很多,爱学生,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李镇西老师曾经这样写道: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的道理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他所做的一切,证明了这句话的价值。

我想说,教育者的快乐也是学生给的。

一个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人会把学生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把学生的不幸当作自己的不幸。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李老师是我们的楷模,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好好地去学习。

李老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非常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

这是我们当下很多教师忽略的问题。

他说:如果孩子是鸟,你就是天空,如果孩子是鱼,你就是大海,如果孩子是花,你就是春天。

这句话道出了我们老师的光荣与伟大,也暗示了我们老师的使命和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摘抄)
徐州保安职业技术学校袁敬耀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我认为在每一页中除了写着“爱心、良知、思考、责任”以外,还充满着智慧的火花。

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的标准也是除了“学识渊博、正直善良、很热爱学生”以外,还有“很有智慧”这一条。

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做个充满智慧的老师。

当前众所周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是教育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而正确方式方法的选择就要靠我们的智慧,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育,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要想了解学生的各个方面,就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缜密的思考能力,还要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我们才能知学生所想,理解学生所为,才能与学生进行更好的交流,而交流是教育的前提。

以前我也想过该怎样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想过该如何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让学生能比较容易的改正他的缺点……但是有许多时候,苦于找不到好的方法。

从李老师的教育手记中我知道了要教育学生得学会尊重学生、表扬学生。

做老师不要高高在上,要蹲下身子,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待出现的问题。

今天的孩子就如春天里需要滋养的禾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涓涓春雨,要比电闪雷鸣倾盆暴雨更能渗入土壤。

还有要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多一点人情味,大人有时也会犯错,何况是还是孩子的学生呢。

因此利用集体的力量,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许多时候比老师苦口婆心的说教强很多。

爱学生,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巴甫雷什中学》中这样说过:“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方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

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

”他因自己小朋友圈子的扩大而兴奋,因走到小朋友的心灵深处而带给他们快乐,而感到无比幸福。

这些不是凭借功利性的目的而做教育的人所能真正体会到的。

李镇西老师曾经这样写道:“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的真理——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他所做的一切,证明了这句话的价值。

我想说,教育者的快乐也是学生给的。

一个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人会把学生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把学生的不幸当作自己的不幸。

十几年的教学,让我渐渐明白,老师的行为在学生们的心里会种下怎样的印象。

以前我的两个课代表喜欢冲着那些学习后进的学生大喊大叫,我发现之后并没有当着大家的面批评他们,而是先让他们停止叫喊,然后走到这名看似有错的学生跟前轻轻地询问缘故。

之后我的课代表意识到他们的这种做法并不能顺利解决问题,反而会把矛盾激化,她们不但向我承认自己做得不够好,还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办法。

一次日记中,他们曾这样写道:“长大之后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当我的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不是先去责骂他,而是先问明原因,然后虚心地教给他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

”知道到他们能这样想,我很欣慰。

在独生子女日益成长为社会建设者的同时,我们才渐渐发现他们责任感的缺失和爱的缺乏。

真诚与善良似乎在这个社会成了一种无能的表现。

看看时下充斥的书籍,多半是为升学而准备的辅导书,其次是幽默故事书、漫画书,真正净化
学生心灵的书籍少之又少。

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懂得如何张扬个性,而不知如何感恩父母;他们知道要考上大学,却不知考上之后该做些什么;他们明白要踏实工作,但方向在哪里却从来都不明确。

这分明是一种责任心与爱心的缺乏。

现在国家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实施素质教育,我们作为教师恰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教会学生如何去爱,爱世界,爱国家,爱校,爱家,爱父母,爱自己,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只有在一个充满仁爱的大环境里,我们的班级才会更加团结,学校才会更加繁荣,家庭才会更加和睦,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才不会让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读完李老师的书,让懂得了理解的微笑,平等的交流,内心的宽容,真诚的关怀,不仅仅是为了当一名好老师应该这样做,而是发自心灵深处的爱的驱使,让他自然而然地去做一切。

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凭着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把幸福与快乐送达每一个孩子的心中。

我们会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努力做教育这趟列车上的爱心传递员,让真诚、善良、友爱陪伴学生走过以后的人生旅程。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师之爱首先是尊重和信任,尊重和信任是激活教育智慧的因子。

而要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就要不断的学习,把学习渗透到工作和生活中去,让教育智慧流淌于我们教育生活的一点一滴,每时每刻。

我们这一代成长于一个物质、精神都比较平淡的年代,没有网络,没有游戏,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也没有更多的诱惑。

在传统家庭的“双目”和“书中既有黄金屋,书中又有颜如玉”世俗观念的监管下,使我“安心”地读了一些书。

读书时句须一句句去理解,意要一段段去思索,思想也一步步地提高。

没有精彩画面,也没有伴奏音乐,更没有旁白点拨,靠的是自己不断读、反复感、努力悟,终于成长为一名能引领他人走上阅读之路,培养读书习惯,丰富精神生活,使他们继续乃至终身阅读书籍而不断成长的“灵魂的工程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