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心得体会 孙聪聪
孝经的心得体会(通用14篇)

孝经的心得体会(通用14篇)孝经的心得体会(通用14篇)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孝经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孝经的心得体会篇1首先我们来看看“孝”这个字,上面是“老”字的头,下面是“子”体现了孩子应对父母的恭敬。
《孝经》云“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也,”如汉文帝,康熙都有是以孝治国,国家也都非常强大。
自古以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孝是人类最基本的感情,是一切爱的基础。
孝经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古人还有一句话,“百善孝为先”,几乎所有的祠堂都上书“入孝”和“出悌”,门口还刻有二十四孝。
一个人不爱自己的父母,怎么可能爱他人,爱国家呢孝经云“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
《弟子规》说“首孝悌,次谨信”。
《论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生我者父母,养我者父母,父母给予我们一切,没有父母伟大无私的爱,我们很难健康地成长,父母是我们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父母的眼睛时刻关注着我们,父母对孩子是无微不至,劳而无怨。
谁请我们吃一顿饭,或者我们饥饿时,别人给我们一杯水或一块面包,我们都有很感恩,但是父母给我们做过多少顿饭,给与我们多少吃的,用的,给我们付出多少,而且是把最好的给孩子。
乌鸦知反哺,羊羔知跪乳,人又怎么能不孝。
孝经的心得体会篇2在《孝经》中,孔子认为,对国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能光宗耀祖的,才是大孝在书中,孔子描述了不同等级的人应该向父母履行的各种不同的孝道,表现出了明显的等级观念,然而,孔子说的孝并不是对父母的一味顺从,而是当父母行为不正时,勇于提出,这与后来封建社会的愚孝是不同的。
《孝经》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对中国的政治、历史、文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在《孝经》中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比有先也,言有兄也。
孝经读书心得

孝经读书心得
《孝经》是中国传统经典之一,讲述了孝道的重要性和如何孝敬父母。
在阅读《孝经》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孝道的内涵和价值观,也受益匪浅。
首先,《孝经》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
它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也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只有孝顺父母,才能得到天地的庇佑,才能得到人们的尊敬。
这种价值观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提醒着我们要尊重父母、关爱家人,才能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其次,《孝经》也告诉我们如何孝敬父母。
它强调了孝敬父母的多种方式,包括言行举止、精神关怀、物质供养等等。
这些方式不仅是对父母的尊重和关爱,也是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和人格魅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读《孝经》,我明白了孝道并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敬爱,更是要用行动来体现,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去关心、体贴父母,用心去孝敬他们。
最后,《孝经》还提出了“孝有三德”的观念,即孝有慈德、孝有和德、孝有勤德。
这三德分别强调了孝顺父母的不同方面,包
括慈爱、和睦、勤劳等。
这些德行不仅是对父母的尊重,也是对自己人格修养的要求。
通过不断地修炼这些德行,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孝顺父母,也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孝经》,我深刻领悟到了孝道的内涵和价值,也受益匪浅。
它不仅让我明白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也让我意识到了孝道对于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性。
我会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努力去体现孝道,用实际行动去孝敬父母,也用自己的品德修养去影响他人,让孝道的精神在当今社会得到传承和发扬。
学习孝经心得体会_孝经学习感悟与反思(精选6篇)

学习孝经心得体会_孝经学习感悟与反思(精选6篇)学习孝经_孝经学习感悟与反思篇1自从三年前接触到孝经后,就一直都喜欢听孝经,也潜移默化的在生活中受了很多孝经的影响。
最近又受邀要去带夏令营,首先就想到要给孩子们学习了解孝经,故今天也做了一些功课,选编了一些相关资料信息如下,一起来学习了解。
《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
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
”指出孝是诸德之本,认为“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
《孝经》首次将孝与忠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推而广之,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统而详细的规定。
它主张把“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是孝之终。
它把维护宗法等级关系与为君主服务联系起来,认为“孝”要“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具体要求:“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孝经》还根据不同人的身份差别规定了行“孝”的不同内容:天子之“孝”要求“爱敬尽于其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诸侯之“孝”要求“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卿大夫之“孝”要求“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士阶层的“孝”要求“忠顺事上,保禄位,守祭祀”;庶人之“孝”要求“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着作,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
认为以孝为中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
”。
认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
《孝经》在中国伦理思想中,首次将孝亲与忠君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绝对化神秘化,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2024年孝经的心得体会(2篇)

2024年孝经的心得体会百善先为先—读《孝经》有感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古人说的“孝、悌、忠、义、礼、义、廉、耻”这八德,孝排在第一位,可见“孝”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东西,所以,“孝”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必须做到的。
《孝经》,通过孔子和弟子曾参之间的对话,精要地阐述了儒家对孝道的见解,认为孝才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一切教化得以推行的关键。
《孝经》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孝之始也”。
让我知道一个人的躯体、四肢、毛发,皮肤,都继承父母,要好好爱惜,不要随意毁伤,这是孝行的起点。
这句话令我感动。
还记得在我我四岁的时候,有一次我玩喜洋洋(就是一元一次的那种摇摇车),一不小心从一米多高的地方摔了下来,我一直哭,妈妈问我是不是很疼啊。
我说:“妈妈,胳膊刷坏了,让您担心,我才哭的呢。
”妈妈搂着我直说我是个孝顺懂事的好孩子。
对啊!爸爸妈妈把我养大,费了多少心血啊,我们要是不孝顺父母的话,就是大逆不道!所以,我出去吃饭的时候,总是给妈妈碗里夹肉,妈妈直说我长大了;平时,我也做家务,去买早餐让大人吃,晚上放学去买馒头。
让爸爸妈妈多休息;我还早起晚睡,好好学习,不要因为贪玩耽误功课让父母担心。
《孝经》是孔老夫子留给我们的瑰宝,从《开宗名义章》起,共18章,讲了孝的功能、孝的本质、孝的内容,讲了从天子到庶人尽孝的标准,讲了以孝治天下的原理等等。
我喜欢孔子,孔子的觉悟很高,我也想穿越到孔子时代,过一把当孔子弟子的瘾。
我的好朋友AI博士有一台时空机,我请求他让我穿越到孔子时代,AI博士二话不说就同意啦!孔子弟子三千,有七十二位杰出的弟子,我拜孔子为师后,老夫子把我收为他的第____位弟子。
之后,我刻苦钻研《孝经》,成了他得意弟子的第____名,叫小白。
在当时,我是世界第二孝。
(因为闵子骞比我还孝顺)。
但是,好景不常。
AI博士的时空机只能在时空隧道里呆一天(相当于____年)。
所以,我又穿越回来了。
但是孝道已经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了,直到今天,我在生活中还是很孝顺父母。
孝经读书心得

孝经读书心得
《孝经》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内容涉及孝道、家庭伦理和人
生哲理等方面。
通过阅读《孝经》,我深刻体会到了孝道的重要性
和深刻内涵。
首先,《孝经》强调了孝道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
在中国传统
文化中,孝道被视为家庭伦理的基石,是家庭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通过孝顺父母,子女能够维系家庭的纽带,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从而促进家庭的和睦发展。
其次,《孝经》强调了孝道对个人修养和人生观的影响。
孝道
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精神境界。
通过孝顺父母,可以培养
出顺从、孝敬、恭敬等美德,使人在与人相处时更加和善、宽容。
同时,孝道也能够让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白家庭的重
要性,懂得珍惜亲情,从而更加坚定地走好人生的道路。
最后,《孝经》还强调了孝道对社会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不仅仅是一种家庭伦理,更是一种社会伦理。
通过弘扬孝道,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和亲情,使社会更
加和睦、稳定。
通过阅读《孝经》,我深刻领悟到了孝道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也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将会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弘扬孝道,尊敬父母,关爱家人,努力做一个孝顺的好子女,为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孝经读书心得

孝经读书心得
《孝经》是一部关于孝道的经典著作,它强调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关于孝道的理论和方法。
通过阅读《孝经》,我对孝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如何做一个孝顺的人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我从《孝经》中学到了孝道的重要性。
在这部经典中,强调了孝顺父母的价值和意义。
它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一种天经地义的道德行为,是社会稳定和和谐的基石。
通过孝顺父母,我们能够传承家风,维护家庭和睦,也能够培养自己的美德和品质。
因此,孝道在《孝经》中被赋予了极高的道德价值,也让我更加明白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
其次,我从《孝经》中了解到了孝道的实践方法。
在这部经典中,提出了许多关于孝道实践的方法和技巧。
比如,孝敬父母要有诚心、要尊重父母的意见、要体贴关怀父母的生活等等。
这些方法都是实践孝道的有效途径,也让我对如何做一个孝顺的人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通过阅读《孝经》,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孝道的重要性和实践方
法。
我相信,只有孝顺父母,才能够成就一个美好的家庭和社会。
因此,我会牢记《孝经》中的教诲,努力做一个孝顺的人,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孝道,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孝经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3篇)

孝经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3篇)孝经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3篇)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
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孝经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孝经学习心得体会篇1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
孝就像一缕阳光,照射在心田,永远让人感到温暖与幸福。
读完这本《孝经》后,我有了很深很深的感悟……“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生也”,孝是所有德行的根本。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所谓:百善孝为先,百行孝为本。
孝敬父母,尊敬兄长不就是我们这些晚辈需要做的吗?如果孝敬父母都做不到,那么你的一切品行该从何谈起?孝就是在心里的爱吗?不,这还不够,孝还需要在行动上来证明。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
”孝子敬奉他的父母,平常在家的时候要尽自己的一切对父母恭敬;奉养饮食的时候则想尽办法使父母快乐;在父母有病时,要为父母担忧并细心照料。
记得有一次,妈妈吃饭的时候突然说她肚子痛,吃了两三口饭就不吃了,看妈妈在沙发上难受的样子,我担心极了,连连问妈妈用不用去医院。
妈妈说:“不用管我,写你的作业。
”我写作业时心都定不下来,写完作业,我又给妈妈端来一杯热水,妈妈夸我是个好孩子。
接着,我又读到了“鹿乳奉亲”的故事,写的是一个人的父母患了严重的眼疾,需要用新鲜的鹿乳来治。
他装扮成一只活蹦乱跳的小鹿,来到林中,取到了新鲜的鹿乳。
有一次,他差一点被猎人当做真鹿射死,猎人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被他的孝心感动,并发誓以后再也不射杀鹿了。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情。
大自然中的动物们也怀着一颗孝心,那我们呢?是不是应该更尽心尽力地孝敬父母?孝是我们对父母最真切、真实的的报答,一种最朴实的表现。
孝,是不求回报的,因为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孝敬你的父母吧,这是我们用毕生经历去完成的一项任务,更是一种使命。
“人之行,莫大于孝”,让这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孝经学习心得体会篇2首先我们来看看“孝”这个字,上面是“老”字的头,下面是“子”体现了孩子应对父母的恭敬。
孝经读书心得

孝经读书心得
《孝经》是中国传统经典之一,也是关于孝道的重要著作。
在
阅读《孝经》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孝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孝经》中强调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提倡子女应当尊敬父母,孝顺长辈。
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
价值观也在不断变化,但是对父母的孝道却是永恒不变的。
通过阅
读《孝经》,我意识到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
瑰宝,也是我们每个人应当传承和弘扬的价值观念。
在读完《孝经》之后,我更加珍视与父母的时光,更加尊重他
们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我也更加关注身边的长辈,尽自己的能力
去帮助他们,让他们过上幸福、健康的生活。
通过阅读《孝经》,我深刻体会到孝道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
种道德规范,更是一种人生态度。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继续努力
践行孝道,让孝道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让我成为一个更加孝顺的人。
感谢《孝经》给予我这样的启发和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孝经》有感
周庄学校孙聪聪
今年的暑假,我很荣幸拜读了影响华夏五千多年文明史诗的神圣着作——《孝经》。
百行孝为先”,这是一句古人的俗语。
原本我也不是很懂得“孝”这个字的含义,但当我看了《孝经》以后,我便又进一步地了解了这个字的意义。
《孝经》是一本国学经典,里面讲了许许多多关于“孝”的故事。
它像用今世的水泡了一杯前世的茶,透明清澈的水中,沸腾的是前世的孝行,沉淀的是今世的孝思,弥漫的是亲情的惠泽……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生也”,孝是所有徳行的根本,一切的教化都在此基础上产生。
所谓“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百善孝为先,百行孝为本。
孝心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驱散了凛冽的寒霜;孝心是酷暑里投撒的一片绿荫,遮住了炙烤的骄阳;孝心是久后的一场甘霖,滋润了龟裂的心田;孝心是汪洋中的航标,指明了新生的希望。
孝,需要我们用心来行动。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做出这样的讲话。
为了实现中国梦,加快社会道德建设,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那么
学习《孝经》就成为每个普通人所必须的。
《孝经》中讲述的“孝”之道,在培养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方面能给予我们正确的方向。
小赢靠智,大赢靠德,孝乃德之根本,如若人人都能行孝道,那么国家必将更加繁荣富强,民族更能屹立于世界之巅。
《孝经》开篇第一句:“仲尼居,曾子持。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先代帝王以孝治国,它是一切教化产生的根源。
《诗经》有云:“教民亲爱,莫善于孝。
教民礼顺,莫善于悌。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而今天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反映了这一现象。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不仅反映了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又继承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精髓,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一个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物质生活的富裕上,更表现在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水平和民众的道德觉悟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如是说:“我们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恰恰相反,我们要很好传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这个“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
”《孝经》讲述的道理传承千年,经久不衰,我们要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发扬光大。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是人类社会一种大公无私的大爱,这种爱大多时候只是挂在嘴上的东西,说了
几千年,总是没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
但是,总有忠心耿耿的忠烈之士,如:岳飞、文天祥、关天培、邓世昌、狼牙山五壮士、刘胡兰、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等民族英雄,他们时刻想着忠于国家,报孝人民。
因此,宋人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纵观当今之志士国人,能有多少人有如此之想法?忠君报国,此乃大爱,做不到尚且可以理解;孝敬父母,人间小爱,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呢?
知行合一,及时行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于毁,孝之始也”。
我的全部都来自于父母,作为儿女,应该像孔子一样,时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保护、爱惜好自己;作为儿女,能够来到这个世界上,能够拥有一个严父慈母,应该满怀感激;作为儿女,父母无私的给了我们这样一副容颜、这样一个躯体、这样一颗心灵,我们还有什么感到不满足的呢,我们还有什么什么值得抱怨的呢?然而,事实却相反,有的人抱怨父母给了自己这样一副面孔,羞涩闭门不出,想尽一切办法改变自己的容貌;有的人抱怨父母给了自己这样一个身材,整日忧心忡忡、惶惶不得日终,矮的想尽办法把自己拉高,胖的想尽办法减肥,甚至是绝食;还有那么一些自残、甚至轻生的人,如此般不爱惜自己,回头想想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呢,难道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浮云般的虚荣心吗?
“夫孝,始于侍亲”。
孝最基本的就是供养父母,给予父母最基本的生活物质保障,至少不要让父母跟着我们受冻挨饿。
但是,转眼看看现在,我们都已经二十多岁了,又有几个人可以拍着自己的胸膛说:“我已经不再需要父母的帮助了”,“我每个月还可以给父母存一些钱”吗?又有几家父母闲居在家里,享受着子女的孝行呢?恐怕大多数父母仍在辛勤的劳作,仍在流汗、流血。
甚至现在社会上还出现了一群新人类——啃老族,他们从小吃父母的,喝父母的,长大了还在吃父母的,喝父母的,这种人的孝又在何方呢?
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孟子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挚虞说:“事亲以敬,美过三牲。
”。
其实,他们说的主旨只有一个——尊敬父母。
反观现在,能做到的又有几个呢?我们顶撞过父母多少次,我们又惹父母生过多少次气,我们又何曾对父母说过一句“对不起”;我们拿了父母那么多东西,借了父母那么多钱,父母有要我们还过吗,我们有感到过愧疚吗?
当我们从小学到大学,这一路走来,父母一直陪伴着我们,抚育我们,我们慢慢长大了,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老了,头发花白了,我们站起来,他们的腰却弯了。
小时候,总是承诺,等我长大以后,要让父母过上最好的生活,可是到了现在却发现这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可能我们会认为现在父母还不到60岁,如果父母能够活到80岁,我们还有20年能够尽孝呢,但我想说要及时行孝,纵然我们的父母能够安然的活到100岁,减去
我们工作的时间,出门在外的时间,陪妻子的时间,陪孩子的时间……仔细算一下,其实我们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也并不多。
从今日开始做起,不要总是“明日复明日,万事成蹉跎”。
从现在开始,做好身边的小事,少让父母为我们操心。
其实,父母想要的很简单,只需陪着他们说说话,聊聊天,这就足够了。
我们不需要像王祥一样,赤身卧寒冰,求鲤归奉母;不需要像仲由一样,百里负米为亲食;也不需要像孟宗一样,抱竹而泣,持笋归做羹。
我们能做的就是:听父母的话,顺从父母的意愿,父母让做的,我们努力去做,父母不让做的,我们呆着不去做,不要惹父母生气;我们可以做的就是:父母口渴了,静静的帮父母倒上一杯温水;父母累了,轻轻的擦掉父母额头上的汗珠;父母孤单了,默默的陪伴在他们身边;父母生病了,送去一次又一次的温馨的问候。
这样,父母只要看到这些眼睛里面也会满含泪水……
当别人在关注你飞了多高的时候,只有他们关心你飞得累不累。
或许父爱和母爱是天性,但孝顺却是一种觉悟。
百善孝为先,常怀一颗感恩的心,让他们操劳少一点,舒心多一点。
对于将来谁都无法预料,对于过去的已然不可再重来,唯一能把握的只有现在。
世界首富微软公司的总裁比尔盖茨说过一句话:世界上什么都可以等待,唯有孝敬父母不能等待。
读罢《孝经》,不禁觉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深以作为华夏儿女而骄傲;民族精神,源远流长,我深以作为炎黄子孙而自豪。
乌鸦知反哺,羊羔知跪乳。
人又怎么能不孝?我们要重新理解“孝”,实践“孝”,将这本书吟之,诵之,感之,悟之,发扬“孝”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