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试题分析及备考得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考语文试题分析及备考得失

高三语文于亚妮2019年高考已经尘埃落定,对于高考语文试题的分析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此我借鉴一些专家的评价及个人的理解对全国二卷做一点粗浅的分析,并对本学年高考备考得失做以反思。

一、高考命题分析:

(一)选材内容及思路分析:

2019高考语文命题立足高考评价体系,坚持立德树人价值导向,结合语文学科特点,通过科学设计命题,厚植家国情怀,倡导品德修养,讲述奋斗故事,引导考生传承爱国精神,接续时代奋斗,谱写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奋进之歌,这些特点在全国二卷中体现的也很突出。

1.厚植家国情怀

全国Ⅱ卷作文试题“青春接棒,强国有我”,试题向考生展开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9年)到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2049年)的特定历史时空,从中精心选择五个标志性历史节点: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五四运动100年、新中国成立100年,突出各自的时代主题,启示考生深刻领悟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深刻感受中国青年与祖国、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在创造青春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实现自身价值的历史,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厚植家国情怀。

2.加强品德修养

全国Ⅱ卷古代诗歌阅读选取唐代诗人杜荀鹤的《投长沙裴侍郎》,诗歌表达了诗人立身刚直、不卑不亢、高洁耿介的品格。命题充分发挥优秀文化的浸润功能,利用传统的优秀品格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3.激励接棒青年

营造奋斗情境,激励奋斗精神。全国Ⅱ卷作文试题“青春接棒,强国有我”让考生感知青年奋斗与现当代中国历史进程的相互关系,体会青年奋斗精神的价值与意义,正面引导考生增强担当意识,激励奋斗精神。

讲述奋斗故事,砥砺奋斗品格。感受奋斗喜悦,增强奋斗意识。文言文阅读商鞅改革事迹、实用类文本阅读选用1954年《人民日报》社论《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2018年的报道《港珠澳大桥背后的科技支撑》和研究报告《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探索与实践》三则材料,无论新中国修建的万里长江第一桥,还是新时代竣工的港珠澳大桥,都是新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家工程、国之重器,代表着不同时期的“中国速度”与“中国技术”,从中可以感受到我国桥梁建设由技术落后、依靠外国援助到技术领先、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历史巨变,使考生在阅读材料过程中为新中国建设的伟大成就感到自豪和喜悦,自觉增强奋斗意识。

4、持续深化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

2019年高考语文命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新时代高素质人才需求,紧密衔接高中课程标准,精准落实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持续深化考试内容改革,增长考生知识见识,提高考生能力素养,凸显语文学科的应用导向,突出试题命制的情境设计。在服务高校人才选拔的同时,引导基础语文教育的改革方向,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1).重视基础,增长知识见识下功夫

顶层设计,追求语文知识、能力与素养的融会贯通。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命题继承以往成功经验,并不直接设置单独的知识考查试题。全国卷统一遵循顶层设计原则,分别设置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四大模块,以对语文学科最为核心的阅读素养、表达素养及语文关键能力的考查为导向,将对语文必备知识的考查融会其中。

整体布局,萃聚古今中外,引导考生增长学识见识。试题取材覆盖古今中外,涉及文化、文学、艺术、历史、科技等领域,内涵丰富广博。全国Ⅱ卷文言文阅读题取材《史记》,论述类文本节选叶嘉莹论杜甫,文学类文本选取莫泊桑的《小步舞》,经典荟萃,名家云集,实用类材料展示港珠澳大桥建成反映国家进步的标志事件,忆往思今,国强民新。

(2).凸显应用,提高关键能力强导向

“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是新一轮高考内容改革的重点。2019年高考语文命题全面考查考生的信息处理、逻辑思辨、审美鉴赏、探究创新、语言表达等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凸显应用性考查要求,引导考生重视实践,学以致用。

强化选材的实践应用导向,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试题重点选择既能体现语文学科特色,又与国家发展、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素材,引导考生综合运用语文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强化写作的实际应用导向,适应现实生活需求。写作是语文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高考语文的重要考查内容全国Ⅱ卷作文试题“青春接棒,强国有我”都明确规定考生必须采用演讲稿、书信、观后感及慰问信等特定的实用性文体。这些实用性文体与考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也更符合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

强化信息处理的实用能力,对接社会发展要,这一特点不仅体现在论述类、实用类文本中也体现在语言文字应用中。

强化美的教育引导以美启真,洞悉人文历史。全国Ⅱ卷论述类文本摘编自叶嘉莹《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阐释了伟大诗人杜甫的“健全才性”及诗歌成就,使考生在审美陶冶中认识到成就一代诗圣的原因。Ⅱ卷语言文字关于国画艺术的材料,加深了考生对民族艺术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把握。

总之,从高考内容改革方向来看,重视基础,突显应用,创设情境,鼓励创新,价值引领,素养导向,知识为基,能力为本。时代意识,家国意识强。

(二)能力要求:

全面检测考生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即信息处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审美鉴赏能力、探究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更加重视语文学科素养及语文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查。

(三)试题的变化:

1、阅读量有所增加:

由2018年的9623字增加到10223,共增加600字,主要在小说阅读和语言文字材料部分,体现了语文命题阅读量逐年增加的规律。

2、试题顺序有调整:

为了适应考生认知规律改变以往的设题顺序把实用类文本调整到文学类文本前面,该变化考纲中有说明。

3、语言文字依然是块试验田:

成语这个必考点首次缺席,标点符号仅2004年考过一次今年再次出现,连贯留白题自2012出现仅2018缺席今年又回归,压缩语段提取关键信息属于轮考内容考查频率不高,今年有所涉及。

4、文学类文本阅读继续考查小说阅读所不同的是选材为外国文学考点

更加精细化。

5、作文也有新变化:

高考作文由话题到材料再到新材料又到任务驱动,今年又有所创新变为任务情景式写作。改变了以往议论文一统天下的模式,更加强调写作的实践应用能力,重视实用文体的写作。

2019年高考作文命题注重以时代意义为引领,强化情境写作,突出写作任务尤其文体要求,力争在让不同层次考生都有话可说的基础上提高区分度。“任务型情境化写作,既是高中语文课标‘以具体情境为载体’命题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考作文防宿构的必然,又能很好地提高作文的区分度。”

总之高考命题有创新也有传承,内容涵盖面更加广泛,要求考生有丰富的知识面和很强的阅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把语文知识和学科素养融汇贯通,即有很强的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

二、备考反思:

1、值得肯定的做法:

(1)整体规划,全面布点,有序推进,是备考有纲可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