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源通用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LED背光规范国际标准

LED背光规范国际标准

LED背光规范国际标准
链接:/tech/11282.html
LED背光规范国际标准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TC110(平板显示技术委员会)年会在日本举行,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美国、荷兰等国家的技术专家代表参会。

会议决定由海信刘卫东博士牵头起草LED背光规范标准,并就包括相关标准的术语定义规范、测试方法和标准制订工作细节等方面内容做了研讨。

该系列标准由中国企业负责制定,尚属首次,将有助于提高我国背光源组件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标准化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对于提高国产液晶显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悉,LED背光国际标准的总规范和分规范在背光组件系列标准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对LED背光系列标准的制定以及技术、产品的发展起关键作用。

背光组件是液晶显示器件重要组成部分,在手机、笔记本电脑、显示器方面都有应用。

刘卫东博士指出,一流企业做标准,到目前,在LED背光源技术方面,海信已经申请50多项国内外重要专利,其中大部分为发明专利,部分关键技术已申请了欧洲和美国专利。

目前,我国已是全世界最大的液晶电视生产基地。

据Displaybank预测,2010年,全球LED背光电视市场将超过2000
万台。

由于海信多年来在技术、质量上的积累,不断创造领先优势,为产品创造了差异化,在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中脱颖而出,取得了逆势增长的业绩。

记者了解到,2009年1~11月,海信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4.5%,海外销售收入已经5个月实现同比超过30%的快速增长,在澳洲、非洲、欧洲、美洲等地区的销售收入稳步上升,主要产品在重点区域已跻身当地一线品牌。

原文地址:/tech/11282.html
页面 1 / 1。

背光设计规范

背光设计规范

设计规范一:整机部分端子贴纸凹槽宽度:10mm正常状态下显示器:前倾5°,后仰15°二,背光部分1,垫玻璃的硅胶宽度至少为3mm,厚度1mm;限位玻璃:硬接触:下方0.1mm,左右0.5mm,上方0.5mm。

2,膜片缺口边缘离AA区至少2mm3,导光板与AA区至少3mm(非入光侧),入光侧:一般8mm,尺寸越大越好,但要综合外观要求,大了,边框就会变宽导光板防呆:一个角倒C角(标示防呆)4,导光板热胀冷缩按单边0.1%,膜片热胀冷缩按双边0.1%5,膜片放在中框下方,中框开口边缘到AA区留1.5mm膜片放在中框上方,中框开口边缘到AA区留1.2mm6,中框靠导光板侧边缘要倒C0.5,否则整机点亮后,会看到一条暗影7,限位玻璃的硅胶垫,下方多贴,上,左右各2个8,侧部光:白反支撑面上,筋条之间最佳距离:≦25mm(悬空间距)9,铁背板,为加强强度,一定要增加反打(不能断开)10,定位导光板的定位柱离AA区至少4mm,11,侧部光:灯条长度为两端比AA区小3mm内都可以。

12,LED灯表面离导光板留0.5mm间隙,如果焊线,两头预留7mm(PCB一端与第一个led 灯之间的距离)焊线空间,灯条背导热胶厚度0.2~0.3mm,一般取0.25mm。

13,非入光侧,导光板限位空间预留1.4mm(预留贴端反及考虑膨胀,利用硅胶垫限位),端反:0.2mm,橡胶垫与导光板之间预留0.2mm间隙。

14,中框上Cof IC处要避开1.5mm,fpc避位单边预留4mm间隙15,膜片不能压16,玻璃顶面的EVA厚度0.5mm,玻璃在中框上的固定空间不考虑压缩,即空间为:垫玻璃的硅胶垫厚度+玻璃厚度+玻璃顶面的EVA厚度17,导光板正常厚度为3mm,(也有做2mm的,不稳定,易产生问题);白反:0.4mm,膜片总厚度:0.8mm;中框厚度:1.0,最少0.8mm(导光板与膜片之间距离)18,白反限位单边预留0.3即可,不需要考虑热胀冷缩。

彩屏背光的设计规范

彩屏背光的设计规范

1次
0/5
2 3 4 5 6
温度循环 高温储存 低温储存 寿命试验 高温高湿试验
30个循环 120小时 120小时 500小时 120小时
0/5 0/5 0/5 0/5 0/5
三.背光结构的设计 1,确定灯的位置 彩屏2颗灯产品灯间距 = 有效视区V.A宽度 / 2.2 彩屏3颗灯产品灯间距 = 有效视区V.A宽度 / 3.2 彩屏3颗灯以上LED的位置分配原则为在平分视区 的基础上向中间收拢。 (对于LED数量较多的产品,可直接平分视区即可) 2,导光板的设计 a).导光板的外围尺寸一般为VA区向外单边扩0.5MM (LED进光口尺寸不在此范围内)导光板的卡口一般设计为 0.4*3.0。卡口厚度尺寸一般为1/2导光板的厚度。
1
L1>=5T(L1最 小要0.8mm), L2>=7T(L2最 小1.0mm),L>= 4T, (T:材料厚度)
2
6,,黑白胶的设计
黑白胶的开窗一般与背光的VA区的大小保持一致。黑白胶的外形为胶框 单边内缩0.1MM。黑白胶上要附一张PET保护膜,保护膜不用开窗。但PET 上需做一个拉把,以便于PET的撕起。注意拉把的位置尽量靠边,防止撕起 PET时应力集中,将黑白胶带起。另外PET拉把不要与FPC在同一位置。
小尺寸彩屏背光的设计规范
背光模组简图
黑白双面胶 棱型面 毛面 增光膜(95°) 增光膜(5°) 散光膜(下层) 胶片 胶壳 贴片白灯 反光膜部件 双面胶(2 )
贴FPC双面胶
(白面朝胶片,灯前有胶)
一,产品功能的设计
1,光学性能的设计 ①背光亮度设计:大多数情况下,客户对于光电参数都有具 体的规定值。亮度值是影响产品材料选型和产品成本的主要因 素之一,如客户亮度为一般亮度时,建议采用公司用量最大、 性能最稳定、性价比最高的材料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背光源 的亮度设定值如下:1.5英寸以下,产品亮度为测量点的平均亮 度;1.5英寸以上(包括1.5英寸),产品亮度为发光区中心点亮度。 ②背光源亮度&均匀度的测量点的选择和计算方法。原则上 按照客户规定的测量方法进行设计开发,开发初期要尽量和客 户检测标准进行统一。如客户无特殊指定,则优选下列方法之 一进行: a) 选点位置及方法如下图:(所有点中的最小值/最大值即为 均匀性:△L=Lmin./Lmax.*100%)

背光源设计规范(C版)

背光源设计规范(C版)

亚通光电科技(深圳)有限公司ATC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Ltd.背光源设计规范文件编号:RD-MS-010版本:C分发号:生效日期:受控状态:●未经许可,不可复印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作业标准文件编号:RD-MS-010版次: C第 4 页共25 页文件名称:背光源设计规范编制部门:研发部设计课生效日期:1、目的:控制产品成本,优化产品设计,提高产品设计效率,提高客户对我们产品的满意度。

2、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背光源产品设计。

3、规定:3-1 图框的规定:报价图面、试作图面、量产图面、成品图面必须严格使用公司的标准图框3-2 产品开发规定3-2-1 报价阶段基本原则:必须符合客户要求;参照我们目前的技术水平和“可使用部材列表”。

并接到“客户需求表”半个工作日内完成(如需沟通等特殊情况除外)。

3-2-2开模阶段基本原则:部材图面必须符合结构设计规定;必须在接到“样品制作通知单”后二天内完成3-2-3 量产阶段接到业务“量产通知单”后一个工作日完成全套图面的量产图面的转换并交文控发行到各部门3-3 结构设计规定基本原则:满足客户要求、保证产品品质、方便现场组装。

3-3-1 成品图面3-3-1-1 使用标准图框图框分为客户确认图框和内部使用图框,给客户确认时候在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不具体出内部结构,内部使用必须出内部具体结构,且统一使用第三视角。

3-3-1-2 视窗(V.A)规定长宽公差:±0.2 当客户指定V.A为Min时我们必须转化成±0.2(单边加0.1mm)定位公差:±0.2 如下图(1)作业标准文件编号:RD-MS-010版次: C第 5 页共25 页文件名称:背光源设计规范编制部门:研发部设计课生效日期:客图0 ..图(1)3-3-1-3 贴布的设计规定①BM(遮光)贴布a、与胶框配合 Y方向单边间隙 L1=0.075mm;耳位间隙L5=0.3b、与胶框配合 X方向光源对侧间隙 L2=0.05mm;光源处间隙L3=0.15mm;耳位处L4=0.15mmc、耳位倒角 R1=0.3mm(Min);R2=1.0mmd、耳位长与宽L6=6~8(Typ)~10mm ;L7=4.0mme、耳位倒角 C=2mm图(2)作业标准第 6 页共25 页文件名称:背光源设计规范编制部门:研发部设计课生效日期:②反射贴布反射片与胶框背面档墙配合间隙:左右两侧及靠光源端为0.15mm,光源对侧为0.1mm.③增光贴布a、增光片角度:下增光片的角度一般是垂直于光源并与X轴成+5度角;上增光片垂直于下增光片.b、外形与配合1)左右边定位以胶框内边缘为基准单边偏移0.12mm2)光源侧以V.A向下偏0.6mm3)光源对侧以胶框内边缘为基准偏0.1mm4)上下增光贴布采用相同的外形,但上增光片比下增光片少1~2个卡位(以便遮光片粘住下增光贴布),以防止下增光贴布移动,产生满天星现象.④扩散贴布a、组装方式亮面朝下雾面朝上b、外形与配合.左侧,右侧,光源对侧均与增光贴布外形相同,靠光源端应以FPC边缘偏移0.25mm.(FPC边缘的设计见FPC设计部分).3-3-2 导光板、胶框设计规定.为标准化导光板、Diffuser、BEF的设计,将导光板分为:1.5“以下;1.5”~1.8“;1.9~2.3”;2.3“以上。

背光源设计规范

背光源设计规范

五、目前制造极限值: 目前制造极限值:
A、导光板厚度≥0.8mm背光源成品≥1.2mm,成品 厚度公差≥±0.20mm,手机导光板成品≥0.7mm; B 、PCB宽度≥1.5mm,PCB引脚宽度≥1.2mm; C 、胶条宽度≥0.8mm,胶条公差≥0.20mm。
六、背光源的内部结构形式: 背光源的内部结构形式:
式中:
η IV ∑ ×103 LV = S
LV -----产品最低亮度(cd/m2) S--- 背光源发光面积(mm2) ∑IV-----LED发光强度之和(mcd) η------背光源的光效率η= 0.2~0.6
四、背光源的技术参数及测试方法: 背光源的技术参数及测试方法:
1、光参数: A:亮度Lv:单位是cd/m2(或称尼特NT)指最低点亮度, 允许 +50%颜色 LED背光源:一般Lv=10~200 cd/m2 (LED点亮5分钟 后测试) CCFL背光源: 1000~4000 cd/m2 (CCFL点亮15分钟 后测试) 彩屏手机:1500~4000 cd/m2 B 、颜色:单色LED用峰值波长λp和主波长λd表示,它们 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设计时波长应给一个合理 的范围:±3nm
常用LED颜色对照表
颜 色
蓝色 绿色 黄绿色 橙色 琥珀色 红色 白色
图9
代号
波长
D
1
X=0.280-0.361 Y=0.248-0.385
四、背光源的技术参数及测试方法: 背光源的技术参数及测试方法:
C、白色的用色坐标X、Y标示,设计时色坐标应给一个合 理的范围:X、Y ±0.02 ;上用白色区域如
四、背光源的技术参数及测试方法: 背光源的技术参数及测试方法:
D、亮度均匀性∆L: ∆L=L min/Lmax≥70% (以 上光参数一般用BM-7亮度色度仪测量)测量 均匀性时根据背光源面积的大小,按表中规 定的选点数逐点测量:

led背光源设计标准

led背光源设计标准

led背光源设计标准LED背光源是一种高效、环保的照明技术,广泛应用于电视、显示屏、广告牌等各种场合。

设计一个高质量的LED背光源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标准。

首先是光效。

LED的光效是指其发光效率,即单位功率下产生的可见光的亮度。

较高的光效意味着更高的能源利用率和更低的能源消耗。

因此,在设计LED背光源时,应选择具有高光效的LED芯片,以确保照明效果的同时减少能源浪费。

其次是均匀度。

均匀度是指背光源的光照均匀分布程度。

高质量的LED背光源应该能够提供均匀的光照,避免出现亮度不一致或明暗区域的问题。

为达到均匀的光照效果,可采用分区调光、背光板设计优化等方法。

此外,色温和色彩还原性也是设计标准。

色温是指光源所呈现出的色调,常用的有冷光、自然光和暖光等。

色彩还原性是指光源对物体颜色真实还原的能力。

高质量的LED背光源应具有精确的色温和良好的色彩还原性,以呈现出准确、真实的颜色。

安全性也是设计LED背光源的重要标准。

由于LED背光源大多数是直流供电,可以通过做好绝缘措施、热管理和隔离开关等来确保使用安全。

此外,还应遵循相关的电气安全标准,如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的IEC 62368-1标准,以确保背光源的长期稳定和安全性。

最后是可靠性。

高质量的LED背光源应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和稳定的性能。

设计时应考虑良好的散热设计,避免过高的温度对LED芯片的影响。

同时,还应控制好LED的电流和电压,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总之,设计高质量的LED背光源需要考虑光效、均匀度、色温、色彩还原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等多个因素。

通过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并遵循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可以设计出满足要求的LED背光源,为各种应用场合提供高质量的照明效果。

LED背光源规范初(参考Word)

LED背光源规范初(参考Word)

液晶模组用LED背光源(征求意见稿)目次前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3.1 物理概念 (1)3.2 通用术语 (2)3.3 关于参数和特性方面的术语 (3)4 测试方法 (4)4.1 标准测试条件 (4)4.2 机械测试方法 (5)4.3 电气测试方法 (5)4.4 光学测试方法 (6)4.5 可靠性测试方法 (8)前言本规范由归口。

本规范由起草。

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上海广电光电子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金波、张克然、陆海峰、徐伟等液晶模组用LED背光源:1 范围本部分界定了液晶模组用LED背光源的物理概念、通用术语以及参数和特性方面的术语和符号,规定了液晶模组用LED背光源的测试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液晶模组用LED背光源。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IEC 60068-2-1 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试验A:冷却—IEC 60068-2-2 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试验B:加热—IEC 60068-2-48 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应用—IEC 61747-5 环境、保存及机械性能测试方法3 术语和定义3.1 物理概念3.1.1LED 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一种可将电子转换为光子,并具有二极管的电学特性的半导体器件。

3.1.2液晶 liquid crystal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和晶体的各向异性的一种化合物材料。

3.1.3phosphor荧光物质某些物质受一定波长的光激发后,在极短时间内会发射出波长大于激发光波长的光,这种光称为荧光,而这类物质就称为荧光物质。

3.1.4Dominant wavelength主波长任何一个颜色都可以看作为用某一个光谱色按一定比例与一个参照光源(如CIE标准光源A、B、C等,等能光源E,标准照明体D65 等)相混合而匹配出来的颜色,这个光谱色就是颜色的主波长。

《背光设计规范》PPT课件

《背光设计规范》PPT课件
5.下擴散片: 利用塗佈方式將散射顆粒塗佈於基材上,利用這些顆粒 影像打散造成模糊的效果,但也有非塗佈形式的擴散片 ,利用壓印的微小結構來打散影像造成模糊效果!通常 位在導光板上方,直接模糊導光板上結構強烈的影像! 擴散片的好壞在於其透光率以及霧度,若兩者數值越高 ,則擴散片越好。
2005/4/6
精选课件ppt
+
Diffuser
2005/4/6
精选课件ppt
4
3.增光片(菱鏡片) : 利用材料與結構物理特性,改變光行進的方向,而使得某 一個角度範圍的光線得以聚集,增加其亮度。 由特殊材料與鍍膜技術以及成形技術所做成一種薄膜, 厚度選擇相當多,約在50微米~500微米之間,目前由3M 市場佔有率為最大,厚度約在62微米上下。
3
Diffuser 擴散片
PET
擴散材料 Polyester Film
Light passage rate(%) =
Light passed through diffuser
+
Light received from backside
Haze rate(%) = Diffused light
Light passed through diffuser
8.塑膠框架: 一般的背光模組,都使用白色的PC材料來作為框架,一方面不失 框架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利用白色來將導光板側面(非光源入射面) 所出去的光線反射,增加導光板內的光線數!而在單色手機上則 可將導光板與框架結合,全部使用壓克力做射出成形!以節省成本。
9.光源: 一般目前所使用的背光模組光源有CCFL(冷陰極燈管)以及LED ,CCFL應用於較大尺寸,而LED應用於小尺寸(PDA 或 cell phone 或是數位產品的display等),目前LED白光部分由日本 日亞化學市場佔有率最高(因專利以及品質緣故)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孔之类的缺陷,但这些缺陷不能集中在一处。 6.4.2 试验准备
待测样品引出端表面不应与手指接触或受到其它污染,且在进行可焊性试验之前,样品不应做任 何表面清洁处理。 6.4.3 试验方法(焊槽法)
将焊槽中焊料的温度预调到 235℃±5℃,并将锡面杂质刮除,保持锡面清洁光亮,然后将浸渍过 助焊剂的引出端使用部分浸入焊槽内,浸渍深度为:距本体 2mm.保持浸锡时间 2s±0.5s,然后取出待 冷却后,用适当的溶剂除去焊剂的残余物,再用 10 倍放大镜对粘锡表面进行观察,应符合 6.3.1 要求 (试验应使用非腐蚀性的焊剂)。
II
指示用背光源通用技术规范
Q/SCWB 2070-2010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指示用背光源的标准术语、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运输、贮存以 及规格书通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彩色电视机指示用背光源的设计选用、样品认定、来料检验、例行试验等各过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 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符合规格书要求。
4
Q/SCWB 2070-2010
8.7.2 试验方法 施加额定电压,使流过 LED 灯电流 If=20mA,LED 灯充分发光,测试其波长。
9 例行试验
9.1 耐焊接热 9.1.1 技术要求
a)外观无变形,膜片应粘接牢固,无脱胶或翘起,LED 灯无松动脱落现象。 b)平均辉度、正向电压 Vf、反向电流 Ir 符合 7.1.1、8.1.1、8.3.1 条要求。 9.1.2 试验方法 将背光源引出端浸入温度为 260±5℃ 的焊槽中,使用一个 1.5mm±0.5mm 厚的热隔离屏,浸渍的 深度距离热隔离屏的水平面 1.5-2.0mm,浸锡 10S±0.5s,然后取出,待冷却后观察外观,并按照 7.1.2、 8.1.2、8.3.2 条测试背光源平均辉度、正向电压 Vf、反向电流 Ir,并记录测试值,应符合 9.1.1 条 要求。 9.2 温度快速变化 9.2.1 技术要求 a)外观无变形,膜片应粘接牢固,无脱胶或翘起,LED 灯无松动脱落现象。 b)平均辉度、正向电压 Vf、反向电流 Ir 符合 7.1.1、8.1.1、8.3.1 条要求。 9.2.2 试验方法 将测试样品安装于测试架上,备有两台试验箱,一台低温箱(-30℃±3%,湿度≤20g/m3)和一台 高温箱(75℃±5%,湿度≤20g/m3)。试验时,将试验样品(无包装)放入低温箱中,保持时间为 5min; 然后迅速地转入高温箱中(转换时间为 6~10s,空气流速≥2m/s),保持时间为 10min, 然后再转入低 温箱中。如此经过 5 次循环,试验结束进行恢复。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恢复 2 小时, 并按照 7.1.2、8.1.2、 8.3.2 条测试背光源平均辉度、正向电压 Vf、反向电流 Ir,并记录测试值,应符合 9.2.1 条要求。
同 7.1.2 条。 8.6 亮度整体一致性 8.6.1 技术要求
同批次 5 只样本亮度及色差整体一致性无明显差异。 8.6.2. 试验方法
将同批次 5 只样本并联连接,并分别串联分流电阻,施加额定电压 5.0V,使流过发光 LED 灯电流 If=5.0mA,点亮后目测样本的整体一致性。 8.7 峰值波长 8.7.1 技术要求
8.3 反向电流 Ir 8.3.1 技术要求
反向电流 Ir≤10uA 8.3.2 试验方法
施加反向电压,读取电压 5.0V 时电流值 8.4 平均辉度 8.4.1 技术要求
3 点平均值应符合产品规格书要求及我司相关规定要求。 8.4.2 试验方法
a)施加额定电压,使流过发光 LED 灯电流 If=20mA,LED 灯充分发光。在垂直于背光源表面,距离 为 350mm 前方设置亮度色度计,测试其表面亮度。
深圳创维-RGB 电子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SCWB 2070-2010
指示用背光源通用技术规范
2007- - 发布
深圳创维-RGB 电子有限公司
2007- - 实施 发布
2010-12-16 发布
2010-12-16 实施
深圳创维-RGB 电子有限公司 发布
Q/SCWB 2070-2010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1 4、创维物料编码规则……………………………………………………………………………….………..1 5、试验条件………………………………………………………………………………………….………..1 6、工艺特性………………………………………………………………………………………….………..2 7、极限参数………………………………………………………………………………………….………..3 8、光电特性………………………………………………………………………………………….………..3 9、例行试验…………………………………………………………………………………………….……..5 10、材料要求……………………………………………………………………………………………...…. 7 11、指示用背光源典型应用电路……………………………………………………………………….……7 12、生产工艺要求……………………………………………………………………………………….……8 13、检验规则 ……………………………………………………………………………………….…….… 8 14、包装、运输、贮存………………………………………………………………………….………...….9 附录 A.(规范性附录)指示用背光源规格书模板.…………………………………………….…………11
2.6
2.8
3.0
下进行分档,每 0.1V 一档
8.1.2 试验方法
施加额定电压,使流过发光 LED 灯电流为 If=5.0mA 条件下,测试 LED 灯正向电压值。
8.2 反向电压 Vr
8.2.1 技术要求
反向电压 Vr≥5.0V
3
Q/SCWB 2070-2010
8.2.2 试验方法 用半导体测试仪进行测试,施加反向电压,读取电流 1uA 时电压值。
I
前言
Q/SCWB 2070-2010
本标准是深圳创维-RGB 电子有限公司制定的内部企业标准,适用于深圳创维-RGB 电子有限公司 生产的彩色电视接收机。
本标准由深圳创维-RGB 电子有限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部品开发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陶海洋、单连军、杨健。 本标准批准人:吴伟。 本标准首次发布日期:2010 年 12 月 16 日。
GB 4589.1-2006 半导体器件 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总规范 GB/T 18904.3.2002 半导体器件 第 12-3 部分:光电子器件 显示用发光二极管空白详细规范 GB/T 17626.2-200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Q/SCWB 2016-2007 电子元器件编码规则 GB/T 2423.5-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GB/T 2423.6-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施加额定电压,使流过发光 LED 灯电流 If=20mA,LED 灯充分发光。检验者与被检验产品的视距 为 25±3cm。 6.3 结构尺寸 6.3.1 技术要求
外形结构尺寸应符合产品规格书的外形尺寸图及样件尺寸要求;引脚无明显歪斜,距离无偏差; 装、配于电路板上,易于安装且稳固;弯曲程度不大于 0.7mm。
注:试验槽中的介质为空气。
9.3 振动 9.3.1 技术要求
a)外观无变形,膜片应粘接牢固,无脱胶或翘起,LED 灯无松动脱落现象。 b)平均辉度、正向电压 Vf、反向电流 Ir 符合 7.1.1、8.1.1、8.3.1 条要求。 9.3.2 试验方法 将背光源安装在由绝缘材料制造的安装板上的夹具中,然后分别沿着 X,Y 和 Z 轴方向以频率 10~ 500Hz、振幅 0.75mm 或 98m/S2 各振动 6 小时(持续时间是从一端频率到另一端频率的频率范围内的一 次扫描所需的时间。在每个运动方向振动的最后 1h 进行电测量,确定是否存在间歇接触、断开或短路 现象。 9.4 耐久性(寿命试验) 9.4.1 技术要求 a)外观无变形,膜片应粘接牢固,无脱胶或翘起,LED 灯无松动脱落现象。 b)平均辉度≥70%初始值 c)正向电压 Vf≤1.1 倍初始值 d)反向电流 Ir ≤2 倍初始值

注:上表未注明数值,以 EDE 规格书为准。
8 光电特性
8.1 正向电压 Vf

8.1.1 技术要求
符合表 2 要求
表2
颜色
最小值 典型值 最大值 单位
测试条件 LED 灯分档要求
蓝色
2.6
2.8
3.0
LED 灯 要 求 在
红色/橙色
1.6
1.7
1.9
V
If=5.0mA If=5.0mA 条 件
白色
7 极限参数
表1
条文号 名称
符号
数值

红色、橙色 蓝色、白色 其它

7.1
极限直流正向 Ifm
mA
电流
7.2
脉冲驱动是极 Ifp 1msec 脉冲,
mA
限正向电流 1/10 占空比
7.3
反向电压
Vr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