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创伤的止血与包扎技术

合集下载

创伤止血与包扎的操作

创伤止血与包扎的操作

禁止使用“8”字形包扎法的情况
“8”字形包扎法不适用于已经发生坏疽或感染的伤 口,因为这种方法可能会加重感染的症状。
“8”字形包扎法不适用于手指和脚趾的止血,因为 这种方法可能会导致手指和脚趾的血液循环不畅。
液凝固。
直接压迫止血法
适用于皮肤表面伤口,通过直接 压迫伤口处,达到止血目的。
间接压迫止血法
适用于较深伤口,通过压迫伤口 周围的组织,使血液流向伤口处
,达到止血目的。
用于骨折、烧伤等特殊伤口的包扎
夹板固定法
适用于骨折等需要固定肢体的伤口,通过使用夹板等工具固定肢 体,避免骨折部位移动。
绷带包扎法
适用于烧伤等需要保护伤口、避免感染和促进愈合的情况,通过使 用绷带等工具包扎伤口,达到保护、固定和加压的目的。
对于较深的伤口,可 使用消毒棉球或纱布 块填塞,以减少出血 。
操作时动作要轻柔, 避免二次伤害,同时 要迅速止血,减轻伤 者的痛苦。
注意伤口的保护,避免感染
使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等对伤口进行包扎,以保护伤口免受外界细菌的 感染。
在包扎前应使用碘酒或酒精等消毒液对伤口及周围皮肤进行消毒处理。
对于较严重的伤口,可适当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以预防感染。
适用范围:适用于小伤口或毛细血管出血的止血,如皮肤 擦伤、浅表创伤等。
操作步骤:- 将受伤部位抬高,以减少出血。
用手或其他物体直接压迫出血部位。 压迫时应均匀施力,以避免对组织造成伤害。 持续压迫直至出血停止。
止血带止血法
定义:止血带止血法是指使用止血带或其他弹性材料, 通过加压阻断血流来达到止血目的的方法。 操作步骤:- 将止血带放置在出血部位的上方。
适用范围:适用于较大伤口或动脉出血 的止血,如刀伤、切割伤等。

急诊抢救技术—创伤患者止血、包扎、固定及搬运

急诊抢救技术—创伤患者止血、包扎、固定及搬运

急诊抢救技术—创伤患者止血、包扎、固定及搬运一、止血(一)适应证凡是出血的伤口都需止血。

根据损伤血管不同,外伤出血大致可分为:①动脉出血:出血压力高,可随心脏搏动从伤口向外喷射,呈鲜红色,如在短时间内出血量大,可危及生命。

②静脉出血:血液缓慢持续从伤口流出,暗红色,一般可找到出血点。

③毛细血管出血:多看不清明显伤口,量较少。

(二)操作前准备根据出血性质不同,就地取材,采用不同止血措施。

止血可用的器材很多,现场抢救中可用消毒敷料、绷带,甚至干净布料、毛巾等进行加压止血;充气止血带、止血钳等专用止血器械是较可靠的止血方法。

(三)操作步骤1.加压包扎法适用于创口小、毛细血管或较小静脉的出血。

局部可用生理盐水冲洗,然后消毒盖上无菌纱布,再用绷带、三角巾或布带加压扎紧,包扎范围应该比伤口稍大。

2.指压止血法适用于动脉位置表浅且靠近骨骼处的出血。

止血方法为用拇指压住出血的血管上端(近心端),血流被阻断。

①面部出血:在下颌角前约15cm处压迫颌下动脉,大出血时往往同时压住两侧颌下与颞动脉。

②颞部出血:对着下颌关节压住颞动脉。

③用拇指和示指分别压迫手指两侧的指动脉,阻断血流;一侧肘关节以下部位的外伤大出血,用一只手的拇指压迫上臂中段内侧,阻断肱动脉血流,另一只手固定伤员手臂;手部大出血,用两手的拇指和示指分别压迫伤侧手腕两侧的桡动脉和尺动脉。

④下肢出血:一侧下肢的大出血,用两手的拇指用力压迫伤肢腹股沟中点稍下方的股动脉,阻断股动脉血流,伤员应该处于坐位或卧位;一侧足部的大出血,用两手的拇指和示指分别压迫伤侧足背中部搏动的胫前动脉及足跟与内踝之间的胫后动脉。

3.填塞止血法适用于伤口较深的出血,可用消毒的棉垫、纱布填塞伤口,再用绷带、三角巾等包扎。

4.抬高肢体法适用于临时应急措施,不适用于动脉出血。

5.屈肢法适用于肘或膝关节以下,在肘窝、窝处放上纱布卷、棉垫卷,然后用绷带把肢体弯曲,使用环形或8字形包扎,但方法复杂,一般不采用。

常用止血、包扎的基本方法

常用止血、包扎的基本方法

常⽤⽌⾎、包扎的基本⽅法
⽌⾎包扎是创伤四⼤技术(⽌⾎、包扎、固定、搬运)的重要内容,⽅法多样,但总的⽬的就是做快、最安全得为伤者⽌⾎并保护伤⼝。

⽌⾎和包扎往往不是分开的,可以说就是⼀个相同的过程。

常见的技术⽅法有:1、指压⽌⾎法 2、填塞⽌⾎法 3、加压包扎⽌⾎法 4、⽌⾎带⽌⾎法。

⼀、指压⽌⾎法
①直接压迫⽌⾎。

⽤清洁的敷料盖在出⾎部位,直接压迫⽌⾎。

②间接压迫⽌⾎(是⼀种辅助⽌⾎⽅法)。

⽤⼿指压迫伤⼝近⼼端的动脉,阻断动脉⾎运,能有效地达到快速⽌⾎的⽬的。

腕部以远出⾎时通过同时按压尺桡动脉可以起到临时⽌⾎作⽤
肘关节以远出⾎时可压迫肱动脉⽌⾎
头部出⾎可压迫相应区域滋养动脉进⾏⽌⾎
⼿指出⾎可压迫指动脉,下肢出⾎可压迫股动脉。

直接压迫配合间接压迫,同时抬⾼患肢可以达到更好的临时⽌⾎效果
⼆、填塞⽌⾎法
在临时⽌⾎的基础上,⽤消毒纱布、敷料(如⽆,⽤⼲净的布料替代)填塞在伤⼝内,再⽤加压包扎法包扎。

三、加压包扎⽌⾎法
⽤敷料或其他洁净的⽑⼱、⼿绢、三⾓⼱等覆盖伤⼝,加压包扎达到⽌⾎⽬的
四、⽌⾎带⽌⾎法
常⽤于以上⽅法不能有效⽌⾎时及⼿术⽌⾎
(1)位置:上⽌⾎带的部位在上臂上1/3处或⼤腿中上段。

(2)安置:⽌⾎带下放衬垫,确保⽓囊完全覆盖⼀周
(3)压⼒:上肢30kpa,下肢50kpa,压⼒不⾜时适当增加,但最⾼增加不宜超过5~10kpa。

(4)注意事项:如⽆⽌⾎带,可⽤布带等代替。

使⽤⽌⾎带时应注意记录时间,定时放松(每40~50
分钟放松⼀次,每次3~5分钟),放松⽌⾎带要缓慢,
防⽌⾎压波动或再出⾎。

创伤护理止血与包扎技巧

创伤护理止血与包扎技巧

创伤护理止血与包扎技巧创伤是指外界对人体组织造成的损伤,常见于事故、意外伤害等情况。

在创伤处理过程中,止血与包扎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创伤护理中常用的止血与包扎技巧,以帮助专业人员更好地处理创伤情况。

止血技巧直接压迫止血法直接压迫止血法是最常见、最简单有效的止血方法之一。

具体步骤如下: 1. 首先,用干净的纱布或无菌敷料覆盖伤口。

2. 然后,用手掌或手指直接施加均匀而有力的压力在伤口上,持续压迫5-10分钟。

3. 如果出血没有停止,可以增加压力,并保持持续压迫。

提升肢体止血法提升肢体止血法适用于四肢出血较为严重的情况。

具体步骤如下:1. 首先,让患者平躺,并抬高出血部位的肢体,使其高于心脏位置。

2. 然后,用干净的纱布或无菌敷料覆盖伤口。

3. 最后,用绷带或其他可固定的材料将肢体固定在抬高的位置上,保持至少30分钟。

使用止血剂止血剂是一种常见的辅助止血工具,可以加速止血过程。

常见的止血剂包括止血粉、止血喷雾等。

使用止血剂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首先,清洁伤口,并用干净的纱布或无菌敷料覆盖。

2. 然后,根据止血剂的使用说明,适量喷洒或撒布在伤口上。

3. 最后,用绷带或其他可固定的材料固定伤口,并观察出血情况。

包扎技巧无菌包扎无菌包扎是保证创伤伤口不受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具体步骤如下: 1. 首先,洗手并戴上无菌手套。

2. 然后,用无菌纱布或敷料覆盖伤口,并用无菌绷带固定。

3. 最后,确保包扎紧密而不过紧,同时注意伤口周围的血液循环情况。

压迫包扎压迫包扎适用于需要控制出血的创伤伤口。

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用干净的纱布或无菌敷料覆盖伤口。

2. 然后,用绷带或其他可固定的材料将纱布或敷料固定在伤口上。

3. 最后,适当加压,但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固定包扎固定包扎适用于需要固定创伤部位的情况,以减少进一步损伤。

具体步骤如下: 1. 首先,用干净的纱布或无菌敷料覆盖伤口。

2.然后,用绷带或其他可固定的材料将纱布或敷料固定在伤口上。

创伤急救四大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创伤急救四大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创伤急救检伤顺序
● 1.简要询问病史,了解伤情。 ● 2.监测生命体征,判断有无致命伤。 ● 3.按照“CRASHPLAN”顺序检查,以免漏诊。其含义为 : ● C—心脏(cardiac)、R—呼吸(respiration)、A—腹部(abdomen)、S—脊柱(spine)、
H—头部(head)、P—骨盆(pelvic)、L—四肢(limb)、A—动脉(arteries)、N—神经 (nerves)。
创伤急救检伤顺序
● 4. 创伤初级评估 ● A 气道(Airway):判断气道是否通畅,呼吸道无梗阻。 ● B 呼吸(Breathing):呼吸是否正常,有无张力性气胸或者开放性气胸、连枷胸。 ● C 循环(Circulation):有无体表或者肢体的活动性大出血,血压的估计。 ● D 神经系统障碍情况(Disability):观察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肢体有无瘫痪、尤其注意高位截
就地取材
● 在没有担架的情况下,可采用简易的工具代替担架如:椅子、门板、毯子、衣服、大衣、绳子、 竹竿或梯子等。
常用搬运方法--单人搬运方法
扶行法
抱持法
背负法
常用搬运方法--多人搬运方法
双人抬轿法
两人拉车法
三人同侧法
常用搬运方法--抬担架方法
● 担架员在伤员一侧,将伤员抱上担架,然后将伤员固定在担架上;担架员行走时要交叉走步,即 前者先跨左脚,后者先跨右脚;上坡头在前,下坡头在后;冬季要保暖,夏季要防暑;时刻观察 伤员情况。
创伤急救原则
● 1、基本原则 ● (1)要有整体观念,对创伤部位要仔细检查,对全身都要进行检查以避免有遗漏。 ● (2)先救命后包扎的原则,对创伤患者要先检查其生命体征,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应及时采

创伤救护四大技术

创伤救护四大技术

创伤救护四大技术创伤救护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在突发事故或意外事件中,对伤者进行科学合理的抢救和处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伤亡,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创伤救护包括许多技术和方法,其中最为核心的技术,就是创伤救护四大技术。

什么是创伤救护四大技术创伤救护四大技术,也叫做生命救护四步法,它是指止血、固定、包扎、转运四种救护技术。

这四项技术的运用可以清晰准确地描述、分析和判断创伤的情况,并及时有序地处理,防止局势进一步恶化。

多年来,医学界对这四项技术不断加强和改进,其中含有许多实用的技巧和经验。

创伤救护四大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法止血止血是创伤救护的第一步。

大量失血会导致休克和生命危险。

因此,制止失血是非常重要的。

有许多止血的方法,常用的有以下两种:1. 直接按压止血法该方法适合小型创口或者血管的裂口处止血。

首先应该用洁净的毛巾或手帕一类的物品,将伤口覆盖,然后用手指施力在血管的上方压迫,直到止血。

2. 扭转绷带止血法该方法适用于四肢的止血。

将绷带捆扎在血管的上方,然后用绷带逆时针扭转,直到止血。

需要注意的是,在绑扎时要倍加小心,避免绑得太紧导致血液循环受到影响。

固定固定是用来固定伤患的骨头或者肢体的,避免因进一步移动而引起更多的损伤。

固定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1. 半硬固定这种固定方式适合肢体的骨折。

用沙袋、棉被或书等物品来固定肢体,然后用绷带固定住。

这样可以避免肢体进一步移动,防止骨折处增加更多的伤害。

2. 硬固定这种固定方式适合严重的骨折,创伤性松动的关节,以及椎骨骨折。

处理时首先需要固定住颈部或背部,然后将患者捆绑到平板上,使患者的身体不动。

这一方式能够有效地避免骨折及其周围组织的进一步损伤。

包扎包扎是创伤救护的第三步。

当进行了初步的止血和固定后,需要对创口进行包扎以防止感染。

常用的包扎方式有以下两种:1. 简易包扎这种包扎方式适合的是少量出血的小伤口,可以用干净的徒手或者纱布、绷带等物品包扎止血。

2. 复杂包扎这种包扎方式适用于大面积的创伤。

创伤急救的四大基本步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创伤急救的四大基本步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创伤急救的四大根本步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创伤急救的四大根本步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创伤止血编者的话:创伤出血是我们最常遇到的意外伤害,不管是刀割碰伤,还是车祸碰撞,都需要尽快处理。

然而,创伤急救的四大根本步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却未被大多数人熟知。

本版邀请急救专家温新华介绍最根本的急救技术,一旦遭遇意外,在急救人员到来前,你能为自己、为他人,科学施救;在急救人员到来后,你能协助他们搭建一条绿色的生命通道。

止血出血部位要抬高“外伤出血〞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外伤,小到割伤、划伤,大到创伤后的大面积出血。

一般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7%—8%,当失血超过血量的15%时,血压降低,会出现口渴、冒冷汗等病症;当超过40%时,生命就会受到威胁,出现意识不清、休克等病症。

因此,在创伤急救中,快速止血最为重要。

止血前应先识别出血的类型。

动脉出血时,出血速度很快,呈喷射状,并且颜色鲜红;静脉出血时,出血速度较慢,呈暗红色;毛细血管出血时,血液慢慢渗出,呈鲜红色。

针对创伤后外出血,常用止血方法是加压包扎法和指压动脉法。

此外,创伤后还存在“内出血〞的情况,皮肤完整而血管破裂或内脏出血。

如疑心内出血,应减少患者活动,尽快送医院诊治。

加压包扎法是外伤出血时最先考虑的方法,方法简单易行,身体各处伤口均可使用。

操作方法分为三步:1."让伤者坐下或躺下、抬高受伤部位;2."用消毒纱布或干净透气、无黏性、吸水性好的临时敷料覆盖伤口,急救者用手直接在纱布上施压 5—10 分钟;3."止住血后,用绷带卷、三角巾或布条、手帕等紧紧缠绕、包扎伤口。

有条件的话,覆盖伤口前应用洁净的水清洁污染的伤口,出血速度快时,就应先止血;如果血液浸湿覆盖伤口的纱布,最好不要取掉,应往上再加敷料,然后用绷带包扎。

紧急情况下,可直接用手按压住伤口止血。

指压动脉法就是用手指压住伤口近心端的动脉血管,使血管被压在骨头上,从而阻断血流。

外伤急救四项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外伤急救四项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创伤急救基本技术——固定
上臂骨折的固定方法: 有夹板 时,可将伤肢屈曲贴在胸前,在 伤臂外侧放一块夹板,垫好后用 两条布带将骨折上下两端固定并 吊于胸前,然后用三角巾(或布 带)将上臂固定在胸部。无夹板 时,可将上臂自然下垂用三角巾 固定在胸侧,用另一条三角巾将 前臂挂在胸前。
创伤急救基本技术——固定
三角巾眼部包扎法(双眼): 将带状三角巾的中央置于枕部, 两底角分别经耳下拉向眼部, 在鼻梁处左右交又各包一只眼, 成“8”字形经两耳上方在枕部 交叉后绕至下颌处打结固定。
包扎——三角巾包扎法
三角巾胸部包扎法:将三角巾的顶 角置于伤侧肩上,两底边在胸前横 拉至背部打结固定,后再与顶角打 结固定。
四不要
1、不要上药 2、不要触摸伤口 3、不要“取” 4、不要“送”
伤口异物处理:(不要“取”)
伤口异物处理:
不拔除(不要取) 固定异物并包扎
Hale Waihona Puke 腹部内脏脱出处理(不要“送”)
盖敷料
处理肠外露
加圈、盖碗
盖三角巾,包扎
开放式气胸包扎
脑膨出包扎
急救固定技 术
骨折的主要症状
1、疼痛:骨折部位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部有明显的压痛, 可用骨摩擦音。
出血。 包扎要牢靠,但不易过紧,以免防碍血液流通和
压迫神经。 包扎前伤口上一定要覆盖敷料。
创伤急救基本技术——包扎
常用包扎法 ㈠绷带包扎法 常用的绷带包扎法有环形包扎法、螺旋形包扎法、 螺旋形反折法、8字形包扎法等。 1.环形包扎法 此法是各种绷带包扎中最基本的方法。多用于手腕、 肢体、胸、腹等粗细大致相等部位的包扎。
包扎的松紧要适度,过紧影响血液循环,过松会移动脱落。 包扎材料打结或其他方法固定的位置要避开伤口和坐卧受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迫尺、桡动脉

方法:双手拇指 压迫腕横纹稍上 方内外两侧位置, 将尺桡动脉压向 尺骨、桡骨

应用:手掌、手 背出血
压迫足背、胫后动脉

方法:用两手的拇指分别压迫内踝与跟腱 之间的胫后动脉和足背横纹的中点(即: 足背的最高点)足背动脉

应用:足部出血
三、加垫屈肢止血法


适用于前臂和小腿出血

指压止血法

优点:是一种操作简单、快速、有效的临 时性止血方法,当出血急剧、一时找不到 包扎材料和止血带时可用;或在放松止血 带的时候,也可临时采用。

缺点:只能短时间控制出血,不易持久, 应及时采用其他止血方法替代。
压迫颈动脉

方法:将胸锁乳突肌中段 前缘的颈动脉压向颈椎 应用:可止同侧头颈部、 面深部、咽部出血


止血带止血的注意事项

记——要有明显标记,记录上止血带时间、部位 放——每小时放松一次,每次2-3分钟,总时间不超过4小时。 上肢止血带应扎在上臂上1/3;下肢应在大腿中、下l/3交界 处 充气止血带,成人上肢以400、下肢6OOmmHg压力为宜 禁用没有弹性且过细的电线、铁丝、麻绳、塑料丝等做止血 带
应用:可止同侧 面下部及口腔出 血

压迫锁骨下动脉

方法:在锁骨上 窝内1/3处摸到 动脉搏动,将其 压在第一肋骨上

应用:可止肩部、 腋部及上肢出血
压迫肱动脉

方法:在肱二 头肌沟触到搏 动后,用拇指或 其它四指将其 压向肱骨

应用:可止上 肢下端前臂, 手部的出血
压迫股动脉

方法:在腹股沟中 点稍下方处,将其 用力压在股骨上。 可用双拇指重叠或 双手掌根重叠或用 肘部将股动脉压向 耻骨下支 应用:大腿以下出 血

加压包扎止血法

优点:起效快—最常用


缺点:对急剧的动脉出血不易控制
注意事项:


1)压力以能达到止血而又不影响血液循环为度;
2)包扎后,要注意观察伤肢末梢循环、感觉、肤 色、温度、运动等等;
二、指压止血法

方法:根据动脉走向,用手指将出血动脉的 近心端,压迫在邻近骨骼上,以阻断血流。 适用于:头面部、颈部和四肢的动脉出血

优点:能够有效控制出血,适用于四 肢大动脉出血,采用其它方法无效时 可选用 缺点:易引起肢体坏死

止血带止血的注意事项

快——动作快 准——看准出血点 垫——皮肤与止血带之间加衬垫,以免 损伤皮肤 上——在伤口的上方(近心端)扎止血 带,尽量靠近伤口,以减少缺血范围, 最大限度地保留肢体 适——松紧要适度,以出血停止、远端 摸不到动脉搏动为适宜。过松达不到止 血目的,甚至还会加重出血。如果只压 住静脉,动脉继续供血,而静脉回流受 阻,反而加重出血。
方法:当前臂出血时,可在肘窝处用纱布 或毛巾做衬垫,将肘关节屈曲,然后,用 绷带或三角巾做“8”字固定,将肢体固定 于屈曲的位置 注意:骨折、关节脱位禁用此法

四、止血带止血法

方法:先用三角巾或毛巾做衬垫,左 手拇指、食指、中指持止血带一端, 右手将止血带缠绕伤肢两圈,然后交 于左手食指、中指之间,两指夹住止 血带将其拉出,形成“V”字活结。 以出血停止、远端摸不到动脉搏动为 目的,然后在止血带标识卡上记录止 血带的部位及时间,放置于明显部位。
一、环形包扎法(环绕法)
用于:身体粗细均匀部位,如手腕、脚踝、 前额、手指及 颈部;还可以用在其它绷带包 扎法的起始和结束,缠绕两圈,以达到固定 绷带的作用。

方法:首先,将绷带头斜放,绕受伤部位 包扎一圈后,把斜角反折,将其压在下面, 然后,环形缠绕数圈,每圈要将前一圈完全 盖住。

包扎四肢时,应露出指(趾)甲,以便观察末梢
循环; 从远心端开始包扎,近心端结束,由内向外包扎, 每一圈压住前一圈的2/3,末端用胶布、别针或 绷带扣进行固定,如需打结固定,打结处应避开


伤口或坐卧时容易的受压部位 ; 包扎时要掌握“三点一走行”,即绷带的起点、 止点(越过敷料2-3cm)、着力点(多在伤处) 和走行方向。
出血量的估计

成人血液占体重的8%,约4000~5000ml

失血量少于机体总血量的5%(250毫升以下)时,机体 可自动代偿,无明显症状
失血量达总血量的20%以上时(800-1000毫升),会出 现面色口唇苍白,皮肤湿冷,无力,呼吸急促,脉搏细数, 血压下降等症状 出血量达40%以上时(1500毫升以上),伤员出现休克, 甚至死亡 一侧肱骨骨折——出血量200-500毫升 一侧股骨干骨折——800-1200毫升



骨盆骨折——1500-2000毫升
止血方法
直接压迫止血 加压包扎止血法 指压止血法 加垫屈肢止血法 止血带止血法(橡皮管式、卡式、三角巾、 空气止血带)

一、加压包扎止血法

方法:用无菌纱布直接压迫伤口约5分钟,然后用三角巾或绷 带加压包扎,在加压止血的同时,将患肢抬高(高于心脏 25cm ),以减缓血流和加速凝血。 应用:适用于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出血
常见创伤的止血与包扎技术
创伤出血类型
出血的类型 外出血: 体表可见到。血管破裂后,血液经皮肤损伤 处流出体外 内出血: 体表见不到。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 脏器或体腔内
创伤出血类型
根据损伤血管类型 动脉出血:出血快而量多、不易凝固、喷 出、与心脏搏动同步,血液呈鲜红色 静脉出血:位置比较浅表,出血较慢或点 滴出血,色暗红,容易控制 毛细血管出血:出血慢,从受伤面向外渗 出,呈“水珠状”, 6-8分钟自行凝固停止




包扎的目的:压迫止血,保护伤口,固定 敷料和夹板
常用的包扎材料:绷带、三角巾、四头带、 多头带(腹带、胸带)、丁字带及其它临 时代用品,如衣裤、毛巾、床单等等。

绷带包扎法
方法:环绕法 螺旋包扎法 反折螺旋包扎法 “8”字包扎法 “人”字包扎法 回返折包扎法
绷带包扎的注意事项

尽可能不要改变伤肢项:压迫时间不能 太长,且不能两侧同时压 迫,以免引起严重脑缺血
压迫颞动脉

方法: 手指压 在耳屏上前方 1.5cm处
应用:可止同 侧上额、颞部 及前头部出血

压迫面动脉

方法:一手固定 头部,另一手拇 指压在下颌角前 下方2-3cm处 (下颌骨与咬肌 前缘交界处 )将 下颌动脉压向下 颌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