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初中语文中考语法知识必备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汇总完整版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汇总完整版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汇总完整版一、名词名词是指表示人、事、物、地点等具体或抽象概念的词语。

名词分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两种。

1. 可数名词可数名词是指可以数出个体的名词,可以有单数和复数形式。

单数名词表示一个,复数名词表示多个。

2. 不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是指不能数出个体的名词,只有单数形式。

不可数名词表示抽象概念、物质等。

二、代词代词是用来代替名词的词语,可以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和反身代词。

1. 人称代词人称代词用来表示人的身份或角色,包括主格代词和宾格代词。

2. 指示代词指示代词用来指示人或事物的位置或距离,包括指示代词、指示副词和指示形容词。

3. 疑问代词疑问代词用来提问,包括疑问代词和疑问副词。

4. 不定代词不定代词用来表示泛指的人或事物,包括不定代词和不定副词。

5. 反身代词反身代词用来表示动作的施事同时也是受事的人或物,包括反身代词和反身形容词。

三、形容词形容词是用来描述名词的词语,可以修饰名词的性质、特征或状态。

1. 形容词的用法形容词可以作为定语、表语和宾补。

2. 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容词的比较级用来表示两者之间的比较,最高级用来表示三者或三者以上的比较。

四、动词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行为、状态或变化的词语,包括实义动词和系动词。

1. 实义动词实义动词是指具有实际意义的动词,可以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变化或状态。

2. 系动词系动词是指用来连接主语和表语的动词,表示主语的状态、性质或特征。

五、副词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整个句子的词语,可以表示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

1. 副词的分类副词分为时间副词、地点副词、方式副词、程度副词和疑问副词等。

2. 副词的位置副词可以放在句首、句中或句末,具体位置要根据句子的需要来确定。

六、介词介词是连接名词或代词与其他成分之间关系的词语,可以表示时间、地点、方向、原因等。

1. 常见的介词常见的介词包括在、向、从、跟、为、因、与等。

中考语文语法知识知识点

中考语文语法知识知识点

中考语文语法知识知识点语文语法是中考中的一个重要考点,它主要包括词汇、句法和修辞三部分内容。

以下是中考语文语法知识点的详细介绍:一、词汇知识点:1.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助词等。

2.词的构成:词根、词缀及其功能。

3.词的义项:词义、义项、词义辨析。

二、句法知识点:1.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

2.句型和句式: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倒装句、祈使句、比较状语从句、条件状语从句、目的状语从句、结果状语从句等。

3.句子结构:主谓结构、主系表结构、主谓宾结构、主谓双宾结构、主谓宾补结构等。

三、修辞知识点: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对偶、设色等。

2.修辞效果:使语言生动形象,增强语言表达的力度和艺术感染力。

3.修辞方法:运用丰富的比喻、拟人等手法来强化表达的效果。

以上是中考语文语法知识点的基本内容,接下来为了帮助理解和记忆,我将对其中的部分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1.词的分类:名词:用来表示人、事、物、地点、时间等具体或抽象的名字。

动词:表示人或物的动作、变化或状态。

形容词:用来描述名词的性质、特征或状态。

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程度等。

代词:代替名词,用来表示人或事物的称谓。

介词:用来表示事物之间的方位、关系等。

连词: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语法成分。

助词:用来表示语气、拓展词义、变化词类等。

2.词的构成:词根:词的基本部分,具有一定的意义。

词缀:在词根基础上进行附加的组成部分。

-前缀:位于词根之前,可改变词义或词性。

-后缀:位于词根之后,可改变词义或词性。

-内部构词:通过词根和词缀进行构词,如“思想”=“思”(词根)+“想”(后缀)。

3.词的义项:词义:字的本义或字义。

义项:一个词具有多个词义时,每个词义就称为一个义项。

词义辨析:比较不同词义之间的区别,选择合适的词义进行表达。

4.句子成分:主语:句子中说明动作执行者或存在者的成分。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4语法知识(知识清单部编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4语法知识(知识清单部编版)

中考复习之语法知识(知识清单)【一、词性之实词和虚词】一、实词1.名词(七上P13)名词名词很常见,有的表示人,如“娃娃”“姑娘”“青年”“农夫”;有的表示具体的事物,如“绿萍”“水藻”“铃铛”“镰刀”“蟋蟀”;有的表示抽象的事物,如“精神”“传统”“法律”“爱情”;还有的表示时间,如“秋天”“昨天”“过去”“早晨”。

这些都不难区分,使用时也不太容易出错。

需要注意的是另一类表示方位的名词,一般称为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里头”“外边”“以上”“之下”等。

大多数情况下,方位名词用在其他名词性词语的后边,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或范围。

例如:(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朱自清《春》)(2)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

(刘湛秋《雨的四季》)2.动词(七上P49)动词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做着动作——走、跑、唱、跳、打、躺等;很多时候我们会有某种心理活动——爱、恨、担心、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等;而事物又总在不断发展变化着——增加、减少、扩大、提高、降低、发生、出现等。

这些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词,叫作动词。

大多数动词意义实在,较好把握;有一些动词用法比较特别,需要特别注意。

一类表示可能、应该、意愿,如“能”“能够”“会”“可能”“可以”“可”“要”“应”“应该”“应当”“肯”“敢”“愿”“愿意”等。

这类动词常常放在一般动词的前面。

例如:当我最后能正确地拼写这个词时,我自豪极了……(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一类表示动作趋向,如“上”“下”“去”“来”“进”“出”“到”“过”“过去”“上来”“回去”“起来”等。

这类动词往往放在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后边,用来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

例如: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还有一类表示判断,主要是一个“是”。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汇总(句子)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汇总(句子)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汇总(句子)2017-05-04句子成分作用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谓语——是对主语加以陈述的宾语——是动语支配、关涉的对象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状语——是谓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补语——是谓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语1、主语:就是谓语陈述的对象,主要由名词、代词充当,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及其短语也可充当主语。

如:回家的感觉又不知不觉涌上心头。

2、谓语:是陈述主语的,一般由动词和形容词充当,其他实词和短语也可以充当谓语。

如:战士们英勇顽强。

你是学生。

3、宾语:是动词中心词支配的对象,一般由名词和代词充当,其他实词和短语也可以充当宾语。

如:大家喜欢游泳。

他给我一本书(双宾语)4、定语:是名词中心语的修饰成份,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和短语充当定语。

“的”是定语的标志。

如:(浅浅的)月光流进了村子。

注意:定语后置。

如:荷塘的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5、状语:是动词、形容词中心语的修饰成份。

副词、形容词、表时间(处所)的名词和短语充当状语。

“地”是状语的标志。

如: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

(介宾短语)6、补语:是对动词、形容词中心语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份。

形容词、动词、代词、副词、数量词和短语可以充当补语。

“得”是补语的标志。

如:辘轳上那长满黑斑的麻绠,依然牢牢地吊着我的心事,绷得像调紧的弦>。

多层定语的排列顺序多层定语的一般次序:领属+数量+各种短语+形容词+名词。

句例:(国家队里)的(一位)(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女)教练。

多层状语的排列顺序多层状语的一般次序:何时+何地+副词+形容词+介宾短语句例:[昨天][在休息室里][都][热情地][同他]交谈。

特殊句子成分特殊的主谓句成分的划分1、主谓谓语句:这个电影我看过。

2、复杂宾语句链:我看见小王在大街上边走边读书。

3、兼语句链:大家选他当班长。

4、双宾语句:李老师教我们语文。

2017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

2017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

2017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一、文言文知识点1.文言文的基本句式:–主谓句:由主语和谓语构成,主语一般在句首;–动宾句:由动词和宾语构成,动词在句首,宾语在句末;–宾补句:由动词和宾语补足语构成;–独立结构句:即没有谓语动词的句子;–并列句:由两个或多个并列的分句构成。

2.文言文的常用修辞方法:–对仗:修辞手法的一种,可以使文章语言更加有节奏感和韵律感;–比喻:通过运用类比的手法,使词句更加形象生动;–夸张:通过夸大的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反问:通过反问的方式来表达强调和疑问的语气;–排比:通过并列运用一系列的词语或短语,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3.文言文的词语辨析:–以《红楼梦》为例:•挥泪和拭泪:挥泪表示辞别时留泪,拭泪表示擦拭泪水;•蛾眉和豪杰:蛾眉表示眉目美好,豪杰表示英勇有为;•珠泪和汗珠:珠泪表示眼泪如珠,汗珠表示汗水如珠;•流觞和凤冠:流觞表示把酒敬人,凤冠表示凤毛麟角。

二、现代文知识点1.形容词和副词的区别:–形容词修饰名词,表示名词的性质和特征;–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表示程度、方式、时间等。

2.对比文体和议论文体的特点:–对比文体:通过对比揭示人物形象、事件发展和思想感情的变化;–议论文体:通过辩证的思维方式,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

3.语言表达的技巧:–比喻:通过类比的方式,使语言更具形象生动;–排比:通过并列运用一系列的词语或短语,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修辞:通过运用修辞技巧,使语言更加富有感染力;–反问:通过反问的方式来表达强调和疑问的语气。

4.作文的基本要求:–规范的语言表达;–准确的语法和拼写;–逻辑严密的结构;–生动有力的描写。

三、阅读理解知识点1.阅读理解题的答题技巧:–细节理解题:通过关键词的查找,找到与题目相符的细节;–主旨大意题:通过理解全文的内容,找到文章的主旨;–推理判断题:在阅读的基础上,运用推理能力得出结论;–语篇填空题: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知识概述语法=词法+句法;语法是连接古今汉语的时空隧道。

阅读古文的三大障碍:眼花缭乱的词类活用;体系庞杂的文言虚词;纷繁变幻的文言句式。

但是,理解了汉语语法,这一切都不再是障碍。

所以,学语法不是为了懂语法,而是为了读懂文言文。

理解汉语的词类,能见词判性;会分析古今句子的结构,一眼识别古文中的倒装句。

知识精讲词类词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独立成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句子1.句子: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带着一定语调、表示相对完整意思的语言使用单位。

2.句子分类:按句子结构分为单句和复句;按句子的用途或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3.单句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由主谓短语构成的,称为主谓句;由单个的词或主谓短语以外的短语构成的,称为非主谓句。

(1)主谓句:她‖瓜子脸;她‖身份特殊(2)非主谓句:蛇!站住!好大的雨呀!禁止吸烟!嘿!4.单句的成分及概念:(1)句子成分及位置:[状]+(定)+ 主+[状]+ 谓+<补>+(定)+ 宾(2)概念:a.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b.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c.宾语:在谓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d.定语:是名词或代词前面的连带成分,主要用来修饰、限定名词或代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

e.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f.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是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

5.分析步骤:第一步,理解句意分主谓,先把句子分成主语和谓语;第二步,找宾语,动词支配的对象就是宾语;第三步,找定、状、补语。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一、名词名词是指事物的名称,包括人、动物、植物、物品、地名、时间、方位等等。

名词分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两种。

1. 可数名词可数名词是指可以计数的名词,它有单数和复数两种形式。

复数形式的可数名词通常通过在词尾加-s或-es来构成。

例如:- 单数:book(书), pencil(铅笔), table(桌子)- 复数:books(书籍), pencils(铅笔), tables(桌子)2. 不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是指不能直接计数的名词,它只有单数形式。

通常表示一种物质、抽象概念或无法分割的东西。

例如:- water(水), milk(牛奶), money(金钱)二、动词动词是表示一个人、物或事物的动作、感受、状态的词语。

动词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两种。

1. 及物动词及物动词是指需要接受动作的宾语才能构成完整意义的动词。

在句子中,及物动词必须搭配宾语使用。

例如:- He is reading a book.(他正在看一本书。

)- She eats an apple.(她正在吃一个苹果。

)2. 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是指不需要接受动作的宾语就能构成完整意义的动词。

在句子中,不及物动词可以独立存在。

例如:- The bird is flying.(鸟在飞翔。

)- They are running.(他们在跑步。

)三、形容词形容词是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词语,用来描述人或物的性质、特征、状态等。

形容词通常位于名词前面,用来修饰名词的特点。

例如:- a beautiful flower(一朵美丽的花)- a tall boy(一个高个子的男孩)四、副词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词语,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

副词通常位于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用来描述动作或状态的方式、程度等。

例如:- She speaks English fluently.(她英语说得流利。

)- He runs quickly.(他跑得很快。

中考语文复习必备语法知识

中考语文复习必备语法知识

中考语文复习必备语法知识中考语文复习必备语法知识语文是我们日常生活、学习与工作中都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在中学阶段,语文课程逐渐进入深度学习,语法知识也成为重点,占比较大。

作为考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才能在语文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本文总结了中考语文复习必备的语法知识,包括词类、句子成分、语态、时态、语气等方面。

一、词类1. 名词:是表示人、事、物、地点、时间等具体或抽象概念的词。

其常见的特殊用法包括复合名词、物质名词、集体名词、数词、量词、名词的所有格等。

2. 动词:是表示动作、变化或状态的词。

其重要的用法包括谓语、状语、动宾短语、被动语态等。

3. 形容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特征或状态的词。

其常见的特殊用法包括比较级和最高级、修饰物主代词、修饰感官动词等。

4. 副词:是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整个句子的词。

其重要的用法包括修饰动词、修饰形容词、修饰副词、修饰句子等。

5. 代词:是用来代替名词或指示代词的词。

其常见的特殊用法包括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不定代词等。

6. 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分为基数词和序数词两类。

基数词常用于计数,而序数词常用于表示顺序。

7. 介词:是用来引导名词、代词、动词或形容词与其他词语相连的词。

其常见的特殊用法包括时间介词、地点介词、方式介词、复合介词等。

8. 连词:是用来连结句子或词语的词。

包括并列连词、从属连词、关联词等。

9. 叹词:是用来表示强烈情感、表达感叹或呼喊的词汇。

其常见的特殊用法包括感叹语气。

二、句子成分1. 主语:是句子中的谓语所描述的对象。

它通常是名词、代词或句子。

2. 谓语:是动词或者动词词组,通常用来描述主语的动作或状态。

3. 宾语:是动作的承受者或行为的作用对象。

它通常是名词、代词或句子。

4. 定语:是修饰名词或代词的词或词组,通常放在名词或代词前面。

5. 状语:是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整个句子的词或词组。

6. 表语:是用来补充说明主语或宾语的词或词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信很多同学都会有这样的想法,语文成绩想要有所进步会很慢。

的确如此,语文不比数学其他工具行的学科,多做题就能看到很明显的进步,而语文则是任凭你多做题、花很多很多的时间,收效却甚微,举个例子,从小学到高三,孩子们会做无数的阅读理解,写无数的作文,但是语文差的学生还是差,作文写的一塌糊涂的依旧惨不忍睹,原因无他,没有方向,没有方法。

做题和考试是讲究答题技巧的,在很多阅卷老师眼中,简练精短的答题模式是他们最喜欢看的,而往往,很多学生答题都步入了一个误区,想要以量为胜,显然并不全是这样的,在语文阅读中,一味的追求字数,围绕一个点满篇大论,而没有多方面的阐述,肯定得分不会很高。

下边,我给大家分享一则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也就是你们口中所说的”套路“。

希望家长们给孩子看看,对同学们的期末复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语文中要说除了作文之外,什么最难?那答案肯定是阅读理解了,确实阅读理解变化多,题材广,考点杂,让许多同学都抓不住重点,丢分严重。

作为老师,我也注意到很多同学,阅读理解丢分确实很严重。

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许多同学都很轻视阅读,答题随随便便摘抄原文,敷衍了事。

而有同学虽然答得多,内容写得满满的,但是逻辑不严密,句子不通顺,全是写的废话,最后也拿不到分。

那语文阅读要如何答题才能拿高分,今天就为大家分享,一位特级教师整理出来的答题技巧,只需简单10张图片就搞定。

阅读理解差,拿不到高分的同学,赶紧戳进来吧!10张图归纳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建议收藏!七个关键词:二、三、四、五、六、七、八答题技巧都在这:一、词语按照语法功能,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是实词,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是虚词。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虚词包括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叹词和拟声词。

虚词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其作用主要是连接和附着,被连接和附着的是各类实词、短语或句子。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下边划线的词分别表示不同人或事物的名称。

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

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表示人名的如“孔子”“闰土”“父亲”;表示处所的如“三味书屋”;表示时间的如“正午”“晚上”;表示方位的如“中间”“下面”;表示事物的如“梅花鹿”“匾”“画”“古树”“牌位”;表示抽象概念的如“礼”“方法”。

【想一想】你能说出哪些方位名词?(单纯的: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内、外、里、中、间、旁;合成的:以上、之上、上下、内外等等)2.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下边划线的词分别表示不同的意义。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动词至少可以分为如下九类:(1)、行为动词:表示行为动作。

如“看、洗、睡、飞、飘”等。

(2)、心理活动动词:表示心理活动。

如“爱、恨、想、尊敬、希望”等。

(3)、行止动词:表示动作开始、进行或停止。

如“开始、进行、继续、停止”等。

(4)、祈使动词:表示命令或请求。

如“使、迫使、令、命令、叫、教、让、请、请求”等。

(5)、有无动词:表示事物的有无。

包括“有、没、没有”。

(6)、比似动词:表示事物间的比似关系。

如“像、似、如、如同、仿佛”等。

(7)、判断动词:表示对事物的判断和肯定。

只有一个“是”。

(8)、趋向动词:如“来、去、起来、进来、出去、下去、上去”等。

(9)、能愿动词(助动词):如“能、肯、应该、可以、敢、会”等。

3.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

下边划线的词都是形容词。

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表示形状的如“小”(另外如“大”“高”“圆”等);表示性质的如“镇定”“勇敢”“乐观”;表示状态的如“朦胧”“橘红”“远”等。

形容词常用来修饰名词。

恰当地使用形容词,能把人或事物写得具体、生动、形象。

形容词中有一类很特殊,叫非谓形容词,能修饰名词,但不能单独充当谓语。

如:个别、主要、大型、初级、新式、无能、天然、慢性、共同、人为等等。

【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区别】A、名词可以用“不是”否定,如“不是山”;动词、形容词一般可以用“不”否定,如“不研究”“不整齐”。

(少数形容词没有否定形式,如“雪白”“红彤彤”。

B、能带宾语的是动词,如“来上海”“发展经济”。

C、不能带宾语而能受“很”修饰的是形容词,如“很好”“很伟大”。

D、不能带宾语又不能受“很”修饰的,有的是动词,有的是形容词,如“休息”“咳嗽”(动词);“雪白”“笔直”(形容词)。

如何区分呢?动词能带动量补语,如“休息一下”“咳嗽一阵”;形容词不能。

4.代词(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如: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自己、人家;(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如:谁、什么、怎样、哪、哪里;(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如:这、那、这里、那里、这么、那么、每、各。

使用人称代词,要注意“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指男女兼有。

还要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

“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

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

代词用来代替名词或名词性的短语,在句中用以避免名词的重复。

因此,代词的使用必须和它所代替的名词在人称、数量等各方面取得一致。

5.数量词一座30里高的瑶山。

等了好久才走了几步。

拿出仅有的一点米。

一尺多宽。

第一座难走的山。

五、八军团。

歇了一下。

上面加点的词都是表示数目的,叫数词。

在数词中,有的表示确数,如:一、二、百、千;有的表示概数,如:几、些、多数、少数;有的表示序数,前头要加上表示次第的“第、初、老”等等,如:第一、初五、老三。

上面加线的词,都是表示单位的量词。

有的表示事物的单位;有的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

前者较多,有表示个体的,如:只、个、台、枝、条;有表示集体的,如:双、副、对、类、帮;有表示不定量的,如些、点;有表示度量衡的,如:丈、尺、里、亩。

后者较少,如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番。

数词和量词常常连用,构成数量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前边,如:一本书;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数量词常用在动词后边,如:去一次。

6.副词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

(1)程度副词:很、最、太、极、更、挺、越、愈、略、稍、较、甚、颇、十分、格外、过于、越发、分外、万分、极其、异常、稍微、稍稍、尤其、尽量、更加、似乎、极为(2)范围副词:都、总、全、光、只、净、单、皆、俱、仅、凡、就、统统、总共、一共、一概、一律、一并、一齐、一同、一道(3)时间副词:正、便、才、已、刚、在、就、永、将、曾、马上、立刻、永远、赶紧、顿时、忽然、渐渐、逐渐、早就、然后、暂且、已经、曾经、一向、从来、随即、迟早、业已、霎时、预先、早晚、不时、猛然、陡然、骤然(4)表示频率、重复的副词:又、也、再、还、常、再三、屡次、始终、往往、不断、仍然、重新、反复(5)表示肯定、否定的副词:不、没、未、别、必、必定、必然、必须、没有、一定、的确、未必、未曾、未免、何必、不妨、不便、甭(不用)(6)表示情势情状的副词:互相、亲自、暗自、擅自、径自、肆意、大力、竭力、大肆、相继、悄悄、陆续、赶紧、默默、轻易、不禁(7)语气副词:可、却、偏、竟、岂、倒、难道、难怪、究竟、索性、简直、幸而、反正、何尝、何不、或许、大概、明明、恰恰、只好、果然、无非、竟然、居然等等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句中作状语,不能修饰名词,如“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这里连用了“仿佛”“已经”“满”三个副词,修饰表示判断的动词“是”。

“仿佛”表示情势,好像、似乎的意思;“已经”表示完成;“满”表示程度深。

这句话,从闻到花的甜味联想到果实累累,用虚写开拓了诱人的丰收美景。

如果不用这几个副词,句子变成“树上是桃儿、杏儿、梨儿”,就不符合实际,也没有丰富想象的意味了。

【词的兼类】词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语法功能,这就是词的兼类现象。

例如:只有发展科学,才能建设四化。

(名词)一匹白布(形容词)没有科学的态度,就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形容词)白吃白喝(副词)常见的兼类词如下:(1)兼属名词、动词的编辑、领导、创作、报告、教育、代表、总结、计划、参谋、组织(2 ) 兼属名词、形容词的困难、精神、经济、道德、卫生、科学、文明、矛盾、标准、错误(3)兼属动词、形容词的团结、丰富、繁荣、端正、充实、巩固、深入、方便、纯洁、明确7.连词(一)连词的语法特征连词的作用是连接,没有修饰作用。

从连接的成分看,有的是词或词组,有的是分句。

从连接的方式看,有的表示联合关系,有的表示偏正关系。

每个连词必定连接一定的成分并表示一定的关系。

如:讨论并通过(“并”连接两个动词,表示联合关系)因为今天要办很多事情,所以天刚亮他就出门了。

(“因为...所以”连接的分句,表示偏正关系)(二)连词的分类根据连接方式的不同,可以把连词分为两大类:表联合关系的和表偏正关系的。

(1)并列连词(表示联合关系)A、连接词或词组的:和跟同与及以及而而且或或者B、连接分句的:并并且于是从而甚至况且何况然后接着不但...而且与其...不如或者...或者与其...宁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2)偏正连词(表示偏正关系)A、连接词或词组:而B、连接分句:而只有只要尽管不过不论任凭以免以便免得除非就算假使即使如果以致因此由于因为...所以虽然...但是(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有的连词既可连接词或词组又可以连接分句。

A、并、并且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今年的工作计划。

(连接动词)教室干净、明亮并且温暖。

(连接形容词)他一九三七年参加革命,并在同年入党。

(连接分句)B、不但...而且水库不但要修,而且要修好。

(连接分句)不但在这个车间,而且在全厂都实行了承包制。

(连接介宾词组)C、而“而”这个连词用法不同,则意义不同。

既可用作并列连词又可用作偏正连词;既可连接词或词组,又可连接分句。

文笔简练而生动少而精战而胜之(顺接)经验是宝贵的,而经验的获得又往往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顺接)这里已经春暖花开,而北方还是大雪纷飞的季节。

(转接)这种苹果大而不甜。

(转接)(2)同一类型的连词用法有区别。

“ 和、跟、同、与”都可以连接词或词组,但有一些区别。

“跟、同”用于口语,“与”带有一些文言色彩,口语里用得少,文章里用得最多的是“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