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信任服务认识与思考
网络安全的理解和认识

网络安全的理解和认识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
在信息时代,网络安全的理解和认识对于个人和企业来说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网络安全的概念,并介绍一些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和防范方法。
一、网络安全的概念网络安全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保护网络和网络资源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攻击、破坏或滥用的行为。
它的目标是确保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攻击和滥用。
二、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1.病毒和恶意软件:病毒和恶意软件是指用于攻击计算机系统的恶意程序。
它们可以通过网络下载、电子邮件和移动设备等途径传播,对计算机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2.网络钓鱼:网络钓鱼是一种通过伪造合法网站来欺骗用户输入敏感信息的行为。
攻击者通常会发送虚假的电子邮件或信息,诱导用户点击链接并泄露个人信息。
3.拒绝服务攻击:拒绝服务攻击是指通过发送大量请求或占用资源,使目标系统无法正常提供服务的攻击。
这种攻击常常会导致系统崩溃或服务中断,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三、网络安全的重要性1.保护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网络安全能够防止个人信息被盗取和滥用,确保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
在网络空间,我们泄露的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问题都将带来严重的后果。
2.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网络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保护政府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可以防止恶意攻击对国家利益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威胁。
3.促进经济发展和创新:网络安全能够建立和维护一个可信赖的网络环境,为企业和个人提供稳定和安全的网络服务。
这将促进经济发展和创新,推动数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四、网络安全的防范方法1.加强密码管理:合理设置密码,定期更改密码,使用多因素认证等方法可以有效防止密码被破解或盗取。
同时,避免在不可信任的网络环境下使用公共计算机或Wi-Fi。
2.安装和更新防病毒软件:安装和定期更新防病毒软件可以及时发现和清除计算机中的病毒和恶意软件。
网络购物消费者信任环境、前因及营销启示

关键词 : 费者信任 ; 消 网络 购物平 台; 信任前 因
中图分类号 :7 33 文献标识码 : F1. 6 A 文章编号 :0 5 9 3 2 0 )2 0 7 — 3 10 - 1X(0 8 1 — 0 4 0
The Se tng nd nt e ti a A ec dent ons s of C um e r t a r T us nd M ar tng m plc ton n O nlne ho n g ke i I iai i i S ppi
c n u r t s i o l e s o p n , a d p t f r a d o s me r t n u ni h p ig n n us ow r
c re p n i g ma k t g sr tg e . o r s o d n r ei t e i s n a
ol e so pn n C ia B tcnu r t s i tema r ni h p i i hn . u osmes r t s h j n g u o
p o l m n te e c a g f O l e s o p n lt r a d i rbe o h x h n e o n i h p i g p a om n t n f i p i l s t n i n s ad c o e at t .T e p p r ds u s s t e s t n s o e o h a e ic s e h et g f i c n u rt s n o l e s o p n n t e b s fd f ig t e o s me r t n i h p i g o h a i o e n n h u i n s i c n u r r s ,a d a a y e o r ia a t r f c n o s me s t t n n z s s me c i c l f co s a e t g u l t i
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的感悟和思考分论点作文

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的感悟和思考分论点作文1. 引言1.1 概述在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中,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便捷和广泛。
社交平台的兴起改变了我们的社交方式,信息泛滥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数字化生活带来了便利和困扰。
本文将探讨信息时代中社会生活的感悟和思考,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1.2 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智能设备的普及,人们越来越多地依赖数字技术来满足各方面需求。
我们使用社交媒体进行虚拟社交,并在网络上获取各种信息。
同时,移动支付成为一种常见的消费方式,网购也成为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这些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复杂而深远的。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信息时代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并进一步思考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数字化时代带来的利与弊,并从中获取一些对个人和社会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同时,展望信息时代社会生活的未来发展趋势,为我们应对挑战提供参考和思路。
以上是“1. 引言”部分的内容,下面将进入“2. 社交平台对社交关系的影响”的讨论。
2. 社交平台对社交关系的影响:2.1 虚拟社交与现实社交关系:在信息时代,随着社交媒体和虚拟聊天应用的广泛应用,虚拟社交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虚拟社交指的是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的在线互动和沟通活动。
与此同时,现实生活中的面对面社交也仍然是重要的社交方式。
虚拟社交和现实社交形式各有优势。
首先,虚拟社交打破了时空限制,使人们能够轻松地与朋友、家人和陌生人保持联系,并分享个人经历、观点和兴趣爱好。
其次,在虚拟社交平台上,人们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不受身份、地位等因素的限制。
这为群体边界的消除和文化多样性的推动提供了机会。
然而,虚拟社交也给现实生活中的面对面关系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
过度依赖虚拟互动可能导致人与人之间缺乏真实而深入的沟通。
在屏幕后隐藏的身份会引发信任问题,使得虚拟社交存在着较高的隐私风险。
网络信任体系建设现状所带来的思考

1 对 网络信任体系的认识存在偏 、
差
的信用评估 ,该 可信度 可以帮助用 户
进行决策 。 2 为网络用 户提供风险规避的手 、
囝 奎
网络 信任体系就是在网络上建立 的信任关系 ,它将所有活动的实体通 过信任关系连接起来 ,记录各实体的
历史表现 ,并维护这种信任关系 。在
竺
范基础上提供在线身份认证 , c 认 是 A 证 、数字证书 、数字签名 以及相关安 全应用组件模 块的集合 。作为一种技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设
口谢 东辉
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信息网络国际化 、 社会化 、 开放化和个人化的特 点在给人们带来方便 、 性 已经成 为电子政务建设过程 中亟待解决的 问题 。 现今 , 在
随
、
网络信 息交互的应用环境 中, 除了信息加密等措施 以外 , 还 需解决信任问题 , 网络的信任体系是保证网络安全的一个重
认 证 , 够 与 P I 目录 服 务 紧 密 地 集 能 K和
网络中进行信息交流时 ,首先要 了解 对方的一些情况 ( : 如 他是谁? ) 这 , 就是一个建立初始信任的过程 。在这
个过程中可能会用到第三方提供的信 息 ,如身份证件等 。在建立初始信任 以后 , 我们还需要查阅对方所 在单位 、
五 、应 用 实 施
科技研发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个重要的电子政 务/ 企业 息管理 系统 , 将在 国家部 委 、 大型研 究机构和大型企业等
够 为科技研发管理提供 方位的支持 与服务工作 , 为科技管
理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不断 贡献力 量 。 圜
( 作者单位 :中国科 学院研 究生院管理 学院 )
维护网络空间安全的意义和必要性

维护网络安全的意义网络安全是一个关系国家安全和主权、社会的稳定、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重要问题。
其重要性,正随着全球信息化步伐的加快而变到越来越重要。
“家门就是国门”,安全问题刻不容缓。
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网络安全从其本质上来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
从广义来说,凡是涉及到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
网络安全的具体含义会随着“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比如:从用户(个人、企业等)的角度来说,他们希望涉及个人隐私或商业利益的信息在网络上传输时受到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的保护,避免其他人或对手利用窃听、冒充、篡改、抵赖等手段侵犯用户的利益和隐私,访问和破坏。
从网络运行和管理者角度说,他们希望对本地网络信息的访问、读写等操作受到保护和控制,避免出现“陷门”、病毒、非法存取、拒绝服务和网络资源非法占用和非法控制等威胁,制止和防御网络黑客的攻击。
对安全保密部门来说,他们希望对非法的、有害的或涉及国家机密的信息进行过滤和防堵,避免机要信息泄露,避免对社会产生危害,对国家造成巨大损失。
从社会教育和意识形态角度来讲,网络上不健康的内容,会对社会的稳定和人类的发展造成阻碍,必须对其进行控制。
维护网络安全的必要性网络是现代社会重要的信息传播途径传播速度快,匿名性,范围广。
如果不能对网络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很容易被其他利用,对个人,国家的财产造成损失。
在当今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网络安全,注重依法维护和保障本国网络安全的情形下,我国作为网络大国更应与时俱进,走在维护网络安全的前列,准确发现挖掘网络安全领域面临的重大问题,以法应对,用法治方式为网络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我对网络的看法作文(通用22篇)

我对网络的看法作文我对网络的看法作文(通用22篇)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对网络的看法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对网络的看法作文篇1网络,它有好与坏,要看你如何使用它,如果用的好它对你的帮助很大,但用不好的话可能会危害到你的生命。
网络对我们好处有很多,可以方便学习,在遇到你不懂的题,家里没有老师,爸爸妈妈也不会的时候,你可以上网去查询解题方法。
还可以方便购物、信息的传递。
以前送一个邮件,送到稍微远一点的地方,光是送到那的时间就要等很久。
现在一个电话、信息、邮件……只需几秒就都发送到,不管双方距离多远也能发到。
只要有网络,电话甚至都不用。
当然用不好的话危害可不小!长时间拿着手机不放,也不休息一下,手机的辐射会让你的视力大幅度下降。
也会影响身体健康。
有的人甚至玩手机连觉都不睡了,严重影响下一天的工作。
有的人还沉迷于手机虚拟的世界中。
导致危害到了自身生命。
大家一定要有学会节制,不能沉迷于手机,避免它的害处,发扬它的好处。
我对网络的看法作文篇2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脚步已迈开了一大步,电脑网络成了我们生活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今天,你上网了吗?”已经是人们一句常用的问候语。
小时候,我特喜欢玩一些益智游戏,那五花八门的画面,可爱的卡通人物着实吸引了我。
但仅局限在一个手掌大小的屏幕,而且花样单一,那比得上现在的网络(英特网)游戏,轻轻一点,你的智慧和敏捷控制着整个局势,以至决胜千里。
应该说,是游戏使我认识了网络,它不仅给了我别具一格的放松,更引发了许多幻想。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了解了网络的其它功能。
在课堂上,我们如饥似渴地吸收着书本里的营养,但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课外知识来补充不足的养料。
于是,网络的真正好处显露出来了:爸爸告诉我,遇到问题,只要在Google里键入几个关键词,那扑面而来的就是你想要的资料。
网络空间

网络利用网络空间,是互联网时代人类的另一个重要的生存空间。
大学生活在现阶段是国内“网民”中比重最大、最活跃的一个群体,网络交往已成了大学生的一种重要的社会交往方式和学习、生活方式。
利用网络进行适度的、合理的交往,可以满足大学生多方面的交往需要,掌握网络时代交往伦理和技能,能提高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同时,由于涉世不深、追求刺激、喜欢娱乐、自控能力较弱的特点,高职学生也容易过度使用网络而形成网络依赖,从而造成对其学习、生活、身心健康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因此,高职学生要树立合理使用网络的观念,使同学们更好地利用网络学习和生活服务。
第一网络交往特点网络交往作为一种新型的交往方式,是指交往主体在网路上发生互动并在交往过程中构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即网际关系。
在此基础上,网络主体逐渐形成了网络群体、虚拟社区甚至整个网络社会。
网络交往时主体的社会行动在网络空间中的延伸。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网络正以迅猛的速度向纵深推进,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融入到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中。
青少年作为正在成长的社会群体,他们渴求社会交流,渴求主动沟通,渴求相互理解,进而与集体、同学、教师、朋友和家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他们心理正常、个性保持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
网络的出现,为青少年人际交往搭建了一个沟通社会的平台。
然而网络是把双刃剑,它在扩大青少年文化视野、丰富人生阅历、形成开放心态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同时,由于信息的混杂、环境的虚拟和青少年自身应对准备的发力,也会给他们的人际交往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弱化青少年的现实交往能力,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网络交往大致具有以下五点特征:交往过程的虚拟化、交往方式的简单化、交往主体的平等化、交往范围的扩大化和交往心理的隐秘化。
网络交往之所以不同于现实交往,最根本的地方在于对人的积极关注,把个人放在了前所未有的崇高地位,在以“他律”为基本生活准则的现实世界中,出现了强调“自己”、:强调“个人”的崭新生存空间,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极大热情和参与意识。
网络交友者网络交友中的反思与检讨书

网络交友者网络交友中的反思与检讨书尊敬的领导:我是一名网络交友者,今天我写下这份反思与检讨书,希望对我过去的网络交友行为进行自我反省,并对今后的行为进行调整。
首先,我要认真思考我为何选择网络交友。
作为一个现代人,网络成为了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
在繁忙的工作和学习之余,我也希望通过网络交友结识更多的朋友,拓宽自己的人脉圈,了解不同的观点和文化。
然而,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我深感网络交友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进行深入的反思。
其次,网络交友往往让人陷入社交虚假的陷阱。
在网络上,我们可以随意展现自己的形象和言辞,甚至可以编造一个完全虚假的身份,这使得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变得十分困难。
我曾有过一次不好的网络交友经历,对方在网络上给人一种非常友善和正直的感觉,但最终我发现他是一个骗子,使用了假身份进行网络诈骗。
这次经历让我意识到,在网络交友中,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做盲目相信他人的决定。
再者,网络交友容易导致人与现实生活脱节。
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我们可以选择展示自己最美好的一面,隐藏自己的缺点和弱点。
这使得我们难以真实地与别人建立起深入的联系。
过度依赖网络交友也会使我们远离现实世界的真实友情和亲密关系。
我曾经花费大量时间与线上朋友聊天、玩游戏,而忽略了身边真实的亲人和朋友。
这种行为使我深感到内疚,我应该更加注重与现实生活中的人建立和维护亲密关系。
另外,网络交友中的信息泄露问题也不容忽视。
网络上的个人信息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容易暴露,这给我们带来了潜在的危险。
曾经有人通过我的社交媒体账号获得了我的个人信息,并滥用了这些信息。
这次经历让我认识到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性,从今以后,我将更加慎重地对待个人信息的处理,不随意分享自己的隐私。
综上所述,在网络交友中我遇到的问题和反思让我认识到,我需要更加理性地对待网络交友,更加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警惕网络虚假和网络诈骗。
今后,我会更加注重与现实生活中的人建立联系,通过网络与他人交流时保持警惕,并且懂得主动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费者
业务用户
数据
生产者
管理者
分解者
无机环境
31
可信环境
谢谢!
15
国内需求分析--可信网站(网站数字身份)
• 可信网站是验证网站真实身份的 第三方权威服务
▫ “可信网站”的验证标识一般放在网 站的醒目位置上,以图标的形式出现, 用户可查看该网站的验证信息 ▫ 可有效防止钓鱼攻击、加强网站信誉, 促进相关安全服务企业发展
• 国家标准制定
▫ 信安标委2011年正式批准《网站可信 标识技术指南》
身份管理服务
跨应用认证服务
访问控制服务
审计责任认定服务 可信环境保障服务
8
国际发展态势—基本判断
• 围绕数字身份构建网络空间信任生态 系统,将为物联网、云计算、泛在网 的发展提供基础安全支撑保障,是网 络空间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
• 物联网使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加速融合,云计算使 得网络资源进一步集中,泛在网保证人与设备通过 各种无线或有线手段接入整个网络,各种网络应用、 设备、人逐渐融为一体,形成网络空间
• 云计算使得网络空间身份管理的重要性上升到战略高度
• 国内外标准化组织推进身份管理标准研究与制定
▫ ▫ ▫ ▫
▫ 2010年3月,云安全联盟(CSA)发起“可信云计算计划” ▫ 2011年4月,美国正式发布“网络空间可信身份战略” ▫ 2009年12月,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网络空间信任技术与支撑平台”
云基础设施
物联网
网络空间
报告内容
国际发展态势
国内需求分析
未来发展思考
10
国内需求分析--概述
• 数字身份是所有网络业务安全与管控的 源头。人、设备、组织、应用都需要基 于数字身份来建立网络信任关系,离不 开认证授权、责任认定 • 物联网的发展打破了虚拟社会与现实世 界的界限,网络信任关系反映了现实社 会关系和日常活动 • 网络空间需要强有力的身份管理,简单 粗暴的实名身份管理不仅会侵犯用户隐 私,还会危害安全
颁发公钥证书 身份与公钥绑定 信任根
跨域信任
构件及中间件调用 松耦合 专业人员编写 动态信任关系 安全从属于应用 安全构件&中间件
身份管理中间件 认证中间件 访问控制中间件 审计中间件 可信计算技术
跨应用信任
云计算+物联网时代 服务组装(SOA) + 专业人员维护 安全即服务 安全主导地位 网络空间云信任服务
▫ 基于个人数字身份收集信用信息 从而建立个人信用服务
• 商家声誉、信誉服务
▫ 基于个人数字身份的用户意见反 馈建立商家声誉,杜绝代理刷声 誉进行欺诈 ▫ 基于第三方权威评估建立信誉
• 网站声誉、信誉服务
▫ 基于个人用户反馈建立网站声誉 服务 ▫ 基于第三方权威评估建立信誉
构建我国网络空间信任生态系统
网络空间信任建立流程
22
数字身份服务(个人)
Identity As A Service
注册阶段可信 符合现实社会信任结构
个人数字身份
23
保护用户隐私
身份即服务 (安全模块、设备及环境)
TCM芯片
24
身份即服务(传感器)
• 传感器身份标识
▫ RFID芯片 ▫ 传感器设备
• 传感器身份服务
▫ 身份颁发服务 ▫ 身份撤销服务 ▫ 鉴权服务
属性策略签发服务
授权策略签发服务
LDAP服务器
27
访问控制即服务(Access Control)
资源/业务 应用
终端用户
门户
策略管理员
28
属性颁发 办事员
审计与责任认定服务
主体身份(用户)
事件(写入、删除等)
客体身份 (数据)
审计日 志库
策略管理员
29
责任认定 办事员
信用、信誉(声誉)即服务
• 个人信用服务
11
国内需求分析--战略政策
• 网络信任体系是以密码技术为基础,以法律法规、技 术标准和基础设施为主要内容,以解决网络应用中身 份认证、授权管理和责任认定等为目的的完整体系
▫ 中办发【2003】27号文 ▫ 国办发【2006】11号文
身份认证是确认主客体真实身份的过
程方法 授权管理是综合利用身份认证、访问 控制、权限管理等措施解决访问者合 法使用信息资源的过程方法 责任认定是应用证据保全、行为审计、 取证分析等技术,确定行为主体责任 的过程方法 可信环境是网络信任体系的必要支撑
13
国内需求分析-必要性
• 建立网络空间信任可提升我国对网络安全管控能力,为建设 健康和谐的网络提供技术支撑
▫ 围绕数字身份构建认证授权、责任认定、平台信任等服务,将使网络 用户身份及行为变得可管控,并保证终端、网络环境、云环境、物联 网的可管控,以达到基础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分等级安全监管的目标
• 建立网络空间信任服务将促进信息安全产业和信息产业发展
19
网络空间信任服务思考
• • • • • • • 身份即服务(IDentity As A Service) 认证即服务(Authentication) 授权即服务(Authorization) 访问控制即服务(Access Control) 审计及责任认定即服务(Audit& Accountability) 可信环境即服务(Trusted Environment) 信任、信誉(声誉)即服务(Credit&Reputation)
20
网络空间信任服务思考
•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高度融合,对网络 空间信任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战
▫ 云计算使得用户复杂多样、跨管理域和跨平台应用 ▫ 物联网使得传感设备数字身份纳入互联网级别管控 ▫ 终端设备与服务平台环境的安全性、可信性亟需保障
• 网络空间融合为一个整体,用户、设备、组织、应用都接入网 络空间,数字身份成为网络空间的安全根基
16
国内需求分析--可信密码模块TCM (安全模块)
• 可信计算组织(TCG)给出了 TPM2.0解决方案
▫ ▫ ▫ ▫ 用户可指定所需要的密码算法 定义算法集合以方便互操作 支持多个算法集合的并行使用 能够快速便捷地替换被破坏的算法
• 我国颁布了自主标准TCM规范
▫ 支持国产算法 SM2\SM3\SM4
▫ 研究建设大规模网络空间信任服务基础设施,为用户及设备提供身份 管理、认证授权、责任认定等安全服务,为移动办公、移动商务、数 字医疗等各种网络应用提供安全基础,解决网络用户鉴权、管控、责 任追踪、隐私保护等安全问题
• 可信计算技术为研究建立可信可控的网络平台服务环境提供了 基础,网络空间信任服务为开展重要基础设施信息安全等级保 护工作、提升国家和全社会各行业的信息保障水平奠定了基础
TCM芯片 17
国内需求分析--物联网(传感设备身份)
• 预计到2019年底,将会有250亿至1万亿 设备与互联网相连接
▫ ▫ ▫ ▫ ▫ 智慧城市 工控网 车联网 远程医疗 。。。
• 各个传感设备、终端、用户的身份将成 为我们定义和构建物联网的牢固基础
18
报告内容
国际发展态势
国内需求分析
未来发展思考
国内需求分析--必要性
• 建立网络空间信任体系是我国信息化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 国家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 网络安全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建立网络空间信任体系是从边界防御转向 系统防御的治本之道
• 建立网络空间信任体系是提升重要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水 平的迫切需要
25
认证即服务(Authentication)
Web门户
资源/业务 应用
终端实体
LDAP Server
数字身份 服务
26
数字身份 管理员
授权管理即服务(Authorization)
属性颁发权威
终端用户
授权属性颁发管理
授权属性 策略审核
属性颁发服务 属性撤销服务
SOA授权信任源服务
属性检索 服务构件 属性验证 服务构件
ISO/IEC于2006年专门成立了SC27-WG5身份管理与隐私保护工作组 IETF成立了SCIM工作组,专门制定云身份管理新标准 OASIS于2010年成立了云身份(IDCloud)技术委员会 信安标委、信标委等均在研究制定身份管理与网络信任相关标准
4
国际发展态势--战略部署
美国国家战略“可信身份生态系统” NSTIC
网络空间信任服务
--认识与思考
1
连一峰
2014年6月
报告内容
国际发展态势
国内需求分析
未来发展思考
2
国际发展态势--时代变迁
3
国际发展态势--研ຫໍສະໝຸດ 现状• 各国研究机构与企业正积极发展身份管理相关技术,大力推 广身份管理基础设施,代表性的有:
▫ ▫ ▫ ▫ 微软的OpenID项目 Shibboleth、WebSSO项目 欧洲各国的eID电子身份证项目 我国公安部的“电子身份标识-eID”项目
• 电子身份标识-Electronic Identity
▫ 依托公安部覆盖13亿人口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 利用用户主动提交的身份信息,核查无误后生成一组 唯一的网络标识符和数字证书 ▫ 与居民身份证不同,电子身份标识只是一段网络标识 符,其本身不含任何用户身份信息,这样既确保了个 人身份的真实性,又可有效避免身份信息曝光。电子 身份证的应用,为国家积极稳妥地推行网络实名制, 构建网络诚信体系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
美国的网络空间政策( 2009年5月): 指导原则
▫ ▫ ▫ ▫ 增强隐私保护和民众自愿参与 增强安全性和方案弹性 良好的互操作性 代价可接受并且易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