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辞千金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晏子辞千金》阅读答案(附翻译)

《晏子辞千金》阅读答案(附翻译)
:
篇一:《袁家渴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袁家渴记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钴鉧潭。
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
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
皆永中幽丽奇处也。
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①者为“渴”,音若衣褐之褐。
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②合。
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③,间厕④曲折,平者深黑,峻者沸白⑤。
舟行若穷,忽又无际。
有小山出水中。
山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⑥。
其旁多岩洞。
其下多白砾⑦。
其树多枫、柟、石楠、楩、槠、樟、柚,草则兰、芷,又有异卉,类合欢而蔓生,轇轕水石⑧。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⑨众草,纷红骇绿⑩,蓊葧香气;冲涛旋濑⑾,退贮溪谷;摇颺葳蕤⑿,与时推移。
其大都如此。
余无以穷其状。
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⒀也,出而传於世。
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注释】
①反流:水反向流,此处指西流。
②百家濑(lài):水名。
③渚:水中小洲。
④间厕:交错夹杂。
⑤峻:急流;沸:沸腾。
⑥蔚然:草木茂盛貌。
⑦白砾:白色碎石。
⑧轇轕(jiāo gé):交错纠缠貌。
⑨掩苒:。
晏子辞千金原文及翻译_《晏子春秋》_全文译文_对照翻译

晏子辞千金原文及翻译_《晏子春秋》_全文译文_对照翻译晏子辞千金全文阅读:出处或:《晏子春秋》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
使者反,言之公。
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
”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
晏子辞。
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
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
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晏子辞千金全文翻译:晏子正在吃饭,齐景公派使臣来到,(晏子)把食物分出来,给使臣吃,(结果)使臣没吃饱,晏子也没吃饱。
使臣回去后,把(晏子贫困的情况)告诉了齐景公。
齐景公惊叹道:“唉!晏子的家真的像(你说的)这样穷!我不了解,这是我的过错。
”(于是)派公差送去千金与税款,请他用千金与市租)供养宾客。
晏子没有接受。
多次相送,最终(晏子)拜两拜而辞谢道:“我的家不贫穷,由于您的赏赐,恩泽遍及父族、母族、妻族,延伸到朋友,并以此救济百姓,您的赏赐够丰厚了,我的家不贫穷啊。
我听人这样说,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然后散发给百姓,这就是臣子代替君主统治人民,忠臣是不这样做的;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却不散发给百姓,这是用筐箧收藏财物归为己有,仁义之人是不这样做的;在朝中,得到君主的厚赏,在朝外,取得君主赏赐不能与士人共享而得罪他们,死后财物转为别人所有,这是为家臣蓄积财物,聪明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有衣穿,有饭吃,(只要)心里满足就可以免于(一切)忧患。
”齐景公对晏子说:“从前我们前代的君主桓公用五百里的土地人口授予管仲,(他)接受了并没有推辞,你推辞不接受是为什么呢?”晏子回答说:“我听人这样说,圣明的人考虑多了,也难免会有失误。
《晏子辞千金》阅读答案(附翻译)

《晏子辞千金》阅读答案(附翻译)篇一:阅读答案(附翻译)袁家渴记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钴鉧潭。
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
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
皆永中幽丽奇处也。
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①者为“渴”,音若衣褐之褐。
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②合。
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③,间厕④曲折,平者深黑,峻者沸白⑤。
舟行若穷,忽又无际。
有小山出水中。
山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⑥。
其旁多岩洞。
其下多白砾⑦。
其树多枫、柟、石楠、楩、槠、樟、柚,草则兰、芷,又有异卉,类合欢而蔓生,轇轕水石⑧。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⑨众草,纷红骇绿⑩,蓊葧香气;冲涛旋濑⑾,退贮溪谷;摇颺葳蕤⑿,与时推移。
其大都如此。
余无以穷其状。
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⒀也,出而传於世。
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注释①反流:水反向流,此处指西流。
②百家濑(lài):水名。
③渚:水中小洲。
④间厕:交错夹杂。
⑤峻:急流;沸:沸腾。
⑥蔚然:草木茂盛貌。
⑦白砾:白色碎石。
⑧轇轕(jiāo gé):交错纠缠貌。
⑨掩苒:弱草倾倒。
苒:轻柔。
⑩纷红骇绿:花纷乱而惊骇,叶惊骇而纷乱。
⑾冲:冲激。
旋:回旋。
濑:流在岩石上的溪水。
⑿葳蕤:草木茂盛,枝叶下垂貌。
⒀专:独自享用。
译文从冉溪向西南走水路十里远,山水风景较好的有五处,风景最好的是钴鉧潭。
从溪口向西走陆路,风景较好的有八、九处,风景最好的是西山。
从朝阳岩向东南走水路到芜江,风景较好的有三处,风景最好的是袁家渴。
它们都是永州幽静美丽奇异的地方。
楚、越两地之间的方言,水的西流叫做“渴”,(读“褐”音)。
渴的上游与南馆的高山会合,下游与百家濑汇合。
其中岛屿、小溪、清潭、小洲,交错夹杂,蜿蜒曲折。
水流平静的地方深黑色,急流的地方像沸腾一样冒着白沫。
船好像就走到了尽头,忽然河水又看不到尽头了。
有座小山从水中露出来。
山上都是好看的石头,上面绿草丛生,冬夏都浓密茂盛。
《史记 管晏列传》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题)

《史记·管晏列传》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1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题)
(二)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②,策驷马③,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④。
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⑤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央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抑损⑥。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晏子荐以为大夫。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注释:①御:赶车的人。
②大盖:车上的伞盖。
③驷马:四匹马。
④去:离开,引申为离婚。
⑤自下:指无骄做之志,甘居人下。
⑥抑损:克制,谦逊。
9.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3分
(1)晏子为齐相为_____
(2)从门间而窥其夫窥______
(3)夫问其故故______
10.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2)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11. 仆御是否接受了他妻子的劝诫,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答案:
9.(1)做,任,担任(2)偷看(3)原因,缘故
10.(1)晏子身高不满六尺,身任齐国国相,名声传扬各国。
(2)晏子感到奇怪,便问他是什么缘故,车夫据实回答。
11.是接受了妻子的劝诫,由之前的“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到之后的“自抑损”可以看出。
晏子辞千金文言文注释

晏子辞千金文言文注释
《晏子辞千金》是中国古代文学家司马迁的传世经典,是中国古代孝道和仁爱之文。
全篇分三段:第一段为介绍,介绍晏子出使楚国;第二段为正文,主要说明晏子如何表现出“孝”的精神;第三段为结尾,总结晏子辞千金的故事。
【注释】 1、晏子:晏子,春秋时期的楚国名士,司马迁的作品中的历史人物,这里是一种比喻,指一个有礼貌、有智慧、能够恭敬对待上司的人。
2、出使:指晏子出任楚国使者。
3、楚国:古代国家,位于今天中国湖北省。
4、孝:指孝顺,尊敬父母,遵守年龄差距,不敢违反父母的意愿。
5、仁爱:指仁慈的爱心,慈悲的善意,仁义的情感。
6、精神:指晏子在处理这件事情时所表现出来的勇气,毅力和决心。
7、千金:是指晏子辞千金,指晏子为了遵守父母的意愿,放弃了千金,以此证明他的孝道。
《晏子辞千金》是一篇关于孝道和仁爱的文章,它以晏子出使楚国为背景,讲述了晏子如何表现出孝顺的精神。
晏子出使楚国,当他被要求献上千金时,他为了尊重和遵守父母的意愿而拒绝了这笔钱,以此展示了他的孝道精神和仁爱的心意,这是一种对孝道的追求。
晏子为了尊重和遵守父母的意愿而拒绝了千金,这一行为显示出了他的仁爱和孝道精神,他放弃了这笔钱,表现出了一种超越金钱的精神和心态,显示出他对孝道的追求。
晏子的这种精神,也可以引导我们做孝顺子女应有的态度,而不仅仅是表面上的行为,而是深入心灵,真诚地履行孝道。
司马迁用《晏子辞千金》表达了他对孝道的追求,让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晏子的孝道精神和仁爱心态,从而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孝道的重要性。
文言文《晏子春秋》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景公饮酒酣,曰:“今日愿与诸大夫为乐饮,请无为礼。
”晏子蹴然改容曰:“君之言过矣!群臣固欲君之无礼也。
力多足以胜其长,勇多足以弑其君,而礼不使也。
禽兽以力为政,强者犯弱,故日易主。
今君去礼则是禽兽也群臣以力为政强者犯弱而日易主君将安立矣!(1)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故《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礼不可无也。
”公湎而不听。
少间,公出,晏子不起;公入,不起;交举,则先饮。
公怒,色变,抑手疾视曰:“向者夫子之教寡人无礼之不可也。
寡人出入不起,交举则先饮,礼也?”晏子避席,再拜稽首而请曰:“婴敢与君言而忘之乎?臣以致无礼之实也。
君若欲无礼,此是已!”公曰:“若是,孤之罪也。
夫子就席,寡人闻命矣。
”觞三行,遂罢酒。
盖是后也,(2)饬法修礼以治国政,而百姓肃也。
(选自《晏子春秋》)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君去礼/则是禽兽也/群臣以力为政/强者犯弱/而日易主君/将安立矣B.今君去礼/则是禽兽也/群臣以力为政/强者犯弱/而日易主/君将安立矣C.今君去礼/则是禽兽也/群臣以力为/政强者犯弱/而日易主君/将安立矣D.今君去礼/则是禽兽也/群臣以力为/政强者犯弱/而日易主/君将安立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弑:古时称子杀父、臣杀君,如弑君、弑父。
B.寡人:即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人对自己的谦称。
C.稽首:指古代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
常为臣子拜见君主时所用。
D.觞:本义为古代盛酒的器皿,作为动词时有敬酒、饮酒的意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晏子敢于进谏,当景公酒酣时提出可以不讲礼数的时候,他直接指出景公的错误。
B.晏子运用类比和引用来论证礼的重要性。
一国之君,如果带头不讲礼,就会动摇国本。
C.晏子在劝说景公无效之后非常生气,做出“出入不起”“交举则先饮”的失礼行为。
初中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及答案初中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及答案初中文言文对比阅读向来都是初中语文的一个难点,学好这部分知识,有利于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提供三篇初中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及参考答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初中文言文对比阅读【1】(一)阅读下文,完成5—9题(16分)(甲)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5.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每句划一处)(2分)①或王命急宣②水皆缥碧6.下列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互相轩邈舍其文轩B.春冬之时不能称前时之闻C.其间千二百里其真不知马也 D.不以疾也不以物喜7.解释加点词。
(3分)①夏水襄陵襄:②属引凄异引:③千转不穷转:8.翻译句子。
(5分)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分)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3分)9.甲乙两文都写了“猿鸣”,其用处有何异同?(3分)阅读答案:5.(2分)①或/王命急宣②水/皆缥碧6. (3分)B7. (3分)上,漫上延长通“啭”,鸟叫声8.(5分)①(2分)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趣味无穷。
《晏子辞千金》原文及译文

《晏子辞千金》原文及译文赏析赏析晏子辞千金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
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
使者反,言之公。
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
”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
晏子辞。
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
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
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晏子春秋•内篇》)【注释】①致:送去。
②宰藏:蓄积财物。
【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1)景公使使者至()()(2)分食食之()()(3)使吏致千金与市租()(4)是臣代君君民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从文中看,晏子辞千金的主要原因是(用自己的话概括)。
由此可看出晏子具有的品格。
参考答案1.(1)派;使臣(2)食物;吃(3)税款(4)君主;统治2.(1)我的家不贫穷,由于您的赏赐,恩泽遍及父族、母族、妻族,延伸到朋友,并以此救济百姓。
您的赏赐够丰厚了,我的家不贫穷啊。
(2)有一身粗衣穿,有一口饭吃,(只要)心里满足就可以免于(一切)忧患。
3.晏子认为,君主赏赐自己已经很丰厚了;只要做到有衣穿,有饭吃,心里满足就可以免于一切忧患了。
廉洁奉公,不以权谋私;为君主着想,知足明理。
二: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晏子方食方:正B、终再拜而辞曰再拜:拜两次C、进取于君进:前进D、以振百姓振:同"赈",救济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分食食之②食之不以其道B、①使吏致千金与市租②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C、①寡人不知②孰谓汝多知乎D、①忠臣不为也②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3、翻译下列句子(9分)1、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子辞千金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晏子辞千金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晏子辞千金,历史典故,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晏子辞千金》侧重表现晏子的"德"。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晏子辞千金文言文阅...
晏子辞千金,历史典故,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晏子辞千金》侧重表现晏子的"德"。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晏子辞千金文言文阅读材料原文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
使者反,言之公。
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
"使吏致①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
晏子辞。
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
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是为宰藏②也,智者不为也。
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
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
(《晏子春秋内篇》)
注释:①致:送去。
②宰藏:蓄积财物。
晏子辞千金文言文阅读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景公使使者至( )( )
(2)分食食之( )( )
(3)使吏致千金与市租( )
(4)是臣代君君民也(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从文中看,晏子辞千金的主要原因是(用自己的话概括)。
由此可看出晏子具有的品格。
晏子辞千金文文言文阅读题答案
1.(1)派;使臣 (2)食物;吃 (3)税款(4)君主;统治
2.(1)我的家不贫穷,由于您的赏赐,恩泽遍及父族、母族、妻族,延伸到朋友,并以此救济百姓。
您的赏赐够丰厚了,我的家不贫穷啊。
(2)有一身粗衣穿,有一口饭吃,(只要)心里满足就可以免于(一切)忧患。
3.晏子认为,君主赏赐自己已经很丰厚了;只要做到有衣穿,有饭吃,心里满足就可以免于一切忧患了。
廉洁奉公,不以权谋私;为君主着想,知足明理。
晏子辞千金文言文参考译文
晏子正在吃饭,齐景公派使臣来到,(晏子)把食物分出来,给使臣吃,(结果)使臣没吃饱,晏子也没吃饱。
使臣回去后,把(晏子贫困的情况)告诉了齐景公。
齐景公惊叹道:"唉!晏子的家真的像(你说的)这样穷!我不
了解,这是我的过错。
"(于是)派公差送去千金与税款,(请他用千金与市租)供养宾客。
晏子没有接受。
多次相送,最终(晏子)拜两拜而辞谢道:"我的家不贫穷,由于您的赏赐,恩泽遍及父族、母族、妻族,延伸到朋友,并以此救济百姓,您的赏赐够丰厚了,我的家不贫穷啊。
我听人这样说,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然后散发给百姓,这就是臣子代替君主统治人民,忠臣是不这样做的;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却不散发给百姓,这是用筐箧收藏财物归为己有,仁义之人是不这样做的;在朝中,得到君主的厚赏,在朝外,取得君主赏赐不能与士人共享而得罪他们,死后财物转为别人所有,这是为家臣蓄积财物,聪明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有衣穿,有饭吃,(只要)心里满足就可以免于(一切)忧患。
"
齐景公对晏子说:"从前我们前代的君主桓公用五百里的土地人口授予管仲,(他)接受了并没有推辞,你推辞不接受是为什么呢?"晏子回答说:"我听人这样说,圣明的人考虑多了,也难免会有失误。
愚蠢的人经过多次考虑,也有可取之处。
想来这是管仲的错,是我的对吧?因此再次拜谢而不能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