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身份认证技术与应用

合集下载

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

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

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成为保护个人隐私、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信息安全的定义、技术应用和重要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修改、破坏或泄露信息。

在信息时代,我们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个人信息和敏感数据,如银行账号、身份证号码等。

这些信息如果被黑客窃取或滥用,将会给个人和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因此,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显得异常重要。

信息安全技术主要包括身份认证、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和网络防火墙等。

身份认证是通过验证用户的身份来控制系统的访问权限,常见的方式有用户名和密码、指纹识别、声纹识别等。

数据加密是将敏感数据转换为密文,只有具备解密密钥的人才能解密。

访问控制是通过设置权限来限制用户对系统资源的访问,从而保护系统的安全。

网络防火墙是一种网络安全设备,能够监控和过滤网络流量,阻止不安全的数据包进入内部网络。

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涵盖了各个领域。

在金融领域,信息安全技术可以保护用户的银行账户和交易信息,防止盗刷和欺诈行为。

在电子商务领域,信息安全技术可以确保用户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提高用户购物的信任度。

在政府部门,信息安全技术可以保护国家机密和重要的政务数据,防止恶意攻击和间谍行为。

在医疗领域,信息安全技术可以保护患者的隐私和病历数据,防止泄露和篡改。

信息安全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黑客攻击、病毒传播和数据泄露等安全威胁也在不断增加。

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识别和防止这些安全威胁,保护个人隐私和国家安全。

同时,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提高用户对互联网的信任度,促进互联网经济的发展。

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于保护个人隐私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加强对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共同构建一个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享受到信息时代的便利和快乐。

网络信息安全的多因素身份认证技术

网络信息安全的多因素身份认证技术

网络信息安全的多因素身份认证技术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不断出现的黑客攻击、数据泄露和身份盗用等事件给个人和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风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多因素身份认证技术应运而生,成为保护网络用户安全的重要手段。

一、多因素身份认证技术的定义和概念多因素身份认证技术是指通过结合两个或多个身份验证因素,例如知识因素、拥有因素和特质因素,提供更加安全和可靠的身份认证机制。

简单的说,多因素身份认证技术不再仅依赖于密码,而是通过组合多个认证要素来确认用户的身份。

二、多因素身份认证技术的要素和实施方式1. 知识因素知识因素是指用户所了解的个人信息,如用户名、密码、PIN码等。

这是最常见的身份认证因素,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系统和应用。

但是,仅依赖于知识因素的身份认证技术容易受到破解和暴力破解的攻击,因此需要与其他因素结合使用。

2. 拥有因素拥有因素是指用户所拥有的身份识别物品,如手机、USB密钥、智能卡等。

这些识别物品可以通过物理上的接触或无线连接与认证系统进行通信,以验证用户的身份。

3. 特质因素特质因素是指用户的生物特征或行为特征,如指纹、虹膜、面部识别、声纹识别、手写特征等。

这种身份认证方式具有高度的个性化和独特性,且不易被冒用。

三、多因素身份认证技术的优势和应用领域1. 提高安全性:多因素身份认证技术强化了用户的身份验证过程,降低了被攻击的风险,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2. 增加便利性:虽然多因素身份认证技术在安全性方面比传统的单一认证方式更强大,但实施起来并不会显著增加用户的操作复杂性,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身的认证技术。

3. 应用领域广泛:多因素身份认证技术已经在金融、电子商务、云计算、企业资源管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特别是在金融领域,多因素身份认证技术已经成为保护用户账户安全的标配。

四、多因素身份认证技术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1. 成本问题:实现多因素身份认证技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对于传统的企业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数字身份认证技术研究与应用

数字身份认证技术研究与应用

数字身份认证技术研究与应用在当今数字化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各种应用的不断涌现,数字身份认证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重要问题。

数字身份认证技术可以为个人和企业提供高效、便利、安全的身份识别和认证,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身份证认证方法难以满足当前互联网应用的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数字身份认证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的现状及未来趋势。

一、数字身份认证技术的定义数字身份认证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密码学等技术手段,对身份进行确认和验证的技术。

其主要目的是为用户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身份验证手段,确保用户在各种信任级别和互联网应用场景中的信息安全。

数字身份认证技术包括传统方式的身份证、护照认证以及基于密码学的数字身份证认证等多种方式。

数字身份认证技术的主要作用是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身份识别和认证方式,可以避免因身份证丢失或者遗失引发的各种问题。

二、数字身份认证技术的应用场景数字身份认证技术可以应用于众多场景,目前主要应用场景包括:1、金融领域数字身份认证技术可以为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提供更加有效的身份识别和认证手段,保障客户账户、交易等信息的安全,避免各种欺诈行为的发生。

2、电子商务数字身份认证技术可以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高效、安全的身份识别和认证手段,有效避免虚假交易、欺诈等问题,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电子商务服务。

3、政府服务数字身份认证技术可以为政府机构提供更加高效、安全的身份识别和认证手段,有效地管理和维护公共事务,提供优质的政府公共服务。

4、医疗健康数字身份认证技术可以为医疗机构提供安全可靠的身份认证手段,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和医疗信息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三、数字身份认证技术的研究数字身份认证技术的研究涉及到多个领域,主要包括密码学、网络技术、生物识别等方面。

1、密码学密码学是数字身份认证技术的核心领域,主要包括密码技术、密钥管理、数字签名、公钥基础设施等方面。

密码学的研究主要目的是保证数字身份认证技术的安全可靠性,提高密码算法的强度和防止密码破解。

信息安全案例教程:技术与应用(第2版)

信息安全案例教程:技术与应用(第2版)

3 6.1网络系统
的安全问题
4 6.2网络安全
设备
5 6.3网络架构
安全
6.4网络安全协议
6.5案例拓展:APT 攻击的防范
6.6思考与实践 6.7学习目标检验
案例与思考7-1: 永远的软件漏洞
本章知识结构
案例与思考7-2: 勒索病毒“想哭”
案例与思考73:苹果公司
1
iOS系统越狱
的安全问题
7.1应用软件
0 6
8.3信息内 容安全管理 的技术与设 备
0 5
8.2信息内 容安全保护 的法律与法 规
8.5思考与实践
8.4案例拓展:个 人隐私保护
8.6学习目标检验
0 1
本章知识结 构
0 2
案例与思考 9-1:动画 片《三只小 猪》与信息 安全管理
0 3
案例与思考 9-2:BYOD 与信息安全 管理
0 4
3.3哈希函数
3.4数字签名 与数据不可否
2
认性和可认证

3 3.5信息隐藏
与数据存在性
4 3.6灾备恢复
与数据可用性
3.7案例拓展:
5 Windows操作
系统常用文档 安全问题与对 策
3.8思考与实 践
3.9学习目标 检验
本章知识结构
案例与思考4:国内 著名网站用户密码泄
露事件
4.1数据资源访问中 的安全问题
信息安全案例教程:技术与应用 (第2版)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专业
结构

网络信息安全的身份管理与认证

网络信息安全的身份管理与认证

总结词
法规遵从、数据保护、隐私权
详细描述
政府机构在身份管理方面需要遵循相关法规和政策,确 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权的保护。政府机构通常会制定 详细的身份管理策略和规范,明确各个部门和人员的职 责和操作流程。同时,政府机构还会加强数据保护措施 ,如加密和访问控制,确保敏感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在实践方面,政府机构会建立完善的审计机制和日志 记录系统,对身份管理过程进行监控和追溯,及时发现 和处理安全事件。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提升用户体验
通过身份管理与认证,可 以实现单点登录、无密码 登录等便捷的登录方式, 提高用户体验和效率。
Part
02
身份管理基本概念
定义与目标
定义
身份管理是指对网络环境中用户身份 的确认、控制和授权,目的是保护网 络资源和服务的安全性。
目标
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能够访问特 定的网络资源和服务,防止未经授权 的访问和数据泄露。
OpenID Connect
总结词
OpenID Connect是一种基于OAuth 2.0的身份验证协议,它提供了一种简单、安全的方法来验证用 户身份并获取其信息。
详细描述
OpenID Connect通过使用OpenID身份提供者(Identity Provider)来验证用户身份,并使用 OAuth 2.0进行授权。它允许第三方应用程序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如用户名、邮箱地址等,并在用 户授权的情况下使用这些信息。
网络信息安全的身份 管理与认证
• 引言 • 身份管理基本概念 • 身份认证技术 • 安全协议与标准 • 身份管理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案例研究
目录
Part
01
引言
主题背景

用户身份认证技术在计算机信息安全中的应用

用户身份认证技术在计算机信息安全中的应用
u s e r a u he t n t i at c i o n p r o c e s s w e r e s t u d i e d . F i n a l l y 。 t h i s p a p e r s t u d i e s t h e d y n a mi c v e r i i f at c i o n od c e t o a c h i e v e a u t h e n i t c a t i o n . T h e a t r i c l e a l s o a n a l y z e s t h e e r a l i z a i t o n o f a u t h e n t i at c i o n b a s e d o n MD 5 a l g o r i t h m.
【 K e y wo r d s】 i d e n t i y t a u t h e n t i at c i o n ; c o m p un s e c u r i t y ; d y n a m i c v e r i i f c a t i o n od c e
i n f o r m a t i o n s e c u r i y t , i d e n t i y t a u t h e n t i at c i o n i s a n i m p o r t a n t ou c s r e . T h o r u g h t h e a p p l i at c i o n o f i n f o r m a t i o n t h e u s e r i d e n t i t y a u t h e n t i c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t h e

(整理)信息安全身份认证技术与应用.

(整理)信息安全身份认证技术与应用.

信息安全技术及应用————————身份认证技术与应用当今,信息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建立信息安全体系的目的就是要保证存储在计算机及网络系统中的数据只能够被有权操作的人访问,所有未被授权的人无法访问到这些数据。

这里说的是对“人”的权限的控制,即对操作者物理身份的权限控制。

不论安全性要求多高的数据,它存在就必然要有相对应的授权人可以访问它,否则,保存一个任何人都无权访问的数据有什么意义?然而,如果没有有效的身份认证手段,这个有权访问者的身份就很容易被伪造,那么,不论投入再大的资金,建立再坚固安全防范体系都形同虚设。

就好像我们建造了一座非常结实的保险库,安装了非常坚固的大门,却没有安装门锁一样。

所以身份认证是整个信息安全体系的基础,是信息安全的第一道关隘。

1.身份认证技术简介相信大家都还记得一个经典的漫画,一条狗在计算机面前一边打字,一边对另一条狗说:“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个人还是一条狗!”这个漫画说明了在互联网上很难识别身份。

身份认证是指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确认操作者身份的过程。

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是一个虚拟的数字世界,在这个数字世界中,一切信息包括用户的身份信息都是用一组特定的数据来表示的,计算机只能识别用户的数字身份,所有对用户的授权也是针对用户数字身份的授权。

而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是一个真实的物理世界,每个人都拥有独一无二的物理身份。

如何保证以数字身份进行操作的操作者就是这个数字身份合法拥有者,也就是说保证操作者的物理身份与数字身份相对应,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身份认证技术的诞生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如何通过技术手段保证用户的物理身份与数字身份相对应呢?在真实世界中,验证一个人的身份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判定,一是根据你所知道的信息来证明你的身份(你知道什么),假设某些信息只有某个人知道,比如暗号等,通过询问这个信息就可以确认这个人的身份;二是根据你所拥有的东西来证明你的身份(你有什么) ,假设某一个东西只有某个人有,比如印章等,通过出示这个东西也可以确认这个人的身份;三是直接根据你独一无二的身体特征来证明你的身份(你是谁),比如指纹、面貌等。

认证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认证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认证技术的原理与应用1. 认证技术介绍认证技术是信息安全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用于确认用户的身份或数据的完整性。

它包括各种方法和技术,旨在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可以访问特定的资源或执行特定的操作。

本文将介绍认证技术的原理和常见的应用。

2. 认证技术原理认证技术实现身份验证的原理通常基于以下几种方法:2.1 用户名和密码用户名和密码是最常见的认证方法之一。

用户通过提供预先分配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身份验证。

这种方法简单方便,但也容易受到密码猜测、密码泄露等风险的影响。

2.2 双因素认证双因素认证是在用户名和密码的基础上引入第二个认证因素,提高身份验证的安全性。

常见的双因素认证包括使用短信验证码、动态口令、指纹识别等。

2.3 公钥基础设施公钥基础设施(PKI)利用非对称加密算法,通过数字证书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认证。

用户拥有自己的私钥和公钥,公钥由权威机构签发。

服务端使用用户的公钥对消息进行加密,用户使用私钥解密消息。

2.4 生物特征识别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利用个体独有的生理特征或行为特征进行身份验证,包括指纹识别、虹膜识别、声纹识别等。

生物特征识别在安全性和便利性上都具有优势,但也存在生物特征被伪造的风险。

3. 认证技术应用场景认证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的介绍:3.1 网络身份认证网络身份认证用于确认用户在互联网上的身份,常见的应用包括登陆网站、访问网络服务等。

除了用户名和密码,很多网站也引入了双因素认证和PKI技术,提高身份验证的安全性。

3.2 移动支付认证移动支付认证是指在移动支付场景中,确保支付交易的安全性和用户身份的有效性。

常见的认证方法包括指纹识别、面部识别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3.3 电子签名认证电子签名认证用于对电子文档进行加密和保护,确保文档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PKI技术是实现电子签名认证的一种常见方法。

3.4 物理访问控制物理访问控制用于限制人员进入特定的区域或场所。

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大楼门禁、车辆进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安全技术及应用————————身份认证技术与应用当今,信息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建立信息安全体系的目的就是要保证存储在计算机及网络系统中的数据只能够被有权操作的人访问,所有未被授权的人无法访问到这些数据。

这里说的是对“人”的权限的控制,即对操作者物理身份的权限控制。

不论安全性要求多高的数据,它存在就必然要有相对应的授权人可以访问它,否则,保存一个任何人都无权访问的数据有什么意义?然而,如果没有有效的身份认证手段,这个有权访问者的身份就很容易被伪造,那么,不论投入再大的资金,建立再坚固安全防范体系都形同虚设。

就好像我们建造了一座非常结实的保险库,安装了非常坚固的大门,却没有安装门锁一样。

所以身份认证是整个信息安全体系的基础,是信息安全的第一道关隘。

1.身份认证技术简介相信大家都还记得一个经典的漫画,一条狗在计算机面前一边打字,一边对另一条狗说:“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个人还是一条狗!”这个漫画说明了在互联网上很难识别身份。

身份认证是指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确认操作者身份的过程。

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是一个虚拟的数字世界,在这个数字世界中,一切信息包括用户的身份信息都是用一组特定的数据来表示的,计算机只能识别用户的数字身份,所有对用户的授权也是针对用户数字身份的授权。

而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是一个真实的物理世界,每个人都拥有独一无二的物理身份。

如何保证以数字身份进行操作的操作者就是这个数字身份合法拥有者,也就是说保证操作者的物理身份与数字身份相对应,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身份认证技术的诞生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如何通过技术手段保证用户的物理身份与数字身份相对应呢?在真实世界中,验证一个人的身份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判定,一是根据你所知道的信息来证明你的身份(你知道什么),假设某些信息只有某个人知道,比如暗号等,通过询问这个信息就可以确认这个人的身份;二是根据你所拥有的东西来证明你的身份(你有什么) ,假设某一个东西只有某个人有,比如印章等,通过出示这个东西也可以确认这个人的身份;三是直接根据你独一无二的身体特征来证明你的身份(你是谁),比如指纹、面貌等。

所谓“没有不透风的墙”,你所知道的信息有可能被泄露或者还有其他人知道,杨子荣就是掌握了“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的接头暗号成功的伪造了自己的身份。

而仅凭借一个人拥有的物品判断也是不可靠的,这个物品有可能丢失,也有可能被人盗取,从而伪造这个人的身份。

只有人的身体特征才是独一无二,不可伪造的,然而这需要我们对这个特征具有可靠的识别能力。

2. 常用身份认证技术信息系统中,对用户的身份认证手段也大体可以分为这三种,仅通过一个条件的符合来证明一个人的身份称之为单因子认证,由于仅使用一种条件判断用户的身份容易被仿冒,可以通过组合两种不同条件来证明一个人的身份,称之为双因子认证。

身份认证技术从是否使用硬件可以分为软件认证和硬件认证,从认证需要验证的条件来看,可以分为单因子认证和双因子认证。

从认证信息来看,可以分为静态认证和动态认证。

身份认证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软件认证到硬件认证,从单因子认证到双因子认证,从静态认证到动态认证的过程。

现在计算机及网络系统中常用的身份认证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用户名/密码方式用户名/密码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身份认证方法,它是基于“你知道什么”的验证手段。

每个用户的密码是由这个用户自己设定的,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因此只要能够正确输入密码,计算机就认为他就是这个用户。

然而实际上,由于许多用户为了防止忘记密码,经常采用诸如自己或家人的生日、电话号码等容易被他人猜测到的有意义的字符串作为密码,或者把密码抄在一个自己认为安全的地方,这都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极易造成密码泄露。

即使能保证用户密码不被泄漏,由于密码是静态的数据,并且在验证过程中需要在计算机内存中和网络中传输,而每次验证过程使用的验证信息都是相同的,很容易被驻留在计算机内存中的木马程序或网络中的监听设备截获。

因此用户名/密码方式是一种极不安全的身份认证方式。

可以说基本上没有任何安全性可言。

2、IC卡认证IC卡是一种内置集成电路的卡片,卡片中存有与用户身份相关的数据,IC卡由专门的厂商通过专门的设备生产,可以认为是不可复制的硬件。

IC卡由合法用户随身携带,登录时必须将IC卡插入专用的读卡器读取其中的信息,以验证用户的身份。

IC卡认证是基于“你有什么”的手段,通过IC卡硬件不可复制来保证用户身份不会被仿冒。

然而由于每次从IC卡中读取的数据还是静态的,通过内存扫描或网络监听等技术还是很容易截取到用户的身份验证信息。

因此,静态验证的方式还是存在根本的安全隐患。

3、动态口令动态口令技术是一种让用户的密码按照时间或使用次数不断动态变化,每个密码只使用一次的技术。

它采用一种称之为动态令牌的专用硬件,内置电源、密码生成芯片和显示屏,密码生成芯片运行专门的密码算法,根据当前时间或使用次数生成当前密码并显示在显示屏上。

认证服务器采用相同的算法计算当前的有效密码。

用户使用时只需要将动态令牌上显示的当前密码输入客户端计算机,即可实现身份的确认。

由于每次使用的密码必须由动态令牌来产生,只有合法用户才持有该硬件,所以只要密码验证通过就可以认为该用户的身份是可靠的。

而用户每次使用的密码都不相同,即使黑客截获了一次密码,也无法利用这个密码来仿冒合法用户的身份。

动态口令技术采用一次一密的方法,有效地保证了用户身份的安全性。

但是如果客户端硬件与服务器端程序的时间或次数不能保持良好的同步,就可能发生合法用户无法登陆的问题。

并且用户每次登录时还需要通过键盘输入一长串无规律的密码,一旦看错或输错就要重新来过,用户的使用非常不方便。

4、生物特征认证生物特征认证是指采用每个人独一无二的生物特征来验证用户身份的技术。

常见的有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

从理论上说,生物特征认证是最可靠的身份认证方式,因为它直接使用人的物理特征来表示每一个人的数字身份,不同的人具有相同生物特征的可能性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几乎不可能被仿冒。

生物特征认证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受到现在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成熟度的影响,采用生物特征认证还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首先,生物特征识别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如果用户身体受到伤病或污渍的影响,往往导致无法正常识别,造成合法用户无法登陆的情况。

其次,由于研发投入较大和产量较小的原因,生物特征认证系统的成本非常高,目前只适合于一些安全性要求非常高的场合如银行、部队等使用,还无法做到大面积推广。

5、USB Key认证基于USB Key的身份认证方式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方便、安全、经济的身份认证技术,它采用软硬件相结合一次一密的强双因子认证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安全性与易用性之间的矛盾。

USB Key 是一种USB接口的硬件设备,它内置单片机或智能卡芯片,可以存储用户的密钥或数字证书,利用USB Key内置的密码学算法实现对用户身份的认证。

基于USB Key身份认证系统主要有两种应用模式:一是基于冲击/相应的认证方式,二是基于PKI体系的认证方式。

(1)基于冲击/响应的双因子认证方式当需要在网络上验证用户身份时,先由客户端向服务器发出一个验证请求。

服务器接到此请求后生成一个随机数并通过网络传输给客户端(此为冲击)。

客户端将收到的随机数通过USB接口提供给ePass,由ePass使用该随机数与存储在ePass中的密钥进行MD5-HMAC运算并得到一个结果作为认证证据传给服务器(此为响应)。

与此同时,服务器也使用该随机数与存储在服务器数据库中的该客户密钥进行MD5-HMAC运算,如果服务器的运算结果与客户端传回的响应结果相同,则认为客户端是一个合法用户。

密钥运算分别在ePass硬件和服务器中运行,不出现在客户端内存中,也不在网络上传输,由于MD5-HMAC算法是一个不可逆的算法,就是说知道密钥和运算用随机数就可以得到运算结果,而知道随机数和运算结果却无法计算出密钥,从而保护了密钥的安全,也就保护了用户身份的安全。

(2)基于PKI体系的认证方式随着PKI技术日趋成熟,许多应用中开始使用数字证书进行身份认证与数字加密。

数字证书是由权威公正的第三方机构即CA中心签发的,以数字证书为核心的加密技术,可以对网络上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密和解密、数字签名和签名验证,确保网上传递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以及交易实体身份的真实性,签名信息的不可否认性,从而保障网络应用的安全性(详见本站文章:PKI体系介绍)。

USB Key作为数字证书的存储介质,可以保证数字证书不被复制,并可以实现所有数字证书的功能。

3 。

802.1X认证协议及应用16.3.1 概述802.1x协议起源于802.11协议,后者是标准的无线局域网协议,802.1x协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无线局域网用户的接入认证问题。

现在已经开始被应用于一般的有线LAN的接入。

为了对端口加以控制,以实现用户级的接入控制。

802.1x就是IEEE为了解决基于端口的接入控制(Port-Based Access Control)而定义的一个标准。

1、802.1X首先是一个认证协议,是一种对用户进行认证的方法和策略。

2、802.1X是基于端口的认证策略(这里的端口可以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物理端口也可以是一个就像VLAN一样的逻辑端口,对于无线局域网来说“端口”就是一条信道)。

3、802.1X的认证的最终目的就是确定一个端口是否可用。

对于一个端口,如果认证成功那么就“打开”这个端口,允许所有的报文通过;如果认证不成功就使这个端口保持“关闭”,此时只允许802.1X的认证报文EAPOL(Extensible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over LAN)通过。

16.3.2 802.1X认证体系结构802.1X认证体系分为三部分结构:1、Supplicant System,客户端(PC/网络设备)2、Authenticator System,认证系统3、Authentication Server System,认证服务器16.3.3 认证过程1、认证通过前,通道的状态为unauthorized,此时只能通过EAPOL 的802.1X认证报文;2、认证通过时,通道的状态切换为authorized,此时从远端认证服务器可以传递来自用户的信息,比如VLAN、优先级、用户的访问控制列表等等;3、认证通过后,用户的流量就将接受上述参数的监管,此时该通道可以通过任何报文,注意只有认证通过后才有DHCP等过程。

4、Supplicant System-Client(客户端)是—台接入LAN,及享受switch 提供服务的设备(如PC机),客户端需要支持EAPOL协议,客户端必须运行802.1X客户端软件,如:802.1X-complain、Windows XP 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