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热系数测量
导热系数的测量实验报告

导热系数的测量(一)【实验目的】用稳态法测定出不良导热体的导热系数,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实验仪器】导热系数测定仪、铜-康导热电偶、游标卡尺、数字毫伏表、台秤(公用)、杜瓦瓶、秒表、待测样品(橡胶盘、铝芯)、冰块【实验原理】根据傅里叶导热方程式,在物体内部,取两个垂直于热传导方向、彼此间相距为h 、温度分别为T 1、T 2的平行平面(设T 1>T 2),若平面面积均为S ,在t ∆时间内通过面积S 的热量Q ∆免租下述表达式:hT T S t Q )(21-=∆∆λ (3-26-1) 式中,tQ ∆∆为热流量;λ即为该物质的导热系数,λ在数值上等于相距单位长度的两平面的温度相差1个单位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其单位是)(K m W ⋅。
在支架上先放上圆铜盘P ,在P 的上面放上待测样品B ,再把带发热器的圆铜盘A 放在B 上,发热器通电后,热量从A 盘传到B 盘,再传到P 盘,由于A,P 都是良导体,其温度即可以代表B 盘上、下表面的温度T 1、T 2,T 1、T 2分别插入A 、P 盘边缘小孔的热电偶E 来测量。
热电偶的冷端则浸在杜瓦瓶中的冰水混合物中,通过“传感器切换”开关G ,切换A 、P 盘中的热电偶与数字电压表的连接回路。
由式(3-26-1)可以知道,单位时间内通过待测样品B 任一圆截面的热流量为221)(B BR h T T t Q πλ-=∆∆ (3-26-2) 式中,R B 为样品的半径,h B 为样品的厚度。
当热传导达到稳定状态时,T 1和T 2的值不变,遇事通过B 盘上表面的热流量与由铜盘P 向周围环境散热的速率相等,因此,可通过铜盘P 在稳定温度T 2的散热速率来求出热流量tQ ∆∆。
实验中,在读得稳定时T 1和T 2后,即可将B 盘移去,而使A 盘的底面与铜盘P 直接接触。
当铜盘P 的温度上升到高于稳定时的T 2值若干摄氏度后,在将A 移开,让P 自然冷却。
导热系数检测内容及方法

导热系数检测内容及方法(1)防护热板法检测导热系数本方法适用于处于干燥状态下单一材料或者复合板材等中低温导热系数的测定。
依据标准:《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GB/T10294-88原理:在稳态条件下,防护热板装置的中心计量区域内,在具有平行表面的均匀板状试件中,建立类似于以两个平行匀温平板为界的无限大平板中存在的一维恒定热流。
为保证中心计量单元建立一维热流的准确测量热流密度,加热单元应分为在中心的计量单元和由隔缝分开的环绕计量单元的防护单元。
并且需有足够的边缘绝热或(和)外防护套,特别是在远高于或低于室温下运行的装置,必须设置外防护套。
通过测定稳定状态下流过计量单元的一维恒定热流量Q、计量单元的面积A、试件冷、热表面的温度差/T,可计算出试件的热阻R 或热导率CA(C1试验仪器:1.1平板导热仪(1)导热系数测定范围:(0∙020~L000)W∕(m∙K)(2)相对误差:±3%(3)重复性误差:±2%(4)热面温度范围:(0-80)℃(5)冷面温度范围:(5~60)℃1.2、钢直尺1.3、游标卡尺2、试件要求:1)尺寸试件测量范围:30OmmX30OnInIXI(10~38)mm试件的表面用适当方法加工平整,使试件与面板紧密接触,刚性试件表面应制作的与面板一样平整,并且整个表面的不平行度应在试件厚度的±2%。
试件的尺寸应该完全覆盖加热单元的表面,由于热膨胀和板的压力,试件的厚度可能变化,在装置中在实际的测定温度和压力下测量试件厚度。
热敏感材料不应暴露在会改变试件性质的温度下,当试件在实验室空气中吸收水分显著(如硅酸盐制品),在干燥结束后尽快将试件放入装置中以避免吸收水分。
3、试件加工试验前,将试件加工成30OnlnI(长)×300mm(宽)的正方形,并且保证冷热两个传热面的平行度,特别是硬质材料的试件,如果冷热两个测试面不平行,这种情况下必须将试件磨平后才能做实验。
测导热系数的方法

测导热系数的方法导热系数是一个重要的材料物性参数,用于描述材料在热传导过程中的能力。
确定材料的导热系数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工程领域,以确定材料的适用性和优劣等等。
以下是关于测量导热系数的一些方法详细介绍。
1. 热板法热板法是一种通用且易于使用的测量导热系数的方法,它涉及到使用两个平板,在测试时,一个板加热,另一个板则保持冷却或恒温,并在两个表面观察温度差异。
在测试过程中,通过测量测试样品的厚度,表面温度差和能量输入,就可以计算出导热系数。
2. 热流法热流法是另一种测量导热系数的有用方法,它涉及在材料中施加恒定热流并测量材料的温度分布。
通过测量温度的时间变化,可以计算出材料的导热系数,特别是在高温下,使用该方法的优点比其他方法更为明显。
3. 检测液法检测液法是一种在材料中注入特定的液体,并测量材料的温度变化,以计算其导热系数。
由于液体很快可以扩散到材料的整个体积,因此这种方法对比其他方法测量结果的准确度更高。
4. 横向热传导法横向热传导法是一种间接测量导热系数的方法,它涉及使用温度来计算材料的导热系数,而不是直接测量材料的导热系数。
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测量低导热系数和难以测量的材料。
5. 快速扫描热量方法快速扫描热量方法是一种最近发展的测量材料导热系数的方法,在短时间内进行测量。
该方法通过使用短暂的脉冲加热并测量材料的温度响应来测量材料的导热系数。
6. 评估法评估法是一种以理论方法评估材料导热系数的方法。
这种方法比其他技术要便宜和简单,它涉及将材料的温度、密度和比热等基本属性结合起来,来计算导热系数,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出一个粗略的结果。
7. 频率扫描法频率扫描法也是一种测量材料导热系数的方法,它涉及在材料上施加不同的频率,并通过观察温度变化来计算导热系数。
该方法可以使用一些便宜的设备来进行测量,适用于相对简单的材料。
8. 伏伦法伏伦法是一种用于直接测量导热系数的电学方法,该方法涉及两个热电偶并将它们置于相对位置上,随后可以测量产生的电动势,通过该电动势计算导热系数。
导热系数的测量实验报告

导热系数的测量实验报告导热系数是指物质在传导热量过程中的能力,是衡量物质导热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了准确测量导热系数,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并撰写了本次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不同材料的导热系数,了解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并探究影响导热系数的因素。
实验装置与材料:1. 导热系数测量仪器:我们使用了热导仪作为主要测量设备。
该仪器能够通过测量物质导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计算出物质的导热系数。
2. 实验样品:我们选择了几种常见的材料作为实验样品,包括金属、塑料、陶瓷等,以探究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首先,我们对导热仪进行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 样品制备:将所选材料制成适当尺寸的样品,以便于安装在导热仪上。
3. 实验操作:将样品依次安装在导热仪上,并设置相应的实验参数。
在每次实验之前,确保样品和仪器表面的温度相等。
4. 数据记录:开始实验后,我们记录下不同时间点样品上的温度变化,并计算出导热系数。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材料的导热系数数据,并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金属材料的导热系数较高,而塑料材料的导热系数较低。
这是因为金属中的自由电子能够快速传递热量,而塑料中的分子结构较为复杂,导热能力较差。
实验误差与改进: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了一些误差因素,例如环境温度的影响、样品表面的不均匀性等。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可以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好环境温度,并对样品进行均匀加热处理。
实验应用与展望:导热系数的测量在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例如,通过测量建筑材料的导热系数,可以优化建筑的保温性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导热系数的研究还可以为材料科学的发展提供参考,促进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量了不同材料的导热系数,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导热系数是衡量物质导热性能的重要指标,我们的实验结果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但是,仍有一些因素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导热系数的测定方法

导热系数的测定方法导热系数(thermal conductivity)是指物质传导热量的能力,是描述物质热传导性能的重要参数。
测定物质的导热系数有多种方法,下面将介绍其中常用的几种方法。
1.热板法测定导热系数热板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导热系数的方法。
该方法需要将待测物质包裹在两块热板之间,首先加热其中一块热板,保持另一块热板的温度恒定,然后通过测量两块热板之间传导的热流量和温度差来计算导热系数。
该方法适用于导热系数在0.03-200W/m·K范围内的材料。
2.平板法测定导热系数平板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测定导热系数的方法。
该方法将待测物质切割成平板状,在平板两侧施加不同温度,通过测量两侧温度差和传导热流量来计算导热系数。
该方法适用于导热系数在0.1-500W/m·K范围内的材料。
3.横向比热差法测定导热系数横向比热差法是一种用于测定导热系数的动态方法。
该方法将待测物质制成棒状,在其表面施加周期性的热源和热沉,通过测量棒状物体两处的温度差和周期性热流量来计算导热系数。
该方法适用于导热系数在0.2-10W/m·K范围内的材料。
4.传导-对流法测定导热系数传导-对流法是一种用于测定导热系数的方法。
该方法将待测物质加工成圆柱形,通过测量圆柱的传热速率和端部的温度差来计算导热系数。
在传热过程中考虑了传导和对流两个因素。
该方法适用于导热系数在0.03-100W/m·K范围内的材料。
5.热流计法测定导热系数热流计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导热系数的方法。
该方法使用热流计进行测量,将待测物质放置在热流计中,通过测量热流计两侧温度的变化和流过的热量来计算导热系数。
该方法适用于导热系数在0.1-500W/m·K范围内的材料。
除上述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测定导热系数的方法,例如横向比热法、横向热流测量法、测量材料的导电系数然后通过Wiedemann-Franz定律计算导热系数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方法需要考虑待测物质的性质、测试条件和测量精度等因素。
导热系数的测量

4、取出样品,使加热盘与散热盘直接接触 ,再加热。当散热盘温度比稳态时的T3高出 约10℃(电压表读数约增加0.5mV)时,停止 加热,并立即移去加热盘,让散热盘开始自 然冷却,并马上每隔30s记录一次散热盘的温 度值,直到电压表读数比稳态时低约0.5mV为 止。
实验目的
1、掌握稳态法测材料导热系数 的方法
2、掌握一种用热电转换方式进行温
度测量的方法。
实验仪器
YBF-2型导热 系数测试仪
杜瓦瓶 测试样品(硬
铝、橡皮) 游标卡尺等
仪 器 简介
仪器采用低于36V的隔离电压作 为加热电源,固定于底座上的3 个测微螺旋头支撑着一个散热圆 铜盘,样品上下面可与加热铜盘 及散热铜盘紧密接触。散热盘下 方有一轴流式风扇,用来快速散 热,两个热电偶的冷端浸于杜瓦
3、根据稳态法,为得到稳定的温度分布,可 先将电源电压打到“高”档,几分钟后 θ1=4.00mv即可将开关拨到“低”档,通过调 节电热板电压“高”、“低”及“断”电档 ,使θ1读数在±0.03mv范围内,同时每隔30秒 读θ2的数值,如果在2分钟内样品下表面温度 θ2示值不变,即可认为已达到稳定状态。记 录稳态时与θ1,θ2对应的T1,T2值。
思考题
1、测导热系数λ要满足哪些条件?在实 验中如何保证?
2、测冷却速率时,为什么要在稳态温度 T2(或T3)附近选值?如何计算冷却 速率?
3、讨论本实验的误差因素,并说明导热 系数可能偏小的原因。
(如图),以
dT dx
表示在x处的温度梯度,以
dQ dt
表示在该处传
导热系数测定

导热系数(又称导热率)是反映材料热传导能力的重要物理量。
材质
导热系数/λW(m. K) 71.4 315 PVC
材质
导热系数/λW(m. K)
铂 黄金
0.16 0.020
硬质聚氨酯泡 沬 玻璃钢
玻璃
0.61-0.71
0.52
普通砖
0.600
轻质软木
0.050
(三)导热系数测定方法
测量方法 测量范围
稳态法
热流法
中低导热系数材料
热板法 动态(瞬时)法 热线法 激光散射法 高导热系数材料与/或在高温 条件下测量。精确性高、测量 范围宽
保护热板法实验原理
保护热板法实验原理
• 样品放置在主热板和辅助热板之间。仪器控制辅助热板的温度,并 保持主热板和保护热板处于更高的温度。保护热板围绕主热板,以 减小侧面的热流量。外部的保护提供辅助性的隔热。热板周围的保 护加热器与样品的放置方式确保从热板到辅助加热器的热流是线性 的、一维的。 • 测量通过样品的温度差及两片样品的厚度。测量加到热板上的能量 即是通过样品的热流量、主热板的板面积。便能够计算出材料的导 热系数。
导热系数测定
(三)导热系数测定
当接触的物体之间或物体内部有温度梯度存在时,就有热量从高 温处传递到低温处,这种现象称为热传导。热传导是热交换的三 种(热传导、对流和辐射)基本形式之一。 • 导热系数定义:单位面积、单位厚度的试样在温差为1K时,
单位时间内通过的热量即导热系数。单位是W/(m· K)
热线法原理示意图
试样 热线
热线法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测定不良导体导热系 数的方法。例如测量非金属固体材料导热系数 • 原理:在匀质均温的物体内部放置一电阻丝,即热线,对其以恒 定功率加热时,热线及其附近试样的温度将随时间变化。根据时 间与温度的变化关系,可以确定该试样的导热系数。
导热系数的测量实验报告

导热系数的测量实验报告导热系数的测量实验报告引言:导热系数是描述材料导热性能的重要参数,对于研究材料的热传导特性和应用于热工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不同材料的导热系数,探究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差异,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方法:1. 实验仪器和材料准备:本实验使用的仪器包括导热系数测量仪、热电偶、热电偶接线仪、数字温度计等。
实验所用材料包括铝、铜、铁、玻璃等。
2. 实验步骤:a. 将导热系数测量仪预热至一定温度,使其达到稳定状态。
b. 将待测材料样品放置在测量仪器的传热面上,并保持其表面平整。
c. 记录待测材料样品的初始温度,并启动测量仪器。
d. 根据测量仪器的指示,等待一段时间,直至待测材料样品达到热平衡状态。
e. 记录待测材料样品的最终温度,并停止测量仪器。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材料导热系数如下表所示:材料导热系数(W/m·K)铝 205铜 385铁 80玻璃 1.05实验讨论: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材料的导热系数存在明显差异。
铜的导热系数最高,达到385 W/m·K,而玻璃的导热系数最低,仅为1.05 W/m·K。
这是因为不同材料的结构和化学成分决定了其导热性能。
对于金属材料,其导热性能优于非金属材料,因为金属的导热机制主要是通过自由电子的传导。
而非金属材料如玻璃,则主要通过分子之间的振动传递热量,导致其导热性能较差。
此外,实验结果还表明不同金属材料的导热系数也存在差异。
铜的导热系数明显高于铝和铁,这是因为铜具有更高的电导率和更低的电阻率,使得其导热性能更好。
铁的导热系数较低,这可能与其晶格结构和杂质含量有关。
实验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于测量仪器的精度和待测材料样品的表面状态。
如果样品表面不平整或存在氧化层等影响传热的因素,将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因此,在进行导热系数测量实验时,需要注意样品的处理和仪器的校准,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热系数测量在某些应用场合,了解陶瓷材料的导热系数,是测量其热物理性质的关键。
陶瓷耐火材料常被用作炉子的衬套,因为它们既能耐高温,又具有良好的绝热特性,可以减少生产中的能量损耗。
航天飞机常使用陶瓷瓦作挡热板。
陶瓷瓦能承受航天飞机回到地球大气层时产生的高温,有效防止航天器内部关键部件的损坏。
在现代化的燃气涡轮电站,涡轮的叶片上的陶瓷涂层(如稳定氧化锆)能保护金属基材不受腐蚀,降低基材上的热应力。
作为有效的散热器能保护集成电路板与其它电子设备不受高温损坏,陶瓷已经成为微电子工业领域关键材料。
若要在和热相关的领域使用陶瓷材料,则要求精确测量它们的热物理性能。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经发展了大量的新的测试方法与系统,然而对于一定的应用场合来说并非所有方法都能适用。
要得到精确的测量值,必须基于材料的导热系数范围与样品特征,选择正确的测试方法。
基本理论与定义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是:对流,辐射与传导。
对流是流体与气体的主要传热方式,对固态与多孔材料传热不起重要作用。
对于半透明与透明陶瓷材料,尤其在高温情况下,必须考虑辐射传热。
除了材料的光学性质外,边界状况亦能影响传热。
关于辐射传热方式的详细介绍见文献一(1)。
对于陶瓷材料而言传导是最重要的传热方式。
热量的传导基于材料的导热性能——其传导热量的能力(2)。
厚度为x 的无限延伸平板热传导可用Fourier 方程进行描述(一维热传递):Q = -λ·△T/△xQ 代表单位表面积在厚度(△x)上由温度梯度(△T)产生的热流量。
两个因子都与导热系数(λ)相关联。
在温度梯度与几何形状固定(稳态)的情况下,导热系数代表了需要多少能量才能维持该温度梯度。
在对建筑材料(如砖)与绝热材料进行表征时,经常用到k 因子。
k 因子与材料的导热系数和厚度有关。
k –value = λ/ d这一因子并不能用来鉴别材料,而是决定最终产品厚度的决定因素。
现代电子元件与陶瓷散热器上通常发生的是动态(瞬时)过程。
需要更复杂的数学模型描述这些动态热传递现象,在此不做讨论。
测量装置如今测量导热系数的方法与仪器有许多种。
使用Fourier 方程所描述的稳态条件的仪器主要适用于在中等温度下测量中低导热系数材料。
使用动态(瞬时)方法的仪器,如热线法或激光散射法,用于测量高导热系数材料与/或在高温条件下测量。
稳态方法热流法导热仪:将厚度一定的方形样品(通常长宽各30cm,厚10cm)插入于两个平板间,设置一定的温度梯度。
使用校正过的热流传感器测量通过样品的热流,传感器在平板与样品之间和样品接触。
测量样品厚度、温度梯度与通过样品的热流便可计算导热系数。
图1 示出了一种新型的热流法导热仪。
样品的厚度可达到10cm,长与宽为30 到60cm 之间。
这种仪器能测量导热系数在0.005 到0.5W/m·K 之间的材料,通常用于确定玻璃纤维绝热体或绝热板的导热系数与k 因子。
选用不同类型的仪器,能够在-20℃到100℃之间测量。
该方法的优点是易于操作,测量结果精确,测量速度快,但是温度与测量范围有限。
图1. NETZSCH HFM436(Lambda)热流法导热仪,能在中等温度下对中低等导热系数材料进行测量分析。
保护热流法导热仪:对于较大的、需要较高量程的样品,可以使用保护热流法导热仪。
其测量原理几乎与普通的热流法导热仪相同。
不同之处是测量单元被保护加热器所包围,因此测量温度范围和导热系数范围更宽。
图2 是保护热流法导热仪对多孔混凝土和大理石样品在45℃与65℃下导热系数的测量结果。
很明显这两种材料的导热系数都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多孔混凝土的导热系数比致密的大理石材料小得多。
由于该大理石样品的导热性能比较好,该大理石适合于作为房间里的地板加热系统。
图2. 使用NETZSCH TCA 保护热流法导热仪测得的大理石与泡沫混凝土在45℃和65℃条件下的导热系数。
保护热板法导热仪:热板法或保护热板法导热仪的工作原理和使用热板与冷板的热流法导热仪相似。
保护热板法的测量原理如图3 所示。
热源位于同一材料的两块样品中间。
使用两块样品是为了获得向上与向下方向对称的热流,并使加热器的能量被测试样品完全吸收。
测量过程中,精确设定输入到热板上的能量。
通过调整输入到辅助加热器上的能量,对热源与辅助板之间的测量温度和温度梯度进行调整。
热板周围的保护加热器与样品的放置方式确保从热板到辅助加热器的热流是线性的、一维的。
辅助加热器后是散热器,散热器和辅助加热器接触良好,确保热量的移除与改善控制。
测量加到热板上的能量、温度梯度及两片样品的厚度,应用Fourier 方程便能够算出材料的导热系数。
图3. (保护)热板法导热仪结构原理图相比热流法,保护热板法的优点是温度范围宽(-180 到650℃)与量程广(最高可达2W/m·K)。
此外,保护热板法使用得是绝对法——无需对测量单元进行标定。
图4 是玻璃纤维材料的导热系数与其组装密度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随着密度的降低,导热系数上升。
这是因为辐射与/或对流传热的增强。
在密度18kg/m3 这一点,导热系数达到最低点,是这一材料的最佳装填密度。
当密度超过18kg/m3 时,导热系数重新上升。
此时,纤维本身的导热性能更加占主导地位。
图4. 使用NETZSCH GHP 保护热板法导热仪测试的矿物纤维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与组装密度的关系。
动态(瞬时)测量法动态测量法是最近几十年内开发的导热系数测量方法,用于研究高导热系数材料,或在高温度条件下进行测量。
动态法的特点是精确性高、测量范围宽(最高能达到2000℃)、样品制备简单。
热线法:热线法是在样品(通常为大的块状样品)中插入一根热线。
测试时,在热线上施加一个恒定的加热功率,使其温度上升。
测量热线本身的或与热线相隔一定距离的平板的温度随时间上升的关系。
由于被测材料的导热性能决定这一关系,所以测定它是导热系数一种测量方法。
测量热线的温升有多种方法。
其中交叉线法是用焊接在热线上的热电偶直接测量热线的温升。
平行线法是测量与热线隔着一定距离的一定位置上的温升。
热阻法是利用热线(多为铂丝)电阻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测量热线本身的温升。
待测样品的导热系数大小是选择正确方法的重要参考因素。
交叉线法适用于导热系数低于2W/m·K 的样品,热阻法与平行线法适用于导热系数更高的材料(测量范围分别为15W/m·K 与20W/m·K)。
某些热线法仪器可以使用上述全部三种方法。
某些热线法仪器的测试温度范围为室温至1500℃。
测试时将样品加热到所需的温度,待样品温度稳定后,就能开始进行热线测量。
这一方法能够测量体积较大的样品,能对不均匀的陶瓷材料与耐火材料进行测试。
图5 是不同耐火材料的导热系数与温度的关系。
所有样品都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测量技术进行测量。
在室温下,氧化镁与氧化铝砖块的导热系数为约10W/m·K 或略低,并随温度上升而降低。
耐火砖在室温下的导热系数约为1W/m·K,且能够检测到随着温度上升而略有上升。
相比之下,硅酸钙砖块的导热系数最小,而随着温度的上升其相对上升较大。
图5. NETZSCH 热线法导热仪TCT426 测量的不同耐火材料的导热系数与温度的关系。
这一例子表明了室温下导热系数较低的材料在使用温度下导热系数未必也低。
因此在评价耐火材料时,在其使用温度下测量其导热系数显得十分重要。
闪光扩散法:闪光扩散法,又称为激光闪射法,是一种用于测量高导热材料与小体积样品的技术(3)。
该方法直接测量材料的热扩散性能。
在已知样品比热与密度的情况下,便可以得到样品的导热系数。
闪光扩散法能够用比较法直接测量样品的比热;但推荐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该方法的比热测量精确度更高。
密度随温度的改变可使用膨胀仪进行测试(4)。
应用闪光扩散法时,平板形样品在炉体中被加热到所需的测试温度。
随后,由激光仿生器或闪光灯产生的一束短促(《1ms)光脉冲对样品的前表面进行加热。
热量在样品中扩散,使样品背部温度的上升。
用红外探测器测量温度随时间上升的关系。
必须注意,重要的是测量信号随时间的变化,测量信号的绝对高度并不重要。
图6 是一种新型的激光闪射仪的示意图(5)。
Nd:GGG-激光头位于仪器下部位,产生的激光脉冲介于0.2 到 1.2ms 之间,最大能量可达25J。
样品放置在管状炉体中央的样品支持器上。
不同类型的炉子可达到的最高测试温度不同,最高可达2000℃(石墨炉体)。
用InSb 检测器测量样品背部的温升,该检测器位于系统的顶部。
仪器的垂直结构确保了良好的信噪比与样品形状的灵活性。
该仪器既能够测量液体与粉末样品,也能测量不同几何形状的固体样品。
图6. 一种新型激光导热仪(NETZSCH LFA427 激光导热仪)的原理图图7 为另一种闪光扩散法导热仪,用于分析在电子工业中作为散热片或包装材料的陶瓷材料。
这一仪器测量温度较低,最高300℃。
图7. NETZSCH LFA 437 激光导热仪,能够对电子工业中用作散热片与包装材料的陶瓷材料进行分析。
由于其精确度高(《3%)与所需样品尺寸小,闪光扩散法已经进入陶瓷工业研发与质控的许多领域。
这一方法的成功主要应归因于其测量时间短——仪器在一天以内能从室温升至2000℃。
闪光扩散技术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从导热系数小于0.05W/m·K 的压制纤维板,到导热系数大于2000W/m·K 的金刚石。
该法还能测量多层系统,如对于涡轮叶片上的热保护涂层的检测。
图8 是二矽化钼MoSi2(常用作高温炉体的加热元件)的热扩散性能与导热性能测试结果。
测量导热系数所需的比热由差示扫描量热法进行测量。
可以清楚地看到热扩散率与导热系数均随温度上升而显著下降。
在整个测量温度范围内,导热系数下降了约50%。
在材料应用中必须考虑到这些现象,以防止出现某些问题,如在使用MoSi2 作为加热元件的炉体中出现温度分布不均匀。
图8. 碳化硅纤维填充MoSi2在室温到1300℃的热扩散系数和导热系数。
用闪光扩散法测量。
获取精确测量热物性,如热扩散率与导热系数,对于陶瓷材料的应用十分重要。
必须精确测量这些性质,以防止出现质量问题,并促进陶瓷材料在和热相关的领域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
由于导热性能有许多种测量方法,事先必须考虑到材料导热系数的大致范围,选用正确的测量方法。
房屋立体围护结构的常见问题要想让建筑物充分利用能源、有效节约能源,就必须了解下面的问题,并从中找出解决之道。
影响建筑物耗热量指标的几个主要因素:1、体形系数:在建筑物各部分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和窗墙面积比不变条件下,热量指标随体形系数成直线上升。
低层和少单元住宅对节能不利。
2、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在建筑物轮廓尺寸和窗墙面积比不变条件下,耗热量指标随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的降低而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