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合集下载

根据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王维诗选》复习及答案

根据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王维诗选》复习及答案

根据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王维诗选》
复习及答案
本文档主要介绍九年级上册《王维诗选》的重点内容和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巩固知识,提升成绩。

一、诗文赏析
1.《送元二使安西》
本文主要讲述元二离开故土去安西任官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离别的惋惜之情。

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

2.《登金陵凤凰台》
本文主要描写了诗人游历金陵,在登上凤凰台俯瞰大地,感慨万千的身临其境的景象。

同时,也抒发了对家国沉沦的不满和对民族复兴的期望。

3.《鸟鸣涧》
本文主要通过对涧中鸟的歌声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
叹和对自由的向往。

同时,也抒发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二、题答案
1.《送元二使安西》
(1)诗中“蕃汉漫相识,长安未必逢”表达的意思是
答:友谊地久天长,也许在长安不能见面。

(2)诗句“山雨欲来风满楼”传达的情景是
答:狂风大作,大雨即将到来的景象。

2.《登金陵凤凰台》
(1)“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战蹄压金骰。

”中“金骰”的含义是
答:古代游戏用金属骰子。

(2) 诗中“长啸满天月,莫愁前路无知己”表达的思想是
答:诗人以长啸之声表达自己豪情激荡的情怀,表现出对自己前途和未来的信心。

3.《鸟鸣涧》
(1)“河流天地外,山色带岚气”的意思是
答:诗人通过描绘河流和山色的形象,跳出日常的局限,发掘出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2)诗人希望成为鸟,是因为
答:诗人希望得到自由,摆脱人类的束缚,成为一只自由自在的小鸟。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王维诗选》复习及答案的部分内容,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加油!。

高中高二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详细答案(20211108115639)

高中高二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详细答案(20211108115639)

高中高二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详尽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达成小题。

山居即事王维孤独掩柴扉,苍莽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到处采菱归。

(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室内孤独,故出门掩扉,环顾山居外景以解闷,正切诗题" 即事 ",吟咏眼前光景。

B.颔联运用了对照手法。

松茂鹤多,访者稀罕,两相比较更显山居环境的清静。

C.夕照满山,鸟鹊还巢,炊烟袅袅,人们采菱而归,无不表露出作者安逸欢乐之情。

D.诗顶用“到处采菱归”来表达归隐之意,这与孟浩然《夜归鹿门歌》手法同样,都是双关。

(2)颈联体物精美,状写传神,“诗中有画”,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 1) C(2)颈联描述了一幅金秋美景图:娇嫩的竹节添上了一层新粉,衰老的荷花落下了片片花瓣。

这幅图画描绘仔细入微,衬着了山居环境清爽精致的氛围,内蕴生命的活力,表现出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喜爱和高洁的隐逸情怀。

【分析】【剖析】( 1) C 项,“无不表露出作者安逸欢乐之情”感情解读错误,“斜阳满山”表露了诗人的落寞之情。

应选C。

(2)颈联中“绿竹”对“红莲”、“新粉”对“故衣”,“故衣”指莲花败叶。

“新粉”指竹子刚生长出来,竹节四周带有的白色的茸粉。

这一联的描绘像一副图画,画面描绘的是娇嫩的竹节添上了一层新粉,衰老的荷花落下了片片花瓣。

好一幅金秋美景图。

衬着了山居环境清爽精致的氛围,内蕴生命的活力,光影流转里表现出摩诘高洁的隐逸情怀和对隐逸生活的喜爱。

王维本性擅画,精晓画理,且移植画艺以丰富和提升诗歌的表现力。

此句即为力证。

故答案为:⑴ C;⑵颈联描述了一幅金秋美景图:娇嫩的竹节添上了一层新粉,衰老的荷花落下了片片花瓣。

这幅图画描绘仔细入微,衬着了山居环境清爽精致的氛围,内蕴生命的活力,表现出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喜爱和高洁的隐逸情怀。

【评论】( 1)本题属于综合考察题考察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感情的掌握的能力。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室内寂寞,故出门掩扉,环视山居外景以解闷,正切诗题"即事",吟咏眼前景物。

B. 颔联运用了对比手法。

松茂鹤多,访者稀少,两相对照更显山居环境的幽静。

C. 夕照满山,鸟鹊还巢,炊烟袅袅,人们采菱而归,无不流露出作者闲适喜悦之情。

D. 诗中用“处处采菱归”来表达归隐之意,这与孟浩然《夜归鹿门歌》手法相同,都是双关。

(2)颈联体物精细,状写传神,“诗中有画”,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1)C(2)颈联描绘了一幅金秋美景图:柔嫩的竹节添上了一层新粉,衰老的荷花落下了片片花瓣。

这幅图画描写细致入微,渲染了山居环境清新雅致的氛围,内蕴生命的活力,表现出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喜爱和高洁的隐逸情怀。

【解析】【分析】(1)C项,“无不流露出作者闲适喜悦之情”情感解读错误,“夕阳满山”透露了诗人的落寞之情。

故选C。

(2)颈联中“绿竹”对“红莲”、“新粉”对“故衣”,“故衣”指莲花败叶。

“新粉”指竹子刚生长出来,竹节周围带有的白色的茸粉。

这一联的描写像一副图画,画面描写的是柔嫩的竹节添上了一层新粉,衰老的荷花落下了片片花瓣。

好一幅金秋美景图。

渲染了山居环境清新雅致的氛围,内蕴生命的活力,光影流转里体现出摩诘高洁的隐逸情怀和对隐逸生活的喜爱。

王维天性擅画,精通画理,且移植画艺以丰富和提高诗歌的表现力。

此句即为力证。

故答案为:⑴C;⑵颈联描绘了一幅金秋美景图:柔嫩的竹节添上了一层新粉,衰老的荷花落下了片片花瓣。

这幅图画描写细致入微,渲染了山居环境清新雅致的氛围,内蕴生命的活力,表现出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喜爱和高洁的隐逸情怀。

【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1)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1)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室内寂寞,故出门掩扉,环视山居外景以解闷,正切诗题"即事",吟咏眼前景物。

B. 颔联运用了对比手法。

松茂鹤多,访者稀少,两相对照更显山居环境的幽静。

C. 夕照满山,鸟鹊还巢,炊烟袅袅,人们采菱而归,无不流露出作者闲适喜悦之情。

D. 诗中用“处处采菱归”来表达归隐之意,这与孟浩然《夜归鹿门歌》手法相同,都是双关。

(2)颈联体物精细,状写传神,“诗中有画”,请作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对酒①陈与义新诗满眼不能裁②,鸟度云移落酒杯。

官里簿书无日了,楼头风雨见秋来。

是非衮衮书生老,岁月匆匆燕子回。

笑抚江南竹根枕,一樽呼起鼻中雷。

【注释】①宣和六年,诗人时任符宝郎,后因事罢职而出监陈留酒税。

②裁:写诗(1)请分析首联的作用。

(2)请简要概括全诗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寻春①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②,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③。

【注】①题目为编者所加,原诗仅有诗前小序。

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诗人被贬黄州期间。

②酽,yàn,(汁液)浓;味厚。

③招魂,即《楚辞·招魂》。

传说宋玉因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见弃,作《招魂》讽谏怀王,希望他能悔悟,及时召回屈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头两句设想“东风”为春之信使,城居的诗人没有感觉到春意,渴望春意的诗人于是主动出郊寻春、旧地重游。

B. 颔联宕开一笔,不写寻春所获,而作起议论来,表达感慨,诗意警策。

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首五言律诗主要写的是王维出使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

B. 全诗通过“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候骑”等自然景物,向我们展示了边塞的神壮丽。

C. 颈联运用对偶手法,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奇观”,其中“圆”“直”两字极富神韵。

D. 这首诗意境雄浑,与王维晚年写《竹里馆》那种清幽意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2)有人说“归雁天”“归雁是作者自比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1)B(2)同意。

理由:一是作者身处“胡天”,二是作者出使边塞实际上是被排挤出京城,情境上如同“归雁”,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解析】【分析】⑴B:能体现边塞神奇壮丽的是:“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自然景物。

故选B。

⑵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

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

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

诗在表现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

“征蓬”喻诗人,是正比,而“归雁”喻诗人则是反衬。

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

故答案为:⑴B;⑵同意。

理由:一是作者身处“胡天”,二是作者出使边塞实际上是被排挤出京城,情境上如同“归雁”,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各个选项的说法,再和诗词相关诗词句内容和手法比照,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

⑵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答题时应注意,仔细体味试题要求,理解试题的侧重点,把握试题解答的切入点,反复阅读诗句,从关键词语、诗句及作家、作品的背景资料入手分析作答。

2.古诗阅读终南别业【唐】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王维诗四首》练习题目

《王维诗四首》练习题目

《王维诗四首》练习题目第一篇:《王维诗四首》练习题目《王维诗四首》练习题目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辋()川炊黍()饷()啭()朝槿()罟()师临圻()红萼()积雨辋川庄作一、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葘”写田家劳作生活。

积雨,久雨不停。

诗人登高四望,只见天地一片潮湿,丛林上面静谧宁和,炊烟袅袅升起;女人们蒸藜炊黍,准备好饭菜,送到东面的田间地头。

B、这首诗“诗中有画”。

语言富于色彩之美;“争席”、“海鸥”二典,有生活画面,曲折见意。

这正是“诗中有画”特色的鲜明写照。

C、颈联“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写诗人独处山林之乐。

在松林之中,诗人看木槿花开花落;采露葵供清斋素食。

表面上看起来是太过清幽孤寂,实际上正是诗人对尘世喧嚣生活极为厌倦的写照。

D、尾联“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是指野外的老人早已去机心,绝俗念,随缘自适。

二、“积雨空林烟火迟”一句中,诗人为什么用了“迟”字,请解释这个字在诗中的意思,并体会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这首诗的叠词用得非常精妙,找出诗中的叠词,说说这些词的用法有什么作用。

辛夷坞一、这首诗绘景状物写得幽美,写了辛夷花从——到——的过程,表现了诗人的情感。

二、“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一联采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情感?送沈子福之江东一、“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春归”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比较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谈谈这两首诗在写离别方面的异同。

观猎一、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风劲角弓鸣”未写人,先写声。

次句“将军猎渭城”才写射猎的主人。

这样的写法过为唐突,如果变换一下会更好。

B、“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写狩猎时惊心动魄的场面。

地点是在渭城,渭城为秦时咸阳故城,唐代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平原草枯,积雪消尽。

“鹰眼”因“草枯”而能更准确观察猎物,猎物绝无逃脱之机;“马蹄”因“雪尽”而略去阻碍,策马追赶更为迅捷。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解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解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诗中“独”字好在哪里?【答案】(1)幽篁、深林、明月。

营造了月夜山林清新幽静的意境。

(2)“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

【解析】【分析】(1)作者在写景上运用物象幽篁、深林、明月,写人则用独坐、弹琴、长啸。

看似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意境,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据此理解作答。

(2)本题要深入挖掘“独”字在表达作者情感上的作用。

“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故答案为:⑴幽篁、深林、明月。

营造了月夜山林清新幽静的意境。

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意境的把握,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明确诗中所写景物及营造的意境。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注意结合“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句意,明确“独”的本意,语境意义及传达出诗人的心境。

2.古诗鉴赏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本诗流露出了诗人的两种情感:舍和不舍。

诗人想舍的是________。

不想舍的又是________。

(2)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当朝者的黑暗和腐朽;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2)这两句采用借物抒情的抒情方式,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含哲理,格调昂扬向上。

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归嵩山作①王维清川带长薄②,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释】①《归嵩山作》是王维从济州贬所返回之作。

②薄(bó):草木丛生的地方。

(1)诗人归来时的情感是波折变化的。

从颔联中的流水有意、________中可以体会到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而颈联中荒城、古渡、落日、秋山这些意象,则流露出诗人________的情感。

(2)请结合《归嵩山作》和《竹里馆》的内容,谈谈你对“归”的理解。

链接材料:竹里馆①[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①《竹里馆》作于王维晚年隐居时期。

【答案】(1)暮禽相还;凄清悲苦(2)示例:从写作背景来看,诗人此时仕途不顺,政治失意,产生了归隐的心理,而归隐后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生活,传递出了诗人安然闲适的心境。

诗人选择“归”,纵然有一些失意无奈,但更是其豁然洒脱,宁静淡泊,热爱自然的人生选择。

【解析】【分析】(1)“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的意思是“流水好像对我充满了情意,傍晚的鸟儿随我一同回还。

”,把“流水”和“暮禽”都拟人化了,仿佛它们也富有人的感情:河川的清水在汩汩流淌,傍晚的鸟儿飞回林木茂盛的长薄中去栖息,它们好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

两句表面上是写“水”和“鸟”有情,其实还是写作者自己有情。

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的意思是“荒凉的城池靠着古老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金色秋山。

”这一联运用的还是寓情于景的手法。

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图画: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

这是傍晚野外的秋景图,是诗人在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黯淡凄凉色彩的景物,对此加以渲染,正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姓名座号《王维诗歌鉴赏专项训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1、汉江临泛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什么?
2、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注]。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氛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怎样的
情感?
②后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
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

4、渭川田家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此诗的核心字是什么?围绕这个字共写了几幅画面?散文创作有“形散神不散”之说,请用这个说法分析这首诗歌中的“散”与“不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