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红色家乡
我的家乡红色记忆作文

我的家乡红色记忆作文我的家乡,是一个看似平凡却充满故事的地方。
它没有大城市的繁华喧嚣,也没有名山大川的壮丽景色,但在那一片片熟悉的土地上,却深藏着让人难以忘怀的红色记忆。
小时候,常听爷爷坐在门前的老树下,摇着蒲扇,给我讲过去的事情。
爷爷说,我们村子虽然不大,可在战争年代,那也是革命的重要根据地。
村里的老人们都知道,当年有一支红军队伍曾在这里驻扎过。
那时候,村里的房屋大多是土坯房,道路也是泥泞不堪。
红军战士们来到村子后,没有丝毫的架子,和乡亲们亲如一家。
他们帮着村民们挑水、种地、修缮房屋,那股子热情和干劲儿,让乡亲们打心眼里喜欢。
我还记得爷爷讲过一个细节,当时村里有一位老大娘,独自带着小孙子生活,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红军战士们知道后,不仅给她送去了粮食和衣物,还经常帮着她干重活。
有一次,小孙子生病发烧,红军队伍里的军医不顾自己的疲惫,连夜赶来为孩子诊治,守在床边直到孩子退烧。
老大娘感动得热泪盈眶,直说红军就是咱老百姓的亲人。
村子的西边有一座破旧的庙宇,红军把那里当作了临时的指挥所。
庙宇虽然不大,但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却承载了无数的决策和希望。
爷爷说,那时候,每天都能看到红军战士们进进出出,神色严肃而坚定。
他们在昏暗的油灯下研究地图,商讨战略,为了革命的胜利绞尽脑汁。
在村子的东边,有一片开阔的草地。
当年,红军在这里举行过军民联欢大会。
乡亲们拿出了自家舍不得吃的鸡蛋、水果,送给红军战士们。
战士们则为大家表演节目,唱着激昂的军歌,跳着有力的舞蹈,那场面热闹极了。
爷爷说,他当时还是个孩子,就挤在人群里,眼睛都不舍得眨一下,心里充满了对红军战士的敬佩和向往。
村子后面有一条小河,河水清澈见底。
红军战士们经常在那里洗衣服、洗澡。
有一次,几个小战士在河边玩耍,看到村里的孩子们在对岸眼巴巴地看着,就招呼他们一起过来。
他们在水里嬉戏打闹,笑声回荡在整个山谷。
那一刻,战争的阴霾仿佛暂时消散,只有那份纯真和欢乐留在了大家的心中。
我家乡的红色故事葫芦岛作文

我家乡的红色故事葫芦岛作文在渤海之滨,有一座美丽的城市,那就是我的家乡葫芦岛。
这里不仅有迷人的自然风光,还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有着许多令人热血沸腾的红色故事。
说起葫芦岛的红色故事,就不得不提到塔山阻击战。
塔山,并非山,只是锦州与锦西之间一个有着百多户人家的村庄,叫塔山堡。
周围是平缓的起伏坡地,西靠白台山,东临渤海,打鱼山岛在其前沿。
当年,为了保障我军主力攻克锦州,东北野战军在塔山地区进行了一场艰苦卓绝的阻击战。
那时候,国民党反动派妄图增援锦州,派出了大量的兵力和武器装备,向塔山发起了疯狂的进攻。
而我们的解放军战士们,在这片土地上,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长城。
我曾听村里的老人们讲起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他们说,当时战场上炮声轰鸣,硝烟弥漫。
战士们顶着敌人猛烈的炮火,毫不退缩。
有的战士腿被炸断了,就爬着继续战斗;有的战士身负重伤,依然坚持着向敌人射击。
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无畏,那是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不惜牺牲一切的决心。
一位参加过塔山阻击战的老兵回忆说,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敌人的飞机不停地在头顶上轰炸,炮弹像雨点一样落下来。
但是战士们没有一个人害怕,大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守住阵地,绝不让敌人前进一步。
他说,有个小战士,才十七八岁的年纪,在战斗中被炮弹炸伤了眼睛,满脸是血。
可他依然紧紧地握着手中的枪,嘴里还喊着:“为了新中国,冲啊!”在塔山阻击战中,涌现出了许多英雄集体和个人。
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
“塔山英雄团”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他们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为整个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今,当你来到塔山阻击战的遗址,依然能够感受到当年战斗的激烈和残酷。
那一片片被炮火洗礼过的土地,那一座座残留着弹痕的碉堡,仿佛都在默默地诉说着那段历史。
在这里,你会看到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里面安息着无数为了新中国而英勇献身的烈士们。
每到清明节,我们当地人都会自发地来到烈士陵园,祭奠这些英雄们。
我的家乡--遵义(红色革命圣地)

赤水县由于有丰富的水源和跌宕地形, 形成了无数大大小小的瀑布。被人誉 为“千瀑之乡”。最壮观的,当推十 丈洞大瀑布。赤水十丈洞瀑布群位于 赤水县城东南38公里处,为国家级风 景名胜区。这里风光绮丽,是贵州又 一大型瀑布风景区。景区内以瀑布群、 竹海、丹霞地貌等自然景观为主体, 被誉为“千瀑之市”、“丹霞之冠”, 蜚声中外。这里保存有大面积的常绿 叶带和虎、豹、獐、熊、猕猴、苏斗 羚等多种珍稀动物,在林中随处可见 有着“活化石”之称的珍稀植物桫椤
三岔河是习水很出名 的景区,那里有优美的自 然风光、民族风情、有自 然的喀斯特地貌,景色迷 人,那里气候宜人,是避 暑的好地方。
44.8 22.7
据 高木
考,
证米 主中 , , 米干 国 此 主 ,挺 乃 树 干 胸拔 至 树 材 径, 世 龄积 根界
2.23 84
约 八 百 年 。
立 方 米 ;
1576
1935 2 2 26
千 古
月
征 以
万的 夫交
又 章 《 忆 秦 娥
娄 山 关 》 。
日 下 午 , 毛 泽 东 策 马 经 过 娄 山 关 后 又 写 出 了
来 的 第 一 次 大 胜 利 , 为 遵 义 战 役 揭 开 了 序 幕 。
年 月 , 一 、 三 军 团 攻 下 娄 山 关 , 取 得 红 军 长
建国后被誉为世界名酒、“祖国之光”。被尊为 “国酒”。他具有色清透明、醇香馥郁、入口柔绵、清 冽甘爽、回香持久的特点,人们把茅台酒独有的香味称 为“茅香”,是我国酱香型风格最完美的典型。
我家乡的红色印记征文500字

我家乡的红色印记征文500字我家乡位于中国的一个小镇,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在这个美丽的小镇上,红色印记无处不在,它们承载着家乡的革命传统和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首先,红色印记出现在我们家乡的革命历史上。
在旧中国时期,我家乡的人民曾经经历过千难万险的革命斗争,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他们浴血奋战,英勇抗敌。
在这段黑暗的历史中,一位位英雄人物涌现出来,他们的事迹被永远地铭刻在了家乡的历史中,成为了红色印记。
比如我家乡的那位抗日英雄张学良,他曾经带领人民浴血奋战,坚守家乡的土地,保卫了家乡的尊严和荣耀,他的事迹被铭刻在了家乡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了永恒的红色印记。
其次,红色印记还出现在我们家乡的自然风光中。
家乡的山川河流、田野村庄都透着红色的光芒。
这里的农民在平凡的土地上辛勤耕耘,他们的汗水浸透了这片土地,呵护着家乡的绿水青山。
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红色的果实灿烂绽放,葡萄、苹果、梨子……一个个红色的身影在家乡的大地上跳动,成为了家乡自然风光中最美的一抹红色印记。
最后,红色印记还出现在我们家乡的文化传统中。
家乡的民歌舞蹈、传统戏曲、绘画艺术都渗透着浓厚的红色色彩。
这里的人民用歌声和舞蹈来颂扬革命英雄,用传统戏曲来传承家乡的文化传统,用绘画艺术来描绘家乡的美丽山川。
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艺术作品都成为了家乡文化传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留下了深刻的红色印记。
总之,红色印记是我家乡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们承载着家乡的革命传统和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代表着家乡的自然风光和文化传统。
红色印记在家乡的土地上绽放,在人民的心中永远闪耀,成为了家乡最为耀眼的一颗明星。
我深深地热爱着我的家乡,因为它留下了那么多红色的印记,成为了我的骄傲和自豪。
让我们共同努力,继承和发扬家乡的红色印记,让它永远绽放在我们心中。
我的家乡红色记忆作文

我的家乡红色记忆作文
我家住在一个小镇,小河静静地流淌着,河边柳树的枝条轻舞摇摆。
夏天的时候,我会和伙伴们在河边捉蟋蟀,小伙伴们喜欢躲在柳树下,我总是第一个找不到他们。
我从出生就爱听爷爷讲故事,故事里透着红色记忆。
爷爷说,他小时候,镇里没有电,晚上没法点油灯。
有一次,他和伙伴们在田野里玩耍,忽然听到一阵阵激烈的枪声。
他吓得急忙起身躲到草丛里,从草丛里悄悄地往外看,看见了許多穿着军装的人。
他们手里拿着枪,正准备着和敌人激烈地战斗。
爷爷说,他慢慢地长大了,就加入了人民解放军,为人民保卫祖国。
他还看着我说,解放军和人民是一家人,他们就是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不怕牺牲。
我慢慢地长大后,也要像爷爷一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会好好学习,努力再努力,长大后,让家乡变得更美丽。
我的家乡,显露出红色记忆,我会永远铭记这段记忆。
这是我们牺牲的财富,我们要珍惜。
我家乡的红色记忆

我家乡的红色记忆
我家乡是一个山区小镇,党的革命先驱毛泽东在这里流过血、写过文章,留下了许多红色的历史记忆。
在我家乡的中心广场上,有一座红砖砌成的纪念碑,上面镌刻着毛泽东青年时代的诗句和题词,让人们永远铭记他在这里的革命贡献。
在山区的后山上,还有一座毛泽东旧居,它是一座砖木结构的老房子,保留了当时革命时期的旧貌,成为了红色旅游的热门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我家乡还有一座红色革命烈士纪念馆,展示了革命烈士们的生前事迹和革命历程,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革命的艰辛和价值。
此外,还有一些以革命主题为底蕴的美术馆、文化宫等,让我们一代代人永远记得红色的历史,珍惜当下的和平与幸福。
这些红色的记忆不仅是我们家乡的骄傲,也是全国的宝贵资产。
我们要好好维护和保护这些历史遗迹,让它们永远流传下去,激励我们走好今天的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我家乡的滁州红色记忆1500字作文

我家乡的滁州红色记忆1500字作文作文一小朋友们,今天我想跟你们讲讲我的家乡滁州的红色记忆。
在滁州这片土地上,有很多英勇的故事。
有一位叫罗炳辉的将军,他特别厉害!他带领着战士们打了好多胜仗。
那时候,敌人很强大,但是罗炳辉将军一点儿也不害怕。
他总是冲在前面,为了保护我们的家乡,为了让大家过上好日子,拼命战斗。
还记得有一次,敌人来了很多很多,把我们的村子都包围了。
大家都很害怕,但是罗炳辉将军带着战士们悄悄地绕到敌人的后面,一下子就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村子保住了,大家都特别开心,都称赞罗炳辉将军是大英雄。
还有一个地方叫半塔保卫战旧址。
那里曾经发生过一场激烈的战斗。
战士们在那里坚守阵地,不怕敌人的枪炮。
他们有的受了伤,还继续战斗。
我们胜利啦!这些红色记忆,就像是一颗颗闪亮的星星,照亮了我们滁州的天空。
我们要记住这些英雄,好好学习,将来也像他们一样勇敢,保护我们的家乡,保护我们的国家!作文二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我的家乡滁州有好多红色的记忆呢!先来说说小岗村吧。
以前呀,小岗村的人们生活可艰苦啦。
后来,有一些勇敢的叔叔阿姨站了出来,他们在一张纸上按下了手印,决定要改变小岗村的命运。
他们努力种地,不怕辛苦,慢慢地,小岗村变得越来越好,大家都能吃饱饭,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还有定远藕塘烈士陵园。
那里安息着很多为了我们牺牲的烈士。
他们在战争中勇敢地和敌人战斗,有的年纪还很小呢,但他们一点都不害怕。
有一个小战士,叫小虎子,他才十几岁,就跟着队伍上了战场。
在一次战斗中,他为了保护受伤的战友,自己却受了重伤,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正是因为有这些英雄们,我们才能在美丽的滁州快乐地生活,上学校,玩耍。
我们可不能忘了他们的付出,要珍惜现在的幸福时光,好好学习,长大了为家乡做贡献!希望小朋友们能和我一样,记住家乡的这些红色记忆,把它们放在心里,永远永远。
我的家乡:瑞金(红色故都

姓名:瑞金 别名:红色故都、瑞京 身份证:360...... 面积:2448平方公里 人口:68.30万(数据截止 2016年年末) 下辖地区:17个乡镇 电话号码:(+86)0797 车牌代码:赣B 方言:客家语 所属地区:中国华东、江 西省赣州市
+ 瑞金,江西省直管县级市,
旅游景点
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 红井
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广场
叶坪革命旧址
罗汉岩(5A级景区)
长征第一山
龙峰塔
密 溪 古 村
豆干
籼米冻
牛肉汤
饭包
番薯米果
艾叶米果
煎果子
酸萝卜
红军焖鸭是红军女战 士肖月华(共产国际 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 的妻子)所创。因这 种烹饪方法是女红军 肖月华所创,所以人 们就管这道菜叫“红 军焖鸭”,也叫“李 德鸭”。这道菜经后 人不断改进烹调方法 和配方,已经成为瑞 金最受宾客喜爱的菜 肴之一,供不应求。
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 市东部,武夷山脉南段西 麓,赣江东源贡水上游。 东界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 南邻会昌县,西连于都县, 北接宁都县,东北毗石城 县。总面积2448平方千米, 2016年末户籍人口703778 人。
同时,瑞金是一个红色与绿色并存的城市。瑞金 是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苏区时期党中央驻地、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诞生地、云石山 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出发地等, 是全国爱国 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是中国红色旅游城市。 2011年4月在第三届中国县镇绿色发展论坛上被 评为“中国绿色名县”,瑞金市作为江西省唯一 获评县市入选。2014年5月27日,瑞金市列入江 西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2015年7月,经国家 旅游局正式批复,瑞金共和国摇篮景区成为江西 第七、赣州首个5A级旅游景区。 8月,国务院同 意将瑞金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红色故乡——兴国县这是一片令人为之骄傲的红色故土,这是一个令人称赞的苏区模范县,这儿流水潺潺、山清水秀,这儿人情淳朴、人们其乐融融,这便是我的家乡,誉满中华的将军县——兴国县。
它曾用沉稳坚定的步伐走过一段艰难困苦的革命岁月,穿过一片片残忍无情的烽火硝烟,但它依然自信地踩着历史的节拍风尘仆仆地朝着新时代走来。
我们不曾忘记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了这样一群怀揣坚定信念的革命战士,也不曾忘记他们用生命和信仰书写了一种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的苏区革命红色精神。
这个被誉为“模范兴国”的小县城曾是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作和战斗的地方,是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的主战场之一。
它的这一“模范兴国”的荣誉称号,则要追溯到那段烽火弥天的苏区革命岁月。
苏区时期,兴国县仅有23万人口,就有8万多人参军参战,为国捐躯的达5万多人,其中,仅牺牲在长征路上的烈士就达12038名,几乎每一公里就有一名兴国籍将士倒下,这无愧于“中国烈士第一县”的称号。
与此同时兴国人民在慰问红军、优待军属、筹集军粮、节省经费、发行公债、发展生产,普及教育等工作中,都曾做出巨大的贡献。
因此在
1934年1月,毛泽东同志称兴国人民创造了“第一等工作”,并亲笔书写了“模范兴国”的奖旗授予兴国。
此外,在这片红色故土上,共孕育了56位共和国开国将军,九死不悔、矢志不渝的陈奇涵少将便是其中一位。
1897年8月24日出生在兴国县潋江河畔坝南村农民家庭的陈奇涵,1916年在赣水源头赣州省立第四中学毕业。
他出生在民族危亡之际,书写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他生命中辉煌的转折点是在1925年春天,他辞去桂军军官学校区队长职务,进入广州黄埔军校,担任学生队上尉队长。
当时的广州英雄荟萃,群贤毕至。
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他见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恽代英、彭湃等一代共产党人,找到了他孜孜以求的救国之道—马克思主义。
之后经陈赓、许继慎两人介绍,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他曾面对浩浩珠江,把自己比作涓涓细流,决心汇入江河,奔流到海不复回。
诚然,他的确做到了。
当面对加入国民党还是中共党的抉择时,他毅然声明:
“宁当普通的共产党员,不当国民党官,”于是他辞去黄埔军校少校中队长的官职,脱离了国民党;当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之后他毅然辞绝蒋介石的邀请而接受了朱德的邀约一起筹备八一起义;以及之后无论在长征中、还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屡屡遭受小人的诬陷、打压,他始终洁身自好,光明磊落,实事求是,坚持原则。
淡极始知花更艳,陈奇涵的一生就像兰花一样清淡高洁,像葵花一样忠心向阳。
高官厚禄引诱不了他,杀头通缉、冤屈打击动摇不了他,荣辱沉浮,泰然处之,实现了他“一生的所作所为,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党”。
回首往事,“问心无愧”的愿望,实践了他在党旗下的铿锵誓言。
如果说时间会流逝,生命终将老去、死去,那么对于像陈奇涵这样的无产阶级战士来说,有什么是始终不会改变的,那便是信念。
我们追寻这些将军的一生,这些从上一世纪烽火连天的战场上走来的老人,他们的故事、他们的功绩如耀眼的珍宝。
然而最为璀璨夺目、放射出奇光异彩的,还是他们那视名利如粪土、九死不悔、赤胆忠心跟定共产党的信念。
作为后辈的我们,需时刻缅怀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用实际行动传承和发扬这种坚定的信念,这般高尚的品格。
正如“模范兴国”就是那些革命前辈用心血和汗水、青春和生命,树立起来的一面苏区的先进旗帜。
生长在这片土地上,我们应当珍惜这份历史的光荣,同时决不能躺在前人的工作簿上无所作为。
在艰苦的岁月里,革命前辈忠实践行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创造了第一等工作的人间奇迹。
到了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战火、没有硝烟、和谐幸福的社会,我们需更加拼搏进取。
,每当我看着这座古朴县城的身影,或是在日出的缕缕晨曦中亦或是在日落的淡淡余晖中,我总能感受到它始终散发着一种特有的光芒——那便是矢志不移的红色精神之光。
这片充满革命历史韵味的土地,在经历过烈焰一般的考验之后,凝聚了这般不一样的红色精神激励着我们勇往前行。
我的红色故乡——兴国县,一个积淀了美丽的红色故事与红色精神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