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拙政园参观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拙政园研学感悟心得体会(3篇)

拙政园研学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一、引言拙政园,位于我国江苏省苏州市,是江南园林的典范之一,也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

这次拙政园研学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魅力,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我对这次研学的感悟和心得体会。

二、拙政园的历史与文化拙政园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

园内建筑古朴典雅,山水相依,花木繁茂,是一幅精美的画卷。

在这次研学活动中,我了解到拙政园的历史背景、园林艺术特点以及文化内涵。

1.历史背景拙政园原名“花园”,是明代苏州城内的一座私家园林。

园主姓王,因其善于经营,故得名“王园”。

后来,园主因故将园子卖给了一位姓拙的富商,故改名为“拙政园”。

2.园林艺术特点拙政园的园林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山水相依:园内山水相映成趣,假山、水池、亭台楼阁等建筑布局巧妙,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自然景观。

(2)花木繁茂:园内种植了大量的花卉、树木,四季花开不败,美不胜收。

(3)建筑古朴:园内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充分体现了江南园林的韵味。

3.文化内涵拙政园作为江南园林的典范,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1)儒家文化:园内建筑、山水布局等均体现了儒家文化的中庸之道。

(2)道家文化:园内山水相依,寓意着道家追求的“天人合一”。

(3)佛教文化:园内有许多佛教元素,如佛塔、佛像等,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包容性。

三、拙政园研学感悟1.园林艺术的魅力在拙政园的研学活动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园林艺术的魅力。

园林中的山水、建筑、花木等元素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种艺术风格不仅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也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通过这次研学活动,我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拙政园作为我国园林艺术的代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3.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拙政园中,我看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

园内的山水、花木等自然景观与建筑、亭台楼阁等人文景观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美。

苏州园林实习报告3篇

苏州园林实习报告3篇

苏州园林实习报告3篇苏州园林实习报告3篇在生活中,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

我敢肯定,大局部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下面是为大家的苏州园林实习报告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拙政园,江南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

位于苏州市东北街一百七十八号,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今园辖地面积约八十三点五亩,开放面积约七十三亩,其中园林中部、西部及晚清张之万住宅(今苏州园林博物馆旧馆)为晚清建筑园林遗产,约三十八亩。

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特殊旅游参观点,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一九九七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拙政园,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典范”。

与承德避暑山庄、留园、北京颐和园齐名,该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特殊游览参观点之一、世界文化遗产,迄今为止同时具备这四项桂冠的全国仅拙政园一家。

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九年(公元1850年)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至清末形成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

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

面积约18、5亩。

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那么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

池水面积占全园面积的3/5(另一资料:1/3)。

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上下错落的建筑,主次清楚。

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

以荷香喻人品的“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粉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

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船舫形的“香洲”(“香洲”名取以香草喻性情傲慢之意)遥遥相对,两者与其北面的西园(8张)“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

网师园实习报告

网师园实习报告

网师园实习报告篇一:师园实习报告篇一:苏州园林实习报告苏州园林中的宅与院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建筑的代表作品,以其布局精巧闻名于世。

园林之景,讲究因地制宜,以人工建造为主,同时辅以对自然山水的开发和利用。

正如陈从周先生在《说园》一文中所说:“空灵”二字为造园之要谛,园林的建造,意在营造一种宁静舒适的氛围。

在这次参观的三个园林中,师园利用了园中的泉水,以水为中心建造,建筑之间的空隙与小院的组织布局使得在有限的空间中产生了丰富的空间体验与光影变化,宅院虽小但趣味无穷;拙政园作为大园的典型代表,内部布局复杂,庭院风格多样,讲究框景借景,漫步其中,移步换景,仿佛置身于田园山水间;留园为赏石而建,尤其讲究建筑与外部之间的关系,怪石与人造之景相得益彰。

“奠一园之体势者,莫如堂”,建筑在园林的整体规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建筑与庭院之间的关系与处理方法也是园林中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园林理景,讲究以小见大,让观赏者在游园使也有置身于自然之中的感觉,园中建筑的尺度与庭院的尺度就要保持和谐,建筑不可过高,过大,过密,破坏了园中的自然之景,因此苏州园林中少见尺度较大的建筑,多的是小亭,厅堂,水榭等,居住建筑的高度也不超过二层;庭院中的小桥,连廊的尺度也很有讲究,意在模仿真实的外部自然风光。

园林有“以石为山”一说,园中的其他建筑与景物就要与之相匹配,所以师园和留园庭院中出现的尺度较小的涧与石桥也就不足为怪了。

园中之景也不可过密,过满,破坏了整个园林悠远的意境。

因此小园师园中水面上种植尺度较小的睡莲,而大园拙政园中水面上则种植尺度较大的荷花,只是现在拙政园中的荷花长得过于繁密茂盛,田田地铺满了整个水面,倒是破坏了建筑,水面,植物三者之间的和谐平衡感与层次的处理。

师园中的小石桥与周围相和谐拙政园水面上过于繁茂的荷叶破坏了园中层次在园林中,宅与院之间空间上的关系不仅仅是室内和室外之间的关系,它们还存在着互相过渡,互相划分的关系:宅可作为庭院与庭院之间的过渡,如两个庭院之间隔一道矮墙,从中间的月亮门看出可以感受到空间的纵深感与层次感,沿着墙漫步,透过墙上各式各样精致的漏窗又可看到隔壁院落中的景致,趣味性增加;宅中延伸出院子的廊道也巧妙地作为了建筑与庭院的过渡,走廊作为介于室内外之间的灰空间,是实与虚的一种过渡,避免了过高的建筑与庭院相交处的突兀之感。

苏州园林实习总结(9篇)

苏州园林实习总结(9篇)

苏州园林实习总结(9篇)在作范文时怎么写好自己的工作重点呢?追求数字化管理的企业对文档编写的需求越来越高,人们对于范文的需要也在不断的提升,敬读阅读编辑整理的“苏州园林实习总结”。

苏州园林实习总结篇1苏州园林是中国江苏苏州山水园林建筑的统称,又称“苏州古典园林”,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

在苏州园林短暂的实习结束,为此作一简单的实习总结报告。

大概是参观的内容太过丰富,同样作为四大名园之一的留园并未给我留下什么震撼,跟着队伍进入园中,首先经过的`是较为狭长的通道,同样是欲扬先抑的手法,出了通道才有另一番景象,留园整体给人的感觉并未有十分独特之感,但细看下来经过老师的讲解才发现其最有特色的当属她的建筑艺术与细节的处理。

印象比较深的是爬山廊转角处的排雨水结构的处理,在技术并不发达的旧时,建造者用才智解决了问题,作为同行后辈的我顿生敬仰之感。

对于水体来水的处理,这里采用了在墙角堆石,仿佛是破墙而入的山石引来了一渠清流。

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内外空间关系格外密切,并根据不同意境采取多种结合手法。

建筑面对山池时,欲得湖山真意,则取消面湖的整片墙面;建筑各方面对着不同的露天空间时,就以室内窗框为画框,室外空间作为立体画幅引入室内。

室内外空间的关系既可以建筑围成庭院,也可以庭园包围建筑,呈现出诗情画意的无穷境界。

对于虎丘印象最深的便是千人石与虎丘塔了。

这里留下了许多传说,或是与宗教神话有关,或是与名人奇事有关,真正的秘密大概只有这座经历了千年变迁的虎丘知道。

虎丘总体布局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建筑风格与自然景观协调。

其形式有塔、殿、桥、亭、楼、阁、墓等;年代从五代延续至当代,呈现出宋、元、明、清、民国等建筑风格。

苏州园林实习总结篇2苏州园林是中国江苏苏州山水园林建筑的统称,又称苏州古典园林,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吴王阖闾时期,公元前5xx),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

拙政园暑期社会实践

拙政园暑期社会实践

一、前言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以其独特的园林艺术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为了深入了解拙政园的历史、文化内涵,提高自身审美素养,我在暑期进行了拙政园的社会实践活动。

以下是我对拙政园暑期社会实践的总结。

二、实践背景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年间,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

它占地78亩,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分别代表着自然、人文和园林艺术。

拙政园以其精湛的园林技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优美的自然景观,被誉为“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三、实践过程1. 拙政园的历史探寻在实践过程中,我首先对拙政园的历史进行了深入了解。

通过查阅资料,我发现拙政园的建造过程经历了多次变迁。

最初,它是一座私家园林,后来逐渐演变为公共园林。

在历史的长河中,拙政园见证了苏州乃至中国园林艺术的变迁。

2. 拙政园的园林艺术欣赏拙政园的园林艺术是其最为吸引人的地方。

在实践过程中,我仔细欣赏了拙政园中的各种园林景观,如假山、亭台、楼阁、水景等。

这些景观既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髓,又具有独特的个性。

(1)假山:拙政园中的假山众多,造型各异。

其中,以“拙政山”最为著名。

这座假山由太湖石堆砌而成,峰峦叠嶂,气势雄伟。

在欣赏假山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园林艺术中的“借景”和“移步换景”手法。

(2)亭台:拙政园中的亭台众多,如“听涛馆”、“碧波亭”等。

这些亭台造型优美,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

在亭台中欣赏风景,让人心旷神怡。

(3)楼阁:拙政园中的楼阁有“香雪海”、“听松居”等。

这些楼阁高耸入云,气势恢宏。

登上楼阁,可以俯瞰整个园林,感受园林艺术的博大精深。

(4)水景:拙政园中的水景优美,如“小桥流水”、“荷塘月色”等。

这些水景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3. 拙政园的文化内涵拙政园不仅是一座园林,更是一部历史画卷。

在实践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拙政园的文化内涵,包括园林艺术、诗词歌赋、绘画等。

(1)园林艺术:拙政园的园林艺术博大精深,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髓。

苏州园林拙政园调研报告MicrosoftWord文档

苏州园林拙政园调研报告MicrosoftWord文档

苏州园林拙政园调研报告MicrosoftWord文档第一篇:苏州园林拙政园调研报告Microsoft Word 文档简介: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属于园林方面的有四处:拙政园、颐和园、避暑山庄、留园。

其中两处在北方,是我国皇家园林的代表作品;两处在苏州,是我国私家园林的代表作品。

关键词:障景隔景移步换景景随步移经过拙政园的墙门和“通幽”“入胜”腰门,我们就来到了拙政园的东部。

东部花园的南部有一座三开间的堂屋,名为“兰雪堂”。

“兰雪”两字出自李白“春风洒兰雪”之句,象征着主人潇洒如春风,洁净如兰雪的高尚情操。

中间屏门上有一幅漆雕画,是拙政园的全景图。

从图上看,拙政园为三个部分:东部,曾取名为“归田园居”,以田园风光为主;中部,也称为“复园”,以池岛假山取胜,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西部,也称为“补园”,园内建筑物大都建成于清代,其建筑风格明显有别于东部和中部。

从图上看,拙政园没有明显的中轴线,没有传统的对称格局,大都是因地制宜,错落有致,疏朗开阔,近乎自然,是苏州诸多园林中布局最为成功的范例。

走出“兰雪堂”,迎面看到一座假山,青翠的竹丛和古树,簇拥着一座巨大的石峰,状如云朵,岿然兀立,西侧有两块形状怪异的湖石,两石中间夹着一条羊肠小道。

中间这座石峰叫做“缀云峰”,像一个巨大的屏风,挡住来宾们的视线,这种“开门见山”的造园手法,被称作为“障景”,起着引人入胜的作用。

过了假山,我们看到的是拙政园的东部主要景色。

明代崇祯年间,刑部侍郎王心一买下东部后,建造“归田园居”。

园内有山岛、荷池、松冈、竹坞,好一派田园风光。

这一部分的主要建筑物,除了“兰雪堂”外,还有“秫香馆”、“天泉阁”、“芙蓉榭”等。

“芙蓉榭”,就是建筑在荷花池边上的水榭。

榭,是苏州园林建筑中的一种类型,造型轻巧,建在水边或高坡上,下面架空或半架空。

芙蓉,有木芙蓉和水芙蓉。

木芙蓉是一种变色花,早晨朝霞初现时是淡红色,中午阳光直射时变成紫红色,傍晚夕阳西下时又变成粉红色,甚为珍贵。

苏州拙政园参观实习报告

苏州拙政园参观实习报告

苏州拙政园参观实习报告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摘要苏州拙政园是一处典型的苏州园林,通过实地参观与交流,让我们认识了拙政园的布置与其中包含的各种建筑文化与建筑元素,参观了拙政园后,听导游的一些讲解已经加上自己的一些感悟心得,与同学交流后得到了很多的建筑思想,更加领略到了故事那种建筑文化思想,拙政园的建筑特点就是精致与紧凑,在一个园子中表现出了好多不同的元素,各处可见到不同的建筑手法,曲径通幽、小桥流水等等都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感觉,一种桃园深处的感觉。

关键词(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2)疏朗典雅,天然野趣。

(3)庭院错落,曲折变化。

(4)园林景观,花木为胜。

正文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178号,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中国四大名园之首。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特殊旅游参观点,世界文化遗产。

迄今为止同时具备这四项桂冠的全国仅拙政园一家。

作为一处典型的江南园林,拙政园将江南园林的各种建筑元素都在一座园林中完美的表现力出来,我们于12月28日上午去游览了拙政园,在我看来,拙政园给了我很深的建筑感触,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

不愧为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

1园林的建筑元素它将有限的空间集文字、书画、建筑、雕刻等多种艺术,并把山光、水声、月色融入其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将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追求表现的淋漓尽致。

各种建筑元素与当时的文化背景姐在一个园林中表现了出来,令人叹为观止。

园林时代背景拙政园也是苏州最大的私家花园,占地5公顷。

它的创意构思由当时最着名的画家之一、“明四家”中的文征明先生执笔而成。

苏州园林实习总结报告[共五篇]

苏州园林实习总结报告[共五篇]

苏州园林实习总结报告[共五篇]第一篇:苏州园林实习总结报告苏州园林是中国江苏苏州山水园林建筑的统称,又称“苏州古典园林”,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吴王阖闾时期,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

在苏州园林短暂的实习结束,为此作一实习总结报告,下面是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短短的九天实习很快就在火车的汽笛声中结束了,满载着大家的欢快和丰收的喜悦步入正轨——开始了新的学习。

很显然这次实习是轻松的快乐的,但我们没有因为轻松和快乐而乐不思学,实习的结果还是硕果累累的,我们见识到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们见到了美丽的西湖,我们体会了麻雀虽小五味俱全的苏州园林,更有现代化的大都市上海留给我们的震撼,并身临其境的体验了一番现代化大都市的生活。

当然还有博物馆带给我们的深思。

令我们耳目一新,意犹未尽。

当然作为学习室内设计的一群人,实习的目的和实习后留给我们的任务才是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回味分析一下两类几乎完全不同性质的建筑环境特色,以及博物馆展厅设计的技巧和方法,这也是以后学习和工作中的有效阅历和实践内容,从中去领略实习带给我们知识和经验。

从苏州园林说起。

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在于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

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其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

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

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苏州拙政园是一处典型的苏州园林,通过实地参观与交流,让我们认识了拙政园的布置与其中包含的各种建筑文化与建筑元素,参观了拙政园后,听导游的一些讲解已经加上自己的一些感悟心得,与同学交流后得到了很多的建筑思想,更加领略到了故事那种建筑文化思想,拙政园的建筑特点就是精致与紧凑,在一个园子中表现出了好多不同的元素,各处可见到不同的建筑手法,曲径通幽、小桥流水等等都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感觉,一种桃园深处的感觉。

关键词(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2)疏朗典雅,天然野趣。

(3)庭院错落,曲折变化。

(4)园林景观,花木为胜。

正文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178号,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中国四大名园之首。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特殊旅游参观点,世界文化遗产。

迄今为止同时具备这四项桂冠的全国仅拙政园一家。

作为一处典型的江南园林,拙政园将江南园林的各种建筑元素都在一座园林中完美的表现力出来,我们于12月28日上午去游览了拙政园,在我看来,拙政园给了我很深的建筑感触,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

不愧为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

1园林的建筑元素它将有限的空间集文字、书画、建筑、雕刻等多种艺术,并把山光、水声、月色融入其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将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追求表现的淋漓尽致。

各种建筑元素与当时的文化背景姐在一个园林中表现了出来,令人叹为观止。

1.1园林时代背景拙政园也是苏州最大的私家花园,占地5公顷。

它的创意构思由当时最著名的画家之一、“明四家”中的文征明先生执笔而成。

第一任园主王献臣是明朝的监察使,相当于现在的检察官,监督地方官员的吏政情况,职位显赫;官场失意后还乡,在苏州城内东北角置地建屋,就是现在的“拙政园”。

王献臣之后,屡更园主,王心一、叶士宽、张履谦等二十多人先后为园主,因曾有“复园”、“将园”、“吴园”、“书园”、补园”等名园。

现全园包括中部(拙政园)、西部(旧“补园”)、东部(“归田园居”)三部分。

其中,东部,以田园风光为主;中部,也称为“复园”,以池岛假山取胜,是全园的精华所在;西部,园内建筑大都建成于清代,其建筑风格明显有别于东部和中部。

1.2拙政园造园手法拙政园整个园林是以绿色为基调来布置整个园林,随处可见婀娜的植物。

绿色是自然的色彩,是生命的色彩,它使人感到和平和宁静,充满希望和活力。

作为人类建造的第二自然——园林,绿色自然成为色彩的主旋律。

造园家计成在《园治》中阐述“新筑易乎开基,只可栽杨移竹;旧园妙于翻造,自然古木繁花。

”在拙政园里,以“绿”为主题的景点有很多,如“绿绮亭”、“晚丹晓翠”、“浮翠阁”等。

在园中以花卉、果实色彩为点缀,在园林中有了花卉、果实色彩来点缀,园林空间便不在那么单调乏味。

花木的选择范围广泛,为园林增添了亮丽色彩。

拙政园里山石花木色彩姹紫嫣红,带建筑的色彩却非常简单。

粉墙、黛瓦、栗色的窗和柱,就是建筑的全部色彩了。

这简单的色彩,看似单纯,却以不变应万变,衬出了满园的风光无限。

园林内建筑类型丰富,亭台楼阁高低错落,图片11.3园林特征和空间特色苏州园林一般在布局上以水为中心;在结构上以小巧取胜,以小见大,移步易影;色彩上粉墙黛瓦栗柱,顺应自然;空间处理上时而开阔明朗,时而曲折幽深,或藏或露,或深或浅,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山水建筑参差起落,花草林木点缀成景,层次丰富,意境深远。

拙政园的自由不对称布局,各种建筑类型看似杂乱无章的在园林中布置,看似各种建筑将整个园林分割开来,但增添了园林的变化性,让人有了更多的享受与游园惊喜,,在园中行游,或见“庭院深深深几许”,或见“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见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或见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或是步移景易、变幻无穷。

至于那些形式各异、图案精致的花窗,那些如锦缎般的在脚下迁伸不尽的铺路,那些似不经意散落在各个墙角的小品……更使人观之不尽,回味无穷。

2 拙政园的建筑内容拙政园的空间可以说是非常紧凑的,在一个可以说是面积不大的园林中将好多带有江南的元素的经典建筑都囊括在了一个园林中,其中建筑的色彩也用的相对比较单调,但将整个园林的文化都表达出来,其建筑皆可以说是比较精致典雅的,让人流连忘返。

2.1 园林的空间形态图片2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苏州园林往往面积不大,但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苏州园林一般在布局上以水为中心;在结构上以小巧取胜,以小见大,移步易影;空间处理上时而开阔明朗,时而曲折幽深,或藏或露,或深或浅,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整个园林的空间给我们一种紧凑的感觉,但不失美感。

2.2建筑色彩、建筑体型特征整个园林的色彩比较单调。

粉墙、黛瓦、栗色的窗和柱,就是建筑的全部色彩了。

这简单的色彩,看似单纯,却以不变应万变,衬出了满园的风光无限。

整个园林中的建筑都是看似不同的,因为整个园林中囊括了太多的建筑,如果色彩太过繁杂,将会影响到整个园林的视觉效果,而用单调的色彩恰好解决了这么一个问题,将园林中的诸多建筑以一种色彩的来将它们联系起来。

园林中的建筑都是比较精致典雅的,并不像现代建筑那般给人一种刚硬的感觉,给人的感觉只是淡然图片3与舒适的感觉。

3园林中环境布置整个园林中的环境将整个园林的各种元素都巧妙的联系了起来,有山有水,有树有花,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给人更多的享受与惊喜。

3.1山的布置古人云“园林之胜,唯是山与水二物”,叠石造山,小则置一二湖石,“片山多致,寸石生情”,大图片4则峰峦洞壑,绵延成脉,远观有势,近看有质,石无定形,山有定法。

而拙政园中的各处的山体安排的皆是恰到好处,如一来到花园里,园主给我们观赏的竟然是一块巨大的湖石,遮挡了园中秀丽的景色,反而更激起我们游园的兴趣。

进门见山这种处理方法,在造园手法上,称作“抑景”。

既是屏障,相当于园门入口处屏风的功能;又因自身的美感淡化了它本身的实用功能而成为一景。

就好象“犹抱琵琶半遮面”一样,遮遮挡挡的,却使欣赏者更想见识“庐山真面目”了。

含蓄而委婉的表达艺术是蕴藉在我们东方人血液中的,也正是所谓的“东方魅力”吧。

图片5 3.2水的布置“虽有人造,宛自天开”即模范山水。

山贵有脉,水贵有源,山与水的关系是“水随山转,山因水活”。

苏州园林中多以水池为中心,辅以细流,迂回曲折,并合自然,水光云影,相映成趣,而拙政园小飞虹以水为底,堪称佳构。

整个园林中的水景皆给人圆润的感觉,将园中的建筑联系起来,给人视眼空旷之感,心旷之觉。

图片63.3植物类布置及其种类拙政园中的植物可以说是各有特点,不同的地方种植不同的植物,园林中花木既能观赏又能组景,分隔空间,屋角蕉影、窗外修篁、池边垂柳、雨中睡莲、经霜丹风,雪中梅朵。

古人造园植木,善寓意造景,选用花木常与比拟、寓意联系在一起,总能图片7给人不一样的感受。

苏州园林中用植物以时造景,可见古代造园家在这方面下的功夫,虽有亭台楼阁,山石水池,又能作到风花雪月,光景常新,正所谓:“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而苏州的园林中的种植方法“小园植树多落叶,要疏植;大园植树要适当布置常绿树”是现代园林设计中仍然非常关注的问题。

整个园林中的植物皆是南方特有的植物,植物寄托的园林主人的那种希冀与抱负,像竹子等是不可或缺的,园中的植物完美的体现了江南的特色,体现了江南的地域文化,精致典雅的生活文化,植物布置亦是如此。

园中景物布置不仅给人观赏,同时也将一些不同的空间完美的分隔开来,诸多地方都给人一种惊喜的感觉,犹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感觉。

图片84拙政园交通设置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178号,车辆停放方面,从北园路、百家巷或娄门路、东北街方向到拙政园地区的旅游车辆分别停放至百家巷的拙政园园林停车场、拙政园停车场;从园林路到拙政园地区的旅游车辆分别停放至狮子林停车场、狮林寺巷内设置的临时停车场。

非机动车则停放在东北街、百家巷、园林路人行道上的非机动车停放点。

5游园路线安排整个园林分为三个部分:一东部景区:图片9东部景区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竹坞曲水为主,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等建筑点缀于池水、山石、草木之间。

二中部景区:拙政园东部和中部,是用一条长长的复廊隔开的。

走廊的墙壁上开有25扇花窗,使东部和中部隔而不断。

这是全园的精华部分,池水面积占三分之一,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主次分明。

主要景点有:远香堂、香洲、荷风四面亭、小沧浪和枇杷园等。

三西部景区西部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

主要景点有:卅六鸳鸯馆、十八曼佗罗花馆、留听阁、倒影楼等。

6游园的感受及收获作为一名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参观拙政园的实习犹若将自己置身于一个文化艺术的汪洋中,所到之处受时间之限,然仍可以窥见一斑,徜徉于这个为世人所赞叹的艺术的殿堂。

园林中到处可见不同的设计理念,让我感受到了古时人们对建筑的理解之深,可以将整个个人的情感融入到建筑中去,透过建筑来将自己的各种希冀与抱负表达出来,通过这次的游园经历,我感受到了建筑文化的博大,在建筑规划时,要将整个地区包括进去,要合理的应用一些建筑、植物来将整个空间合理规划好,要将自己的规划元素囊括进去。

在设计规划中,同时要考虑当地的地域文化以及环境因素,在整个地区内规划好各个地方的布置,使整个空间和谐自然,各个部分都有联系,不至于有的建筑看起来是与周围环境,建筑格格不入。

所以说建筑规划还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我们仅仅只是领略了一点建筑的文化,还有好多的建筑知识等待我们去学习,等我们去发掘,设计,建造。

参考文献[1]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2]陈健行.《苏州园林》[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5[3]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4]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5]孙筱祥.《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6]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