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普通X光机下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的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基层医院开展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及随访的体会(附26例报告)

基层医院开展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及随访的体会(附26例报告)

基层医院开展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及随访的体会(附26例
报告)
王学胜;周超;舒振林;付会
【期刊名称】《贵州医药》
【年(卷),期】2008(32)5
【摘要】起搏器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最有效、最重要的方法[1],应用已越来越普遍,目前部分市、县级基层医院已开展了此项工作,但由于经验不足,在患者术前准备、起搏模式选择、术中操作及随访等方面存在不足,为吸取经验教训,提高起搏器植人技能。

现对我院2002年6月至2007年3月26例植人永久性起搏器患者植人和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告如下。

【总页数】3页(P454-456)
【作者】王学胜;周超;舒振林;付会
【作者单位】贵州省铜仁地区人民医院心内科,554300;贵州省铜仁地区人民医院心内科,554300;贵州省铜仁地区人民医院心内科,554300;贵州省铜仁地区人民医院心内科,554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7
【相关文献】
1.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随访体会 [J], 赖冬凯;谭伟增
2.基层医院开展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体会 [J], 覃学美;曹保卫
3.382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随访及程控体会 [J], 张海珍;马洪山;顾成圻;李翠莲
4.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体会 [J], 杨海慧;郑剑峰
5.基层医院开展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体会 [J], 覃学美;曹保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层医院双腔起搏器植入500例临床体会

基层医院双腔起搏器植入500例临床体会

基层医院双腔起搏器植入500例临床体会心脏起搏器治疗已广泛用于临床,虽然起搏技术日益成熟,但由于基层医院对起搏技术的掌握相对较低,且起搏器植入术后有一定的并发症,从而限制了起搏器的应用。

本文就我院500例双腔起搏器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总结基层医院永久性双腔起搏器植入的安全性及术后并发症。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1997年6月至2011年9月共植入DDD永久性起搏器500例(包括更换起搏器56例),男317例,女183例,年龄19~92(69.00±5.32)岁。

疾病类型:冠心病289例,传导系统退行性心脏病170例,扩张性心肌病18例,肥厚型心肌病7例,风湿性心脏病11例,血管迷走性晕厥2例,肺心病3例。

心律失常类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04例,房室传导阻滞64例,双支阻滞32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起搏器植入指征。

1.2 植入方法:500例患者中,经头静脉23例,头静脉+锁骨下静脉42例,锁骨下静脉396例,腋静脉31例,颈外静脉8例,术中需透视患者的百分比腋静脉最多,达45%。

脉冲发生器囊袋均在静脉入路同侧的上胸部胸前筋膜处;右侧478例,左侧22例。

心室起搏电极放置在右室心尖部454例,流出道46例,心房起搏电极置于右心耳处458例,低位房间隔42例。

操作时间,1997年至2004年为1.5~2小时,2005年至2008年为1~1.5小时,2009年至今40分钟~1小时。

起搏器来源及类型:500例起搏器分别来自Medtronic Pacesetter Vitatron、ST JUDE、Biotronik CPI等公司。

其中双腔起搏器DDD365台;DDDR135台。

1.3 随访方式及内容:所有患者均建立随访档案。

分别在术后1、2、3、6、12个月随访一次,此后每年随访一次。

患者有与心律相关的不适随时就诊。

随访中了解患者癥状,检查12导联心电图,必要时行动态心电图、胸部X光、超声心动图检查。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40例临床分析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40例临床分析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40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

方法:对40例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临床效果,分析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原因及处理。

结果:4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患者术前症状消失或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随访6-24个月,并发症为起搏器囊袋血肿1例,电极移位1例,起搏器综合症2例,起搏器介导心动过速(PMT)1例,无囊袋感染病例发生。

结论:永久心脏起搏器疗效确切,手术规范操作,术后严格管理,重视患者术后定期随访及起搏器知识的宣教,可减少并发症,及时发现、处理各种并发症,避免不良后果发生。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临床分析;临床效果;并发症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治疗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效果,同时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为了不断提高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技能,提高其安全性、有效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对我院2007-2009年40例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7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安置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50~85岁(平均59.3±13.4岁)。

基础心脏诊断:冠心病25例,心肌病10例,心脏传导系统退行性病变5例。

心律失常类型:病态窦房结综合症30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3例,阵发性房颤伴长R-R间期3例。

本组均伴随有心悸、乏力、头晕、黑蒙或晕厥等症状。

1.2 起搏器植入方法及起搏模式:40例患者起搏电极均采用Seldinger法穿刺锁骨下静脉(左侧35例,右侧5例),经穿刺的左或右锁骨下静脉送入右心房和/或右心室,经起搏阈值、感知和阻抗测定符合要求后,起搏电极导线与起搏器连接,起搏器则埋于左或右胸大肌处皮下囊袋内,囊袋内止血,逐层缝合囊袋,静滴抗生素3d,心电监护3d。

绝对卧床休息48小时。

术后7d拆线。

基层医院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体会(一)

基层医院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体会(一)

基层医院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体会(一)
【关键词】基层医院;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摘要〕目的通过对15例缓慢心律失常患者安装了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探讨人工埋藏式心脏起搏器在基层医院治疗的经验体会。

方法采用经锁骨下静脉插入右心室心内膜起搏电极法。

结果15例均获成功,症状消失,痊愈出院。

结论埋植永久性起搏器的对象都为慢性或间歇性心律失常,大部分不属于病因可纠治的短期心律失常,无论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还是房室传导阻滞都可得到最佳起搏治疗,在有条件的基层医院可有效开展。

〔关键词〕基层医院;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我科从2003年底开始行第一例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术,近年来已做了15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现总结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患者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42~80岁,平均70岁,其中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6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9例。

临床表现:晕厥史10例,头昏、头晕、一过性黑史5例;15例均做24h 动态心电图,其结果:显著窦性心动过缓(<40次/min),窦性停搏达3~6s,伴有快室率房颤、短阵房性心动过速、频发房性或室性早搏9例,另6例除有二度Ⅱ型AVB外,还有频发室性早搏。

15例均符合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适应证。

所用起搏器类型:VVI4台,DDD11台。

1.2适应证选择根据心律失常性质与程度及有关的症状,所谓“有症状
的心率过缓”是由于心室率缓慢所致脑供血不足,可产生头昏、眩晕、黑、近似晕厥、完全晕厥等,周身供血不足可产生疲乏、体力活动耐量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体会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体会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体会作者:杨海慧郑剑峰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09年第09期[摘要]目的:通过对75例患者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探讨人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在基层医院治疗的经验体会。

方法:对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起搏器植入的适应证,手术方式及并发症。

结果:75例均获成功,症状消失,痊愈出院。

结论: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的患者都为慢性或间歇性心律失常,大部分不属于病因可纠治的短期心律失常,无论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还是房室传导阻滞都可得到最佳起搏治疗,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的方法,在基层医院可开展。

[关键词]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锁骨下静脉;并发症[中图分类号] R5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5(a)-033-02当1958年第1枚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人体,已经走过了五十多年,经过不断改进,起搏器日趋紧凑、小巧、精密、可靠。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也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2000年1月~2009年1月共75例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回顾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患者75例,男42例(56%),女33例(44%)。

年龄45~80岁,平均63岁,以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为主。

其中60岁以上60例(80%),60岁以下15例(20%)。

其中冠心病36例(48%),特发性心律失常28例(37.3%),扩张性心肌病2例(2.6%),肥厚性心肌病2例(2.6%),高血压性心脏病3例(4.0%),风湿性心脏病2例(2.6%),病毒性心肌炎2例(2.6%)。

1.2 临床表现及适应证根据心律失常性质,程度和有关症状,出现晕厥及阿斯综合征史20例,头昏、一过性黑蒙史34例;心悸、胸闷、无力21例。

75例均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其结果:显著窦性心动过缓(<40 次/min,窦性停搏达3~6 s,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共40例;伴有快速房颤律、短阵房性心动过速、频发房性或室性早搏共12例,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15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8例。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摘要:心律失常介入治疗技术目前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心脏起搏器作为接触治疗中的重要设备,对于心律不齐这类疾病具有显著治疗效果。

尤其是对于慢性的心功能传导障碍,具有非常显著的治疗有效性。

且能够避免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其他安全风险。

立足于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实施要点进行分析,意在了解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后的临床效果,并进一步明确手术后应当如何实施患者护理,发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在心律失常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关键词: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临床效果引言:心脏起搏器能够为心脏功能出现障碍的患者提供心脏动力。

若能够应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则意味着患者心脏功能能够借助起搏器持续保持在稳定状态下。

这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生活质量都能够起到显著的促进和提升作用。

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人体时,需严格按照手术方法执行手术流程,并做好后续的临床效果观察与护理工作,确保起搏器植入后能够在人体中正常发挥作用,有效改善心律失常现象。

一、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基本流程自患者左右锁骨下静脉形成穿刺,并送入起搏器电极的导线。

心室起搏的电极头端固定在右心室的心尖部位,或设置在右心室的流出道区域。

随后,将心房起搏电极头固定在右心耳处。

随后,实施CRT左心室起搏电极的植入。

植入时,经过冠状静脉的窦途径,达到植入效果。

并同步利用起搏器状态分析的专项仪器,对心内参数进行测定[1]。

测定准确无误后,方可固定起搏器电极。

最后,在患者胸大肌前部区域构建独立囊袋结构。

将起搏器的电极导线与起搏器本身做好连接,并埋于皮下提前设置的囊袋结构中。

按照分层缝合的方法对皮下组织和表皮皮肤进行逐步融合。

二、植入手术护理分析(一)术前护理分析手术实施前,护理侧重点主要集中在,对患者进行心理层面的护理。

由于心脏手术是针对患者核心脏器进行手术治疗。

因此,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情绪。

这主要是由于起搏器虽然能够有效缓解疾病症状,但是对患者身体结构的重大改变。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体会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体会[论文关键词]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锁骨下静脉;并发症[论文摘要]目的:通过对75例患者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探讨人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在基层医院治疗的经验体会。

方法:对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起搏器植入的适应证,手术方式及并发症。

结果:75例均获成功,症状消失,痊愈出院。

结论: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的患者都为慢性或间歇性心律失常,大部分不属于病因可纠治的短期心律失常,无论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还是房室传导阻滞都可得到最佳起搏治疗,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的方法,在基层医院可开展。

当1958年第1枚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人体,已经走过了五十多年,经过不断改进,起搏器日趋紧凑、小巧、精密、可靠。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也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2000年1月~2009年1月共75例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回顾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患者75例,男42例(56%),女33例(44%)。

年龄45~80岁,平均63岁,以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为主。

其中60岁以上60例(80%),60岁以下15例(20%)。

其中冠心病36例(48%),特发性心律失常28例(37.3%),扩张性心肌病2例(2.6%),肥厚性心肌病2例(2.6%),高血压性心脏病3例(4.0%),风湿性心脏病2例(2.6%),病毒性心肌炎2例(2.6%)。

1.2 临床表现及适应证根据心律失常性质,程度和有关症状,出现晕厥及阿斯综合征史20例,头昏、一过性黑蒙史34例;心悸、胸闷、无力21例。

75例均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其结果:显著窦性心动过缓(<40 次/min,窦性停搏达3~6 s,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共40例;伴有快速房颤律、短阵房性心动过速、频发房性或室性早搏共12例,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15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8例。

75例均符合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适应证。

所用起搏器类型:单腔起搏器 35台,双腔起搏器39台,三腔起搏器1台。

小型C型臂X光机下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注意事项及临床分析

小型C型臂X光机下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注意事项及临
床分析
赖美声;莫小燕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34)007
【摘要】目的分析小型C型臂X光机下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注意事项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至2012年5年时间58例经小型C型臂X光机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操作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药物使用及植入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术后电极移位1例,起搏器综合征1例,心律失常1例.所有术后异常患者均经及时处理后症状消失.结论小型C型臂X光机下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可操作性强,结合手术后相关抗感染用药及精细护理,其效果较好.
【总页数】2页(P1086-1087)
【作者】赖美声;莫小燕
【作者单位】536199北海,广西合浦县人民医院心内科;536199北海,广西合浦县人民医院心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层医院普通X光机下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的临床分析 [J], 郭向东;谢强;刘莹;王铁锁
2.胃肠X线机下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40例临床分析 [J], 刘裕忠
3.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后囊袋坏死感染导致起搏器外露保守处理3例临床分析[J], 张宾;郁文录;张二箭;田福利
4.大型C型臂X光机下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临疗效及对患者心房颤动和无症状性心房颤动的影响 [J], 吴杰
5.大型C型臂X光机下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心房颤动和无症状性心房颤动的影响 [J], 吴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临床护理分析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临床护理分析庞宇【摘要】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ermanent pacemaker implantation and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Methods:January 2013--50 patients between January 2016 in our hospital for permanent pacemaker implantation forthe stud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n chronological order, using the usual care control group (25 cases ) and high-quality ca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25 case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wo methods of care results. Results: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if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 y signiifcant (P<0.05). Conclusion:For patientswith permanent cardiac pacemaker implantation implement quality care, the effect is signiifcant,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目的:探讨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

人工心脏起搏器实施永久性置入术的临床护理分析

器 实施永久性置入术患者进行临床 护理分析 , 随机分成 实验组对照组2 0 例和 实验组1 9 例, 对照组采 用常规护理 , 实验 组采用制 定临床
护理路 径进行护理 。 观察 两组 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 并发症发生率及住 院时间等方面情况。 结果 实验纽患者对护理 的满意度( 1 O O  ̄) 明 显 高于对 照组 ( 8 4 . 2 %) , 具有 统计 学意义( P<0 . 0 5 ) ; 实验组的 并发 症发 生率 ( 5 . O %) 明显低 于对照组 ( 2 1 . 1 %) , 具 有统计 学意 义 ( P<
0 . 0 5 ) ; 实验组的住院时间明显 少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 学意 义( P<0 . 0 5 ) 。结论 对人工心脏起搏器 实施 永久性 置入 术的患者进行相 应的 临 床 护 理 可 以 明显 的得 到 患 者 的 满意 , 并发症发生少, 恢复 比较 快 。具 有 重要 的 临床 意 义 。
【 关键词 】人 工心脏起搏器 ; 永久性置入术 ; 临床护理
心脏疾病 是危害着广大老年人 的一种严重疾病 , 对心脏病的 护理也是治疗 心脏疾病的一种有效 的方法 , 人工心脏起搏器永久 性置入术的使 用对这方面的I l 缶 床护理也是必要 的护理途径 。 如何 做好人 工心脏起搏器永久性置入术后 的患者进行合 理的护理也 是 当前 比较关 注的问题 。 我院于2 0 1 3 年9 月至2 0 1 4 年9 月对9 8 例人 工心脏起搏器永久性置入术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分析 , 现将护理
的结 果 汇 总 如 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2 . 2 两组患者的住 院时 间的 比较 实验组的住院时间为7 . 5±2 . 1 天 ,对 照组 住院时间为 1 3 . 4± 性置人术的患者进行 临床护理分析 , 随机的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 2 . 3 天, 两组患者的住 院时间之 间差异 明显 。 具有统计学意 义( t = 5 . 组 和对 照组 , 其 中实验 组患者4 9 例, 男 性患者3 4 例, 女 性患者 1 5 3 7 2 , P<O . 0 5 ) 。 例, 年龄4 3 — 7 3 岁, 平均年龄为5 6 . 6±1 0 . 5 岁; 初 中以下2 9 例, 高 中 3 讨 论 1 0 例, 大学及 以上1 O 例; 对 照组 患者4 9 例, 男性患者3 3 例, 女性患 人工 心脏 起搏 器实施 永久性置入术是 不断发展 的一 种新技 者l 6 例, 年f t  ̄ 4 2 — 7 4 岁, 平均年龄为5 7 . 1 ±1 1 . 5 岁; 初 中以下3 0 例, 术, 相应 的临床护理也在发生着变化 。临床护理路径是随着人工 高 中1 1 例, 大学及 以上8 例。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明显差 心脏 起搏 器实施永久性置人术 的发展业发 展起来 的一种临床护 异, 无 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 , 具有可 比性。 理。此技术是 以患者 为中心的新型护理 , 给患者入 院到 出院制定 1 . 2 方 法 整套的护理方 案 ,根据患者 的病情 的变 化进行相 应的临床护 对照组 : 采用常规护理。根据 医师 的叮嘱进行手术前的准备 理。 这样可 以减少对患者 的一些问题 的遗漏并将患者的重点问题 护理 、 手术 中及 手 术 结 束 的相 应 的护 理 。 进行相应 的解决 , 患者的满 意度是评价此技术 的重要指标 。对患 实验组 : 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具体步骤如下 : 者进行舒适的护理也是此护理 中包含 的内容 。 采用舒适 护理对人 首先是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及护理人员组成一组 , 并根据患 工心脏起搏器置人术 患者进行护理得到较好 的效果。 者 的不 同情况制定合理护理 的途径。 制订 出起搏器安置的临床护 本研 究采 用对 比分析的方法对 比分析 了常规护 理和临床 护 理路径 及相关标准 。根据护理 的方 案对 相关人员进行合理 的分 理路径的差异 , 通 过对 患者的满意度 、 并发症 的发生 情况及住 院 配。 时间长短这些指标对 比分析两种护理方法 的不同。 通过 研究 发现 其次主要的护理内容是手术前护理 , 主要包括对人院的患者 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 的患者的满意度为 1 0 0 %,而且并发症 发 进行 相关医院 的情况进行讲解 , 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 减少 患 生率为4 . 1 %,住院时间为7 . 5 天左右 ,这些指数明显优于常 规护 者的紧张情绪。手术中跟随患者进行各项 指标 的检查 , 做好 手术 理 ,由此可见采用临床护理路径 的护理方 法可 以得 到患者 的满 中相应 的护理。手术结束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 对出现异 意 , 而且 出现不良反应情况 比较少 , 而且能快速的恢复 , 减少 住院 常情况及时进行处 理。出院后注意按时服药 , 健康锻炼等事项告 的 疼 痛 。 知患者 。 综上所述 , 对人工心脏起搏器实施永久性置人术 的患者 进行 最后对患者的各项 护理进行合理的记 录并进行统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析。 相应的临床护理可以明显 的得到患者的满意 ,并发症发生少 , 恢 1 . 4 统 计 学 方 法 复 比较 快 。具 有 重要 的临 床 意 义 。 数据分析使用S P S S 1 2 . 0 统计学软件 , 计量 资料 用均数 ± 标 准 参 考 文 献 : 差( x ±s ) 表示 , 计 数资料进行 2 检验 , 计量资料进行t 检验 。 P<0 . 0 5 『 1 】 文 晓 霞, 朱福君 , 杜 梁英. 永 久 性 人 工 心 脏 起 搏 器 置 入 术 的 护 理 表示差异 , 有统计学意义。 m. 医 学信 息 , 2 0 1 1 , ( 9 ) : 4 6 4 1 - 4 6 4 2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范围 ,起 搏状态下 Ⅱ导联心电图示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再
次 给 电 极 以适 当 的张 力 ,观察 咳嗽 、深 吸气 时 电极 的 固 定 情 况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是 目前世界上治疗各种缓慢性 心律 失 常最有效的方法 ,我科 2 0 -2 1 0 5 00年在普通 x光机 ( 胃肠
效性 、安全性 及并发症 的预防等方面的临床 体会 分析 。方法 5 2例 患者在 严格 掌握适应证 的前提 下均植入 永久性人工 5 2例 患者 均成 功植入 心脏起搏 嚣是 目前 治疗缓 心脏起搏 分析。结果 V I V 心脏起 搏器,临床症状 明显改善 ,生活质 量显著提 高,无 l例严 重并发症 发生。结论
术 后 进 行 1个 月 、3个 月 、6个 月 、 1年 的定 期 随 访 ,以 后 每 年 随访 1 ,随 访 内容 包括 临床 症 状 的变 化 、囊 袋 情 况 、 心 电 次
临床心律失 常表现 为 :病态 窦房 结综 合征 ( 室率 <4 心 0次/
a )1 r n 2例 ,慢 一快 综合 征 8例 , Ⅱ。 室 传导 阻滞 ( V i 房 A B) 及 Ⅱ。 以上 A B 1 ,房 室纤颤并长 间歇 (> s 2例 。所 V 0例 3 )2
3 讨 论
例 ,经右锁骨下静脉 5 0例 ,其中 2 2例患者术 前先行植入 临时 心脏起搏器 。患者取平卧位 ,常规消毒双侧锁骨周围皮肤 ,铺 洞 巾。1 %利多卡因局麻后 ,采用 S ligr 常规 行锁骨下 静 e ne 法 d 脉 穿刺 ,成功后置入 1 J 根 型导引钢丝 ,经锁骨下静脉直 至下 腔 静脉 。然后用 1 %利多卡因逐层侵润麻醉穿 刺点周 围,沿 穿
有 患 者 术 前 均 行 2 h动 态 心 电 图 监 测 ,最 大 停 搏 达 9 ,患 者 4 s 均 有 不 同程 度 的胸 闷 、气 短 、 头 晕 、乏 力 、 黑 蒙 甚 至 晕 厥 症
状 。发 生并发症 2例 ,其 中囊袋积 血 1 ,电极移位 1 。 例 例 1 2 起搏器类型 . 起 搏器植入术 均在普 通 x光机 ( 胃肠机 ) 设备下进行 ,起搏器选用美敦力公 司 ( e  ̄ ne m d oi)生产 的 S - i g
该 项 技 术是 安 全 可行 的 。
慢性 心律 失常最可靠最有效的措施,掌握 手术适应证及规 范的操 作程序 可有效避免各种 并发 症的发生 ,基 层 医院开展 【 关键词 】 心脏起搏 器,人工 ;锁骨下静脉 ;手术后 并发 症
【 中图分类号 】R454 . 4
【 文献标识码】B 【 文章编号 】10 — 9 1(02 9— 57 0 08 57 2 1)0 16 ~ 2
8 2岁 ,平均 6 。其 中冠 心病 2 9岁 8例 ,高血压 心脏 病 l , 8例 风湿性心脏病 3例 ,扩张型 心脏 病 1例 ,病 毒性心肌炎 2例 。
盐袋 ( 00 )压迫 6~1h 10 g 2 ,预 防性应 用抗生素 1— d 3 .手 术 侧上肢制动 3— d 7 ,隔 日伤 口换药 1次,观察伤 口局部 是否 有 血肿 、异常渗出及感染 ,限制术侧上肢活动 ,1 周后伤 口基本 愈合 ,拆线出院。所有患者均 详细登记个人信 息、植 入时 间 、 起 搏器及 电极 型号、序列 号、起搏 器参数 ,配发临时信 息 卡。
好 电极 ,连接脉 冲发生器 ,用庆大霉素冲洗囊袋 ,逐层缝合 皮
下组织及皮肤 ,伤 口消毒后加压包扎。摄片 留取影像资料 ,安 全返 回病房 。 14 术后处理及随访 . 术后 心电监护监测心律 ,伤 口局部 用
1 1 一般 资料 .
5 2例患者 中,男 3 O例 ,女 2 2例 ,年龄 5 6—
m a系 列 S 1 3 S 0 、S3 3 S0 、S 3 3 S 0 R等 。 13 植入途径及 方法 . 经 右 头 静 脉 1例 ,经 左 锁 骨 下 静 脉 1
图表现 、按需要调 整起搏器参 数等 ,必要时行 X线拍 片或 心
脏 彩 超 检 查 。
2 结 果
5 2例患者手术 均取得成 功,手术后 患者胸 闷、气短 、乏 力 、头 昏等症状明显改善 ,黑蒙、晕厥等症状消失 ,生 活质 量 显著提 高 ,生 活 信 心 倍 增 ,其 中 1例 发 生 囊 袋 血 肿 , 占 19 ,体外穿刺抽 吸后 1周 完全恢 复正常 ,1例手术 后 第 3 .% 天发生 电极微脱位 ,占 19 ,二次手术并 加强宣传教 育后未 .% 再出现异常 ,所有 手术无 1例发生感染及其他严重并发症 。
机 ) 设备下植 入心脏起搏器 ( 均为 V I 搏器 )5 并全部 V起 2例
获得成 功 ,取得 与 c型臂 X光机 相似 的效 果 ,可操作 性 强 ,
安 全有 效 ,现 总结 如 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及 1V起搏时膈 肌受刺 激情况 ,使 电极不移 位。满意 后 固定 0
实用 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 1 9月第 2 0 2年 O卷第 9期
・16 5 7・

适 宜技 能

基 层 医 院 普通 X光 机 下 永 久 性 起 搏 器 植 入 的 临床 分 析
郭 向 东,谢 强 ,刘 莹 ,王铁锁
【 摘要】 目的 探讨基层 医院在普 通 x光机 ( 胃肠机) 设备 条件下植入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 器的临床效果、有
刺 点行 5— e 8 m横 向切 口,逐层钝 性分离皮 下组织 至胸大肌筋
膜 表面 ,做出与起搏器大小一致的囊袋 ,然后 用无 菌纱布填 塞 止血 。沿导 引钢丝放人 9 F可撕鞘 ,沿鞘放入 右室 电极经右房
自上世纪 5 0年代开 始,起搏 器技术应用 于临床 ,治 疗有
症状 的心动过缓 患者 。随着 医学 技术 『 飞速发展 ,科 技 的 ] 勺 进步 ,起 搏器 已成 为治疗各种原 因引起的不可逆的心脏起搏和 传 导功能 障碍性 疾 病 的主要 方法 ,适 应证 在不 断地 拓 宽 , 起搏器类 型也 由早期 的单腔、双腔起 搏器发展到现在的三腔起 搏器 、I D、C T R C R 、C T—D等。临床常用 于 治疗冠 心病 、高 血压 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 、心肌炎 、扩张型心肌病 、肥 厚性 心肌病及老年退行性疾变等疾病引起 的各种缓慢性心律失 常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