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技术ppt参考课件

合集下载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PPT课件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PPT课件

O: 无
S: 单腔 (A 或 V)
O: 无
R: 频率调整 O: 无
了解和记忆起搏器代码的含义十分重 要,例如 VVI 起搏器代表该起搏器起搏是 心室,感知的是自身心室信号,自身心室 信号被感知后抑制起搏器发放一次脉冲。 DDD起搏器起搏的是心房及心室,感知的 是自身心房及心室信号,自身心房及心室 信号被感知后抑制或触发起搏器发放一次 脉冲。AAIR起搏器起搏的是心房,感知的 是自身心房信号,自身心房信号被感知后 抑制起搏器发放一次脉冲。此外,该起搏 器尚有频率适应性起搏功能(第4位R表示)。
1.普通起搏器分类
可根据电极导线植入部位进行分类:
单腔起搏器。分为VVI起搏器(电极导线放置 在右室心尖部)和AAI起搏器(电极导线放置在 右心耳)。 双腔起搏器。植入两支电极导线,常分别放在 右心耳(心房)和右室心尖部(心室),进行 房室顺序起搏。其中自身心房P波被感知,经 DDD起搏器传导后引起心室起搏。VAT则是 其常见的一种工作模式,即佩带DDD起搏器 的患者自身心房率(窦性心律)正常,而房室 结传导功能较差时的工作模式。临床目前应用 的起搏器99%以上都是单腔或双腔起搏器。
晶体
2.起搏器功能特点及分代
自1958年10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植 入人类第一例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至 今已有40余年。40年来起搏器技术发展 迅速,功能日趋完善。 根据人工心脏起搏器功能和特点,可将 其分为4代(表1)
表1 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分代及功能
第3代起搏器在起搏和感知基本功能的 基础上又增加了很多生理性功能。例如频 率适应性起搏功能,这一功能使其起搏功 能更加接近人体正常窦房结。窦房结不仅 是 人体心脏的最高级频率的起搏点,而且 还有良好的变时性。在机体代谢率不同时 ,窦性心率则有相应变化,睡眠时窦性心 率慢,活动时窦性心率快,这种特性称为 窦房结的变时性。具有频率适应性起搏功 能的生理性起搏器也有这种变时性,通过 脉冲发生器内置的感知器可以感知和了解 佩带者的活动状态,随之自动调整起搏频 率。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技术培训课件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技术培训课件
供导线插入的静脉共有8条,左、右各4条
➢ 浅静脉为头静脉和颈外静脉,深静脉为锁骨下静脉和颈 内静脉。
➢ 有些医生把锁骨下静脉穿刺作为首选的插管方式,但也 有不少医生提倡首选头静脉,没有重要并发症。
——只有在头静脉过细,难以插入导管或存在畸形径路,导管难以 进入上腔静脉情况下,才选择锁骨下静脉穿刺技术。
Education Department, Greater China Region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设 备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安装心脏起搏器需具备一定条件和设备:
➢仪器
✓ 心电图监护记录仪:可即时了解手术过程中患者心律变化 ,有效的心脏起搏,保证病人安全。
头静脉
➢ 头静脉沿着前臂桡侧向躯干部行走,穿入锁骨 的胸骨部近端至胸大肌锁骨附着处,并延续至 胸三角沟腋静脉末端。于三角肌和胸大肌之间 的三角沟纵行。
Education Department, Greater China Region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 除颤器、麻醉机及急救药品:植入起搏器时,心内插入导 线是一项有创性操作,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尽管甚低,但亦 可发生。必须配备抢救仪器和药品。
Education Department, Greater China Region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麻 醉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979年锁骨下静脉穿刺技术的开始应用,更将起搏系 统的植入技术向前推进一步。
Education Department, Greater China Region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精品PPT课件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精品PPT课件

1.临时心脏起搏是一种非永久性植入起搏电极导线的临 时性或暂时性人工心脏起搏术。起搏电极导线放置时间
3.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伴有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心室率<40次/分者
4.颈动脉窦过敏症,心率过缓有晕厥发作者 5.经临时起搏治疗,自身窦性心律3周以上不能恢复者
一般不超过2周,起搏器均置于体外,待达到诊断、治 疗和预防目的后随即撤出起搏电极导线。
0
O P
T3
I O N
起搏器工作原理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
或者通过复添制加您的 文本后,在标此题框中选
择粘贴,并点 击 添 只保留文字加。文 字
说明详 情 点击添 加文字 说明详 情
起搏器的适应症
人工心脏起搏分为临时和永久两种,它们分别有不同的适应证。
永久心脏起搏适应证:
临时心脏起搏适应证:
1.II或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2.窦房结功能障碍,有症状,药物治疗无效
✓ 可以开车、游泳,乘坐汽车、火车、轮船 等。
✓ 起搏器本身不受饮食影响,可适度饮酒。
✓ 避免使磁铁靠近起搏器,包括磁疗健身 器械。
✓ 远离电台发射站、电视发射台、转播车、 发射机、雷达、马达、高压电场、变压 器、发电车间、电弧焊接、医院核磁共 振等磁场和强电场。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伤口护理及观察
伤口有无出血、血肿,伤口加
2
压包扎6小时,沙袋重量1kg。
一般7天拆线,测体温,防感染。
休息与活动
平卧或左侧卧位24-72小时,一般平卧 或患侧卧位,早期应限制术侧上肢活 动或身体大翻动,防止电极移位
术后护理
1
6
起搏器植入术 后护理
3
4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护理查房医学PPT课件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护理查房医学PPT课件

30
三腔起搏器
31
四腔 DDTA+DDTV
目的 同时治疗房颤和心衰 方法 DDTA-双房同步 DDTV-双室同步
32
并发症
• 心律失常
可发生于安置起搏器的任何时期,特别在早期。 由于电极移位、心内膜感染、起搏器故障及性能不同等原 因。 • 电极移位及导线断裂 多发生于术后一周内,24小时内尤 易发生。可由于右心室过大、电极在心腔内张力过大或突 然活动牵拉及体位改变。移位后可表现为起搏失效。 • 感染及皮肤坏死 为常见的并发症,局部感染可因埋藏囊 腔积血、炎症感染或脓肿形成 。 • 起搏系统故障 起搏线路不良、电池不足、连接故障、绝缘 损害、电极移位等均可引起起搏失效或心律失常。
护理查房
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 病人护理
1
查房的目的
•了解永久起搏器相关知识 •掌握永久起搏器病人护理
2
主要内容
• 永久起搏器相关知识 • 病例介绍 • 查看病人 • 目前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3
概述
• 心脏起搏器,就是一个人为的“司令部”,它能替代心脏的
起搏点,使心脏有节律地跳动起来。心脏起搏器是由电 池和电路组成的脉冲发生器,能定时发放一定频率的脉 冲电流,通过起搏电极导线传输到心房或心室肌,使局 部的心肌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兴奋通过细胞间的传导 扩散传布,导致整个心房和(或)心室的收缩。心脏的 电信号使它跳动。人工心脏起膊器发出有规律的电脉冲, 能使心脏保持跳动。
37
病情介绍
• 入院诊断: • • • • • • • • • •
中医诊断:喘证 证候诊断:肾虚不纳证 西医诊断:1.慢性心功能不全 心功能IV级(NYHA分级) 2.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伴缓慢心室率 3.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 4.脑梗死后遗症 5.癫痫 6.习惯性便秘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护理查房医学PPT课件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护理查房医学PPT课件
波 或 V波
• 双腔:起搏脉冲后分
别跟随相应A波和V波
23
单腔 VVI/AAI
VVI- 右室心尖部 AAI- 右心耳
肌小梁固定(被动固定) 梳状肌固定(被动固定)
24
VVI起搏心电图
• • •
起搏信号后紧跟一个QRS波 QRS波宽大畸形>0.12s ,其形态取决于心室起搏的部位 T波方向与QRS波主波相反
15
右房电极
冠状窦电极
右室电极
16
17
18
19
适应症
• 1)心脏传导阻滞 • 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3)反复发作的颈动脉窦性昏厥和/或心室停搏。 • 4)异位快速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者,应用抗心动过
速起搏器。
20
适应症
•在我国植入心脏永久性起搏器的主要适应症是
缓慢性心律失常。
21
手术过程
10
• 起搏器通过起搏导线与心脏相连。
通过起搏导线,电脉冲被传送至 心脏。起搏导线也可以感知心脏 自主收缩,并将这个心脏的收缩 信息传回给起搏器。
11
起搏器的构成
脉冲发生器
电池
电极及导线
12
NBG编码
13起搏器类型源自•根据心脏起搏器系统的导线数量或植入部位,
分为:单腔、双腔及三腔和四腔心脏起搏器。
33
并发症
• 人工心脏起搏器综合症
见于心室起搏的患者,由于房室 收缩不同步,可使心室充盈量减少,心搏量减少,血压降 低,脉搏减弱,患者出现心慌、血管搏动、头胀、头昏等 症状。 • 肢体功能障碍 由于术后患者对起搏器不习惯,或是切口 处疼痛的原因,使患者过度约束肢体活动,长此以往,引 起肢体肌肉废用性萎缩,关节韧带粘连,影响正常的肢体 功能。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ppt课件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ppt课件

| 单腔起搏器 | 心室起搏需求 | 结 构简单,价格低 | 可能引发起搏 器综合征 |
| 双腔起搏器 | 心房和心室同步起 搏需求 | 保持心房和心室协调性 ,降低起搏器综合征风险 | 价格 较高 |
| 三腔起搏器 | 心力衰竭等需改善 心脏功能的患者 | 实现左右心室 同步起搏,提高心脏泵血效率 | 价格昂贵,技术复杂 |
穿刺与植入
在预定位置穿刺,将起 搏导线植入心脏内,测 试导线位置及起搏功能

固定与缝合
将起搏器固定在胸壁肌 肉下,缝合手术切口。
术后测试
测试起搏器工作是否正 常,观察患者症状改善
情况。
术后护理与随访管理
01
02
03
04
术后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手术 部位情况,及时处理并发症。
起搏器程控
根据患者病情和起搏器类型, 进行程控调整,确保起搏器工
预防猝死
改善生活质量
对于某些高危患者,如长QT综合征、肥厚 型心肌病等,起搏器能降低猝死风险。
起搏器植入后,患者症状得到缓解,生活 质量得到提高。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适应症与禁忌症
心动过缓引起的晕厥、黑朦等症状 心脏骤停幸存者
其他需要起搏器治疗的情况
适应症与禁忌症
并发症风险
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可能引发感 染、出血、导线脱位等并发症,需 要加强预防和管理工作。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无线通信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 未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有望实现 远程监测和程控,提高患者便利 性和医疗效率。
家属协助患者管理日常生活
指导家属协助患者管理日常生活,如合理安排作 息时间、保持健康饮食等,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 生活质量提高。

2024版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护理查房ppt课件

2024版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护理查房ppt课件

改进措施及建议
03提出了针对性的改ຫໍສະໝຸດ 措施和建议,如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完善
护理流程等。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技术创新带来的变革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将更加精准、安全、 有效。
个性化护理需求的增长
病人对护理的需求将越来越个性化,要求护理人员提供更加人性化 的服务。
护理专业化程度的提升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护理将越来越专业化,需要护理人员具备更高的 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其他并发症应对策略
囊袋出血或血肿
局部压迫止血、停用抗凝药物、 必要时手术清创止血。
电极脱位或断裂
重新调整电极位置或更换电极导 线,确保起搏器正常工作。
皮肤压迫性坏死
减轻局部压迫、改善血液循环、 清创换药等。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心理变化,提供心理支 持,减轻焦虑和恐惧情绪。
05
康复期护理指导与建议
活动量调整及锻炼计划制定
止痛措施
舒适度提升
提供舒适的环境和体位,协助患者进 行生活护理,提高患者舒适度。同时 关注患者心理状况,给予心理支持和 安慰。
根据疼痛评估结果,给予适当的止痛 药物或物理治疗,缓解患者疼痛。
04
并发症识别与处理策略
感染风险及防控措施
感染风险因素
植入手术过程中细菌污染、术后 伤口护理不当、患者免疫力低下
生命体征监测与记录
01
02
03
04
心率与心律监测
持续心电监护,观察起搏器工 作情况,记录心率和心律变化。
血压监测
定时测量血压,观察血压波动 情况,及时发现低血压或高血
压等异常情况。
呼吸监测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讲课PPT课件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讲课PPT课件

新型材料的应 用:提高起搏 器的耐用性和
安全性
无线充电技术: 减少患者更换 电池的频率和
痛苦
人工智能与大 数据:优化起 搏器的功能和
治疗效果
精准医疗与基 因编辑:为个 性化治疗提供
更多可能性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临床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尤其在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患者中。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起搏器的功能和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 疗效果。
添加项标题
定义:起搏器综合征是指在安装心脏起搏器后,由于心房收缩 与心室舒张的不协调,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添加项标题
症状:包括胸闷、气短、乏力、头晕等
添加项标题
诊断:通过心电图和心脏超声等检查可确诊
添加项标题
处理:可调整起搏器的参数,如降低起搏器的频率或增加感知 灵敏度等,必要时可考虑重新植入新的起搏器
避免强磁场:避免接触强磁场和高 电压的环境,如核磁共振、高压线 等。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生 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 等。
留意药物的副作用,如有异 常及时就医。
严格按照医嘱服药,不可自 行增减剂量或改变服药方式。
避免同时服用与心脏起搏器相 关的药物,需咨询医生意见。
定期检查起搏器功能,确保 药物不会对其产生干扰。
及时就医:如出 现任何不适症状, 应立即就医,并 向医生说明植入 心脏起搏器的情
况。
避免剧烈运动: 术后应避免剧 烈运动,以免 对起搏器造成
影响。
定期检查:术 后应定期进行 心电图和起搏 器功能检查, 以确保起搏器
正常工作。
注意生活细节: 术后应注意避免 接触强磁场和高 电压环境,同时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和饮食结构。
汇报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设备
植入心脏起搏器需具备一定条件和设备:
➢手术间 ——由于电极导管与心内相通,手术必需保证严 格消毒无菌,手术地点目前大多数医院是在导管 室或放射科。
3
设备
植入心脏起搏器需具备一定条件和设备:
➢人员 ——应配备一套专门从事该项工作的技术队伍,包 括训练有素的心血管专科医生,技术员和护士。人 员固定对提高手术质量,减少并发症大有好处。
20
植入技术
——静脉选择
颈外静脉
➢从颈外静脉插管,需穿越较长皮下隧道,才能到达 胸大肌表面与起搏器连接。
——操作过程中由于牵拉导线,可能发生导线移位。 ——导线通过锁骨可发生皮肤坏死,由于损伤血管引起出 血,以及周围组织损伤导致骨刺形成。
21
植入技术
——静脉选择
颈外静脉
➢选择颈外静脉是在头静脉过细,分支多,导线难 以插进或找不到头静脉时,约占17%。现在部分 已为锁骨下静脉穿刺代替。
术前可给予少量镇静剂(如安定),特别是对于精 神紧张的病人。
术中用0.5%-1%利多卡因局麻,2mg/kg较适宜。
7
植入技术
经静脉植入起搏器技术的要点是:
➢静脉选择 ➢导线电极固定 ➢起搏器埋植
8
植入技术
——静脉选择
供导线插入的静脉共有8条,左、右各4条
➢ 浅静脉为头静脉和颈外静脉,深静脉为锁骨下静脉和颈 内静脉。
25
植入技术
26
植入技术
锁骨下静脉
➢须备有与电极导线外径相适应的撕剥式导线引入 器(含扩张管和套管)。
➢患者平卧,取头低脚高位或穿刺侧肩胛下垫一小 枕,头后仰偏向对侧,双臂内收,以锁骨中点略 偏外锁骨下缘1cm处为穿刺部位。
➢仪器
✓ 心电图监护记录仪:可即时了解手术过程中患者心律变化 ,有效的心脏起搏,保证病人安全。
✓ 除颤器、麻醉机及急救药品:植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搏器时,心内插入导 线是一项有创性操作,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尽管甚低,但亦 可发生。必须配备抢救仪器和药品。
6
麻醉
经静脉心内膜插管安装起搏器一般均采用局麻,除 非不能配合手术的年龄太小儿童年少数老年人。
➢ 有些医生把锁骨下静脉穿刺作为首选的插管方式,但也 有不少医生提倡首选头静脉,没有重要并发症。
——只有在头静脉过细,难以插入导管或存在畸形径路,导管难以 进入上腔静脉情况下,才选择锁骨下静脉穿刺技术。
9
植入技术
——静脉选择
10
植入技术
——静脉选择
11
植入技术
——静脉选择
12
植入技术
——静脉选择
——右侧头静脉距右房近,中途阻碍较少,易于到达心 腔,而且不会发生因路径长,导线长度不够,以致与起 搏器不能连接现象。
——头静脉紧靠胸大肌,心内导线穿越皮下隧道短,甚 至不需穿越皮下隧道,即可与起搏器相连接。
17
头静脉
植入技术
——静脉选择
➢头静脉插管几乎无并发症(如损伤血管)。
➢正常的静脉压和静脉搏可防止空气进入血循环。
➢用蚊式钳夹起静脉前壁剪一小口,插入导线,拉 紧缝线,防止出血。
24
植入技术
颈内静脉
➢ 导线进入右室或右房合适位置后即用缝线将导线固定在静脉 上,如果血管损伤引起大出血,也可结扎静脉。
——右侧颈内静脉直通上腔静脉,故经此插管很易到达心腔。 ——切开颈内静脉插管法系在早期采用,目前如均采用穿刺技术 ,简易而节约时间。 ——穿刺部位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或稍上方,或该肌后缘中下 1/3交界处,也可在胸锁乳突肌二头之间的三角形间隙内,扪及动 脉搏动处偏外侧进针。
4
设备
植入心脏起搏器需具备一定条件和设备:
➢仪器
✓ X线机:要求X线机具备性能好,能从后前位和侧面观察 心脏影像,带影像增强,电视屏幕,能照相等功能。
✓ 起搏分析仪:起搏分析仪是安装起搏器必不可少的装置, 用手术时的阈值测试,指导医生选择最佳的导线固定部位 ,保证术后起搏器有效工作。
5
设备
安装心脏起搏器需具备一定条件和设备:
18
植入技术
头静脉
➢如头静脉太细,可采用导引钢丝技术
——给予头静脉一个切口,从此口插入一条钢丝,送入扩张 管,套管和导管。
➢改良的技术也可用于双腔起搏
——当一条导管已进入头静脉,容纳不下第二条导管时, 沿第一条导管的一边插入导引钢丝到达锁骨下静脉,然后顺 钢丝再入扩张管,套管和第二条导管。
19
植入技术
22
植入技术
——静脉选择
颈内静脉
➢颈内静脉深埋于胸锁乳突肌下的颈动脉鞘内,鞘 的外侧是颈内静脉,鞘的内侧是颈总动脉,二者 之间稍后方有迷走神经。
23
植入技术
颈内静脉
➢用龙胆紫标记,在锁骨中点上2-3cm处作一3cm 横切口,切口要延长至胸锁乳突肌。
➢仔细分离周围组织,在胸锁乳突肌处寻找颈内静 脉,暴露静脉前壁做一荷包缝合。
——静脉选择
颈外静脉
➢ 颈外静脉位于颈部浅筋膜内,在胸锁乳肌浅表面向下后行, 至该肌后缘距锁骨约0.5cm处进入深筋膜汇入锁骨下静脉。
➢ 用龙胆紫标记,在锁骨中点上2-3cm处作一3cm横切口。
➢ 切开皮肤,分离浅筋膜,在颈阔肌下面即可找到静脉。
——颈外静脉壁薄,容易撕裂损伤,需小心分离。 ——颈外静脉较粗,直径可达10mm,能容纳二条导管。
15
植入技术
——静脉选择
头静脉
➢头 静 脉 粗 细 变 化 较 大 , 约 有 10%-15% 的 病 人 血 管过细,不能插入导管。
➢也有少部分病人血管很粗,可以插进两条导管。
➢有些病人,静脉通过皮下的锁骨下静脉分支进入 颈外静脉系统,难以达到心腔。
16
植入技术
——静脉选择
头静脉
➢首选右侧头静脉,占71%。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技术
1
植入技术发展历史
早年植入起搏器电极均采用开胸心外膜方法,手术 创伤大,技术要求高,给病人带来很大负担。
1965年经静脉植入技术的问世,使起搏器的安装技术 发生巨大变化,手术操作大大简化,使用起搏器的病 人猛增,目前95%的起搏器植入均采用此法。
1979年锁骨下静脉穿刺技术的开始应用,更将起搏系 统的植入技术向前推进一步。
13
植入技术
——静脉选择
头静脉
➢ 头静脉沿着前臂桡侧向躯干部行走,穿入锁骨 的胸骨部近端至胸大肌锁骨附着处,并延续至 胸三角沟腋静脉末端。于三角肌和胸大肌之间 的三角沟纵行。
14
植入技术
——静脉选择
头静脉
➢切开皮肤3-5cm,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和肌肉筋 膜,在两肌肉的夹缝内镶嵌着薄薄的一层脂肪 组织,头静脉即在此内,该处尚伴有一条小动 脉和神经,局部应给予麻醉,小心分离,避免 损伤神经致日后留下神经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