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试题考点1 化学常用计量
化学常用计量

化学常用计量考点1 物质的量、摩尔质量1.物质的量(n):是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计数单位,表示物质的基本单位数目多少的物理量。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2.摩尔质量(M)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
单位:g/mol或g·mol-1。
3.摩尔质量数值等于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Mr)4 .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的关系:物质的质量( m)摩尔质量( M)[温馨提示](1)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具体的粒子,且不能描述宏观物质;(2)1 mol 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的准确数是 0.012 kg 12C 含有的碳原子数,近似数是6.02×1023。
1.(2017·广东学业水平测试T13)常温常压下,单位体积内质量最轻的气体为 ( )A.H2B.CO2C.O2D.空气2.(2013·广东学业水平测试T14)物质的量的单位是( )A.mol B.g·mol-1C.mol·L-1D.mol·L-1·s-13.(2013·广东学业水平测试T11)加热蒸发 NaCl 溶液的过程中,下列物理量保持不变的是( )A.NaCl 溶液的体积 B.NaCl 的质量分数C.NaCl 的物质的量 D. NaCl 的物质的量浓度已知6.02×1023 个 X 气体分子的质量为64 g,则 X 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 A.16g B.32g C.64g/mol D.32g/mol1 mol CuSO4 ·5H2O 含有结晶水的质量为( )A.16g B.18g C.80g D.90g 考点 2 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n) =阿伏加德罗常数(NA )物质的量(n) =1. 12 g 12C 所含碳原子数即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以用N表示。
6.02×1023 是其较为A精确的近似值,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的物质的量为 1 mol。
高考化学练习题:化学常用计量(含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练习题:化学常用计量一.选择题(共11小题)1.(2015•海南)已知丙烷的燃烧热△H=﹣2215kJ•mol﹣1.若一定量的丙烷完全燃烧后生成1.8g水,则放出的热量约为()A.55kJ B.220kJ C.550kJ D.1108kJ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分析:已知丙烷的燃烧热△H=﹣2215kJ•mol﹣1,则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3H8(g)+5O2(g)=3CO2(g)+4H2O(l)△H=﹣2215kJ•mol﹣1,根据生成水的质量计算放出的热量.解答:解:已知丙烷的燃烧热△H=﹣2215kJ•mol﹣1,则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3H8(g)+5O2(g)=3CO2(g)+4H2O(l)△H=﹣2215kJ•mol﹣1,一定量的丙烷完全燃烧后生成1.8g水,则放出的热量约为=55.375kJ≈55kJ;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燃烧热的概念、反应热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燃烧热的概念即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2.(2014•上海)含有砒霜(As2O3)的试样和锌、盐酸混合反应,生成的砷化氢(AsH3)在热玻璃管中完全分解成单质砷和氢气,若砷的质量为1.50mg,则()A.被氧化的砒霜为1.98mg B.分解产生的氢气为0.672mLC.和砒霜反应的锌为3.90mg D.转移的电子总数为6×10﹣5N A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真题集萃.专题:计算题.分析:A.反应中As元素化合价由As2O3中+3价降低为AsH3中﹣3价,砒霜发生还原反应;B.根据n=计算As的物质的量,根据原子守恒进而计算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氢气所处的状态不一定是标准状况;C.电子转移守恒计算参加反应Zn的物质的量,再根据m=nM计算Zn的质量;D.整个过程中,As元素化合价由As2O3中+3价降低为AsH3中﹣3价,AsH3中﹣3价升高为As中0价,据此计算转移电子数目.解答:解:A.反应中As元素化合价由As2O3中+3价降低为AsH3中﹣3价,砒霜发生还原反应,故A错误;B.生成As的物质的量==2×10﹣5mol,根据原子守恒可知分解的AsH3为2×10﹣5mol,由H原子守恒可知生成氢气为=3×10﹣5mol,故标况下,分解产生氢气体积为3×10﹣5mol×22.4L/mol=6.72×10﹣4L=0.672 mL,但氢气所处的状态不一定是标准状况,故其体积不一定是0.672 mL,故B错误;C.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参加反应Zn的物质的量=2×10﹣5mol×[3﹣(﹣3)]÷2=6×10﹣5mol,故参加反应Zn的质量=6×10﹣5mol×65g/mol=3.9×10﹣3g=3.9mg,故C正确;D.整个过程中,As元素化合价由As2O3中+3价降低为AsH3中﹣3价,AsH3中﹣3价升高为As 中0价,故整个过程转移电子总数为2×10﹣5mol×(6+3)×N A mol﹣1=1.8×10﹣4N A,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根据方程式计算、氧化还原反应计算等,注意利用守恒思想进行的计算,B选项为易错点,学生容易忽略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3.(2014•重庆)已知C(s)+H2O(g)═CO(g)+H2(g)△H=akJ•mol﹣12C(s)+O2(g)═2CO(g)△H=﹣220kJ•mol﹣1H﹣H、O=O和O﹣H键的键能分别为436、496和462kJ•mol﹣1,则a为()A.﹣332 B.﹣118 C.+350 D.+130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根据盖斯定律计算水分解反应的焓变,化学反应的焓变△H=H产物﹣H反应物再结合化学键能和物质能量的关系来回答.解答:解:已知①C(s)+H2O(g)═CO(g)+H2(g)△H=akJ•mol﹣1>0,②2C(s)+O2(g)═2CO(g)△H=﹣220kJ•mol﹣1①×2﹣②得:2H2O(g)═O2(g)+2H2(g)△H=(2a+220)kJ•mol﹣1>0,4×462﹣496﹣2×436=2a+220,解得a=+130.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盖斯定律的应用以及化学反应的能量和化学键键能之间的关系,注意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是关键,难度中等.4.(2013•海南)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6C(s)+5H2(g)+3N2(g)+9O2(g)═2C3H5(ONO2)3(l)△H12H2(g)+O2(g)═2H2O(g)△H2C(s)+O2(g)═CO2(g)△H3则反应4C3H5(ONO2)3(l)═12CO2(g)+10H2O(g)+O2(g)+6N2(g)的△H为()A.12△H3+5△H2﹣2△H1B.2△H1﹣5△H2﹣12△H3C.12△H3﹣5△H2﹣2△H1D.△H1﹣5△H2﹣12△H3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热化学方程式.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根据盖斯定律,利用方程式的加减得出C3H5(ONO2)3分解成CO2、N2、H2O、O2的化学方程式,其反应热也要相应的加减,从而得出其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解答:解:已知:①6C(s)+5H2(g)+3N2(g)+9O2(g)═2C3H5(ONO2)3(l)△H1②2H2(g)+O2(g)═2H2O(g)△H2③C(s)+O2(g)═CO2(g)△H3由盖斯定律:5×②+12×③﹣2×①得:4C3H5(ONO2)3(l)═12CO2(g)+10H2O(g)+O2(g)+6N2(g)△H=12△H3+5△H2﹣2△H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反应热的计算,侧重于盖斯定律应用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准确把握盖斯定律的概念是关键.5.(2012•重庆)向10mL 0.1mol•L﹣1 NH4Al(SO4)2溶液中,滴加等浓度Ba(OH)2溶液x 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10时,溶液中有、Al3+、,且c()>c(Al3+)B.x=10时,溶液中有、、,且c()>c()C.x=30时,溶液中有Ba2+、、OH﹣,且c(OH﹣)<c()D.x=30时,溶液中有Ba2+、Al3+、OH﹣,且c(OH﹣)=c(Ba2+)考点: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当x=10时,NH4Al(SO4)2与Ba(OH)2等物质的量反应,此时OH﹣量不足,OH﹣首先与Al3+反应,与NH4+不反应,所以溶液中有未参加反应的NH4+和部分剩余的Al3+存在,同时SO42﹣也有剩余,但此时不会有AlO2﹣生成,结合铵根离子水解解答;当x=30时,0.001 mol的NH4Al(SO4)2与0.003 mol Ba(OH)2反应,生成0.002 mol BaSO4、0.001 mol AlO2﹣、0.001 mol NH3•H2O,且剩余0.001 mol Ba2+和0.001 mol OH﹣,由于NH3•H2O也是一种碱,存在电离平衡:NH3•H2O⇌NH4++OH﹣,据此判断反应中c(OH﹣)与c(AlO2﹣)、c(Ba2+)的大小关系.解答:解:A、当x=10时,NH4Al(SO4)2与Ba(OH)2等物质的量反应,此时OH﹣量不足,OH﹣首先与Al3+反应,与NH4+不反应,所以溶液中有未参加反应的NH4+和部分剩余的Al3+存在,同时SO42﹣也有剩余,但此时不会有AlO2﹣生成,溶液中c(NH4+)>c(Al3+),故A正确;B、由A中分析可知,溶液中不会有AlO2﹣生成,溶液中有NH4+、Al3+、SO42﹣,参加反应的硫酸根离子为0.001mol,剩余0.001molSO42﹣,溶液中NH4+未参加反应,但溶液中NH4+水解,故c(NH4+)<c(SO42﹣),故B错误;C、当x=30时,0.001 mol的NH4Al(SO4)2与0.003 mol Ba(OH)2反应,生成0.002 mol BaSO4、0.001 mol AlO2﹣、0.001 mol NH3•H2O,且剩余0.001 mol Ba2+和0.001 mol OH﹣,由于NH3•H2O也是一种碱,存在电离平衡:NH3•H2O⇌NH4++OH﹣,使得溶液中c(OH﹣)大于0.001 mol,故c(OH ﹣)>c(AlO2﹣),故C错误;D、由C中分析可知,溶液中含有Ba2+、AlO2﹣、OH﹣,其中溶液中c(OH﹣)大于0.001 mol,含有0.001 mol Ba2+,c(OH﹣)>c(Ba2+),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过量计算等,难度中等,清楚氢氧根离子与铵根离子、铝离子反应的先后顺序是解题的关键.6.(2011•江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00molNaCl中含有6.02×1023个NaCl分子B.1.00molNaCl中,所有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6.02×1023C.欲配置1.00L,1.00mol.L﹣1的NaCl溶液,可将58.5gNaCl溶于1.00L水中D.电解58.5g熔融的NaCl,能产生22.4L氯气(标准状况)、23.0g金属钠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分析:根据物质的构成、离子的电子排布来分析微粒的物质的量,并根据溶液的配制来分析溶液的体积,利用电解反应中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来计算电解产物的量即可解答.解答:解:A、因NaCl为离子化合物,则不存在NaCl分子,故A错误;B、因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电子稳定结构,则最外层电子的物质的量为8mol,其电子总数为8×6.02×1023,故B正确;C、欲配置1.00L,1.00mol.L﹣1的NaCl溶液,可将58.5g NaCl溶于适量水中,配成1L溶液,而不是溶于1L的水中,故C错误;D、NaCl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电解58.5g熔融的NaCl,能产生0.5mol×22.4L/mol=11.2L氯气(标准状况),而不是22.4L氯气,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的计算,明确物质的构成、电子排布、溶液的配制,电解等知识点来解答,学生熟悉物质的量的计算、利用原子守恒来判断电解产物的物质的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2011•上海)氯元素在自然界有35Cl和37Cl两种同位素,在计算式34.969×75.77%+36.966×24.23%=35.453中()A.75.77%表示35Cl的质量分数B.24.23%表示35Cl的丰度C.35.453表示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D.36.966表示37Cl的质量数考点:相对原子质量及其计算;同位素及其应用;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分析:本题考查相对原子质量的求法,涉及到下列几个概念:同位素、丰度、质量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等.解答:解:A、75.77%表示35Cl的丰度,不是质量分数,故A错误;B、24.23%表示37Cl的丰度,不是35Cl的丰度,故B错误;C、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用两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乘以各自的丰度,故C正确;D、36.966表示37Cl的相对原子质量,不是37Cl的质量数,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需要学生对于某些容易混淆的基本概念有准确的理解,体现了高考立足于基础知识的特点.8.(2011•四川)25℃和101kpa时,乙烷、乙炔和丙烯组成的混合烃32mL与过量氧气混合并完全燃烧,除去水蒸气,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强,气体的总体积缩小了72mL,原混合烃中乙炔的体积分数为()A.12.5% B.25% C.50% D.75%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专题:压轴题;计算题;差量法.分析:根据有机物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析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利用气体体积缩小了72mL及混合气体的体积来列等式计算出乙炔的体积,最后计算乙炔的体积分数.解答:解:由乙烷、乙炔和丙烯燃烧的方程式可知,除去水蒸气,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强,C2H6+O2=2CO2+3H2O△V1 2 2.5C2H2+O2=2CO2+H2O△V1 2 1.5C3H6+O2=3CO2+3H2O△V1 3 2.5则C2H6和C3H6反应后体积缩小的量是相同的,故可将两者看成是一种物质即可,设C2H6和C3H6一共为xmL,C2H2为ymL,则有,解得y=8mL,混合烃中乙炔的体积分数为,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有机物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体积分数的计算,明确气体体积缩小的量及将乙烷和丙烯看成一种物质是解答的关键.9.(2011•上海)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i)I2(g)+H2(g)⇌2HI(g)+9.48kJ(ii)I2(S)+H2(g)⇌2HI(g)﹣26.48kJ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254g I2(g)中通入2gH2(g),反应放热9.48 kJB.1 mol固态碘与1 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 kJC.反应(Ⅰ)的产物比反应(Ⅱ)的产物稳定D.反应(Ⅱ)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Ⅰ)的反应物总能量低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该反应是可逆反应,所以不能进行完全;B、根据盖斯定律,(Ⅰ)﹣(Ⅱ)得I2(g)=I2(S)+35.96kJ;C、反应(Ⅰ)、反应(Ⅱ)的产物都是HI(g);D、对于同一物质,固态物质的能量比气态物质能量低.解答:解:A.因为是可逆反应,所以不能进行完全,放热小于9.48kJ,故A错误;B.由盖斯定律知(Ⅰ)﹣(Ⅱ)得I2(g)=I2(S)+35.96kJ,故1 mol固态碘与1 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35.96kJ,故B错误;C.反应(Ⅰ)、反应(Ⅱ)的产物都是HI(g),状态相同,稳定性一样,故C错误;D.对于同一物质,固态物质的能量比气态物质能量低,故反应(Ⅱ)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Ⅰ)的反应物总能量低,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对于热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可逆反应特点、物质状态与能量关系等,难度不大,注意题目中“+”表示放热,“﹣”表示吸热.10.(2010•湖北)一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0.25g磷消耗掉314mL氯气(标准状况),则产物中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A.3:1 B.5:3 C.2:3 D.1:2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专题:压轴题;十字交叉法.分析:根据n=计算磷的物质的量,根据n=计算氯气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产物中n(Cl):n(P)的值,据此利用十字交叉法计算产物中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解答:解析:参加反应的P和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74.因此产物中n(Cl):n(P)=(1.74×2):1=3.48:1,则:即产物中PCl3和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1.52:0.48≈3:1,故选A.点评:考查化学有关计算,难度中等,本题采取十字交叉法解答,可以利用列方程计算产物中PCl3和PCl5的物质的量.11.(2010•海南)把V L含有MgS04和K2S04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含a mol NaOH的溶液,恰好使镁离子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另一份加入含b mol BaCl2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为硫酸钡.则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为()A.mol•L﹣1B.mol•L﹣1C.mol•L﹣1D.mol•L﹣1考点: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分析:根据两等份中一份加氢氧化钠时发生Mg2++2OH﹣=Mg(OH)2↓,另一份加BaCl2的溶液发生Ba2++SO42﹣=BaSO4↓,且两个反应中使镁离子、硫酸根离子完全转化为沉淀,利用物质的物质的量代入离子方程式来计算Mg2+和SO42﹣的物质的量,然后计算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解答:解:设每份中镁离子的物质的量为x,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y,则由Mg2++2OH﹣=Mg(OH)2↓可知,1 2x amol,解得x=0.5amol,由Ba2++SO42﹣=BaSO4↓可知,1 1bmol y,解得y=bmol,忽略溶液中的H+和OH﹣由电荷守恒知,b×2=c(K+)+0.5a×2,溶液中K+的物质的量为(b﹣0.5a)×2mol=(2b﹣a)mol,又由于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则原溶液中的K+的物质的量为2(2b﹣a)mol,则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为=mol•L﹣1,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离子方程式进行计算,学生应明确信息中恰好使离子转化为沉淀,然后利用离子之间的反应、电荷守恒、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即可解答.。
2013高考一轮复习攻略:化学中常用计量盘点

固体和液体也有摩尔体积,但一般没有相同的数值。标准状况(0℃,1.01×105Pa)不同于通常状况(25℃,1.01×105Pa)。
①同TP:V1/V2=n1/n2②同TV:P1/P2=n1/n2③同T:M1/M2=/
④同TPm:V1/V2=M2/M1⑤同TVm:P1/P2=M2/M1⑥同T:P1/P2=M2/M1
2.解题时要特别注意所给的条件,求什么粒子数,审题要仔细,这种题型高考年年考,但失分者依然较多,主要失误在审题不够仔细。审题时应注意如下细节:
(1)物质的状态:水在标准状况下时为液态或固态;SO3在标准状况下为固态,常温常压下为液态;在标准状况下,碳原子数大于4而小于16的烃为液态,大于等于16的烃为固态。
(2)某些物质的分子中的原子个数,如惰性气体、臭氧(O3)、白磷(P4)等。
(3)一些物质结构中化学键的数目,如SiO2(Si-O四键)、Si、P4(6个P-P键)等。
(4)特别物质的摩尔质量,如D2O,T2O,18O2等。
(5)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求算转移电子数,如Na2O2+H2O、电解Cu(NO3)2溶液等。
mgb
ngxx=bn/m,结对照选项b、m、n的组合方式,只有A符合。
例3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1998年全国高考题)
A.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
B.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
C.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
D.同温同体积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
2013年高考第二轮复习化学浙江版化学常用计量专题升级训练卷(附答案).pdf

专题升级训练1 化学常用计量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氯的原子序数是17,35Cl是氯的一种同位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5Cl原子中质子数为18 B. mol的1H35Cl分子所含中子数约为6.02×1023 C.3.5 g35Cl2气体的体积为1.12 L D.35Cl2气体的摩尔质量为70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 mol 氧气中含有12.04×1023个氧原子,在标准状况下占有体积22.4 L B.1 mol臭氧和1.5 mol氧气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 C.等体积、浓度均为1 mol·L-1的硫酸和醋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数之比为2∶1 D.把200 mL 3 mol·L-1的BaCl2溶液跟100 mL 3 mol·L-1的KCl溶液混合后,溶液中c(Cl-)约为5 mol·L-1 3.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在反应KIO3+6HI===KI+3I2+3H2O中,每生成3 mol I2转移的电子数为6NA ②35.5 g Cl2中含有共价键数为NA ③0.44 g C3H8中含有的共价键总数目为0.1NA ④24 g镁的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为NA ⑤6.4 g的S2和S8混合物中,含硫原子总数为0.2NA ⑥在常温常压下,1 mol甲烷分子所含质子数为10NA ⑦1 mol冰醋酸和1 mol乙醇在加热和浓硫酸存在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的水分子数为NA A.③⑤⑥ B.②③④⑤C.②④⑥⑦ D.①②③④ 4.(2012杭州一检,12)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6 g铁粉在0.1 mol氯气中充分燃烧,转移电子数为0.3NA B.常温常压下,1 mol氦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4NA . 5.常温下,向0.25 mol·L-1的硫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氢氧化钡溶液,生成沉淀的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O、B、C、D分别表示实验不同时刻的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201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考点研习训练 1-1-2 化学常用计量.pdf

201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研习训练:1-1-2 化学常用计量 1.(2012年高考江苏卷)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0.1 mol 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 NA B.常温常压下,18 g H2O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 NA C.标准状况下,11.2 L CH3CH2OH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0.5 NA D.常温常压下,2.24 L CO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0.1 NA 解析:A项中,0.1 mol氯气溶于水,仅有少量Cl2与水反应,转移的电子数远小于0.1 NA,故A错。
B项中,n(H2O)==1 mol,含有3 mol原子,故B正确。
C项中,在标准状况下,CH3CH2OH为液态,故C错。
D项中,常温常压下2.24 L CO和CO2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等于0.1 mol,故D错。
答案:B 2.(2012年石家庄模拟)在(NH4)2Fe(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100 mL 1 mol/L的Ba(OH)2溶液,把所得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的固体质量不可能是( ) A.35.3 g B.33.5 g C.32.3 g D.11.3 g 解析:100 mL 1 mol/L Ba(OH)2溶液与足量(NH4)2Fe(SO4)2溶液反应,将所得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的固体质量最大值为0.1 mol BaSO4与0.1 mol Fe(OH)3的质量之和即34 g,故A不可能。
答案:A 3.(2012年高考海南卷)将0.195 g锌粉加入到20.0 mL的0.100 mol·L-1MO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则还原产物可能是( ) A.M B.M2+ C.M3+ D.MO2+解析:根据电子得失守恒解答。
锌粉的物质的量为0.003 mol,完全反应后失电子0.006mol,若M的化合价由+5变为x,则(5-x)×0.020 0 L×0.100 mol·L-1=0.006 mol,可得x=+2。
河北省邯郸市馆陶一中2013高考二轮专题复习01化学常用计量(真题回顾)

考点搜索考纲要求: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考纲解读:对于阿伏伽德罗常数常考查一定质量、体积或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溶液中所含微粒数的多少,或特定反应中转移电子数的多少;对于以物质的量浓度为中心的计算,常考查确定溶质的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容量瓶的使用及误差分析。
阿伏伽德罗常数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常涉及相似概念区分、物质的微观结构、反应特点、特殊物质等内容,考查的知识范围较大,而且陷阱较多,需要做题时谨慎、细心。
因为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是高中化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化学中的计算题多与本部分知识有关,掌握好本部分知识是解决化学计算题的前提。
注意问题:(1)物质的量只规定了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但并没规定粒子种类,所以,使用摩尔时应注明所指粒子是哪种。
(2)标准状况下,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L (或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摩尔体积约是22.4L ·mol -1)。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只与气体物质的量有关,而与气体分子的种类无关。
同温同压下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相等,但未必等于22.4L 。
(3)从溶液中取出一部分,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计算公式: c 浓• V 浓 =c 稀• V 稀 2、以物质的量浓度为中心的计算 (1)VN N MV m V n c A ===(V 代表溶液的体积);10001000100SS c MMρρω+==(ρ代表密度,单位g/cm 3,ω代表质量分数,S 代表溶解度); (2)1体积水中溶解VL 气体,气体摩尔质量为M ,所得溶液密度为ρg/cm 3,则有:100022400Vc MV ρ=+;注意问题:①正确判断溶液的溶质:可以和水发生反应的物质,一般溶质为反应后的生成物,如Na 2O 溶于水,溶质为NaOH ;含有结晶水的物质,结晶水不作为溶质,但可作为溶剂,如CuSO 4·5H 2O 溶于水,溶质为CuSO 4;对于一些特殊的物质如NH3,虽然溶于水后溶质为NH 3·H 2O ,但计算浓度时仍按NH 3为溶质计算。
考点1化学常用计量 (3).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可返回目录。
考点1 化学常用计量一、选择题1.(2012·福建高考·6)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易燃试剂与强氧化性试剂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B.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C.在50 mL量筒中配制0.100 0 mol·L-1碳酸钠溶液D.金属钠着火时,用细沙覆盖灭火【解析】选C。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用的基本仪器是容量瓶。
2.(2012·福建高考·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5 mol O3与11.2 L O2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B.25 ℃与60 ℃时,水的pH相等C.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所消耗的n(NaOH)相等D.2SO2(g)+O2(g)2SO3(g)和4SO2(g)+2O2(g)4SO3(g)的ΔH相等【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明确以下几点:V计算物质的量时应注意:必须是气体,必须在标准状况下。
(1)根据n=22.4L/mol(2)温度对水的电离平衡及pH的影响:温度越高越电离。
(3)ΔH与化学计量数的对应关系:成正比。
(4)恰好中和是指酸碱恰好完全反应。
【解析】选C。
因为不知道11.2 L O2是否是处于标准状况下,所以无法计算其物质的量,A选项错误;由于水的电离过程吸热,所以升高温度,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c(H+)增大,pH减小,B选项错误;盐酸和醋酸都是一元酸,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这两种酸的物质的量相同,完全反应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C选项正确;反应热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化学计量数加倍,ΔH也应加倍,D选项错误。
3.(2012·山东高考·8)下列与含氯化合物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HClO是弱酸,所以NaClO是弱电解质B.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C.HCl溶液和NaCl溶液均通过离子导电,所以HCl和NaCl均是离子化合物D.电解NaCl溶液得到22.4 L H2(标准状况),理论上需要转移N A个电子(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区别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强、弱电解质的不同。
2013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1单元第3讲 化学常用计量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
课时
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
1
1.知道摩尔(mol)、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 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的涵义。2.能根据物质 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物 质的质量、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之间的相互 关系进行有关计算。3.能正确解答阿伏加德 罗常数及阿伏加德罗定律与物质的组成、 结构及重要反应综合应用题。
1. 物质的量:
mol
4
★★★应注意的问题:
1、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而摩尔是它的单位;
2、物质的量是专有名词,应整体理解,不能理解 为物质的数量和物质的质量; 3、阿伏加德罗常数(NA)是个真实值,而6.02×1023仅是 NA的近似值;
4、使用物质的量只适于表示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如分
子、离子、电子… )以及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如
23
推出:V(甲)=V(乙) 体验2 在两个密封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 相等的甲、乙两种气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 均相同,试根据甲、乙的摩尔质量(M)的关系, 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若M(甲)>M(乙),则分子数:甲>乙 n(甲)<n(乙) B.若M(甲)<M(乙),则气体摩尔体积:甲>乙 C.若M(甲)<M(乙),则气体压强:甲>乙 D.若M(甲)>M(乙),则气体体积:甲<乙
17
考点二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应用
1.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概念剖析 (1)四个要点: ①温度:0℃;②压强:101K Pa;③1 mol物 质;④对象:气体(包括混合气体)。 (2)1 mol气体在非标准状况下,其体积不一定 为22.4 L。 (3)22.4 L是近似值。 2.气体摩尔体积大小的影响因素 决定气体摩尔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气体分 子间的平均距离。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温度、压 18 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1 化学常用计量1.(2013·上海化学·15)N A 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
已知C 2H 4和C 3H 6的混合物的质量为ag ,则该混合物A.所含公用电子对书目为(a/7+1)N AB.所含碳氢键数目为aN A /7C.燃烧时消耗的O 2一定是33.6a/14LD.所含原子总数为aN A /14【答案】B【解析】1个C2H4分子中含共用电子对数目为6对,碳氢键数目为4个,1个C3H6分子中含共用电子对数目为9对,碳氢键数目为6个,则A 错误(应该为3aNA/14);B 正确;C 项没有给氧气的状态,D 项含原子总数为3aNA/14,因此选B 。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2. (2013·新课标卷Ⅱ·9)N 0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0L1.0mo1·L -1的NaAlO 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0B.12g 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0.5N 0C. 25℃时pH=13的NaOH 溶液中含有OH 一的数目为0.1 N 0D. 1mol 的羟基与1 mot 的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均为9 N 0解析:考察阿伏加德罗常数问题。
A 项,溶质NaAlO 2和溶剂H 2O 中都含有O 原子;B 项,12g 石墨烯含有No 个C 原子,每一个C 原子为三个六边形共用,每一个六边形含有2个C原子,共有1No ×12=0.5No ,B 正确。
C 项,缺乏体积;D 项,1mol 的羟基含有9No 个电子,但1 mol 的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为10No 。
选择B 。
3.(2013·广东理综·9)设n A 为阿佛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常温常压下,8gO 2含有4n A 个电子B .1L0.1molL-1的氨水中有n A 个NH 4+C .标准状况下,22.4L 盐酸含有n A 个HCl 分子D .1molNa 被完全氧化生成Na 2O 2,失去个2n A 电子解析:1个O 2分子含有的电子数为16个,8gO 2的物质的量为0.25mol ,所以8gO 2含有的电子数为0.25 mol ×16=4 mol ,A 正确;一水合氨为部分电离的弱电解质,所以1L1 mol/L的氨水中NH 4+的数目会小于n A 个,B 错误;标准状况下,盐酸为液态混合物,无法换算(或氯化氢为强电解质,盐酸溶液中不存在氯化氢分子),C 错误;1 mol Na 完全氧化为Na 2O 2转移的电子数为1 mol ,即失去的电子数为n A 个,D 错误。
答案:A命题意图:阿伏伽德罗常数4.(2013·江苏化学·7)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L1mol·L -1的NaClO 溶液中含有ClO -的数目为N AB.78g 苯含有C =C 双键的数目为3N AC.常温常压下,14g 由N 2与CO 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 AD.标准状况下,6.72L NO 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 A【参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中一些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
A.ClO -水解,ClO -数目小于N A 。
B.苯中事实上没有真正的双键,而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
C.相对分子质量皆为28的CO和N2混合气体,因分子中碳原子数目一样为二个,故为N A。
D.6.72L即0.3molNO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N A。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灵活应用各种知识,尤其基本概念与理论中元素守恒、化学键问题、晶体结构问题、氧化还原中电子转移问题、可逆反应问题及物质的量计算中一些特殊物质的状态等。
【备考提示】结合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 A,判断一定量的物质所含有的某种粒子数目的多少,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在近几年的各种高考试题中保持了相当强的连续性。
这种题型所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在备考复习时应多加注意,强化训练,并在平时的复习中注意知识的积累和总结。
5、(2013·广西理综·8)下列关于同温同压下的两种气体12C18O和14N2的判断正确的是A.体积相等时密度相等B.原子数相等时具有的中子数相等C.体积相等时具有的电子数相等D.质量相等时具有的质子数相等【答案】C可知体积相同时,密度不同、中子数不同、电子数相同;质量相同时质子数不同。
6. (2013·安徽理综·7)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中催化剂,能在室温下高效催化空气中甲醛的氧化,其反应如下:HCHO+O2催化剂CO2+H2O。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CO2分子中的化学键为非极性键C.HCHO分子中既含α键又含π键D.每生成1.8gH2O消耗2.24L O2【答案】C【解析】A、该反应在室温下可以进行,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错误;B、二氧化碳结构为==,为极性键,错误;C、甲醛中,含有碳氧双键,故期中既含有σ键又含有π键,O C O正确;D、氧气的体积,并没有标明状况,故不一定为2.24L,错误。
【考点定位】以除甲醛气体为新的情境,考查了化学反应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涉及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分子结构、化学键以及气体的体积等相关知识。
7.(2013·江苏化学·18)(12分)硫酸镍铵[(NH4)xNiy(SO4)m·nH2O]可用于电镀、印刷等领域。
某同学为测定硫酸镍铵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准确称取2.3350g样品,配制成100.00mL溶液A;②准确量取25.00 mL 溶液A,用0.04000 mol·L-1 的EDTA(Na2H2Y)标准溶液滴定其中的Ni2+(离子方程式为Ni2++H2Y2-=NiY2-+2H+),消耗EDTA标准溶液31.25mL;③另取25.00 mL溶液A,加足量的NaOH溶液并充分加热,生成NH356.00mL(标准状况)。
(1)若滴定管在使用前未用EDTA标准溶液润洗,测得的Ni2+含量将 (填“偏高”、或“偏低”或“不变”)。
(2)氨气常用检验,现象是。
(3)通过计算确定银硫酸镍铵的化学式(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12分)(1)偏高 (2)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颜色由红变蓝(3)n(Ni 2+)=0.04000mol·L -1×31.25 mL×10-3L·mL -1=1.250×10-3moln(NH 4+)=56. 00 mL×10-3 L·mL -122. 4 L·mol -1 =2.500×10-3moln(SO 42-)=2n(Ni 2+)+n(NH 4+)2 =2×1. 25×10-3 mol+2. 500×10-3 mol 2=2.500×10-3mol m(Ni 2+)=59g·mol -1×1.250×10-3mol =0.07375gm(NH 4+)=18g·mol -1×2.500×10-3mol =0.04500gm(SO 42-)=96g·mol -1×2.500×10-3mol =0.2400gn(H 2O)=2. 3350 g×25. 00 mL 100. 00 mL -0. 07375 g-0. 04500 g-0. 2400 g 18 g·mol -1=1.250×10-2mol x:y:m:n =n(NH 4+):n(Ni 2+):n(SO 42-):n(H 2O)=2:1:2:10硫酸镍铵的化学式为(NH 4)2Ni(SO 4)2·10H 2O【解析】本题属于物质组成分析与化学综合计算题。
利用电符守恒计算n(SO 42-),利用质量守恒计算n(H 2O)。
8、(2013·浙江理综·26)氢能源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
现有两种可产生H 2的化合物甲和乙。
将6.00 g 甲加热至完全分解,只得到一种短周期元素的金属单质和6.72 LH 2(已折算成标准状况)。
甲与水反应也能产生H 2,同时还产生一种白色沉淀物,该白色沉淀可溶于NaOH 溶液。
化合物乙在催化剂存在下可分解得到H 2和另一种单质气体丙,丙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为1.25 g/L 。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的化学式是_________;乙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
(2)甲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体丙与金属镁反应的产物是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4)乙在加热条件下与CuO 反应可生成Cu 和气体丙,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有人提出产物Cu 中可能还含有Cu 2O ,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Cu 2O+2H +==Cu+Cu 2++H 2O )(5)甲与乙之间_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发生反应产生H 2,判断理由是________。
【解析】“单质气体丙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为1.25 g/L ”——丙为N 2,化合物乙分解得到H 2和N 2,化合物乙为NH 4H ,NH 4H 有NH 4+和H —构成的离子化合物。
6.00 g 化合物甲分解得到短周期元素的金属单质和0.3 molH 2,而短周期元素的金属单质的质量为5.4 g ;化合物甲与水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可溶于NaOH 溶液,说明该沉淀可能是Al(OH)3,进而可判定化合物甲为AlH 3。
涉及的反应为: a.甲、乙受热分解:2AlH 3 =======2Al+3H 2↑ 2NH 4H=========N 2↑+5H 2↑ b.甲与水反应: 2AlH 3+6H 2O==2Al(OH)3+6H 2↑c. 2NH 4H+5CuO======5Cu+ N 2↑+5H 2Od. 化合物甲与乙可能发生的反应:2AlH 3+ 2NH 4H ======2Al+N 2↑+8H 2↑化合物甲和乙的组成中都含—1价H ,—1价H 还原性很强,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H 2;且2Al +3化合价降低6,2NH 4H 中8H +1化合价降低8,化合价共降低14;2AlH 3中6H —1和2NH 4H中2H —化合价升高8,2NH 4H 中2N —3化合价升高6,化合价共升高14。
NH 4H 电子式:△ 催化剂 △ △第(4)题的实验设计是1992年全国高考题的再现:Cu+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和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