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专题1 常用化学计量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物质的量

第一单元常用化学计量第一单元│知识框图内容特点1.物质的量是一种以“堆量”计量微观粒子的物理量,不仅难以理解,而且其涉及的知识面也很广泛。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物质的量的计量标准,有关它的判断是历年高考题的热点。
2.摩尔质量是在物质的量概念建立的基础上,连接微粒数目和物质质量的一个物理量,从定量角度了解或计算实验或反应中各物质的量的关系。
3.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是22.4 L·mol-1,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特例。
4.物质的量浓度是便于了解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的存在数量的物理量,以此可以了解溶液中离子的量的关系。
5.本单元的重点是物质的量、质量、气体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及其他物理量之间的换算关系,这部分也是高考计算类命题的核心。
第1讲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考纲导学要点探究探究点一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知识梳理】一、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一个表示含有____________粒子集合体的物理量,它的符号是___,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简称摩,符号是_____ )。
物质的量适用于微观粒子,如原子、分子、_______、________、电子、质子、中子等。
2.阿伏加德罗常数:国际上规定,1 mol粒子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 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符号为________,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
3.关系式:物质所含粒子数目(N)、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 A)三者之间的关系式:_______。
二、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____________。
符号为____,单位为__________ (或_______)。
表达式:M=____。
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时,在数值上与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相等。
【要点深化】1.洞悉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误区 (1)状况条件在对气体的体积与物质的量关系考查时,题目经常给出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或不指明温度和压强等,要特别注意。
(新高考)2022版高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一 化学计量 第1讲 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教案

第1讲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考试要点核心素养1.了解物质的量(n)及其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M)、气体摩尔体积(V m)的含义。
2.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N A)的含义。
3.能根据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物质的量、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认识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的重要工具,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在有关物质的量计算过程中,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计算的方法,建立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等题目解答的模型。
一、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1.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1)概念间的关系(2)物质的量的规范表示方法如:1molFe、1molO2、1molNa+。
2.摩尔质量{含义:⑤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单位:⑥g·mol-1表达式:M=⑦MM常用数值:以⑧g·mol-1为单位时,任何粒子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都等于该粒子的⑨相对分子(原子)质量计算方法:a.标准密度法:M=⑩M×22.4L·mol-1b.气体的相对密度(M=M1M2)法:M1M2=M Mc.公式法:M=M MMd.微粒质量法:M=M M A·MM[质量为M(单位为g)的微粒中含粒子M个,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M A]e.分数法:M=M1×M%+M2×M%+……(M%、M%……指混合物中各成分的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二、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1.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2.气体摩尔体积思考 a.NO2(N2O4)、HF、SO3在标准状况下不是(填“是”“不是”或“不一定是”,下同)气体;SiF 4在标准状况下是气体。
b.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是22.4L·mol-1;气体摩尔体积是22.4L·mol-1时,气体所处的状况不一定是标准状况。
高考化学知识点考点总结:常用化学计量

考点22 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1.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意义是表示含有一定量数目的粒子的集体。
符号为:n ,单位为:摩尔(mol )。
(2)物质的量的基准(N A ):以0.012kg 12C 所含的碳原子数即阿伏加德罗常数作为物质的量的基准。
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N A ,其近似值为6.02×1023 mol -12.摩尔质量(M )1摩尔物质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摩尔质量,单位是g/mol 。
1mol 任何物质均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但由于不同粒子的质量不同,因此,1 mol 不同物质的质量也不同;12C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而12 g 12C 所含的碳原子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即1 mol 12C 的质量为12g 。
同理可推出1 mol 其他物质的质量。
3.关系式:n =A N N ;n =M m [例1]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1mol 食盐含有6.02×1023个分子B.Mg 的摩尔质量为24C.1mol 水中含有2mol 氢和1mol 氧D.1molNe 含有6.02×1024个电子[解析] NaCl 为离子化合物,其结构中无分子,且食盐为宏观物质,不可用mol 来描述,故A 不正确;Mg 的摩尔质量为24g/mol ,单位不对,故B 不正确;C 中对1mol 水的组成的描述不正确,应为:1mol 水中含有2mol 氢原子和1mol 氧原子;故答案为D 。
[答案]D特别提醒:1.摩尔只能描述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和电子等肉眼看不到、无法直接称量的化学微粒,不能描述宏观物质。
如1mol 麦粒、1mol 电荷、1mol 元素的描述都是错误的。
2.使用摩尔作单位时,应该用化学式(符号)指明粒子的种类。
如1mol 水(不正确)和1molH 2O (正确);1mol 食盐(不正确)和1molNaCl(正确)3.语言过于绝对。
高考化学复习专题一: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总结归纳

精心整理专题一: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知识点一: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以及阿伏伽德罗常数(考点,易错点)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注意任何粒子)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注意任何粒子)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注意单位)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 A5.摩尔质量(M)(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 或 g.mol-1(3)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 n = m/M )例1: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H2的摩尔质量是2 gB.1 mol氧的质量是C.氧气的摩尔质量是32 g·mol-1D.2 g H2含6.02×10变式练习1.标准状况下有①0.112 L水②0.5N A个HCl氦气⑥6.02×10232.含0.4 mol Al2(SO4)3的溶液中,含、“<”或“=”)3.(1)1 mol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氢原子。
(2)水所含氢原子数相同。
4. 5 K下呈现超导性。
据报道,该晶体的化学式为Na0.35CoO2·12.2 g该晶体中含氧原子数__________,氢原5.用N A()。
A2N AB.28 g2N AC.常温常压下,92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 AD.常温常压下,22.4 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知识点二:气体摩尔体积与阿伏伽德罗定律(考点,重点,易错点)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3.标准状况下, Vm = 22.4 L/mol4. 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的任何气体,含有数目的分子(或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
专题一常用化学计量

误D项。,铁D片.投23入5浓gH核2S素O 49223中5U会发发生生钝裂化变,D反项应错误 :9223。5U 10n S9308r X1534e6+1 n0,10净产生的中子 n(10)数为10NA
答案 B A项,分散系中胶体微粒数小于NA,故A错误;由电荷守恒知c(CH3COO-)+c(OH-)=c(Na+)+
5.( 课标Ⅱ,10,6分,0.537)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能发生歧化反应,也可能都被氧化或都被还原;D项,注意标准状况下CCl4是液体,不符合气体摩
尔体积A的.使60用g条丙件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10NA
答案 A 在反应 KClO3+6HCl KCl+3Cl2↑+3H2O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既有升高,又有降
专题一常用化学计量
五年高考
A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
考点一 物质的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 1.( 课标Ⅱ,11,6分)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常温常压下,124 g P4中所含P—P键数目为4NA B.100 mL 1 mol·L-1 FeCl3溶液中所含Fe3+NA C.标准状况下,11.2 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A D.密闭容器中,2 mol SO2和1 mol 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A
下列叙答述正案确的C是 (1个丙) 醇分子中含有11个共价键,则60 g即1 mol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11NA,A
常涉及He、Ne等单原子分子,Cl2、N2、O2、H2等双原子分子,及O3、P4、18O2、D2O、Na2O2
专题一 常用化学计量

栏目索引
对比突破 浓硫酸与水混合时,因浓硫酸密度大,且腐蚀性强,为防止其溅出,应采取“酸入水”的 混合方式,同时不停搅拌。乙醇与浓硫酸混合时亦是如此。 3.(2012天津综,4,6分)完成下列实验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夹持装置已略去)正确的是 ( )
A
B
C
D
实
用CCl4提取
验 溴水中的Br2
除去乙醇 中的苯酚
栏目索引
栏目索引
解析 由图中信息可知,x是H、y是C、z是N、d是O、e是Na、f是Al、g是S、h是Cl。
(2)O2-、Na+的半径大小为r(O2-)>r(Na+);Cl比S非金属性强,对应的最高价含氧酸酸性:HClO4>
H2SO4。
(3)符合题意的化合物有NH3、H2O2、C2H2、HCHO等,写出其电子式即可。
解题关键
①熟悉有关公式n= N NA
、n= Mm 、n= VVm ;②掌握单烯烃的通式为CnH2n;③铁与硝酸
反应产物的情况;④标准状况下常见物质的聚集状态。
易错警示 A项中学生没有注意到两种气体分子的最简式相同;B项中学生大多将注意力放到 了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忽略了可逆反应的特点;C项中,只要注意到“过量”二字,就可知Fe转化 为Fe3+;D项易忽略标准状况和物质状态的关系。
B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考点一 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
1.(2019浙江4月选考,19,2分)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1 mol CH2 CH2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6NA B.500 mL 0.5 mol·L-1的NaCl溶液中微粒数大于0.5NA C.30 g HCHO与CH3COOH混合物中含C原子数为NA D.2.3 g Na与O2完全反应,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介于0.1NA和0.2NA之间
高三化学复习专题 常用化学计量

高三化学复习专题一——常用化学计量预习案命题:阚蜀相 冷术华 日期:2014、3、12时间:30分钟 编号:012【考纲要求】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掌握化学常用计量方法。
1.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并能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2.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3.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4.了解溶液的组成。
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考查形式】有一道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正确与否判断选择题,多地高考试题中保持了相当强的连续性,涉及的范围较大。
其他如物质的量浓度等分布在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上考查。
【过程方法】要注意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条件、要注意物质的状态、要注意物质的组成形式、要注意晶体的结构、要注意微粒的种类、要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与元素价态的变化、要注意可逆过程或化学平衡等等。
【重点知识整合】 【考点1】关于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的相互关系特别提醒:1.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需注意的问题(1) “一个中心”:以物质的量为中心。
(2) “两个前提”:在应用V m =22.4 L·mol -1时,一定要有“标准状况”和“气体及其状态”两个前提条件(混合气体也适用)。
(3) “三个关系”: ①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与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原子、电子等)间的关系; ②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间的关系;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③“强、弱、非”电解质与溶质粒子(分子或离子)数之间的关系。
(4)“四个无关”:物质的量、质量、粒子数的多少均与温度、压强的高低无关;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与所取该溶液的体积多少无关(但溶质粒子数的多少与溶液体积有关)。
【针对练习】1.(2012·上海)工业上将氨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过铂-铑合金网发生氨氧化反应,若有标准状况下VL 氨气完全反应,并转移n 个电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可表示为( )A .5V 11.2nB .11.2n 5VC .5n 22.4VD .5V22.4n 2.(2012·广东)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下,4g CH 4含N A 个C —H 共价键B .1 mol Fe 与足量稀HNO 3反应,转移个2N A 个电子C .1L 0.1 mol/L NaHCO 3溶液中含有0.1N A 个HCO 3—D .常温常压下,22.4L 的NO 2和CO 2混合气体含有2N A 个O 原子3.(2012·海南)将0.195g 锌粉加入到20.0mL 的0.100 mol·L -1MO 2+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则还原产物可能是( )A .MB .M 2+C .M 3+D .MO 2+【考点2】阿伏加德罗定律1.内容: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完整版)专题1 常用化学计量

2018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 常用化学计量(必修1)Ⅰ—阿伏伽德罗常数和物质的量1。
[2018全国卷Ⅰ—10]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6.25g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
1N AB。
22。
4L(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 AC。
92。
0g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1。
0 N AD。
1.0molCH4与Cl2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CH3Cl分子数为1.0 N A【答案】B【解析】A。
16.25g氯化铁的物质的量是16.25g÷162.5g/mol=0。
1mol,由于氯化铁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时,只有部分水解,且氢氧化铁胶粒是分子的集合体,因此水解生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远小于0。
1 N A,A错误;B。
标准状况下22.4L氩气的物质的量是1mol,氩气分子是单原子分子,氩原子中有18个质子,故。
标准状况下22。
4L氩气的含有的质子数是18 N A,B正确;C。
丙三醇是三元醇,分子中含有3个羟基,92.0g丙三醇的物质的量是1mol,其中含有羟基数是3 N A,C错误;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卤代烃有四种,因此生成的CH3Cl分子数小于1。
0 N A,D错误。
【考点】水解平衡;胶体、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羟基的概念;丙三醇的结构;甲烷的取代反应。
2。
[2018全国卷Ⅱ—11]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常温常压下,124 g P4中所含P-P键数目为4N AB。
100 mL 1mol·L−1FeCl3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为0.1N AC. 标准状况下,11。
2 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 AD。
密闭容器中,2 mol SO2和1 mol 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 A【答案】C【解析】A.由于白磷(P4)是正四面体结构,分子中含有6个P-P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 常用化学计量(必修1)Ⅰ—阿伏伽德罗常数和物质的量1.[2018全国卷Ⅰ-10]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6.25g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N AB.22.4L(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 AC.92.0g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1.0 N AD.1.0molCH4与Cl2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CH3Cl分子数为1.0 N A【答案】B【解析】A.16.25g氯化铁的物质的量是16.25g÷162.5g/mol=0.1mol,由于氯化铁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时,只有部分水解,且氢氧化铁胶粒是分子的集合体,因此水解生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远小于0.1 N A,A错误;B.标准状况下22.4L氩气的物质的量是1mol,氩气分子是单原子分子,氩原子中有18个质子,故.标准状况下22.4L氩气的含有的质子数是18 N A,B正确;C.丙三醇是三元醇,分子中含有3个羟基,92.0g丙三醇的物质的量是1mol,其中含有羟基数是3 N A,C错误;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卤代烃有四种,因此生成的CH3Cl分子数小于1.0 N A,D错误。
【考点】水解平衡;胶体、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羟基的概念;丙三醇的结构;甲烷的取代反应。
2.[2018全国卷Ⅱ-11]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常温常压下,124 g P4中所含P—P键数目为4N AB. 100 mL 1mol·L−1FeCl3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为0.1N AC. 标准状况下,11.2 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 AD. 密闭容器中,2 mol SO2和1 mol 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 A【答案】C【解析】A.由于白磷(P4)是正四面体结构,分子中含有6个P-P键。
因此,常温常压下,124 g P4的物质的量是1mol,所含P—P键数目为6N A,A错误; B. Fe3+在溶液中水解,导致溶液中Fe3+数目减少。
因此,100 mL 1mol·L−1FeCl3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小于0.1N A,B错误; C. 甲烷和乙烯分子均含有4个氢原子,标准状况下,11.2 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的物质的量是0.5mol,其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 A,C正确;D. 反应2SO2+O22SO3是可逆反应,2 mol SO2和1 mol O2不会完全转化为SO3。
因此密闭容器中,2 mol SO2和1 mol 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大于2N A,D错误。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白磷的结构;铁盐的水解;甲烷和乙烯的分子结构;气体摩尔体积;可逆反应。
3.[2018浙江卷-20]设N A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0g 2H216O含有的质子数与中子数均为5N AB.32g硫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转移电子数为6N AC.26gC2H2与C6H6混合气体中含C—H键的数目为2N AD.120gNaHSO4和KHSO3的固体混合物中含有的阳离子数为N A【答案】B【解析】2H216O分子中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均为10,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0,故10g 2H2-16O含有的质子数与中子数均为5N,A正确;32g硫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A氧化硫,转移电子数为4N A,B错误;C2H2与C6H 6有相同的最简式CH,故26gC2H2与C6H6混合气体中含H的物质的量为:26g /3g/mol=2 mol,故C—H键的数目为2N A,C 正确。
NaHSO4和KHSO3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120,故120gNaHSO4和KHSO3的固体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1 mol,含有的阳离子数为N A,D正确。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粒子数;化学键Ⅱ—气体摩尔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定律4.[2018全国卷Ⅰ-28] (15分)采用N2O5为硝化剂是一种新型绿色硝化技术,在含能材料、医药等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回答下列问题:⑴1840年Devil用干燥的氯气通过通过干燥的硝酸银,得到N2O5,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一种气体,其分子式为.⑵F.Daniels等曾利用测压法在刚性反应器中研究了250C时N2O5(g)分解反应:其中NO2二聚为N2O4的反应可以迅速达到平衡。
体系的总压强P随时间t的变化如下表所示(t=∞时,N2O5(g)完全分解):①已知:2N252422NO2(g)= N2O4(g) △H=-55.3KJ/mol则N2O5(g)=2NO2(g)+0.5O2(g)的△H= KJ/mol②研究表明,N2O5(g)分解的速率v=2×10-3×P N2O5(kPa/min)。
t=62min时,测得体系P O2=2.9kPa,则此时P N2O5=kPa,v= kPa/min)③若提高反应温度至350C,则N2O5(g)完全分解后体系压强P∞(350C) 大于63.1 kPa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原因是:。
O4(g) 2NO2(g)反应的平衡常数K p= kPa(K p为以分压表示的④250C时,N平衡常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⑶对于反应2N2O5(g) → 4NO2(g)+ O2(g),R.A.Ogg提出如下反应历程:O5NO2 + NO3快速平衡第一步N第二步NO2 + NO3→ NO +NO2 + O2 慢反应第三步:NO+ NO3→ 2NO2 快反应其中可近似认为第二步反应不影响第一步的平衡。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填标号)。
A.v(第一步反应的逆反应)>v(第二步反应)B.反应的中间产物只有NO3C.第二步中的NO2与NO 3的碰撞只部分有效D.第三步反应的活化能高【答案】(1) O2(2) ① 53.1 ②30.0;6.0×10-2③大于;温度提高,体积不变,总压强提高;NO2二聚为放热反应,温度提高,平衡左移,体系物质的量增加,总压强提高。
④13.4 (3) AC【解析】(1)氯气在反应中得到电子作氧化剂,硝酸银中Ag元素、N元素都是最高价,不会被氧化,故只有-2价的氧元素化合价会升高,氧化产物是O2;(2)①已知:ⅰ.2N2O5(g)=2N2O4(g)+O2(g) △H1=-4.4kJ/molⅱ.2NO2(g)=N2O4(g) △H2=-55.3kJ/mol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ⅰ÷2-ⅱ即得到N2O5(g)=2NO2(g)+1/2O2(g) △H1=+53.1kJ/mol;②根据方程式:N2O5(g)=2NO2(g)+0.5O2(g)可知,生成的氧气与消耗的五氧化二氮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又依阿伏加德罗定律知,同温同体积时,气体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消耗五氧化二氮减少的压强是是氧气压强的二倍,即:2.9kPa×2=5.8kPa,则此时五氧化二氮的压强是35.8kPa-5.8kPa=30.0kPa,因此此时反应速率v=2.0×10-3×30=6.0×10-2(kPa·min-1);也可依:N2O5(g) = 2NO2(g) + 0.5O2始(kPa) 35.8 0 0变(kPa) 5.8 5.8 2.962min (kPa) 30 2.9解得,P N2O5=30kPa,v=2.0×10-3×30=6.0×10-2(kPa·min-1)③由于温度升高,容器容积不变,总压强提高,且二氧化氮二聚为放热反应,温度提高,平衡左移,体系物质的量增加,总压强提高,所以若提高反应温度至35℃,则N2O5(g)完全分解后体系压强p∞(35℃)大于63.1 kPa。
④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五氧化二氮完全分解时的压强是63.1kPa,根据方程式可知完全分解时最初生成的二氧化氮的压强是35.8kPa×2=71.6 kPa,氧气是35.8kPa÷2=17.9 kPa,总压强应该是71.6 kPa+17.9 kPa=89.5 kPa,平衡后压强减少了89.5 kPa-63.1kPa=26.4kPa,所以根据方程式2NO2(g)N2O4(g)可知平衡时四氧化二氮对应的压强是26.4kPa,二氧化氮对应的压强是71.6 kPa-26.4kPa×2=18.8kPa,则反应的平衡常数Kp=18.82/26.4(kPa)。
也可依:N2O5(g) = 2NO2(g) + 0.5O2始(kPa) 35.8 0 0变(kPa) 35.8 17.9 17.9∞(kPa) 0 71.6 17.9O4(g) 2NO2(g)又:N始(kPa) 0 71.6变(kPa) x 2x∞(kPa) x71.6-2xt=∞时,N2O5(g)完全分解,气体总压强为63.1,即:P(N2O4)+ P(NO2)+ P(O2)= x +(71.6-2x )+ 17.9=63.1,x =26.4,71.6-2x=71.6-2×26.4=18.8,K p= c2(NO2)/ c(N2O4)= 18.82/26.4=13.4kPa (3)A、第一步反应快,所以第一步的逆反应速率大于第二步的逆反应速率,A正确;B、根据第二步和第三步可知中间产物除有NO3外还有NO,B错误;C、根据第二步反应生成物中有NO2可知NO2与NO3的碰撞仅部分有效,C正确;D、第三步反应快,所以第三步反应的活化能较低,D错误。
答案选AC。
【考点】元素化合价与元素性质的关系;盖斯定律的运用;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平衡常数;阿伏加德罗定律等。
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反应原理,侧重于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有关分析与计算。
但本题需用分压代替浓度进行平衡常数的相关计算,导到题目陌生感强、难度增大。
压强和平衡常数的计算是解答的难点,注意从阿伏加德罗定律的角度去理解变化的压强与气体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注意结合反应的方程式和表中数据的灵活应用。
也可以利用变化的压强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运用化学平衡利用三段式计算。
5. [2018全国卷Ⅰ-26] (14分)醋酸亚铬[ (CH3COO)2Cr·2H2O]为砖红色晶体,难溶于水,易溶于酸,在气体分析中用作氧气吸收剂。
一般制备方法是先在封闭体系中利用金属锌作还原剂,将三价铬还原为二价铬,二价铬再与醋酸钠溶液作用即可制得醋酸亚铬。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⑴实验中所用蒸馏水均需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目的是。
仪器a的名称是。
⑵将过量锌粒和氯化铬固体置于c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按图连接好装置。
打开K1、K2,关闭K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