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社会保障学第二章教案,新书
2社会保障学第二章教案,新书

第四节 社会保障思想流派
不同的社会保障模式相对应各种主义思想,主要有四种思想流派:社会 民主主义、自由主义、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和马克思主义。
(一)社会民主主义及其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 社会民主主义的社会保障核心价值理念 社会保障分配应该达到最大公平,最大限度缩 小收入差距。 ①罗莎•卢森堡 ②爱德华•伯恩 斯坦 社会保障应该由政府全面负责,个人不缴费。 广泛的社会福利,覆盖全民。 不仅是一种支出,还是一种投资。 通过高额累进税筹集资金是必要的和公平的。
这些原则告诉我们怎么做是应该的,是合理的。但不同人理解是不一
样的,所以此原则是相对的。
四、社会保障中平等、效率、公平三者的关系
社会保障制度设计往往要在平等和效率之间作利弊权衡。 平等与效率处于同一个连续统一体的两端,权衡是作公平选择,取舍 点就是决策者所认为的公平支点。
平等 公平
效率
7
第三节
一、社会保障一般原则 生存保障原则; 正向分配原则;
11
二、自由主义社会保障思想和原则
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哈耶克、弗里德曼等。 自由主义的社会保障原则: 1、收入分配差距应该由市场机制来自然调节,不应通过社会保障来调节, 收入的自然差距也是公平的、有利的。 2、政府在社会保障中作用越小越好。 3、政府应该负责社会救助,不应该提供广泛的社会保障。 4、社会保障投入不会增加社会总体财富,不如投资经济发展,最有效的
2
(三)公平与平等的关系
平等的不一定是公平的,公平的也不一定是平等的。 比如:以社会主义初次分配为例(这里假定公平原则是 “按劳分配”)
平等 公平 不公平 同工同酬 干多干少一个样 不平等 多劳多得 同工不同酬
3
三、效率
《社会保障学》课件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发展

1
【教学目的】了解、学习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社
会、政治背景,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形成过程。 【教学重点】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类型 【教学方法及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师课堂讲授。 【学时分配】4课时
【学习要点】理解并掌握社会保障制度产生和发展的
几个阶段,熟知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同类型 【关键概念】济贫法 互助组织 商业保险
社会保障模式
2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背景条件 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思想理论依据
第三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阶段
第四节 社会保障主要模式 第五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3
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背景条件
一、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 1、市场经济是生产社会化的大规模经济 风险转 移到社会上 2、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 优胜劣汰、社会矛盾 3、市场经济的发展呈现周期性 企业破产、工人 失业 4、市场经济是以应用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经济 高 素质 劳动力 5、社会财富大量增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物质财富的丰厚,人们的需求 呈现着内容多样化和水平不断上升的趋势。社会财富的增 加不仅为社会成员的社会保障奠定了物质基础,也规定了 4 必须采取社会性保障的形式来利用这些社会资源。
16
6. 瑞 典 学 派(Swedish School)
(1)理论核心:以国家干预实现“充分就业” 和“收入均等化”,实行“混合经济”下的 “福利国家”。 (2)主张依靠收入再分配,主要利用累进的所 得税和转移性支付,举办社会福利设施,实 现收入平等。 (3)自由社会民主主义思想:政治上保留西方 的民主制度,经济上实行国有化、福利国家 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制度。
社保第二章-(2)课件

社会福利型发展阶段
社保第二章-(2)
一、慈善事业时代
• 1、社会背景和特色
• a、不发达的农牧社会,生产力落后 • b、取决于举办者的意愿或财力,
• c、一种随机的临时的、非常落后的
•
救助活动。
社保第二章-(2)
2、宗教慈善事业
• (1)各种宗教教义大多数都将行善
•
作为基本准则
社保第二章-(2)
成为著名的《社会保险法典》,又被称为“帝国 社会保险法典”。
•
• (1)性质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型
•
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不平等地位
• (2)根本目的是防止被统治者反抗
•
统治者的灭火器
• ( 3 )保障的项目极端有限
• 救灾、济贫、优抚
• (5)保障效果是不良型
• 社会保障发展的初级阶段
社保第二章-(2)
三、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1945年7月5日,“济贫法停止施行” ,标志着新济贫法的终结
社保第二章-(2)
(3)新济贫法的意义
第一,长期困扰英格兰东南部 地区的劳动力过剩、农业工人普遍 贫困等社会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 决。 第二,济贫税有了明显的下降。
第三,为工业资本家提供了大量的 廉价劳动力。
社保第二章-(2)
3、简要评价
• 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
• ,曰国非国也。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
• 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
•
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
社保第二章-(2)
• 《礼记·月令》 “天子布德行惠,
• 命有司发仓廪,赐贫穷,振乏绝”
• 作用:挽救了众多灾民的性命;
•
巩固了统治者的政权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 教案全套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教案全套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1.1 社会保障的定义与功能1.2 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与发展1.3 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与目标1.4 社会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第二章:社会保障基金与管理2.1 社会保障基金的形成与运作2.2 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与监督2.3 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状况与风险控制2.4 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策略与收益分配第三章: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3.1 社会保障政策的基本原则与目标3.2 社会保障法规的制定与实施3.3 我国社会保障政策法规的主要内容3.4 国际社会保障政策法规的发展趋势第四章: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发展4.1 社会保障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4.2 社会保障制度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4.3 社会保障制度对社会稳定的作用4.4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路径与策略第五章:社会保障项目与实践5.1 养老保险制度及其运作实践5.2 医疗保险制度及其运作实践5.3 失业保险制度及其运作实践5.4 社会救助制度及其运作实践第六章:养老保险制度与实践6.1 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原理与类型6.2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与现状6.3 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与管理6.4 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第七章:医疗保险制度与实践7.1 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原理与类型7.2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历史与现状7.3 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与管理7.4 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第八章:失业保险制度与实践8.1 失业保险制度的基本原理与类型8.2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历史与现状8.3 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与管理8.4 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第九章:社会救助制度与实践9.1 社会救助制度的基本原理与类型9.2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历史与现状9.3 社会救助基金的筹集与管理9.4 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第十章: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10.1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历程与成就10.2 当前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0.3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发展方向与策略10.4 国际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经验与启示第十一章:工伤保险制度与实践11.1 工伤保险制度的基本原理与类型11.2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历史与现状11.3 工伤保险基金的筹集与管理11.4 工伤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第十二章:生育保险制度与实践12.1 生育保险制度的基本原理与类型12.2 我国生育保险制度的历史与现状12.3 生育保险基金的筹集与管理12.4 生育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第十三章:社会保障财务管理与社会审计13.1 社会保障财务管理的意义与内容13.2 社会保障基金会计与财务报告13.3 社会保障社会审计的实施与监管13.4 社会保障财务管理与社会审计的国际经验第十四章:社会保障法律规范与监管14.1 社会保障法律规范的基本框架14.2 社会保障监管机构的职能与运作14.3 社会保障法规的执行与监督14.4 社会保障法律规范与监管的国际比较第十五章:社会保障与国际合作15.1 国际社会保障合作的背景与意义15.2 国际社会保障合作的主要组织与协议15.3 国际社会保障合作的领域与实践15.4 我国参与国际社会保障合作的现状与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的全套教案,涵盖了社会保障概述、社会保障基金与管理、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发展、社会保障项目与实践等十五个章节。
社会保障学电子教案

三、课堂习题 (10分钟)
教学过程见课件
课后作业:
学科
社会保障学
课题
第4章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时数
2
授课班级
12级文秘3班
教学目标及要求:
1、理解逆向选择的概念
2、懂得逆向选择的成因与控制方法
3、理解道德风险的概念
4、懂得道德风险的成因与控制方法
教学重点:
逆向选择的概念
二、新课讲授 (60分钟)
8.1失业保险的基本内容
8.1.1.失业保险的含义
失业率是怎么做?
8.1.2.造成失业的原因
8.1.3.失业保险的社会作用
8.2失业保险的原则和特点
1、广覆盖的原则
2、低水平的原则
3、保障基本生活和促进就业双重功能的原则
课堂思考:失业对劳动者意味着什么?
4、用人单位、职工和国家共同负担失业保险费用原则
4.3道德风险(30分钟)
4.3.1.道德风险的定义
4.3.2.保险市场中的道德风险
1.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
2.失业保险中的道德风险
3.社会福利中的道德风险
4.社会救助中的道德风险
4.3.3.保险市场的道德风险的成因
4.3.4.保险市场的道德风险的控制
三、课堂习题 (15分钟)
教学过程见课件
课后作业:
道德风险的概念
教学难点:
逆向选择的概念
道德风险的概念
实验仪器及教具:
多媒体教学系统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0分钟)
二、讲授新课
4.1从风险到保险(10分钟)
4.2逆向选择(25分钟)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政治教案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第一章:社会保障制度概述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让学生掌握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3. 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教学重点: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和基本特征,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思考什么是社会保障制度,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
2. 讲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解释其基本特征,如社会保障的全民性、社会保障的强制性等。
3. 介绍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讲解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让学生了解各种保险的保障对象和保障内容。
4. 讲解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保障制度,到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变化。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养老保险制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养老保险制度的定义和目的。
2. 让学生掌握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3. 让学生了解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现状。
教学重点:养老保险制度的定义和目的,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现状。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思考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对象和保障内容。
2. 讲解养老保险制度的定义和目的:引导学生了解养老保险制度的定义,解释其目的,如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等。
3. 介绍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讲解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等,让学生了解各种养老保险的保障对象和保障方式。
4. 讲解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现状:从单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到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让学生了解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变化。
社会保障学 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保障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适应对象:适用于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代码:33D02725学时分配:36学时赋予学分:2学分先修课程:社会学,经济学后续课程:各专业课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从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基础上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保障学的有关知识,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研究社会保障理论及其规律和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使学生通晓中外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熟悉国家有关社会保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扎实的社会保障专业基础知识。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导言 (共1学时)一、社会保障学的研究对象二、社会保障学的研究内容三、社会保障学的研究任务四、社会保障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共3学时) 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条件一、社会保障的含义二、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条件三、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社会条件四、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思想理论渊源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一、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阶段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发展阶段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发展阶段四、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阶段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一般理论 (共2学时)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与特征一、社会保障的内容 二、社会保障的特征第二节 社会保障的性质与类型一、社会保障的属性二、社会保障的类型第三节 社会保障的功能一、社会保障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二、社会保障是劳动力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的保证机制三、社会保障是经济发展的调节器第三章 社会保障基金 (共5学时)第一节 社会保障基金的特征一、强制性和保障性二、非盈利性和收益性三、储备性和互济性第二节 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一、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二、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第三节 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一、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机构二、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配套条件三、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内容第四节 社会保险基金的营运一、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原则二、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方式三、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监管第五节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一、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二、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入市三、我国社会保险基金入市模式选择第四章 养老社会保险制度 (共6学时)第一节 养老社会保险的概念一、养老社会保险的含义二、养老社会保险与人寿保险的区别第二节 养老保险模式一、收入关联的养老保险模式二、普遍保障的养老保险模式三、国家保险的养老保险模式四、强制储蓄的养老保险模式709第三节 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和管理一、养老保险基金的享受条件二、养老保险金的支付标准三、养老保险金的计算方式第四节 养老保险体系一、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二、企业年金三、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第五节 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发展与改革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三、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四、深化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思路第五章 失业保险制度 (共6学时)第一节 失业的基本理论一、失业的含义二、失业的类型三、失业的特征四、失业的危害第二节 失业保险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一、失业保险制度的产生二、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第三节 失业保险制度的特点和模式一、失业保险的特点二、失业保险的模式第四节 失业保险制度的内容一、失业保险实施范围和对象二、失业保险基金的来源三、享受失业保险的条件四、失业保险的待遇项目、等待期限及享受待遇的时间五、失业保险支付的方式和标准六、失业保险金的支出项目七、失业保险制度的管理和统筹第五节 西方失业保险制度的经验与教训一、西方失业保险制度的经验二、西方失业保险制度的教训第六节 中国的失业保险制度一、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二、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三、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四、我国失业保险制度改革构想第七节 就业问题 一、我国劳动力供求状况二、下岗与再就业工程三、促进就业的方法第八节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对贫困家庭救助方式的选择二、我国最低保障制度的建立第六章 医疗社会保险制度 (共5学时) 第一节 医疗保险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一、医疗保险的含义二、医疗保险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 医疗社会保险的特点一、医疗社会保险涉及面广、发生率高二、医疗社会保险互济性强、平等性强三、基金管理和医疗服务管理相分离第三节 医疗保险制度的类型一、全民医疗保险模式二、社会医疗保险模式三、商业医疗保险模式四、储蓄医疗保险模式第四节 医疗社会保险制度的内容一、实施范围二、享受条件三、资金来源四、医疗保险项目五、医疗保险管理第五节 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发展与改革历程二、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三、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思路第七章 工伤社会保险 (共4学时)第一节 工伤社会保险的产生与发展一、工伤的含义二、工伤社会保险三、工伤社会保险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 工伤社会保险制度的实施原则一、无责任补偿原则二、个人不缴费原则三、与非因工伤残相区别,待遇标准从优的原则四、经济补偿与事故预防、职业康复相结合第三节 工伤社会保险的内容一、工伤保险的实施范围二、工伤保险待遇的给付710三、工伤社会保险的管理第四节 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一、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二、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改革内容三、我国工伤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革方向第八章 生育社会保险 (共2学时)第一节 生育社会保险的特点:第二节 生育社会保险的内容一、资金来源二、生育社会保险的享受条件三、生育社会保险的待遇第三节 当代生育理论一、财富流动论二、“子女成本与效益比较”论三、儿童价值论四、三效益论第四节 我国的生育社会保险制度一、我国生育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二、我国生育保险制度的内容第九章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共2学时) 第一节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状况一、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二、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三、农村救助制度第二节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一、城乡一体化二、经济发展阶段第三节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一、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二、农民的社会保障五、教学设备和设施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社会保障概论(第二章)

2、第二阶段: 1993-1997:社会保障成为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国家—— 单位和国家——社会制度并存,但此消彼长。 ◆改革目标:a、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b、社保体系 (保、救、扶、安、助、储);c、单位、个人共同承担;d、统 帐结合。 ◆改革措施: 1994城镇职工《医疗改革试点》,医保制度取代原来的公费医 疗与劳保医疗。“两江”(镇江、九江)试点,1996《扩大试 点》 (海南模式、深圳模式、青岛烟台模式); 1995 《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1997《关于 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1997《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在 农村:1994《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第一节 社会保障理论的历史演进
本节学习目标
•掌握中国社会保障思想的渊源 ;
•理解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历史演 进; •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保社会保障思想渊源可追溯到远古时期。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的经典著作中就提出了 “大同”、“仁政”、“兼爱”、“富民”等社会救助、社 会互助的思想。
A、1951.2.26《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1953.1956年修订); B、针对城镇职工,满100人的工厂由资方出资,其中70%直付作为基金调 剂金,30%上交全国总工会形成总基金。 C、1952.6.27 《关于国务院人民政府、党政、团体积极所属事业单位的国 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的指示》 D、1956: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高级农业合作社示范章程》 提出了“五保制 度”。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的思想
•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社会应在社会总产品中 扣除:“第一,用来补偿消费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第二, 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第三,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 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列宁继承了马克思和恩格 斯的思想,他认为:“最好的工人保险形式是国家保险。” 与之相应地,则建立了国家保险的社会保障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保障中的效率可以用以下比四例个越指低标越来注衡重量效:率,比例越高 1、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例越。注重平等。 2、在职工总收入中社会福利收入占工薪收入的比重。 3、退休职工养老金工资替代率。 4、福利分配与工薪就业的关联度。
6三、社会保障中的公平Fra bibliotek社会保障中的公平是关于社会保障利益如何分配的原则,即社会保障 原则。 这些原则告诉我们怎么做是应该的,是合理的。但不同人理解是不一 样的,所以此原则是相对的。
“非商品化”。
四、社会保障原则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即使对于同样的主义,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其所奉行的社会保障 的公平原则也有变化。
五、我国当前的社会保障原则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原则: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社会统 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保障水平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各方面的承 受能力相适应、行政管理与基金管理相分开、覆盖城乡及共建共享。
第二章 社会保障思想和原则
学习目标
1.掌握平等、公平和效率的概念 2.掌握平等与公平二者的区别 3.掌握社会保障中平等、公平和效率的含义 4.了解社会保障分配原则与公平概念的关系 5.了解社会保障原则后的各派社会保障思想
1
第一节 平等、效率和公平
一、平等 公平与平等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平等(用eq来ua回li答ty“)是是什均么等”、、一“样怎、么等样同”、的相问同题、。无不差别的意思,是对两
项或多管项你事信务不客信观,状差态别的是比客较观描存述在。的。 二、公平
(一)公用平来概回念答“应该是什么”、“应该怎么样” 公平的(问fa题ir。ne只ss能)用的“词接义受是不:接好受、”对来、表合示理意、见正。确、正当、公正、公道、
应该如此。是一种主观价值,是一种概念,用来评价事务的合理性。
第二,关于国家介入社会保障程度 自由主义认为,政府应该尽量少介入,以保障经济效率和公民自由。 社会民主主义则认为政府应该更多地对社会保障负责,以更好地保障 民生。
9
第三,关于获得社会保险的资格条件问题 自由主义认为收入分配应该尽量与劳动力市场表现挂钩,即“商品
化”。 社会民主主义认为收入分配应该尽可能与劳动力市场表现脱钩,即
样,最低生活保障资格人人相同等。
二、社会保障中的效率
在社会保障中的效率: 是指就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有效利用而言的效率。
5
(一)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有效利用
首先,社会保障作为一种国民收入再分配,需要通过政府财政税收给 予支持,税率高低及财政支出用于福利再分配份额大小,会影响生产 要素的投入水平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 其次,效率是指社会保障制度对促进人力资源使用的有效性,即支持 以最小的人力投入获得最大的价值产出。
“按劳分配”)
公平 不公平
平等 同工同酬 干多干少一个样
不平等 多劳多得 同工不同酬
3
三、效率
(一)效率概念 效率是指对资源的有效利用,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
产出。像平等一样也是用客观指标衡量的。 (二)平等、公平与效率 1、“平等与效率”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多数情况下是
此消彼长,相同之处就是都用客观指标计量的。 2、“公平与效率”在逻辑上不能成立,因为一个是主观价
②爱德华•伯恩 斯坦
广泛的社会福利,覆盖全民。 不仅是一种支出,还是一种投资。
通过高额累进税筹集资金是必要的和公平的。
11
二、自由主义社会保障思想和原则
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哈耶克、弗里德曼等。 自由主义的社会保障原则: 1、收入分配差距应该由市场机制来自然调节,不应通过社会保障来调 节,收入的自然差距也是公平的、有利的。 2、政府在社会保障中作用越小越好。 3、政府应该负责社会救助,不应该提供广泛的社会保障。 4、社会保障投入不会增加社会总体财富,不如投资经济发展,最有效的 是经济发展,而不是提供失业保险。 5、政府应该减少社会保障税收,反对“劫富济贫”。
10
第四节 社会保障思想流派
不同的社会保障模式相对应各种主义思想,主要有四种思想流派:社会 民主主义、自由主义、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和马克思主义。
(一)社会民主主义及其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 ①罗莎•卢森堡
社会民主主义的社会保障核心价值理念
社会保障分配应该达到最大公平,最大限度缩 小收入差距。
社会保障应该由政府全面负责,个人不缴费。
值,另一个是一种客观状态,不可能放在一起比较。
4
第二节 社会保障中的平等、效率和公平
一、社会保障中的平等
在社会保障中的平等表现在制度的各个层面上: 1、在社会保障模式层面上,平等表现为促进收入均等化。 2、在保障待遇规定上,平等表现为不同行业、身份、地区、性别、代
际等享有同等水平的保险待遇。 3、在其他层面上,比如保险费率人人相同、保险支付公式每个人都一
(二)公平的相对性
不同主义有不同的公平原则。
不同时期或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公平原则。
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公平原则。
不同的利益群体有不同的公平原则。
不同的个人对于公平的理解也不一样。
2
(三)公平与平等的关系 平等的不一定是公平的,公平的也不一定是平等的。 比如:以社会主义初次分配为例(这里假定公平原则是
四、社会保障中平等、效率、公平三者的关系
社会保障制度设计往往要在平等和效率之间作利弊权衡。 平等与效率处于同一个连续统一体的两端,权衡是作公平选择,取舍 点就是决策者所认为的公平支点。
平等
效率
公平
7
第三节 社会保障原则
一、社会保障一般原则 生存保障原则; 正向分配原则; 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国; 社会保障制度与国情相适应原则。 二、社会保障各子项目的公平分配原则 社会救助原则; 社会保险原则; 社会福利原则; 社会优抚原则。
8
三、各种主义的社会保障原则
自主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观点对比: 第一,关于筹资问题
自由主义认为,比筹如资,不福应利该国偏家大中,的否福则利会均加等重制企度业。和个人负担,削弱 企业竞争力;福利均等化也是不公平的,会形成“养懒人”的制度, 影响社会经济效率。 社会民主主义认为,筹资不应该偏小,否则不能满足社会成员的保障 需要;福利均等化也是公平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