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11) 文学类文本阅读1(无答案)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11) 文学类文本阅读1(无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一)阳关古道苍凉美寅公一到敦煌,我就想了阳关。

阳关在哪里?它还是那么荒凉、那么令人感伤吗?于是,一缕思绪把我带到了古阳关遗址。

古阳关位于敦煌西75公里的古董滩上,三面沙丘,沙梁环抱。

它与玉门关遥相呼应,像两颗明珠镶嵌在一段汉长城的两端,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

阳关这样的边塞之地之所以闻名遐迩,并不起始于王维的那首《渭城曲》,而是因为它自汉魏以来就是通往西域诸国最西边防上的重要关隘,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关口。

后来,“阳关道”成为光明大道的代名词。

在去阳关古城的路上,只见沿途平沙千里、荒无人烟,戈壁滩与蓝天相互对峙,偶尔有芨芨草、骆驼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点缀在远处,把广袤的戈壁滩映衬得更为荒凉。

车轮飞转,发出沙沙的声响,远方地平线,隐隐约约出现了一线锯齿形的屏障。

那屏障原是一条林带。

我们的汽车驶进林带,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

这水渠交错、万木争春的景象,仿佛就是可爱的江南水乡。

汽车穿过禾田,钻出林带,向荒丘起伏的墩墩山上的一座烽火台驶去。

我们登上烽火台,但见南边有一块铁牌,上面写着四个工整的字“阳关古城”。

然而,向四面看,却只见红沙渺渺,不见古城的一砖一瓦。

阳关古需,以雪山为屏,原也有过美丽的环境,一千多年前,它曾是湖水碧清、林草丰美的地方,只是由于种种天灾人祸,才成了连天的荒漠。

如今,古阳关已被结地面。

山下南面从东到西自然排列成二十余座大沙梁。

沙梁之间,为砾石平地。

汉唐陶片,铁砖瓦块,俯拾皆是。

如果看到颜色乌黑、质地细腻、坚硬如石的阳关砖,千万莫要小瞧它,昔日有名的“阳尖砚”就是用这种砖磨制的。

用阳关砚磨的墨冬不结冰,夏不缩水,用来写毛笔字十分方便。

听着旅伴的介绍,我不由感慨起来,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阳关,昔日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关隘,原本不过是一道关,却被赋予了许多哲思和诗情。

哲学家站在这儿宣称,即使人生从同一起点出发,也有不同的道路。

“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抽象的对立概念如此生动地写在阳关之下。

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精品文档高二语文专项训练:文学类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黑锅李培俊小的红公鸡丢了,一大早小麦打开鸡窝,那只红公鸡率先钻出鸡窝,拍打着翅膀飞上墙头,撒过欢,落在榆树下的阴凉里,叨食着一颗颗肥大的榆钱。

可到了傍晚,鸡该进窝了,那只红公鸡却没影了,不见了。

小麦和朝晖两口子分头走出家门,在房前、屋后、路沟里寻找,两口子在家门口重新会合时,摇着头叹了口气。

这只公鸡是两口子的宝贝,火红火红的不带一点杂色,脖颈那儿有一圈金黄的毛羽,像戴了个金色的项圈。

红公鸡的叫声也很特别,纯净、清脆、嘹亮,那声咯咯咯,先高后低,中间拐个弯,然后长声扬起,尾声拖得特别长,有点女高音的味道。

红公鸡没了,丢了,夫妻俩的生活便少了许多乐趣。

晚上躺在床上,两口子唉声叹气一番,惋惜一番。

小麦说,你说,咱家的公鸡咋就丢了呢?朝晖说,可能让黄鼠狼拉走了吧。

小麦说,不像,要是野物吃了,总得留下点鸡毛啥的。

朝晖说,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被人捉去吃了。

小麦挺身坐起,说,瞧我这脑子,咋没想到这回事呢。

接下来,两口子把村里人过了一遍筛子。

最后,两口子把焦点集中到王五身上。

王五是村里有名的穷汉,因为穷,老婆跟一个收中药材的外乡人跑了,一去10年没有踪影。

王五心凉了,地也不好好侍弄,收下的粮食仅够填饱肚子。

吃鸡子要煮要炖,煮了炖了就会有香味飘出来,正好抓个现行。

两口子半夜起身,偷偷踅摸到王五家附近。

王五已经睡了,屋里黑洞洞的不见一星灯光,隔着破窗户,能听见王五粗重的鼻鼾,长一声短一声的。

不过,两口子还是断定,红公鸡是被王五偷了,怕露馅,今天没煮没炖。

第二天一早,小麦路过王五门口,清清嗓子,骂起阵来。

小麦说,我家红公鸡被人逮去吃了,谁吃了让他口舌长疔疮,让他拉肚子。

小麦性子绵,不惯骂人,骂声显得有气无力,只是比往常说话声音大了点而已,而且脸还红着。

不大一会,王五家门口便围了不少人,小麦这种叫阵就大有深意了,有所指了,不然,咋没到别的地方骂?大家的目光紧紧盯住王五房门。

文学类文本《茶馆》阅读练习及答案(含答案)

文学类文本《茶馆》阅读练习及答案(含答案)

广东省珠海市2021-2022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茶馆(节选)老舍松二爷好像又有事儿?常四爷反正打不起来!要真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啦;到茶馆来干吗?[二德子,一位打手,恰好进来,听见了常四爷的话。

]二德子(凑过去)你这是对谁甩闲话呢?常四爷(不肯示弱)你问我哪?花钱喝茶,难道还教谁管着吗?松二爷(打量了二德子一番)我说这位爷,您是营里当差的吧?来,坐下喝一碗,我们也都是外场人。

二德子你管我当差不当差呢!常四爷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二德子甭说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要动手)[别的茶客依旧进行他们自己的事。

王利发急忙跑过来。

]王利发哥儿们,都是街面上的朋友,有话好说。

德爷,您后边坐![二德子不听王利发的话,一下子把一个盖碗搂下桌去,摔碎。

翻手要抓常四爷的脖领。

]常四爷(闪过)你要怎么着?二德子怎么着?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马五爷(并未立起)二德子,你威风啊!二德子(四下扫视,看到马五爷)喝,马五爷,您在这儿哪?我可眼拙,没看见您!(过去请安)马五爷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地就讲打?二德子嗻!您说得对!我到后头坐坐去。

李三,这儿的茶钱我候啦!(往后面走去)常四爷(凑过来,要对马五爷发牢骚)这位爷,您圣明,您给评评理!马五爷(立起来)我还有事,再见!(走出去)常四爷(对王利发)邪!这倒是个怪人!王利发您不知道这是马五爷呀?怪不得您也得罪了他!常四爷我也得罪了他?我今天出门没挑好日子!王利发(低声地)刚才您说洋人怎样,他就是吃洋饭的。

信洋教,说洋话,有事情可以一直地找宛平县的县太爷去,要不怎么连官面上都不惹他呢!常四爷(往原处走)哼,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秦仲义,穿得很讲究,满面春风,走进来。

]王利发哎哟!秦二爷,您怎么这样清闲,会想起下茶馆来了?也没带个底下人?秦仲义来看看,看看你这年轻小伙子会做生意不会!王利发唉,一边做一边学吧,指着这个吃饭嘛。

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广西百色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语文试卷(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串门去(节选)李娟进入二月后,白天越来越长,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

当我们迎来冬牧场上第一拨正式拜访的客人阿孜拉和她的妈妈后,也憋不住了。

在当天的晚餐桌上大家商量着列出了一份计划表,开始挑选合适的日子陆续出门拜访邻居。

先由年轻人开始,然后是嫂子,接着是居麻。

其实早在一月,我和加玛就说好了二月一起出去串门的事。

为什么非要二月不可呢?因为,若是十二月和一月的话,白昼一晃而过,哪怕去最近的人家拜访,也未必能当天去当天回。

又不能走夜路,夜里有狼。

我很早就开始期待这趟行程了。

期待的同时却发愁没有像样的外套。

都脏得不像样子,脏得洗都没法洗……随着二月一天天来临,大家也替我着急起来。

我决定穿我的皮大衣,虽然臃肿不合身,毕竟是干净的。

大家都说:“豁切①,又不是去放羊。

”太邋遢了。

我又想穿我的短羽绒衣。

因为它是深色的,不太显脏,而且合身又利落。

大家说:“不行,太冷!”我说:“天不是已经热了嘛。

”加玛用汉语说:“去,热。

回来,冷。

”——回来的话,太阳就西斜了,温度迅速降了下来。

居麻大方地说:“行啦行啦,我的衣服借给你吧!”我伤心地说:“豁切!”终于到了出门那一天。

一大早加玛就提醒我,一定要穿刚洗过的那条裤子!这天她洗脸的时间格外漫长,然后又足足打扮了半个小时。

我坚持穿我相对体面的那件但大家七嘴八舌地表示反对。

我只好妥协,只好把肮脏的长羽绒衣套在短羽绒衣外面。

依大家说的,一到地方就赶紧脱下来塞在马鞍后。

本来这天打算去北面牧场拜访加玛的一个同学家,但因一时找不到散养在外的坐骑,耽搁了些时候。

等备好了马要出发时,突然东北面沙丘上出现了两个骑马的人。

走近一看,正是那个同学和她的妈妈!真不愧是最适合串门的一个日子啊。

两人真不愧是好朋友,想到一起了。

于是我们又卸了马鞍,脱去衣服。

文学类文本《庙的回忆》阅读练习及答案(广东汕头2022学年高二下期末)

文学类文本《庙的回忆》阅读练习及答案(广东汕头2022学年高二下期末)

广东省汕头市2021-2022学年度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测高二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庙的回忆史铁生据说,过去北京城内的每一条胡同都有庙,或大或小总有一座。

这或许有夸张成份。

但慢慢回想,我住过以及我熟悉的胡同里,确实都有庙或庙的遗迹。

在我出生的那条胡同里,与我家院门斜对着,曾经就是一座小庙。

从那条胡同一直往东的另一条胡同中,有一座大些的庙,香火犹存。

那是奶奶常领我去的地方,庙院很大,松柏森然,夏天的傍晚不管多么燠热难熬,一走进那庙院立刻就觉清凉,我和奶奶并排坐在庙堂的石阶上,享受晚风和月光,看星星一个一个亮起来。

僧尼们并不驱赶俗众,更不收门票,见了我们唯颔首微笑,然后静静地不知走到哪里去了,有如晚风掀动松柏的脂香似有若无。

庙堂中常有法事,钟鼓声、铙钹声、木鱼声,噌噌吰吰,那音乐让人心中犹豫。

诵经声如无字的伴歌,好像黑夜的愁叹,好像被灼烤了一白天的土地终于得以舒展便油然飘缭起的雾霭。

现在想,大约任何声音、光线、形状、姿态,乃至温度和气息,都在人的心底有着先天的响应,因而很多事可以不懂但能够知道,说不清楚,却永远记住、那大约就是形式的力量。

我跑回到奶奶身旁,出于本能我知道了那是另一种地方,或是通向着另一种地方;比如说树林中穿流的雾霭,全是游魂。

奶奶听得入神,摇撼她她也不觉,她正从那音乐和诵唱中回想生命,眺望那另一种地方吧。

我的年龄无可回想,无以眺望,另一种地方对一个初来的生命是严重的威胁。

我钻进奶奶的怀里不敢看,不敢听也不敢想,惟觉幽暝之气弥漫,月光也似冷暗了。

大约1979年夏天,某一日,我们正坐在那庙墙下吃午饭,不知从哪儿忽然走来了两个缁衣落发的和尚,一老一少仿佛飘然而至。

他们边走边谈,眉目清明,步履轻捷,颦笑之间好像周围的一切都变得空阔甚至是虚拟了。

或许是我们的紧张被他们发现,走过我们面前时他们特意地颔首微笑。

这一下,让我想起了久违的童年,然后,仍然是那样,他们悄然地走远,像多年以前一样不知走到哪里去了。

文学类文本《飞翔的故事》阅读练习及答案(南京2023学年高二上开学)

文学类文本《飞翔的故事》阅读练习及答案(南京2023学年高二上开学)

1.南京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期初联合调研考试语文试(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飞翔的故事(三)李浩[注]她没有父亲,她的父亲早早地在战争中死去。

在她四岁那年她的母亲也殒命于狼群。

这个年幼的孩子,竟然提着一根折断的树枝追打一只受伤的老狼,“打死它!打死它!”当她满身血污、气息奄奄地被炎帝从地上抱起的时候,手还在努力地伸着,眼睛里满是愤怒。

她成为了部族之王炎的女儿,住进王庭,同时获得了一个新名字,精卫。

多年以后的一天早晨,用过餐后,精卫决定去海边。

喝鱼羹汤的时候她记起梦里的情景:巨浪和波涛翻滚着向她压下来,雪白的浪花骤然地变成了狼牙。

“我倒要看看,海浪里面是不是真的藏着可恨的狼!”女仆试图阻拦,毕竟,到海边要走三天,而且炎帝曾反复嘱咐过他们一定要看护好精卫,别让她磕着碰着……精卫拉下脸:“我又不是笼子里的鸟!你们谁也不用告诉!我们现在上路,马上!”精卫的脾气不好,想想吧,从那么小就经历那么多的变故……没有谁敢忤逆她,她要是发起火来……一阵叮叮当当的忙乱之后,他们出发了。

他们来到了海上。

海风吹拂,海浪汹涌,白色的海鸥在海面上翻涌,如同被打成了碎片的布。

“走,我们靠近些!”女仆阻拦:小公主啊,可不能啊,你看这么大的风,这么大的浪......“让开!”精卫脱下靴子,径直朝海边走去,海风忽然变小,海浪也安静了许多。

精卫踩在沙子上。

翻滚的乌云在她头上聚集。

精卫朝着远处的一大团海浪跑过去。

“小公主,别,不要!”女仆在岸边呼喊。

“你们不用管!”奇怪的是,不安的海浪再次变小变得平静,只有海鸥和海燕的叫声尖锐,它们跳着奇怪的舞蹈。

“小公主,不要再往里面走啦!太危险啦!”侍卫长冲着精卫的背影大喊。

“不用你们管!”海浪又一次退后,远处,它们汹涌翻滚,几乎要和压低的乌云粘在一起了。

海鸥们、海燕们像离弦的箭,它们插入到云层然后急速地坠落,即使离得那么远,女仆和侍卫们也能听得见这些水鸟骨头碎裂的声音。

文学类文本《学艺》阅读练习及答案(河北唐山2022学年高二下期末)

文学类文本《学艺》阅读练习及答案(河北唐山2022学年高二下期末)

河北省唐山市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学艺第代着冬鹤游坪有个银匠叫满满,满满十五岁那年去王官岭学艺,除了背着被褥,粮食,还揣着两颗九岁时换下来的乳牙。

王官岭离鹤游坪二十里地,除了逢年过节,满满平时不回家,吃住在师父家里。

满满的师父是个名声很响的银匠,传说他能打制出比蝉翼还薄的银片、比鸟声还悦耳的响铃,比真花还迷人的花朵。

满满见到师父时,感觉他没有那么厉害。

师父长得尖嘴猴腮,喜欢斜眼看人,脾气很暴躁。

每天早晨起来,师父一边洗脸,一边斜着目光,看满满从怀里掏出乳牙玩耍,他说:“乳牙不是应该放在木柱上的孔洞里吗?”“是呀,后来我把它带在身上了。

”“找个地方埋起来吧。

”师父说“你快要当银匠了,不能像孩子那样只顾玩耍。

”满满到王官岭学会的第一件事,不是烧炉子,也不是使用小铁锤,而是学会不要玩耍。

他按照师父的要求,找了只竹筒把乳牙装进去,拿着一把小锄头。

路过堂屋时,师父唯一的儿子天赐坐在板凳上看太阳,天赐有先天性眼疾。

天赐听到了满满的脚步声,歪过头来问:“弟弟,你到哪儿去?”“我去埋我的乳牙。

”“好,”天赐站起来说“我也要去。

”他们来到了桃子树下,满满把最后一杯泥土撒到竹筒上,突然觉得自己有一部分身体被埋在了王官岭。

他牵着天赐往回走时,不断回头去看那棵桃子树。

回到虚楼,师父让满满坐在炉子前看他打制银器。

满满问师父:“师父,我什么时候才能成为银匠呢?”“等你的手艺超过我,就成为银匠了。

”“我等不了那么久,”满满往小泥炉里加上一块木炭,轻轻扯着风箱说,“学得差不多就行了。

”“不行。

”“为什么?”“既然给我当徒弟,”师父严肃地说,“手艺超不过我就别想出师。

”之后,满满不敢贪玩了。

他知道自己要想早点出师回鹤游坪,手艺得超过师父。

可是,师父是很难超过的。

在触摸师父的工具前,满满先是漫山遍野地认识植物:洗银藤、锁银草、马奶叶……他把这些东西采摘回来,放在铁锅里煎煮,直到成为能够擦除银锈或保护银饰的汁液。

浙江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语文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浙江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语文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试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人间烟火朱长伟①烟火是立在生命里的一道风景,是飘在岁月里的一种味道,是活在记忆中的一抹乡愁。

从呱呱坠地起,熊熊之火,缕缕炊烟,便伴随着我一天天长大。

而最先让我认识烟火的便是母亲。

儿时,或伏背上,或拥怀中,或立一旁,看着母亲擦燃火柴,火光一闪,瞬间升腾起一股刺鼻的硫磺味,母亲迅速点燃手中的柴禾放入灶中。

一把米面,几个煎饼,一锅炖菜,飘溢出人间幸福的味道。

②记忆中,灶屋低矮窄小,靠墙垒有一个四四方方的灶台,上蹲一口大铁锅,锅上扣有一个用玉米苞叶编织的锅盖,左边配有烧火用的风箱,锅头前杂乱堆积着烧火用的柴木、炭盆和灰铲等。

不大的壁龛内放置着一个小小的煤油灯,灯芯如豆,发出昏暗的光,映照出主人忙碌的身影。

黑乎乎的墙壁上张贴着灶王爷像,灶王爷慈眉善目,心存仁爱,护佑着朴实善良的凡俗人家。

③在凡尘行走的日子,总是充满烟火气。

印象最深的是在春节“哗里啪啦”的鞭炮声中下饺子时的情景。

母亲一只手托举着上面整整齐齐、密密麻麻排列着饺子的盖垫,另一只手则灵巧、麻利地往热气腾腾的大锅里下着白白胖胖的水饺。

只见它们在母亲的“催促”下,一个个奋不顾身地“跳入”热锅里。

母亲边下着饺子,边不停地轻轻吹拂着扑面而来的热气,以防遮挡住视线。

当饺子完全下到锅里,一时间便热闹起来了,饺子们在沸腾的大锅里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翻滚着、嬉闹着、追逐着。

母亲不敢怠慢,迅速抓起笊篱,用背部沿着锅的边缘顺一个方向轻轻推动一下拥挤的饺子,然后盖上锅盖,任凭饺子们在锅里再“调皮”上一阵。

④母亲手拿笊篱站在锅灶旁认真候着,等饺子在锅里煮三个滚才能熟。

姐姐也没闲着,她与母亲密切配合,左手卖力地拉着“咕哒、咕哒”的风箱,右手不时地往火塘里填充着柴禾,努力把炉火烧旺,让鼓煸起的烈火起劲地烘烤着锅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在母语的屋檐下彭程少年时代的伙伴自大洋彼岸归来探亲,多年未见,把盏竟夜长谈。

我们聊到故乡种种情形,特别谈到了家乡方言,兴之所至,后来两人干脆用家乡话谈起来。

本来以为这么多年不使用,很多方言都已忘记,不料却在此时鲜明地复活了。

恍惚中,甚至忆起了听到这些话时的具体情境,眼前浮现出了说话人的模样。

友人感慨:真过瘾。

在一种语言中浸润得深入长久,才有资格进入它的内部,感知它的种种微妙和玄奥,那些羽毛上的光色一样的波动,青瓷上的釉彩一般的韵味。

几乎只有母语,我们从牙牙学语时就亲吻的语言,才应允我们做到这一点。

关于母语,英文里的一个说法,最有情感温度,也最能准确地贴近本质:mother tongue。

直译就是“妈妈的舌头”。

从妈妈舌头上发出的声音,是生命降临时听到的最初的声音,浸润着爱的声音。

多么深邃动人的诗意!在母语的呼唤、吟唱和诵读中,我们张开眼睛,看到万物,理解生活,认识生命。

诗作为浓缩提炼过的语言,是语言的极致。

它可以作为标尺,衡量一个人对一种语言熟悉和理解的程度。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坍了”,说的是世事沧桑,人生无常。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说的是心绪流转,昨日迢遥。

没有历史文化为之打底,没有人生经历作为铺垫,就难以深入地感受和理解其间的沉痛和哀伤,无奈和迷茫。

它们宜于意会,难以言传。

每一种语言都连接着一种文化,通向一种共同的记忆。

文化有着自己的基因,被封存在作为载体和符号的特有的语言中,仿佛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阿里巴巴的山洞里,藏着稀世的珍宝。

“芝麻开门吧!”咒语念起,山洞石门訇然敞开,堆积的珠宝浮光跃彩。

但洞察和把握一种语言的奥秘,不需要咒语,时间是最重要的条件。

在一种语言中沉浸得足够久了,自然就会了解其精妙。

有如窖藏老酒,被时光层层堆叠,然后醇香。

瓜熟蒂落,风生水起,到了一定的时候,语言中的神秘和魅惑,次第显影。

音调的升降平仄中,笔画的横竖撇捺里,有花朵摇曳的姿态,水波被风吹拂出的纹路,阳光下明媚的笑容,暗夜里隐忍的啜泣。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有母语,才有这样的魅力和魄力,承担和覆盖。

日升月落,春秋代序;昼夜不舍的流水,亘古沉默的荒野;鹰隼呼啸着射向天空,羊群蠕动成地上的云团;一颗从眼角滑落的泪珠有怎样的哀怨,一声自喉咙迸发的呐喊有怎样的愤懑。

一切,都被母语捕捉和绾结,表达和诉说。

我骄傲于自己母语的强大生命力,五千年的漫长历史,灾祸连绵,兵燹不绝,而一个个方块汉字,就是一块块砖石,当它们排列衔接时,便仿佛垒砌了一个广阔而坚固的壁垒,牢牢守卫了一种古老的文化,庇护了一代代呼吸沐浴着它的气息的亿兆的灵魂。

童年在农村度过。

记事不久的年龄,有一年夏天,大人在睡午觉,我独自走出屋门到外面玩,追着一只蹦蹦跳跳的兔子,不小心走远了,一直走进村外一片茂密的树林中,迷路了,害怕得大哭。

但四周没人听到,只好在林子里乱走。

过了好久,终于从树干的缝隙间,望见了村头一户人家的屋檐。

一颗悬空的心倏地落地了。

对于长期漂泊在外的人,母语熟悉的音调,带给他的正应该是这样的一种返归家园之感。

一个汉语的子民,寄居他乡,母语便是故乡的方言土语;臵身异国,母语便是方块的中文汉字。

“官秩加身应谬得,乡音到耳是真归”,故乡的语言,母语的最为具体直观的形式,甚至关联到了存在的确凿感。

因为时时相与,反而熟视无睹。

就像对于一尾悠然游弋的鱼儿,水的环抱和裹挟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去意识和诘问的。

但一旦因某种缘故离开了那个环境,就会感受到臵身盛夏沙漠中般的窒息。

被拘禁于全然陌生的语言中,一个人也仿佛涸辙之鲋,最渴望母语的濡沫。

那亲切的音节声调,是一股直透心底的清凉水流。

每一种语言的子民们,在自己母语的河流中,泅渡,游憩,俯仰,沉醉,吟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并经由翻译传播,成为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共同的精神财富。

以诗歌为证,《鲁拜集》中波斯大诗人伽亚谟及时行乐的咏叹,和《古诗十九首》里汉代中国人生命短暂的感喟,贯穿了相通的哲学追问;中世纪的意大利,彼特拉克对心上人劳拉的十四行诗倾诉,和晚唐洛阳城里,李商隐写给不知名恋人的无题七律,或者隽永清新,或者宛转迷离,各有一种入骨的缠绵,让不同的语言彼此尊重,在交流中使各自的美质得到彰显和分享。

热爱来自母亲的舌尖上的声音,应该被视为是一个人的职责,他的伦理的基点。

他可以走向天高地阔,但母语是他的出发地,是他不断向前伸延的生命坐标轴线上,那一处不变的原点。

(原载《光明日报》,有删节)16.作者回忆童年迷路的经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17.赏析文中画线的文字。

(6分)18.作者深情地诠释了母语的多重意义,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

(8分)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文中引用英语mother tongue,是为了引出“妈妈的舌头”这一形象说法,强调母语的温馨可亲。

B.作者用“羽毛上的光色一样的波动”“青瓷上的釉彩一般的韵味”来形容母语的微妙和玄奥,是说母语宜于意会,难以言传。

C.文中引用阿里巴巴的故事,旨在说明封存在语言中的文化基因如珠宝般珍贵。

D.文中列举“昼夜不舍的流水”“亘古沉默的荒野”“一颗从眼角滑落的泪珠”等意象,意在说明,只有用母语才能准确言说它们的内在情韵。

E.文章融记叙、议论、抒情为一体,引经据典,华美而不失厚重,有较深的文化意蕴。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塾师老汪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

老汪瘦,留个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

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

头几年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个月,就被人辞退了。

人问:“老汪,你有学问吗?”老汪红着脸:“拿纸笔来,我给你做一篇述论。

”人:“有,咋说不出来呢?”老汪叹息:“我跟你说不清楚,噪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

”但不管辞之多寡,学堂上,《论语》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一句,哪有翻来覆去讲十天还讲不清楚的道理?自己讲不清楚,动不动还跟学生急:“啥叫朽木不可雕呢?圣人指的就是你们。

”四处流落七八年,老汪终于在镇上落下了脚。

老汪的私塾,设在东家老范的牛屋。

老汪亲题了一块匾,“种桃书屋”,挂在牛屋的门楣上。

老范自家设私整,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不用交束倚,自带干粮就行了。

十里八乡,便有许多孩子来随听。

由于老汪讲文讲不清楚,徒儿们十有八个与他作对,何况十有八个本也没想听学,只是借此躲开家中活计,图个安逸罢了。

但老汪是个认真的人,便平添了许多烦恼,往往讲着讲着就不讲了,说:“我讲你们也不懂。

”如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徒儿们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孔子高兴,而老汪说高兴个啥呀,恰恰是圣人伤了心,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恰恰是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这个远道来的人,是不是朋友,还两说着呢;只不过借着这话儿,拐着弯骂人罢了。

徒儿们都说孔子不是东西。

老汪一个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老汪教学之余,有个癖好,每月两次,阴历十五和三十,中午时分,爱一个人四处乱走。

拽开大步,一路走去,见人也不打招呼。

有时顺着大路,有时在野地里。

夏天走出一头汗,冬天也走出一头汗。

大家一开始觉得他是乱走,但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也就不是乱走了。

十五或三十,偶尔刮大风下大雨不能走了,老汪会被憋得满头青筋。

一天中午,东家老范从各村起租子回来,老汪身披褂子正要出门。

两人在门口碰上了。

老范想起今天是阴历十五,便拦住老汪问:“老汪,这一年一年的,到底走个啥呢?”老汪:“东家,没法给你说,说也说不清。

”这年端午节,老范招待老汪吃饭,吃着吃着,又说到走上。

老汪喝多了,趴到桌角上哭着说:“总想一个人。

半个月积得憋得慌,走走散散,也就好了。

”这下老范明白了:“怕不是你爹吧,当年供你上学不容易。

”老汪哭着摇头:“不会是他。

”老范:“如果是活着的人,想谁,找谁一趟不就完了?”老汪摇头:“找不得,找不得,当年就是因为个找,我差点去了命。

”老范心里一惊,不再问了,只是说:“大中午的,野地里不干净,别碰着无常。

”老汪摇头:“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又说:“碰到无常也不怕,他要让我走,我就跟他走了。

”老汪的老婆叫银瓶,银瓶不识字,但跟老汪一起张罗私塾,老汪嘴笨,银瓶嘴却能说,但她说的不是学堂的事,尽是些东邻西舍的闲话,嘴像刮风似的,想起什么说什么。

人劝老汪:“老汪,你是有学问的人,你老婆那个嘴,你也劝劝。

”老汪一声叹息:“一个人说正经话,说得不对可以劝他;一个人胡言乳语,何劝之有?”银瓶除了嘴能说,还爱占人便宜,不占便宜就觉得吃亏。

逛一趔集市,买人几棵葱。

非拿人两头蒜;买人二尺布,非搭两绺线,夏秋两季,爱到地里拾庄稼,碰到谁家还没收的庄稼,也顺手牵羊捋上两把,从学堂出南门离东家老范的地亩最近,所以捋拿老范的庄嫁最多。

一次老范到后院牲口棚看牲口,管家老季跟了过来:“东家,把老汪辞了吧。

”老范:“为啥?”老季:“老汪教书,娃儿们都听不懂老范:“不懂才教,懂还教个啥?”老季:“不为老汪。

”老范:“为啥?”老季:“为他老婆,爱偷庄稼,是个贼。

”老范挥择手:“娘们儿家。

”又说:“贼就贼吧,我五十顷地,还养不起一个贼?”这话被喂牲口的老宋听到了。

老宋也有一个娃跟着老汪学《论语》,老宋便把这话又学给了老汪。

没想到老汪潸然泪下:“啥叫有朋自远方来?这就叫有朋自远方来。

”(选自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

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本文擅长以经典文句的使用来表现人物性格。

如老汪翻来覆去讲不清楚“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就说明了作为乡村垫师的他迂腐无能。

B.文中老汪毎月两次的“乱走”令人备感困惑,直到端午节老汪酒后吐真言,暴露内心秘密。

说出“总想一个人”时,才真相大白。

C.本文在人物关系的参照之中塑造老汪的形象,如他对学生、银瓶及老范等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言谈、态度,很好地表现了他的个性。

D.本文以白话口语为主,又掺入了方言和文言,读来别有风味,同时,这样的语言既契合老汪的身份和生活环境,也暗合他的尴尬处境,E.文虽只是选段,但故事情节相对完整,作者以简约沉稳的白描手法,生动地塑造了人物群像,展开了一幅北方村镇的风俗画卷。

(2)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3)老汪对《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一句的独特理解,其实源于自身人际关系的体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4)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

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

(8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