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品检验检疫技术
检疫海水鱼的方法步骤

检疫海水鱼的方法步骤一、检疫海水鱼的目的海水鱼检疫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病原体、寄生虫以及各种化学污染物随海水鱼的运输传播,从而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常见的目标包括:1. 预防鱼类病原体的传播,如鲑鱼虹彩病毒、鱼腥草病毒等;2. 消除寄生虫,如绦虫、吸虫等; 3. 减少重金属、残留药物、农药等化学污染物的残留量。
二、检疫海水鱼的主要步骤海水鱼从捕捞到上市销售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检疫步骤,主要包括:1.捕捞许可证检查鱼货运输前要检查捕捞船只是否持有合法的捕捞许可证,避免非法捕捞。
2. 载运前检查装运前要检查鱼货保存状态,有无明显的质量问题和病变。
3. 进口港检疫进口港要对运抵的海水鱼进行检疫,检查证明文件,必要时进行病原体、寄生虫等监测。
4. 抽样检测从鱼货中抽取样品,送检检测微生物、寄生虫以及重金属、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指标。
5. 隔离保存抽样检测期间,海水鱼要进行隔离保存,避免交叉污染。
6. 初步加工处理必要时,对鱼体进行冷冻、热杀菌、光照等处理,减少病原体数量。
7. 再次抽样检测初步处理后,再次抽样送检,确认指标达标。
8. 释放上市经复检合格的海水鱼方可放行上市。
三、关键检疫技术详解1. 病原体检测主要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细菌培养等方法,检测鲑鱼虹彩病毒、鱼腥草病毒等病原体。
2. 寄生虫检测通过解剖镜检查及肉眼检查鱼体表面,检查鱼鳃、鱼肉等部位,检测绦虫、吸虫等寄生虫。
3. 冷冻处理将海水鱼在-20C以下冷冻24小时,可以杀灭大部分寄生虫。
4. 热杀菌处理将海水鱼加热至60C内,保温1分钟,可以灭活病原菌。
5. 紫外照射使用254nm紫外线照射海水鱼,能有效灭活表面病原体。
6. 快速检测技术某些快速检测试剂盒可以更快检出海水鱼中的微生物和残留物。
7. 重金属检测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等仪器,检测鱼体组织中重金属含量。
8. 农药残留检测采用气相色谱或液相色谱等技术,检测鱼体中农药残留量。
9. 兽药残留检测使用微生物学法、免疫学法等检测鱼体中兽药残留量。
水产品检验技术实验报告

水产品检验技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水产品的常见检验技术,并了解其应用场景与检验结果的解读。
实验材料与仪器- 水产品样本(包括鱼类、贝类、虾类等)- 实验室设备:显微镜、天平、离心机、pH计等实验步骤及结果分析步骤一:外观检验首先,对水产品的外观进行检验。
观察水产品表面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如变色、腐烂等。
同时,通过肉眼观察,检查是否有异味存在。
结果分析:外观检验可迅速发现水产品是否处于新鲜状态,如发现水产品表面变色或存在异味,说明其可能已经腐败。
步骤二:理化指标检验1. pH值检测将水产品样本制成悬液,使用pH计检测其pH值。
结果分析:pH值是水产品常用的指标之一,对于一些酸性或碱性环境对水产品的储存和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pH值的变化可以判断水产品是否适宜保存或加工。
2. 含水率检测称取一定重量的样品,在恒定的温度下烘干,直至其质量不再发生变化,记录最终质量并计算含水率。
结果分析:含水率是判断水产品新鲜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产品在正常情况下应含有一定数量的水分,但含水率过高则可能表示水产品腐败。
步骤三:显微镜观察将水产品样品切片后,使用显微镜观察其微观结构,检测是否存在寄生虫、细菌、霉菌等。
结果分析:显微镜观察可直观地确定水产品是否受到寄生虫、细菌或霉菌的污染。
这些微生物的存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因此显微镜观察是必不可少的检验技术之一。
步骤四:化学成分检测1. 脂肪含量检测将水产品样本研磨成细粉后,使用离心机分离脂肪,并通过称量法或化学分析法确定脂肪含量。
结果分析:脂肪含量是水产品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合理的脂肪含量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但如果含量过高可能会导致肥胖等健康问题。
2. 蛋白质含量检测使用比色法或光度法检测水产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结果分析:蛋白质是水产品重要的营养成分之一,其含量反映了水产品的营养价值。
对于消费者来说,蛋白质含量是选择水产品的重要指标。
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多种检验技术对水产品进行了全面的检测。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施行《进出口水产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施行《进出口水产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11.05.30•【文号】国质检食[2011]286号•【施行日期】2011.05.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通关正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施行《进出口水产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2011年5月30日国质检食[2011]286号) 各直属检验检疫局:为加强进出口水产品检验检疫及监督管理,保障进出口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防止动物疫情传入传出国境,保护我国渔业生产安全和人类健康,国家质检总局已发布《进出口水产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总局第135号令,以下简称《办法》),并将于2011年6月1日起施行。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办法》规定,现就进出口水产品检验检疫及监督管理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加强宣传培训各局应高度重视进出口水产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办法》的宣传和培训,确保一线检验检疫人员和广大进出口水产品生产经营企业掌握和理解相关规定。
要有计划地对进出口水产品检验检疫人员进行培训,经考核具备工作岗位所需知识技能后方可上岗。
各局应建立进出口水产品检验检疫证明(包括出境产品兽医、卫生、健康证书,入境产品检验检疫证明等)签发人员和出境加工用水产养殖场备案审核人员管理制度,检验检疫人员经直属局考核合格后报总局备案(备案要求见附件1)。
二、加强执法监督各局应依法监督进出口水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健全追溯记录制度,实施信誉记录、进出口商备案、检验检疫分类和进口水产品收货人及代理商备案等管理规定,加强风险监测、风险评估、风险预警和风险管理,严格执行总局“四个必须、五个加强”要求,加大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力度,认真执行食品安全信息通报、报告和发布制度。
三、加强进口监管(一)备案存储库监管。
冷冻和冰鲜水产品进口后应存储于经直属局备案的存储冷库。
野生水产品与养殖水产品检验检疫要求的公告

野生水产品与养殖水产品检验检疫要求的公告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对野生水产品与养殖水产品的检验检疫要求进行公告如下:
1. 野生水产品的检验检疫要求:
(1) 野生水产品进口前需进行货物检验,包括外观、质量、污染物和有害生物等方面的检测。
(2) 进口野生水产品需要提供来源地渔业管理机构出具的捕捞许可证明或捕捞证书。
(3) 检验检疫机构还将对野生水产品进行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检测,以确保产品的食品安全性。
(4) 对于有一定限制的野生水产品,根据相关国际公约和协定,还需提供合规的出口国检验证书或健康证书。
2. 养殖水产品的检验检疫要求:
(1) 养殖水产品的养殖基地和环境需符合国家相关的水质、养殖条件等标准。
(2) 养殖水产品进口前需提供合规的养殖场验收合格证明或养殖证明。
(3) 对养殖过程中使用的养殖饲料进行检测,确保不含有害物质,符合卫生安全标准。
(4) 检验检疫机构将对养殖水产品进行质量、检疫和卫生安全方面的检测,以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以上是对野生水产品与养殖水产品检验检疫要求的公告。
具体的要求和流程可能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规有所差异,进口
商和养殖场务必遵守相关规定,并与有关检验检疫机构进行有效沟通和合作。
水产品质量安全与检验检疫实用技术

水产品质量安全与检验检疫实用技术水产品质量安全与检验检疫实用技术水产品是人们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
因此,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为了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疫机构采取了一系列实用技术,以提高水产品的检测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本文将介绍水产品质量安全与检验检疫实用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形成原因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污染物水体污染是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
水体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农业农药和养殖废弃物等。
这些污染物会导致水产品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超标。
2. 养殖环境水产品的养殖环境也会对其质量安全产生重要影响。
养殖环境中的水质、水生态和养殖密度等因素都会影响水产品的生长和健康状况。
3. 养殖管理养殖管理的不规范也是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之一。
例如,使用不合格的饲料、药物滥用、养殖密度过大等都会对水产品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二、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当前,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一方面,由于水产品养殖发展迅速,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管理难度加大,导致一些问题难以管理。
另一方面,污染物排放和养殖废弃物处理问题也是当前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水产品质量检验检疫技术的应用为了提高水产品质量的检测能力和提供更快的反应能力,检验检疫机构采用了一系列实用技术。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技术: 1.物理检测技术物理检测技术主要用于检测水产品的外观、形态、气味等特征。
例如,使用显微镜、电子扫描显微镜等设备对水产品进行形态学和结构学的观察,并通过感官评价判断其质量。
2.化学检测技术化学检测技术用于检测水产品中的有害物质。
例如,使用质谱仪、气相色谱仪等设备对水产品中的农药、重金属等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以确保水产品的安全性。
3.微生物检测技术微生物检测技术主要用于检测水产品中的细菌、寄生虫等微生物污染物。
例如,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培养基方法等对水产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筛查。
(完整版)水产品检验检疫技术

(二)鱼类的腐败
1、引起鱼类腐败的原因
(1)含水量多 一般都在80%以上,鱼肉中的蛋白 质、脂肪和水分含量的比例,比较适合于细菌的 生长繁殖。
(2)鱼体内酶的强烈作用 鱼捕获离开水域后,陆 上温度较高使体内酶活力增加,所以鱼类在室温 下很容易腐败分解。
(3)鱼的肌组织脆弱 鱼肌是由若干短小的肌束排 列组成,其间有多量的肌间结缔组织,极有利于 细菌的繁殖和蔓延。
生物毒素类 添加化合物 环境污染物
金属
玻璃 石头
辐射等
三、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 养殖环境; 苗种的选择与消毒; 饲料的选择与投喂控制; 病害防治与用药控制; 捕捞与运输器具的清洁卫生; 加工过程; 贮藏、流通等。
鱼类在脊椎动物中的地位
1.分类地位
2.自然界生物的种类
二、水产品进行卫生检验的意义 水产品容易腐败变质且易被致病菌污染; 有些水产品体内含有很多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 有些鱼类含有生物毒素,食后会引起中毒; 一些能感染人的寄生虫存在于鱼、蟹等体内。
危害的分类
与养殖环境有关的
与养殖、加工、贮藏、流通等有关
危害
生物危害
化学危害
物理危害
致病菌 病毒 寄生虫
度降低,逐渐变为浑浊、污秽、鱼腥气味消失
(2)僵硬阶段
鱼体死亡十几分钟至4-5h就出现僵硬。僵硬从 头开始,逐渐经背部至整个鱼体。这个阶段的 鱼硬如木质,不能弯曲,指压不留压痕,口紧 密,腮盖紧合。僵硬时间短的数十分钟,长的 可达数天之久。
鱼体僵硬主要是无氧酵解产生乳酸,肌细胞吸 水膨胀所致。
绿、硝基呋喃、硫丹”超标 • 出口欧洲虾仁被连续检出多聚磷酸盐超标
第一节 概 述
一、水产品种类与特点 水产品种类繁多,主要是各种鱼类,其次有甲壳类
水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

水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水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一、引言水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食物之一,但由于水体污染和加工环节的质量问题,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水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旨在探讨水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的研究进展和现有技术。
二、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必要性和挑战1. 必要性水产品作为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它们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
水产品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有毒物质和重金属等污染物,如果消费者摄入过多,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因此,对水产品质量安全进行快速检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挑战传统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方法存在着诸多挑战。
首先,传统方法检测速度慢,需要较长时间进行培养和分析,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快速、高效的需求。
其次,传统方法操作繁杂,需要设备昂贵,不利于大规模检测。
此外,传统方法对于低浓度的污染物检测效果较差,难以准确判断水产品的真实质量安全状况。
三、水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水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以下将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的快速检测技术。
1. 快速光谱检测技术光谱检测技术是一种基于光物理现象的快速检测方法,它通过测量样品在特定波长范围内的吸光度或发射光强来获得样品的特征信息。
近年来,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拉曼光谱等技术快速检测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研究逐渐增多。
这些技术具有操作简便、非破坏性和快速检测的优势,可以对水产品中的微量污染物进行准确检测。
2. 快速基因检测技术基因检测技术是通过检测和分析样品中的核酸序列来获得样品的遗传信息。
利用PCR技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DNA芯片技术等,可以对水产品中的病原微生物进行快速检测。
这些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通量的优点,可以迅速分析多种微生物的存在和污染程度。
3. 快速生化检测技术生化检测技术是利用生物化学方法对样品进行分析和检测的方法。
水产品检测标准和检测内容

水产品检测标准和检测内容水产品是海洋和淡水渔业生产的水产动植物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总称。
包括:(1)捕捞和养殖生产的鱼、虾、蟹、贝、藻类、海兽等鲜活品;(2)经过冷冻、腌制、干制、熏制、熟制、罐装和综合利用的加工产品。
随着人们对饮食健康的重视,对水产品的检测也越来越严格,许多的时候采取显微镜对水产品进行检测,检测水产品的杂质颗粒、原虫等,使水生动物疾病检测技术能力显著提升,已经成为水产发展必要环节。
检测范围:淡水鱼:编鱼、草鱼、蹶鱼、黑鱼(乌鳗、生鱼、财鱼等)、黄颗鱼(昂刺鱼、黄骨鱼、黄辣丁等)、鲫鱼、鲤鱼、鲤鱼、妒鱼、绘鱼、鳗鱼(黄鳍)、青鱼、鳗鱼、竣鱼、⅜(大马哈鱼)、银鱼、泥纵、鲍鱼、罗非鱼、虹鳄、鳗鲸、鲍鱼、鲤鱼等淡水虾:小龙虾、青虾、河虾、草虾、白虾等淡水蟹:中华绒螯蟹(毛蟹、大闸蟹)等海水鱼:鱼昌鱼、黄鱼、多宝鱼、带鱼、海妒鱼、黄姑鱼、白姑鱼、缄鱼(马鲸鱼)、蛤鱼、缴鱼、鳞鱼、蓝圆修、马面鲸、石斑鱼、鲜鱼、蝶鱼、沙丁鱼、鳗鱼、鳄鱼、海鳗、鲸鱼、鲨鱼、蜩鱼、金线鱼等海水虾:基围虾、虾蛀、东方对虾、日本对虾、长毛对虾、斑节对虾、墨吉对虾、宽沟对虾、鹰爪虾、白虾、毛虾、龙虾等海水蟹:梭子蟹、青蟹、螺(海蟹)等贝类:贻贝、蛤、蛭、三角帆蚌、皱纹冠蚌、背角无齿蚌、河规、中华园田螺、铜锈环梭螺、大瓶螺等其他水产品:牛蛙、鲸鱼、甲鱼、章鱼、墨鱼、海参、海肠等检测项目:污染物项目:镉(以Cd计)兽药残留项目:孔雀石绿、氯霉素、氟苯尼考、吠喃嗖酮代谢物、吠喃西林代谢物、恩诺沙星、氧氟沙星、培氟沙星、诺氟沙星、磺胺类(总量)、甲氧羊咤、地西泮、五氯酚酸钠(以五氯酚计)、吠喃妥因代谢物、±霉素、甲硝嗖、四环素、金霉素、唉喃它酮代谢物、诺氟沙星等检测标准:GB273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鲜、冻动物性水产品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5009.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镉的测定GB5009.20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生物胺的测定GB5009.22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GB/T19857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残留量的测定GB/T20361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GB/T20756可食动物肌肉、肝脏和水产品中氯霉素、甲飒霉素和氟苯尼考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SC/T3015水产品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残留量的测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概述 2.水产品检验抽样和制样 3. 水产品品质感官检验 4.水产品理化检验
进出口水产品的品种
• 主要出口品种: • --鱼(海水鱼:三文鱼;鳕鱼;鱿鱼;章鱼;
安康鱼;海鳗;河豚鱼等。淡水鱼:鳗鱼;桂鱼 等)
• --虾(南美白虾;小龙虾等) • --蟹(大闸蟹;梭子蟹等) • --贝类(文蛤;杂色蛤;蚬) • --藻类(紫菜)
鱼体僵硬主要是无氧酵解产生乳酸,肌细胞吸 水膨胀所致。
3、自溶和腐败阶段
自溶阶段:指经僵硬阶段后,由于蛋白分解酶作 用而发生的蛋白分解过程。蛋白质被分解为蛋白 胨、多肽和氨基酸。自溶阶段给微生物生长繁殖 创造了条件,降低了鱼类的耐藏性,应立即食用
腐败阶段:随着自溶作用的进一步加强,微生物 繁殖也更加旺盛,致使蛋白质分解出更低级的产 物,如NH3、尸胺、腐胺、H2S等,此即微生物 作用而引起的腐败过程,也是腐败变质阶段与自 溶阶段的本质区别。
部位首先呈现出腐败的特征。
• 鱼体腐败时,体表黏液混浊,固有的鱼腥气味逐渐消失, 散发出臭味。之后鳞片易于脱落,鳃丝有鲜红色变为暗褐 色或暗灰色,且较早地产生臭味。眼球及周围结缔组织被 分解,眼球凹陷,角膜混浊,有时虹膜及眼眶被血色素浸 润而染红。胆囊的通透性增加,胆汁外溢,染绿肝脏和临 近器官——印胆。
鱼的解剖学特征和化学组成
• 头、躯干、尾 • 鳞片 • 粘液腺 • 内部器官
鱼类的主要特征器官
几种有趣的鱼类
墨鱼cuttlefish
鲎(hou)
章鱼
鲍鱼abalone
娃娃鱼(大鲵 )
扬子鳄crocodile
鲨和鲸
四、鱼类的腐败变质
(一)鱼体死后的变化 • 鱼体死后的变化与畜肉基本相同,只是在濒死期还
(7)水体和空气中的环境条件不一致 生活在淡水 中的鱼,在捕捞、运输和保藏过程中易被外界环 境中致病菌污染。
(8)捕获时鱼体内外易受损伤 损伤的鱼体,即 使在低温下,水中分解蛋白质能力较强的细菌也 有机会侵入肌肉组织。
(三)细菌侵入鱼体的途径 一是由肾脏或鳃部经过循环系统进入肌肉 二是由皮肤或黏膜直接侵入。 因此,鱼鳃、眼窝、皮肤、创伤及内脏等
二、水产品进行卫生检验的意义 水产品容易腐败变质且易被致病菌污染; 有些水产品体内含有很多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 有些鱼类含有生物毒素,食后会引起中毒; 一些能感染人的寄生虫存在于鱼、蟹等体内。
危害的分类
与养殖环境有关的
与养殖、加工、贮藏、流通等有关
危害
生物危害
化学危害
物理危害
致病菌 病毒 寄生虫
• 胃肠道溶解成糊状,腹部产气,肛门突出,直肠外翻。腐 败菌沿血管蔓延,血液渗出红染周围组织,特别是脊椎旁 纵行大血管最为明显,即所谓“脊椎旁红染”现象。
• 体表和腹腔的细菌共同向鱼体深部侵入分解基质蛋白质, 鱼体弹性消失,指压后凹陷不能恢复,甚至出现肉骨分离 现象。此时,鱼体已严重腐败,不能食用。其分解产物与 畜肉基本相同。
第二节 水产品检验抽样和制样
•
23250种(Eschmeyer,1998)
•
28000种《Fish Base》
•
约30000种
• 两栖动物:约4000种
• 爬行动物:近8000种
• 鸟类:近9000种
• 哺乳动物:约3500种
• 总共:52500种 • 鱼类超过种类50%
• 主要类群
• 无颌类Agnatha:甲胄鱼类(化石)、圆口类 • 盾皮鱼类Placoderma (化石) • 软骨鱼类Chondrichthyes • 硬骨鱼类Osteichthyes
(4)鱼肉含糖原少 产生乳酸少,鱼肉的僵直阶段 很快消失而进入自溶阶段(蛋白质分解阶段), 肌组织呈碱性反应。碱性肌质有利于细菌的繁殖。
(5)鱼类外皮较薄 鳞片易脱,容易被细菌侵入; 鱼体表面被覆的黏液,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
(6)鱼类捕获后一般不作解体处理 未取出内脏 和鳃;而家畜屠宰后立即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内脏。
进出口水产品的品种
• 主要进口品种: • --鱼(海水鱼:三文鱼;鳕鱼;鱿鱼;带鱼;
姑鱼等。)
• --虾(北极甜虾;龙虾等) • --蟹(皇帝蟹等)
近年来出现的主要安全卫生问题
• 对美出口海捕虾仁副溶血性弧菌超标 • 2000年虾仁出口欧盟“氯霉素”事件 • 出口欧盟小龙虾连续检测出“硝基呋喃” • 活鳗和烤鳗出口日本被连续检出“孔雀石
(二)鱼类的腐败
1、引起鱼类腐败的原因
(1)含水量多 一般都在80%以上,鱼肉中的蛋白 质、脂肪和水分含量的比例,比较适合于细菌的 生长繁殖。
(2)鱼体内酶的强烈作用 鱼捕获离开水域后,陆 上温度较高使体内酶活力增加,所以鱼类在室温 下很容易腐败分解。
(3)鱼的肌组织脆弱 鱼肌是由若干短小的肌束排 列组成,其间有多量的肌间结缔组织,极有利于 细菌的繁殖和蔓延。
有一个粘液分泌阶段。
1、粘液分泌阶段: 鱼在濒死期体表可分泌一层主要为粘蛋白的粘液,
以抵抗有毒物的侵蚀,即鱼体自身的保护性反应。 新鲜鱼的粘液透明均质,具鱼腥气味,随着鱼新鲜
度降低,逐渐变为浑浊、污秽、鱼腥气味消失
(2)僵硬阶段
鱼体死亡十几分钟至4-5h就出现僵硬。僵硬从 头开始,逐渐经背部至整个鱼体。这个阶段的 鱼硬如木质,不能弯曲,指压不留压痕,口紧 密,腮盖紧合。僵硬时间短的数十分钟,长的 可达数天之久。
绿、硝基呋喃、硫丹”超标 • 出口欧洲虾仁被连续检出多聚磷酸盐超标
第一节 概 述
一、水产品种类与特点 水产品种类繁多,主要是各种鱼类,其次有甲壳类
(蟹、虾等)、软体类、贝壳类(墨鱼、牡蛎、河 蚌等)。 水产品的特点:是营养丰富的动物性食品,是优质 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富含全价蛋白质,不仅营养成 分齐全,而且脂肪含量少,水分较多,肉质细嫩。
生物毒素类 添加化合物 环境污染物
金属
玻璃 石头
辐射等
三、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 养殖环境; 苗种的选择与消毒; 饲料的选择与投喂控制; 病害防治与用药控制; 捕捞与运输器具的清洁卫生; 加工过程; 贮藏、流通等。
鱼类在脊椎动物中的地位
1.分类地位
2.自然界生物的种类
• 鱼类: 24618种《世界鱼类》 (Nelson,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