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 凡训蒙)
三字经解释:凡训蒙 须讲究 详训诂 明句读

三字经解释: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fánxùnméng凡训蒙xūjiǎngjiū须讲究xiángxùngǔ详训诂míngjùdòu明句读【注释】训蒙:即启蒙,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
讲:讲解。
究:考究。
训诂:用当代话解释古书中词句的意义。
句读:古代称文辞停顿的地方为句或读。
【解释】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晰,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启示】人们在开始读书的时候必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首先是讲读发音要准确,辞意要清晰,要学会准确划分句子,这样才能领会文章中所表达的含义和观点。
【故事】做任何事都需要有好的开始,求学问也不例外,打好了基础,才能追求其他更高深的知识。
研究字形及句读可以说是研究学问的基础。
就句读来说,虽然称不上什么高深的学问,但是假如不认真学习,把标点符号放错了位置,可能会造成许多麻烦呢!从前,在唐朝有个员外,有一天,他请了一位新的管家,因为天性吝啬,就和新管家约定,限制他每日的伙食如下:“无鸡鸭也可以,无鱼肉也可以;青菜万万不可少,酒也不可。
”但是员外立下这个条约时,条纹中并没有标点符号。
一年之后,管家在辞职时,向员外要求补偿他的伙食费。
员外理直气壮的把当年立的条约拿出来,而这个管家立即拿笔将他改为:“无鸡,鸭也可以;无鱼,肉也可以;青菜万万不可,少酒也不可。
”这下子,员外无话可说,只好赔钱了,这故事充分说明了句读的重要。
【赏析】“训蒙”,这里的“训”是教导。
“训诂”,这里的“训”是解释。
“讲究”,意思是对某一事体、某一问题去研究研究,而求其合宜完美。
“诂”也是解释的意思。
“凡训蒙、须讲究。
”是说凡是关于教导儿童、少年的事情,都要很好的去研究,力求去做好,达到合适完善。
“详训诂,明句读。
”古代的书籍,都是字与字相连接的,到哪儿停顿也是不用句读标明的。
而且文言文艰涩难懂。
三字经原文及翻译:古代典籍和读书程序篇

三字经原文及翻译:古代典籍和读书程序篇三字经原文及翻译:古代典籍和读书程序篇这部分介绍的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分先秦诸子的著作。
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三字经原文及翻译:古代典籍和读书程序篇,更多杂文阅读请关注。
[原文]凡训蒙,须讲究①。
详训诂,明句读②。
[注释]①训蒙:即启蒙,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
讲:讲解。
究:考究。
②训诂:用当代话解释古书中词句的意义。
句读:古代称文辞停顿的地方为句或读。
[译文]教导刚入学的儿童,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原文]礼乐射,御书数。
古六艺,今不具。
唯书学,人共遵。
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棣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俱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注:《三字经》早期文本没有这一段。
) [原文]为学者,必有初①。
《小学》终,至“四书”②。
[注释]①学者:学习的人。
初:开始,开端。
②《小学》:一本古代儿童教育课本,宋人朱熹、刘子澄所编,通过讲洒扫、应对、进退之类的仪节,向儿童灌输孔孟之道。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译文]作为一个读书求学的人,必须有个良好的开端。
先把《小学》读完,再学习《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原文]论语者,二十篇①,群弟子,记善言②。
[注释]①《论语》:论是议论,语是答语。
此书是孔子在鲁国与弟子论学、论治、论礼、论乐的书,分为20篇,共15917个字。
群弟子:指孔子的学生们。
善言:有教育意义的言论。
[译文]《论语》这部书共分为20篇,是孔子的弟子和他们的再传弟子们记录下来的孔子一生有教育意义的言论。
[原文]孟子者,七篇止①。
讲道德,说仁义②。
[注释]①孟子:孟轲。
作《孟子》七篇。
②讲:讲述。
说:宣传,谈论。
[译文]《孟子》这部书是孟轲写的,共七篇,内容是有关讲述道德、宣传仁义等优良品行的言论。
儿童《三字经》全文

儿童《三字经》全文儿童《三字经》全文三字经全文共一千多字,其中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三字经》全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幼。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
三字经原文及翻译:古代典籍和读书程序篇word版式

(三字经)三字经原文及翻译:古代典籍和读书程序篇
三字经原文及翻译:古代典籍和读书程序篇 [原文]凡训蒙,须讲究①。
详训诂,明句读②。
[注释]①训蒙:即启蒙,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
讲:讲解。
究:考究。
②训诂:用当代话解释古书中词句的意义。
句读:古代称文辞停顿的地方为句或读。
[译文]教导刚入学的儿童,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原文]礼乐射,御书数。
古六艺,今不具。
唯书学,人共遵。
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棣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俱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注:《三字经》早期文本没有这一段。
)
[原文]为学者,必有初①。
《小学》终,至“四书”②。
[注释]①学者:学习的人。
初:开始,开端。
②《小学》:一本古代儿童教育课本,宋人朱熹、刘子澄所编,通过讲洒扫、应对、进退之类的仪节,向儿童灌输孔孟之道。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译文]作为一个读书求学的人,必须有个良好的开端。
先把《小学》读完,再学习《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原文]论语者,二十篇①,群弟子,记善言②。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三字经》全文及解释《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书籍,《三字经》以三字一句的方式,简短的叙述一些广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和表述普遍为古代社会所接受的道德观念和哲理。
同时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同为中国古代私塾的初级入门课本,合称“三百千”。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字经》全文及解释,欢迎大家分享。
《三字经》内容介绍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三字经》早就不仅仅属于汉民族了,它有满文、蒙文译本。
《三字经》也不再仅仅属于中国,它的英文、法文译本也已经问世。
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世界范围的推广。
已经有几百年历史的《三字经》依然有着巨大的生命力。
在过去,包括章太炎在内的有识见的学者,多有致力于《三字经》的注释和续补者。
模拟《三字经》形式的读物,如《女三字经》、《地理三字经》、《医学三字经》、《西学三字经》、《工农三字经》、《军人三字经》、《佛教三字经》、《道教三字经》层出不穷,风靡天下。
近期,文化部原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先生还创作了《新三字经》,同样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借鉴《三字经》韵语集中识字的原理,深圳市策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也开发出包括《中华字经》在内的『爱文识字阅读系列教程』,进行汉语阅读教学推广,取得广泛好评。
《三字经》全文长达1145字,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
《三字经》作者《三字经》其书作者说法大致有四种:一、明代黄佐《广州人物传》十,明末诸生屈大均《广东新语》十一,清代恽敬《大云山房记》。
二,都以为作者应是宋末区适子;、清代邵晋涵诗:“读得贞黎三字训”,自注:“《三字经》,南海黎贞撰。
三字经: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三字经:若⼴学,惧其繁。
但略说,能知原。
凡训蒙,须
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古⼈说,如果⼀开始就想要全部搞懂,那可能会晕菜,但是从⼤略层⾯上过⼀边,对了解本原的思路是很有好处的。
对⼩朋友的教育啊,要讲究⽅法,把语义解释清楚的同时,也要把断句⽅法教给⼩朋友。
(若⼴学,惧其繁。
但略说,能知原。
)这⼀句代表了古⼈对全⾯发展素质教育的憧憬。
虽然⼀个⼈全都学透恐怕搞不定,但⼀问三不知⼀样是不⾏的。
像前⾯说书法字体⼀样,不要求从甲⾻⽂到草书全部会写,但是起码要知道这些东西⼤致是什么。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训诂这个词其实本意是⽤古⼈的话来教育,引申成为训诂学以后,说的就是如何讲解词语的意思。
也就是怎么教懂⼩朋友理解词语。
句读(dou4)⾥⾯的“句”,跟现在我们说的“句⼦”差不多,意义完整的⼀⼩段话,“读”类似于由于语⽓转乘⽽分隔开的⽐句⼦更⼩的部分。
在古代,怎么读⽂章是很有讲究的。
这个读不是现代的看的意思,⽽是诵读。
在⽐较变态追求⽂艺的魏晋时期,甚⾄有很多著名的读⾳流派。
很多读书⼈交钱去学习某个流派诵读的断句⽅法,换⽓⽅法,语⾳语调,跟学歌剧⼀样。
三字经(原创版)

三字经
我周公 作周礼 著六官 存治体 大小戴 注礼记 述圣言 礼乐备
解析:周公制定周礼,分官设职建立国家的政治制 度,六官即六卿,包含了天官:吏部大冢宰,地官: 户部大司徒,春官:礼部大宗伯,夏官:兵部大司 马,秋官:刑部大司寇,冬官:工部大司空,分属 於天子之下,各司其职管理国家大事,为後世保存 了良好的政治典范。汉朝时有两位著名的儒者,述 说圣人的言论,大戴戴德将礼记删订为八十五篇, 小戴戴圣则删订为四十六篇(即为现今留存者,加 上後人增补三篇合计为四十九篇)。其内容完整的 保存了古圣先贤的言论,包含各种礼节、五分十二 律等音乐都十分完备。
三字经
shī shū yì
《诗》《书》《易》 ,
lǐ chūn qiū 《礼》《春 秋》。
三字经
hào liù jīnɡ 号 《六 经》 , dānɡ jiǎnɡ qiú 当 讲 求。
三字经
shī shū yì lǐ chūn qiū 诗 书 易 , 礼 春 秋。 hào liù jīnɡ dānɡ jiǎnɡ qiú 号 《六 经》 ,当 讲 求。
三字经
lún yǔ zhě èr shí piā 《论 语》 者 , 二 十 篇。 qún dì zǐ jì shàn yán
群 弟 子 , 记 善 言。
三字经
mènɡ zǐ zhě qī piān zhǐ 《孟 子》 者 , 七 篇 止。 jiǎnɡ dào dé shuō rén yì 讲 道 德 , 说 仁 义。
三字经
三字经
fán xùn ménɡ xū jiǎnɡ jiū 凡 训 蒙 , 须 讲 究。 xiánɡ xùn ɡǔ mínɡ jù dòu 详 训 诂 , 明 句 读。
三字经
《三字经》全文带拼音(国学经典)

《三字经》全文带拼音(国学经典)Rén zhīchūxìng běn shàn xìng xiāng jìn xíxiāng yuǎn 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gǒu bújiào xìng nǎi qiān jiào zhīdào guìyǐzhuān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xīmèng mǔzélín chǔzǐbùxuéduàn jīzhù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dòu yān shān yǒu yìfāng jiào wǔzǐmíng jùyáng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yǎng bújiào fùzhīguòJiào bùyán shīzhīduò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zǐbùxuéfēi suǒyíyòu bùxuélǎo héwéi 6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yùbùzhuóbùchéng qìrén bùxuébùzhīyì7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wèi rén zǐfāng shào shíqīn shīyǒu xílǐyí8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xiāng jiǔlíng néng wēn xíxiào yúqīn suǒdāng zhí9香九龄,能温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凡训蒙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读出节奏感,能熟读成诵。
2.掌握文中“训、蒙、诂、庸”等字的意思。
3.了解《小学》《四书》古代经典的大致内容。
理解“道德”“仁义”“修齐治平”
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1. 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读出节奏感,能熟读成诵。
2.了解《小学》《四书》古代经典的大致内容。
理解“道德”“仁义”“修齐治平”
的意思。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读准、读通课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读过哪些书令你印象深刻?
2.今天,我们学习《三字经》中的第六课。
【凡训蒙……至平治。
】
二、诵读感悟:
1.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学生跟着视频读课文。
(提醒:注意自己不懂的字词,读准字音。
)
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
2.边讲边读,理解意思:
引导看注释交流,指名交流,教师点拨,相机了解故事,齐读句子。
(1)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名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训,教导。
初,开始。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书的合称。
(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时,对事实要考证清楚,不确定的地方不要妄下定论。
会详细解释古代文字的意思,会分句读,才能略知大概。
)
(2)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善,好。
中,处事不偏不倚。
(《论语》共有二十篇,孔子去世后,由他的弟子把他说过的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有益的话编辑而成。
《孟子》共有七篇,讲道德、仁义。
)
(3)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庸,经常,永不变化。
易,改变。
(《中庸》出自子思的手笔。
“中”就是不偏不倚,“庸”就是保持不变。
写《大学》一书的是曾子。
《大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
三、学习神奇汉字“初”
四、老师讲故事《小学》
五、诗歌赏读:
《观书有感》(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
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
问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流来。
)
六、指导完成32页“连一连”
七、朗读、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