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南京,“地下党”应是头功
南京是如何解放的 - 成长博客博客教育博客教师博客

南京是如何解放的一排解放军战士整齐地站在国民党总统府门楼上;几名解放军战士爬上总统府大门门顶,扯下象征国民党统治的旗帜。
这两张“历史性照片”都被广泛地用来作为各种党史、军史、文学、影视作品等记述解放军通过武装进攻解放南京的凭证。
但它却并非历史的真实。
南京解放的真实历史,是“里应外合式”的和平解放。
南京原中央大学的地下党员许荏华讲述了这一历史进程:没打一枪一炮,南京回归人民1949年4月20日,中共和南京当局在北平的和平谈判最后破裂。
20日晚和21日,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突破国民党军在安庆、芜湖间和镇江、江阴间以及贵池、湖口间的防线。
内战初期,守卫京畿的国民党军警宪特约有11万人。
后因战线越来越长,兵力日趋分散。
南京人民在地下党领导下,开展反对蒋介石独裁政权的斗争,使蒋政权完全孤立。
在大势所趋的情况下,这些军警不愿为蒋政权当陪葬,海陆空军纷纷起义,南京已无力守备。
4月22日,蒋介石布置总退却。
22日、23日,剩下的防守南京的军警,纷纷出中山门,沿京杭国道溃逃。
南京变成了一座无军警守备的空城。
接令去占领南京的三野八兵团的35军,原准备的船只已奉命支援其他渡江部队,在江北的民船已被国民党掳掠一空。
南岸的船只也都被封锁在内河河汊中。
直到23日傍晚,103师战士才找到几只小船,派侦察员乘船向南驶去。
小船被南京电厂值班人员发现,问明是解放军,立即调来6名船工,驾驶着他们藏匿在运煤码头的“京电号”小火轮,驶往浦口,接解放军过江。
这是渡江解放南京的第一船。
工人们又找来一艘可载运二三百人的趸船,载运解放军渡江。
同日,104师的侦察员与南京木船船主童达兴等接上头,童不顾个人安危,往返六次,将一个连的解放军接运南岸。
23日晚,浦口车站轮渡所工人王德太等人,将保护下来的渡轮“浦口号”及拖船“凌平号”、“沧平号”驶往北岸。
几天后,栈桥修复,“浦口号”投入轮渡,装备坦克、汽车、重武器的大部队得以顺利过江。
24日凌晨,35军104师312团2营奉命占领总统府。
解放南京,“地下党”应是头功

解放南京,“地下党”应是头功4月23日一整天,南京是一座无军警守备的“空城”《炎黄春秋》2009年第5期发表了许荏华写的《南京是如何解放的》。
在南京解放50年之后的今天,这篇文章以翔实的史实叙述了南京“地下党”的历史功勋,提出“南京解放的真实历史,是‘里应外合式’的和平解放”。
文章开头刊登了一幅解放军战士攻克南京,站在国民党总统府门楼上的照片。
文章指出,“它却并非历史的真实”,而是4月24日解放军进驻南京后,由新华社记者邹健东补拍的照片。
文章详细地叙述了在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期间,南京地下党是怎样艰苦卓绝地并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的:国民党海陆空军纷纷起义,防务机密荡然无存;南京的群众运动使蒋介石陷于完全孤立。
正是由于这样,4月22日,蒋介石布置总退却,22-23日剩下的防守军警纷纷出中山门,沿京杭国道溃逃。
23日一整天,南京是一座无军警守备的“空城”。
1990年4月,率三野八兵团首先进入南京城的陈士榘将军,在会见南京原地下党市委书记陈修良时说:“南京实际上是和平解放,地下党起了里应外合的作用。
”引起人们注意的,文章有“让历史返璞归真”一段。
在这一段中说:“在南京以及其他地区获得解放之初,党的领导人对地下党采取了降级安排、控制使用的政策。
新解放区的各级主要领导均由南下解放军干部担任。
当社会主义革命深入下去时,地下党员就以胡风反革命分子、右派分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异己分子。
修正主义分子等等名义被逐步淘汰了。
南京解放不久,就对南京地下党进行了一次整党。
理由是地下党成分不纯,欲投革命胜利之机。
这次整党中,南京2000名地下党员中有100多人受到开除党籍、停止党籍,以至坐牢等各种处分。
后来经过查对,并没有查出一个坏人。
实际上,那些地下党员(包括入党不久的新党员)无一不是在坐牢、杀头的威胁下的勇者,当他们提着脑袋参加党时,并未想在党内捞个一官半职。
”文章进一步说:“对地下党的不公平对待,原南京地下市委书记陈修良曾经表示不满。
80多位南京老地下党员在宁相聚回首往事——“那一刻,我们由衷体会到什么叫胜利”

“ 一刻 , 那 我们 由衷体 会 到什 么 叫胜 利 "
“ 南京解放的时候 , 身为 国民党军官 的父亲要带着全家移居美 国, 我不肯去 , 我要 留下 来, 亲眼看到期盼 已久的胜利的这一天 !l4 年 4 , ” 99 月 金陵女子大学学生、 中共地 下党员张
锦屏 躲 在 同学 的家里 , 开 了父母 , 避 这一 年 , 2 她 O岁 。 14 9 8年 , 国 民党 盐务 总局 任 出纳 的姜 宗濂 把 一 份 匿名 信 寄 到 总 局 留守 负 责 人 手 里 , 在
王 志 i 2 1 - . 8 首 0 l 4 1
张謇 : 末 最后 状 元 其人 其 事 清
李之灏
我国清朝末年最后一位状元张謇。江苏海 门人 ,83 5 2 l5 年 月 5日生于海 门市常乐镇
名 叫宛希 俨 , 当时 任 中共南 京党 支部 书记 , 用字 母 代 替 的 姓 名都 是 当时地 下 党 成 员跟踪到或信件意外落到他人手上后 , 暴露真实身份 。
( 吕宁丰 通讯 员王 宇)
8 0多位南 京 老地 下党 员在 宁相 聚 回首往 事——
分 工 和开展 沪 宁两 地工 人运 动 的工作 。
档案中一封南京地下党写给中央执行委员会的信 , 引起 了记者注意。这封信写 于 12 95
年 7 , 张纸 约 4 0多字 , 款是 “ 月 一 0 落 怖念 ”主 要 向 中央汇 报 南 京 地下 党 开 展 活动 情 况 。信 ,
中不时出现用各种英文简写字母代替 的人名。市档案局有关负责人说, 经过考证, 写信者真
丰 碑 颂
— —
纪 念 中国 共产 党成 立 九 十周 年
盘 古立 位 、 王 将相 、 帝 举农 工 者 、 共产 党 o 唯 “ 七一" 宣言、八一" “ 枪声 、 井岗会师 、 遵义会议。 延安精神 、共和" “ 诞生、 改革开放 、 中华振兴 。
1949年南京解放与反腐败斗争

<div class="article_leftBox"> <h2>1949年南京解放与反腐败斗争</h2> <span>作者:唐宝林</span><p>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的攻势下,驻守南京的国民党军自知大势已去,望风而逃。
人民解放军在接管南京后,发现受“打江山,坐江山”的农民意识影响,再加上“糖衣炮弹”的袭击,少数干部战士曾经出现了较严重的腐败现象。
南京市委和华东局对此高度警惕,及时作了坚决斗争,从而在南京“考场”也给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br/> <br/> 南京解放实情 <br/> <br/> 可能受影视作品中一些镜头影响,很多人认为南京是人民解放军用千千万万条小木船,强渡长江,通过激烈的大规模攻城战役解放的。
这是不明历史真相的误解。
实际上,当时人民解放军没有直接攻打南京,而国民党驻军却是望风而逃,南京基本没有发生战斗就得以解放。
<br/> 解放军华东野战军总前委原定计划是“攻占浦口,炮击南京”,而最终结果却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之所以如此,是南京地下党的努力和解放军强大的军事威慑共同作用的结果。
<br/> 受中共上海局直接领导、以陈修良为首的南京地下党,深入到国民党军政机关上层,取得了国民党千里江防一系列战略、战役情报,使得国民党南京防务几无秘密可言,这为南京解放提供了巨大支持。
如:渡江作战前,南京地下党重要领导人朱启銮、白沙化装成商人,冒险过江,先后为人民解放军送去了汤恩伯拟定的《京沪、沪杭沿线军事布置图》、《长江北岸桥头堡封港情况》和《江宁要塞弹药储运及数量表》等重要情报。
此外,南京地下党还从国民党军令部弄出了《1948年国民党后备军力量》、首都警察厅的《南京城防工事地图》以及有关警察部队的兵力和装备的重要情报资料。
台湾级别最高的中共卧底

台湾级别最高的中共卧底1950年6月10日,台湾当局以“为中共从事间谍活动”的罪名,对“国防部中将参谋次长”吴石将军等四人执行死刑。
这就是震惊天下的“密使一号”大案,又称吴石案。
60年后的今天,海军大连舰艇学院退休干部黄楫接受笔者独家采访,追忆当年“虎穴藏忠魂”的来龙去脉,讲述他的舅爷吴石将军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英勇就义的感人故事——弃暗投明,成为将军级“余则成”黄楫小时候,舅爷吴石将军一直是他心目中的偶像。
吴石1894年出生于福州螺洲吴厝村,1911年,他积极投身辛亥革命,与少年好友吴仲禧一道在福州参加福建北伐学生军。
他在武昌预备军官学校和保定军官学校前后受业4年,与白崇禧为同期同学,后由福建省政府选派日本炮兵学校、日本陆军学校留学深造,学成回国任国民党陆军大学教官,参谋本部第二厅处长等职.1936年2月授陆军少将。
黄楫回忆,舅爷吴石一生追求进步,追求真理,追求光明,抗战期间,他读过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等军事著作,在武汉珞珈山听过周恩来的演讲,还同叶剑英等人有过交往,他对共产党的主张深表赞同,认定他们代表着未来中国的发展方向。
1947年夏,20岁的黄楫高中毕业考取了清华大学,暑期到南京看望时任国防部史政局局长的舅爷。
吴石将军对这位外孙非常器重,极为关爱,他热情接待了黄楫,还派一辆吉普车,拉着黄楫在南京市各处景点游览观光。
更令黄楫难以忘怀的是,在南京逗留期间,舅爷多次与他促膝长谈,谈到政局和国民党的腐败,吴石将军深为痛恨地说:“眼下政界非常黑暗,许多人热衷于争权夺利,营私舞弊,甚至是祸国殃民。
国民党已是病人膏盲,无可救药,说什么整治法纪,他们从上到下都烂透了,他们怎么能整到自己头上?说什么民主自由,平民百姓讲话,他们根本不想听,也绝不会听,有良心的人只好远离政界,才是出路。
”谈到学生开展的反蒋运动,吴石将军深表同情,“学生们闹事是有道理的,他们反饥饿反内战反独裁,追求民主自由解放有什么错?恰恰在他们那里才能看到未来中国的希望……”吴石将军鼓励他:“追求光明,追求进步,做一个正直的有益于祖国和人民的人。
红色特工心得

红色特工心得解放战争时期,在白色恐怖的残酷环境下,时任中共南京地下市委书记的陈修良领导地下党同志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殊死搏斗,为解放南京立下赫赫战功;徐州情报站的“大老权”是孟良崮战役胜利的幕后功臣,他策动国民党军官炸毁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设在华东战场最大的军火库——九里山军火库,直接策应了这场战役他们都是音频《红色特工》系列的主人公,是解放战争时期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
为传承红色基因,致敬隐蔽战线上涌现的英雄模范,不久前,由江苏中天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的《红色特工》第一、二季音频栏目播出,生动讲述了32位或是出生在江苏,或是长期战斗在江苏,抑或是牺牲于江苏的红色特工传奇,通过他们在隐蔽战线上惊心动魄的革命斗争事迹,真实再现隐蔽战线的复杂艰险和峥嵘岁月里虎穴英雄们“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高风亮节。
《红色特工》音频系列采用故事形式来挖掘、表现和传达特殊年代隐蔽战线上的江苏红色特工及其甘愿无名和牺牲的精神,注重利用声音、音效、配乐等元素打造画面感,让听众身临其境;既关注为人熟知的隐蔽战线工作者,又关注那些鲜为人知的无名英雄。
从隐蔽战线统帅周恩来到出入虎穴千百遍的潘汉年,从“龙潭三杰”钱壮飞到最后一批红队队员,从赤山英魂陶家齐到牺牲于武汉解放前夜的张冰,从经营莲湖食堂作掩护的蒋自明到炸毁九里山军火库的幕后功臣权兴周一代代无名英雄赤胆忠心,用忠诚与信仰铸就了无名丰碑,用热血和生命锤炼出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
“爱国主义最好的教育是要让更多人记住为了国家建设付出生命、做出牺牲的人。
”音频节目出品人、江苏中天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裁隆晓辉认为,强调爱国主义教育,很重要的一点是要铭记那些在隐蔽战线上付出和牺牲的红色特工。
“爱国既要爱祖国,也要爱生养自己的这片土地。
通过打开尘封的红色特工档案,让听众知道这些优秀的中华儿女,是音频系列节目创作的重要意义之一。
”。
南京解放后国共和平交接中山陵揭秘

南京解放后国共和平交接中山陵揭秘1949年春,国共北平和谈正式破裂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迅即发起渡江战役。
并于4月23日攻克了南京。
南京城的东郊紫金山上是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陵寝――中山陵所在地,南京刚刚获得解放后,城内外秩序混乱,中山陵能否得到和平交接,中国人民解放军能否有效保护好中山陵,意义非常重大,可谓举国关注。
因此,中共中央和总前委对此都非常重视,在攻克南京的前后,给部队部署了一项鲜为人知的重大政治任务:一定要严密保护好中山陵。
不放一枪和平接管1925年3月12日,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北平逝世。
他留有遗嘱:“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
”遵照孙先生遗愿,灵枢暂厝于北平香山碧云寺内,在南京紫金山(也叫钟山)修建陵墓。
中山陵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面积8万多平方米。
主要建筑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都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
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
附近还建有音乐台、光化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经楼、行健亭、永丰社、中山书院等附属建筑。
环绕在陵墓周围。
不仅寄托了海内外中华儿女对孙中山先生的崇高敬意和缅怀之情。
而且都是建筑名家之杰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
1929年6月1日。
南京国民政府为孙中山先生举行了极其隆重的奉安大典。
孙中山从此长眠在紫金山上。
为了保护中山陵的安全。
国民政府专门成立了中山陵拱卫大队。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兵临南京城下,曾用大炮轰击中山陵。
中山陵第六层平台西侧那尊铜鼎的外壁上,现今仍遗留着一大一小的两个孔,便是那时被日军炮弹击穿的。
拱卫队员们集体写下决心书,“与中山陵共存亡”,并在孙中山陵寝旁举手宣誓。
南京城破后,为阻击日军侵犯中山陵,共有26名拱卫队员英勇捐躯。
1945年南京光复后,国民政府重新修缮了中山陵,成立了新的中山陵拱卫大队。
红色特工陈修良的传奇人生

红色特工陈修良的传奇人生作者:汪文忠来源:《中华魂》 2016年第6期文/汪文忠提起陈修良,上了年纪的革命老同志无不知道她的大名。
陈修良是中共最著名的红色特工之一,她长期潜伏在南京这个被蒋介石称为“铁桶一样的城市”。
在南京解放前夕,陈修良担任南京市委书记的重任,她领导地下党同志在白色恐怖的残酷环境下,与国民党进行了你死我活的斗争,为解放南京立下了赫赫战功。
临危不惧,陈修良机智获取军事密码本陈修良1901 年出生于宁波一个资本家家庭,她是一个极具叛逆性的孩子。
虽然生在富裕之家,但陈修良却是个生活节俭,读书用功又能吃苦的人。
1925 年,24岁的陈修良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浙江省立女子中学。
在这期间,陈修良受《向导》、《中国青年》等进步书刊的影响走向了革命。
之后,陈修良还担任过《少年先锋》的编辑,担任过向警予的秘书,在向警予的介绍下加入了共产党。
1945 年10 月,抗战胜利后,陈修良被中央派遣前往南京组建中共南京市委,陈修良担任南京市委书记,开展秘密工作。
陈修良是我党历史上的第一位大城市的女市委书记,而南京又是当时的首府。
解放前夕,这个只有96 万人口的城市,国民党的军政人员就达11 万多,在册的警察有9700 多人。
蒋介石把南京称为“铁桶一样的城市”。
可想而知,要在南京开展地下党工作是多么困难。
为了严防地下党的渗入,蒋介石对地下党的政策是宁可错杀一百,不可放过一人。
从1927 年国民党第一次“清党”以后,中共南京地下党连续遭受了8 次毁灭性打击,到1937 年11 月南京被日军攻陷后,整个南京基本上已经没有我党的地下组织。
在陈修良之前,国民党已经杀害了8 位南京市主要领导。
面对如此残酷的环境,陈修良并不害怕,因为她早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1946 年春天,陈修良决定秘密召开一次地下党的重组会议。
当时的南京市委只有5 人:陈修良任书记,刘峰任副书记,朱启鸾、方休、王明远为委员。
经过再三思考,会址选在了磨盘街45 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放南京,“地下党”应是头功
4月23日一整天,南京是一座无军警守备的“空城”
《炎黄春秋》2009年第5期发表了许荏华写的《南京是如何解放的》。
在南京解放50年之后的今天,这篇文章以翔实的史实叙述了南京“地下党”的历史功勋,提出“南京解放的真实历史,是‘里应外合式’的和平解放”。
文章开头刊登了一幅解放军战士攻克南京,站在国民党总统府门楼上的照片。
文章指出,“它却并非历史的真实”,而是4月24日解放军进驻南京后,由新华社记者邹健东补拍的照片。
文章详细地叙述了在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期间,南京地下党是怎样艰苦卓绝地并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的:
国民党海陆空军纷纷起义,防务机密荡然无存;南京的群众运动使蒋介石陷于完全孤立。
正是由于这样,4月22日,蒋介石布置总退却,22-23日剩下的防守军警纷纷出中山门,沿京杭国道溃逃。
23日一整天,南京是一座无军警守备的“空城”。
1990年4月,率三野八兵团首先进入南京城的陈士榘将军,在会见南京原地下党市委书记陈修良时说:“南京实际上是和平解放,地下党起了里应外合的作用。
”
引起人们注意的,文章有“让历史返璞归真”一段。
在这一段中说:“在南京以及其他地区获得解放之初,党的领导人对地下党采取了降级安排、控制使用的政策。
新解放区的各级主要领导均由南下解放军干部担任。
当社会主义革命深入下去时,地下党员就以胡风反革命分子、右派分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异己分子。
修正主义分子等等名义被逐步淘汰了。
南京解放不久,就对南京地下党进行了一次整党。
理由是地下党成分不纯,欲投革命胜利之机。
这次整党中,南京2000名地下党员中有100多人受到
开除党籍、停止党籍,以至坐牢等各种处分。
后来经过查对,并没有查出一个坏人。
实际上,那些地下党员(包括入党不久的新党员)无一不是在坐牢、杀头的威胁下的勇者,当他们提着脑袋参加党时,并未想在党内捞个一官半职。
”
文章进一步说:“对地下党的不公平对待,原南京地下市委书记陈修良曾经表示不满。
为此,她本人受到批评,后被调往上海、杭州。
1957年,她和她的丈夫沙文汉(原上海局成员,时任浙江省省长)双双被打成右派。
在实际生活中,对地下党员的不公,不在于不让他们身居高位,而是借口他们的出身不好,社会关系复杂,受的是资产阶级教育等等而加以歧视。
此外知识分子党员善于独立思考,不盲目服从,爱提意见等,是习惯于独断专行的当权者所不容的。
”
《炎黄春秋》的这篇文章,《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5月12日已转载。
阅读全文可见/GB/85039/9283778.html。
《五柳村海外版》也作了链接,同时还配发了摘自陈人康口述的《回忆我的父亲开国上将陈士榘》一书中的《女中豪杰陈修良》。
Anyishen编后说:1955年“肃反”运动是我一生中厄运的开始。
在“肃反”中,当时我所在单位共青团江苏省委被斗的绝大多数是地下党的同志(因为都是年轻人),结果乒乒乓乓斗了一气,一个坏人也没有查出来。
后来整风运动开始了,大家发言吐怨气,结果又有不少人被打成右派。
读了这篇文章我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