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视角下的延安市城乡旅游规划研究

合集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延安市乡村旅游发展策略浅析

乡村振兴背景下延安市乡村旅游发展策略浅析

乡村振兴背景下延安市乡村旅游发展策略浅析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乡村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推进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延安市作为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具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底蕴,其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巨大。

本文结合乡村振兴背景,从旅游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探讨延安市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一、强化旅游产品开发,丰富旅游资源延安市是红色旅游的重要景区,具有悠久的革命历史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如黄帝陵、延安革命纪念馆、宝塔山等。

但这些景点已经成为老旅游,需要创新开发新的旅游产品,丰富旅游资源。

可以在红色旅游的基础上,依托延安市山水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新型旅游形态。

比如,可以开发特色乡村民宿、乡村体验游、果园采摘等活动,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

二、加强市场营销,提高知名度旅游产业是个典型的服务业,其营销活动至关重要。

延安市乡村旅游需要加大营销力度,提高宣传效果,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延安市乡村旅游的品牌形象和特色魅力。

可以在互联网上开设官方网站和官方微博、微信等,发布最新旅游信息、旅游线路、景区特色等内容,让更多的人了解延安市乡村旅游的品牌形象和特色魅力,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基础设施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保障。

延安市在乡村旅游发展中,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桥梁、休息场所、厕所等,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便利游客出行和旅游活动。

特别是需要加强乡村民宿等住宿设施建设,在设施设备、卫生安全等方面严格把关,提供更加舒适、安全、卫生、便利的住宿条件。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为延安市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延安市需要在旅游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提高乡村旅游发展的水平和质量,推动旅游服务业与乡村经济的有机融合。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乡村旅游规划策略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乡村旅游规划策略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乡村旅游规划策略摘要:根据具有独特文化的乡村景观特色为源头,乡村旅游迅速成为我国旅游业的热点。

在提升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传承地方文化、改善农村贫困面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乡村旅游发展中,迫切需要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背景下,有效更新和优化乡村地区的旅游产品、发展理念、乡村旅游品牌、乡村旅游规划内容和乡村旅游资源,确保乡村地区旅游业的快速转型和现代化。

本文主要探讨了城乡统筹背景下的乡村旅游规划策略。

关键词:城乡统筹;乡村旅游规划;策略建设美丽的新农村,不仅要让人们回归原有的绿色环境,而且要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使人与自然成为一个共同生活的社区,为人们生活在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中创造良好的环境基础。

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环境,优化人类生活。

创造繁荣的生产和发展道路。

因此,必须加强美丽乡村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1城乡统筹背景下的乡村旅游概述要提高农村居民的整体收入,营造美好的新局面,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在硬件上,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如农村道路、农业设备、畜牧业、农村景观等硬环境,合理组织农村的环境,并进行美丽乡村的科学规划以及设计,再与自然生态环境密切结合;第二,发展本地乡村工业化,让该地可持续发展,能给大幅度的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并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

统筹城乡建设,统筹协调健康发展,就是要提高当前乡村人口的文明文化水平,转变乡村商业模式,缩小城乡差距,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保持城市化步伐,促进其平行和谐发展。

2乡村旅游规划现状2.1缺乏科学有效的旅游规划在目前的乡村改进阶段,我国一些乡村旅游区为了可以获得更多更高的利润盈利,所以进行了盲目模仿,以至于无法完整的体现其特殊性。

所以说,乡村地区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景区建设质量相对较弱,与当地特色背道而驰,既浪费了所投入的旅游资金,又降低了游客的期望和满意度;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开发和规划,乡村地区的旅游景点对周边环境和生态造成了无法估量的破坏和污染,没有充分认识和获取其土地特性和优势。

乡村振兴背景下延安市乡村旅游发展策略浅析

乡村振兴背景下延安市乡村旅游发展策略浅析

乡村振兴背景下延安市乡村旅游发展策略浅析乡村振兴是指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实施城市化与乡村现代化相结合的综合发展战略,旨在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农村全面进步。

延安市作为陕西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的重要节点,其乡村旅游发展具有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对延安市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背景、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行的发展策略进行浅析。

一、背景分析1. 乡村振兴政策的出台2018年,中国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明确了乡村振兴的政策导向。

这为延安市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政策基础和政策红利。

2. 延安市的历史文化积淀延安市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和革命纪念资源。

延安革命旧址、延河风景名胜区等景点,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

延安市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资源条件。

二、问题分析1. 乡村旅游产品的单一性延安市目前的乡村旅游产品主要集中在红色旅游主题上,如延安革命旧址和毛泽东同志故居等景点,缺乏多样性和个性化,难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2. 建设水平不高延安市部分乡村旅游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相对滞后,缺乏高品质的旅游设施和专业的管理服务队伍,影响游客的体验和安全感。

3. 缺乏整体统筹规划延安市乡村旅游发展缺乏整体统筹规划,各地旅游景点的开发利用缺乏协同效应。

缺乏有效的市场推广和宣传手段,使得延安市的乡村旅游发展不够有声有色,无法吸引更多的游客。

三、发展策略1. 多元化产品开发延安市应该将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方向扩大化,不仅仅局限于红色旅游主题。

可以开发农业观光、民俗体验、文化创意等多元化的乡村旅游产品,提升延安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3. 加强市场推广和宣传延安市应该加强对乡村旅游的市场推广和宣传工作,打造延安市的旅游品牌。

可以通过举办旅游节庆活动、推出特色线路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4. 加强整体统筹规划延安市应该加强对乡村旅游的整体规划和统筹工作,建立起乡村旅游景点之间的联动机制,形成协同发展效应。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乡村旅游规划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乡村旅游规划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乡村旅游规划摘要: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向传统农业延伸的新尝试,通过旅游业的推动,将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进行了有机融合,是一种新型的产业形式。

目前我国乡村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解决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才能维护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就城乡统筹背景下的乡村旅游规划展开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城乡统筹;乡村旅游;规划引言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城乡统筹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关键是在城乡统筹背景与乡村旅游二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内在的互动发展机制,以乡村旅游推动城乡统筹目标的实现,以城乡统筹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一、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和问题(一)乡村旅游尚处于从导入期向成长期过渡的阶段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生态旅游观念的推动、国际旅游的示范和脱贫致富政策的促进下,许多城乡区域的旅游业不断的发展,并很快形成了快速发展的形式,这些乡村旅游也给当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解决了乡村人民的生活问题,但是,由于乡村旅游起步较晚,与国际游客比较,乡村旅游游客的需求层次表现出初始阶段的普遍特征。

而乡村旅游而也多是开发层次较低、较浅的初级旅游产品,满足不了国内游客的需求,进而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水平低下现阶段,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以当地村民为主,其自身教育程度的局限、经营理念和服务观念的落后与游客的要求存在极大反差。

农户在经营“农家乐”时,往往是自己一家人提供服务,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服务人员。

其服务意识较弱,质量低下,卫生条件差,餐饮品种单一,竞争力弱。

与旅游接待服务专业化、规范化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反差,难以改变,也很大程度上影响服务水平提高。

管理人员又多以村干部为主,造成了对旅游工作缺乏必要的指导,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

(三)景点开发缺乏整体规划和市场定位在我国现阶段,乡村旅游投资低,经营规模小、乡村旅游地区分布与组织形式散、乡村旅游项目低水平重复设置、乡村旅游市场竞争秩序乱的局面。

统筹城乡发展中城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以陕西延安为例

统筹城乡发展中城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以陕西延安为例

目标是要通过城乡有机结合 ,以城带 乡 ,以乡促城 ,最终实 l 、建设规划滞后 ,管理不到位。 目前 ,延安城镇化建设 现城乡一体化 。城镇化建设加快 了人口 、资金 、信息和物质 虽然编制了总体建设规划 ,但规划定位不高 ,缺少超前意识 , 等生产要 素在 城乡 间自由流动 ,促进城 乡共 同繁 荣。 目前 , 出现了低水平重复和盲 目建设现象。一是规划的超前 眭不够 ,
转移,拓宽农民就业机会,增加农村收入 , 缩小城乡收入差 规划没有体现城镇特色 ,更没有体现地 方特 色 ;三是城镇建
距 ,促进城乡融合 。同时 ,通过城镇化 的辐射 带动功能 ,推 设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 、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之间不衔接 ,甚
动农村文化教育 、医疗卫生 、养 老保 险等事业的发展 ,缩小 至存在不相一致 ;四是存在规 划与 建设 管理脱节和边建设边
3 、城镇 化有利于 延安农村 经济发展 和农业现 代化的 实
优化产业 结构 ,完善社 会保 障体系 ,推 动城镇化 水平提高 。 现 。统 筹城乡发展 关键是农村 经济发展 和农业现 代化实现 , 截止 2 1 底, 00年 全国城镇化 率为 4 . 陕西省为 4 %, 6 %, 6 2 延安市 途径就 是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能够促进农 业产业结 构调 整 , 为 4. 0 %低 于全国 6l 5 %,低 于陕西 l%。2 1 陕西省委 、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城镇化能够扩 大农产 品市场 空间 ,促进 5 00年 省政府提出延安率先实现统 筹城 乡发展 的重大决策 。延安率 农业的 商品化和市场 化 。近年 来 ,延安 市在城镇 化进程 中 , 先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应以城镇化为导向 ,以城镇发展为重心 , 利用城镇高新技术不断对传统农业 进行 渗透和改造 ,取得 了 这是因为城镇化建设是统筹城 乡发展的重要载体 ,也是实现 很好的效果 。如洛川利用生物 工程技 术 、新 能源 技术等推行

关于城乡统筹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关于城乡统筹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P S E T矩 阵 法
旅游业 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 ,根据 加拿大 S・ 史密斯 的系统模型理论 , 游业 旅 每: / 3万 元收入就将增加 1 Lj  ̄1 ] 个直接就业 机会和25 间接就业机会。 个 乡村旅游业 的 就业 门槛低 ,人 力资源结构总体上 向初级 技能劳动者倾斜 ,乡村旅游的发展能有效
要贯彻 “ 五个统筹” 即做到统筹城乡发展 、 , 统筹区域发展 、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 统筹人 与 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国 内发展和 对外开
平等 的阶段。收入分配 绝对 不平等 的状况
使城 、乡分裂为两个完全不同的经济世 界。
乡村旅游 以农 民为经营主体 ,游客在
乡村进行 的 “ 农家屋 ,吃农 家饭 ,干农 住 家活 ,享 农家乐” 的休 闲体验 即全部旅游 的基本活动—— 吃 、住 、行 、游 、购、娱 等环节都是在 农村旅游 区发生 ,旅 游产品
减轻农村就业压 力。农村劳动力就业 问题
大。 根据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蓝皮书报告 ,
中国居民个人 的基尼 系数已经超过 了国际 公认 的警 戒线 04, . 进入 了收入分配绝对不
发展旅城筹 村是统 的手 乡游 乡发 必段 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 2 世纪初 的 1 奋斗 目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 ,

年 , 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了 6 .7 农 96 %,年均
增长 45 .%,比2 0世纪 8 0年代 增长 速度几
乎慢 了一倍 ,而 同期 内城市居 民人均可 支
个重要原因。 据估算我 国约有 1/3 农村
劳动力处于就业不充分状态 ,目前 大约有 15 .亿农 村剩余劳动力 ,到 2 1 0 0年还 将增 加65 3 0万左右。大量剩余 劳动 力滞留,造

乡村振兴背景下延安市乡村旅游发展策略浅析

乡村振兴背景下延安市乡村旅游发展策略浅析

乡村振兴背景下延安市乡村旅游发展策略浅析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了乡村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支撑。

延安市作为陕西省的重点市之一,也面临着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机遇和挑战。

对于延安市乡村旅游发展策略的浅析显得尤为重要。

一、延安市乡村振兴的背景延安市位于陕西省中部,是陕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延安市自古以来就是陕北地区的重要军事据点和文化中心,是中国革命的发源地和红色旅游的重要景区之一。

延安市也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的重要区域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求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式,实现城乡发展的良性互动和共同繁荣。

而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和支撑,对于延安市的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延安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目前,延安市的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依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延安市拥有得天独厚的红色旅游资源和自然风光,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延安市乡村旅游的发展还存在一些瓶颈和制约因素,如交通不便、配套设施不完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制约了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针对延安市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策略分析和探讨:1. 强化政府主导和政策支持政府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应该加大支持力度,完善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政府还应加强乡村旅游规划和管理,确保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 提升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在提升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可以采取加大投入、优化布局、提高服务水平等措施,为游客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旅游环境和服务。

还可以发展乡村民宿、美食街、传统手工艺等特色项目,丰富乡村旅游产品,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3. 拓展乡村旅游市场营销在乡村旅游市场营销方面,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拓展乡村旅游的市场渠道。

延安市统筹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模式选择研究

延安市统筹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模式选择研究

延安市统筹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模式选择研究
孟楠;郭俊华
【期刊名称】《未来与发展》
【年(卷),期】2014(000)003
【摘要】城乡经济一体化是延安市实现城乡统筹的重要内容,自延安市顺利实行“十一五”规划后,城乡统筹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同时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城乡差距依然存在。

本文在构建一组系统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收集了2011年延安市13个区县的相关数据,利用SPSS 软件,进行R 型因子分析,对延安市城乡经济一体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对各县域今后的城乡发展做出模式选择分析,最后依据所分析结果对延安市统筹城乡的发展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总页数】7页(P94-100)
【作者】孟楠;郭俊华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127;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12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1.3
【相关文献】
1.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好家园——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义正镇工作小记 [J], 窦刚
2.延安市统筹城乡发展价值及实现路径探讨 [J], 高海燕
3.制度创新——延安市统筹城乡发展之路 [J], 王光花;张智强
4.延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洛川县统筹城乡金融发展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J], ;
5.延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洛川县统筹城乡金融发展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J], ;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乡统筹视角下的延安市城乡旅游规划研究
【摘要】:本文从“城乡统筹”的视角出发,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用“swot”分析法解析延安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其旅游发展战略、发展模式、空间布局、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城乡统筹;旅游规划;延安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s “proceed through a lot of field research,” swot “analysis method to resolve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Yan’an Tourism,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strategy, development model, spatial layout, and other aspects of research and make appropriate recommendations and measures.
Key words: urban and rural areas; tourism planning; Yan’an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前言
统筹城乡发展已成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重要任务。

发展旅游产业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手段。

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延安市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存在城乡差距明显、城乡产业关联度低、城镇带动能力弱等问题。

因此,基于延安丰富的旅游资源,从城乡统筹的角度研究其旅游规划,对于延安的旅游业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延安城乡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1.1、优势
延安旅游资源涵盖面广、存量大、丰度高、品位高、价值大、垄断性强,“两黄两圣”旅游资源驰名中外,且国家重视红色旅游的发展,多年来也从政策、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延安大力的支持
1.2、劣势
受交通条件和地形地貌限制,延安市的旅游景点通达性不佳;旅游开发尚不成熟,旅游产品较为单一,旅游的联动、拉动、推动效应还没得到充分的的发挥,大旅游气氛不浓;且由于生态环境脆弱,各景区的承载力有限。

1.3、机遇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和《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酝酿实施为延安旅游发展的资金支持、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先试权利、旅游项目建设、城乡统筹等提供了有效保障;国内外旅游需求的不断增长,为延安旅游营造了新的不断增长的市场空间。

1.4、挑战
一方面,存在同类旅游产品的竞争:如井冈山、遵义、榆林、河南新郑市等;另一方面,需协调好旅游资源开发与居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保护等之间的关系。

2、延安市城乡旅游发展战略
基于现状分析,延安应该“以红色旅游为核心,以‘两黄两圣’为主要旅游品牌,高起点、高水平规划设计各类旅游产品;强化在黄土文化旅游和黄河文化旅游中的中心地位,加强与区域及同类旅游目的地的无障碍合作;在保护自然文化遗产和文物古迹遗产的前提下,将旅游产业与城乡建设相结合,并实现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联动发展,建设成为‘陕北的旅游中心城市’,‘陕西省旅游的次中心城市’,‘陕北和陕甘宁晋蒙毗邻地区的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中国红色旅游第一目的地’,‘中华民族寻根朝圣的首选地’,‘中国最具魅力的黄土风情和黄河文化旅游地’。

3、延安市城乡旅游发展模式
结合不同地区的地域特点,分别采取以下三种模式或者利用多模式结合的方法实现城乡旅游的统筹发展。

3.1、中心城市旅游辐射带动模式
中心城市旅游辐射带动模式是将中心城市旅游的发展作为以城带乡的切入点,通过对中心城市旅游优先开发,带动其他地域的旅游发展。

适用区域:在市域范围内,充分巩固中心城区及各县城的中心地位,提高其旅游发展的竞争力,以扩大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和农产品的需求,并促进农产品加工向纵深和广度发展,如延安市区,黄陵县。

3.2、城郊假日休闲旅游模式
城郊假日休闲旅游模式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改善城市郊区产业形态和产业面貌,促使郊区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和合理化发展。

适用区域:此种模式主要适用于延安市郊的旅游发展。

3.3、乡村(小城镇)旅游模式
乡村(小城镇)旅游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乡村(小城镇)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区域间的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适用区域:(1)毗邻旅游景区的乡村(小城镇)。

(2)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乡村(小城镇)。

(3)有保存完好的原生态文化景观的乡村(小城镇)。

(4)具备民族风情和独特的生活方式的乡村(小城镇)村。

(5)拥有特色产业的乡村(小城镇)。

(6)集体经济比较发达、村容村貌优美整洁的乡村(小城镇)。

(7)建立了包括生态农庄、高科技农业园、花卉生产基地等的乡村(小城镇)。

(8)生态环境优良的乡村(小城镇)。

(9)交通要道沿线的乡村(小城镇)。

4、延安市城乡旅游空间布局
基于城乡旅游发展模式,将延安旅游以“一核两心四片,七轴放射拓展,多点联动发展”进行布局。

即依托红色旅游资源和黄土风情、黄帝文化、黄河文化旅游资源,以延安综合性旅游中心和黄帝陵南部门户型旅游中心为主、副双核,发展“延安中心红色旅游板块、黄帝历史文化与生态旅游板块、黄土风情文化旅游板块、黄河生态与文化旅游板块”四大旅游板块;特别是建设旅游重点小城镇,搭建起连接城乡旅游业的纽带和桥梁,加强旅游轴带建设,形成中心辐射、放射拓展、多点联动的发展格局。

5、城乡旅游发展对策和实施措施
5.1、统一城乡旅游发展规划、促进城乡旅游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旅游发展,首先要统筹城乡旅游发展规划,通过科学规划来引导城乡旅游协调发展。

5.2、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乡村(小城镇)旅游开发力度。

政府主导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通过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组织节庆活动或其他方式直接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第二,制定乡村(小城镇)旅游发展财政、税收、就业、人才、土地、环保等支持政策;第三,发挥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对乡村(小城镇)旅游发展进行合理规制,为乡村(小城镇)旅游提供一个公平、有序和健康的市场环境。

5.3、加强城乡旅游通道建设,保障城乡旅游共用互补。

延安市统筹城乡旅游发展,必须建设好全市旅游网络通道体系,要坚持通道连接旅游资源最丰富、游客旅行费用最低、旅游流最大的原则,并有意识的将重点城镇旅游点、乡村旅游点纳入整个旅游大路线。

5.4、优化旅游产业要素,提升市域旅游产业素质。

旅行社要走集团化经营道路,推动地方文化含量高、工艺精湛的旅游小商品生产基地建设、旅游购物设施的建设;形成高、中、低相配套的旅游饭店体系;并建设一批具有延安黄土文化特色的主题酒店。

5.5、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塑造全市整体旅游形象
一是大规模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提高旅游业发展的市场知名度;二是制定延安精品旅游区的市场营销战略,树立国际精品形象,发挥品牌效应;三是有计划地开展主题旅游活动和各种招商引资活动,组织、办好大型宣传活动和民间节庆活动,包装、打造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优秀项目,成为宣传旅游的新亮点。

5.6、加强区域协作和联系
依托西安的整体优势和集散功能,通过构筑精品旅游线,加强与榆林市、山西、甘肃等的旅游点的线路联系,通过区际线路组织增强旅游产品的集聚效应。

5.7、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丰富的旅游资源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延安旅游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因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控制旅游环境容量对延安的旅游业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徐福英,城乡统筹中城市旅游发展研究[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10):86-87.
[2]徐福英、马波,基于城乡统筹的旅游业发展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
[3]徐红罡,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的动态模式探讨[J],人文地理,2005(1).
[4]侯新华, 基于城乡统筹的大城市周边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探讨,硕士论文.
[5]陶盈科、吴成基、彭永祥,陕北旅游资源的整合分析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J], 2008(2): 191-196.
[6]马耀峰、陶丽莉,延安旅游开发的SWOT和CIS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32(4): 112-115.
[7]杨世河、章锦河、王浩,城乡旅游一体化研究[J],经济地理,2008,28(1):142-146.
[8]何雨、刘顺伶,城郊游憩带形成及其系统结构研究进展[J],旅游科学,2006(2) :26 - 29.
[9]蒙睿、刘嘉纬、杨春宇,乡村旅游发展与西部城镇化的互动关系初探[J],人文地理,2002 (2) :47 - 50.
[10]诸丹、唐建兵、袁力,城乡统筹视域下的旅游原创规划[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