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的原因
学校发生食物中毒的原因

【导语】长期以来,校园⾷品安全⼀直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监管部门长期⾯临的难点,做好学校⾷品安全监管与⾷物中毒事件应对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学校发⽣⾷物中毒怎么办?该如何做好防范措施呢?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忧考⽹教育频道!1.学校发⽣⾷物中毒的原因 结合各级⾏政主管部门的历次检查结果和案例报道分析,可将发⽣学校⾷物中毒的主要原因归纳为: 1.法律意识淡薄、知识⽔平低⼀些学校的领导、⾷品管理等⼈员从未学习过⾷品卫⽣的相关法规,对相关的卫⽣标准缺乏最基本的了解。
有些⾷堂从业⼈员从未经过培训,未取得健康证;有些厨师⾷品安全意识匮乏,加⼯过程不按照规范操作,导致⾷⽤未煮熟的⾖浆、四季⾖、发芽马铃薯等中毒事件发⽣。
有些炊事员不注意个⼈和环境卫⽣:处理⾷物前后不洗⼿;有的将有毒有害物随意堆放,导致亚酸盐、桐油和⼯业原料被误⽤。
2.⾷堂卫⽣条件差⼀些学校⾷堂年久失修,设施简陋、陈旧,管理混乱。
⾷堂⽆防蝇设施,蟑螂、⽼⿏、各种昆⾍肆虐。
加⼯流程⽆序,⽣熟⾷品混杂,甚⾄将⽤来⽣⾷的⾷物成品直接放在潮湿地上。
餐具消毒措施不落实,有的甚⾄根本不消毒。
有的学校⾃建饮⽔设施,但长期⽆消毒措施和⽔质监测措施。
3.采购渠道混乱部分⾮法企业打着“学⽣奶”、“营养餐”旗号兜售伪劣⾷品。
有些管理员见利忘义,从⾮法商贩处购买病猪⾁、⽶猪⾁、死鱼、死禽等。
有些采购员明知对⽅为牟取暴利⽽在⾷品种植、养殖过程中滥⽤农药、兽药,却为了拿回扣⽽不顾⼴⼤师⽣的安危,照样进货。
这些⼈之所以胆⼤妄为,与学校采购⾷品时不按照规定向⽣产经营企业索取卫⽣许可证、营业执照等有关。
国家对学⽣奶、学校午餐等供销渠道、⽣产企业有卫⽣许可制度。
关键在于管理者不严格执⾏,从业者明知故犯。
4.⼀些地⽅的学校⼩卖部成为销售假冒伪劣和超过保质期⾷品的窝点每次卫⽣检查都能从这⾥查获⼤量⽆⽣产⽇期、⽆⼚名⼚址、⽆保质期的“三⽆”⾷品。
还有的常年出售国家明令禁⽌的混装玩具⾷品袋等。
食物中毒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明显免疫力。 中毒食品:肉类食品为主,鱼虾、蛋类、奶类也可引起。
发病者均与某种食物有明确的关系; 也可由于误食或农药使用过程中污染食品引起中毒。
中毒食品:各种食物。 中毒机制:河豚毒素是一种神经毒,可麻痹末梢神经和中枢神经。
中毒机制:亚硝酸盐将血红蛋白中二价铁氧化为三价,血红蛋白变为高铁血红蛋白从而失去携带氧的能力,引起组织缺氧。 三、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中毒食品:海产品。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胃肠道症状,病程1-3天, 预后较好。
2 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
病原:革兰氏染色阳性,兼性厌氧,适宜 生长温度为37℃,最适pH 7.4。常见致病 性葡萄球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某些菌株, 其产生肠毒素的适宜条件是:pH6-7、温度 31-37℃、水分较多、含蛋白质及淀粉较丰 富、氧分压较低。葡萄球菌肠毒素分为5个 血清型,A型毒性最强,B型最耐热, 120℃加热20min仍保持部分活性。
中毒原因:最常引起中毒的砷化物是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用于农业杀虫,如使用不当导致蔬菜、水果砷残留量过高,食用后引起 中毒;
伏 期 短 , 可 呈散 发 或集 体 爆发 , 痊愈 后无 流行特点:发病与人们的饮食习惯有密切关系,在我国主要是家庭发病,常为家庭自制发酵食品污染引起,国外罐头食品引起的中毒
临床表现:食入少量的沙门氏菌不会引起 中毒,只有数量超过10万才会发病。主要 表现是急性胃肠炎,潜伏期较短,一般1224h,突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黄绿色 水样便,体温可达38℃以上,病程一般3-7 天,预后大多较好。
除胃肠炎型外,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还可 表现为类霍乱型、类伤寒型、类感冒型和 败血症型。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肉毒梭菌具有芽胞,对热抵抗力极强,干热180℃ 5-10min、湿热100℃ 6h或高压蒸汽121℃ 30min才能杀灭。
常见的9种食物中毒及预防措施

常见的9种食物中毒及预防措施常见的9种食物中毒及预防措施一、豆浆中毒1、中毒原因:生大豆含有一种有毒的胰蛋白酶抑制物,可抑制体内蛋白酶的正常活性,并对胃肠有刺激作用。
2、中毒表现:潜伏期数分钟到1小时,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有的腹泻、头痛,可很快自愈。
3、预防措施:豆浆必须煮开再喝。
二、豆角中毒1、中毒原因:豆角品种很多,豆角引起中毒的原因一般认为是由于豆角中所含的皂素和血球凝集素引起的。
2、中毒表现:潜伏期为数十分钟至五小时。
主要为胃肠炎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以呕吐为主,并伴有头晕、头痛、出冷汗,有的四肢麻木,胃部有烧灼感,预后良好,病程一般为数小时或1-2天。
3、预防措施:"烧熟煮透"。
三、发芽土豆中毒1、中毒原因:土豆中含有一种生物碱,叫龙葵素。
正常土豆中龙葵素的含量较少,为2-10毫克%。
当土豆发芽后皮肉变绿,龙葵素含量增高。
人一次食用0.2~0.4克可发生中毒。
2、中毒表现:一般在进食后十分钟至数小时出现症状,胃部灼痛,舌、咽麻,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中毒者体温升高,头痛,昏迷,出汗,心悸。
儿童常引起抽风、昏迷。
3、预防措施:⑴土豆应贮存在低温、通风、无直射阳光的地方,防止生芽变绿。
⑵生芽过多或皮肉大部分变黑、变绿时不得食用。
⑶发芽很少的土豆,应彻底挖去芽和芽眼周围的肉。
因龙葵素溶于水,可侵入水中泡半小时左右。
四、亚硝酸盐中毒1、中毒原因:亚硝酸盐可使正常的低铁血红蛋白被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输送氧气的功能。
因而出现青紫和组织缺氧现象。
2、中毒表现:潜伏期30分钟-3小时,口唇、指甲及全身皮肤青紫,呼吸困难,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有的昏迷,抽搐,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3、预防措施:⑴不吃腐烂变质蔬菜。
⑵加强宣传、不要误食亚硝酸盐。
五、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1、病原菌:沙门氏菌属是很大的一组细菌,其中最常引起食物中毒的沙门氏菌有鼠伤寒,猪霍乱,肠炎沙门氏菌,付伤寒甲、乙等。
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和预防措施

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和预防措施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健康问题,它发生在全球范围内,并造成了大量的疾病和死亡。
许多人对于食物中毒的成因和如何预防感到困惑,本文将详细介绍常见的食物中毒原因,并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常见的食物中毒原因1. 细菌感染:细菌是导致食物中毒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会在不当处理或加工食品过程中引起污染。
摄入被这些细菌污染的食品后,人体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2. 寄生虫传播:寄生虫也能导致食物中毒。
包括钩虫、弓形虫、蛔虫等寄生虫可以通过未经煮沸或充分加热处理的肉类和鱼类传播给人类。
这些寄生虫会在人体内引发胃肠道疾病和消化不良。
3. 食物处理不当:不正确的食物处理方法也是导致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之一。
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没有充分清洁,或者使用被污染的设备和容器,都有可能导致细菌或化学物质污染食品。
4. 化学物质污染:化学物质的存在也会导致食物中毒。
常见的化学物质包括农药残留、添加剂、重金属等。
长期摄入含有高浓度这些化学物质的食品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如引发癌症、神经系统损害等。
5. 食用变质食品:过期或发霉变质的食品含有大量细菌和毒素,摄入后会引起食物中毒。
这包括过期肉类、蔬菜水果以及未被恰当保存和储存的罐头食品等。
二、预防措施1. 良好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食物中毒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在处理食物之前,务必彻底洗手,并确保用具、设备和工作场所的清洁。
2. 充分烹饪:适当的烹饪可以有效杀灭细菌和寄生虫。
特别是肉类、禽类和鱼类等需要加热处理的食物,确保达到适宜的温度才能消灭病原体。
3. 食材选择:选购新鲜的食材,并避免使用已经变质、过期或有明显污染迹象的食品。
同时,在采购农产品时注意检查是否有农药残留。
4. 储存和保存:合理储存和保存食品也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措施。
将易腐食品放置在恰当温度下,避免交叉污染,尽早食用剩余食物或及时冷藏储存可降低细菌生长。
常见食物中毒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常见食物中毒的原因及预防方法食物中毒是指人们通过食用食物而导致的身体不适或者疾病。
食物中毒可能会是轻微的胃部不适,也可能会是严重的肠胃炎症甚至导致生命危险。
对于食物中毒的预防来说,了解其原因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常见食物中毒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一、常见的食物中毒原因1. 细菌或寄生虫感染:细菌和寄生虫是最常见的食物中毒原因之一。
例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会在食物中滋生并产生毒素,导致食物中毒。
寄生虫感染也会导致食物中毒,在鱼类和生肉中较为常见。
2. 食物保存不当:食物保存不正确是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之一。
例如,食物在高温环境下存放较长时间,细菌容易繁殖并产生毒素。
另外,冷藏食品如果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下或者反复冷藏和解冻,也容易导致食物中毒。
3. 食物交叉污染:食物交叉污染是指不同食物之间的相互污染。
这种情况下,细菌或其他致病物质可以从一个食物传播到另一个食物。
例如,生肉与其他食物接触后,未正确清洗工作台或刀具,这些细菌可能会传播到其他食物上。
4. 使用过期食品:使用过期的食品是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之一。
过期食品中的细菌、霉菌或毒素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二、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1. 选择新鲜食材:购买食材时应尽量选择新鲜的食材,避免购买过期或已变质的食品。
2. 注意食物的储存:正确储存食物是预防食物中毒的重要措施。
例如,生肉应放在冷冻室中,熟食应密封保存,避免食物交叉污染。
3. 充分煮熟食物:食物煮熟后,细菌和寄生虫通常会被杀灭。
因此,确保食物彻底煮熟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
4. 确保食品加工卫生: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应保持厨房和设备的清洁,避免细菌交叉污染。
同时,要注意洗手卫生,避免细菌通过手部接触食物。
5. 注意食品的来源:尽量购买有信誉和良好卫生条件的食品供应商的食材,以减少食品中毒的风险。
6. 注意食品的储存温度:尽量将生鲜食品保持在正确的储存温度下,避免食物在高温环境下存放较长时间。
造成食物中毒的原因有哪些?

造成食物中毒的原因有哪些?
当气温偏高的时候,很容易出现食物中毒的情况。
主要的症状是
恶心、呕吐、腹部疼痛等,对肠胃功能会造成很大的损害,消化系统也会受到影响,从而让自己承受很大的痛苦。
1、进食了一些含有毒素的食物是导致食物中毒这种现象发生的一个比较主要的原因。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一定要对食物的安全性引起高度的重视,避免食用到一些含有毒性的食物,这样才能防止食物中毒的状况发生。
2、食物中毒的原因还包括生熟交叉污染。
主要是熟的食品被生的食材所污染,或者是与生食材所污染过的一些器具进行了接触等等。
3、食品贮存不当也会导致食物中毒的状况发生。
我们一定要对食物的贮存引起高度的重视,保证所贮存食物的环境的温度和十度适宜。
4、烹饪不当是引发食物中毒的原因之一。
我们在烹饪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食物被煮熟,以免食物半生不熟的情况发生,对我们的肠胃造成刺激和损害。
5、食物中毒还有可能是食品从业人员带菌污染食物所造成。
食品从业人员在操作食物的时候很有可能导致食品被病菌所污染,加强食物行业的监督管理对于食物中毒的预防来说非常重要。
常见食物中毒原因与预防

常见食物中毒原因与预防一、常见食物中毒原因1. 细菌感染:细菌是导致食物中毒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常见的细菌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这些细菌通过污染的食品或不当处理食品而进入人体,引发食物中毒。
比如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遵守卫生要求,就会造成细菌滋生。
2. 病毒感染:与细菌类似,病毒也是导致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之一。
诸如诺华病毒、轮状病毒和肠道炎病毒等,经由污染的水源或未洁净的厨具传播到食物上,并被人们摄入体内。
这些病毒能够引起胃肠道疾病,导致呕吐、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
3. 寄生虫感染:寄生虫也能导致食物中毒。
寄生虫如弓形虫、裂殖鞭毛虫等通常通过生肉、蔬菜和水果传播。
如果未经彻底烹煮的肉食或没有正确清洗处理的蔬菜水果被摄入,人们就很容易感染寄生虫,并引发相应的中毒反应。
二、食物中毒预防措施1. 保持个人卫生:良好的个人卫生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
在处理食物前,务必洗净双手。
尤其是接触到生肉、禽类和海鲜等食材后,更要彻底清洗双手,避免细菌或病毒传播到其他食材上。
2. 对于动物产品进行适当加工:在处理肉类和家禽时,要确保充分烹调以杀死潜藏其中的细菌和寄生虫。
不要吃未经彻底加热或未完全煮熟的肉类及动物内脏,以免产生健康隐患。
3. 避免交叉污染:交叉污染是指将已被细菌污染的食物与其他无菌食物接触而导致细菌繁殖蔓延的情况。
为了防止交叉污染,我们需要使用不同的切菜板、刀具和厨具来处理生肉和生鱼等食材。
餐具也要保持干净,避免与生食接触。
4. 注意食品存储温度:微生物的滋生需要一定适宜的温度环境。
因此,在储存食物时,要注意避免将易腐烂或易变质的食品放置在高温环境下太久,减少微生物繁殖的机会。
5. 食品来源可靠:选择有信誉和合规认证的商家购买食材能够提高食品安全性。
挑选操场卫生管理良好、新鲜度较高且被标识明确产地信息的产品,以减少潜在的健康风险。
6. 合理食用野生动植物:野生动植物存在着更高的感染寄生虫或细菌可能性。
食物中毒常见原因与预防

如熟制食品时,使食品的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贮存熟制食品时,将食品的中心温度 保持在60℃以上热藏或在8℃以下冷藏(或冷冻)。
2 预防食物中毒的基本方法
二、预防化学性食物中毒 1、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
用流水反复涮洗蔬菜不少于3次,先洗后切。接触农药的容器、工具等做到物品专用,有 醒目的区分标识,避免与接触食品的容器、工具等混用。
2、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
禁止采购、贮存、使用亚硝酸盐(包括亚硝酸钠、亚硝酸钾),避免误作食盐使用。
2 预防食物中毒的基本方法
三、预防真菌性食物中毒 1、严把采购关,防止霉变食品入库; 2、控制存放库房的温度、湿度,尽量缩短贮存时间,定期通风,防止食品在 贮存过程中霉变; 3、定期检查食品,及时清除霉变食品; 4、加工制作前,认真检查食品的感官性状,不得加工制作霉变食品。
2 预防食物中毒的基本方法
四、预防动物性食物中毒 1、河鲀引起的食物中毒;
禁止采购、加工制作所有品种的野生河鲀和未经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的河鲀。
2、鲐鱼引起的食物中毒;
采购新鲜的鲐鱼;在冷冻(藏)条件下贮存鲐鱼,并缩短贮存时间;加工制作前,检查 鲐鱼的感官性状,不得加工制作腐败变质的鲐鱼。
2 预防食物中毒的基本方法
2 预防食物中毒的基本方法
一、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 1、防止食品受到病原菌污染、控制病原菌繁殖和杀灭病原菌; 2、避免污染。主要指避免熟制后的食品受到病原菌污染;
如避免熟制后的食品与生的食品原料接触;从业人员经常性清洗手部,手部消毒;保持 餐饮服务场所、设施、设备、加工制作台面、容器、工具等清洁;消灭鼠类、虫害等有害生 物。
产生毒素。如霉变的谷物、甘蔗等含有大量真菌毒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物中毒的原因
引起食物中毒,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对腐烂变质严重的一切鱼肉荤腥食品和蔬菜水果,未做消毒处理,往往认为煮一煮还可食用;对一些发霉变质的大米、花生、玉米、酱油等不忍心扔掉,结果使细菌、黄曲霉素有机会侵入人体,产生疾患和诱发癌症。
2、忽视了包装,因为一些熟食和食物成品用旧书报纸、聚氯乙烯塑料袋等包装,结果污染了食物,而危害人体健康。
3、生熟食品混放,使生食品上的细菌、残留的农药、毒物污染了熟的食品。
4、洗涤不净。
现今菜农、果农普遍使用化肥、剧毒农药,如洗涤不净,水果不削皮等则会引起农药中毒。
5、喜食烟、熏、炸、烤的食品,如烤羊肉串、煎、炸过焦的鱼、肉、鸡等食品,其中含有3,4-苯并芘等有毒物质,在体内蓄积到一定程度,就会诱发癌症。
6、食品添加剂在许多饮料、食品中使用,若质量不够过关,使用超过一定限度,就会造成中毒。
7、忽视钱币、饭菜票等的污染。
流通的钱币、食堂使用的饭菜票以及图书报刊,都染有大量的病菌,通过接触可污染食品。
8、忽视了病从口入,没有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等。
以上这些都可引起食物中毒,轻则可引起轻微的消化道不适,重则可引起急性肠胃炎,诱发癌症甚至殃及生命,所以我们一定要讲究食物卫生,切忌发生以上种种事端。
出现食物中毒的应急措施
食物中毒一般具有潜伏期短、时间集中、突然爆发、来势凶猛的特点。
据统计,食物中毒绝大多数发生在七、八、九三个月份。
临床上表现为以上吐、下泻、腹痛为主的急性胃肠炎症状,严重者可因脱水、休克、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
因
此一旦发生食物中毒,千万不能惊慌失措,应冷静的分析发病的原因,针对引起中毒的食物以及服用的时间长短,及时采取如下应急措施:
1、催吐。
如果服用时间在1~2小时内,可使用催吐的方法。
立即取食盐20g加开水200ml溶化,冷却后一次喝下,如果不吐,可多喝几次,迅速促进呕吐。
亦可用鲜生姜100g捣碎取汁用200ml温水冲服。
如果吃下去的是变质的荤食品,则可服用十滴水来促使迅速呕吐。
有的患者还可用筷子、手指或鹅毛等刺激咽喉,引发呕吐。
2、导泻。
如果病人服用食物时间较长,一般已超过2~3小时,而且精神较好,则可服用些泻药,促使中毒食物尽快排出体外。
一般用大黄30g一次煎服,老年患者可选用元明粉20g,用开水冲服,即可缓泻。
对老年体质较好者,也可采用番泻叶15g一次煎服,或用开水冲服,也能达到导泻的目的。
3、解毒。
如果是吃了变质的鱼、虾、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取食醋100ml 加水200ml,稀释后一次服下。
此外,还可采用紫苏30g、生甘草10g一次煎服。
若是误食了变质的饮料或防腐剂,最好的急救方法是用鲜牛奶或其他含蛋白的饮料灌服。
如果经上述急救,症状未见好转,或中毒较重者,应尽快送医院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要给病人以良好的护理,尽量使其安静,避免精神紧张,注意休息,防止受凉,同时补充足量的淡盐开水。
控制食物中毒关键在预防,搞好饮食卫生,严把“病从口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