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的养生之道

合集下载

解秘古人长寿秘诀 重视心性的修养为首要

解秘古人长寿秘诀 重视心性的修养为首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解秘古人长寿秘诀重视心性的修养为首要
导语:古代长寿的名人、老人有很多,例如清代诗人袁牧的“乐须及时行”的生活态度,遇事要知足,要随缘,不要过分的最求身外之物,道家张三丰他自创的内家拳法“以内养生,外以却敌”告诉我们平时的运动锻炼亦是养生长寿必不可少的。

目录:
第一章:古人长寿秘诀重视心性的修养
第二章:跟古人学饭后养生
第三章:纪晓岚豁达幽默利长寿
古代长寿的名人、老人有很多,例如清代诗人袁牧的“乐须及时行”的生活态度,遇事要知足,要随缘,不要过分的最求身外之物,道家张三丰他自创的内家拳法“以内养生,外以却敌”告诉我们平时的运动锻炼亦是养生长寿必不可少的。

古人长寿秘诀之重视心性的修养
清代着名诗人袁枚强调“乐须及时行”,他秉持着“潇洒一生无相,逢迎到处有人缘”的处世原则,乐知天命,活到了82岁。

北宋哲学家邵雍,着有《击壤集》二十卷,他告诫人们:“居之安,平为福,万事分定要知足;不妄动,不问卜,衣食随缘何碌碌。

”是说人要知足,要随缘,没有必要过多地费尽心思去追求身外之物。

明代张三丰创立内家拳法,“内以养生,外以却敌,”明确锻炼的作用;另一方面,他又说“长生之诀诀如何,道充德盛即良图“,认识到仁(即有道德)可敌国,亦可长寿。

历史上张三丰卒年不详,但普遍都认为他是一个得道长寿的人。

古人钟情食疗养生
王翰爱喝葡萄酒
唐代边塞诗人王翰喜欢喝葡萄酒,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生活常识分享。

道家养生对联

道家养生对联

道家养生对联在习武、修道之余,先生精研传统道家养生、中医理论以及脊柱学等,并把这些理论融会贯通,形成了一整套最科学的养生方法。

那么你知道道家养生对联有哪些吗?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道家养生对联,希望你喜欢!道家养生对联及解析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寿丹。

相传当年清帝回沈祭祖时,乾隆带着纪晓岚一行来到沈阳太清宫参拜。

首先来到主殿前就看到了这副楹联,乾隆帝左看右看就是不认识,于是就让随行的大臣纪晓岚来念一下,纪晓岚看后回答说:“微臣不认得。

”乾隆帝说:“你纪晓岚四库全书都编出来了,怎么会不认得呢!”纪晓岚回答说:“微臣真的不认识,我去请教一下老道。

”于是纪晓岚就去请来了郭守真的大徒弟,大徒弟回乾隆皇说:“这是道家合并的字,是道家炼丹的密绝,已经传了二千多年了。

”接着就念道:“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寿丹。

”乾隆帝听后点头说:“深矣,深矣!”这副对联提示人们如何去理解汉字的构成,一是汉字由基因密码构成,二是一个汉字就是一句话或一个完成意识的缩写。

无独有偶,在古都西安市西郊的陕西省周至县境,有处名胜古迹名叫“楼观台”。

相传是两千多年前老子讲授《道德经》五千方的“说经台”。

在楼观台的“老子祠”内两侧,有几座高大的石碑,上面刻着老子的《道德经》。

其中有两座碑的侧边,各刻了一条七字楹联。

这副对联上面的字,字形古怪,众莫能认。

上联右上角还刻着“太上老君作”五字。

此联亦即是与沈阳太清宫的这副对联如出一辙。

这些字怎么读?意义又如何?见者无不甚感兴趣。

原来这是一副宣扬道家养生修炼要旨和方法的对联。

现在看来,也有一定的医学科学道理,值得翻译出来作为艺术和保健知识鉴赏(按字位顺序编号分解):上联:玉炉烧炼延年药; 上联一、身寳:由“身”、“宝”二字构成(宝字是繁体字)读作“玉”,同“玉”同义,是一种宝石。

道家认为:“精、气、神”是人身三宝。

人们要健康长寿,必须爱惜人身固有的这三件宝;劝人不要分外贪求,免伤精、气、神,或叫守身如玉。

古代修身养性经典

古代修身养性经典

古代修身养性经典:孔子“四毋”;《论语》“四勿”;酒色财气“四戒”;纪晓岚“四莫”;《菜根谭》“四毋”;孔子“四毋”----“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解释:不臆测,不武断,不固执,不主观。

钱穆先生在其《论语新解》中译为“孔子平日绝无四种心,一无亿测心,二无期必心,三无固执心,四无自我心。

”李泽厚先生在其《论语今读》中译为:“孔子断绝了四种毛病,不瞎猜,不独断,不固执,不自以为是。

”他认为,什么是我,是最大的问题,孔子的“无我”与现代理论差距太大,此处的“我”应是“不自以为是”,包括不自以为是和不以自己的得失、利益为原则或准绳。

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中说:毋意,是说孔子作人处世,没有自己的主观意见,本来想这样做,假使旁人有更好的意见,他就接受了,并不坚持自己原来的意见。

毋必,是他并不要求一件事必然要做到怎样的结果,能适应,能应变。

毋固,是不固执自己的成见。

毋我,是专替人着想,专为事着想。

他认为孔子的这一思想就是佛教的平等相。

《论语》“四勿” ----“四勿”是颜渊问仁,孔子所作回答。

从日常一言一动中做出了明确的指导,是后学修为的不二法门。

养正蒙学也多从此而入手。

语出《论语∙颜渊》: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试斯语矣。

”译语:颜渊向孔子请教“仁”的涵义,孔子说:“克制自己的私欲,回复传统的礼仪,这就是仁的内容。

在人人都能够克己复礼的那天,天下就是仁义道德的理想社会了。

实践仁的内涵,只能从自己做起,如果自己不做,而要求别人去做,那怎么行得通呢?”颜渊又请教说:“请问具体的做法是什么呢?”孔子回答说:“不合乎礼节的就不要看,不合乎礼节的就不要听,不合乎礼节的就不要说,不合乎礼节的就不要做。

”颜渊说:“颜回我虽然不聪明伶俐,请您关照我按照您说的去做吧。

古代皇帝是怎样养生的

古代皇帝是怎样养生的

古代皇帝是怎样养生的提起古代,我们想到的就是皇帝,皇帝可以说是古代权利地位最高的一个人,那么处于这样一个地位上的皇帝们,他们是不是也很注重养生呢?下面是店铺带来关于古代皇帝的养生方法,欢迎大家阅读。

古代皇帝养生方法乾隆清代乾隆不但爱诗,精于诗,还是一位诗人。

同时他也是一位尊老、敬老、热爱老人的皇帝乾隆皇帝享年89岁,是中国历代帝王中最高寿者。

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春节,乾隆皇帝在皇宫大排宴席,邀请100名百岁以上的老人欢宴,宫迁文武官员也都参加为其祝贺。

当知道参加圣宴有位赵姓老人141岁时,乾隆皇帝非常高兴地与大学士纪晓岚即席对诗祝贺。

乾隆上联:“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

”60岁为一个花甲,“花甲重逢”正好是120岁,“三七岁”即21岁,两者相加,恰为141岁。

纪晓岚略加思索,对出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70岁为古稀,两个70为140,再加一岁,正好也是141岁。

上下联不仅岁数相符,而且对仗工整,文笔流畅。

在座的百位老人都赞叹不已。

姜子牙姜子牙80岁时被周文王拜为丞相,直至97岁还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这与他几十年的垂钓生涯有关。

垂钓,作为一种修身养生之道,颇有益处:一是健身。

垂钓之时,往返奔波,活动筋骨,可以强健体魄。

二是养性。

姜氏钓鱼不用铒,不弯钩,名为钓鱼,实为养性。

远眺江湖之波涛,近闻林中之鸣鸟,心平气和,专心致志。

三为固志。

子牙大器晚成,年逾古稀,才华还未得以施展。

当他听说周文王礼贤下士,便到渭水之滨垂钓养老,期待文王寻访,从不心灰意懒,而以垂钓磨其性,固其志,温韬略,习战法。

所以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传说。

武则天一个人能否长寿受先天和后天两大因素制约。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健康长寿说明了这个问题。

武则天生于公元624年,卒于公元705年,终年81岁,这在平均寿命只有30多岁的唐代,实属凤毛麟角。

公元660年,武则天36岁,始被委以政事,执掌朝政45年,由于她身体健康,精力过人、头脑清晰、决断果敢,而且勤于朝政,把李家王朝治理得井井有条。

名老中医胡海牙的仙学养生观

名老中医胡海牙的仙学养生观
【关键词】胡海牙;名老中医:仙学养生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从人类认识到死亡的无常和生命的有限开始,养生就成为人类珍 视生命的自觉行为。无论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气功热,还是现在的养生热,都是人们生活水平提 高以后更加注重自身健康的表现。然而,由于新文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对于传统文化的割裂,人们 对于养生的认识不够,结果往往陷入养生的误区,经常被忽悠,结果钱花了不少,身体也没养好。 本文就我国名老中医胡海牙对于仙学养生的看法加以陈述。
胡海牙先生曾得到道家马丹阳十二针心法,医术十分精湛,他早年行医就有“半仙”之称,1957 年调入北京后患者纷至,每日出诊四小时,诊治患者就达一百五十余入哺1。他在临床中精研针灸学 术,妙悟经络穴位与针刺手法奥秘,根据“先治未病,兼治已病”的治疗原则,将仙学养生方法有 机融入中医治疗临床实践中,并根据临症实践提出“师古人心,无袭古人迹”。他关于神经与经络关 系的研究,荣获由中国香港、加拿大、泰国、英国等世界传统医学会联合颁发的“世界华人知名医 家卓越科研金奖"h。胡海牙先生精通中医针药和内家拳术,深谙各种道家养生秘术。在他84年的 医道生涯中,阅人无数,历尽沧桑,论著丰富,桃李天下,养生造诣深厚,他以自己的亲身实践, 食古验今,“用实证的精神来检验评判前人的文化结晶呻h。{:参同》、<悟真》、<灵枢》、《太素》等丹 书医籍无不精研,太极、形意等内家拳术刻苦锻炼,终于领悟了养生之道的真谛,并立足于中医养 生理论体系,借鉴道家养生方术和内丹修炼理论和方法,考察历代养生实践活动,继承二十世纪三、 四十年代陈攫宁先生关于养生方法和理论的研究讨论成果,以及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陈撄宁先生 在杭州屏风山疗养院静功疗养法养生实践的经验,在自身长期实践体验的基础上,总结了一套适宜 人群相对广泛,普及传授相对容易,操作技术相对简单,养生效果相对满意的“听皮肤呼吸”养生 法门。多年来,他一直坚持不懈地实践着前人所留下的文化遗产,并发扬光大,在海内外深有影响。

真实的纪晓岚有性瘾吗 纪晓岚故居介绍

真实的纪晓岚有性瘾吗 纪晓岚故居介绍

真实的纪晓岚有性瘾吗纪晓岚故居介绍纪晓岚性瘾众所周知,纪晓岚的烟瘾十分大,世人称他为“纪大烟袋”。

除此之外,纪晓岚还有一个癖好,那就是沉迷于女色不可自拔,是位重度性瘾患者。

纪晓岚17岁的时候已经娶了邻县县令的女儿马氏,马氏比纪晓岚大三岁。

俩人成婚后异常恩爱,但是对纪晓岚来说,一位女人远远不够,随后又陆续娶了6位侍妾。

纪晓岚晚年时候,依然纵情于女色,风流程度不减年轻时候。

根据相关记载说,纪晓岚性瘾十分大,如果一天不亲近女人的话,他就感觉全身难受。

手脚不自主的抽筋,皮肤也仿佛要炸裂了一般。

如果数日不亲近女色,纪晓岚的眼睛就发红。

后来在采蘅之所著《虫鸣漫录》一书中对纪晓岚性瘾这一嗜好也有详细的记载。

文中说,纪晓岚是野怪转世,每天要吃大量的肉,一天可以亲近5个女人。

早上亲近女色一次,早朝回来一次,中午一次,傍晚一次,临睡前还要亲近一次。

在外出游兴起的话,纪晓岚也会亲近女色。

除此之外,清朝孙静庵所著《栖霞阁野乘》一书中也提到纪晓岚性欲十分旺盛。

纪晓岚家中有一名叫郭彩符的侍妾,纪晓岚曾在《槐西杂志》一书中专门介绍了郭彩符的人生经历。

郭彩符嫁给纪晓岚时,时年13岁,当时纪晓岚已经60多岁了。

纪晓岚十分喜欢郭彩符,郭彩符去世后,纪晓岚常常拿出郭彩符的遗物思念她。

后来,纪晓岚还为郭彩符作了两首诗,都表达出对郭彩深深的思念之情。

纪晓岚故居纪晓岚故居是一座四合院,位于北京市珠市口西大街241号。

纪晓岚在这座四合院中生活了62年,现已成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从外表来看,纪晓岚故居是一座两进的四合院。

走进四合院,会在前院看见藤萝,后院也有海棠花,据说纪晓岚居住后,亲自栽种了藤萝和海棠。

相传,后院中的海棠树还曾见证过纪晓岚和一位佳人的恋爱史。

说起纪晓岚的嗜好,大家都知道纪晓岚喜欢抽旱烟,他的烟枪也是独家定制的,一次可以装下四两左右的烟丝。

现在,这竿烟枪被放置于阅微草堂的陈列展馆中。

纪晓岚的故居呈现出清代建筑特色,建筑风格曲径通幽,淡雅别致。

一副不认识的对联

一副不认识的对联

一副"不认识"的对联在楼观台西边有一西楼,老子墓在此.西楼山上有一景观叫"吾老洞",传说此洞可达四川,洞口两旁各有七个雕刻的字(如图)"照猫画虎"抄上,还真的一个都不认识,后经老道士指点,才知其意!现帖上求高手解字!这对联念作;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寿丹。

相传当年清帝回沈祭祖时,乾隆带着纪晓岚一行来到沈阳太清宫参拜。

首先来到主殿前就看到了这副楹联,乾隆帝左看右看就是不认识,于是就让随行的大臣纪晓岚来念一下,纪晓岚看后回答说:“微臣不认得。

”乾隆帝说:“你纪晓岚四库全书都编出来了,怎么会不认得呢!”纪晓岚回答说:“微臣真的不认识,我去请教一下老道。

”于是纪晓岚就去请来了郭守真的大徒弟,大徒弟回乾隆皇说:“这是道家合并的字,是道家炼丹的密绝,已经传了二千多年了。

”接着就念道:“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寿丹。

”乾隆帝听后点头说:“深矣,深矣!”这副对联提示人们如何去理解汉字的构成,一是汉字由基因密码构成,二是一个汉字就是一句话或一个完成意识的缩写。

无独有偶,在古都西安市西郊的陕西省周至县境,有处名胜古迹名叫“楼观台”。

相传是两千多年前老子讲授《道德经》五千方的“说经台”。

在楼观台的“老子祠”内两侧,有几座高大的石碑,上面刻着老子的《道德经》。

其中有两座碑的侧边,各刻了一条七字楹联。

这副对联上面的字,字形古怪,众莫能认。

上联右上角还刻着“太上老君作”五字。

古代养生故事

古代养生故事

古代养生故事现在我们都会很注意养生,那么你了解古代的一些养生之法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古代养生故事,希望大家喜欢!古代养生故事一这方面的名人长寿案例很多,跟李隆基基本同时代的贺知章,享年84岁,其典型性格特征,就是旷达豪放,不拘小节,还自号“四明狂客”。

另一位诗人顾况,活了88岁,特别喜欢玩幽默,白居易被他“幽”了一回,竟然名声在外了。

《幽闲鼓吹》载:顾况尚书,白居易应举。

初至京,以诗作谒顾况。

况睹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乃披卷,首篇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却嗟赏曰:“道得个语,居即易矣。

”因为之延誉,声名大振。

清代的纪晓岚,电视剧里称他为“纪大烟袋”,典型的搞笑版角色,此君享年81岁,也算高寿了。

老纪在生活中坏习惯很多,如嗜烟、嗜肉、好女色等等,还大碗喝酒,很少吃蔬菜和米面。

但纪晓岚也有正确的养生观,《阅微草堂笔记》里记载了不少与养生有关的故事。

他认为,养生不能照搬书中的方法,须因人而异、辩证施为;做人要豁达乐观、诙谐幽默,也对养生有益,“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

老纪之“心常泰”三字,可谓深解养生妙旨。

中医理论认为,不拘小节之人,必定心胸宽广而安泰,善于幽默之人,必定心情和顺而快乐。

伴随快乐,活得开心,焉能不长寿?古代养生故事二李隆基(79岁)杨玉环夫妇,不光是流行音乐的创作者,同时也是痴迷音乐的听众。

《旧唐书•本纪》称玄宗“多艺尤知音律,善八分书”。

关于练书法的养生作用,我在以前的文章里有所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有专家曾做预测,若无“安史之乱”,唐明皇很可能会活过九十岁,而杨玉环的寿命想必也不会定格在38岁。

音乐养生是中医养生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音乐来调剂人们的精神生活,改善人们的精神状态,从而起到预防、治疗某些心理情志疾病的作用,这在我国很早的文字记载中就出现了。

战国时公孙尼有《乐记》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物使之然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晓岚的养生之道
立心立命继绝学,尘世脱俗古来稀。

--后人评纪晓岚语
纪昀,字晓岚,号春帆,晚号石云,又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谥文达。

他能诗善文,学识渊博,才思敏捷,幽默诙谐,出口成联,被称为“对联大王”、“一代文宗”.纪晓岚一生的精力几乎都倾注在《四库全书》整理校订上,再就是从66岁到75岁时写了5部笔记小说,总称《阅微草堂笔记》。

滋补方剂强身
清朝的烟民一般都用水烟袋,但吸烟成癖、烟瘾奇大的纪晓岚嫌容量太小,使用起来麻烦,便用旱烟袋,烟锅是特制的,可容三四两烟,据说那么大的烟锅在全京城乃至全国也找不出第二支,所以被人们称为“纪大烟袋”.
纪晓岚不仅嗜烟,而且嗜肉、好女色,这些都与健康的生活习惯相悖。

清人的一些笔记野史中对此多有记载--小横香室主人在《清朝野史大观》卷三中说:“公(指纪晓岚)平生不食谷面或偶尔食之,米则未曾上口也。

饮时只猪肉十盘,熬茶一壶耳。

”采蘅之的《虫鸣漫录》卷二说:“纪文达公自言乃野怪转生,以肉为饭,无粒米入口。

日御数女,五鼓如朝一次,归寓一次,午间一次,薄暮一次,临卧一次,不可缺者。

此外乘兴而幸者,亦往往而有。

”昭在《啸亭杂录》卷十中也说:“(公)今年已八十,犹好色不衰,日食肉数十斤,终日不啖一谷,真奇人也。


纪晓岚自知平时抽烟、喝酒再加上经常熬夜,偶尔还要出去快活下,如果没有很好的保养和滋补身体肯定会拖垮。

因此平时就非常注意搜集养生药方,他的《阅微草堂笔记》中就记载了大量的民间秘方,一次因缘际会下,纪晓岚向京城一老名医求得一剂养生滋补方:中医养生之道用上好黄酒500毫升、阿胶200克、红糖50克、黑芝麻50克,再加入切碎的去核红枣、核桃仁各20粒,慢火炖化,续蒸成膏,早晚取一大勺服用。

老名医说这款膏方对体弱头晕、腰酸怕冷、阴虚耳鸣和肾亏等症有特效。

对此,服食后身体一日壮过一日的纪晓岚自是深有体会,他八十高寿时还能好色不衰的情况,估计这款膏方也是功不可没。

幽默豁达舒心
如此差的生活方式,纪晓岚居然还能以83岁高龄寿终正寝,在医疗卫生方面都欠发达的清朝中期,的确是当之无愧的寿星,即便是在今天,也堪称高寿之人。

一方面与其先天身体素质有关,另一方面与其豁达、诙谐的性格也大有关系。

纪晓岚十分幽默,常能语惊四座,被戏弄之人捧腹喷饭之后,仍不得不为其机智和才华口服心折。

纪晓岚爱笑,常常是别人未见有什么可笑之事,他却能笑得不亦乐乎,非得家人提醒甚至阻止才能停,往往弄得他的家人和客人很尴尬。

洒脱且不拘小节的纪晓岚趣事极多,头脑又灵活机智,善于处理生活中不利已“细节”.近代杭州人徐珂在《清稗类钞》中,有《纪昀妙对乾隆》一文:纪昀体态肥胖,特别怕热,每到夏天,常汗流浃背,衣衫都湿透了,每次去南书房值班,总要赤膊纳凉。

乾隆听说后,就打算设法戏弄他一番。

一天,纪晓岚与几位同僚又在书房里赤膊谈笑。

忽然间,乾隆走出内宫,直朝书房而来,来不及穿衣的纪晓岚情急之下便趴躲在乾隆座位后边,一动也不敢动。

乾隆坐了两个小时,亦不说话。

那天暑伏酷热,直热得纪晓岚大汗淋漓,实在熬不住了,便伸出头来向外窥探,问同僚们:“老头子走了吗?”乾隆听了不觉闷笑,同僚们亦忍俊不禁。

乾隆终于发话:“纪昀,你好无礼,怎讲出这般轻薄的话!为何叫我‘老头子'?如果你解释得体,就饶恕你,否则就砍你的脑袋!”纪晓岚说:“我没穿衣服。

”乾隆就吩咐太监帮他把官服穿好后,再一次用严厉的口气问:“’老头子‘三字,到底怎么解释!”纪昀不慌不忙地脱下顶戴,磕过头,解释道:“陛下万寿无疆,这就叫做’老‘;您顶天立地,至高无上,这就叫做’头‘;天与地是皇上的父母,故而叫’子‘.”这一番巧妙的恭维答对,说得乾隆哈哈大笑,不再与他计较。

此类趣事佳话不胜枚举,我们常说豁达乐观、幽默风趣是积极而健康的品质,是长生不老药,拥有这种品性可使人思想常新,精神愉悦,胸襟开阔,很少计较个人得失,让身心一直保持在健康状态,长寿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用法得当延年
看似不养生的纪晓岚其实对养生很有心得,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中记有一段故事,透露出了他的养生观点。

一个名叫冯巨源的教育官员,在山中遇到一位相传是生于元代的老人,他便向老者求教养生之道。

老翁说:养生如果像按照棋谱中规定的步子下棋,必然失败。

也好比照搬中医方剂书中的方子治病,病一定治不好。

必须因人而异,辨证施治,不能生搬硬套。

对于学习各种养生之道也是如此。

如练习吐纳、导引,要有缓急先后,如果稍一失调,要么结为痈疽(毒疮),要么气血停滞,发生肌肉痉挛。

冯又问服食药饵来延年的方法如何?老翁回答说:方士所服食的药饵,只不过是草、木、金、石。

草木不能永远不朽,金石也会被大自然风化、锈蚀。

这些东西尚不能永保不灭,而想凭借它们的“余气”(药力)怎么会获得长生不老呢?
冯又问神者真的不死吗?回答说:神仙可能不死,但随时又可能死亡。

有生必有死,这是大自然的基本法则。

炼气存神,都是想方设法对抗自然的。

炼得好也许能达到气聚神亦聚的目的。

但是,一旦疏忽大意则气消神也消,气和神都没了,死亡当然就发生了。

这位我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纪晓岚,历经两朝,位居高官,他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价值观,他以“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为处世之道,他待人随和,处事妙趣横生……细细想来,他的养生之道对于我们普通人更有
借鉴意义,因为迫于种种原因,我们不大可能衣食住行都合乎长寿之道,假如说仅仅因为有一两条生活方式跟长寿之道相悖,便自暴自弃,将养生之道弃之不顾,最终只能是因小失大,贻害无穷。

摘自《健康与养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