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性巨幼细胞型贫血

合集下载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并发症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并发症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并发症概述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Nutritional megaloblastic anemia)是一种由于体内缺乏必需的维生素B12或叶酸所导致的贫血疾病。

该疾病在患者体内导致红细胞巨幼,导致贫血状态。

本文主要讨论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并发症1. 神经系统并发症•神经症状:患者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相关症状,如四肢麻木、异常感觉、失语、共振音、共济失调等。

•脑脊髓炎:重症病例可能发展为脑脊髓炎,表现为精神异常、神志不清、共济失调等。

2.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心功能不全: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可能使心脏工作更加困难,进而导致心功能不全的并发症。

•心律失常: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

3. 肝脏并发症•肝损伤:贫血状态可能对肝脏功能造成影响,表现为黄疸、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肝性脑病:在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情况下,肝脏功能受损可能导致肝性脑病,表现为认知障碍、定向力减退等。

4. 生殖系统并发症•生育问题:女性患者可能因为疾病影响到月经周期及排卵,导致生育问题。

•男性不育:部分男性患者如果患有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可能出现生育困难。

预防与处理•保持均衡饮食:饮食中加强维生素B12和叶酸的摄入,保持均衡饮食,预防贫血。

•定期体检:定期检测血液指标,及早发现并处理贫血情况。

•及时治疗:如发现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规范治疗。

结语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尤其在病情恶化的情况下。

预防和早期治疗至关重要,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并注意这一疾病的危害,时刻保持健康。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的护理课件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的护理课件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随访阶段
在患者出院后,进行定期随访以评估恢复情况。
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复发或并发症。
怎么进行有效护理?
怎么进行有效护理? 饮食管理
制定富含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饮食计划,鼓励 患者摄入相关食物。
如动物肝脏、绿叶蔬菜、豆类等。
怎么进行有效护理? 药物管理
遵循医生指示,定期服用维生素补充剂。
监测药物副作用,并及时报告医生。
怎么进行有效护理? 心理支持
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帮助其应对疾病带来 的负面情绪。
可以通过心理辅导或支持小组的形式进行。
为什么护理如此重要?
为什么护理如此重要? 提高生活质量
有效的护理能帮助患者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通过适当的管理,患者可以恢复正常生活。
为什么护理如此重要? 预防并发症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的 护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 谁是护理的关键人物? 3.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4. 怎么进行有效护理? 5. 为什么护理如此重要?
什么是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 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什么是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定义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一种由于维生素B12 或叶酸缺乏导致的贫血,主要表现为红细胞形态 异常。
该疾病常见于饮食不均衡、吸收不良或某些疾病 患者。
什么是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症状
患者常表现为乏力、头晕、心悸、皮肤苍白等。
严重时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感觉异常或行 走困难。
什么是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诊断
通过血液检查确定红细胞大小、形态及维生素 B12和叶酸水平。
需要排除其他类型的贫血以做出准确诊断。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Nutritional Megaloblastic Anemia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Nutritional Megaloblastic Anemia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Nutritional Megaloblastic Anemia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是由于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或其他原因引起DNA合成障碍所致的一类贫血,此类贫血的共同特点是外周血呈大细胞性贫血,骨髓中出现巨幼红细胞。

在我国,因叶酸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以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地比较多见,维生素B12缺乏所致者很少见,恶性贫血尤为罕见。

叶酸及维生素B12的代谢叶酸及维生素B12的代谢要点见表5-2-6。

表5-2-6 叶酸及维生素B12的代谢叶酸维生素B12含量较丰富的食品新鲜绿色蔬菜、水果、瓜、豆类、肉类、肝、肾、肉类、肝、肾、心等内脏、禽蛋、乳(蔬菜中极少)经烹任后丧失50-90%10-30%成人每日需要量50-100ug 2ug吸收部位十二指肠及空肠回肠(与内因子结合后)体内贮藏量5-10mg 2-5mg每日消耗量50ug 约2-5ug血清正常13.62-45.4nmol/L(6-20ng/148-666pmol/L(200900pg/m值ml) l)蔬菜、水果和肉食是人体内叶酸的来源,但是食物中很大部分叶酸可被烹煮破坏。

人体每天的需要量估计至少50ug,但在妊娠、感染、发热等代谢增高的情况下,需要量可比正常情况下高几倍。

叶酸的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部,食物中的单谷氨酸和人工合成的叶酸都容易被吸收,但食物中的多谷氨酸叶酸聚合物必须经酶水解成单谷氨叶酸后才能被吸收。

在肠粘膜细胞内叶酸经过还原及甲基化后变成单谷氨甲基四氢叶酸,随血循环输送身体各组织,主要贮存于肝脏内,全身的叶酸贮存量估计为5-10mg。

由于每日消耗量比较大,如果饮食中完全不含叶酸,约4个月时间即可使体内所贮藏的叶酸都消耗完。

正常血清含量为13.62-45.4nmol/L(6-20ng/ml)。

人体不能合成维生素B12,肠道内细菌虽能合成,但大部分合成于大肠,从粪便中排出,不能被吸收利用。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护理查房PPT课件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护理查房PPT课件
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盲目自我用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何时进行干预?
饮食调整
建议患者增加富含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物,如 肉类、鱼类和绿叶蔬菜。
合理搭配饮食,有助于提高营养吸收。
如何进行护理?
如何进行护理?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知 识,增强其健康意识。
教育内容包括病因、症状、饮食和治疗等方面。
此病症常见于老年人、孕妇和某些消化系统疾病 患者。
什么是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病因
主要病因包括维生素B12和叶酸的摄入不足,肠 道吸收障碍以及某些药物的影响。
特定饮食习惯,如严格素食,可能增加风险。
什么是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表现出乏力、头晕、心悸、皮肤苍白等 症状。
严重时可导致神经系统症状,如麻木和步态不稳 。
谁需要特别关注?
谁需要特别关注? 高风险人群
老年人、孕妇、慢性胃肠疾病患者以及长期素食 者需要特别关注营养摄入。
这些人群更易缺乏重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谁需要特别关注? 监测需求
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营养状态,及时发现异常。
特别是对于有相关病史的患者,建议每3个月复 查一次。
谁需要特别关注? 家庭与社会支持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护理查 房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 谁需要特别关注? 3. 何时进行干预? 4. 如何进行护理? 5. 为什么重视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 护理?
什么是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 血?
什么是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定义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一种由于营养不良, 特别是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导致红细胞异常 增大并功能不全的疾病。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科普讲座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科普讲座

为什么会发生营,如胃肠道疾病,可能影响维生素 的吸收。
例如,克罗恩病或乳糜泻患者可能面临更高 的风险。
为什么会发生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药物影响
某些药物可能干扰维生素的代谢或吸收。
长期使用抗酸药物或某些抗生素时需谨慎。
如何诊断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 贫血?
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维生素B12缺乏性和叶酸缺 乏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不同类型的治疗及预防措施有所不同。
为什么会发生营养性巨幼红细 胞性贫血?
为什么会发生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营养缺乏
饮食中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是主要原因,常 见于素食者或营养不均衡的人群。
老年人、孕妇和某些疾病患者更容易缺乏这 些营养素。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科普讲 座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 为什么会发生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 3. 如何诊断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4. 如何治疗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5. 如何预防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什么是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 血?
什么是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定义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一种由于缺乏必要的 营养素(如维生素B12和叶酸)而导致的贫血。
这种贫血会导致红细胞发育不良,变得较大且功 能不全。
什么是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疲劳、乏力、心悸、头晕、皮肤苍 白等。
重度贫血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健康问题,如心脏病 。
什么是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分类
合理的饮食计划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贫血。
如何治疗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定期监测
治疗后需定期检测血液,以确保营养素水平 恢复正常。
预防复发同样重要。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危害及预防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危害及预防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危害 及预防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 为什么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危害健 康? 3. 谁是高风险人群? 4. 如何预防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5. 如何管理已确诊患者?
什么是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 血?
什么是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定义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一种由于维生素B12 或叶酸缺乏引起的贫血状态,特征是红细胞体积 增大且功能不全。
如何预防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 贫血?
如何预防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均衡饮食
饮食中应包含足够的维生素B12和叶酸,食物 来源包括肉类、奶制品、绿叶蔬菜等。
饮食多样化是预防贫血的重要措施。
如何预防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定期检查
建议有高风险因素的人群定期进行血液检查 ,以便及时发现贫血及其原因。
早期发现有助于制定合适的干预措施。
如何预防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补充维生素
在医生的建议下,可以适量补充维生素B12和 叶酸,尤其是孕妇和老年人。
补充剂应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避免过量。
如何管理已确诊患者?
如何管理已确诊患者? 治疗方案
确诊后应根据缺乏的具体营养素制定个性化治疗 方案,可能包括营养补充和药物治疗。
素食者因不摄入动物性食品,容易缺乏维生素 B12。
建议定期检测维生素B12水平,并考虑补充。
谁是高风险人群? 老年人
老年人因吸收功能减弱,容易出现维生素缺乏。
定期体检可以帮助及时发现并处理营养问题。
谁是高风险人群? 慢性病患者
慢性胃肠疾病患者可能会影响营养吸收,增加贫 血风险。
应针对性地进行营养干预和监测。
这种贫血可能导致身体组织缺氧,影响日常生活 和工作。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护理常规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护理常规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护理常规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又名营养性大细胞性贫血,多见于6~10 个月的婴儿期。

主要因缺乏VitB12或叶酸所致。

其特点为红细胞体较大,但MCHC正常, 属于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粒细胞与血小板减少,粒细胞核右移。

骨髓出现巨幼红细胞造血特点。

可伴又神经系统症状。

(一)病情评估1 、了解面色苍白发生的时间、程度及神经精神变化。

2、了解喂养史有无慢性疾病、腹泻或失血史,是否早产和双胎。

3、有无智力发育落后、震颤、肌张力增高等。

(二)护理常规1 、按血液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根据病因不同采取相应措施与指导。

3、了解患儿喂养史,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

(1)根据患儿年龄、病情及胃肠道对食物的耐受力逐步改善。

(2)逐量增加,每日摄入量从小量开始。

(3)缺铁性贫血的患儿增加猪肝沫、动物血、瘦肉、鱼。

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建议多食蔬菜、水果。

(4)母亲哺乳期间应多进食肉类、蔬菜,保证母乳质量。

(5)按时增加辅食,把喂养知识教授给家长。

(6)对极度衰弱、病重、食欲低下者,喂饭要耐心细致,不可过多、过快、必要时鼻饲。

(7)每日协助患儿做适当活动,锻炼智力,促进体力的恢复。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1)注意脉搏、呼吸、面色改变,操作时要轻柔。

(2)输血时要慢,注意输血反应。

(3)每周测体重二次,观察体重增长情况。

5、预防感染(1)避免与呼吸道或其它感染患儿接触防止交叉感染。

(2)低温时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3)接触患儿要洗手。

(4)维生素缺乏的病人易角膜干燥,注意眼部护理。

(5)预防口腔炎,饭后用口泰漱口。

(6)预防褥疮,注意皮肤护理,床单要保持干燥。

6、用药后注意(1)服用铁剂时注意给药方法,最好在两餐间服用,同时加服维生素C以利铁剂吸收,禁饮浓茶,影响铁剂吸收。

(2)服用铁剂后注意观察消化道反应,如食欲减退、腹泻、恶心、呕吐。

(3)服用铁剂后大便可能发黑,应与消化道出血相区分。

(4)服用铁剂溶液或含用稀盐酸溶液时,用玻璃管吸入咽下,避免与牙齿直接接触,以免破坏牙轴。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科普知识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科普知识
通过宣传和教育,帮助更多人了解和预防这 种疾病。
如何治疗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 贫血?
如何治疗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药物治疗
根据医生建议,使用维生素B12和叶酸补充剂进 行治疗。
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如何治疗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饮食调整
改善饮食结构,增加富含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 物。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在某些人群中较为常见 ,如素食者、老年人及某些吸收障碍患者。
根据统计,某些地区的发病率可能高达10%。
谁会受影响?
谁会受影响?
高风险人群
素食者、孕妇、老年人和有胃肠道疾病的人 群更易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
这些人群需要特别关注自己的饮食结构,以 避免营养缺乏。
谁会受影响? 症状表现
这种贫血的特征是红细胞体积增大(即巨幼红细 胞),常伴有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
什么是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病理机制
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会影响DNA合成,导致红细 胞发育不良,从而出现巨幼红细胞。
这种机理使得体内的红细胞不能有效运输氧气, 导致机体缺氧。
什么是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流行病学
何时需要就医?
定期体检
对于高风险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血液检查,早期 发现潜在问题。
尤其是孕妇和老年人,更要关注自身的营养状态 。
何时需要就医?
咨询营养师
有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应咨询专业营养师,制定 合理的饮食计划。
科学的饮食可以有效预防和改善营养性巨幼红细 胞性贫血。
我们该如何预防?
我们该如何预防?
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心悸、头晕、记忆力 减退等症状。
严重时可能导致心脏病和神经系统损伤。
谁会受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实验室检查
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测定 (1)血清维生素B12 :正常值为200 ~800ng/L 如小于100ng/L则提示缺乏维生素B12。 (2)血清叶酸正常值为5 ~6ug/L ,小于3 ug/L 提示叶酸缺乏 。
实验室检查
其他检查:
(1)胆红素测定:巨幼细胞性贫血因无效造血伴 溶血,血清胆红素轻度升高。
预防
1、改善乳母营养 2、及时添加辅食、饮食均衡 3、及时治疗肠道疾病 4、合理应用抗叶酸代谢药物
谢谢!
精神神经症状明显者,以B12治疗为主,单用叶酸可加重症状 ▲维生素B12肌注: 500~1000µg 一次 每次100 µg,每周2~3次,连用几周 神经系统受累时, 每日1mg,2周以上 维生素B12吸收缺陷:每月1mg,长期应用
治疗——补充缺乏的营养物质
维生素B12治疗反应
6~7小时:骨髓内巨幼红转为正常 2~4天:一般精神症状好转 网织红细胞:2~4天开始增加,6~7天达高峰,2周后降至正常 精神神经症状:恢复较慢
病因
4.药物的影响:广谱抗生素,抗叶酸制剂等
发病机制
正常情况
叶酸 叶酸还原酶还原 四氢叶酸
维生素B12催化
7
发病机制
维生素B12 /叶酸缺乏:四氢叶酸↓→ DNA合成减少 →幼红细胞分裂和增殖时间延长→核发育落后于胞浆 →胞体变大RBC生成速度慢、异形RBC在BM中破坏 进入血循环RBC寿命较短→贫血 DNA不足:粒细胞成熟障碍→粒细胞胞体大,核分叶 过多巨核细胞发育障碍→核分叶过多
治疗——补充缺乏的营养物质
叶酸治疗
5mg tid 至症状好转、血象恢复 Vit C:有助叶酸吸收 抗叶酸代谢药物所致者:甲酰四氢叶酸钙治疗 先天吸收障碍者: 剂量增至每日15~50 mg
叶酸治疗反应
1~2天食欲好转
网织红细胞2~4天开始增加,6~7天高峰 2~6周RBC和Hb恢复正常
治 疗 时 应 预 防 性 补 钾
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
(nutritional megaloblastic anenia)
定义
1.VitB12或叶酸缺乏所致的大细胞性贫血
2.主要临床特点:贫血、神经精神症状、
红细胞胞体积变大、骨髓出现巨幼细胞、
维生素B12或(和)叶酸治疗有效
病因
1.摄入量不足:单纯母乳喂养而未及时添
加辅食、人工喂养不当及严重偏食的婴幼 儿,其饮食中缺乏肉类、动物肝、肾及蔬 菜,可致VitB12和叶酸缺乏。羊乳含叶酸 量低,单纯以羊奶喂养着可致叶酸缺乏。
10
临床表现
多见6月~2岁儿童,起病缓慢 一般表现:多呈虚胖或颜面轻度浮肿;毛发 纤细稀疏、黄色严重者皮肤有出血点或瘀斑
11
临床表现
贫血表现:皮肤呈现蜡黄色,粘膜苍白,偶 有轻度黄疸;疲乏无力;肝、脾肿大 消化系统症状: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
12
临床表现
精神神经症状:烦躁不安,易怒
VitB12缺乏: 表情呆滞、目光发直、对周围反应迟钝,嗜睡、 不认亲人,不哭不笑; 智力、动作发育落后甚至退步; 重症出现不规侧震颤,手足无意识运动,甚至 抽搐,感觉异常,共济失调,踝震挛和 Babinski征阳性; 叶酸缺乏:神经精神异常 13
(2)乳酸脱氢酶(LDH):血清LDH明显增高。
诊断
1.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血象和骨髓象可诊断为 巨幼细胞性贫血 2.如精神神经症状明显,则考虑为VitB12缺乏
3.有条件时测VitB12和叶酸水平
治疗
• 一般治疗 • 去除病因
• 补充缺乏的营养物质
治疗——补充缺乏的营养物质

神经系统损害
正常脂肪代谢过程 甲基丙二酸
VitB12
琥珀酸
琥珀酸参与三羧酸循环,与神经髓鞘中的脂蛋
白形成有关,保持含有髓鞘的神经纤维功能性
VitB12 缺乏:中枢和外周神经髓鞘受损
9
发病机制
对结核易感:
VitB12缺乏者中性粒和吞噬细胞杀菌 作用减弱,使甲基丙二酸堆积(结核菌
细胞壁成分原料)
病因
2.需要量增加:婴儿生长发育较快,对叶
酸、VitB12的需要量也增加,严重感染者 VitB12的消耗量增加,需要量相应增加。
病因
3.吸收或代谢障碍:食物中VitB12必须与胃
底部壁细胞分泌的糖蛋白结合成复合物才能 在末端回肠黏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再与 转钴胺素蛋白结合,运送到肝脏。慢性腹泻 影响叶酸吸收,先天性叶酸代谢障碍(如小 肠吸收叶酸缺陷及叶酸转运功能障碍)也可 致叶酸缺乏。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象 (1)红细胞:MCV>94fl,MCH>32pg。红细胞形态 明显大小不等,大椭圆形红细胞多见,豪周氏 小体易见,有核红细胞可见。 (2)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为本病的早 期表现。 (3)血小板:数目常减少。可见巨大血小板。
实验室检查
骨髓象 增生明显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 (1)粒、红系:均出现巨幼变,胞体大、核染 色 质粗而松,副染色质明显 (2)中性粒细胞:胞浆空泡形成,核分叶过多 (3)巨核细胞核:分叶过多 (4)巨大血小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